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戰事再次停歇,韓通的部隊利用冬季到來前的幾個月,以最快的速度在北海南部修築多座棱堡,還有一係列防禦設施,又存儲大量過冬的物資,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足準備。
在北海都督府成立的那天,韓通的部隊在北海邊上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韓通手捧郭宗訓書寫的祭天祝文,代表郭宗訓行祭天之禮。因為是戰時期間,祭天的許多儀仗都顯得簡陋,但是在這百戰雄師的簇擁下,整個祭天儀式顯得極其恢宏,最令人震撼的就是數十門禮炮鳴響的時候,有點震耳欲聾的感覺。周軍將士在震天的禮炮聲後,高聲歡呼,他們都是北海祭天的親曆者,是周國人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幕,即使以前的朝代,也沒有在這裏駐紮大軍,實實在在地控製北海,他們將獲得朝廷額外頒發的勳章和獎勵,這是對他們無畏戰鬥的最高獎賞。
在場觀禮的斡朗改、轄嘎斯、梅裏急部的首領都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他們知道自己的部落根本沒有能力驅逐這些外來者,唯有乖乖地按照朝廷的規定,派出子弟參加朝廷的質子軍、定期納稅,接受周軍的保護。
祭天之後,意氣風發的韓通召見了各部首領,和顏悅色地說了許多安撫的話,還代表朝廷給予他們豐厚的獎賞,這是他們歸順朝廷的獎勵,這些獎勵有點多,讓各部首領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絲安慰,打不過,好好地享受一些也不錯。
與此同時,在兩河都督府的張永德也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盛大的封狼居胥儀式,自從唐朝的李靖、李績破突厥的輕騎快馬在它山腳下馳過以來,再次有中原的軍隊來到這裏,這次是駐紮在這附近,不走了,可以年年來舉行封狼居胥的儀式,為所有大周的軍人圓封狼居胥的美夢。
來到神山,張永德看著一絲一毫的曆史痕跡,心潮起伏,想當初:霍去病率軍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他命人堆土增山,然後登臨山頂,南麵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
這是何等英雄、何等神聖、何等偉大的一刻啊,冠軍侯,我大周張永德也來了。
站在神山之上,張永德畢恭畢敬地效仿霍去病,堆土增山,然後登臨山頂,南麵中原設壇祭拜天地,宣讀了郭宗訓書寫的祝文,以示此地納為大周疆土。
儀式結束後,張永德極目遠眺,傲視群山,一副舍我其誰的豪邁誌氣油然而生,他想起太祖、先帝還有皇上,心潮起伏,終於忍不住了,他大聲地說出心裏的話,告訴太祖、先帝和皇上,周軍封狼居胥,將在此紮根,永遠把這裏納為大周的疆土,大周的勇士將馳騁在大草原上,守護大周的河山。。。。。。
無數周軍將士看著張永德,他們都身同感受,無比自豪,有史以來,封狼居胥都是軍人的頂級榮譽,如今大周的鐵血雄師做到了,自己身臨其境,無比光榮,這裏的環境雖然艱苦,但是能夠做到封狼居胥,什麽都值得了,況且朝廷也很照顧他們,所以周軍的將士們都樂於駐守在兩河都督府。
周軍在大草原的淩厲攻勢,所向披靡,也讓東麵的室韋部看清了形勢,他們知道周軍是不會放任自己遊離在周軍控製之外的,要麽離開自己的土地,要麽就像其他部落一樣歸順周軍,衡量了許久,室韋部的首領終於下定決心了,派人去臨潢府,向李重進說明了室韋部的想法,把自己的子侄及其附從送到臨潢府,加入質子軍的行列,並向朝廷納稅,遵從朝廷的律法,室韋部加入到大周國。
周軍在北海祭天、封狼居胥、收服室韋部等消息傳回東京,讓大周炙熱的擁軍情懷再度升溫,朝廷又適時地封賞出征的將士、在淩煙閣表彰大周的英雄,朝廷、內務府發行的報紙開始詳細地報道周軍北伐的過程,又介紹了臨潢府都督府、樂浪郡、兩河都督府、北海都督府各地的風土人情、土特產。一時之間,洛陽紙貴,這些報紙成了搶手貨,隻能加大發行量,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報紙裏,還有評論分析這一係列的戰事,講述了契丹人侵犯中原時候所犯下的彌天大罪、又介紹了周軍寬待北方各個部落的民眾,對於契丹族的特赦也是引人側目,這些報道側重於周軍是仁義之師,即使是戰爭,也不會殘殺無辜,總是懷有仁義之心,保護弱小。
報紙上還講述了史書上北方各個部落的由來,也講述了他們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大唐帝國的一份子的故事,引導老百姓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待問題。在這些評論裏,更多是引導大周的老百姓要自強不息,講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鼓勵大周的老百姓努力工作、努力學習,還要有廣闊的胸襟等等,還列出了下一個要實現的目標:勒石燕然。
一開始,許多讀書人、老百姓都不理解周軍寬容對待遼國部族的行為,有的希望報仇雪恨,有的希望把那些部族貶為奴隸,反正就是以牙還牙,uu看書 .uukan 特別是河北和中原一帶的老百姓,對契丹人是恨之入骨。在契丹入寇的年代,沒有誰不是受害者,家家都有血淚史,每戶都要國恨家仇。
朝廷的文武百官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大多都是‘契丹入寇’的受害者,誰沒有被契丹人威脅過,年紀大一點的甚至還有當過亡國奴的,在遼軍肆虐中原的時候,匍匐在契丹人的淫威之下,何等屈辱啊。
對此,朝廷和內務府就開動宣傳機器,從各個層麵分析、辯論,引導輿論的走向,把老百姓的情緒從報複引導到開發利用北方的資源,增強國家的實力上來。
除此之外,郭宗訓之前搞的那些學校的議事會,早已經在朝廷的認可下遍布各個州府,這些議事會也會不時收到不同的辯論議題,讓他們充分地發掘資料,進行辯論,為朝廷和內務府的工作進行輿論引導。
這些辯論,本來隻是麵對讀書人,引導他們去分析、辯論問題,隨著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議事會就逐漸成為引導普羅大眾思想的陣地。這些議事會在朝廷和內務府的監督下、指引下,有序地引導人民積極向上、檢舉貪官汙吏、強身健體、愛國愛民。
大周朝廷長期開展普及識字的活動,後來又全麵推行普及教育,黎民百姓的識字率日益提高,許多人都能夠看書讀報,了解時事、了解朝廷的律令,做到知書識禮、奉公守法。朝廷的這些政策,非常符合聖人有教無類的思想,如今能夠切實地落實,讓七歲的兒童開始讀書識字,實在是難能可貴,大周初步有大治的跡象了。
在北海都督府成立的那天,韓通的部隊在北海邊上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韓通手捧郭宗訓書寫的祭天祝文,代表郭宗訓行祭天之禮。因為是戰時期間,祭天的許多儀仗都顯得簡陋,但是在這百戰雄師的簇擁下,整個祭天儀式顯得極其恢宏,最令人震撼的就是數十門禮炮鳴響的時候,有點震耳欲聾的感覺。周軍將士在震天的禮炮聲後,高聲歡呼,他們都是北海祭天的親曆者,是周國人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幕,即使以前的朝代,也沒有在這裏駐紮大軍,實實在在地控製北海,他們將獲得朝廷額外頒發的勳章和獎勵,這是對他們無畏戰鬥的最高獎賞。
在場觀禮的斡朗改、轄嘎斯、梅裏急部的首領都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他們知道自己的部落根本沒有能力驅逐這些外來者,唯有乖乖地按照朝廷的規定,派出子弟參加朝廷的質子軍、定期納稅,接受周軍的保護。
祭天之後,意氣風發的韓通召見了各部首領,和顏悅色地說了許多安撫的話,還代表朝廷給予他們豐厚的獎賞,這是他們歸順朝廷的獎勵,這些獎勵有點多,讓各部首領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絲安慰,打不過,好好地享受一些也不錯。
與此同時,在兩河都督府的張永德也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盛大的封狼居胥儀式,自從唐朝的李靖、李績破突厥的輕騎快馬在它山腳下馳過以來,再次有中原的軍隊來到這裏,這次是駐紮在這附近,不走了,可以年年來舉行封狼居胥的儀式,為所有大周的軍人圓封狼居胥的美夢。
來到神山,張永德看著一絲一毫的曆史痕跡,心潮起伏,想當初:霍去病率軍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他命人堆土增山,然後登臨山頂,南麵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
這是何等英雄、何等神聖、何等偉大的一刻啊,冠軍侯,我大周張永德也來了。
站在神山之上,張永德畢恭畢敬地效仿霍去病,堆土增山,然後登臨山頂,南麵中原設壇祭拜天地,宣讀了郭宗訓書寫的祝文,以示此地納為大周疆土。
儀式結束後,張永德極目遠眺,傲視群山,一副舍我其誰的豪邁誌氣油然而生,他想起太祖、先帝還有皇上,心潮起伏,終於忍不住了,他大聲地說出心裏的話,告訴太祖、先帝和皇上,周軍封狼居胥,將在此紮根,永遠把這裏納為大周的疆土,大周的勇士將馳騁在大草原上,守護大周的河山。。。。。。
無數周軍將士看著張永德,他們都身同感受,無比自豪,有史以來,封狼居胥都是軍人的頂級榮譽,如今大周的鐵血雄師做到了,自己身臨其境,無比光榮,這裏的環境雖然艱苦,但是能夠做到封狼居胥,什麽都值得了,況且朝廷也很照顧他們,所以周軍的將士們都樂於駐守在兩河都督府。
周軍在大草原的淩厲攻勢,所向披靡,也讓東麵的室韋部看清了形勢,他們知道周軍是不會放任自己遊離在周軍控製之外的,要麽離開自己的土地,要麽就像其他部落一樣歸順周軍,衡量了許久,室韋部的首領終於下定決心了,派人去臨潢府,向李重進說明了室韋部的想法,把自己的子侄及其附從送到臨潢府,加入質子軍的行列,並向朝廷納稅,遵從朝廷的律法,室韋部加入到大周國。
周軍在北海祭天、封狼居胥、收服室韋部等消息傳回東京,讓大周炙熱的擁軍情懷再度升溫,朝廷又適時地封賞出征的將士、在淩煙閣表彰大周的英雄,朝廷、內務府發行的報紙開始詳細地報道周軍北伐的過程,又介紹了臨潢府都督府、樂浪郡、兩河都督府、北海都督府各地的風土人情、土特產。一時之間,洛陽紙貴,這些報紙成了搶手貨,隻能加大發行量,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報紙裏,還有評論分析這一係列的戰事,講述了契丹人侵犯中原時候所犯下的彌天大罪、又介紹了周軍寬待北方各個部落的民眾,對於契丹族的特赦也是引人側目,這些報道側重於周軍是仁義之師,即使是戰爭,也不會殘殺無辜,總是懷有仁義之心,保護弱小。
報紙上還講述了史書上北方各個部落的由來,也講述了他們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大唐帝國的一份子的故事,引導老百姓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待問題。在這些評論裏,更多是引導大周的老百姓要自強不息,講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鼓勵大周的老百姓努力工作、努力學習,還要有廣闊的胸襟等等,還列出了下一個要實現的目標:勒石燕然。
一開始,許多讀書人、老百姓都不理解周軍寬容對待遼國部族的行為,有的希望報仇雪恨,有的希望把那些部族貶為奴隸,反正就是以牙還牙,uu看書 .uukan 特別是河北和中原一帶的老百姓,對契丹人是恨之入骨。在契丹入寇的年代,沒有誰不是受害者,家家都有血淚史,每戶都要國恨家仇。
朝廷的文武百官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大多都是‘契丹入寇’的受害者,誰沒有被契丹人威脅過,年紀大一點的甚至還有當過亡國奴的,在遼軍肆虐中原的時候,匍匐在契丹人的淫威之下,何等屈辱啊。
對此,朝廷和內務府就開動宣傳機器,從各個層麵分析、辯論,引導輿論的走向,把老百姓的情緒從報複引導到開發利用北方的資源,增強國家的實力上來。
除此之外,郭宗訓之前搞的那些學校的議事會,早已經在朝廷的認可下遍布各個州府,這些議事會也會不時收到不同的辯論議題,讓他們充分地發掘資料,進行辯論,為朝廷和內務府的工作進行輿論引導。
這些辯論,本來隻是麵對讀書人,引導他們去分析、辯論問題,隨著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議事會就逐漸成為引導普羅大眾思想的陣地。這些議事會在朝廷和內務府的監督下、指引下,有序地引導人民積極向上、檢舉貪官汙吏、強身健體、愛國愛民。
大周朝廷長期開展普及識字的活動,後來又全麵推行普及教育,黎民百姓的識字率日益提高,許多人都能夠看書讀報,了解時事、了解朝廷的律令,做到知書識禮、奉公守法。朝廷的這些政策,非常符合聖人有教無類的思想,如今能夠切實地落實,讓七歲的兒童開始讀書識字,實在是難能可貴,大周初步有大治的跡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