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議事堂會議照例召開了,除了說朝廷的內政外交、還有就是春耕的準備工作、修繕河防、籌備科舉等等,今天還增加了南征的議程。
說到南征,範質就說南平、武平、南唐、吳越都已經對大周稱臣,朝廷欲討伐他們,從道義上就不好說,古語有雲:出師有名才能占據道義的高地,獲得讚譽,避免背上窮兵黷武的惡名,避免讓所有割據勢力聯手抵抗,增加大周的壓力。如果無緣無故討伐蜀國,前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果不能很快結束戰爭,朝廷的支付能力就會出問題。因此需要三思。
柴宗訓說:“自唐失其鹿,群雄並起,攻伐不斷,生靈塗炭,華夏大地的黎民百姓,苦於戰亂久已,渴望安定繁榮的新世道,我們用牛刀宰雞的力量去消滅各個割據勢力,目的就是要減少傷亡,用盡可能少的代價統一華夏大地,讓我們的同胞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然後集中精力奪回幽雲十六州,驅逐契丹人到長城之外,保護我們的華夏大地,之後再勵精圖治,開疆拓土,封狼居胥。”
“消滅這些割據勢力,減少各自用於戰爭的資源,用到黎民百姓身上,既可以救死扶傷,又可以改善民生,減少了軍隊的總開支,也是利國利民的。拓展版圖,朝廷也可以增加稅收、商業收益也會擴大,商業稅收同樣增加。”
“從我們華夏民族的角度講,大一統才是我們的最高利益,拓展我們民族的生存空間是最大的利益,推廣我們的儒家思想是我輩讀書人的義務,為此個人的榮譽輕於鴻毛,我們不能受到虛名的局限,放棄一統華夏的目標,而且兵者詭道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最強力的武力摧毀那些割據勢力,可以減少傷亡,我們還要嚴格紀律,愛民如子,才能獲得各地人民的愛戴,獲得認同。”
“所以我們的戰略確定之後,戰役、戰術計劃一定要做到細致周密,器械作坊盡可能製作更多強力有效的工具,幫助禁軍獲得勝利。”
“皇上聖明,大一統確是我們的最高利益,臣等願背負責任,為天下黎民福祉而努力。”
“各位,等樞密院製定詳細方略之後,配合開展各項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兵部,盡量把工作做得更細一點,到時候我們推演一下,看看還需要什麽補充的。”
柴宗訓給了王樸一個大信封,說:“這裏是工程兵製作的新式地圖、還有南平、武平、蜀國東川、南漢北部、南唐北部的地圖,樞密院參考一下,和你們收集的地圖一起參詳一下,用於製作方略,裏麵還有這次向拱帶兵來京的運輸詳情,馬車運兵效率很高,值得推廣的。”
“謝陛下。”
柴宗訓又建議仿照大唐先例,修築一個紀念大周立國以來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的淩煙閣,由著名畫家在淩煙閣內描繪各位功臣的畫像,供後人瞻仰、學習。在淩煙閣內設置紀念冊,記錄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的事跡,供世人膜拜、學習。這個提議一出,獲得眾位大臣的一致同意,誰不想名垂千古啊,自己身在議事堂,應該有資格享受後人景仰的待遇,必須支持啊,既能提高士氣,又花費不多,何樂而不為?
“陛下,淩煙閣是大唐的稱號,為何我們不另外起一個名字,以免混淆呢?”
“愛卿,有史以來,功臣閣有西漢宣帝的麒麟閣、東漢光武帝的雲台閣、唐朝太宗的淩煙閣,這裏麵最負盛名的就是淩煙閣,大唐太宗與其他兩個相比,更有力量、有更廣闊的胸懷,創造的曆史功勳更偉大,我們想要向大唐學習、向大唐看齊、為我們華夏兒女再創輝煌,我們這一輩人還有比榮登淩煙閣更顯榮耀的事嗎?”
“皇上聖明。”
柴宗訓還賦詩一首:
“淩煙英烈
大周勇士九千軍,一統華夏定乾坤,驅除外侮百戰死,淩煙閣內顯功勳!”
“好詩,陛下說出大周英雄的氣概,舍我其誰的勇氣,實在是好得很啊,陛下聖明。”
柴宗訓就說:“這首詩把我們的想法都寫出來了,暫時不能宣揚,否則,真是把他們都惹急了,反倒不好,等我們真是一統華夏再說出來吧。”
柴宗訓讓範質負責此事,盡快開始設計和施工,並安排禮部、吏部、兵部等製作表彰的標準等等,樞密院就發通告告知四大行營將士還有各個節度使和軍州。。。。。。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功之士無不翹首以盼等待標準的出台,爭取進入淩煙閣,哪怕沒有畫像,也想在事跡展館裏麵有自己的一片空間,更期盼盡快可以殺敵立功,為自己的功勳本上添上多幾筆,也好晉升到淩煙閣裏麵,光宗耀祖啊。
趙普一收到朝廷修築淩煙閣的信息,立刻捶胸頓足,豎子,招招致命,這還怎樣搞,誰不願意跟你混啊,我的主公就慘了,在揚州吃海風,淩煙閣是有份,十拿九穩,問題是這跟他的看法不一致啊,趙普覺得趙匡胤才是天之驕子、天選之人啊,自己不遺餘力地出謀劃策就是想幫主公搶下這個花花世界,自己也可以封侯拜相啊,現在這樣,自己還拜個屁麽,唉,這可怎麽辦啊?又不能說抵製這個做法,這樣會擋了別人的上進之路啊,想來想去,還是窮兵黷武、靡費錢糧這些缺點,隻能寄望於柴宗訓兵敗如山倒才能顯示出自己的高明之處!
如果南征失敗,這就可以把主公的重要性確立起來,朝廷隻有依靠主公才能挺過去,這樣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順回到中樞並掌握大權,有機會登基稱帝,自己才能一展抱負。
但是南平明顯是沒有能力抵禦大周的兵峰、武平估計也夠嗆,也許蜀國和南唐聯手可以,看來啊要趕緊去一趟揚州,跟主公商量一下才行,把趙匡義也帶上,說服主公才能辦這個事,因為自己沒有人脈,隻能想而無法做。
說走就走,趙普和趙匡義收拾一下細軟,帶上幾個隨從,坐上新買的馬車離開汴梁城,直奔城外的碼頭,坐上新買的快船直奔揚州,一路上,趙普跟趙匡義詳細說了目前的局勢:柴宗訓似乎越來越穩當了,主公的機會就越來越少,要創造機會給主公才能扭轉局勢。
趙匡義從小聰穎而不群,與別的孩子遊戲,別人都畏服於他。他喜愛讀書,讀書多,想法也不少,之前趙匡胤在家之時,與義社十兄弟一起聚會或者私下說事都帶著他,所以趙匡義很清楚目前的問題所在,知道兄長是自己乃至趙家的希望所在,兄長有權勢,自己就受到敬畏、才有機會,至於別人的想法或者朝廷的想法,趙匡義是一點也不在乎,趙普一說,他就更明白了,雖說還遠不到坐以待斃,但機不可失,該做點事改變一下現在這個局麵啊。所以他很支持趙普的想法,盡量讓大周南征失敗,如果損失慘重就更好了,反正趙匡胤又沒有份參與,損兵折將之後朝廷再來請趙匡胤回去主持大局就更好了,可以要價更高啊,甚至可以想象那些朝廷重臣眾星捧月地簇擁趙匡胤回去登基也不是不可能的,大廈崩了,就要找支柱啊,哈哈,到時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哇,想起來都美。。。。。。回想起那個小屁孩就可恨,才七歲,就做皇帝,搞這麽多事,為所欲為,還擋著我們的路,到時一定要他不得好死,哼!
兩人風塵仆仆地趕到揚州之後,來到衙門見到趙匡胤,趙匡胤十分驚訝,都不說一聲就都來了,出了什麽大事?趙普拉著趙匡胤到內堂密室之中,才詳細說起這次來得匆忙的原因,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尋求趙匡胤的支持。
趙匡胤耐心聽完趙普的話,並沒有說話,隻是示意兩人坐下,自己慢慢地踱著步,時而低頭想,時而抬頭望望窗外,這個密室在衙門深處,進了多重門,是一個單獨小院裏麵的閣樓,小院門一關,裏麵就剩下他們幾個了,想了好久,趙匡胤覺得憋得慌,就走到小院中,江南的二月天,外麵還是有點冷的,冷風吹來,滲入衣服裏襯,渾身感到寒意,趙匡胤長長地吐了一口悶氣,想起前天議事堂派快馬送來的議事堂紀要,這是會議記錄,是保密文件,一隊皇宮衛士星夜以四百裏加急用兩天多的時間送來的,兩個軍官坐在堂下,遠遠看著趙匡胤詳細閱讀,等一個時辰之後,就銷毀文件,然後詢問趙匡胤有沒有什麽信件要送回朝廷,如果有就把信帶回朝廷,如果沒有就直接回京複命。
雖然不能抄錄,但是趙匡胤記得會議記錄寫的一切,特別記得柴宗訓的那首詩,記得柴宗訓和範質關於民族大義的對話,柴宗訓的觀點完全符合趙匡胤的想法,現在趙普的提議令趙匡胤左右為難。難道為了自己的私欲要陷大周精銳於萬劫不複的境地,以此彰顯自己的高大形象?這也太無恥了吧,如果自己是沙陀人反而沒有心理壓力,但是自己是炎黃子孫啊,怎麽可能做這樣的事呢?
看了看趙普和趙匡義兩人正在忐忑不安地看著自己,趙匡胤苦笑了一下,搖搖頭,說:“此事太大,等我好好想一想,你們既然來到,就好好在揚州玩一下,兩天吧,我們再商議一下,不差一兩天的。廷宜,母親大人身體怎樣?”
趙匡義趕緊說:“兄長,母親大人身體很好,嫂嫂和弟妹照顧周到,文化(趙匡美)和侄兒也認真讀書,一切安好,兄長勿憂。”
“好,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吧。我出去轉轉。”
趙匡胤心緒不寧,煩悶得很,帶著侍衛,出了府門,直奔城外,一到城外大路,趙匡胤就策馬奔馳,他的馬是上選好馬,越跑越快,趙匡胤隨著戰馬狂奔的節奏起伏,越跑越帶勁,一直跑到戰馬不停喘氣才慢下來,趙匡胤也渾身冒汗,長長的籲出一口氣,終於痛快了,左右一看侍衛還在遠處狂奔而來,快到長江邊了,趙匡胤下馬慢走,看到遠到天際的長江寬闊無比,江水浩浩蕩蕩的向東流,氣派萬千,啊,江山多麽美好啊,遠處的城鎮、良田,還有江南的富饒,這是我們的國度啊,此時,趙匡胤又想起柴宗訓說大一統就是我們民族的最大利益的觀點。這個小孩、七歲、天子,實在是神奇,竟然說出這樣宏大的觀點,手段多端,實在是不可思議,自己都說不出這樣的觀點,也許隻能說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這樣霸道的觀點而已。
這個少年天子,就好像是一座繞不過去山,感覺捉摸不透,至於這個山是否給自己壓力呢?趙匡胤想來想去,似乎沒有,就是少點親近感,不像以前,當初自己在汴梁城,經常見到太祖和先帝,得以親近,他們雄才大略建立和保衛了大周朝廷。自從追隨太祖以來,自己也舍命拚殺,捍衛了大周的江山,先帝繼位前,和自己曾在軍中共事數載,深知自己英武,機靈,很有才能,就把自己留在身邊,讓自己改任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府屬騎兵指揮官)。自己守衛於先帝左右,如同先帝的一條臂膀。先帝對自己的文韜武略極為賞識,每逢出征必要將其帶在身邊。這種風雲機遇,對自己的升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太祖和先帝對自己簡直是恩同再造。
如果說有什麽區別,就是先帝在時,自己很開心,沒有什麽多餘的想法,皇上說幹什麽就幹什麽,出征就像放出的鷹,翱翔藍天,就像下山的虎,所向披靡。在汴梁城,就是在殿前司管理禁軍,整訓禁軍,什麽都不用操心,多舒坦啊。
自從先帝病重,委任自己成為殿前都點檢,大周禁軍的第一人,就是信任自己,希望自己捍衛大周的社稷,扶持先帝的兒子,自己是責無旁貸的,必定願意為先帝做到的,到先帝大行,自己成為大周禁軍的第一人,好像整個大周的安全責任就壓在自己身上,感覺壓力有點大,似乎有很多想做的東西,但又受到製約,感到難受,就想了很多東西。
等到天子登基,似乎把原來的格局改變了,又做了很多安排,原來的上司、大將調回汴梁城、又把禁軍拆分成為四大行營,自己的官職沒有變,還封了爵位,這可是難得的啊,以前都沒有的,但是自己就是感覺不到那種親近感。似乎就是有點遠,好像天上傳來的旨意,要做什麽就做什麽,雖然沒有什麽錯的,但是就是不舒服。
這次來揚州,出發之前也是煩躁,簡直就是暴躁,後來到了揚州,整訓、練兵,慢慢就舒坦了,前天看到議事堂的會議紀要,還很興奮,這可是四百裏加急送來,看完即刻焚毀的那種機密,說明自己還是在中樞裏麵的,天子並沒有忘記自己,否則,不給你看或者發個邸報也可以,那就差別大了,就是降級到節度使了,不是中樞重臣了。
記得看完會議紀要,其實也就一會兒的功夫,但是那兩個皇宮衛士還是畢恭畢敬地在堂下坐著,也沒有不耐煩或者催促看完了事的舉動,而是依照規矩,等夠一個時辰,給自己思考或者回味整個會議紀要的內容,到時辰再焚毀文件,然後再詢問自己有沒有信件送回朝廷,這就是中樞重臣的待遇啊。回想天子所說的一切,自己也覺得天子說的對,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一種熟悉的感覺重現眼前,就像先帝在的時候一樣,想著怎樣一統華夏、收回幽雲十六州。
誰知見到趙普和趙匡義的到來,uu看書 ww.uukashu 他們說了很多,自己越聽越生氣,是啊,為什麽不是我一統華夏呢?
趙匡胤慢慢在江邊走著,心情慢慢地恢複平靜,是否自己的問題?這些事還是要再仔細想想。
趙匡胤打定主意之後,就回到揚州城,繼續做原來安排好的事情,找來李處耘、羅彥環、呂餘慶,了解軍隊、揚州的情況,做好自己的事,先不想趙普所說的事情。等自己平靜下來再說,正所謂:主不可怒而興師也。趙匡胤本來就是個有主見的人,所以就想先轉移注意力,把事情放一放再說。
其實趙匡胤看完會議紀要之後,就想:既然要南征,揚州這邊也要抓緊,厲兵秣馬,如果朝廷有需要揚州這邊就給南唐一點壓力,如果沒有需要就要隱藏自己的實力,等南唐西麵受到攻擊之後,揚州這邊再和吳越一起夾擊潤州,在江南獲得立足點,吸引南唐的兵力,使它不能首尾兼顧,另外還要加強揚州區域的防禦,避免被南唐趁機獲利。
這些相關的工作也是不少的,趙匡胤早就胸有成竹,很快就安排好各人的工作,開始備戰了。
隨後就若無其事的回到府衙,與趙普、趙匡義吃飯、出去遊玩,就是不談那件事,搞得兩人心大心細的毫無興致,趙匡胤笑了笑,說:“你們啊,心裏就放不下事,凡事多思一二有益無害,欲速則不達,先放下,休息好了,再想想,也許就有好的想法,不是更好嗎?太緊張就容易出錯,明白嗎?”
“諾。”“主公言之有理,我們就去領略一下揚州的江南特色吧。”
說到南征,範質就說南平、武平、南唐、吳越都已經對大周稱臣,朝廷欲討伐他們,從道義上就不好說,古語有雲:出師有名才能占據道義的高地,獲得讚譽,避免背上窮兵黷武的惡名,避免讓所有割據勢力聯手抵抗,增加大周的壓力。如果無緣無故討伐蜀國,前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果不能很快結束戰爭,朝廷的支付能力就會出問題。因此需要三思。
柴宗訓說:“自唐失其鹿,群雄並起,攻伐不斷,生靈塗炭,華夏大地的黎民百姓,苦於戰亂久已,渴望安定繁榮的新世道,我們用牛刀宰雞的力量去消滅各個割據勢力,目的就是要減少傷亡,用盡可能少的代價統一華夏大地,讓我們的同胞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然後集中精力奪回幽雲十六州,驅逐契丹人到長城之外,保護我們的華夏大地,之後再勵精圖治,開疆拓土,封狼居胥。”
“消滅這些割據勢力,減少各自用於戰爭的資源,用到黎民百姓身上,既可以救死扶傷,又可以改善民生,減少了軍隊的總開支,也是利國利民的。拓展版圖,朝廷也可以增加稅收、商業收益也會擴大,商業稅收同樣增加。”
“從我們華夏民族的角度講,大一統才是我們的最高利益,拓展我們民族的生存空間是最大的利益,推廣我們的儒家思想是我輩讀書人的義務,為此個人的榮譽輕於鴻毛,我們不能受到虛名的局限,放棄一統華夏的目標,而且兵者詭道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最強力的武力摧毀那些割據勢力,可以減少傷亡,我們還要嚴格紀律,愛民如子,才能獲得各地人民的愛戴,獲得認同。”
“所以我們的戰略確定之後,戰役、戰術計劃一定要做到細致周密,器械作坊盡可能製作更多強力有效的工具,幫助禁軍獲得勝利。”
“皇上聖明,大一統確是我們的最高利益,臣等願背負責任,為天下黎民福祉而努力。”
“各位,等樞密院製定詳細方略之後,配合開展各項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兵部,盡量把工作做得更細一點,到時候我們推演一下,看看還需要什麽補充的。”
柴宗訓給了王樸一個大信封,說:“這裏是工程兵製作的新式地圖、還有南平、武平、蜀國東川、南漢北部、南唐北部的地圖,樞密院參考一下,和你們收集的地圖一起參詳一下,用於製作方略,裏麵還有這次向拱帶兵來京的運輸詳情,馬車運兵效率很高,值得推廣的。”
“謝陛下。”
柴宗訓又建議仿照大唐先例,修築一個紀念大周立國以來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的淩煙閣,由著名畫家在淩煙閣內描繪各位功臣的畫像,供後人瞻仰、學習。在淩煙閣內設置紀念冊,記錄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的事跡,供世人膜拜、學習。這個提議一出,獲得眾位大臣的一致同意,誰不想名垂千古啊,自己身在議事堂,應該有資格享受後人景仰的待遇,必須支持啊,既能提高士氣,又花費不多,何樂而不為?
“陛下,淩煙閣是大唐的稱號,為何我們不另外起一個名字,以免混淆呢?”
“愛卿,有史以來,功臣閣有西漢宣帝的麒麟閣、東漢光武帝的雲台閣、唐朝太宗的淩煙閣,這裏麵最負盛名的就是淩煙閣,大唐太宗與其他兩個相比,更有力量、有更廣闊的胸懷,創造的曆史功勳更偉大,我們想要向大唐學習、向大唐看齊、為我們華夏兒女再創輝煌,我們這一輩人還有比榮登淩煙閣更顯榮耀的事嗎?”
“皇上聖明。”
柴宗訓還賦詩一首:
“淩煙英烈
大周勇士九千軍,一統華夏定乾坤,驅除外侮百戰死,淩煙閣內顯功勳!”
“好詩,陛下說出大周英雄的氣概,舍我其誰的勇氣,實在是好得很啊,陛下聖明。”
柴宗訓就說:“這首詩把我們的想法都寫出來了,暫時不能宣揚,否則,真是把他們都惹急了,反倒不好,等我們真是一統華夏再說出來吧。”
柴宗訓讓範質負責此事,盡快開始設計和施工,並安排禮部、吏部、兵部等製作表彰的標準等等,樞密院就發通告告知四大行營將士還有各個節度使和軍州。。。。。。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功之士無不翹首以盼等待標準的出台,爭取進入淩煙閣,哪怕沒有畫像,也想在事跡展館裏麵有自己的一片空間,更期盼盡快可以殺敵立功,為自己的功勳本上添上多幾筆,也好晉升到淩煙閣裏麵,光宗耀祖啊。
趙普一收到朝廷修築淩煙閣的信息,立刻捶胸頓足,豎子,招招致命,這還怎樣搞,誰不願意跟你混啊,我的主公就慘了,在揚州吃海風,淩煙閣是有份,十拿九穩,問題是這跟他的看法不一致啊,趙普覺得趙匡胤才是天之驕子、天選之人啊,自己不遺餘力地出謀劃策就是想幫主公搶下這個花花世界,自己也可以封侯拜相啊,現在這樣,自己還拜個屁麽,唉,這可怎麽辦啊?又不能說抵製這個做法,這樣會擋了別人的上進之路啊,想來想去,還是窮兵黷武、靡費錢糧這些缺點,隻能寄望於柴宗訓兵敗如山倒才能顯示出自己的高明之處!
如果南征失敗,這就可以把主公的重要性確立起來,朝廷隻有依靠主公才能挺過去,這樣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順回到中樞並掌握大權,有機會登基稱帝,自己才能一展抱負。
但是南平明顯是沒有能力抵禦大周的兵峰、武平估計也夠嗆,也許蜀國和南唐聯手可以,看來啊要趕緊去一趟揚州,跟主公商量一下才行,把趙匡義也帶上,說服主公才能辦這個事,因為自己沒有人脈,隻能想而無法做。
說走就走,趙普和趙匡義收拾一下細軟,帶上幾個隨從,坐上新買的馬車離開汴梁城,直奔城外的碼頭,坐上新買的快船直奔揚州,一路上,趙普跟趙匡義詳細說了目前的局勢:柴宗訓似乎越來越穩當了,主公的機會就越來越少,要創造機會給主公才能扭轉局勢。
趙匡義從小聰穎而不群,與別的孩子遊戲,別人都畏服於他。他喜愛讀書,讀書多,想法也不少,之前趙匡胤在家之時,與義社十兄弟一起聚會或者私下說事都帶著他,所以趙匡義很清楚目前的問題所在,知道兄長是自己乃至趙家的希望所在,兄長有權勢,自己就受到敬畏、才有機會,至於別人的想法或者朝廷的想法,趙匡義是一點也不在乎,趙普一說,他就更明白了,雖說還遠不到坐以待斃,但機不可失,該做點事改變一下現在這個局麵啊。所以他很支持趙普的想法,盡量讓大周南征失敗,如果損失慘重就更好了,反正趙匡胤又沒有份參與,損兵折將之後朝廷再來請趙匡胤回去主持大局就更好了,可以要價更高啊,甚至可以想象那些朝廷重臣眾星捧月地簇擁趙匡胤回去登基也不是不可能的,大廈崩了,就要找支柱啊,哈哈,到時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哇,想起來都美。。。。。。回想起那個小屁孩就可恨,才七歲,就做皇帝,搞這麽多事,為所欲為,還擋著我們的路,到時一定要他不得好死,哼!
兩人風塵仆仆地趕到揚州之後,來到衙門見到趙匡胤,趙匡胤十分驚訝,都不說一聲就都來了,出了什麽大事?趙普拉著趙匡胤到內堂密室之中,才詳細說起這次來得匆忙的原因,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尋求趙匡胤的支持。
趙匡胤耐心聽完趙普的話,並沒有說話,隻是示意兩人坐下,自己慢慢地踱著步,時而低頭想,時而抬頭望望窗外,這個密室在衙門深處,進了多重門,是一個單獨小院裏麵的閣樓,小院門一關,裏麵就剩下他們幾個了,想了好久,趙匡胤覺得憋得慌,就走到小院中,江南的二月天,外麵還是有點冷的,冷風吹來,滲入衣服裏襯,渾身感到寒意,趙匡胤長長地吐了一口悶氣,想起前天議事堂派快馬送來的議事堂紀要,這是會議記錄,是保密文件,一隊皇宮衛士星夜以四百裏加急用兩天多的時間送來的,兩個軍官坐在堂下,遠遠看著趙匡胤詳細閱讀,等一個時辰之後,就銷毀文件,然後詢問趙匡胤有沒有什麽信件要送回朝廷,如果有就把信帶回朝廷,如果沒有就直接回京複命。
雖然不能抄錄,但是趙匡胤記得會議記錄寫的一切,特別記得柴宗訓的那首詩,記得柴宗訓和範質關於民族大義的對話,柴宗訓的觀點完全符合趙匡胤的想法,現在趙普的提議令趙匡胤左右為難。難道為了自己的私欲要陷大周精銳於萬劫不複的境地,以此彰顯自己的高大形象?這也太無恥了吧,如果自己是沙陀人反而沒有心理壓力,但是自己是炎黃子孫啊,怎麽可能做這樣的事呢?
看了看趙普和趙匡義兩人正在忐忑不安地看著自己,趙匡胤苦笑了一下,搖搖頭,說:“此事太大,等我好好想一想,你們既然來到,就好好在揚州玩一下,兩天吧,我們再商議一下,不差一兩天的。廷宜,母親大人身體怎樣?”
趙匡義趕緊說:“兄長,母親大人身體很好,嫂嫂和弟妹照顧周到,文化(趙匡美)和侄兒也認真讀書,一切安好,兄長勿憂。”
“好,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吧。我出去轉轉。”
趙匡胤心緒不寧,煩悶得很,帶著侍衛,出了府門,直奔城外,一到城外大路,趙匡胤就策馬奔馳,他的馬是上選好馬,越跑越快,趙匡胤隨著戰馬狂奔的節奏起伏,越跑越帶勁,一直跑到戰馬不停喘氣才慢下來,趙匡胤也渾身冒汗,長長的籲出一口氣,終於痛快了,左右一看侍衛還在遠處狂奔而來,快到長江邊了,趙匡胤下馬慢走,看到遠到天際的長江寬闊無比,江水浩浩蕩蕩的向東流,氣派萬千,啊,江山多麽美好啊,遠處的城鎮、良田,還有江南的富饒,這是我們的國度啊,此時,趙匡胤又想起柴宗訓說大一統就是我們民族的最大利益的觀點。這個小孩、七歲、天子,實在是神奇,竟然說出這樣宏大的觀點,手段多端,實在是不可思議,自己都說不出這樣的觀點,也許隻能說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這樣霸道的觀點而已。
這個少年天子,就好像是一座繞不過去山,感覺捉摸不透,至於這個山是否給自己壓力呢?趙匡胤想來想去,似乎沒有,就是少點親近感,不像以前,當初自己在汴梁城,經常見到太祖和先帝,得以親近,他們雄才大略建立和保衛了大周朝廷。自從追隨太祖以來,自己也舍命拚殺,捍衛了大周的江山,先帝繼位前,和自己曾在軍中共事數載,深知自己英武,機靈,很有才能,就把自己留在身邊,讓自己改任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府屬騎兵指揮官)。自己守衛於先帝左右,如同先帝的一條臂膀。先帝對自己的文韜武略極為賞識,每逢出征必要將其帶在身邊。這種風雲機遇,對自己的升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太祖和先帝對自己簡直是恩同再造。
如果說有什麽區別,就是先帝在時,自己很開心,沒有什麽多餘的想法,皇上說幹什麽就幹什麽,出征就像放出的鷹,翱翔藍天,就像下山的虎,所向披靡。在汴梁城,就是在殿前司管理禁軍,整訓禁軍,什麽都不用操心,多舒坦啊。
自從先帝病重,委任自己成為殿前都點檢,大周禁軍的第一人,就是信任自己,希望自己捍衛大周的社稷,扶持先帝的兒子,自己是責無旁貸的,必定願意為先帝做到的,到先帝大行,自己成為大周禁軍的第一人,好像整個大周的安全責任就壓在自己身上,感覺壓力有點大,似乎有很多想做的東西,但又受到製約,感到難受,就想了很多東西。
等到天子登基,似乎把原來的格局改變了,又做了很多安排,原來的上司、大將調回汴梁城、又把禁軍拆分成為四大行營,自己的官職沒有變,還封了爵位,這可是難得的啊,以前都沒有的,但是自己就是感覺不到那種親近感。似乎就是有點遠,好像天上傳來的旨意,要做什麽就做什麽,雖然沒有什麽錯的,但是就是不舒服。
這次來揚州,出發之前也是煩躁,簡直就是暴躁,後來到了揚州,整訓、練兵,慢慢就舒坦了,前天看到議事堂的會議紀要,還很興奮,這可是四百裏加急送來,看完即刻焚毀的那種機密,說明自己還是在中樞裏麵的,天子並沒有忘記自己,否則,不給你看或者發個邸報也可以,那就差別大了,就是降級到節度使了,不是中樞重臣了。
記得看完會議紀要,其實也就一會兒的功夫,但是那兩個皇宮衛士還是畢恭畢敬地在堂下坐著,也沒有不耐煩或者催促看完了事的舉動,而是依照規矩,等夠一個時辰,給自己思考或者回味整個會議紀要的內容,到時辰再焚毀文件,然後再詢問自己有沒有信件送回朝廷,這就是中樞重臣的待遇啊。回想天子所說的一切,自己也覺得天子說的對,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一種熟悉的感覺重現眼前,就像先帝在的時候一樣,想著怎樣一統華夏、收回幽雲十六州。
誰知見到趙普和趙匡義的到來,uu看書 ww.uukashu 他們說了很多,自己越聽越生氣,是啊,為什麽不是我一統華夏呢?
趙匡胤慢慢在江邊走著,心情慢慢地恢複平靜,是否自己的問題?這些事還是要再仔細想想。
趙匡胤打定主意之後,就回到揚州城,繼續做原來安排好的事情,找來李處耘、羅彥環、呂餘慶,了解軍隊、揚州的情況,做好自己的事,先不想趙普所說的事情。等自己平靜下來再說,正所謂:主不可怒而興師也。趙匡胤本來就是個有主見的人,所以就想先轉移注意力,把事情放一放再說。
其實趙匡胤看完會議紀要之後,就想:既然要南征,揚州這邊也要抓緊,厲兵秣馬,如果朝廷有需要揚州這邊就給南唐一點壓力,如果沒有需要就要隱藏自己的實力,等南唐西麵受到攻擊之後,揚州這邊再和吳越一起夾擊潤州,在江南獲得立足點,吸引南唐的兵力,使它不能首尾兼顧,另外還要加強揚州區域的防禦,避免被南唐趁機獲利。
這些相關的工作也是不少的,趙匡胤早就胸有成竹,很快就安排好各人的工作,開始備戰了。
隨後就若無其事的回到府衙,與趙普、趙匡義吃飯、出去遊玩,就是不談那件事,搞得兩人心大心細的毫無興致,趙匡胤笑了笑,說:“你們啊,心裏就放不下事,凡事多思一二有益無害,欲速則不達,先放下,休息好了,再想想,也許就有好的想法,不是更好嗎?太緊張就容易出錯,明白嗎?”
“諾。”“主公言之有理,我們就去領略一下揚州的江南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