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牧在流蘇城逗留了半月,隨後便啟程去往東邊的瀾州。
瀾州有天下糧倉之稱,九州六成的稻米都是出自瀾州,相鄰的滄州乃是水產大州,天下七成的海味產自這裏,一魚一米,重冠天下。
圍繞著魚米,滄瀾世界走出來一個宇國南方的商界巨無霸——
六湖商會。
但六湖商會之所以能和天元商幫相提並論,魚米隻是手段,關鍵在於一項影響深遠的舉世工程。
七八百年之前,滄瀾二州便興起了大量的魚商和米商,他們手中有大量的貨,但南方河流眾多,馬車拉一程而後裝船,船運一程還要上車。這般折騰,運輸成本高得驚人,甚至有些時候貨到之時水產已經臭了。
轉機出現在滄瀾二州州府一項天才般的舉措,它讓漁村遍布的滄州瀾州呈現出九州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速度,這便是——
開鑿運河。
習慣上,九州人把它成為“漕運”。
起初的運河隻貫通了兩條,但商人們已經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州府沒錢不怕,商人自籌再鑿。短短二百多年裏,宇國南部的運河數量超過二十條,此後不斷完善,至今形成了龐大的漕運體係。
“滄瀾二十漕,萬馬無一槽”,從側麵印證了滄瀾世界水路的發達。
漕運一開,海貨稻米傾盆而下,時有“南來商將、左魚右米”的佳話。
最初的時候漕運隻能運貨,一如雲賀商道,但後來隨著運河運來越多、船隻越來越多、商號越來越多,船行成為了滄瀾世界與天元世界之間的主要出行方式。為此滄瀾世界興起了多家載客出行的商號,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做“大宇通”。
季牧此時便站在大宇通的船上,這輩子第一次坐船,這是一座雙層畫舫,地鋪紅毯、外刷紅漆,欄杆雕流紋、桌椅透木香,上方是四角飛簷的亭台形狀,四周全無遮擋。
河麵上,大艘大艘的貨船南來北往,貨物的堆放布置,一眼望去便知大商所為。想想雲州為了一條雲賀商道鬧得不可開交,此間差距如有一瓢冷水對頭潑下,季牧早知漕運,魚啊米啊鹽啊這些也都早已了解通透,想象終究不能拿來與現實對比,當看到滄瀾世界如此盛況,差距直觀得可怕。
水上的風拂過發髻,雲商出雲難、撥雲見大天,若得長風起、扶搖萬裏展!
若有一天,這些大船上滿滿當當拉著大西原的肉,那真是理想實現的時候啊!
順著運河北上,一路看過絡繹,穿過天元世界之首的殷州,季牧最後在昊莊碼頭下船,百裏之外就是天下繁華獨一無二的宇大都了。
巧的是,今天正值元月十五,是為宇國最盛大的“元燈節”。
從年前開始,宇大都的禦街便開始了各種表演節目烘托節日氣氛,雜技、說唱、歌舞、猴戲、燈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元燈節到了放燈之時,以寰宇金塔為中心,萬燈齊亮、煌燁千秋,詩牌絹燈、日月燃燈、字影煌燈、龍鳳合燈,燈品之多目不暇接。
最奇的號稱“無骨燈”,乃是一個個大小各異的琉璃球,隨處滾落民眾嬉戲不止,最壯觀的名為“大屏燈”,乃是用水力驅動的大型輪燈,引來萬眾歡騰。
元燈節之上,都民仕女、羅綺如雲,女子打扮得異常精致,鬧蛾雪柳、蟬袖項帕,公子王孫緩步度香、玉梅爭戴,舉世歡騰、不覺更闌。
宇大都之繁,天下無有可比,縱然雲都十裏鱗次,亦是相去甚遠。季牧遊在其間,燈映衫、聲貫耳,好一幅盛世畫卷。
子夜,乃是民眾最為振奮激昂的時候,宇國元燈節有一慣例——
天子與民同樂。
金甕百響歲千秋,天輦震地踏龍來,每逢元燈節子時,宇國皇帝會駕臨寰宇金塔。塔底九門齊開,近千名皇宮內衛把樽勸酒,不問富貴貧賤老少尊卑,凡到塔門前必賜禦酒一杯。
季牧在人群之中擠了足有半個時辰,總算也領到了一杯禦酒,季牧飲完對那侍衛一個深揖奉上空杯。
豈料侍衛並不接杯,“此為三九之樽,陛下本次元燈節之彩,還請收好。”
季牧雙目大張,怎的這禦樽還能自己留下?可他再問時,侍衛已經沒空理會自己。季牧托著禦樽一頓問詢,方才知曉此間之秘。
所謂的“彩”就是頭彩之意,乃是宇國皇帝埋下的一個樂籌。每一個元燈節,宇國皇帝都有賜杯的習慣,但每年都有不同的花樣,有的年份賜幼有的年份賜長,有的年份賜紅衫有的年份賜紫衫,還有的年份便會選一些數字。uu看書wwukanhu.cm
所謂“三九之樽”,意思就是第九百九十九個領到禦酒的人,有意思的是,人群之中立時便有人出高價要買這酒樽。季牧看了看,這酒樽並無太多奇特之處,一臉的興味索然,正當人們以為有戲的時候,卻見這家夥騰的一聲就把酒樽揣進了懷裏。
隨後,寰宇金塔前方的一個巨大舞台上,舉辦起最盛大的“元燈晚會”,有人弄影戲,光影人動、喧呼四起;有人玩雜扮,模仿真切、歡聲不絕;有人做起沙畫,如筆在握、技驚四座;還有使拳踢腿的武術表演,喚起大量的驚歎聲。
就在這喧鬧無匹的時候,季牧轉身走了出去,不知為何,他沒法做到沉浸,那明明很好看也很招展。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這次出來對季牧來說實在是太過奢侈的一件事,但他心有慶幸,這一次不虛此行,雖然一路行色匆匆,但看到的感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
宇大都周邊有方圓三百裏帝畿,眾星捧月也建有很多大城,再往外就是殷、雍、陶、棠四周圍合。季牧回程走雍州,最大一條路雲州叫“出雲道”,外州人叫“入雲道”。相比之下,或許是雲雍之路較多,一路上商旅景象遠遠比不了雲賀商道。
天下人都在做雲州的生意,季牧算是真切領會到了,從那車馬就能看出來,往西北去的絡繹不絕,往東南走的則稀稀拉拉。
轉念一想,自己隻是知道雲賀商道的暗中規矩,保不齊這出雲道上也有相似的東西呢?
不管怎樣,該回雲州了,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風雲場。
……
瀾州有天下糧倉之稱,九州六成的稻米都是出自瀾州,相鄰的滄州乃是水產大州,天下七成的海味產自這裏,一魚一米,重冠天下。
圍繞著魚米,滄瀾世界走出來一個宇國南方的商界巨無霸——
六湖商會。
但六湖商會之所以能和天元商幫相提並論,魚米隻是手段,關鍵在於一項影響深遠的舉世工程。
七八百年之前,滄瀾二州便興起了大量的魚商和米商,他們手中有大量的貨,但南方河流眾多,馬車拉一程而後裝船,船運一程還要上車。這般折騰,運輸成本高得驚人,甚至有些時候貨到之時水產已經臭了。
轉機出現在滄瀾二州州府一項天才般的舉措,它讓漁村遍布的滄州瀾州呈現出九州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速度,這便是——
開鑿運河。
習慣上,九州人把它成為“漕運”。
起初的運河隻貫通了兩條,但商人們已經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州府沒錢不怕,商人自籌再鑿。短短二百多年裏,宇國南部的運河數量超過二十條,此後不斷完善,至今形成了龐大的漕運體係。
“滄瀾二十漕,萬馬無一槽”,從側麵印證了滄瀾世界水路的發達。
漕運一開,海貨稻米傾盆而下,時有“南來商將、左魚右米”的佳話。
最初的時候漕運隻能運貨,一如雲賀商道,但後來隨著運河運來越多、船隻越來越多、商號越來越多,船行成為了滄瀾世界與天元世界之間的主要出行方式。為此滄瀾世界興起了多家載客出行的商號,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做“大宇通”。
季牧此時便站在大宇通的船上,這輩子第一次坐船,這是一座雙層畫舫,地鋪紅毯、外刷紅漆,欄杆雕流紋、桌椅透木香,上方是四角飛簷的亭台形狀,四周全無遮擋。
河麵上,大艘大艘的貨船南來北往,貨物的堆放布置,一眼望去便知大商所為。想想雲州為了一條雲賀商道鬧得不可開交,此間差距如有一瓢冷水對頭潑下,季牧早知漕運,魚啊米啊鹽啊這些也都早已了解通透,想象終究不能拿來與現實對比,當看到滄瀾世界如此盛況,差距直觀得可怕。
水上的風拂過發髻,雲商出雲難、撥雲見大天,若得長風起、扶搖萬裏展!
若有一天,這些大船上滿滿當當拉著大西原的肉,那真是理想實現的時候啊!
順著運河北上,一路看過絡繹,穿過天元世界之首的殷州,季牧最後在昊莊碼頭下船,百裏之外就是天下繁華獨一無二的宇大都了。
巧的是,今天正值元月十五,是為宇國最盛大的“元燈節”。
從年前開始,宇大都的禦街便開始了各種表演節目烘托節日氣氛,雜技、說唱、歌舞、猴戲、燈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元燈節到了放燈之時,以寰宇金塔為中心,萬燈齊亮、煌燁千秋,詩牌絹燈、日月燃燈、字影煌燈、龍鳳合燈,燈品之多目不暇接。
最奇的號稱“無骨燈”,乃是一個個大小各異的琉璃球,隨處滾落民眾嬉戲不止,最壯觀的名為“大屏燈”,乃是用水力驅動的大型輪燈,引來萬眾歡騰。
元燈節之上,都民仕女、羅綺如雲,女子打扮得異常精致,鬧蛾雪柳、蟬袖項帕,公子王孫緩步度香、玉梅爭戴,舉世歡騰、不覺更闌。
宇大都之繁,天下無有可比,縱然雲都十裏鱗次,亦是相去甚遠。季牧遊在其間,燈映衫、聲貫耳,好一幅盛世畫卷。
子夜,乃是民眾最為振奮激昂的時候,宇國元燈節有一慣例——
天子與民同樂。
金甕百響歲千秋,天輦震地踏龍來,每逢元燈節子時,宇國皇帝會駕臨寰宇金塔。塔底九門齊開,近千名皇宮內衛把樽勸酒,不問富貴貧賤老少尊卑,凡到塔門前必賜禦酒一杯。
季牧在人群之中擠了足有半個時辰,總算也領到了一杯禦酒,季牧飲完對那侍衛一個深揖奉上空杯。
豈料侍衛並不接杯,“此為三九之樽,陛下本次元燈節之彩,還請收好。”
季牧雙目大張,怎的這禦樽還能自己留下?可他再問時,侍衛已經沒空理會自己。季牧托著禦樽一頓問詢,方才知曉此間之秘。
所謂的“彩”就是頭彩之意,乃是宇國皇帝埋下的一個樂籌。每一個元燈節,宇國皇帝都有賜杯的習慣,但每年都有不同的花樣,有的年份賜幼有的年份賜長,有的年份賜紅衫有的年份賜紫衫,還有的年份便會選一些數字。uu看書wwukanhu.cm
所謂“三九之樽”,意思就是第九百九十九個領到禦酒的人,有意思的是,人群之中立時便有人出高價要買這酒樽。季牧看了看,這酒樽並無太多奇特之處,一臉的興味索然,正當人們以為有戲的時候,卻見這家夥騰的一聲就把酒樽揣進了懷裏。
隨後,寰宇金塔前方的一個巨大舞台上,舉辦起最盛大的“元燈晚會”,有人弄影戲,光影人動、喧呼四起;有人玩雜扮,模仿真切、歡聲不絕;有人做起沙畫,如筆在握、技驚四座;還有使拳踢腿的武術表演,喚起大量的驚歎聲。
就在這喧鬧無匹的時候,季牧轉身走了出去,不知為何,他沒法做到沉浸,那明明很好看也很招展。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這次出來對季牧來說實在是太過奢侈的一件事,但他心有慶幸,這一次不虛此行,雖然一路行色匆匆,但看到的感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
宇大都周邊有方圓三百裏帝畿,眾星捧月也建有很多大城,再往外就是殷、雍、陶、棠四周圍合。季牧回程走雍州,最大一條路雲州叫“出雲道”,外州人叫“入雲道”。相比之下,或許是雲雍之路較多,一路上商旅景象遠遠比不了雲賀商道。
天下人都在做雲州的生意,季牧算是真切領會到了,從那車馬就能看出來,往西北去的絡繹不絕,往東南走的則稀稀拉拉。
轉念一想,自己隻是知道雲賀商道的暗中規矩,保不齊這出雲道上也有相似的東西呢?
不管怎樣,該回雲州了,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風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