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甘寧和趙雲與張遼一同大致完善了計劃後他們才發現已是第二日的清晨,三人沒想到時間過的如此之快,不知不覺中就是一個通宵。可這三人也絲毫沒有疲倦的樣子,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的誕生讓他們心中都無比的激動,隻不過甘寧和趙雲是真的,張遼的裝出來的。


    “哈哈!沒想到咱們這一折騰就是一夜,你們怎麽樣?困不困?”張遼舒展著自己的胳膊問道。


    “不困!”兩人齊聲回答。


    “不久一夜不睡覺嘛,沒什麽大不了的!”甘寧接著又用滿不在乎的語氣說。


    先不說甘寧、趙雲是不是真的不困,但就看到張遼絲毫沒有困意的樣子,這兩個人也不會在這方麵承認自己比張遼差,這也是武將的一種自尊心使然。


    張遼心中好笑卻也沒有戳破,隻是吩咐下人們趕緊準備梳洗的用具並快些送上早餐。一夜興奮下來,他的精神雖然依舊振奮,可這肚子已經空了,若是再不趕緊吃點熱的,他估計自己這肚子不久就會提出抗議的。


    因為甘寧和趙雲也在,張遼特意讓下人多準備些,平時他的飯量就是普通人的一倍,再加上趙雲和飯量比他還大的甘寧,這三人聯手,可以吃掉八個普通人的飯食。


    張遼喜好美食是曹營中出了名的,就連早餐也和其他權貴家中的不同,單單是粥就有十幾種,還有那品種繁多的麵點和小菜,讓趙雲、甘寧二人吃的興起,結果連張遼也不過吃了個半飽,剩下的全被這兩人分光了。


    甘寧吃飯後還不停的撫著他那鼓起來地肚子。意猶未盡地說:“將軍家的飯菜就是好吃。讓老甘我都吃撐了。”


    趙雲雖然沒有說話,可他眼中的神采卻表明了他對甘寧的話無比讚同。


    “你們啊……”張遼沒話說了,趕緊讓下人收了餐具再送上香茶。飯後品茗閑聊,也是一番享受。而張遼家中的茶壓根就沒什麽繁瑣的衝泡程序,簡簡單單的殺開水,將開水導入放好茶葉地茶碗就行。隻是張遼的茶具十分精美,這可是他特意讓糜家幫他從江東招來的瓷器工匠用離臨淄不願地昌國(即後世的淄博市)城外的高嶺土燒製的瓷器。外形是完全仿製後世的蓋碗茶茶具的形狀。再加上張遼讓工匠在燒製前在茶具上用顏料繪畫,出窯後就成了當時絕無僅有的茶具。因為工藝的不成熟和釉料、顏料製備地缺陷,工匠們失敗了數十次方才真正成功。這也要歸功於漢朝已經有了不成熟的青瓷工藝。而張遼又派人給他們做了詳細的工作記錄,每一次的配料和程序都被記錄了下來,以備失敗後總結修改。這也是張家作坊的慣例,並被和張遼交好而家中也有作坊的權貴家采用,最後成為了每一個作坊和工匠實驗新產品和新工藝的慣例。而張遼的這種茶具在送給親朋好友後也出了名,張遼特意要求的天青色雖然沒有完全做到,卻也因為釉麵呈青色,又是青州製造。而被稱為青瓷。張遼知道後也不以為然,畢竟他剽竊也不是一回兩回了,這會不過是一套茶具和一種瓷器罷了,反正真正的蓋碗茶和青瓷在曆史上還得等數百年後地唐朝才會出現。


    “將軍,聽說你此次在朝堂上被人彈劾了?”甘寧雖也讀書識字,卻最不耐士子行徑,他看著張遼和趙雲在那裏滿臉享受的喝茶就心裏不爽,於是找了個話題開聊。


    張遼知道這種事情是絕對沒什麽保密的,青州的官員、士紳早就該知道了,何況宗元他們那裏自己也事先打過了招呼。(.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張遼放下手中的茶碗。說:“這事情又沒有刻意保密,難道你現在才知道?”


    “那倒不是。就是覺得這幫家夥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做,就會找別人的麻煩。”甘寧撇撇嘴說到。


    “什麽叫清流?清流就是什麽都不做,單等著從做事地人那裏挑毛病地人。”張遼語帶嘲諷道。


    “這些人當中除了少部分是真正疑心為公之外,大多數都屬於閑著沒事做的,甚至還有一心想借此揚名立萬地。我現在好歹也是個權貴。若是借著彈劾我的機會成為名人那不是好事一樁。何況無論他們成功與否。他們本身都沒有損失。彈劾失敗,他們是不畏權貴的鬥士。彈劾成功,那就不用我再說了吧。”


    甘寧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張開的嘴都合不攏了。趙雲皺著眉頭說:“將軍,此言是否太過?”


    “嗬嗬。子龍心腸太好,須知人心叵測。當年的黨錮之禍喧囂甚上,可究其實質,不過是宦官、外戚在追求對朝政的掌控,他們都想獨自執掌大權而拒絕共同執政,於是為了爭權奪利而產生的鬥爭。而士人表麵上是始終聯絡弱者打擊強者,給人一種依附與人的感覺,但之計上卻並非如此。那時宦官勝利了,但受到迫害的卻都是些沒腦子、好衝動的文人。而真正得利的確實諸如袁紹的叔父袁逢這樣的老狐狸。他們一方麵讓外戚和宦官鬥爭,削弱兩家的力量,一方麵又拋出那些不能為他們所用的士人當替死鬼,最終就是袁逢通過他的兒子和侄子掌握了軍權,而他自己身在朝中以為呼應。若不是來了一個行事不講道理的董卓,那掌控朝廷的就該是袁太師,而不是董太師了。”張遼不屑的說。


    確實,張遼對這些隻知道內鬥的人絲毫沒有好感,這也是他當初為什麽選擇曹操的原因,這是因為曹操在曆史上雖然尚未統一全國,卻在顧全大局的情況下首先選擇了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安定邊疆。而張遼更知道千年之後的清流比現在還要不如,自宋朝王安石開始,朝爭就變成了意氣之爭、黨派之爭,文人們不顧外敵,不顧民生,隻顧著在朝堂上打倒對手。於是,金兵南下、北宋滅亡,元兵過江、南宋消失,滿清入關、皇帝自盡,無數次的戰爭,數次的改朝換代,百姓深受其苦。而黨爭發展到極致時,甚至有人可以為了給自己的對頭添堵而故意克扣軍費,清末的北洋水師就這樣在內憂外患中成為了曆史,而中國也遭受了曆史上最慘重的損失。


    想到這些,張遼就對那些清流沒什麽好感。雖然他也知道其中有心存公心之人,但這種人實在是太少了。


    趙雲聽了張遼的話張了張嘴,但他卻沒有說話,因為他知道張遼說的話雖然有些偏激,但確實都是說到了點子上,那不過是爭權奪利罷了。


    這時甘寧也恢複過來了,他罵道:“媽的,這幫家夥。爺們在外麵打生打死的,他們倒在後麵拆台。若是老甘那時在場,必要活批了這幫家夥!”


    “難道就沒有辦法嘛?”趙雲神情有些木然的問。也難怪,一夜沒睡再加上張遼揭開的現實,確實讓趙雲有些喪氣。


    張遼搖搖頭,“沒有,隻要是人都會有私心,就連我也不例外。隻不過有人能顧全大局,而有人卻小肚雞腸。除非製定出完善的製度並且真正嚴格執行下去,方可減小黨爭帶來的禍患。所以我要在青州試行新政,就是想為國家找到一種良好的製度。”


    趙雲聞言精神一振,連聲說道:“將軍,如此甚好!隻要能在我青州試行成功,再想全國推廣,必能重振我大漢。”


    “嗬嗬。沒那麽容易。”張遼今天似乎是要好好的打擊一下過於理想化的趙雲,不停地向他潑冷水。但他隻不過是為了點醒趙雲,希望在將來推曹操上位時,趙雲即使反對也不要出頭。他更希望趙雲能基於為大局著想而選擇支持曹操。曆史上荀的悲劇是張遼不希望看到的,這也是他想讓劉協“死”在袁紹手中的原因。


    “我就在青州搞些試點都會有人出於種種原因上書彈劾,若真要推廣開來,難度可想而知。你該知道,我青州新政中有不少條款都是為世家所不喜的,若不是因為黃巾在青州肆虐日久,青州的大世家均被他們掃空,我又從遼東接回了管幼安這幾位大賢,在加上主公在朝中為我擋風遮雨,我在青州方能安心做事。所以,此時的關鍵不是推廣,而是繼續積累經驗,培養後備官員。待主公掃平天下割據的諸侯之時,我們再將完善的新政推向全國,那時不但沒有諸侯給我們搗蛋,我們的後備官員的人數也足以支撐官吏的空缺。”張遼笑道。


    “對!”趙雲也徹底恢複了以往的從容,他剛才不過是鑽了牛角尖,一旦想開了,憑他的智力,又豈會不明白張遼的意思。


    甘寧不耐煩聽這些個,他直著嗓子說道:“將軍,你們說的太麻煩,老甘我對這種麻煩的事情不在行,不過隻要將軍招呼一聲,老甘我是指哪打哪!”


    “好!到時候少不了要你幫忙!”張遼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遼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家大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家大郎並收藏張遼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