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集體“罷餐”
我們那裏的大米雖然很粗糙(實際上是秈米),澱粉量很高,不柔軟,不太好吃,但也比高粱好吃多了。
我們老家也種高粱,但數量很少,產量卻很高,穗頭很大。打下來的高粱,老百姓都是當作飼料,用來喂豬和喂雞,喂牛都不愛吃。
可是,現在入伍之後的第一頓,就讓我們吃高粱米籽,我們能吃嗎?能咽得下去嗎?
根本不能!
所以,大家當時就不願意了,沒有一個人拿著碗盛“二米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新兵,嘴裏都在嘟囔著:“怎麽讓我們吃這個?在我們那裏,高粱一直是用來喂豬的!”
再看看用石頭砌起來的飯桌上,擺放的用小洗臉盆盛著的菜,大家心裏更是涼了一大截。
切得薄厚不一的馬鈴薯片(東北人叫土豆片),連皮都沒有刮,鈍得爛糊糊的,一看就夠了!
我們老家四季常青,青菜滿地都是,哪能吃這種玩藝?
有幾個家裏條件比較好、有點嬌生慣養、而且性格比較急躁的新兵,馬上就不高興了,臉及時拉了下來,先是罵了兩句土話,然後轉身就離開了食堂,回到宿舍裏,生起悶氣來了。
他們一帶頭,大多數新兵馬上“呼啦”一下,就跟著走了出去。
我們這十幾個當副班長的新兵,雖然開始礙著麵子,都沒有動。有的人原先還準備拿起飯碗,將就著吃一點,墊墊肚皮。看到這種情形,也都紛紛放下飯碗,跟著走了出去。
其實,我心裏也很不痛快。
在家裏,我根本沒有吃過高粱米。現在當兵了,卻要吃這種東西,心裏很不是滋味。
所以,我也沒有再猶豫,馬上跟著大家離開了食堂。
返回宿舍的路上,我們這些新兵,心裏沒有一個痛快的,幾乎每個人都是滿腹牢騷,罵罵咧咧的。
不過,大家互相都是說土話,不敢說普通話(實際上是“湖南普通話”),更不敢用普通話罵人,主要是怕被老兵聽到了,去報告連隊幹部,讓我們遭受懲罰。
有的新兵雖然沒有開口罵人,但話裏話外,也是埋怨和諷刺,反正話都很難聽。
我也和大家一樣態度。他們發牢騷,我也跟著發牢騷。雖然口氣還算是婉轉,但也是充滿著怨氣和諷刺。
“真沒想到,部隊居然讓我們吃紅高粱。我們家今年就收了不少高粱,全都磨成粉喂豬了,給小豬崽都不愛吃。現在卻讓我們吃這東西,怎麽咽得下去?”
“哎!也不知道還有什麽東西可吃的?哪怕是給一點紅薯吃也行,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什麽好東西。”
“你說得倒是輕巧,如果有紅薯的話,他們還能讓我們吃紅高粱嗎?”
“剛到部隊,就讓我們吃這種東西,這算怎麽回事?要是頓頓都給我們吃這種飯菜,還不把我們都餓死了?”
“沒想到,部隊生活條件這麽差,比我們家吃得還要差。早知道這樣,我就不來當兵了。”
宿舍裏,新兵們低聲議論著,連連埋怨著!
一直到昨天下午,我到拆遷工地察看時,和我們的辦公室主任談起這件事,他還笑著說:“那時,你們這些湖南兵,一開始都不愛吃高粱米,這大家都知道。你們在新兵入伍時,第一頓飯就集體罷餐。這件事,在我當兵的第一個禮拜,就聽老兵們說了。”
辦公室主任是我的戰友,今年已經四十九歲了,他是沈陽人,比我晚入伍兩年,小我兩歲。
我們在同一個營裏,但不在一個連隊。我在二炮連,他在六連。我們兩個連隊緊挨著,營房連在一起,操場也連在一起,甚至吃的是一個壓水井裏的水。
他入伍第一個月,我們就認識了,就是在壓水井邊上認識的,當時我們兩個都在壓水井邊上打水洗衣服,因為那天正好是禮拜天,大家都忙著收拾自己的個人衛生。
看到我是老兵,他上來就幫我打水。就這樣,我們就相識了。
以前,他一直稱呼我連長,我就叫他小劉,我們從此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和戰友感情,甚至親如兄弟。
後來,我調到軍區政治部工作,他也在不久就進到了軍區直屬隊,我們又可以經常在一起了。
我們都是近兩年退下來的,而且又在地方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職業,作為補差。
這一次在幫助另一位搞投資的老戰友做地產項目時,我們又走到了一起。
一說到這件事,他也是記憶猶新,甚至開玩笑地對我說:“老連長,那時你們怎麽敢那樣做?當時新兵連的帶兵班長和排長,就沒有批評你們嗎?”
我笑著對他說:“還算好,帶兵班長和排長當時沒怎麽批評我們。不過,也對我們進行了教育,實際上也是變相的批評了我們的行為。”
的確,在當時,通紅的高粱米籽,確實成為了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難題。大家雖然都餓著肚子,卻都不愛吃,甚至有點討厭。
那一天淩晨,也就是正在我們小聲嘀咕的時候,班長們也回到了宿舍。
他們雖然沒有馬上批評我們集體退席的行為,但一個個都是陰沉著臉,看上去都是很不高興的樣子。
顯然,他們對我們的做法很不滿意。
對於南北之間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他們可能不了解。而我們對東北人的生活狀況,也知之甚少。
尤其是目前的食糧狀況,我們基本不了解,不知道高粱米是東北很多地區民眾的主糧。
同樣,東北人也不知道,我們老家基本不吃高粱米,高粱在我們那裏都是做飼料用的,很少有人把它作為糧食,擺上餐桌。
我們那裏的大米雖然很粗糙(實際上是秈米),澱粉量很高,不柔軟,不太好吃,但也比高粱好吃多了。
我們老家也種高粱,但數量很少,產量卻很高,穗頭很大。打下來的高粱,老百姓都是當作飼料,用來喂豬和喂雞,喂牛都不愛吃。
可是,現在入伍之後的第一頓,就讓我們吃高粱米籽,我們能吃嗎?能咽得下去嗎?
根本不能!
所以,大家當時就不願意了,沒有一個人拿著碗盛“二米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新兵,嘴裏都在嘟囔著:“怎麽讓我們吃這個?在我們那裏,高粱一直是用來喂豬的!”
再看看用石頭砌起來的飯桌上,擺放的用小洗臉盆盛著的菜,大家心裏更是涼了一大截。
切得薄厚不一的馬鈴薯片(東北人叫土豆片),連皮都沒有刮,鈍得爛糊糊的,一看就夠了!
我們老家四季常青,青菜滿地都是,哪能吃這種玩藝?
有幾個家裏條件比較好、有點嬌生慣養、而且性格比較急躁的新兵,馬上就不高興了,臉及時拉了下來,先是罵了兩句土話,然後轉身就離開了食堂,回到宿舍裏,生起悶氣來了。
他們一帶頭,大多數新兵馬上“呼啦”一下,就跟著走了出去。
我們這十幾個當副班長的新兵,雖然開始礙著麵子,都沒有動。有的人原先還準備拿起飯碗,將就著吃一點,墊墊肚皮。看到這種情形,也都紛紛放下飯碗,跟著走了出去。
其實,我心裏也很不痛快。
在家裏,我根本沒有吃過高粱米。現在當兵了,卻要吃這種東西,心裏很不是滋味。
所以,我也沒有再猶豫,馬上跟著大家離開了食堂。
返回宿舍的路上,我們這些新兵,心裏沒有一個痛快的,幾乎每個人都是滿腹牢騷,罵罵咧咧的。
不過,大家互相都是說土話,不敢說普通話(實際上是“湖南普通話”),更不敢用普通話罵人,主要是怕被老兵聽到了,去報告連隊幹部,讓我們遭受懲罰。
有的新兵雖然沒有開口罵人,但話裏話外,也是埋怨和諷刺,反正話都很難聽。
我也和大家一樣態度。他們發牢騷,我也跟著發牢騷。雖然口氣還算是婉轉,但也是充滿著怨氣和諷刺。
“真沒想到,部隊居然讓我們吃紅高粱。我們家今年就收了不少高粱,全都磨成粉喂豬了,給小豬崽都不愛吃。現在卻讓我們吃這東西,怎麽咽得下去?”
“哎!也不知道還有什麽東西可吃的?哪怕是給一點紅薯吃也行,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什麽好東西。”
“你說得倒是輕巧,如果有紅薯的話,他們還能讓我們吃紅高粱嗎?”
“剛到部隊,就讓我們吃這種東西,這算怎麽回事?要是頓頓都給我們吃這種飯菜,還不把我們都餓死了?”
“沒想到,部隊生活條件這麽差,比我們家吃得還要差。早知道這樣,我就不來當兵了。”
宿舍裏,新兵們低聲議論著,連連埋怨著!
一直到昨天下午,我到拆遷工地察看時,和我們的辦公室主任談起這件事,他還笑著說:“那時,你們這些湖南兵,一開始都不愛吃高粱米,這大家都知道。你們在新兵入伍時,第一頓飯就集體罷餐。這件事,在我當兵的第一個禮拜,就聽老兵們說了。”
辦公室主任是我的戰友,今年已經四十九歲了,他是沈陽人,比我晚入伍兩年,小我兩歲。
我們在同一個營裏,但不在一個連隊。我在二炮連,他在六連。我們兩個連隊緊挨著,營房連在一起,操場也連在一起,甚至吃的是一個壓水井裏的水。
他入伍第一個月,我們就認識了,就是在壓水井邊上認識的,當時我們兩個都在壓水井邊上打水洗衣服,因為那天正好是禮拜天,大家都忙著收拾自己的個人衛生。
看到我是老兵,他上來就幫我打水。就這樣,我們就相識了。
以前,他一直稱呼我連長,我就叫他小劉,我們從此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和戰友感情,甚至親如兄弟。
後來,我調到軍區政治部工作,他也在不久就進到了軍區直屬隊,我們又可以經常在一起了。
我們都是近兩年退下來的,而且又在地方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職業,作為補差。
這一次在幫助另一位搞投資的老戰友做地產項目時,我們又走到了一起。
一說到這件事,他也是記憶猶新,甚至開玩笑地對我說:“老連長,那時你們怎麽敢那樣做?當時新兵連的帶兵班長和排長,就沒有批評你們嗎?”
我笑著對他說:“還算好,帶兵班長和排長當時沒怎麽批評我們。不過,也對我們進行了教育,實際上也是變相的批評了我們的行為。”
的確,在當時,通紅的高粱米籽,確實成為了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難題。大家雖然都餓著肚子,卻都不愛吃,甚至有點討厭。
那一天淩晨,也就是正在我們小聲嘀咕的時候,班長們也回到了宿舍。
他們雖然沒有馬上批評我們集體退席的行為,但一個個都是陰沉著臉,看上去都是很不高興的樣子。
顯然,他們對我們的做法很不滿意。
對於南北之間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他們可能不了解。而我們對東北人的生活狀況,也知之甚少。
尤其是目前的食糧狀況,我們基本不了解,不知道高粱米是東北很多地區民眾的主糧。
同樣,東北人也不知道,我們老家基本不吃高粱米,高粱在我們那裏都是做飼料用的,很少有人把它作為糧食,擺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