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 第82章 俄國崩潰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作者:裸奔在天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一章內容做了部分修改,感謝讀者“矽穀怪獸”和“天涯遊浪”提出的意見。
中國提出的條件不可謂不優厚,土耳其僅僅給中國一個“穆斯林之友”的稱號,然後向中隊提供些許飲水、糧食、燃料,就能獲得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以及3億中華幣的財政援助。雖然“事成之後”要將整個波斯灣割讓給中國,但那裏早已經被英國人和阿拉伯起義軍占領,單憑奧斯曼帝國的實力恐怕永無收回之日。另外,這個時期中東地區的石油產地主要集中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即今伊拉克境內的摩蘇爾,波斯灣沿岸的價值還未被發掘。在土耳其看來,中國人想要波斯灣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這裏駐紮艦隊,從而控製中東和西印度洋沿岸。
盡管條件優越,但由於歐洲病夫對外政策一直謹小慎微,是否與中國結盟的問題又在伊斯坦布爾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此刻經曆了數年戰爭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是百孔千瘡:南方英法聯軍步步進逼,北方高加索防線早已經被俄羅斯軍隊突破,內部哈希姆家族起兵叛亂,最大的盟友德國已經無力來援;倒黴的土耳其軍隊四處受敵,士兵大量逃亡,補給缺乏,並丟失了三成的國土。局勢已經岌岌可危,不結盟是死路一條,結盟卻可有一線生機,而且奧斯曼帝國已經被英國“保護”了數十年,此舉大不了是換個人來“保護”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內部雖有不少官員認為這是引狼入室之舉,但讚同與中國結盟者卻占了大多數。然而。由於首相塔拉特貝伊的猶豫,中土之間地結盟並沒有馬上成行。土耳其人一邊與中國討價還價。一邊試探著中國的底限,就如他們參加這場戰爭之前對德國使出地伎倆一模一樣。
對於土耳其的搖擺不定,中國表現出極大地耐心,並沒有催促伊斯坦布爾立刻做出回應。因為對於中國而言,土耳其在中東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戰後:其一,可以使得中國對波斯灣的占領名正言順;第二,可以使得戰後對中東地區的統治更加順利。而在目前。即便沒有土耳其的幫助。中國利用航母和海軍陸戰隊也能從海上打下波斯灣。隻不過如果有了土耳其的補給支持,就能讓陸軍進入中東,從而取得更大的戰果。
不管伊斯坦布爾答不答應結盟。中東早已經是袁世凱定下地必取之地,因此帝國統帥開辟中東戰區地準備工作從未停歇過……
第一項準備是修建一條從巴爾喀什湖北岸至阿克莫拉的簡易公路和鐵路。自從第1、2集團軍攻克阿克莫拉後,這條鐵路就已經破土動工。由於幾個月內俘虜了數十萬俄軍,詹天佑立刻調整建設策略----采用分段式建設方式,即在沿線數個或者數十個地段同時建設陸基、鋪設鐵軌----數十萬俄軍戰俘此時正在揮汗如雨的建設著這條戰略鐵路線。由於哈薩克斯坦境內河網稀少。大部分為平原低地。這條鐵路有望在三個月內通車(4月占領地阿克莫拉,修建到11月。耗時7個月)。
第二項準備工作是搶修秋明的煉油廠。秋明是俄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其周邊有大量外國企業投資建設的煉油廠(荷蘭殼牌就是這個地區的主要投資者之一)。早在帝進攻這裏地時候,統帥部就下達過盡量保全城內煉油廠”命令,因此城內地一部分生產設施得以保存。此時從中國國內趕來的工程技術人員正日以繼夜地進行搶修,部分恢複生產的煉油廠已經開始為前方的機械化兵團提供燃料補給,大大減輕了從國內運輸燃料的壓力。
第三項措施就是在已經占領的地區修建簡易機場。7月,阿克莫拉建成一個臨時轉運軍用機場,第二集團軍直屬空軍師和一個陸航“天馬”運輸機聯隊進駐此地;8月初,車裏亞賓斯克臨時軍用機場竣工,第一集團軍直屬空軍師進駐,並開始轟炸周邊還未占領的俄國城市。此刻阿克套的臨時機場正在建設中,預計一個月建成,隨後這裏起飛的運輸機就能覆蓋整個中亞地區。
第四項準備,在斯裏蘭卡的科倫坡囤積大量補給物資,並組建一支運輸船隊,隨時準備將人員和給養運往波斯灣。
就在中國統帥部為進攻中東進行積極準備的時候,俄羅斯如同受傷的猛獸一般,發起了一次名為“克倫斯基攻勢”的垂死掙紮。與曆史上的克倫斯基攻勢不同,俄國這次進攻方向不是在東線,而是在烏拉爾地區。8月中旬,克倫斯基不顧聖彼得堡的叛亂,強行下令俄國統帥部調集俄第7、第8、第11集團軍共4多個兵力不足的師,向正在圍攻薩馬拉的中隊發動反攻。這些俄軍大部分是從貝加爾逃回國內的士兵,還有不少芬蘭人。為了鼓舞士氣,克倫斯基在部隊裏組織起工人、士兵委員會,甚至還任命了政委。但是一支語言混雜、多國和多種族組成的軍隊,再加上很多殘兵敗將混雜其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俄軍還沒到薩馬拉就有一半士兵開了小差,另一半在中華帝國第一集團軍的猛攻下僅僅支撐了三天。隨後,中隊追擊潰散的俄軍,順勢占領俄國石油生產基地薩馬拉。
“克倫斯基攻勢”的失敗,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俄國戰線的開始全麵瓦解。在歐洲戰場的東線,盡管有德高望重的勃魯希洛夫坐鎮,但俄軍依然整編製的逃亡,短短半個月數百萬俄軍逃回家鄉。為了徹底擊潰俄軍,同時引誘克倫斯基談判,中、德、奧三國同時發動了仲夏攻勢。8月底,德奧聯軍一共11個師開辟北線戰場。在幾天之內少有的激烈戰鬥中,由奧斯卡?馮?胡蒂爾將軍指揮的德第8集團軍,將著名的“胡蒂爾戰術”發揮到極致:運用突然性、夜行軍、短促而猛烈的炮火準備、徐進彈幕射擊,再配合尖刀部隊滲透和大規模機動對敵方進行分割。這種戰術讓德軍和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9月初便攻過德維納河、占領裏加,兵鋒直逼聖彼得堡。
中國方麵的進攻,依然采用空中掩護加上機械化兵團推進的戰術。9月初,從薩馬拉南下的第一集團軍第1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兵不血刃的占領了波克羅夫斯克(今天的恩格斯城)。同時,隸屬中亞戰區的第7集團軍在攻克阿克套後沒有南下,而是度過烏拉爾河、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北線西進,並占領了伏爾加裏海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兩路大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直逼俄羅斯最後一個工業基地伏爾加格勒(後來的斯大林格勒)。
眼見德奧聯軍逼近聖彼得堡,列寧決定提前舉行起義,並讓俄國盡快退出這場戰爭。9月15日淩晨,在列寧和托洛茨基的領導下,已經被布爾什維克控製的聖彼得堡衛戍部隊的士兵與工人赤衛隊,向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起進攻。當時冬宮僅有一隊女兵和幾名軍官保衛。克倫斯基趁亂逃走,臨時政府也宣告瓦解。托洛茨基帶兵衝進臨時政府辦公室時,對克倫斯基任命的那些部長們大喊道:“你們的戲演完了。從現在起,到屬於你們的地方----曆史的垃圾桶裏去吧!”
盡管布爾什維克占領了聖彼得堡,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統治了俄國。克倫斯基從聖彼得堡逃到設在普斯科夫的俄軍北方司令部,那裏有他眾多嫡係人馬。第二天,他糾集了當地克拉斯諾夫將軍麾下的5000騎兵,向彼得格勒發動進攻,並誇口要在一周內“奪回”首都。與此同時,克倫斯基還派出信使,與暗藏在聖彼得堡“救國革命委員會”秘密聯係。要求他們在城內策應,在他麾下軍隊逼近首都時舉行暴亂,內外夾攻。不到三天,克倫斯基指揮的部隊已經攻打到聖彼得堡郊外20公裏之處。另外,在烏克蘭、高加索等地也湧現出大量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一個約4萬人的龐大集群----由奧匈軍的逃兵和俘虜組成的捷克軍團,參加了克倫斯基的進攻……
與此同時,德奧聯軍和中隊也沒有閑著。德軍迅速占領了烏克蘭,而奧匈軍隊則突進烏克蘭東部,就連土耳其軍隊也趁機奪回了高加索地區。隨著“白軍”反對“紅軍”,俄國爆發了內戰,全國一片混亂。彼得格勒受到德軍前進的威脅,列寧把首都搬到了莫斯科。
俄國已經崩潰,投降不可避免……
中國提出的條件不可謂不優厚,土耳其僅僅給中國一個“穆斯林之友”的稱號,然後向中隊提供些許飲水、糧食、燃料,就能獲得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以及3億中華幣的財政援助。雖然“事成之後”要將整個波斯灣割讓給中國,但那裏早已經被英國人和阿拉伯起義軍占領,單憑奧斯曼帝國的實力恐怕永無收回之日。另外,這個時期中東地區的石油產地主要集中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即今伊拉克境內的摩蘇爾,波斯灣沿岸的價值還未被發掘。在土耳其看來,中國人想要波斯灣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這裏駐紮艦隊,從而控製中東和西印度洋沿岸。
盡管條件優越,但由於歐洲病夫對外政策一直謹小慎微,是否與中國結盟的問題又在伊斯坦布爾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此刻經曆了數年戰爭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是百孔千瘡:南方英法聯軍步步進逼,北方高加索防線早已經被俄羅斯軍隊突破,內部哈希姆家族起兵叛亂,最大的盟友德國已經無力來援;倒黴的土耳其軍隊四處受敵,士兵大量逃亡,補給缺乏,並丟失了三成的國土。局勢已經岌岌可危,不結盟是死路一條,結盟卻可有一線生機,而且奧斯曼帝國已經被英國“保護”了數十年,此舉大不了是換個人來“保護”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內部雖有不少官員認為這是引狼入室之舉,但讚同與中國結盟者卻占了大多數。然而。由於首相塔拉特貝伊的猶豫,中土之間地結盟並沒有馬上成行。土耳其人一邊與中國討價還價。一邊試探著中國的底限,就如他們參加這場戰爭之前對德國使出地伎倆一模一樣。
對於土耳其的搖擺不定,中國表現出極大地耐心,並沒有催促伊斯坦布爾立刻做出回應。因為對於中國而言,土耳其在中東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戰後:其一,可以使得中國對波斯灣的占領名正言順;第二,可以使得戰後對中東地區的統治更加順利。而在目前。即便沒有土耳其的幫助。中國利用航母和海軍陸戰隊也能從海上打下波斯灣。隻不過如果有了土耳其的補給支持,就能讓陸軍進入中東,從而取得更大的戰果。
不管伊斯坦布爾答不答應結盟。中東早已經是袁世凱定下地必取之地,因此帝國統帥開辟中東戰區地準備工作從未停歇過……
第一項準備是修建一條從巴爾喀什湖北岸至阿克莫拉的簡易公路和鐵路。自從第1、2集團軍攻克阿克莫拉後,這條鐵路就已經破土動工。由於幾個月內俘虜了數十萬俄軍,詹天佑立刻調整建設策略----采用分段式建設方式,即在沿線數個或者數十個地段同時建設陸基、鋪設鐵軌----數十萬俄軍戰俘此時正在揮汗如雨的建設著這條戰略鐵路線。由於哈薩克斯坦境內河網稀少。大部分為平原低地。這條鐵路有望在三個月內通車(4月占領地阿克莫拉,修建到11月。耗時7個月)。
第二項準備工作是搶修秋明的煉油廠。秋明是俄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其周邊有大量外國企業投資建設的煉油廠(荷蘭殼牌就是這個地區的主要投資者之一)。早在帝進攻這裏地時候,統帥部就下達過盡量保全城內煉油廠”命令,因此城內地一部分生產設施得以保存。此時從中國國內趕來的工程技術人員正日以繼夜地進行搶修,部分恢複生產的煉油廠已經開始為前方的機械化兵團提供燃料補給,大大減輕了從國內運輸燃料的壓力。
第三項措施就是在已經占領的地區修建簡易機場。7月,阿克莫拉建成一個臨時轉運軍用機場,第二集團軍直屬空軍師和一個陸航“天馬”運輸機聯隊進駐此地;8月初,車裏亞賓斯克臨時軍用機場竣工,第一集團軍直屬空軍師進駐,並開始轟炸周邊還未占領的俄國城市。此刻阿克套的臨時機場正在建設中,預計一個月建成,隨後這裏起飛的運輸機就能覆蓋整個中亞地區。
第四項準備,在斯裏蘭卡的科倫坡囤積大量補給物資,並組建一支運輸船隊,隨時準備將人員和給養運往波斯灣。
就在中國統帥部為進攻中東進行積極準備的時候,俄羅斯如同受傷的猛獸一般,發起了一次名為“克倫斯基攻勢”的垂死掙紮。與曆史上的克倫斯基攻勢不同,俄國這次進攻方向不是在東線,而是在烏拉爾地區。8月中旬,克倫斯基不顧聖彼得堡的叛亂,強行下令俄國統帥部調集俄第7、第8、第11集團軍共4多個兵力不足的師,向正在圍攻薩馬拉的中隊發動反攻。這些俄軍大部分是從貝加爾逃回國內的士兵,還有不少芬蘭人。為了鼓舞士氣,克倫斯基在部隊裏組織起工人、士兵委員會,甚至還任命了政委。但是一支語言混雜、多國和多種族組成的軍隊,再加上很多殘兵敗將混雜其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俄軍還沒到薩馬拉就有一半士兵開了小差,另一半在中華帝國第一集團軍的猛攻下僅僅支撐了三天。隨後,中隊追擊潰散的俄軍,順勢占領俄國石油生產基地薩馬拉。
“克倫斯基攻勢”的失敗,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俄國戰線的開始全麵瓦解。在歐洲戰場的東線,盡管有德高望重的勃魯希洛夫坐鎮,但俄軍依然整編製的逃亡,短短半個月數百萬俄軍逃回家鄉。為了徹底擊潰俄軍,同時引誘克倫斯基談判,中、德、奧三國同時發動了仲夏攻勢。8月底,德奧聯軍一共11個師開辟北線戰場。在幾天之內少有的激烈戰鬥中,由奧斯卡?馮?胡蒂爾將軍指揮的德第8集團軍,將著名的“胡蒂爾戰術”發揮到極致:運用突然性、夜行軍、短促而猛烈的炮火準備、徐進彈幕射擊,再配合尖刀部隊滲透和大規模機動對敵方進行分割。這種戰術讓德軍和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9月初便攻過德維納河、占領裏加,兵鋒直逼聖彼得堡。
中國方麵的進攻,依然采用空中掩護加上機械化兵團推進的戰術。9月初,從薩馬拉南下的第一集團軍第1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兵不血刃的占領了波克羅夫斯克(今天的恩格斯城)。同時,隸屬中亞戰區的第7集團軍在攻克阿克套後沒有南下,而是度過烏拉爾河、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北線西進,並占領了伏爾加裏海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兩路大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直逼俄羅斯最後一個工業基地伏爾加格勒(後來的斯大林格勒)。
眼見德奧聯軍逼近聖彼得堡,列寧決定提前舉行起義,並讓俄國盡快退出這場戰爭。9月15日淩晨,在列寧和托洛茨基的領導下,已經被布爾什維克控製的聖彼得堡衛戍部隊的士兵與工人赤衛隊,向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起進攻。當時冬宮僅有一隊女兵和幾名軍官保衛。克倫斯基趁亂逃走,臨時政府也宣告瓦解。托洛茨基帶兵衝進臨時政府辦公室時,對克倫斯基任命的那些部長們大喊道:“你們的戲演完了。從現在起,到屬於你們的地方----曆史的垃圾桶裏去吧!”
盡管布爾什維克占領了聖彼得堡,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統治了俄國。克倫斯基從聖彼得堡逃到設在普斯科夫的俄軍北方司令部,那裏有他眾多嫡係人馬。第二天,他糾集了當地克拉斯諾夫將軍麾下的5000騎兵,向彼得格勒發動進攻,並誇口要在一周內“奪回”首都。與此同時,克倫斯基還派出信使,與暗藏在聖彼得堡“救國革命委員會”秘密聯係。要求他們在城內策應,在他麾下軍隊逼近首都時舉行暴亂,內外夾攻。不到三天,克倫斯基指揮的部隊已經攻打到聖彼得堡郊外20公裏之處。另外,在烏克蘭、高加索等地也湧現出大量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一個約4萬人的龐大集群----由奧匈軍的逃兵和俘虜組成的捷克軍團,參加了克倫斯基的進攻……
與此同時,德奧聯軍和中隊也沒有閑著。德軍迅速占領了烏克蘭,而奧匈軍隊則突進烏克蘭東部,就連土耳其軍隊也趁機奪回了高加索地區。隨著“白軍”反對“紅軍”,俄國爆發了內戰,全國一片混亂。彼得格勒受到德軍前進的威脅,列寧把首都搬到了莫斯科。
俄國已經崩潰,投降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