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周軍在忙於布局臨潢府等地軍政事宜,在南方的宋延渥也獲得新的作戰機會,原來,高麗國聽聞遼國戰敗,馬上就派兵北上,嚐試占領遼國在鴨綠江東麵的領土,實現他們朝思暮想的北上政策。
原來新羅末年,國內叛亂不斷,甄萱起事,假冒朝鮮半島的三國時候國家百濟之後,自稱後百濟王。弓裔為新羅王室子弟,生而被棄,流落民間,遁入佛門,發願與新羅政權勢不兩立。後來,弓裔見國內叛亂四起,覺得“乘亂聚眾,可以得誌”,就投竹州賊首箕萱,落草為寇。一年後,又改投北原梁吉,勢力壯大。
一年之後,生於新羅北部鬆嶽郡的王建隨其父王隆投奔弓裔,王隆是新羅鬆嶽郡沙粲,為一郡之首,他的投靠,為弓裔的發展提供了額外的助力,讓弓裔另眼相看。
經過數年的努力,王建的能力也獲得弓裔的認可,弓裔以王建為精騎大監,勢力空前壯大。在世紀之初,弓裔稱王,假稱為兩百多年前滅國的高句麗複仇而造反,聲稱“往者新羅請兵於唐,以破高句麗,故平壤舊都鞠為茂草,吾必報其仇’。
數年後,弓裔立國號為摩震,正當弓裔不斷地為自己的國家增添東方佛國的色彩之時,他極其信任的王建卻發動兵變,驅逐弓裔,自立為王,國號高麗。
王建隨父以郡投降弓裔,反叛政府,本是新羅內戰,但是弓裔造反,打出為高句麗複仇的口號,王隆為一郡之長,參預造反,屬於亂臣賊子。故而王建隱瞞自己的身世,稱自己為高句麗後裔,定國號為高麗,利用新羅與高句麗的舊怨,並借助昔日高句麗之威望為號召,又欲占有整個高句麗舊疆。
高麗積極向北擴張領土,與遼國發生對立和衝突。
當初,遼太宗耶律德光攻滅渤海國之後,就將渤海遺民大量內遷遼東,一時間廣袤的渤海故地變得地廣人稀。遼國對原渤海地區,特別是對今朝鮮半島北部女真地區控製減弱,高麗開始出兵與遼朝控製下的女真人展開對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爭奪。
王建經略北邊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統治的末期,高麗的北境已經遠至永興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過了新羅。
與此同時,王建采取了移民實邊的策略,將大量的人口從半島的南部遷往北部。王建的這些措施增強了高麗北部的邊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國土麵積。
高麗一麵積極經營西京,一麵於清川江以北築德川、長青、安朔等城,將高麗與遼國之邊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作為對遼的第一道防線;同時積極討伐居住於鴨綠江沿岸的女真人,蠶食女真故地。為了防備遼國,高麗建立光軍司,編成光軍三十萬。遼國則於東京設東京兵馬都部署司,下設契丹,奚,漢,渤海四軍都指揮使司,東京都統軍使司與都穩祥司等部,重兵戍守。
本來遼國勢大,足以碾壓高麗,隻是遼國專注與中原事務而不願意兩線開戰,讓高麗有了可乘之機,高麗為了提防遼國,也在邊境修築了長城來進行防禦。
周軍伐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東京、沈州等地,讓各地的遼軍不是被殲滅,就是逃向北方,駐守邊境的守軍更是無心戀戰,紛紛北撤。高麗軍隊打探到這個消息,馬上盡起大軍北上,爭奪遼國的土地。
宋延渥北上之初就收到郭宗訓的書信,讓他與韓通攻下東京、沈州之後,就率軍奪取開州、淥州,扼守鴨綠江兩岸,然後隱蔽起來,等候入侵的高麗軍隊。
麵對進退失據的遼軍,周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開州和淥州,隨後,宋延渥派出斥候,打探高麗軍隊的動向,準備下一步的戰鬥。
鴨綠江東岸的這一片土地真夠大的,如入無人之境的高麗軍隊驚喜若狂,短時間內能夠拿下這麽大的土地,真是不可思議,能夠趁遼國戰敗而搶到這些土地,實在是太好了。
高麗朝廷好像不在意周國的意見,估計是認為大家一起搶遼國的,你搶多點,我也搶一份,很合理啊,況且我們奉周國為正朔,他們也不好跟我們計較吧,我們都說自己是高句麗的後裔,拿回這些土地不是很合理嗎?
正當高麗軍隊高歌猛進的時候,大周的使節盧多遜從海路來到了高麗都城,由於光宗受周國冊封,因此光宗王昭隻得恭恭敬敬地接見周國的使節,本來以為是什麽大事,誰知卻是周國朝廷質詢高麗入侵周國長白山部的問題。
在大殿之上,盧多遜正義凜然的質詢,讓王昭聽了,相當尷尬,卻又心有不甘,心想:咱們一起搶遼國的土地,怎麽你們搶得,我們就不能搶?他眼巴巴地看著站在旁邊的徐熙,希望他可以回應盧多遜的質詢。
徐熙是內議令徐弼之子,為人嚴謹。高麗光宗顯德六年參加科舉考試,登甲科第,超授廣評省員外郎。徐熙風度翩翩,舉止得體,見識廣博,很受王昭信任,他看到這樣的情形就走出班列。
“本官徐熙見過周國使節,使節大人說我國入侵周國長白山部,我想這是誤會了,我國本來就繼承了高句麗,所以國號叫高麗,建都於平壤。要說到地界,連遼國的東京都應該是我國的,怎麽能叫入侵呢?而且鴨綠江內外都是我國的疆域,可卻被女真人竊據,他們非常頑固狡詐,導致道路不通,嚴重危害了我國的安全。”
“如今天朝上國伐遼,我國也竭盡全力配合天兵驅逐遼軍和女真人,不是天朝上國應該支持的事嗎?況且我們收回我國的舊地,建築城堡,開通道路,讓上邦的邊境安寧,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徐熙辭氣慷慨,說的振振有詞。
朝中眾人聽了,不住地點頭,暗自讚揚徐熙說得妙不可言,這意味著以後還可以北上。
正當眾人期待盧多遜目瞪口呆之際,盧多遜嚴肅地說:“聽聞徐熙你乃登甲科第,本以為必然熟讀經典,能夠說出合情合理的話,誰知道卻說出如此風馬牛不相及之事,你說貴國本來就繼承了高句麗,所以國號叫高麗,建都於平壤。要說到地界,連遼國的東京都應該是你們的。不知依據何在?高句麗已經滅國三百年,如今你說繼承就是繼承?本來朝廷不願意糾葛數百年前的事,你卻言之鑿鑿,以此為據,大模廝樣地要奪取土地,本使節不禁要問,依據何在?經典何在?”
看著盧多遜咄咄逼人的質問,徐熙不禁疑惑,周國東京離高麗數千裏之遙,離鴨綠江畔也有數千裏,周國的使節這麽來得這麽快?況且高麗軍隊出兵不過月餘,周國的使節怎麽反應這麽快呢?難道他是早就在附近?難道周國早就準備了這個使節?
既然盧多遜質問,徐熙也不能示弱,就拋出高麗王國自己的所謂證據,就是高麗王國源自高句麗,有相當合理的理由奪回自己的故土,uu看書 ww.uukanshu.o盧多遜也不著急,不時揪著徐熙的證據裏麵的問題,戳穿它,讓徐熙不斷地自圓其說。
徐熙從來沒有這麽累,因為以前似乎沒有人能夠說得過他的,總被他說得暈頭轉向,牽著鼻子走,偏偏這過周國使節盧多遜是博涉經史,聰明強記,文辭敏捷,喜歡任用術數,有謀略,計謀常常成功的,真是徐熙的克星啊。
誰知道盧多遜在出使之前,郭宗訓就詳細地跟他說過高麗王國的事情,又把圖書館裏麵東北的史料,跟高句麗、渤海國、高麗王國有關的都然給他看了一遍,然後又把出使的要點說得明白,你說徐熙能夠說得過盧多遜嗎?
當然盧多遜不想太過得罪王昭,以免吃虧,但是對於徐熙,就不用客氣了,狠狠地打擊他的自信心,最後,盧多遜還按照朝廷的旨意,要求高麗王國退回之前的邊界,派使節去東京說明事情的原由,並懲罰擅開邊釁的官員,勿謂朝廷言之不預也。
王昭口頭上當然是答應,但是自己怎樣做就難說了,況且周國鞭長莫及,以前也管不著自己的小事,也許自己派使節去進貢,討好一下那個小皇帝就可以了,或者送幾個美女去,讓他開心開心,對!還要送人參等等山貨,動作要快。至於邊境的動作也要快,等生米煮成熟飯,以後再說,也許退出一座城池也可以,反正自己這次拿得夠多的了,以後看看情況再說。
送走周國使節盧多遜,王昭馬上安排一個能說會道的使節,帶上精心篩選了二十名美女、準備了豐厚的禮品,急匆匆地從海路去東京進貢去了。
原來新羅末年,國內叛亂不斷,甄萱起事,假冒朝鮮半島的三國時候國家百濟之後,自稱後百濟王。弓裔為新羅王室子弟,生而被棄,流落民間,遁入佛門,發願與新羅政權勢不兩立。後來,弓裔見國內叛亂四起,覺得“乘亂聚眾,可以得誌”,就投竹州賊首箕萱,落草為寇。一年後,又改投北原梁吉,勢力壯大。
一年之後,生於新羅北部鬆嶽郡的王建隨其父王隆投奔弓裔,王隆是新羅鬆嶽郡沙粲,為一郡之首,他的投靠,為弓裔的發展提供了額外的助力,讓弓裔另眼相看。
經過數年的努力,王建的能力也獲得弓裔的認可,弓裔以王建為精騎大監,勢力空前壯大。在世紀之初,弓裔稱王,假稱為兩百多年前滅國的高句麗複仇而造反,聲稱“往者新羅請兵於唐,以破高句麗,故平壤舊都鞠為茂草,吾必報其仇’。
數年後,弓裔立國號為摩震,正當弓裔不斷地為自己的國家增添東方佛國的色彩之時,他極其信任的王建卻發動兵變,驅逐弓裔,自立為王,國號高麗。
王建隨父以郡投降弓裔,反叛政府,本是新羅內戰,但是弓裔造反,打出為高句麗複仇的口號,王隆為一郡之長,參預造反,屬於亂臣賊子。故而王建隱瞞自己的身世,稱自己為高句麗後裔,定國號為高麗,利用新羅與高句麗的舊怨,並借助昔日高句麗之威望為號召,又欲占有整個高句麗舊疆。
高麗積極向北擴張領土,與遼國發生對立和衝突。
當初,遼太宗耶律德光攻滅渤海國之後,就將渤海遺民大量內遷遼東,一時間廣袤的渤海故地變得地廣人稀。遼國對原渤海地區,特別是對今朝鮮半島北部女真地區控製減弱,高麗開始出兵與遼朝控製下的女真人展開對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爭奪。
王建經略北邊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統治的末期,高麗的北境已經遠至永興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過了新羅。
與此同時,王建采取了移民實邊的策略,將大量的人口從半島的南部遷往北部。王建的這些措施增強了高麗北部的邊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國土麵積。
高麗一麵積極經營西京,一麵於清川江以北築德川、長青、安朔等城,將高麗與遼國之邊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作為對遼的第一道防線;同時積極討伐居住於鴨綠江沿岸的女真人,蠶食女真故地。為了防備遼國,高麗建立光軍司,編成光軍三十萬。遼國則於東京設東京兵馬都部署司,下設契丹,奚,漢,渤海四軍都指揮使司,東京都統軍使司與都穩祥司等部,重兵戍守。
本來遼國勢大,足以碾壓高麗,隻是遼國專注與中原事務而不願意兩線開戰,讓高麗有了可乘之機,高麗為了提防遼國,也在邊境修築了長城來進行防禦。
周軍伐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東京、沈州等地,讓各地的遼軍不是被殲滅,就是逃向北方,駐守邊境的守軍更是無心戀戰,紛紛北撤。高麗軍隊打探到這個消息,馬上盡起大軍北上,爭奪遼國的土地。
宋延渥北上之初就收到郭宗訓的書信,讓他與韓通攻下東京、沈州之後,就率軍奪取開州、淥州,扼守鴨綠江兩岸,然後隱蔽起來,等候入侵的高麗軍隊。
麵對進退失據的遼軍,周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開州和淥州,隨後,宋延渥派出斥候,打探高麗軍隊的動向,準備下一步的戰鬥。
鴨綠江東岸的這一片土地真夠大的,如入無人之境的高麗軍隊驚喜若狂,短時間內能夠拿下這麽大的土地,真是不可思議,能夠趁遼國戰敗而搶到這些土地,實在是太好了。
高麗朝廷好像不在意周國的意見,估計是認為大家一起搶遼國的,你搶多點,我也搶一份,很合理啊,況且我們奉周國為正朔,他們也不好跟我們計較吧,我們都說自己是高句麗的後裔,拿回這些土地不是很合理嗎?
正當高麗軍隊高歌猛進的時候,大周的使節盧多遜從海路來到了高麗都城,由於光宗受周國冊封,因此光宗王昭隻得恭恭敬敬地接見周國的使節,本來以為是什麽大事,誰知卻是周國朝廷質詢高麗入侵周國長白山部的問題。
在大殿之上,盧多遜正義凜然的質詢,讓王昭聽了,相當尷尬,卻又心有不甘,心想:咱們一起搶遼國的土地,怎麽你們搶得,我們就不能搶?他眼巴巴地看著站在旁邊的徐熙,希望他可以回應盧多遜的質詢。
徐熙是內議令徐弼之子,為人嚴謹。高麗光宗顯德六年參加科舉考試,登甲科第,超授廣評省員外郎。徐熙風度翩翩,舉止得體,見識廣博,很受王昭信任,他看到這樣的情形就走出班列。
“本官徐熙見過周國使節,使節大人說我國入侵周國長白山部,我想這是誤會了,我國本來就繼承了高句麗,所以國號叫高麗,建都於平壤。要說到地界,連遼國的東京都應該是我國的,怎麽能叫入侵呢?而且鴨綠江內外都是我國的疆域,可卻被女真人竊據,他們非常頑固狡詐,導致道路不通,嚴重危害了我國的安全。”
“如今天朝上國伐遼,我國也竭盡全力配合天兵驅逐遼軍和女真人,不是天朝上國應該支持的事嗎?況且我們收回我國的舊地,建築城堡,開通道路,讓上邦的邊境安寧,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徐熙辭氣慷慨,說的振振有詞。
朝中眾人聽了,不住地點頭,暗自讚揚徐熙說得妙不可言,這意味著以後還可以北上。
正當眾人期待盧多遜目瞪口呆之際,盧多遜嚴肅地說:“聽聞徐熙你乃登甲科第,本以為必然熟讀經典,能夠說出合情合理的話,誰知道卻說出如此風馬牛不相及之事,你說貴國本來就繼承了高句麗,所以國號叫高麗,建都於平壤。要說到地界,連遼國的東京都應該是你們的。不知依據何在?高句麗已經滅國三百年,如今你說繼承就是繼承?本來朝廷不願意糾葛數百年前的事,你卻言之鑿鑿,以此為據,大模廝樣地要奪取土地,本使節不禁要問,依據何在?經典何在?”
看著盧多遜咄咄逼人的質問,徐熙不禁疑惑,周國東京離高麗數千裏之遙,離鴨綠江畔也有數千裏,周國的使節這麽來得這麽快?況且高麗軍隊出兵不過月餘,周國的使節怎麽反應這麽快呢?難道他是早就在附近?難道周國早就準備了這個使節?
既然盧多遜質問,徐熙也不能示弱,就拋出高麗王國自己的所謂證據,就是高麗王國源自高句麗,有相當合理的理由奪回自己的故土,uu看書 ww.uukanshu.o盧多遜也不著急,不時揪著徐熙的證據裏麵的問題,戳穿它,讓徐熙不斷地自圓其說。
徐熙從來沒有這麽累,因為以前似乎沒有人能夠說得過他的,總被他說得暈頭轉向,牽著鼻子走,偏偏這過周國使節盧多遜是博涉經史,聰明強記,文辭敏捷,喜歡任用術數,有謀略,計謀常常成功的,真是徐熙的克星啊。
誰知道盧多遜在出使之前,郭宗訓就詳細地跟他說過高麗王國的事情,又把圖書館裏麵東北的史料,跟高句麗、渤海國、高麗王國有關的都然給他看了一遍,然後又把出使的要點說得明白,你說徐熙能夠說得過盧多遜嗎?
當然盧多遜不想太過得罪王昭,以免吃虧,但是對於徐熙,就不用客氣了,狠狠地打擊他的自信心,最後,盧多遜還按照朝廷的旨意,要求高麗王國退回之前的邊界,派使節去東京說明事情的原由,並懲罰擅開邊釁的官員,勿謂朝廷言之不預也。
王昭口頭上當然是答應,但是自己怎樣做就難說了,況且周國鞭長莫及,以前也管不著自己的小事,也許自己派使節去進貢,討好一下那個小皇帝就可以了,或者送幾個美女去,讓他開心開心,對!還要送人參等等山貨,動作要快。至於邊境的動作也要快,等生米煮成熟飯,以後再說,也許退出一座城池也可以,反正自己這次拿得夠多的了,以後看看情況再說。
送走周國使節盧多遜,王昭馬上安排一個能說會道的使節,帶上精心篩選了二十名美女、準備了豐厚的禮品,急匆匆地從海路去東京進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