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晉陽府。
北漢皇帝劉鈞性格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十年前登基繼位,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衛融為相,並減少對周國的侵擾,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並不像其父對遼國那樣恭敬,沒有循例向遼國匯報大事,以致遼國對北漢的援助日漸減少。
雖然劉鈞對遼國沒有以前那樣恭敬,但是北漢還是依靠遼國的支持,才能勉強抵禦大周的威懾。國小兵弱的北漢,每年都要向遼國上貢,朝廷用度捉襟見肘,先帝劉旻拜五台山的僧人繼顒為鴻臚卿。繼顒,是原來燕王劉守光之子,削發為浮圖,後居五台山,為人多智,善商財利,先帝非常依賴他來募集錢財以充國用。
繼顒能講《華嚴經》,四方供施,多積畜以佐國用。五台山在遼國境內,繼顒經常獲得遼國的馬匹,獻給北漢朝廷,所以號稱“添都馬”,每年都有數百匹。繼顒又於柏穀置銀冶,募民鑿山取礦,烹銀以輸,北漢朝廷極為依賴繼顒在財政方麵的支持,所以在他冶銀之地建寶興軍,以確保繼顒的工作順利。
雖然劉鈞算得上是賢能之輩,隻是手上的籌碼太少,自保也艱難,為了維持必要的軍力,對老百姓的壓榨也不可避免,隻是勉強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稍有不慎,朝廷就分崩離析了。
對此,劉鈞很明白,但是他又能幹什麽呢?北漢地瘠民貧、國小財乏,宰相月俸從梁朝時的兩百緡(千文),減為一百緡,節度使僅三十緡,其餘官員隻略有津貼,大多數官吏貪汙公款、勒索百姓,國內很少廉潔奉公的官員。再加上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朝廷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老百姓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河東十二州在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到了現在在籍僅四萬餘戶,為盛唐時的七分之一。
劉鈞看著自己的大漢帝國,實在無奈,隻得苟延殘喘,過得一天是一天,更加醉心於讀書、寫字之上,反正就是不折騰,省得玩不下去。
對於劉鈞而言,曾經有過一個扭轉乾坤的良機,想當初,周國小皇帝登基,劉鈞還寄望於周國婦孺當政,主少國疑,有望發生內亂,自己可以趁機而起,甚至取而代之,好開創一番新局麵,擺脫困守河東這個牢籠。
誰知小皇帝有如神助,也沒有見他有什麽特別的舉措,朝堂之上也沒有什麽大的人事變動,偌大一個朝廷竟然風平浪靜,還敢派兵南征,也不知道怎麽這麽走運,一連掃平了南平、武平,還有蜀國,聽到這個消息,讓劉鈞目瞪口呆,這運氣好得讓人羨慕,實在是太好了,以致難以相信,難道真的是天命所歸嗎?
周國的神奇一直在延續著,南漢也滅亡了,後來就是唐國,最後席卷江南,本來四分五裂的天下,如今隻剩下自己的大漢了和遼國了,這個小皇帝真是不消停啊,難道不需要停歇一年嗎?
對此,劉鈞實在是難以置信,他一直認為周國乃權臣當政,否則絕不可能有這樣的魄力和手腕,把這麽多悍卒猛將玩弄在鼓掌之間,指東打西、南征北戰,還年年征戰,窮兵黷武,到底有多少家底來折騰啊?似乎還打得很起勁,難道周國的大臣都沒有意見?這個人到底是誰?
一開始劉鈞把注意力盯在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這些周國大將身上,後來趙匡胤被貶到了揚州,又爆出陰謀造反的事,劉鈞就笑了,終於鏟除了高平之戰的一個仇寇,隻是周國的處理意見奇怪得很,趙匡胤陰謀造反還不用死,實在是太荒謬了。
一直看著周國舉動的劉鈞發現,張永德、李重進都率部出征過,如果他們是權臣,這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怕給人端了老巢嗎?除了他們,隻有範質、王樸、魏仁浦了,到底是誰呢?這些文官而已,他是怎樣做得到的呢?
以前朝廷在周國有許多信息來源,周國發生什麽事,劉鈞都可以很快就知道了,後來這些渠道似乎出了問題,收集到的情報越來越少,隻能收到周國朝廷公布的消息,還有在市麵上仔細觀察到的情況,這樣的變化,讓劉鈞對周國的意圖更加捉摸不透。
周國在河東附近布有重兵,這是慣例,南有李筠、石守信,西有潘美、王全斌、折德扆,東有賀惟忠、陳思讓等數十萬大軍三麵環繞,幸虧北麵是遼國,自己的大靠山,這就是劉鈞很不願意寄人籬下,又委曲求全的原因,十分無奈,唯有繼續加強各個州府的戒備,這樣一來,宛如天天防盜,搞得各個州府精神緊張,疲憊不堪。
有點度日如年感覺的劉鈞心裏嘀咕著:別人做皇帝風花雪月、肆意而為,朕做皇帝,謹小慎微、毫無樂趣,真是憋屈啊。他的生活比河東的老百姓好過千倍,隻是他壓力山大,還要強顏歡笑,有時候,拜祭先祖的時候,還要不停地自責,但這是自己的錯嗎?也許不應生在帝皇家吧。
提心吊膽地過了幾年,轉眼已是天會八年,自己已經登基十年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希望今年可以風平浪靜,周國別再折騰了,你們的版圖夠大了,慢慢消化,沒有十年八載是做不完的,河東地瘠民貧,沒有什麽油水,又有強大的遼國支持,咬自己必定硌牙的,希望周國人理智一點。這就是劉鈞的新年願望,活下去而已。
也許是被劉鈞的誠意感動了,整個一月份,天下太平,劉鈞過了個舒心的新年。
好日子總是短暫的,二月初,代州的守軍發來警報,似乎北麵的遼軍被周軍擊敗了,嵐州守軍發來的緊急情報更是驚人,說周軍從北麵攻占了神池等地,把大漢與遼國之間交通線切斷了。
“什麽?不可能!周軍飛過去嗎?大遼呢?”劉鈞大驚失色,連忙詢問宰相衛融,衛融跟樞密使段常無言以對,隻好說:“這,臣不知,臣已經派人去打探了,要等等才有回複。”
“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將四麵受敵,如之奈何?”劉鈞在大殿之內走來走去,顯得很著急,完全失去先前雍容淡定的風範。
“皇上,也許是周軍翻山進入山後,突襲遼國蔚州,然後來到代州以北吧,也許遼軍很快就會來到,切斷他們的退路,來個甕中捉鱉也不一定。”段常略作思考,說出一個相對講得通的理由。
“但願如此吧。但這不是太過冒險了嗎?稍有不慎,完全是賠本的買賣?難道他們以為最壞的結果隻是逃到府州?”劉鈞雖然不是很懂軍事,但久居上位,這點見識還是有的。
“額,臣不知。”
“唉,傳令下去,提高戒備吧,這個周國真是不消停,好不容易歇息了一陣子,又來折騰,如此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總有崩塌的一天,唉,中原的百姓苦矣。”劉鈞感歎道。
壞消息接連不斷傳來,東南西各個方向都向朝廷報告了周軍有異常的軍事調動,雖然雙方還沒有交手,但是周軍的巡邏密度加大了,原有的商貿活動大受影響,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征兆,稍為敏銳一點的人都知道大事不好,紛紛尋找對策、謀後路,晉陽城內充滿詭異的氣氛。
對此,劉鈞實在是無能為力,河東的存在,全憑遼國的扶持,失去遼國的扶持,在河東的這個大漢朝廷隨時滅亡。劉鈞能做什麽呢?
期待遼軍大反擊的劉鈞天天盼著北麵的信使,無奈傳來的都是不痛不癢的消息,前去打探的斥候不是被抓,就是拚死逃脫,隻知道周軍防禦甚嚴,一點都沒有打探到遼軍的消息,北麵的各個州都是處於戒嚴狀態,周軍巡防甚密,當地的老百姓都收到周軍發放的錢糧,暫時過上安穩的日子,都不願意配合漢軍的工作,甚至有些老百姓還指著漢軍的斥候罵,說他們寧願聽契丹人的也要欺壓漢人,搞得這些斥候羞愧難當。
聽到這些話,劉鈞很惱火,誰願意聽契丹人的話,欺壓漢人,這不是被逼的嗎?如果可以,誰願意做‘兒皇帝’,你以為這個皇帝好做啊?
“皇上,uu看書 ukanshu.o 臣聽說周國用戲班子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效果不錯。我們也可以試著辦,把周國來犯可能帶來的侵害說得直白點,讓國內的老百姓知道,周國人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必定的是窮瘋了,他們屆時打過來,必定搶我們的糧食、子女、財帛,如果我們失敗了,以後的生活必定更加艱苦,呼籲大漢的子民咬咬牙,挺過去,打敗周國人,爭取活的尊嚴。”衛融提出建議。
“善,這樣吧,我們稍微免掉一點稅收吧,反正現在也收不了多少,等過了這一陣再說,等老百姓多一點期盼吧。”劉鈞提議道。
“聖上英明,臣去做個計劃,馬上給皇上看。”衛融馬上答應下來。
河東的老百姓本來就苦,朝廷罕見地短時間就發動起來,各個州府的衙差、胥吏都親力親為,大肆宣揚周國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的暴政,如果進犯必定是來掠奪河東老百姓的財帛、子女、糧食,要求老百姓們同仇敵愾,趕走周人,朝廷決定免收部分稅款,為老百姓分憂等等。
有人說我們的老百姓就是好,隻要有希望就會一起守護、拚搏。朝廷的一絲絲溫暖確實暖透了河東老百姓的心,我們本來就窮,周人還來搶?堅決不答應,一時間,河東軍民罕見地團結起來,準備抗擊周人的入侵。有錢人也知道,戰事一起,自己的財富將化為烏有,也願意捐獻部分財物來支持朝廷,起碼做做姿態,省得給別人揪住辮子,借機沒收財產以作軍用。劉鈞獲得意外的支持,似乎又到了滿血複活的境地。如果河東的老百姓總是這樣支持自己,多好啊。
北漢皇帝劉鈞性格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十年前登基繼位,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衛融為相,並減少對周國的侵擾,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並不像其父對遼國那樣恭敬,沒有循例向遼國匯報大事,以致遼國對北漢的援助日漸減少。
雖然劉鈞對遼國沒有以前那樣恭敬,但是北漢還是依靠遼國的支持,才能勉強抵禦大周的威懾。國小兵弱的北漢,每年都要向遼國上貢,朝廷用度捉襟見肘,先帝劉旻拜五台山的僧人繼顒為鴻臚卿。繼顒,是原來燕王劉守光之子,削發為浮圖,後居五台山,為人多智,善商財利,先帝非常依賴他來募集錢財以充國用。
繼顒能講《華嚴經》,四方供施,多積畜以佐國用。五台山在遼國境內,繼顒經常獲得遼國的馬匹,獻給北漢朝廷,所以號稱“添都馬”,每年都有數百匹。繼顒又於柏穀置銀冶,募民鑿山取礦,烹銀以輸,北漢朝廷極為依賴繼顒在財政方麵的支持,所以在他冶銀之地建寶興軍,以確保繼顒的工作順利。
雖然劉鈞算得上是賢能之輩,隻是手上的籌碼太少,自保也艱難,為了維持必要的軍力,對老百姓的壓榨也不可避免,隻是勉強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稍有不慎,朝廷就分崩離析了。
對此,劉鈞很明白,但是他又能幹什麽呢?北漢地瘠民貧、國小財乏,宰相月俸從梁朝時的兩百緡(千文),減為一百緡,節度使僅三十緡,其餘官員隻略有津貼,大多數官吏貪汙公款、勒索百姓,國內很少廉潔奉公的官員。再加上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朝廷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老百姓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河東十二州在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到了現在在籍僅四萬餘戶,為盛唐時的七分之一。
劉鈞看著自己的大漢帝國,實在無奈,隻得苟延殘喘,過得一天是一天,更加醉心於讀書、寫字之上,反正就是不折騰,省得玩不下去。
對於劉鈞而言,曾經有過一個扭轉乾坤的良機,想當初,周國小皇帝登基,劉鈞還寄望於周國婦孺當政,主少國疑,有望發生內亂,自己可以趁機而起,甚至取而代之,好開創一番新局麵,擺脫困守河東這個牢籠。
誰知小皇帝有如神助,也沒有見他有什麽特別的舉措,朝堂之上也沒有什麽大的人事變動,偌大一個朝廷竟然風平浪靜,還敢派兵南征,也不知道怎麽這麽走運,一連掃平了南平、武平,還有蜀國,聽到這個消息,讓劉鈞目瞪口呆,這運氣好得讓人羨慕,實在是太好了,以致難以相信,難道真的是天命所歸嗎?
周國的神奇一直在延續著,南漢也滅亡了,後來就是唐國,最後席卷江南,本來四分五裂的天下,如今隻剩下自己的大漢了和遼國了,這個小皇帝真是不消停啊,難道不需要停歇一年嗎?
對此,劉鈞實在是難以置信,他一直認為周國乃權臣當政,否則絕不可能有這樣的魄力和手腕,把這麽多悍卒猛將玩弄在鼓掌之間,指東打西、南征北戰,還年年征戰,窮兵黷武,到底有多少家底來折騰啊?似乎還打得很起勁,難道周國的大臣都沒有意見?這個人到底是誰?
一開始劉鈞把注意力盯在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這些周國大將身上,後來趙匡胤被貶到了揚州,又爆出陰謀造反的事,劉鈞就笑了,終於鏟除了高平之戰的一個仇寇,隻是周國的處理意見奇怪得很,趙匡胤陰謀造反還不用死,實在是太荒謬了。
一直看著周國舉動的劉鈞發現,張永德、李重進都率部出征過,如果他們是權臣,這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怕給人端了老巢嗎?除了他們,隻有範質、王樸、魏仁浦了,到底是誰呢?這些文官而已,他是怎樣做得到的呢?
以前朝廷在周國有許多信息來源,周國發生什麽事,劉鈞都可以很快就知道了,後來這些渠道似乎出了問題,收集到的情報越來越少,隻能收到周國朝廷公布的消息,還有在市麵上仔細觀察到的情況,這樣的變化,讓劉鈞對周國的意圖更加捉摸不透。
周國在河東附近布有重兵,這是慣例,南有李筠、石守信,西有潘美、王全斌、折德扆,東有賀惟忠、陳思讓等數十萬大軍三麵環繞,幸虧北麵是遼國,自己的大靠山,這就是劉鈞很不願意寄人籬下,又委曲求全的原因,十分無奈,唯有繼續加強各個州府的戒備,這樣一來,宛如天天防盜,搞得各個州府精神緊張,疲憊不堪。
有點度日如年感覺的劉鈞心裏嘀咕著:別人做皇帝風花雪月、肆意而為,朕做皇帝,謹小慎微、毫無樂趣,真是憋屈啊。他的生活比河東的老百姓好過千倍,隻是他壓力山大,還要強顏歡笑,有時候,拜祭先祖的時候,還要不停地自責,但這是自己的錯嗎?也許不應生在帝皇家吧。
提心吊膽地過了幾年,轉眼已是天會八年,自己已經登基十年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希望今年可以風平浪靜,周國別再折騰了,你們的版圖夠大了,慢慢消化,沒有十年八載是做不完的,河東地瘠民貧,沒有什麽油水,又有強大的遼國支持,咬自己必定硌牙的,希望周國人理智一點。這就是劉鈞的新年願望,活下去而已。
也許是被劉鈞的誠意感動了,整個一月份,天下太平,劉鈞過了個舒心的新年。
好日子總是短暫的,二月初,代州的守軍發來警報,似乎北麵的遼軍被周軍擊敗了,嵐州守軍發來的緊急情報更是驚人,說周軍從北麵攻占了神池等地,把大漢與遼國之間交通線切斷了。
“什麽?不可能!周軍飛過去嗎?大遼呢?”劉鈞大驚失色,連忙詢問宰相衛融,衛融跟樞密使段常無言以對,隻好說:“這,臣不知,臣已經派人去打探了,要等等才有回複。”
“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將四麵受敵,如之奈何?”劉鈞在大殿之內走來走去,顯得很著急,完全失去先前雍容淡定的風範。
“皇上,也許是周軍翻山進入山後,突襲遼國蔚州,然後來到代州以北吧,也許遼軍很快就會來到,切斷他們的退路,來個甕中捉鱉也不一定。”段常略作思考,說出一個相對講得通的理由。
“但願如此吧。但這不是太過冒險了嗎?稍有不慎,完全是賠本的買賣?難道他們以為最壞的結果隻是逃到府州?”劉鈞雖然不是很懂軍事,但久居上位,這點見識還是有的。
“額,臣不知。”
“唉,傳令下去,提高戒備吧,這個周國真是不消停,好不容易歇息了一陣子,又來折騰,如此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總有崩塌的一天,唉,中原的百姓苦矣。”劉鈞感歎道。
壞消息接連不斷傳來,東南西各個方向都向朝廷報告了周軍有異常的軍事調動,雖然雙方還沒有交手,但是周軍的巡邏密度加大了,原有的商貿活動大受影響,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征兆,稍為敏銳一點的人都知道大事不好,紛紛尋找對策、謀後路,晉陽城內充滿詭異的氣氛。
對此,劉鈞實在是無能為力,河東的存在,全憑遼國的扶持,失去遼國的扶持,在河東的這個大漢朝廷隨時滅亡。劉鈞能做什麽呢?
期待遼軍大反擊的劉鈞天天盼著北麵的信使,無奈傳來的都是不痛不癢的消息,前去打探的斥候不是被抓,就是拚死逃脫,隻知道周軍防禦甚嚴,一點都沒有打探到遼軍的消息,北麵的各個州都是處於戒嚴狀態,周軍巡防甚密,當地的老百姓都收到周軍發放的錢糧,暫時過上安穩的日子,都不願意配合漢軍的工作,甚至有些老百姓還指著漢軍的斥候罵,說他們寧願聽契丹人的也要欺壓漢人,搞得這些斥候羞愧難當。
聽到這些話,劉鈞很惱火,誰願意聽契丹人的話,欺壓漢人,這不是被逼的嗎?如果可以,誰願意做‘兒皇帝’,你以為這個皇帝好做啊?
“皇上,uu看書 ukanshu.o 臣聽說周國用戲班子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效果不錯。我們也可以試著辦,把周國來犯可能帶來的侵害說得直白點,讓國內的老百姓知道,周國人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必定的是窮瘋了,他們屆時打過來,必定搶我們的糧食、子女、財帛,如果我們失敗了,以後的生活必定更加艱苦,呼籲大漢的子民咬咬牙,挺過去,打敗周國人,爭取活的尊嚴。”衛融提出建議。
“善,這樣吧,我們稍微免掉一點稅收吧,反正現在也收不了多少,等過了這一陣再說,等老百姓多一點期盼吧。”劉鈞提議道。
“聖上英明,臣去做個計劃,馬上給皇上看。”衛融馬上答應下來。
河東的老百姓本來就苦,朝廷罕見地短時間就發動起來,各個州府的衙差、胥吏都親力親為,大肆宣揚周國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的暴政,如果進犯必定是來掠奪河東老百姓的財帛、子女、糧食,要求老百姓們同仇敵愾,趕走周人,朝廷決定免收部分稅款,為老百姓分憂等等。
有人說我們的老百姓就是好,隻要有希望就會一起守護、拚搏。朝廷的一絲絲溫暖確實暖透了河東老百姓的心,我們本來就窮,周人還來搶?堅決不答應,一時間,河東軍民罕見地團結起來,準備抗擊周人的入侵。有錢人也知道,戰事一起,自己的財富將化為烏有,也願意捐獻部分財物來支持朝廷,起碼做做姿態,省得給別人揪住辮子,借機沒收財產以作軍用。劉鈞獲得意外的支持,似乎又到了滿血複活的境地。如果河東的老百姓總是這樣支持自己,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