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康和丁露,所有人都在用眼神瘋狂暗示楊如:莫衝動!
丁露能保持淡定,一是因為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和楊如遠沒到那個份兒上;二是覺得覺得以楊如今晚表現出的成熟和聰慧,斷然不會做出那樣的蠢事。
秦康則是一臉若有所思,他想都沒想過去美國拍《太後》的可能性,他在想楊如到底想做什麽。
楊如自然不可能蠢到給《太後》安排一個完全不符合史實的結局。她其實是想做一檔關於華夏留學生在哈佛求學經曆的綜藝節目。
要知道,眼下正是哈佛大學在華夏的史上最高光時刻。在去年之前,說起世界級名校,國內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還隻能說出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但從去年開始,人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個哈佛,甚至在大家心中,哈佛一躍成為比牛津和劍橋更牛的大學!這一切都因為在去年有個叫劉亦婷的女孩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不隻是哈佛,這個女孩還同時被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以及蒙特豪裏尤克學院三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全國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了這條消息,劉亦婷也因此火遍全國。而媒體在報道該事件的時候,肯定多少也要順帶對哈佛大學進行一下科普嘛,所以哈佛也就跟著火了……
嗯,這是去年發生的事,在坐的人基本都知道,還曾經就此展開過討論。
在坐的人不知道的是,在今年,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還會出版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該書記錄了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前所經曆的人生曆程和學習心得,一經出版,就以200萬的銷量創造了華夏家庭教育類圖書的行業奇跡。這本被萬千家庭與學校奉為“教育聖經”的奇書,使“劉亦婷”成為最牛逼的別人家的孩子,無數中小學生掛在嘴邊的夢想。
姑且不去談論這本書的時代局限性,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用詳盡的紀實把她培養女兒和女兒申請哈佛時候的故事呈現給當時對海外名校還一無所知的華夏家長和學生們,這一本指南型書籍給予了他們很多指導和啟迪。劉衛華更曾一度火爆到在全國做巡回演講的地步。這一切都因為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無不渴望得到劉亦婷的成功秘笈,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第二個、第三個劉亦婷......
楊如的打算說白了就是,她打算蹭這個熱度。楊如初步預計,這檔節目要拍到丁露順利畢業才算完,那麽要播出就是明年春末夏初的事了。春末夏初,可正是填報誌願的時候啊!想必在這個時候,關於劉亦婷的教育方式和哈佛的熱度將達到頂峰!
在這個時候推出一檔介紹華夏留學生在哈佛大學的真實學習生活日常的節目,無疑是非常討喜和討巧的。因為家長們已經得到一部怎麽培養出哈佛孩子的“寶典”,可對進入哈佛之後孩子的學習狀況、要提前做些什麽準備、將麵對什麽樣的困難又該如何尋求解決之道等等問題,家長們仍舊是兩眼一抹黑。這個節目可以以丁露為主咖,再不時請一些別的留學生甚至還可以請其它國家在哈佛的留學生來講述他們的求學經曆,告訴家長他們的孩子將獨自在美國麵對些什麽。
楊如把這個想法說出來之後,大家都忍不住拍案叫絕,隻有丁露表現得有些猶豫,她想了想後,委婉的問道:“如如,我真心覺得你這個想法簡直太棒了,你是個天才!可是我有些擔心會不會耽誤我的學習時間。要知道我能考進去,其實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優秀,而是我比別人花了更多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我當時的麵談人是戴維斯,我媽媽現在的男朋友,他當時正在熱烈的追求我媽……”
楊如笑道:“這個就得看你自己了,我不大好判斷。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同意錄這個節目,那麽你隻需要按照你平時的節奏安排你的學習和生活,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粉飾。劇組隻是對你進行分時段的全程跟拍,直到你最後順利畢業。也許你可以在路過某些著名的建築時對著攝像頭跟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來曆和用途,這樣就足夠了。然後我們會在後期加入一些對你的訪談,錄製訪談基本上在一天內可以完成,而且估計那時候你已經順利畢業了,現在就是看你會不會覺得有人在一旁跟拍會影響你學習了。”
丁露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倒還是可以接受的。丁露再怎麽理智也是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她不介意在不影響她人生規劃的情況下出點名,要知道這對她的未來絕對是利大於弊。
楊如其實也很看好由丁露來主導這個節目,因為丁露的外形優勢太明顯了。在這個三分靠打拚,七分天注定,剩下九十分都看顏值的社會,選擇丁露這樣的學生做主咖無疑會大大提升節目的受歡迎度。
事情基本敲定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出謀劃策起來。
袁鵬首先建議道:“對了露露,你上次不是說你們有個什麽華夏留學生組織麽?能不能通過他們幫忙在大一、大二、大三甚至研究生中各找出一名學生來錄製節目,uu看書 uukash 畢竟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麵臨的困難是不一樣的,多找些人也能更全麵些。我覺得肯定能找到熱衷於參加這類活動的學生的。”
楊如立馬補充道:“這是有償拍攝,包括露露你,我們請你做節目也是有報酬的,就當是課餘打工掙錢了。”
丁露沒有矯情的拒絕,而是點頭笑道:“那應該問題不大,還是有很多學生,要同時兼顧學習和生存,過得很辛苦。相比之下,參加個節目算是很輕鬆的工作了。如果連我也是有償拍攝的話,我倒是可以把下學期的打工計劃取消了,客串一下主持人?”
有著給人當爸爸履曆的楚思明建議道:“到時候再看看能不能有償采訪一些教授什麽的,讓他們對想要報考哈佛的華夏學生提出一些建議,這個家長們肯定愛看。”
丁露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這個我們去協調可能有點難,我們學校的教授都不缺錢,不是報酬能打動的。不過我覺得可以找大使館出麵協調,從華美兩國文化交流和加深友誼這方麵入手,讓校方出麵來安排幾個教授接受采訪。”
大家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路。
上輩子就特別喜歡看綜藝的秦康建議道:“另外,我覺得我們這個節目雖然內容和教育有關,但畢竟是一檔綜藝節目,風格不要太過嚴肅,主基調要勵誌又溫情,但是風格盡量做得輕鬆詼諧一點,這樣在孩子們中間的接受度會更高。不然隻有家長愛看,孩子們不愛看有什麽用?”
……
丁露能保持淡定,一是因為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和楊如遠沒到那個份兒上;二是覺得覺得以楊如今晚表現出的成熟和聰慧,斷然不會做出那樣的蠢事。
秦康則是一臉若有所思,他想都沒想過去美國拍《太後》的可能性,他在想楊如到底想做什麽。
楊如自然不可能蠢到給《太後》安排一個完全不符合史實的結局。她其實是想做一檔關於華夏留學生在哈佛求學經曆的綜藝節目。
要知道,眼下正是哈佛大學在華夏的史上最高光時刻。在去年之前,說起世界級名校,國內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還隻能說出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但從去年開始,人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個哈佛,甚至在大家心中,哈佛一躍成為比牛津和劍橋更牛的大學!這一切都因為在去年有個叫劉亦婷的女孩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不隻是哈佛,這個女孩還同時被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以及蒙特豪裏尤克學院三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全國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了這條消息,劉亦婷也因此火遍全國。而媒體在報道該事件的時候,肯定多少也要順帶對哈佛大學進行一下科普嘛,所以哈佛也就跟著火了……
嗯,這是去年發生的事,在坐的人基本都知道,還曾經就此展開過討論。
在坐的人不知道的是,在今年,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還會出版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該書記錄了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前所經曆的人生曆程和學習心得,一經出版,就以200萬的銷量創造了華夏家庭教育類圖書的行業奇跡。這本被萬千家庭與學校奉為“教育聖經”的奇書,使“劉亦婷”成為最牛逼的別人家的孩子,無數中小學生掛在嘴邊的夢想。
姑且不去談論這本書的時代局限性,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用詳盡的紀實把她培養女兒和女兒申請哈佛時候的故事呈現給當時對海外名校還一無所知的華夏家長和學生們,這一本指南型書籍給予了他們很多指導和啟迪。劉衛華更曾一度火爆到在全國做巡回演講的地步。這一切都因為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無不渴望得到劉亦婷的成功秘笈,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第二個、第三個劉亦婷......
楊如的打算說白了就是,她打算蹭這個熱度。楊如初步預計,這檔節目要拍到丁露順利畢業才算完,那麽要播出就是明年春末夏初的事了。春末夏初,可正是填報誌願的時候啊!想必在這個時候,關於劉亦婷的教育方式和哈佛的熱度將達到頂峰!
在這個時候推出一檔介紹華夏留學生在哈佛大學的真實學習生活日常的節目,無疑是非常討喜和討巧的。因為家長們已經得到一部怎麽培養出哈佛孩子的“寶典”,可對進入哈佛之後孩子的學習狀況、要提前做些什麽準備、將麵對什麽樣的困難又該如何尋求解決之道等等問題,家長們仍舊是兩眼一抹黑。這個節目可以以丁露為主咖,再不時請一些別的留學生甚至還可以請其它國家在哈佛的留學生來講述他們的求學經曆,告訴家長他們的孩子將獨自在美國麵對些什麽。
楊如把這個想法說出來之後,大家都忍不住拍案叫絕,隻有丁露表現得有些猶豫,她想了想後,委婉的問道:“如如,我真心覺得你這個想法簡直太棒了,你是個天才!可是我有些擔心會不會耽誤我的學習時間。要知道我能考進去,其實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優秀,而是我比別人花了更多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我當時的麵談人是戴維斯,我媽媽現在的男朋友,他當時正在熱烈的追求我媽……”
楊如笑道:“這個就得看你自己了,我不大好判斷。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同意錄這個節目,那麽你隻需要按照你平時的節奏安排你的學習和生活,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粉飾。劇組隻是對你進行分時段的全程跟拍,直到你最後順利畢業。也許你可以在路過某些著名的建築時對著攝像頭跟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來曆和用途,這樣就足夠了。然後我們會在後期加入一些對你的訪談,錄製訪談基本上在一天內可以完成,而且估計那時候你已經順利畢業了,現在就是看你會不會覺得有人在一旁跟拍會影響你學習了。”
丁露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倒還是可以接受的。丁露再怎麽理智也是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她不介意在不影響她人生規劃的情況下出點名,要知道這對她的未來絕對是利大於弊。
楊如其實也很看好由丁露來主導這個節目,因為丁露的外形優勢太明顯了。在這個三分靠打拚,七分天注定,剩下九十分都看顏值的社會,選擇丁露這樣的學生做主咖無疑會大大提升節目的受歡迎度。
事情基本敲定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出謀劃策起來。
袁鵬首先建議道:“對了露露,你上次不是說你們有個什麽華夏留學生組織麽?能不能通過他們幫忙在大一、大二、大三甚至研究生中各找出一名學生來錄製節目,uu看書 uukash 畢竟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麵臨的困難是不一樣的,多找些人也能更全麵些。我覺得肯定能找到熱衷於參加這類活動的學生的。”
楊如立馬補充道:“這是有償拍攝,包括露露你,我們請你做節目也是有報酬的,就當是課餘打工掙錢了。”
丁露沒有矯情的拒絕,而是點頭笑道:“那應該問題不大,還是有很多學生,要同時兼顧學習和生存,過得很辛苦。相比之下,參加個節目算是很輕鬆的工作了。如果連我也是有償拍攝的話,我倒是可以把下學期的打工計劃取消了,客串一下主持人?”
有著給人當爸爸履曆的楚思明建議道:“到時候再看看能不能有償采訪一些教授什麽的,讓他們對想要報考哈佛的華夏學生提出一些建議,這個家長們肯定愛看。”
丁露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這個我們去協調可能有點難,我們學校的教授都不缺錢,不是報酬能打動的。不過我覺得可以找大使館出麵協調,從華美兩國文化交流和加深友誼這方麵入手,讓校方出麵來安排幾個教授接受采訪。”
大家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路。
上輩子就特別喜歡看綜藝的秦康建議道:“另外,我覺得我們這個節目雖然內容和教育有關,但畢竟是一檔綜藝節目,風格不要太過嚴肅,主基調要勵誌又溫情,但是風格盡量做得輕鬆詼諧一點,這樣在孩子們中間的接受度會更高。不然隻有家長愛看,孩子們不愛看有什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