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在河西的突飛猛進,大大超出了李彝殷的預期,定難軍在河西的友好部落,但凡敢明裏暗裏使絆子的,都遭受到周軍的無情打擊,那些牆頭草都乖乖地獻地投靠周軍,借此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周軍的豪爽讓他們喜出望外,也鼓勵了更多的觀望者,周軍的強硬與懷柔手段,讓定難軍在河西盟友紛紛改變立場,經過周軍的梳理與滲透,河西徹底成為周軍的地盤,定難軍失去了河西的外援。
失去河西黨項部落的支援,定難軍也就失去坐大的機會,以現有的本錢,李彝殷可不敢正麵對抗環伺的周軍,況且如今朝廷給予定難軍許多優惠,讓李彝殷更不願意忤逆朝廷的旨意。
河西那些獻地的部落首領的待遇,讓定難軍內部的牆頭草也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畢竟如今在定難軍,一切都要看著李彝殷的臉色辦事,即使自己掌控一定的土地、部落,也不得舒坦,特別是那個貿易,李彝殷幾乎吃了一大半,剩下的殘羹剩飯由其他首領來分享,力量小一點的部落,那個收益就可有可無,看著李彝殷越來越爽,下麵的人或多或少地心裏不平衡。
李彝殷在定難軍當政三十年了,治下有什麽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銳利的眼睛,如今大敵當前,內部有點心理波動也在所難免,隻是讓自己舍棄既得利益來籠絡部下,那到底多少為之合適呢,李彝殷心中有數,問題是能夠用利益交換的,又可靠嗎?問題是這麽多蝦兵蟹將有小心思,確實讓李彝殷惱火。自己做老大,要擔多少風險啊,還要左右逢源,好不容易保住這五州的領土,你們在下麵坐享其成,現在看著別人分錢就眼紅,打仗的時候,你們又不衝鋒在前?
李彝殷找來兒子李光睿,兩父子仔細分析定難軍的局勢。
“光睿,河西周軍實在是太厲害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建成銀川府,還收複了各地的部落,把我們的許多族人都收服了,如今河西已經是周軍的地盤,我們那邊的親戚也歸附朝廷,成為富家翁了。如今定難軍下麵的小部落都蠢蠢欲動,也想獻土歸附,以獲得朝廷的厚禮,雖然我們大權在握,但是人心浮動之際,又不能魯莽,你怎麽看?”
“父親,自從朝廷擊敗遼國之後,朝廷的軍力所向披靡,圍攻河東,一日下晉陽就是最好的示範,朝廷讓我們出兵襄助,其實就是想讓我們看看朝廷的力量而已,確實,朝廷的軍力遠超我們,如果朝廷想要拿下定難軍,估計也是代價多大而已。”
“我們順應朝廷的旨意,要兵給兵,要將給將,也換來了朝廷的厚待,他們給咱們看到孟昶的生活,其實也就是想讓我們獻土歸附而已,周軍在河西的所有行動就是告訴咱們,兩種待遇的區別,如今周軍在河西與涼州蕃部、甘州回鶻結成同盟,聲勢大增,短期之內應該要穩固一段時間吧,隨後,來攻我們還是西州回鶻抑或越過祁連山就難說了。”
“隻要我們保持對朝廷的恭敬,暫時可以抑製朝廷開戰的野心,但是最終還是要祈求遼國的強大,隻要遼國能夠給朝廷壓力,我們就有籌碼了。”
“父親,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定難軍五州土地貧瘠,人口有限,實在難以抵擋朝廷的全麵進攻。如果他們分兵來襲,也許我們有機會逐個擊破,但是從河東之戰來看,朝廷出兵相當謹慎,似乎每次都是傾盡全力,明知河東勢單力弱,還是派出數十萬的部隊去進攻,一點都不在乎糧草的消耗,非要一戰功成為止。如果朝廷還是這樣來對付我們,我們是沒有機會的。”
“你覺得我們沒有機會?”
“朝廷以前還允許各地羈縻州、邊遠節度使獨立管理地方,自從新君登基以來,連年征戰,所向披靡,朝廷的心越來越大了。吳越國那麽恭敬都要獻土歸附,何況我們?您看播州、矩州的歸附,向拱因促成其事而封王,所有這些獻土歸附的人,都獲得豐厚的報酬,這就是說朝廷寧願付出較大的代價,也要追求事實上的管轄權,也鼓勵軍中將領去促成這樣的事。如今河西的趙彥徽,強悍無比地製服了河西走廊,估計趙彥徽離封王不遠了。朝廷敢這樣做,應該是朝廷府庫充盈、軍力強盛的原因,也是朝廷當政大臣的想法驅使的,否則,他們完全可以安享太平,何苦來管我們這些窮鄉僻壤呢?又要花錢、又要打仗,打仗還不一定贏,有必要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附近的周軍將領必然是磨刀霍霍的,他們最希望就是我們起事,他們就有機會殺過來,好奪取他們的軍功啊。咱們要麽就是戰鬥,要麽就是聽從朝廷的旨意,至於是慢慢拖時間,等待遼國卷土重來還是獻土歸附,就看父親您的意思了。”
“哦,這樣說來,咱們可以暗中派人到遼國打探一下消息,看看遼國有什麽舉動,如果他們要南下,我們就可以靜觀其變,如果遼國還是內亂不止,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為他人做嫁衣裳,還不如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
“父王英明。”
“唉,我老了,不時病痛難忍,也不知道能熬到什麽時候,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們,既然我們沒有機會成大事,獻土這樣的壞事,還不如讓我來做,省得你的叔伯兄弟為難你,uu看書ww.uunshucm 雖然你有足夠的能力製服他們,但是,如果他們裏應外合,你就難以防範了,到時還不知道便宜了哪個家賊咧。”
“為父看朝廷對待所有的戰敗者,都很寬厚,就像南平國的高保融那麽廢物的人,都可以獲得厚待,就知道朝廷的胸襟有多麽寬廣了,我們這樣做也算是對得起先祖了,咱們的先祖就是為了保衛大唐而獲得朝廷的封賞,成為定難軍的節度使,賜姓李,這是我們的榮譽啊。”
“如果我們獻土歸附,我們的族人應該可以到南方,更加富饒的地方去生息,好過在這裏艱苦謀生啊。也算是對得起我們的族人了,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家,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一切等去遼國打探消息的細作回來再說,你暗中還是要做好作戰的準備,儲備多點糧食、火藥,看看咱們能不能也搞點火藥武器來。”
“孩兒明白。”
事不宜遲,李彝殷暗地裏派出心腹之人,跟隨商隊北上,準備仔細地打探遼國的動靜,好為未來的選擇做準備。
與此同時,李彝殷派人向朝廷獻馬五百匹,恭賀朝廷收複歸義軍等地,順便打探朝廷對定難軍的想法。
李彝殷的獻馬當然受到歡迎,對於朝廷來說,戰馬是多多益善的。李彝殷的恭敬也在朝中重臣的預計之內,畢竟趙彥徽的第五集群如此強勢,掌控了河西走廊,關鍵還是把河西的黨項部落給收服了,徹底切斷了定難軍西進的道路,這樣的環境下,李彝殷的選擇項已經越來越少了,量變促成質變,下麵就看李彝殷怎麽選了。
失去河西黨項部落的支援,定難軍也就失去坐大的機會,以現有的本錢,李彝殷可不敢正麵對抗環伺的周軍,況且如今朝廷給予定難軍許多優惠,讓李彝殷更不願意忤逆朝廷的旨意。
河西那些獻地的部落首領的待遇,讓定難軍內部的牆頭草也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畢竟如今在定難軍,一切都要看著李彝殷的臉色辦事,即使自己掌控一定的土地、部落,也不得舒坦,特別是那個貿易,李彝殷幾乎吃了一大半,剩下的殘羹剩飯由其他首領來分享,力量小一點的部落,那個收益就可有可無,看著李彝殷越來越爽,下麵的人或多或少地心裏不平衡。
李彝殷在定難軍當政三十年了,治下有什麽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銳利的眼睛,如今大敵當前,內部有點心理波動也在所難免,隻是讓自己舍棄既得利益來籠絡部下,那到底多少為之合適呢,李彝殷心中有數,問題是能夠用利益交換的,又可靠嗎?問題是這麽多蝦兵蟹將有小心思,確實讓李彝殷惱火。自己做老大,要擔多少風險啊,還要左右逢源,好不容易保住這五州的領土,你們在下麵坐享其成,現在看著別人分錢就眼紅,打仗的時候,你們又不衝鋒在前?
李彝殷找來兒子李光睿,兩父子仔細分析定難軍的局勢。
“光睿,河西周軍實在是太厲害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建成銀川府,還收複了各地的部落,把我們的許多族人都收服了,如今河西已經是周軍的地盤,我們那邊的親戚也歸附朝廷,成為富家翁了。如今定難軍下麵的小部落都蠢蠢欲動,也想獻土歸附,以獲得朝廷的厚禮,雖然我們大權在握,但是人心浮動之際,又不能魯莽,你怎麽看?”
“父親,自從朝廷擊敗遼國之後,朝廷的軍力所向披靡,圍攻河東,一日下晉陽就是最好的示範,朝廷讓我們出兵襄助,其實就是想讓我們看看朝廷的力量而已,確實,朝廷的軍力遠超我們,如果朝廷想要拿下定難軍,估計也是代價多大而已。”
“我們順應朝廷的旨意,要兵給兵,要將給將,也換來了朝廷的厚待,他們給咱們看到孟昶的生活,其實也就是想讓我們獻土歸附而已,周軍在河西的所有行動就是告訴咱們,兩種待遇的區別,如今周軍在河西與涼州蕃部、甘州回鶻結成同盟,聲勢大增,短期之內應該要穩固一段時間吧,隨後,來攻我們還是西州回鶻抑或越過祁連山就難說了。”
“隻要我們保持對朝廷的恭敬,暫時可以抑製朝廷開戰的野心,但是最終還是要祈求遼國的強大,隻要遼國能夠給朝廷壓力,我們就有籌碼了。”
“父親,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定難軍五州土地貧瘠,人口有限,實在難以抵擋朝廷的全麵進攻。如果他們分兵來襲,也許我們有機會逐個擊破,但是從河東之戰來看,朝廷出兵相當謹慎,似乎每次都是傾盡全力,明知河東勢單力弱,還是派出數十萬的部隊去進攻,一點都不在乎糧草的消耗,非要一戰功成為止。如果朝廷還是這樣來對付我們,我們是沒有機會的。”
“你覺得我們沒有機會?”
“朝廷以前還允許各地羈縻州、邊遠節度使獨立管理地方,自從新君登基以來,連年征戰,所向披靡,朝廷的心越來越大了。吳越國那麽恭敬都要獻土歸附,何況我們?您看播州、矩州的歸附,向拱因促成其事而封王,所有這些獻土歸附的人,都獲得豐厚的報酬,這就是說朝廷寧願付出較大的代價,也要追求事實上的管轄權,也鼓勵軍中將領去促成這樣的事。如今河西的趙彥徽,強悍無比地製服了河西走廊,估計趙彥徽離封王不遠了。朝廷敢這樣做,應該是朝廷府庫充盈、軍力強盛的原因,也是朝廷當政大臣的想法驅使的,否則,他們完全可以安享太平,何苦來管我們這些窮鄉僻壤呢?又要花錢、又要打仗,打仗還不一定贏,有必要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附近的周軍將領必然是磨刀霍霍的,他們最希望就是我們起事,他們就有機會殺過來,好奪取他們的軍功啊。咱們要麽就是戰鬥,要麽就是聽從朝廷的旨意,至於是慢慢拖時間,等待遼國卷土重來還是獻土歸附,就看父親您的意思了。”
“哦,這樣說來,咱們可以暗中派人到遼國打探一下消息,看看遼國有什麽舉動,如果他們要南下,我們就可以靜觀其變,如果遼國還是內亂不止,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為他人做嫁衣裳,還不如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
“父王英明。”
“唉,我老了,不時病痛難忍,也不知道能熬到什麽時候,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們,既然我們沒有機會成大事,獻土這樣的壞事,還不如讓我來做,省得你的叔伯兄弟為難你,uu看書ww.uunshucm 雖然你有足夠的能力製服他們,但是,如果他們裏應外合,你就難以防範了,到時還不知道便宜了哪個家賊咧。”
“為父看朝廷對待所有的戰敗者,都很寬厚,就像南平國的高保融那麽廢物的人,都可以獲得厚待,就知道朝廷的胸襟有多麽寬廣了,我們這樣做也算是對得起先祖了,咱們的先祖就是為了保衛大唐而獲得朝廷的封賞,成為定難軍的節度使,賜姓李,這是我們的榮譽啊。”
“如果我們獻土歸附,我們的族人應該可以到南方,更加富饒的地方去生息,好過在這裏艱苦謀生啊。也算是對得起我們的族人了,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家,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一切等去遼國打探消息的細作回來再說,你暗中還是要做好作戰的準備,儲備多點糧食、火藥,看看咱們能不能也搞點火藥武器來。”
“孩兒明白。”
事不宜遲,李彝殷暗地裏派出心腹之人,跟隨商隊北上,準備仔細地打探遼國的動靜,好為未來的選擇做準備。
與此同時,李彝殷派人向朝廷獻馬五百匹,恭賀朝廷收複歸義軍等地,順便打探朝廷對定難軍的想法。
李彝殷的獻馬當然受到歡迎,對於朝廷來說,戰馬是多多益善的。李彝殷的恭敬也在朝中重臣的預計之內,畢竟趙彥徽的第五集群如此強勢,掌控了河西走廊,關鍵還是把河西的黨項部落給收服了,徹底切斷了定難軍西進的道路,這樣的環境下,李彝殷的選擇項已經越來越少了,量變促成質變,下麵就看李彝殷怎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