自從周軍伐遼以來,大量周軍精銳駐紮在北方,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這些精銳盡在各名將領手下,相反東京似乎沒有什麽軍隊在坐鎮,朝野有好事者又開始擔心‘契丹入寇’故事的發生,甚至還有大臣上書郭宗訓,請求調回軍中大將,更換駐防的將領,又要調大軍回京,確保皇上的安危。


    郭宗訓很明白,大周奪取了廣袤的土地,正是需要精兵強將鎮守這些新附的土地,需要時間來贏得當地部落對朝廷的效忠,如果這個時候調走軍隊,隻會便宜了其他野心家,郭宗訓怎麽可能這樣做呢?


    如今內務府有大量開墾團調往北方,沒有強大的軍隊做後盾,這些開墾團就像肉包子打狗,肯定有去無回,隻會便宜了當地的部落,別人不知道北方土地裏的寶藏,郭宗訓知道啊,這裏有大量的礦石、森林,還有黑土地,這裏可以變成大周的大糧倉啊,怎麽可能放過?


    大周一定要牢牢地控製這片土地,調動大軍回來是不可能的,要不然郭宗訓也不會讓周軍將士們在當地再成一個家了,郭宗訓就是想讓部分周軍紮下根,永遠駐守在那邊,過幾年他們就可以退役了,成為當地州府的官吏、差役或者內務府的員工,與軍隊協同作戰,牢牢控製這裏,杜絕當地部落的崛起。


    郭宗訓已經計劃好,退役後留在當地的將士,可以獲得額外的優厚待遇,比回內地的同袍要多得多的獎賞,這是鼓勵他們留下來的報酬。


    隻要周軍夠強悍,可以碾壓當地的部落,留在北方也沒有什麽危險的,況且在北方,所有開墾團的成員都要進行軍事訓練,每天都是騎馬進出,這還不是最好的騎兵嗎?每個定居點都有幾千人,等同有一兩千的騎兵在駐守,附近還有周軍的主力在駐守,這裏不安全,還有哪裏安全呢?


    當地部落的精壯不是跟著遼軍走了,就是跟著周軍走了,還有好多婦人都嫁給周軍的將士,成為周軍的家屬了,假以時日,這些部落的人都會成為周國人,還有什麽危險呢?


    這些心裏話,郭宗訓不能說出來,但是議事堂的成員都聽過,也盤算過,知道這樣做的好處。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今的軍隊控製權並不在主將一個人手上,而是由主將、監軍、參謀長分管了,監軍還是當地民政的首長,財權、人事權在手,實際的權利更大。這些監軍很多人都是經由內務府培訓的,都經過情報司、錦衣衛仔細查核過的,並一直盯著,是郭宗訓重點栽培的人,是信得過的人,所以郭宗訓根本不擔心北方新軍閥的形成。


    目前在北方掌握重兵的主將,都是郭宗訓信任的自己人,也是經得起曆史考驗的,所有集群的副手,都是郭宗訓的親信,他們是後備的集群軍接任人,這樣的安排,還有什麽不穩當的呢?


    軍中許多中低層將領,都是皇家軍事學堂的畢業生,都是天子門生,獲得郭宗訓的親自嘉獎和賞賜的,這種親近感,不是一般的金銀財帛、高官厚祿可以比擬的,這些將領知道,自己的名號都在皇上的本子裏記著,隻要自己做好了,皇上會另眼相看,機會多的是,根本不需要攀附其他將領。


    對於好事者的勸諫,郭宗訓也沒有斥責,也沒有附和,這些奏折好像石沉大海一般沒有了蹤影,宰相們知道怎麽回事,就是不能說而已,所以他們回複大臣們的詢問就是:暫時擱置,考慮考慮。


    朝堂之上沒有動靜,不過,東京的那所學校議事會又開始熱鬧起來了,他們找到了新的辯論題目,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底是猛士守四方還是守京城?應該怎樣對待猛士?


    辯論題目一出,辯論雙方就組織人員去內務府新設立的圖書館查閱經典、史料,所有成員施展渾身解數,天馬騰空地研究對策,他們都針對對方可能引用的史料進行剖析,力求找出漏洞,證明自己的論斷。


    其實,守四方和守京城都是時代的產物,並不能一概而論。帝國處於擴張期就應該守四方,帝國弱小的時候唯有守京城,如何去判斷帝國是強大還是弱小就要仔細分析判斷。


    至於何謂猛士,又該如何對待,又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殷鑒不遠,此前數十年的朝代更替卻是讓人記憶猶新,安重榮嚐謂人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這就是最直白的描述。


    因此有人堅定地要扼製兵強馬壯者,務必要由皇帝掌握國家的強兵悍卒,把全國的強兵悍卒集中在京城,用以威懾四方,實施強幹弱枝的政策,盡可能削弱全國各地的武裝力量,以達到皇帝掌握的軍隊可以以壓倒性的優勢控製全國。


    這些措施的弱點很明顯,皇帝能力弱一點,軍權就會轉移,又有可能出現篡位者,或者皇帝殘殺能力強的將領,如此一來,朝廷的內鬥不息,可謂危機四伏,人人自危。


    另外,各地州府的軍事能力弱,完全無法抵禦外敵的入侵,但凡有入侵,都要由京城派兵出征,數百裏到一兩千裏地的跋涉,早就消耗掉京中精銳的體力,到了戰場,還有多少精力作戰確實是問題,起碼無法發揮全部實力,那戰敗也是可以理解了,即使朝廷派一些部隊駐守在外麵,肯定會派人嚴加控製這些軍隊,掣肘這些軍隊的調動,以免發生叛亂。。。。。。


    辯論賽上,文武百官的各種小心思都給捅了出來,經受雙方的反複論證,並針對性地提出許多應對的方法,讓人拍手稱絕。


    內務府的報紙公開報道辯論賽,朝廷的邸報卻是保持沉默,似乎不大關心。本來這些事情,都是朝中文武百官激烈交鋒的話題,如今卻成為學校辯論的話題,這些辯論者還百無禁忌地暢所欲言,說出許多常人不敢說的話,這讓文武百官十分納悶,誰給他們的膽子?誰給他們的資料?不過,聰明人卻很明白,幕後推動這件事的是內務府,就是說:這是皇上支持的,不要插手。


    這場辯論,持續了好長的時間,內務府的報紙也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在各個州府傳播,吸引了大量的讀者,這些報紙還接受投稿,給予各地州府的有識之士參與討論的機會,讓全國各地的有識之士相當興奮,紛紛參與到這場辯論中去,參與的人越多,提出的觀點就更全麵。在情報司、錦衣衛的監控下,整個辯論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所有的辯論資料也完完整整地整理出來,呈現在各位議事堂成員的麵前,請他們參考。


    議事堂成員們詳細看了這些資料,uu看書 .uukshu.om 選用了不少切合實際的措施,也修改了一些內部的章程,以避免以後出現問題的可能,總的來說這次辯論賽是達到了明辨是非的一個目的,也解決了不少朝廷疑慮的問題。


    辯論會結束之後,這些學校就獎勵了參與辯論的人,還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到內務府學習一些感興趣的課程,提高個人的水平。外地各個州府的者也獲得類似的獎勵,鼓勵他們參與到指定議題的辯論中去,為有關人士建言獻策。


    北方的戰事逐漸平息了,內務府編排了很多歌頌周軍將士開疆拓土的戲曲、故事,深入到北方各個軍隊駐紮點去演出,激勵鬥誌,提高士氣。


    除此之外,隨著局勢逐漸穩定,周軍的將士們開始輪番休假,回到自己的新家休息,或者帶著自己的新媳婦回東京探親,衣錦還鄉。


    隨著周軍戰線的北移,許多原來戍邊周軍的防區成為內地,失去防守的作用,因此朝廷開始調動這些周軍往北方的新防區,在沿途的交通線上,周軍增加一些據點和居民區,作為物資補給點,充實周軍對新區域的控製。


    根據樞密院的命令,周軍的第三、四、五集群布置在西州回鶻的北麵和東麵,第一集群鎮守兩河都督府,第二集群鎮守臨潢都督府以及室韋部,李筠的部隊鎮守北海都督府,鎮州由石守信部駐守,林仁肇、郭進駐守金山,董遵誨部在轄嘎斯的領地內巡視,王侁駐守東方堡,繼續訓練部隊,宋延渥則統管樂浪郡、遼陽府的廣大區域。


    猛士守四方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之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男孩的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男孩的星空並收藏大周之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