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談判重新開啟,這次除了俄國、中國、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七國之外,“羅曼諾夫帝國”的代表薩佐諾夫竟然也在談判代表之列!經過7天的激烈爭論,11月12日,各方代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上簽字。(.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在這份極盡苛刻之能事的條約規定下,俄國亞洲部分領土,即烏拉爾山脈與烏拉爾河以東、包括中亞五國和俄國原來的“保護地”波斯北部,一共1760萬平方公裏土地歸屬中國。俄國歐洲部分則分成數個部分:東起卡馬河-伏爾加河、西至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之間的近80萬平方公裏,成為“羅曼諾夫帝國”領土,實際上,它是中國一手操控的一個傀儡;土耳其得到了高加索境內的卡爾斯、阿爾達漢和巴統地區;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裏夫蘭、庫爾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沿海諸國,一共一百多萬平方公裏被德、奧匈、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上文提到羅已經加入同盟國)四國瓜分;黑海北岸的60萬平方公裏成為“烏克蘭獨立國”---實際上他是德國的傀儡,並成為柏林的大糧倉;在波羅的海北部的33萬平方公裏土地上,一個獨立的芬蘭成立了,但它陷入無盡的內戰與混亂中……


    俄羅斯本是一個擁有2400萬平方公裏領土和60萬“附屬國”領土的巨象,而這個苛刻無比的條約卻把它肢解、切割得隻剩下一副骨架,還是一副不完整的骨架----俄國僅剩歐洲部分的400萬平方公裏土地,其中還有五分之一屬於羅曼諾夫帝國,形成沙俄、蘇俄兩個勢不兩立的政權沿著伏爾加河繼續著對峙的局麵……


    瓜分了俄國之後,“強盜們”並沒有立刻離開布列斯特,而是繼續召開會議。商討今後在戰爭中地“合作”事宜。德奧等國強烈要求中國派遣陸軍進入歐洲參戰,不過唐紹儀拒絕了這個請求,但他表示會為同盟國提供物資援助,同時會按照承諾派遣海軍進入大西洋參戰。另外,由於中國得到了波斯北部,意味著今後可以隨時南下中東,不再需要土耳其的幫忙,這讓本來準備對中國進行“敲詐”的土耳其人有些慌神。布列斯特會議後,奧斯曼帝國外交大臣維羅亞帕夏主動找到唐紹儀。以協商“邊境劃分”為借口,試探中國對中土結盟是否還有興趣。


    由於波斯北部名義上已經歸屬中國,因此在這次談判中,唐紹儀完全掌握了主動。11月1日,唐紹儀和維羅亞帕夏簽訂了《中土布列斯特協定》:第一,中國出兵攻占波斯全境和阿拉伯半島。土耳其則給予中國“穆斯林之友”的稱號,並向中國軍隊提供部分給養;第二,事成之後。波斯灣沿岸200公裏地區、包括科威特、今阿聯酋主權歸屬中國,而其他地區主權屬於土耳其;第三,波斯全境成為中土兩國的軍事“共管區”,中國在該地區享有駐軍權、中國公民享有與奧斯曼帝國公民一樣的權力;第四,中國擁有阿拉伯半島地區石油優先開采權;第五,中國給予土耳其政府1億5000萬中華幣的財政援助;第六,兩國有義務一起防衛該地區的安全。


    雖然這份協定與中國八月份提出的結盟條件沒什麽大變化,但性質已經完全不同。首先,波斯北部地主權理論上已經屬於中國,因此中國是用波斯北部與奧斯曼“交換”波斯灣。不再是要求其“割讓”;其次,中國已經成為“歐洲病夫”的鄰國,伊斯坦布爾已經失去了自抬身價的資本。因此原來承諾的3億援助變成了1.5億。就這樣,中國軍隊獲得了進入中東地區的“合法地位”,同時搖身一變成為“穆斯林的朋友”。


    在布列斯特和談開始地時候,協約國認為俄國人絕對不會答應如此苛刻的條件,但當中國空軍對俄國進行瘋狂轟炸的消息傳到西線。協約國已經開始感覺到勢頭不對。9月。聯軍陸軍總司令福煦、英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共同研究決定,在西線發動了一次名為“巴黎深秋”地攻勢。9月中旬。協約國組織起近11000門大炮、500架飛機、170萬步兵,在巴黎以南、莫倫以北地段發起總攻。協約國在這次戰役中的戰略很明確:最大限度地把力量集中在巴黎以贏得這場戰爭,或至少在中國援軍尚未扭轉局勢之前爭取“有利的和平”。


    在協約國的進攻開始之前,德軍參謀總長法金漢和西線總指揮興登堡都預見到了協約國這場攻勢,但當時德國在西線僅有160個師,總兵力約為230萬人,而且分布在塞納河東岸漫長的戰線上。麵對如此大規模的攻擊,兵力上處於劣勢的一方應該以穩健防守為上策。然而多年的戰爭,讓厭戰情緒開始在德軍戰壕裏蔓延,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德國雄獅在1918年竟然有10%的人當了逃兵。麵對越來越嚴重地厭戰情緒,法金漢等人希望用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如果能夠給予協約國致命打擊那就更好。於是德軍計劃在協約國發起進攻的同時,在巴黎以北的芒特拉若利實施一次大規模反向突破。


    到布列斯特和談結束時,這場巴黎戰役一直持續依然沒有分出勝負。協約國突破了巴黎南部地德軍防線並度過了塞納河,而德國同樣在巴黎以北突破了協約國的防線,也到達了塞納河西岸。此刻德軍與協約國聯軍在巴黎周邊100多公裏的地方展開混戰:戰壕失去了作用,建製已經全部打亂,數百萬人攪在一起殺得昏天黑地……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的簽訂讓協約國始料未及,也打亂了他們的戰略計劃,因為這意味著俄國退出了戰爭,也意味著同盟國擺脫了兩線作戰地境地,更意味著中國將可以給予德奧更加直接地支持。11月中旬,原來部署在東線的70個德軍師開始調往法國戰場,使得西線德軍兵力一下子增加到230個師、總人數360萬。協約國得知這一消息,立刻下令部隊撤回塞納河以西防守,但是如此大規模地混戰中,部隊想要脫身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避免已經度過塞納河的聯軍遭到圍殲,協約國部隊隻能不停的向巴黎方向增援,而德國人也不甘示弱,同樣向這一地區增加兵力。此刻巴黎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雙方軍隊數以萬計的被它吸引進去。歐洲戰爭最後的決戰打響了……


    12月,在歐洲鏖戰不已的時候,中國也明顯加快了“搶地盤”的速度。12月初,在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補給幫助後,擅長沙漠作戰的中華帝國第二集團軍第1軍突進波斯北部,並與那裏的英軍展開了第一次小規模戰鬥。與此同時,中國亞洲戰區的海軍陸戰隊被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兵力3萬,在炎黃號航母戰鬥群的掩護下從斯裏蘭卡乘船西進波斯灣,呼應第二集團軍的南下;第二部分兵力10萬,留守已經占領的南亞諸島以及斯裏蘭卡;第三部分兵力27萬,在伏羲號航母戰鬥群的掩護下登陸澳洲大陸。為了不讓英軍向中東增兵,西南方麵軍也在緬甸發動了進攻,死死拖住英國部隊不讓其有機會後撤……


    英軍美索不達米亞戰區的司令官是一位令人生畏的將軍---埃德蒙?艾倫比爵士。此人綽號“公牛”,但他的性格卻與這個外號十分不相符,因為在戰後很多的記錄裏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艾倫比很可能是一戰期間英國最好的陸軍指揮官,他機智、富有活力並充滿挑戰性,對戰略戰術的透徹理解使他成為一位天才的、巧妙的計劃者。他在美吉多的勝利是突破和追擊的傑作,這種勝利在一戰中是極為罕見的。他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然而,麵對中國海陸兩路大軍,這位英國名將也無能為力,因為他手裏隻有不到十萬人,其中包括1萬澳大利亞輕騎兵、4萬印度士兵,英國正規軍隻有4萬。艾倫比多次向國內求援,但是巴黎會戰正酣,根本沒有辦法向其派遣援軍。12月中旬,中國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擊潰了英國駐波斯灣的艦隊,並攻占了波斯灣內最發達的港口----科威特港;陸軍則一路向西南挺進,直逼“魔術城”巴格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裸奔在天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裸奔在天堂並收藏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