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魏鹹信轉告魏平傳來的信息,“扶搖子求見皇上。”


    郭宗訓聽了,大感意外,“此等世外高人來求見?”郭宗訓心想,傳聞中這人通曉麵相,難道就是想看看朕到底是誰?看看為何趙匡胤做不了皇帝?你這麽厲害,難道看不出趙匡義是什麽人?看不出圍繞趙匡胤的人都是什麽角色?唉,畢竟是世外高人,自己來到這裏也是無奈,況且現在算是立足下來了,既來之則安之,作為易學高手、相術奇才,通曉養生之道,如此博學之人,不能傳承他的學問,實在是可惜,就見一見,勸說他多招門生也好。


    “好吧,請他明天覲見吧,屆時要友善一點,畢竟也是高壽之人,切勿怠慢了。”


    “諾。”


    第二天,魏平就用馬車接扶搖子到皇宮,一路上,對於扶搖子這樣的世外高人,魏平是極為恭敬的,在扶搖子麵前,魏平完全沒有執掌裝備部那種胸有成竹的自信心,畢竟扶搖子是人稱活神仙啊,魏平也想學點長生不老的竅門啊。扶搖子也沒有因為魏平是內侍而輕視他,在車上也對魏平略微說了一些養生之道,聽得魏平不住地點頭,似乎獲益匪淺。


    來到郭宗訓辦公的地方,扶搖子看著幽靜的院落,附近就是一些皇宮衛士在守衛,這一切顯得那麽清靜,“真是一個清靜地啊,毫無富麗堂皇的皇宮感覺。”


    “道長,請進。”魏鹹信早已在院落外等候了,他把扶搖子迎接進郭宗訓的辦公室。


    “山野草民,拜見大周皇帝。”扶搖子遠遠見到郭宗訓坐在辦公桌後麵,就行了一個禮。


    郭宗訓聽了,就站起來,“免禮,賜座,歡迎道長大駕光臨,得見道長實乃朕之福也。”


    扶搖子略微抬頭,看看郭宗訓,這是一個八歲的孩童,旁邊隻有剛才迎接的隨從、還有侍衛,並沒有大臣或者別的人在提點他,如此從容地應答,實在是奇怪,看樣子似乎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還在長身體,能有什麽骨骼精奇之勢呢?隻是他的眼神,似乎深邃,好像看透什麽一般,極其鎮定,也許這就問題所在,難道。。。。。。


    扶搖子向來信奉黃老學說,信奉: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道自然而無為,道無形而實存,道具有普遍性,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既然如今世道變了,也就有其內在的原由,無須介懷,順其自然即可。


    既然自己看不出這位天子的龍氣,想必是有些異象未能參透而已,如果可以洞察天機,也是自己相麵技巧的長進,值得一試,隻是現在跟一個八歲的孩童講養生之術實在是有點扯,開不了口啊,《易經》又太深奧了,講出來他也不懂,如何開口呢?


    “仙師向來自在,今日來見朕,所為何事啊?”郭宗訓見扶搖子沒有說話,就好奇地詢問。


    “哦,貧道在華山與武當山的山野之間遊曆,聽道友傳聞,東京煉丹術士成績斐然,甚有成就,最近又有新的技法研究成功,故前來學習。這些天,在內務府中,果然見到同道中人所說的煉丹技法,甚是神奇,聽聞此乃皇上的功德,故冒昧求見,欲知技法的來源,不知貧道的唐突想法是否合適?”


    “哈哈哈,仙師亦好此道?”


    “煉丹也是道家的一門學問,分為煉製外丹與內丹。外丹術,是通過各種秘法,在丹爐中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內丹術就是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


    “貧道略通一二,更在意內丹的修煉。隻是不知道原來煉丹還有新的竅門,有大利於黎民百姓,在內務府聽道友的講述,如夢方醒,得知此乃皇上精研古籍所得,甚是佩服,故想打擾皇上而來。”


    “朕聽聞道家以為萬物都是由元氣或者精氣組成的,元氣或者精氣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東西;散開來就成為了無形的東西。黃老道家對其進行了多方麵的探討。另外,黃老道家繼承了老子觀點,認為萬物的主宰是虛靜的道,而且正因為道是虛靜的,所以才能因順萬物,成為萬物的主宰。”


    “以前東京有大食商人向先帝獻寶,曾說到他們國內也有煉金術士,甚是奇異,還有聖人精於此道,既能煉金、又能算數、通曉天文、還有醫術,其技法與道家不一。”


    “其時朕年幼,隻聞其名,無法探個究竟,然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朕記住了。既登位,朕就開始收集先賢的著作,分門別類,進而篩選,慢慢搞出這些名堂。至於大食聖人的著作,如果仙師有興趣,可以等幾個月,廣南府已經收集到部分大食的聖賢著作,等翻譯後,會送來東京,屆時仙師亦可一睹為快。”


    “哦,有此等事,草民見識淺薄,未能見識如此此等佳作,實在是遺憾,如果陛下允許,草民希望可以一窺其真。”


    “朕收集這些書籍主要是想學習聖賢的知識,如果可以有利於黎民百姓或者增強國力,就加以推廣,讓更多的人學習先賢的智慧也是教化世人的目的,況且這些書籍來到大周,印刷出更多的書籍,也有利於保存和發揚他們的智慧,不負先賢專研之功。”


    “陛下願意教化世人,在這個世道實在是難得,亦是大功德也。”


    “聽聞仙師學識過人,多有著述,未知可有傳承?”


    “陛下,草民粗鄙之人,所做著述隻是一家之言,不敢稱宗道派,亦有幾個劣徒,未成氣候。”


    “仙師過謙了,人生在世,如同白馬過隙,仙師既然機緣巧合,得窺天道,何不傳播於世,造福黎民百姓?如果仙師願意,內務府也可以為您提供便利,印刷著述、開班講課收徒皆可,隻要有助於傳播學問朕一概支持。”


    “陛下不怕這些人結黨營私?”


    “天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大周的子民,咱們沒有忌諱的東西。”


    “《易經》乃民族的瑰寶,得以閱讀已是難得,隻是晦澀難懂之處頗多,仙師好讀此書,想必有些心得,何不加以著述,以便提攜後輩,為後來者留下指引,也許可以引導出更為貼切的理解,亦不負先賢著述的艱辛,將《易經》發揚光大?”


    扶搖子跟郭宗訓說了一些山野見聞、還有自己對《易經》、養生之道的理解,又說了一些煉丹的技法、用途,扶搖子發現這個少年天子,對於山野見聞和煉丹的技法、用途很感興趣,對於《易經》似乎一竅不通、養生之道更是無從說起。


    從煉丹的技法說起,似乎皇上很有心得,不過對於丹藥的效用,皇上就不大感冒,並不認同丹藥可以延年益壽之法,看來有人給皇上講過煉丹的技法,也對丹藥有偏見。


    “貧道曾見過先帝,隻是貧道不懂點化金銀之術,未能襄助與先帝,甚是遺憾。”


    “哦,世間萬物自有其道,金銀乃穩定之物,非常法可以點化矣,如今內務府的發掘大軍在發掘山中的金銀,足以解決問題,況且煉丹之法,亦可製造出值錢的貨物,足以賺錢,故朕不從此道求財也。”


    “陛下願意教化萬民、與民修養實在是社稷之福,貧道亦願意將著述印刷,廣為傳播,惟願陛下愛惜萬民,少動幹戈,以免生靈塗炭。”


    “善,朝廷有做得不夠的地方,不過改善也需要時間,目前朕尚未親政,諸位宰相正肩負重托,至目前為止,大周的黎民百姓的日子應該還是一日比一日好的。”


    “貧道在坊間亦聽到陛下的聖明,這是大周之福也。”


    通過交談,扶搖子大概明白了自己之前看相不準的原由了,這位少年天子似乎看透了這個世道,完全是俯視這片土地,他的目光遠遠不止中原大地,胸中的溝壑不知凡幾,趙匡胤即使是龍,難道他鬥得過天?況且趙匡義有型無實,隻是附從者,大周有君如此,世道變了,黎民百姓有福矣。


    郭宗訓的誠懇也打動了扶搖子,“皇上,貧道願意安排多名弟子來東京傳授貧道的著述,為教化萬民略盡綿薄之力。貧道亦會不時來東京,進行講道、解惑。”


    郭宗訓:“善,仙師的豁達令人敬佩,世間學說繁多,如果有更多的有識之士願意參與到教化世人的事業之中,黎民百姓必將獲益匪淺矣。仙師,朕會安排內務府給予仙師方便與資助,有助於仙師授業與周遊,u看書 ww.uknsh 希望仙師不要推脫。”


    “謝謝陛下的好意,貧道粗鄙之人,黃白之物無益於參悟道法,請陛下收回美意。”


    “仙師,此黃白之物非用於享受,乃便利於仙師雲遊世間之時,得便之處襄助貧困之人,仙師有餘力,亦可資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或者說替朝廷行善也。”


    “好吧,貧道就卻之不恭矣,貧道替天下人謝過陛下,陛下胸懷天下,宅心仁厚,此乃社稷之福也。”


    於是,扶搖子就告辭了。


    一個月之後,扶搖子的學徒來到東京,在內務府安頓下來,扶搖子的著述、對《易經》的注解也在內務府的印刷作坊開始印刷。


    隨後內務府的學堂發出公告,在內務府的學堂開班講授扶搖子的著述,一時間,求學者紛至遝來。扶搖子,活神仙的名號,稍有見地的人都知道,如今扶搖子願意在內務府的學堂傳授自己的著述,誰不願意來學習?


    扶搖子願意在內務府向公眾授課,可見扶搖子對當今聖上的認可,所謂當今聖上不姓郭,是姓柴,得位不正的謬論也沒有人聽了;當今聖上年幼,無力理政的傳言也沒有市場,活神仙也認可,可見當今聖上是天選之人,毋庸置疑也。


    郭宗訓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效果,不過這樣也好,堵住野心家的嘴,自己可以安心地慢慢長大。


    扶搖子對此模棱兩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可以發揚光大先師的學問,確是扶搖子的希望,至於天子是否天選之人,也不在自己承認與否,起碼自己也認為這位少年天子確實是遠勝趙匡胤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之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男孩的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男孩的星空並收藏大周之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