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整理後麵需要的資料,因此耽誤了昨天更見諒。各國經濟實力設定已經上傳至作品相關,軍事實力設定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後麵很多地方會用到這些東西,所以沒法不寫。


    普法戰爭之後,歐洲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麵的變化,就開始醞釀著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戰爭。特別進入1900年,大國之間的矛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公開化。各國一邊瘋狂的擴軍備戰,一邊又有所顧忌的保持著對戰爭的謹慎。在這種心態下,1899和1907年兩次國際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


    第一次和平會議中,與會各國代表清談空論,假惺惺地大談裁軍,但卻沒有就裁軍問題作出任何實質性決議,僅僅在一個公約中表示“希望限製陸海軍軍力及軍事預算”。而這次和平會議最大的成就是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陸戰法規、禁止從汽球上投擲炸彈和爆炸物三項“宣言”。到了1907年的第二次海牙會議,與會各國幹脆連虛偽的具都懶得戴上,直接把限製軍備的問題丟到一邊,專門討論戰爭的種種法規,最後通過的陸戰和海戰的法規達十項之多。與其說這是一屆“和平會議”,不如說是戰爭的預備會,是製定戰爭底限規則的一次討論……


    1913年,巴爾幹半島隆隆的炮聲.<的氣泡已經到了破裂的零界點,大規模戰爭隨時隨地都可能會爆。就在野心家們摩拳擦掌地時候,另一場持續了十多年的“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的同一年,世界工業再次跳躍式展,全球工業總產值達到710美元。外貿總額達到80美元。對於蛋糕增大的本身,各國自然都喜笑顏開的接受,而在蛋糕分割的關鍵問題上卻讓所有人跌破了眼鏡。


    工業方麵前兩位的順序沒有變:第一位美國的工業總產值為元,占據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0%;其後是德國,工業總產值占全球的17%。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地是,中國今年的工業總產值竟然達到億,占全球總額15%,超過英國,中國。


    美國的高速展,使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中國的強勢崛起,使之成為30年來第三個超過英國的新興大國。在中美兩國上演經濟奇跡的同時,傳統強國卻江河日下。在歐洲,動蕩的局勢與軍備競賽引的稅賦升高。導致資本和人口地輸出加快;在殖民地,投資飽和引開潛力下降。列強爭霸增加了歸屬權的不確定性,自治運動使得地區安全越來越沒有保障,這些因素讓殖民地投資熱情大減;在傳統行業上,百年地展形成產業規模的飽和,加上工業技術的展,使得這些產業的產量大大提高,利潤也隨之下降。拿鋼鐵舉例,隨著提煉技術不斷進步,鋼的價格從1873年的每噸130美元降到1913的17美元。利潤、回報率大跌,讓死守著傳統行業的老牌強國投資減少、展速度放緩。甚至依靠出口維持的英國鋼鐵行業產量從十年前的1200噸縮水至900萬噸。


    在這種趨勢下,產業結構落後、原料依賴殖民地進口、工業品需要殖民地幫助消化地英、法兩國當其衝的受到影響。盡管德國是依靠產業結構上的優勢趕超英、法,然而德國人卻有一個無法避免的尷尬――資源短缺。在普法戰爭之前,德國每年要拿出工業利潤地大部分向英、法兩國購買煤鐵等原料。雖然通過普法戰爭搶奪了歐洲著名的煤鐵產地。不過石油依然是德國人的心病。至1913年,世界石油產量達到萬噸,而德國地石油產量僅僅為12萬噸。這使得德國空有先進的動力技術。卻無法大規模的運用,就連新造的“拿騷級”無畏艦也不得不放棄油煤混合動力的設計,而單一的使用燃煤做燃料。另一方麵,中、美兩國依靠穩定的國內政局、豐富的本土資源,吸引了大量歐洲的剩餘資本,同時依托先進的產業結構、良好的政策開始的強勢崛起。這種經濟的大遷徙無疑預示了一個全球性的趨勢――世界經濟中心正在逐漸離開歐洲。


    對於依靠外資展的中美兩國而言,歐洲資本的大量輸出無疑是一個喜訊。同時,這種國際資本的擴大,也讓兩國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競爭。往更深一層看,歐洲資本的輸出導致了世界經濟中心的遷徙,因此這場競爭的勝負也將直接決定未來世界經濟中心地位的歸屬。


    對比中美兩國經濟展的條件不難看出,這是一場難分高下的競爭:兩國都同樣擁有豐富的本土資源,而中國的優勢在於勞動力低廉、內需龐大、產業結構新、政策優惠,美國勝在起步早、基礎工業達、地理位置優越。更重要的是,美國是歐洲移民主導的白人國家,歐洲人更容易產生文化和人種的認同感。在1901年的經濟危機開始後,中國其新興國家投資回報率高的優勢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資本輸入國,而後大量新興產業更是加快了資本的輸入速度。然而隨著世界局勢的緊張,中國也不可避免


    影響。


    雖然現在局勢緊張,但是還沒有人意識到戰爭離自己這麽近,更沒有人意識道到即將爆的戰爭會席卷全球,當然有一個人除外――中國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僅知道一戰即將爆。同時他還知道:有的國家因為這場戰爭走向毀滅,也有地國家因此飛黃騰達。何去何從似乎是一道很簡單的選擇題,不過中國想要完全獨善其身的悶頭財似乎不太可能。


    先,自中華帝國建國起,德國就以中國的“老大哥”自居,並且第一個承認中華帝國的國際地位,第一個向中國貸款,第一個提供技術援助,甚至還在國際事務中為中國出頭、一起瓜分海外殖民地,這些事情也讓全世界一直把中國和德國看成關係親密的“盟友”。一旦德國陷入戰爭泥沼。中國難免會受到“連累”。其次,中國缺乏美國那樣能夠坐山觀虎鬥的地理位置。中國北部是俄羅斯,西南部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這樣的地理位置不要說參戰,中國就是稍有動作都會牽動歐洲地局勢。第三,通過十幾年的展,中國已經不再是國際事務中可以忽視的弱國,而是一個能夠影響世界局勢的超級大國。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中國一下子成為各國努力爭取的對象。德國自然希望利用其與中國的關係,在亞洲布置一個牽製俄、英兩國的棋子;而英、俄為了自己的安全。自然也希望中國最起碼保持“友好”。特別是嗅到巴爾幹半島出的危險信號後,各國派代表交涉的頻率越來越高。而開出地條件也越來越豐厚。在這種情況下,外界普遍有種擔憂,認為中國不久就會加入兩大軍事集團中,也成為世界不安全地區之一。種種猜測的存在,使得中國資本輸入量十年來第一次出現放緩跡象,不少本來準備投資中國地資本都開始向美國轉移,因為人們認為歐洲的戰火不可能燒到美洲大陸……


    為了平複國內外各種猜測,中華帝國外交部於191310召開記招待會,並宣布了袁世凱禦筆書寫的《不結盟宣言》。在這份宣言中,袁世凱承諾中國十年內不會參加和組織任何軍事同盟。同時絕不主動進攻同盟國或協約國內的任何國家。但在最後袁世凱又表示:如果哪個國家敢侵犯中國的利益,中國也不放棄與這個國家對立勢力結盟和向其進行武力進攻的權力。對於那些政客而言,“侵犯利益”這個詞形同放屁,如果真要開戰。找個借口還不容易?於是這宣言的弦外之音就是: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中國也可以找個理由與各國結盟。這份宣言布後,雖然中國的局勢穩定下來。不過各國派人交涉的平率更高,中國頓時成為改變同盟國和協約國力量對比最大地變數……


    1913年底,中國科工部醫藥研究院


    早在19世紀初期,各國就開始給國民注射各種傳染病疫國在這方麵卻是空白。中華帝國成立後,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袁世凱下令成立醫藥研究院,開各種傳染病疫苗。在1895年底,中華帝醫藥研究院正式成立,這裏不僅研究疫苗,同時還研究其他的東西,例如細菌武器、毒氣彈,曾經轟動全球的“白龍珠”也是它的傑作。在海洛因禁令頒布之後,中國也斷絕了與英國人地鴉片交易,而這裏並沒有因此而蕭條,反而越來越壯大。此時的科研人員已經超過1000,研究]:也分成西醫研究所、中醫研究所、特種研究、細菌研究所等等更加專業的部門,同時旗下還擁有了中國甚至是全球最大地製藥基地……


    特種研究所一個寬大的實驗室內,袁世凱從一個顯微鏡前抬起頭道:“雖然我對醫學外行,不過按照你們剛才解釋,經過提純之後的青黴素並沒有失去抑製有害菌的效,看來你們的研究已經取得突破?”


    醫藥研究院院長遲丹鶴道:“回陛下,我們同時用數十種方法進行青黴素提純,現用這種冷凍幹燥法提取青黴素晶體最有效果,提取量大,而且不會破環原有屬性。”


    袁世凱點頭道:“做過量產和臨床試驗沒有?”


    遲丹鶴點頭道:“第一批生產小樣一共100,全部進行了臨床人體試驗,無一例失敗。我們準備進行第二次小樣生產。如果再次試驗沒有問題就大批量生產。”


    青黴素的現,可以說是一個偶然,其培養也並不困難,不過要把青黴素投入臨床卻有一個關鍵的工藝難點――提高純度。當年弗萊明現青黴素之後,曆經11年才找到了提純方法,使之能夠投入~也為人類找到了一種征服細菌危害的武器。


    聽完遲丹鶴的話,袁世凱道:“很好……對了,五號工程怎麽樣了?”


    遲丹鶴道:“回陛下,五號工程現在已經掌握了11種變種賭氣地生產方法。其中7病毒已經有相應的疫苗……另外,‘銀翹散’的片劑我們也研製出來了……”


    袁世凱道:“這裏有成品嗎?”


    遲丹鶴驚慌的道:“這……這恐怕有些危險,陛下要看效果還是去地下的密封實驗室……”


    袁世凱笑道:“我說的是銀翹散,我想看看成品。”


    遲丹鶴愣了下道:“這裏沒有……臣這就去拿……”


    “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在袁世凱下令醫藥研究院研製青黴素、毒氣彈、細菌武器的同時,這種非常普通的中藥也被劃入重點項目


    讓很多人非常不解。此刻袁世凱連毒氣彈都沒有過看這種中藥,更是讓遲丹鶴有些詫異。不過既然皇帝下令,遲丹鶴還是拿來一個白色玻璃瓶。並用子鄭重的取出幾粒黃褐色地藥片道:“這就是‘銀翹散’的片劑,我們管它叫‘銀翹片’。從臨床應用上看。至10片相當於一副普通中藥的功效,隻要用水衝服即可,相


    由於‘銀翹散’非常普通,是個人就知道它能清熱去火、治療和預防傷風感冒等症狀,因此遲丹鶴隻能把介紹重點放在“方便”上。聽到遲丹鶴語氣中的尷尬,一旁的科工部程春出來圓場道:“陛下,等青黴素的第二次小樣試驗成功後,我立刻著手開始擴建幾個重點藥廠。這擴建規模還請陛下示下……”


    袁世凱道:“依我看不要等到試驗結果出來,現在立刻就開始籌備,不過不是擴建舊廠。而是建新廠。青黴素、銀翹片都必須在獨立的工廠生產,而且要對外嚴格保密。在明年這個時候,我要你們科工部有每個月5000支青黴素的產量。軍工企業的擴建也必須加快,步槍以產量10000為目標。火炮、坦克、飛機的產量也要有大幅度地提升。我要你們科工部的產量兩到三天能夠裝備一個步兵師,十到十五天可以裝備一個空軍師、一個月可以裝備一個裝甲師。還有,從現在起你們要開始囤積戰略物資。所有軍工企業全負荷生產……”


    袁世凱地話音未落,程春已經是一腦門子冷汗:“陛下,這樣的擴建速度已經大大超過預算,而且軍工企業全負荷生產超出銷售和使用量很多,這些產品囤積起來要占用很多資金……”


    袁世凱道:“你放心,錢不久就會有人給送來,而且我保證不出一年,你會覺得軍火產量太小……”


    半個小時後,參觀結束,眾人紛紛走出研究所。在袁世凱隨行的隊伍裏,有兩個三十出頭、掛著少校軍銜的軍官,他就是帝國總參謀部的二級副官蔣百裏和蔡鍔。對於軍隊人才,特別是參謀人才培養,袁世凱可謂費盡心機。他先是把後世一些經典的戰略、戰術理論,象什麽“大縱深戰役理論”、“閃電戰”等,全部放到特訓班,灌輸給深造的現役軍人。其次,那些重點培養的學員不僅要在國內接受軍校教育,而且還要送往德國進行深造。另外,對於一些重點中的重點,他們還要擔任一段時間的“禦前參謀副官”,袁世凱親自在思想和軍事上對其“言傳身教”。經過這樣重點培養地人有現任蒙古軍區中將參謀長的吳佩,西北軍區少將師長馮玉祥,東北軍區騎兵師少將師長的張作霖等。蔣百裏和蔡鍔今年剛剛從德國學成回國,立刻被袁世凱調到身邊,開始為期兩年的“禦前培養”。


    在參觀地過程中,二人隻是默默的跟隨一直沒有說話,不過等眾人一走出研究所,一臉儒雅的蔣百裏和一臉精幹地蔡鍔對視一眼,兩人都一臉欲言又止的表情。看到二人神色,袁世凱一邊走一邊問道:“方震、鬆坡,你二人有什麽話就直言。”


    蔣百裏道:“陛下,臣鬥膽猜測,陛下是否有意擴軍?”


    蔡鍔道:“臣所想一樣。”


    袁世凱用考校的口吻問道:“你們有什麽想法?”


    蔣百裏道:“臣認為,現在國際局勢緊張,我國邊境、海岸漫長,因此擴軍是必要的,不過對於擴軍的幅度卻必須控製。”


    “怎麽講?”


    蔣百裏道:“中國雖處亞洲,然而卻毗鄰印度與俄國,對歐洲局勢也有間接的影響。如果我們擴建規模過大,必然引起英俄的巨大反應,從而招來各種猜測,這樣並不利於我國的邊境穩定。”


    蔡鍔補充道:“陛下,帝國這些年雖然已經屹立東方,不過四萬萬臣民和百萬將士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而且陛下也說過,近期帝國以和平展為主要戰略。在陛下方才的命令中,對軍工企業的擴建計劃似乎不是擴軍所需,反而更像戰爭之前的生產動員,因此臣等都有些擔心陛下有對外用兵之意圖……”


    蔣百裏道:“臣複議……”


    袁世凱笑道:“我做這些也可以說是為了開戰,不過跟你們所說的戰爭不一樣……現在不必多問,不出半年,你們就會知道我的用意……”


    袁世凱進行戰略物資儲備和加大軍火的生產,其根本用意很明顯――為了根美國人搶生意。曆史上,美國在一戰前共欠歐洲60億美元的外債,而一戰結束後,美國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款,而且還借給英、法等國還105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另外,在一戰五年的過程中,由於戰爭消耗產生的巨大需求,使得美國工業四年內再次飛躍。至1919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達440億美元,比1914增長了近一倍。


    此時的中國雖然展迅速,不過工業底子比起美國還是差了不少。一旦戰爭爆,如果中國能夠如願的保持中立,那麽戰爭創造的巨大物資和軍火市場將由中美兩國瓜分。至於瓜分多少,那就得看各國的實力和準備情況。而此時袁世凱就是要利用自己對“曆史”的熟悉,提前做好與美國在戰爭中競爭的準備。一旦中國成功搶占軍火和戰略物資的市場,那麽中國很有可能在一戰過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裸奔在天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裸奔在天堂並收藏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