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事實上,就在距今不遠的王安石變法期間,交趾人就曾經侵入大宋境內,而且還幹出了屠城的惡行,數萬包括婦孺在內的大宋百姓盡皆死難(也有一種說法是全城百姓不願被俘受辱而全部自盡,但我覺得似乎還是遭到屠城的可能性更大,畢竟幾萬人中一個怕死的都沒有,實在是很難令人相信,而且還隻是沒有證據的臆測。),令當時的北宋君臣驚怒交加。
北宋君臣雖然向來軟弱,但也無法容忍一個彈丸小國的挑釁,再加上當時掌權的又是主戰的王安石,更是想要抓住這一時機樹立威望。於是,大宋很快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討伐交趾,由於北宋當時大部分軍隊已經嚴重腐化,隻有常年與西夏作戰的西軍仍有較強的戰鬥力,所以這三十萬大軍自然是以常年駐守西北地區的大宋西軍為主。然而,西北幹燥寒冷、交趾卻是炎熱潮濕,宋軍將士又普遍沒有雨林地區作戰的經驗,戰爭的結局其實一開始就注定了
交趾初戰得手隻不過是占了大宋邊防無備的便宜,戰鬥力其實並不是很強,欺負欺負沒有戰爭經驗的大宋百姓與西南邊軍還行,遇到精銳的大宋西軍,馬上就原形畢露。在如同風卷殘雲般全殲了入侵的五萬多交趾軍隊後,宋軍乘勝追擊,殺入交趾境內,試圖畢其功於一役,讓沒有自知之明的交趾人受點教訓。
戰事初時進展順利,宋軍連續攻下了交趾多個城池,但隨著夏季的來臨,宋軍愈發不適應交趾那與其家鄉迥異的氣候環境,疫病迅速在宋軍之中蔓延開來,不但嚴重地影響了宋軍的戰鬥力,而且還直接奪走了無數官兵的生命。
與此同時,交趾的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到了反抗宋軍的行列,雖然他們戰鬥力並不強,但卻十分機動靈活,經常偷襲落單的宋軍士卒並頻頻得手,還漸漸威脅到宋軍的糧道。而宋軍則由於皇帝與宰相們一心要在小國番邦麵前顯示“泱泱大國”的仁者之風,綁住了宋軍官兵的手腳,令其無法快刀斬亂麻將問題迅速解決。隨著戰事的一拖再拖,宋軍之中病倒的官兵越來越多,厭戰和思鄉情緒也日益高漲,這仗已經根本打不下去了
可是這時後方掌權的皇帝和文官們卻又顧惜臉麵,而不願主動從交趾撤軍,直到他們也因為長期無法耕作而陷入饑荒,不得不派人請和時,才就坡下驢將前線的軍隊撤回。可到了這個時候,殺進交趾的宋軍卻因為逗留太久而付出了太多無謂的損失,當他們撤回國內之後,原來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十去六七,而如此眾多的死難者中戰死的還不到十分之一
這次戰爭雖然最後是交趾人主動求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輸的乃是大宋無疑。以數十倍於對方的版圖、十倍於對方的人口、數倍於對方的兵力,付出了二十多萬的傷亡,最後卻隻換回一段書麵的道歉,連半點實質性的賠償都沒要到,大宋甚至還要再次出錢賞賜交趾以示“撫慰”。若這還不算輸,那就真叫做顛倒黑白了
此戰還造成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傷亡過半,直到徽宗趙佶上台的時候都沒完全恢複元氣,結果又輸給了西夏人,而再次折兵十萬。實力始終沒能恢複到全盛期的西軍接下來又攤上了平定方臘叛亂的差使,然後又趕上徽宗“前門驅虎,後門進狼”,與金人聯合滅遼。結果西軍本來實力就沒完全恢複,還內鬥不止,而被遼國殘兵打了個落花流水。結果等到金國背盟南下的時候,西軍雖然拚死抵抗,卻已經沒那個實力了。至於他們在那種情況下居然還沒忘記內鬥,趙旉除了感到悲哀,也實在是無話可說
而對交趾來說,他們擊敗了遠比他們強大的宋軍,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此戰的勝利也無疑大大增強了交趾人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若沒有經過這次苦戰的洗禮,曆史上他們日後也未必能夠連續三次擊敗更加強大的蒙軍,更加不可能在被明軍占領後短短幾十年就成功複國。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都是以一場奇跡般的勝利作為開端,從無例外
雖然戰後交趾名義上對大宋再次稱臣,但也就是做個樣子而已,兩國的關係從來就沒好過,戰後更加好不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旉想要通過和平的手段從交趾“引進”婦女,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那麽依靠戰爭手段如何?似乎就更加不現實,這一點回顧一下他們的曆史就可以得知
交趾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反華傳統,而且與主要因為貪婪和嫉妒而反華的馬來人和印尼人不同,交趾人反華則源自其極強的獨立意識,盡管它在曆史上曾長期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存在。交趾人最初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傳說之類就算了,祖宗不是鳥人就是畜生啥的,可信度實在太低--!),而最早的文字記載則是當時尚未形成國家形態的交趾被秦始皇派出的大軍征服,並入了新建的南海郡。
這支五十萬人的大軍當時橫掃了整個南中國,不過幾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詔發兵,公元前214年下詔將交趾劃入南海郡,所以最多五年。)時間就一直打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一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其後他們又迅速就地屯田,不但初步開發了新占土地的經濟,也牢固地將嶺南直到交趾的廣大地域第一次並入中國的版圖,這種可怕的戰爭動員能力與軍隊的超強執行力,都足以令後來的大一統皇朝汗顏,也可以管窺業已失傳的中國古代軍國體製的可怕。
趙旉不由想起,前世很多所謂的“曆史學家”以後來大一統官僚君主製度下的情形甚至是西方的戰爭規律和戰國這一特殊時期對比,得出戰國七雄根本不可能擁有史書中所說的龐大軍隊,理由是以各國最多不超過兩千萬的總人口,無法支持總數多達數百萬的軍隊,這簡直就像是在“拿前朝的尚方寶劍來斬本朝的官”
在趙旉看來,由於秦代統一後大一統官僚君主製連續統治中國長達兩千餘年,戰國時期的情形到底是什麽樣子的,現在已經很難再搞清楚。但從秦國統一後對南北兩麵的異族所向披靡的表現,還是可以依稀看到那種業已失傳的製度的些許影子。由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草原尚未統一,似乎不能與漢唐時一統大漠的強敵劃上等號,那就拿一直都是小國林立的南方來作個比較。
秦代征服的地域最大(幾乎差不多就是整個南中國)、所需時間最短(前文說了,五年不到),占領最穩固(南嶺以北從此一直都在漢人的手裏,而嶺南雖然獨立,但統治者仍是秦朝的官吏,當地人始終翻不了天。)。
而漢代隻是為了征服麵積小得多的嶺南地區,就花了上百年的時間,從西漢一直打到東漢,才總算鞏固下來。唐代就更不堪了,連疆域更小而且當時一樣沒有形成國家形態的南詔(某種程度上來講,南詔恰恰是被大唐打出了國家認同感,後來才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都沒能征服,而且戰績上看,還是互有勝負(基本都是進攻一方完敗,西南地區的氣候與環境太不利於進攻了,不得不再次膜拜秦軍拓土的能力。),雙方的傷亡對比唐軍更是明顯吃虧,要不是國大人多底子厚,傷亡數十萬還能緩過勁來,隻怕連讓南詔稱臣都做不到。
注1:之所以不說是後勤能力強大,是因為的確並不完全是後勤的原因,秦軍就食於敵的效率與軍屯之間轉化的順暢,也是後來的曆朝曆代所無法比擬的,光靠後勤從遙遠的大後方供應糧草,哪怕秦國國力再強,恐怕也吃不消。
事實上,就在距今不遠的王安石變法期間,交趾人就曾經侵入大宋境內,而且還幹出了屠城的惡行,數萬包括婦孺在內的大宋百姓盡皆死難(也有一種說法是全城百姓不願被俘受辱而全部自盡,但我覺得似乎還是遭到屠城的可能性更大,畢竟幾萬人中一個怕死的都沒有,實在是很難令人相信,而且還隻是沒有證據的臆測。),令當時的北宋君臣驚怒交加。
北宋君臣雖然向來軟弱,但也無法容忍一個彈丸小國的挑釁,再加上當時掌權的又是主戰的王安石,更是想要抓住這一時機樹立威望。於是,大宋很快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討伐交趾,由於北宋當時大部分軍隊已經嚴重腐化,隻有常年與西夏作戰的西軍仍有較強的戰鬥力,所以這三十萬大軍自然是以常年駐守西北地區的大宋西軍為主。然而,西北幹燥寒冷、交趾卻是炎熱潮濕,宋軍將士又普遍沒有雨林地區作戰的經驗,戰爭的結局其實一開始就注定了
交趾初戰得手隻不過是占了大宋邊防無備的便宜,戰鬥力其實並不是很強,欺負欺負沒有戰爭經驗的大宋百姓與西南邊軍還行,遇到精銳的大宋西軍,馬上就原形畢露。在如同風卷殘雲般全殲了入侵的五萬多交趾軍隊後,宋軍乘勝追擊,殺入交趾境內,試圖畢其功於一役,讓沒有自知之明的交趾人受點教訓。
戰事初時進展順利,宋軍連續攻下了交趾多個城池,但隨著夏季的來臨,宋軍愈發不適應交趾那與其家鄉迥異的氣候環境,疫病迅速在宋軍之中蔓延開來,不但嚴重地影響了宋軍的戰鬥力,而且還直接奪走了無數官兵的生命。
與此同時,交趾的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到了反抗宋軍的行列,雖然他們戰鬥力並不強,但卻十分機動靈活,經常偷襲落單的宋軍士卒並頻頻得手,還漸漸威脅到宋軍的糧道。而宋軍則由於皇帝與宰相們一心要在小國番邦麵前顯示“泱泱大國”的仁者之風,綁住了宋軍官兵的手腳,令其無法快刀斬亂麻將問題迅速解決。隨著戰事的一拖再拖,宋軍之中病倒的官兵越來越多,厭戰和思鄉情緒也日益高漲,這仗已經根本打不下去了
可是這時後方掌權的皇帝和文官們卻又顧惜臉麵,而不願主動從交趾撤軍,直到他們也因為長期無法耕作而陷入饑荒,不得不派人請和時,才就坡下驢將前線的軍隊撤回。可到了這個時候,殺進交趾的宋軍卻因為逗留太久而付出了太多無謂的損失,當他們撤回國內之後,原來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十去六七,而如此眾多的死難者中戰死的還不到十分之一
這次戰爭雖然最後是交趾人主動求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輸的乃是大宋無疑。以數十倍於對方的版圖、十倍於對方的人口、數倍於對方的兵力,付出了二十多萬的傷亡,最後卻隻換回一段書麵的道歉,連半點實質性的賠償都沒要到,大宋甚至還要再次出錢賞賜交趾以示“撫慰”。若這還不算輸,那就真叫做顛倒黑白了
此戰還造成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傷亡過半,直到徽宗趙佶上台的時候都沒完全恢複元氣,結果又輸給了西夏人,而再次折兵十萬。實力始終沒能恢複到全盛期的西軍接下來又攤上了平定方臘叛亂的差使,然後又趕上徽宗“前門驅虎,後門進狼”,與金人聯合滅遼。結果西軍本來實力就沒完全恢複,還內鬥不止,而被遼國殘兵打了個落花流水。結果等到金國背盟南下的時候,西軍雖然拚死抵抗,卻已經沒那個實力了。至於他們在那種情況下居然還沒忘記內鬥,趙旉除了感到悲哀,也實在是無話可說
而對交趾來說,他們擊敗了遠比他們強大的宋軍,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此戰的勝利也無疑大大增強了交趾人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若沒有經過這次苦戰的洗禮,曆史上他們日後也未必能夠連續三次擊敗更加強大的蒙軍,更加不可能在被明軍占領後短短幾十年就成功複國。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都是以一場奇跡般的勝利作為開端,從無例外
雖然戰後交趾名義上對大宋再次稱臣,但也就是做個樣子而已,兩國的關係從來就沒好過,戰後更加好不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旉想要通過和平的手段從交趾“引進”婦女,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那麽依靠戰爭手段如何?似乎就更加不現實,這一點回顧一下他們的曆史就可以得知
交趾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反華傳統,而且與主要因為貪婪和嫉妒而反華的馬來人和印尼人不同,交趾人反華則源自其極強的獨立意識,盡管它在曆史上曾長期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存在。交趾人最初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傳說之類就算了,祖宗不是鳥人就是畜生啥的,可信度實在太低--!),而最早的文字記載則是當時尚未形成國家形態的交趾被秦始皇派出的大軍征服,並入了新建的南海郡。
這支五十萬人的大軍當時橫掃了整個南中國,不過幾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詔發兵,公元前214年下詔將交趾劃入南海郡,所以最多五年。)時間就一直打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一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其後他們又迅速就地屯田,不但初步開發了新占土地的經濟,也牢固地將嶺南直到交趾的廣大地域第一次並入中國的版圖,這種可怕的戰爭動員能力與軍隊的超強執行力,都足以令後來的大一統皇朝汗顏,也可以管窺業已失傳的中國古代軍國體製的可怕。
趙旉不由想起,前世很多所謂的“曆史學家”以後來大一統官僚君主製度下的情形甚至是西方的戰爭規律和戰國這一特殊時期對比,得出戰國七雄根本不可能擁有史書中所說的龐大軍隊,理由是以各國最多不超過兩千萬的總人口,無法支持總數多達數百萬的軍隊,這簡直就像是在“拿前朝的尚方寶劍來斬本朝的官”
在趙旉看來,由於秦代統一後大一統官僚君主製連續統治中國長達兩千餘年,戰國時期的情形到底是什麽樣子的,現在已經很難再搞清楚。但從秦國統一後對南北兩麵的異族所向披靡的表現,還是可以依稀看到那種業已失傳的製度的些許影子。由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草原尚未統一,似乎不能與漢唐時一統大漠的強敵劃上等號,那就拿一直都是小國林立的南方來作個比較。
秦代征服的地域最大(幾乎差不多就是整個南中國)、所需時間最短(前文說了,五年不到),占領最穩固(南嶺以北從此一直都在漢人的手裏,而嶺南雖然獨立,但統治者仍是秦朝的官吏,當地人始終翻不了天。)。
而漢代隻是為了征服麵積小得多的嶺南地區,就花了上百年的時間,從西漢一直打到東漢,才總算鞏固下來。唐代就更不堪了,連疆域更小而且當時一樣沒有形成國家形態的南詔(某種程度上來講,南詔恰恰是被大唐打出了國家認同感,後來才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都沒能征服,而且戰績上看,還是互有勝負(基本都是進攻一方完敗,西南地區的氣候與環境太不利於進攻了,不得不再次膜拜秦軍拓土的能力。),雙方的傷亡對比唐軍更是明顯吃虧,要不是國大人多底子厚,傷亡數十萬還能緩過勁來,隻怕連讓南詔稱臣都做不到。
注1:之所以不說是後勤能力強大,是因為的確並不完全是後勤的原因,秦軍就食於敵的效率與軍屯之間轉化的順暢,也是後來的曆朝曆代所無法比擬的,光靠後勤從遙遠的大後方供應糧草,哪怕秦國國力再強,恐怕也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