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八十五章神州九衛(中


    在神州九衛之中,揚州衛因為同時有著“禦林軍”的身份,因此軍餉和糧草都由戶部供應,所以二線部隊裏並沒有其他八衛中普遍存在的屯田兵,要不然人數隻會更加龐大。如果說其他八衛(其實是七衛,涼州衛的情況有些特殊。)的兵員主要來自於農民、尤其是自耕農階層的話,揚州衛的兵員則基本都來自於城市(鎮)、尤其是那些工人家庭。自古以來(準確地說,是戰國時期各國的軍隊的主力由貴族轉變為平民之後,直到本書故事發生的這段時間。),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著名軍事家無不認為自耕農是最好的兵源,然而,趙?的記憶卻告訴他,工人(不包括個體或是小作坊的手工業者,規模在幾十人以上、而且分工明確的工場或是礦井才算。)、尤其是礦工,才是最好的兵源。對於後者,曆史上明代的戚繼光最有體會,他的“戚家軍”主力就是義烏的礦工


    在冷兵器時代,樸實聽話的自耕農遠比頭腦靈活的小市民更容易訓練成合格的戰士,而且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這些莊稼漢可以爆發出驚人的勇氣。但是當社會化大生產這的生產經營模式出現後,新興的產業工人便取代了自耕農最佳兵源的地位。因為社會化大生產對工人的紀律性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隨著火器的出現與普及,紀律性的重要性很快便超越了個人武力,而成為士兵素質中最重要的一環,同時紀律性的訓練也是最困難的(注1)。另外,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要比農民高些,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自然也要強上不少,對於盡快掌握槍炮等技術裝備以及複雜的兵種協同戰術,是很有幫助的。


    而礦工作為工人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則有著更大的優勢,首先礦工力氣都普遍較大(煤礦除外),不然幹不了,力氣大練起武藝來自然就很占便宜,何況這個年代(其實二十一世紀也一樣有,隻是沒那麽普遍罷了為了搶礦而發生的械鬥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了,因此其中往往還有不少人有著一定的實戰經驗


    除了力氣,礦工的膽子也普遍較大,因為這個年代礦井出事的概率可比後世大多了(其實後世已經相當高了,一個礦難接一個礦難的,但古代沒有自動化機械,基本全靠人力,一個大礦往往有數萬甚至十數萬礦工,而且也沒有多少救生設置和辦法,出事的話比後世十年死的人都多,幾乎就是提著腦袋在幹,就算原來膽子不大,幾年下來也練出來了(沒練出來的估計都是被嚇傻了。而不管是冷兵器戰爭,還是熱兵器戰爭,勇氣始終都是軍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因此這一點更是意義重大。而且這個年代的礦工在忍受惡劣的工作環境的同時,卻隻能拿到微薄的酬勞,因此普遍吃苦耐勞,這也是很有意義的。戰國時期趙國敵不過秦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趙人不如秦人能吃苦,因此一旦打成持久戰,趙人就熊了,盡管連秦人自己都承認趙軍更加勇猛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揚州衛自從紹興二十年重編之後,就成為了九衛之中最能吃苦(要說待遇,其實揚州衛是最高的,不過在服役期間官兵除了營養能夠保證之外,日子是很艱苦的,這是由於軍餉、賞賜與撫恤支付方式變了的緣故,後文會有詳細說明。)、最能戰鬥,也最讓皇帝(趙?)和朝廷放心的一個。


    而且趙?還吸取了曆史上的一些教訓,並沒有因為揚州衛是衛戍部隊就將其一直圈養在京畿一帶,而是隻要有戰事發生,就一定會派出一部分揚州衛的兵馬作為客軍參戰。當然,衛戍部隊戍守京畿,職責重如泰山,不可能全部派出去,而是按照固定的順序再結合實際需要輪換出去“刷經驗”,反正以建康的易守難攻,有一個滿編師,加上些城內的衙役和民間武裝,就足以堅守了,畢竟有長江艦隊的火力支援在呢。這還是為了防備內亂,外敵則更加不必擔心,他們要想打到這裏,可不會再有上次那種中了百萬大獎似乎的好運了。


    而且即使沒有戰事的時候,趙?也一樣會為揚州衛準備專門的類似演習,盡管一開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甚至還出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糗事,但中國人的適應能力不是蓋的,隻花了一年時間就一切都上了正軌,趙?也總算是鬆了口氣,畢竟這種陣痛期是最虛弱的,要是有敵人打來,他縱然不怕,也會很不好過


    與揚州衛相比,其他八衛各方麵的條件都要差上不少,大多是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師的配置,另外還有三到四個屯田師(滿編的話兵力為兩到三萬一個師,視其屯田區域的情況而定。)、一到二個工兵師作為預備隊,並提供後勤支持。不過它們相比揚州衛而言,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們都配備有兵力甚至超過其一線與二線部隊之和的三線民兵,他們平時隻接受初步的軍事訓練,但畢竟打下了底子,隻要前線需要,隻需半年的時間就能將他們強化訓練成基本合格的戰士,總比直接抓些根本不會打仗的壯丁“填鴨”強得多。而揚州衛因為是從全國各地抽取精銳組建而成,所以不需要設立專門的三線部隊。


    不過這八衛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們個個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例如涼州衛沒有步兵師和炮兵師,卻有六個騎兵師,這顯然是為了深入大漠作戰而準備的,而它的二線與三線部隊也因此而有些與眾不同,別的衛都是屯田兵,而涼州衛則都是武裝牧民。益州衛雖然同樣沒有炮兵師的配置,但與涼州衛相比,卻走了另一個極端,益州衛下轄的一線部隊全都是步兵師,而且訓練內容也與其他各衛有些差別,其實都是為了山地作戰而準備的。而交州衛則更有特色,官兵之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夷人(包括本國少數民族和外國的雇傭兵,但基本都是不會漢語漢字、或是軍事素質相對較低的,否則隻要條件適合,一般都會選擇去別的衛,畢竟各衛之中,交州衛的各方麵條件都是最差的,而即使是別的衛,對於本國的少數民族官兵也沒什麽歧視,當然漢語是肯定得學會的,在語言不通的夷人聚居區作戰有獨到的優勢


    如果趙?構想中的這“神州九衛”全部建成並補滿編製,一線與二線部隊(也即是說,隨時可以參戰的部隊。)加起來的總兵力將有兩百萬之巨,若連民兵也算上,那更是一個恐怖的數目


    注1:這一點可能很多人會有異議,因為隊列訓練也就需要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就已經很像模像樣了,而習武顯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這是因為現代人早已在學校、家庭和社會裏主動或被動地受到了關於紀律的基本教育,接受軍事訓練時自然事半功倍,但對古代那些麵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自給自足,而且沒什麽文化的自耕農來說,卻要困難得多,畢竟他們都是小生產者,缺乏分工協作與紀律的概念,得從頭訓練才行。


    b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小不會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小不會爬並收藏醫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