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郭宗訓對軍情的發展很重視,所以每次開戰,軍報都會很頻繁地送回東京,雖然看似繁瑣、有點多餘,不過這也促進了大周的郵政、信鴿通信係統的發展,朝廷和內務府都加大了對沿線的驛站的投入,無論人員、物質還是政策,都有特別的安排,這讓沿線的驛站得到較好的維護和發展,圍繞驛站而形成的小商圈也吸引了許多商家、老百姓來匯聚,形成一個個有活力的軍鎮。
看著周軍逐個消滅靜海軍的割據者,魏鹹信、李繼隆、宋元吉都興奮不已,在偌大的靜海軍地圖上慢慢標注出周軍的攻勢圖,逐步指向華閭洞,最後形成包圍圈,大局已定矣。
“皇上,大事定矣。”魏鹹信說。
“如果是以前,朕說未必,不過現在應該是定矣。”郭宗訓微笑道。
“為什麽?”李繼隆不解地問道。
“你們都看到華閭洞的位置,還有西麵的群山,隻要敵人舍棄華閭洞,保存有生力量,逃入西麵的山裏,潛伏下來,你們說該怎麽辦呢?你們還記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嗎?繼隆,如果你是丁部領,你又逃到山裏麵,怎麽做呢?”
“那我就分出部分兵力守住要隘,把周軍隔絕在大山之外,其他大部分人會到山後麵尋找幾個大的基地,安頓下來,再派出斥候去靜海軍其他地方打探軍情,尋找周軍的薄弱環節,然後率領精銳出擊,打敗周軍,同時重新打出吳朝的旗號,派出精幹的小分隊四處遊擊,煽動已經投降的使君,重新造反,又假冒周軍,四處燒殺搶掠,破壞周軍的聲譽,讓周軍疲於奔命,改變周軍圍攻華閭洞的態勢。”
“哇,你這麽毒?”宋元吉指著李繼隆,有點驚愕地說。
“元吉,這不是毒啊,生死存亡之際,不竭盡全力,怎麽扭轉乾坤呢?”李繼隆分辯道。
“不錯,繼隆說得對,隻有激化周軍與靜海軍老百姓的矛盾,才能讓周軍疲於奔命、顧此失彼,正麵對抗他們是沒有勝算的,但是激怒了整個靜海軍的老百姓,讓他們敵視周軍,就不一樣了。你們還記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兵南下之時,殘暴對待中原的老百姓,激起民憤的事情嗎?民怨沸騰,老百姓聚集起來,多者數萬人,少者不減千百,到處打擊契丹軍隊,殺戮契丹派來的官吏。耶律德光無力維持其在中原的統治,隻好匆忙立唐明宗之子許王李從益為帝,然後率軍北撤,途中一病而亡,白白失去入主中原的大好機會。”
“那皇上說:以前未定,現在就定了,是因為咱們有山地兵,專門對抗他們鑽山洞嗎?”宋元吉又問。
“對,你們都知道這次收複靜海軍的方略,除了贏得民心、剿滅割據者,還有一條是什麽?”郭宗訓提示。
“幹掉丁部領、他的子嗣和手下。”李繼隆馬上說。
“對,這是咱們的目標,還有這次作戰有沒有限定時間和物資供應呢?”
“沒有,朝廷是按照長期作戰來準備的,還有大量的預備隊在廣南府,隨時南下。”
“是的,咱們全力以赴,盯著這三個目標,你說他能跑到哪裏去呢?即使到了山裏,咱們還是會追著他,不會停的,這是第一條,就是目標明確。”
“有了明確的目標,還需要實施的手段,如果咱們沒有專門開展山地戰的山地兵,普通的禁軍甚至州府的戍卒,可以在這些山裏打得贏這些當地的悍卒嗎?”
“哦,肯定打不過,即使派再多人去也白搭,送人頭而已。如果死傷慘重,朝廷又沒有耐心和決心,必定灰溜溜地撤軍,靜海軍必將再次脫離神州。”魏鹹信回應。
“是啊,你們也知道,咱們的方略裏早就預計他們會跑,派了那麽多山地兵在邕州集訓,經過長達兩年多時間的針對式訓練,你說山地兵有沒有把握呢?還怕他們鑽山洞?這就是我們應對的手段。咱們既有目標,又有實施的手段,還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朝廷還充分放權給前方的指揮使,不指手畫腳,你說還有什麽問題嗎?”
“嗯,我明白了,這幾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絕對的力量麵前,計謀的作用就有限了,甚至毫無用處,我們加強自身的力量才是根本。”李繼隆說。
“對。後麵還有困難的,靜海軍的夏天來了,就是下雨會增多,這將增大了我軍的困難,不過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前安排做的那些雨衣起到大作用了,我們耐心等待前方的戰報吧。”
郭宗訓和小夥伴們數著日子,等啊等,終於等來期盼已久的戰報了。魏鹹信一字不漏地把靜海軍的戰報讀出來,讀到丁部領和他的兒子、親信將領都已授首,確認無疑之後,眾人歡呼起來,終於成功了。
郭宗訓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說:“好!天道循環,輪到我們做主了!詩雲:‘行百裏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真正獲得靜海軍的民心殊為艱辛,待朕寫封信給吳廷祚,囑咐他們切勿大意,必須剛柔兼顧,律法與仁愛兼顧方可,不能一味嬌縱,也不能高壓統治。盡可能發揮陳覽的作用,授之於權,徹底掌控靜海軍。”
辦完這一切,郭宗訓安排魏鹹信、李繼隆、宋元吉各寫了一篇心得體會,總結一下這次南征的得與失,然後一起宣讀出來,進行辯論,這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啊,可以通過交流,開拓視野,統一認識。郭宗訓有意無意之中讓他們盡快代入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郭宗訓把一個一個的棋子布下去,耐心地等待著下一個亮點的爆發,如今輪到西麵了。
奉召覲見的馬仁瑀好久沒進皇宮了,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還是皇上剛剛登基的時候,說來也幾年了。這幾年間,自己除了謹守崗位之外,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差遣,看到潘美等人輪番出征,封官進爵,著實有點羨慕,還以為皇上忘記了自己了,沒想到前幾天就接到樞密院的調令,要回東京麵聖,馬仁瑀連忙交接了防務,連夜進京。
“愛卿,好久沒有見了,身體怎麽樣?”
“回皇上,臣每日練武,等待陛下的召喚。”
“嗯,你來看。”郭宗訓把馬仁瑀叫到跟前,指著地圖說:“這裏,雅州,距離成都三百裏地不到,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吐蕃門戶”之稱。距離大理建昌府六百裏,這裏吐蕃的部落很多,與漢民雜居其中,這是一個吐蕃、大理攻進中原的一個關鍵點,也是我們牽製他們的一個節點。”
“你記得向拱訓練的山地兵嗎?”
“臣記得。”
“吐蕃與大理境內山地眾多,尤其以吐蕃的地形更為艱險,有唐一代,吐蕃與大唐在河西、安西多番較量,唐軍雖然經常擊敗吐蕃,但是卻無法徹底贏得勝利,皆因在吐蕃占有地利,哪怕輸掉一場戰爭,他們還可以重頭再來,朕沒有見過唐軍殺上高原的,何其虧也。”
“如今高原之上的吐蕃人,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朕想在這裏做一片大文章,你敢去嗎?”
“臣願為皇上前驅!”馬仁瑀聽到郭宗訓說要在雅州做大文章,哪有不明白的呢?自己早就等著這樣的機會了,舍我其誰?
“好,u看書 uuanshu這樣,朕在皇宮衛隊、羽林衛中抽調骨幹,組建雅州軍府,你做指揮使,朕給你指派監軍、還有樞密院的參謀,再加上秦王劃撥給你的山地兵、工程兵,你們在雅州紮下根,開展高原山地兵的訓練,要適應高原上的氣候,提升部隊在高原上的作戰能力,你們可以適當招募當地部落的勇士。”
“你們在訓練高原山地兵的時候,主要了解需要什麽類型的兵器、工具、還有了解當地人經常服用的藥物、高薪雇傭當地的醫師,學習他們的本領,還有運輸工具等等,盡可能跟高原上的勇士一樣,能夠在高原上行軍作戰。至於訓練山地兵,秦王會告訴你他們的培訓訣竅的。”
“你在雅州,要與附近的部落搞好關係,買賣公平,盡可能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救困扶危,展現大周的仁愛之心,如果有挑釁者,可以讓他們知道大周兵鋒的銳利,等你們站穩腳跟之後,再向高原滲透進去,慢慢派出商隊上高原,哪怕和當地的部落一起做生意也要走進去,咱們也可以讓利,關鍵是要進去,讓高原內部也了解大周的實力。”
“至於物資供應方麵,成都王溥會成為你的堅強後盾的,他們已經修建好成都到雅州的官道,愛卿你要沉下心來,在雅州花上幾年,站穩腳跟,把雅州的城防修好,成為抵禦大理和吐蕃方向進犯的鋼鐵長城,等候朝廷主力西向或者南下,明白嗎?隻要你把高原山地兵練好,就是奇功一件,你們摸索出練兵的方法之後,再逐步擴大規模。軍事上你受秦王節製,明白嗎?”
“臣明白了。”
看著周軍逐個消滅靜海軍的割據者,魏鹹信、李繼隆、宋元吉都興奮不已,在偌大的靜海軍地圖上慢慢標注出周軍的攻勢圖,逐步指向華閭洞,最後形成包圍圈,大局已定矣。
“皇上,大事定矣。”魏鹹信說。
“如果是以前,朕說未必,不過現在應該是定矣。”郭宗訓微笑道。
“為什麽?”李繼隆不解地問道。
“你們都看到華閭洞的位置,還有西麵的群山,隻要敵人舍棄華閭洞,保存有生力量,逃入西麵的山裏,潛伏下來,你們說該怎麽辦呢?你們還記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嗎?繼隆,如果你是丁部領,你又逃到山裏麵,怎麽做呢?”
“那我就分出部分兵力守住要隘,把周軍隔絕在大山之外,其他大部分人會到山後麵尋找幾個大的基地,安頓下來,再派出斥候去靜海軍其他地方打探軍情,尋找周軍的薄弱環節,然後率領精銳出擊,打敗周軍,同時重新打出吳朝的旗號,派出精幹的小分隊四處遊擊,煽動已經投降的使君,重新造反,又假冒周軍,四處燒殺搶掠,破壞周軍的聲譽,讓周軍疲於奔命,改變周軍圍攻華閭洞的態勢。”
“哇,你這麽毒?”宋元吉指著李繼隆,有點驚愕地說。
“元吉,這不是毒啊,生死存亡之際,不竭盡全力,怎麽扭轉乾坤呢?”李繼隆分辯道。
“不錯,繼隆說得對,隻有激化周軍與靜海軍老百姓的矛盾,才能讓周軍疲於奔命、顧此失彼,正麵對抗他們是沒有勝算的,但是激怒了整個靜海軍的老百姓,讓他們敵視周軍,就不一樣了。你們還記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兵南下之時,殘暴對待中原的老百姓,激起民憤的事情嗎?民怨沸騰,老百姓聚集起來,多者數萬人,少者不減千百,到處打擊契丹軍隊,殺戮契丹派來的官吏。耶律德光無力維持其在中原的統治,隻好匆忙立唐明宗之子許王李從益為帝,然後率軍北撤,途中一病而亡,白白失去入主中原的大好機會。”
“那皇上說:以前未定,現在就定了,是因為咱們有山地兵,專門對抗他們鑽山洞嗎?”宋元吉又問。
“對,你們都知道這次收複靜海軍的方略,除了贏得民心、剿滅割據者,還有一條是什麽?”郭宗訓提示。
“幹掉丁部領、他的子嗣和手下。”李繼隆馬上說。
“對,這是咱們的目標,還有這次作戰有沒有限定時間和物資供應呢?”
“沒有,朝廷是按照長期作戰來準備的,還有大量的預備隊在廣南府,隨時南下。”
“是的,咱們全力以赴,盯著這三個目標,你說他能跑到哪裏去呢?即使到了山裏,咱們還是會追著他,不會停的,這是第一條,就是目標明確。”
“有了明確的目標,還需要實施的手段,如果咱們沒有專門開展山地戰的山地兵,普通的禁軍甚至州府的戍卒,可以在這些山裏打得贏這些當地的悍卒嗎?”
“哦,肯定打不過,即使派再多人去也白搭,送人頭而已。如果死傷慘重,朝廷又沒有耐心和決心,必定灰溜溜地撤軍,靜海軍必將再次脫離神州。”魏鹹信回應。
“是啊,你們也知道,咱們的方略裏早就預計他們會跑,派了那麽多山地兵在邕州集訓,經過長達兩年多時間的針對式訓練,你說山地兵有沒有把握呢?還怕他們鑽山洞?這就是我們應對的手段。咱們既有目標,又有實施的手段,還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朝廷還充分放權給前方的指揮使,不指手畫腳,你說還有什麽問題嗎?”
“嗯,我明白了,這幾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絕對的力量麵前,計謀的作用就有限了,甚至毫無用處,我們加強自身的力量才是根本。”李繼隆說。
“對。後麵還有困難的,靜海軍的夏天來了,就是下雨會增多,這將增大了我軍的困難,不過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前安排做的那些雨衣起到大作用了,我們耐心等待前方的戰報吧。”
郭宗訓和小夥伴們數著日子,等啊等,終於等來期盼已久的戰報了。魏鹹信一字不漏地把靜海軍的戰報讀出來,讀到丁部領和他的兒子、親信將領都已授首,確認無疑之後,眾人歡呼起來,終於成功了。
郭宗訓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說:“好!天道循環,輪到我們做主了!詩雲:‘行百裏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真正獲得靜海軍的民心殊為艱辛,待朕寫封信給吳廷祚,囑咐他們切勿大意,必須剛柔兼顧,律法與仁愛兼顧方可,不能一味嬌縱,也不能高壓統治。盡可能發揮陳覽的作用,授之於權,徹底掌控靜海軍。”
辦完這一切,郭宗訓安排魏鹹信、李繼隆、宋元吉各寫了一篇心得體會,總結一下這次南征的得與失,然後一起宣讀出來,進行辯論,這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啊,可以通過交流,開拓視野,統一認識。郭宗訓有意無意之中讓他們盡快代入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郭宗訓把一個一個的棋子布下去,耐心地等待著下一個亮點的爆發,如今輪到西麵了。
奉召覲見的馬仁瑀好久沒進皇宮了,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還是皇上剛剛登基的時候,說來也幾年了。這幾年間,自己除了謹守崗位之外,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差遣,看到潘美等人輪番出征,封官進爵,著實有點羨慕,還以為皇上忘記了自己了,沒想到前幾天就接到樞密院的調令,要回東京麵聖,馬仁瑀連忙交接了防務,連夜進京。
“愛卿,好久沒有見了,身體怎麽樣?”
“回皇上,臣每日練武,等待陛下的召喚。”
“嗯,你來看。”郭宗訓把馬仁瑀叫到跟前,指著地圖說:“這裏,雅州,距離成都三百裏地不到,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吐蕃門戶”之稱。距離大理建昌府六百裏,這裏吐蕃的部落很多,與漢民雜居其中,這是一個吐蕃、大理攻進中原的一個關鍵點,也是我們牽製他們的一個節點。”
“你記得向拱訓練的山地兵嗎?”
“臣記得。”
“吐蕃與大理境內山地眾多,尤其以吐蕃的地形更為艱險,有唐一代,吐蕃與大唐在河西、安西多番較量,唐軍雖然經常擊敗吐蕃,但是卻無法徹底贏得勝利,皆因在吐蕃占有地利,哪怕輸掉一場戰爭,他們還可以重頭再來,朕沒有見過唐軍殺上高原的,何其虧也。”
“如今高原之上的吐蕃人,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朕想在這裏做一片大文章,你敢去嗎?”
“臣願為皇上前驅!”馬仁瑀聽到郭宗訓說要在雅州做大文章,哪有不明白的呢?自己早就等著這樣的機會了,舍我其誰?
“好,u看書 uuanshu這樣,朕在皇宮衛隊、羽林衛中抽調骨幹,組建雅州軍府,你做指揮使,朕給你指派監軍、還有樞密院的參謀,再加上秦王劃撥給你的山地兵、工程兵,你們在雅州紮下根,開展高原山地兵的訓練,要適應高原上的氣候,提升部隊在高原上的作戰能力,你們可以適當招募當地部落的勇士。”
“你們在訓練高原山地兵的時候,主要了解需要什麽類型的兵器、工具、還有了解當地人經常服用的藥物、高薪雇傭當地的醫師,學習他們的本領,還有運輸工具等等,盡可能跟高原上的勇士一樣,能夠在高原上行軍作戰。至於訓練山地兵,秦王會告訴你他們的培訓訣竅的。”
“你在雅州,要與附近的部落搞好關係,買賣公平,盡可能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救困扶危,展現大周的仁愛之心,如果有挑釁者,可以讓他們知道大周兵鋒的銳利,等你們站穩腳跟之後,再向高原滲透進去,慢慢派出商隊上高原,哪怕和當地的部落一起做生意也要走進去,咱們也可以讓利,關鍵是要進去,讓高原內部也了解大周的實力。”
“至於物資供應方麵,成都王溥會成為你的堅強後盾的,他們已經修建好成都到雅州的官道,愛卿你要沉下心來,在雅州花上幾年,站穩腳跟,把雅州的城防修好,成為抵禦大理和吐蕃方向進犯的鋼鐵長城,等候朝廷主力西向或者南下,明白嗎?隻要你把高原山地兵練好,就是奇功一件,你們摸索出練兵的方法之後,再逐步擴大規模。軍事上你受秦王節製,明白嗎?”
“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