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落幕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作者:裸奔在天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1919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中、美、英、法四國代表在南京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秘密會議,並最終簽訂了《四國南京協定》和一份不對外公開的《密約》。其核心內容為:三國承認中國擁有其軍隊已經占領的土地的主權,並分別將阿拉斯加、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割讓給中華帝國,而中國政府則承諾退出這場戰爭並促成同盟國代表走上談判桌。當然,作為外交文件,特別是在這個敏感時期的外交文件,這份條約的內容自然不能如此直白。
首先,為了照顧各國的麵子以及政客們的形象,在這份條約中,中國得到三地的手段變成了“購買”。其中阿拉斯加的價格為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比美國從俄羅斯購買時的價格整整高出20倍。這使得美國的代理總統達文斯可以給民眾一個所謂的“交代”,當然是否能交代過去就不是中國人考慮的事情了。尼日利亞和馬達加斯加的價格分別是920萬和620萬美元,相當於每平方公裏10美元,比俄羅斯賣阿拉斯加的時候貴了不少。盡管實質上是割讓,不過用“出售”的名義也會讓驕傲的英國人心裏好受很多。
其次,為了照顧中國的國際形象,在規定中國義務的公開條款中,並沒有明確的文字要求中國立刻退出戰爭,而是中國與協約國“暫時”休戰。而在《密約》中規定了中國三項義務:其一,中國海軍解除對美國和印度的海上封鎖,並同時停止對協約任何軍事、民用目標的進攻;其次,中國承諾用減少或者斷絕向德奧提供戰爭物資的手段,“督促”同盟國與協約國展開和談;第三,中國幫助協約國以它們“可以接受的代價”促成停戰和長期和平——這個“可以接受的代價”自然就是三國準備拿出來交換和平的土地,也是他們的談判底限。
在這次會議的最後階段,三國為了增加保險係數,要求中國簽訂一個前提協定:隻有和談成功之後。阿拉斯加、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三地地“買賣”才算是真正成交——也就是說,隻有和談成功,這份條約才能生效。中方談判代表、帝國第二副相兼外交部長唐紹儀開始堅決反對,談判大有破裂的危險。袁世凱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授意唐紹儀答應這個要求,不過條件是在這份協定的最後加上一個補充條款:三國承認波斯灣、裏海兩個水域以及兩個水域中島嶼的主權歸屬中國!最終,雙方提出的額外要求都被對方接受,條約得以順利簽訂……
一旦這個條約生效,中國控製的陸地麵積將超過4702萬平方公裏。其中東亞1159.8萬平方公裏,包括中國本土(1100)、日本(22)、朝鮮(37.8);從俄羅斯取得的亞洲部分1700萬平方公裏,包括西伯利亞、遠東、中亞五國;中東60萬平方公裏。包括波斯灣沿岸的科威特、卡塔爾等地;東南亞452.4萬平方公裏,包括馬來西亞、呂宋、印尼、暹羅、老撾、高棉、新加坡、越南、緬甸、文萊等地;南亞50萬平方公裏,包括孟加拉、印度孟加拉以東部分、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地;印度洋群島70.6萬平方公裏,包括馬達加斯加(屬非洲)、斯裏蘭卡、馬爾代夫、索科特拉、塞舌爾、科摩羅等地;東太平洋以及澳洲907萬平方公裏。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夏威夷、斐濟、雷尼亞拉、薩摩亞等地;拉美61.萬平方公裏,包括圭亞那、蘇裏南、法屬圭亞那、巴拿馬、巴哈馬、牙買加等地;北美148萬平方公裏,包括阿拉斯加及周邊島嶼(水域麵積23萬);非洲92.萬平方公裏,即尼日利亞全境。
在外人看來,中國能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如此大的利益,無非是趁火打劫所得。然而隻有袁世凱自己知道,他為了這一天準備了50年,中國為這一天準備了20年。不過兩年將領土麵積擴充三倍,這也深深地震撼了全世界,更是讓威廉二世嫉妒得抓狂7月12日。見戰前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中華帝國外交部利用廣播和外交照會,向全世界發布了《和平號召》。利用這份悲天憫人的和平號召,中國政府表達了一個意思:中國是因為與俄羅斯地領土爭端而加入這場戰爭的,現在已經打敗了俄國。要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因此決定與各國修好並準備退出這場戰爭。同時,這份和平宣言還表示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人類的災難,希望各國冷靜下來,用和平地手段解決爭端。停止這場全世界的浩劫。前不久蘇俄發布的《和平法案》各國可以當它是放屁。但對於中國的《和平建議》,各交戰國卻不得不慎重考慮。因為這是一個有能力改變戰爭結局的國家發出的停戰信號。
7月14日,也就是《和平號召》發出的第二天,中國外交部向歐洲派出了一個“調解團”。該團的20個成員將分赴各個交戰國,說服各方停戰和談。
戰爭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第六個年頭,各國早就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力量。由於中國對協約國的海上封鎖、在外圍戰場上地策應以及大量的物資援助,讓同盟國此刻略占上風,但德奧等國也有著各自的終極軟肋——不穩定的國內政局。在中國物資的援助下,德、奧、土等國地國民生活有所改善,稍微平息了這些國家政治上的危機,不過對於戰爭的厭惡早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在德意誌,一個月前、也就是貝爾福寫信給庫勒曼要求和談的時候,國會第二次通過了《和平法案》,要求德皇接受協約國提出地和談要求。在遭到威廉二世第二次拒絕之後,柏林爆發了**,德國社會主義分子趁機發動起義。這次起義是蘇俄早年就埋下地一顆種子,在布列斯特談判的時候,蘇俄代表就一直采取拖延時間地談判策略,妄圖等到德國國內爆發革命。然而這顆種子一年前沒有在人為的操縱下發芽。卻在一年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忠於德皇的柏林衛戍部隊用了一周才把這次暴亂平息,不過威廉已經意識到問題地嚴重性,他啟用他的表弟巴登親王為新首相,妄圖將黑鍋推給上任首相,以重新粉飾自己在國民心目中的形象。但巴登親王馬科斯卻讓德皇顏麵掃地,這位一直以和平主義者聞名的首相竟然宣布接受《國會和平議案》。一時間,德國國內到處是聲討威廉、要求和平的聲音……
在奧匈帝國,由於民族眾多、派係繁雜,國家政權核心裏少數民族代表起著決定作用。在中國的支持下同盟國一直占據著上風。才使得各少數民族領導人對哈布斯堡家族保持著忠心,但隨著國家經濟的惡化,他們也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了。在191年11月的時候。許多少數民族紛紛成立國民議會,宣布自己獨立。甚至以往一向統治這個帝國地日耳曼-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這時也在談論各自國家的獨立問題。哈布斯家族越來越難以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戰時繼位的新皇帝斐迪南已經打算趁機停止這場戰爭。
在奧斯曼帝國。由...[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為了照顧各國的麵子以及政客們的形象,在這份條約中,中國得到三地的手段變成了“購買”。其中阿拉斯加的價格為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比美國從俄羅斯購買時的價格整整高出20倍。這使得美國的代理總統達文斯可以給民眾一個所謂的“交代”,當然是否能交代過去就不是中國人考慮的事情了。尼日利亞和馬達加斯加的價格分別是920萬和620萬美元,相當於每平方公裏10美元,比俄羅斯賣阿拉斯加的時候貴了不少。盡管實質上是割讓,不過用“出售”的名義也會讓驕傲的英國人心裏好受很多。
其次,為了照顧中國的國際形象,在規定中國義務的公開條款中,並沒有明確的文字要求中國立刻退出戰爭,而是中國與協約國“暫時”休戰。而在《密約》中規定了中國三項義務:其一,中國海軍解除對美國和印度的海上封鎖,並同時停止對協約任何軍事、民用目標的進攻;其次,中國承諾用減少或者斷絕向德奧提供戰爭物資的手段,“督促”同盟國與協約國展開和談;第三,中國幫助協約國以它們“可以接受的代價”促成停戰和長期和平——這個“可以接受的代價”自然就是三國準備拿出來交換和平的土地,也是他們的談判底限。
在這次會議的最後階段,三國為了增加保險係數,要求中國簽訂一個前提協定:隻有和談成功之後。阿拉斯加、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三地地“買賣”才算是真正成交——也就是說,隻有和談成功,這份條約才能生效。中方談判代表、帝國第二副相兼外交部長唐紹儀開始堅決反對,談判大有破裂的危險。袁世凱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授意唐紹儀答應這個要求,不過條件是在這份協定的最後加上一個補充條款:三國承認波斯灣、裏海兩個水域以及兩個水域中島嶼的主權歸屬中國!最終,雙方提出的額外要求都被對方接受,條約得以順利簽訂……
一旦這個條約生效,中國控製的陸地麵積將超過4702萬平方公裏。其中東亞1159.8萬平方公裏,包括中國本土(1100)、日本(22)、朝鮮(37.8);從俄羅斯取得的亞洲部分1700萬平方公裏,包括西伯利亞、遠東、中亞五國;中東60萬平方公裏。包括波斯灣沿岸的科威特、卡塔爾等地;東南亞452.4萬平方公裏,包括馬來西亞、呂宋、印尼、暹羅、老撾、高棉、新加坡、越南、緬甸、文萊等地;南亞50萬平方公裏,包括孟加拉、印度孟加拉以東部分、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地;印度洋群島70.6萬平方公裏,包括馬達加斯加(屬非洲)、斯裏蘭卡、馬爾代夫、索科特拉、塞舌爾、科摩羅等地;東太平洋以及澳洲907萬平方公裏。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夏威夷、斐濟、雷尼亞拉、薩摩亞等地;拉美61.萬平方公裏,包括圭亞那、蘇裏南、法屬圭亞那、巴拿馬、巴哈馬、牙買加等地;北美148萬平方公裏,包括阿拉斯加及周邊島嶼(水域麵積23萬);非洲92.萬平方公裏,即尼日利亞全境。
在外人看來,中國能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如此大的利益,無非是趁火打劫所得。然而隻有袁世凱自己知道,他為了這一天準備了50年,中國為這一天準備了20年。不過兩年將領土麵積擴充三倍,這也深深地震撼了全世界,更是讓威廉二世嫉妒得抓狂7月12日。見戰前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中華帝國外交部利用廣播和外交照會,向全世界發布了《和平號召》。利用這份悲天憫人的和平號召,中國政府表達了一個意思:中國是因為與俄羅斯地領土爭端而加入這場戰爭的,現在已經打敗了俄國。要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因此決定與各國修好並準備退出這場戰爭。同時,這份和平宣言還表示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人類的災難,希望各國冷靜下來,用和平地手段解決爭端。停止這場全世界的浩劫。前不久蘇俄發布的《和平法案》各國可以當它是放屁。但對於中國的《和平建議》,各交戰國卻不得不慎重考慮。因為這是一個有能力改變戰爭結局的國家發出的停戰信號。
7月14日,也就是《和平號召》發出的第二天,中國外交部向歐洲派出了一個“調解團”。該團的20個成員將分赴各個交戰國,說服各方停戰和談。
戰爭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第六個年頭,各國早就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力量。由於中國對協約國的海上封鎖、在外圍戰場上地策應以及大量的物資援助,讓同盟國此刻略占上風,但德奧等國也有著各自的終極軟肋——不穩定的國內政局。在中國物資的援助下,德、奧、土等國地國民生活有所改善,稍微平息了這些國家政治上的危機,不過對於戰爭的厭惡早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在德意誌,一個月前、也就是貝爾福寫信給庫勒曼要求和談的時候,國會第二次通過了《和平法案》,要求德皇接受協約國提出地和談要求。在遭到威廉二世第二次拒絕之後,柏林爆發了**,德國社會主義分子趁機發動起義。這次起義是蘇俄早年就埋下地一顆種子,在布列斯特談判的時候,蘇俄代表就一直采取拖延時間地談判策略,妄圖等到德國國內爆發革命。然而這顆種子一年前沒有在人為的操縱下發芽。卻在一年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忠於德皇的柏林衛戍部隊用了一周才把這次暴亂平息,不過威廉已經意識到問題地嚴重性,他啟用他的表弟巴登親王為新首相,妄圖將黑鍋推給上任首相,以重新粉飾自己在國民心目中的形象。但巴登親王馬科斯卻讓德皇顏麵掃地,這位一直以和平主義者聞名的首相竟然宣布接受《國會和平議案》。一時間,德國國內到處是聲討威廉、要求和平的聲音……
在奧匈帝國,由於民族眾多、派係繁雜,國家政權核心裏少數民族代表起著決定作用。在中國的支持下同盟國一直占據著上風。才使得各少數民族領導人對哈布斯堡家族保持著忠心,但隨著國家經濟的惡化,他們也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了。在191年11月的時候。許多少數民族紛紛成立國民議會,宣布自己獨立。甚至以往一向統治這個帝國地日耳曼-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這時也在談論各自國家的獨立問題。哈布斯家族越來越難以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戰時繼位的新皇帝斐迪南已經打算趁機停止這場戰爭。
在奧斯曼帝國。由...[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