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和王維等人直喝到日落時分,才揮手告別,要不是富果兒像急猴兒似的直催促著,這好不容易溜出來的小兄妹倆,玩得都不舍得回去了。
富果兒急是有理由的,再不回去就天黑了,到時候禁宮大門一落鎖,除非是皇上親臨,否則誰叫門也不能開。
這事兒如果讓皇上知道了,太子、公主是沒什麽事兒,自己人微言輕,腦袋搬家都算是輕的,所以富果兒使出渾身解數,求爺爺告奶奶才將這倆人拽走。
不走也不行哪,王縉此時酒也醒了,和元慎一起張羅著要去上林苑看看。李瑛倒是知道上林苑是何種地方,可是萬安不知道啊。
尤其是萬安一聽幾人說得上林苑那麽美好的樣子,不禁心向往之,把個富果兒嚇得魂飛魄散,敢帶太子、公主逛青樓,就算沒有什麽事,也要惹得滿城風雨呀。
富果兒清楚地記得去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太子從岐王府正門而出,呼朋引伴地與岐王一起上山打獵,結果就這麽招搖過市讓禦史台的諫官們知道了。
第二天,勸諫和彈劾的奏折像雪片一樣飛往禦書房皇帝的龍案之上。
自從太宗皇帝引諫臣魏徵為天下文臣之表率,並且自詡直麵進諫而不怒之後,大唐朝的官員們不管是不是言官都敢直諫君主了,而且語氣還都不客氣,頗有皇帝越生氣就越說明進諫的內容正確之勢。[.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這回遞交給皇帝的奏折裏什麽樣的內容都有,五花八門,有說太子耽於遊樂非國家之福的,有說太子應乘此機會體察民情的,有說岐王不應該引導太子狩獵的等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總的來說,這些奏章的中心思想就是,皇上您不能這麽看下去了,應該好生地管教管教你兒子!不能再放任自由了,他可不光是您的兒子,也是全大唐的兒子,隻要這孩子犯了錯,全大唐人民都想“抽”他。並且一個個擺出一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的痛心疾首模樣。
開始皇帝都沒把它當一回事兒,結果後來事情愈演愈烈,發展成了文武百官都參與地一項全官運動了,連素來不理黨爭的幾位宰相都不得已上表進諫了。
眾官員一通逼宮給皇帝是整得哭笑不得,無奈之下,隻好擺出一副明君姿態,從諫如流。責太子李瑛禁足宮中一月,岐王李範罰俸五千石,才將這群臣子們的怒火平息下去。
想想此事都覺得心驚哪,富果兒尋磨著,要是今天太子幹出點什麽被這些老學究認為是出格的事兒,那我富果兒可就真地死無葬身之地了。
幾人一路上藏頭藏尾地小心走著,緊趕慢趕總算是在落匙之前到達了皇宮,富果兒也鬆了口氣。剛陪太子回到東宮,就聽守門的宮人說剛剛皇上派人傳過旨意,宣太子立刻見駕。
李瑛一聽蒙父皇召喚,趕忙進屋換過衣服,再匆匆梳洗打扮一番,與富果兒一道急急奔大明宮而去。
**************************本書首發************************************
大明宮中,興致勃勃的皇帝李隆基還在與群臣討論今年科舉考試的事情,由於開元初年的國計民生都很艱難,所以應試的生員也少,沒有什麽大的規模,不說太宗時,就是則天皇帝時也比不上,這點頗讓皇帝鬱悶。
試問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是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就是被後世罵得遺臭萬年的隋煬帝,當年還因指揮平陳的南下渡江之戰而成名呢。後來要不是他冒失地舉全國之兵攻打高麗遭遇兵敗,引發突厥對中原的覬覦而終至亡國,說不定現在天下還是姓楊的來坐呢。
自隋文帝楊堅初開科舉而來,這種能夠與傳統高門大閥相抗衡的人才選撥方式很快就得到了下層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因此而挖掘的人才也確實不少。
但是到了唐朝,除了貞觀時期和武後末期的科舉還起了些作用之外,其它時間的科舉用來粉飾太平的作用甚至比它提撥人才的作用還大,這也間接地造成了大量人才埋沒於民間的事實。
人才選撥,除了科舉之外,其實也有舉薦、恩科、世襲等其它方式,但是那都是指有門路的,不是官吏後代就是世家子弟,沒有一個是平民百姓。
當今的三省六部官員大多是世家子弟,如裴光庭、蕭嵩、宇文融等皆是,而宰相張說雖然出身貧寒,但那是家道中落,先祖也是做過高官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唐朝初年能夠出將入相的,除了當年跟隨打天下立過戰功的,平頭百姓想一下子平步青雲,封侯拜相無疑是癡人說夢。
相對來說,張說還是更關注普通士子一些的,因此他對皇帝提議今科錄取的進士裏,應該以家境較差的優先。
比如同等水平的生員,如果排名分先後的話,應該以貧苦生員在前。錄取的最後名額裏,如果是一群人在爭這個名額的話,也應該錄取家境最差的那人。
他提出的理由無非是家境富裕的生員有足夠的生活基礎,還可以在支撐到下一次春闈,而家境艱難的生員如果今科不中榜的話,下一科很可能會因為沒有盤纏而不得不放棄考試。
但是此語一出,立刻招到了眾大臣的強烈反對。他們的理由是不能因為家境優越而埋沒人才,這也是一種不公,三年過後,事過境遷,有誰敢保證一年比一年好?再說了,風華正茂之際又有幾個三年可以揮霍呢?
其他的官員,有的站在中書令張說這邊,有的站在蕭嵩、裴光庭一邊,大家各執一詞。到後來演變成中下層出身官員和上層出身官員之間的爭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往往爭執到最後大家都忘記了剛才所爭執的原因是什麽,而變成了幾位官員之間互相的人身攻擊了。
在座的可全是高知識分子呀,那說話水平高超,往往罵人半天都可以不帶一個髒字的,而且擅長引經據典,問候別人先祖能從遠古直至本朝,兼且多多益善,從不在乎是否殃及池魚。
皇帝一看不怒反樂!好嘛!合計你們不光是掐朕,原來你們自個兒也互相掐呀。岐王李範倒是與此事無關,但是經過去年的罰俸事件之後,他也變得安份多了,於這些朝野黨爭也懶得去管了。
不過,看到這麽混亂的場麵,李範還是向皇帝提了個建議:“皇上,去年臣弟因為與太子殿下外出狩獵而遭百官彈劾,臣弟不勝惶恐。今日之事,臣弟以為,可讓太子殿下處理此事,若成功,可令百官歎服。若不成,也增加了施政經驗,可以學習皇兄的駕馭手段、為君之道,請皇上定奪!”
皇上一聽:“嗯!愛卿言之有理,來人,宣太子見駕!”
富果兒急是有理由的,再不回去就天黑了,到時候禁宮大門一落鎖,除非是皇上親臨,否則誰叫門也不能開。
這事兒如果讓皇上知道了,太子、公主是沒什麽事兒,自己人微言輕,腦袋搬家都算是輕的,所以富果兒使出渾身解數,求爺爺告奶奶才將這倆人拽走。
不走也不行哪,王縉此時酒也醒了,和元慎一起張羅著要去上林苑看看。李瑛倒是知道上林苑是何種地方,可是萬安不知道啊。
尤其是萬安一聽幾人說得上林苑那麽美好的樣子,不禁心向往之,把個富果兒嚇得魂飛魄散,敢帶太子、公主逛青樓,就算沒有什麽事,也要惹得滿城風雨呀。
富果兒清楚地記得去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太子從岐王府正門而出,呼朋引伴地與岐王一起上山打獵,結果就這麽招搖過市讓禦史台的諫官們知道了。
第二天,勸諫和彈劾的奏折像雪片一樣飛往禦書房皇帝的龍案之上。
自從太宗皇帝引諫臣魏徵為天下文臣之表率,並且自詡直麵進諫而不怒之後,大唐朝的官員們不管是不是言官都敢直諫君主了,而且語氣還都不客氣,頗有皇帝越生氣就越說明進諫的內容正確之勢。[.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這回遞交給皇帝的奏折裏什麽樣的內容都有,五花八門,有說太子耽於遊樂非國家之福的,有說太子應乘此機會體察民情的,有說岐王不應該引導太子狩獵的等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總的來說,這些奏章的中心思想就是,皇上您不能這麽看下去了,應該好生地管教管教你兒子!不能再放任自由了,他可不光是您的兒子,也是全大唐的兒子,隻要這孩子犯了錯,全大唐人民都想“抽”他。並且一個個擺出一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的痛心疾首模樣。
開始皇帝都沒把它當一回事兒,結果後來事情愈演愈烈,發展成了文武百官都參與地一項全官運動了,連素來不理黨爭的幾位宰相都不得已上表進諫了。
眾官員一通逼宮給皇帝是整得哭笑不得,無奈之下,隻好擺出一副明君姿態,從諫如流。責太子李瑛禁足宮中一月,岐王李範罰俸五千石,才將這群臣子們的怒火平息下去。
想想此事都覺得心驚哪,富果兒尋磨著,要是今天太子幹出點什麽被這些老學究認為是出格的事兒,那我富果兒可就真地死無葬身之地了。
幾人一路上藏頭藏尾地小心走著,緊趕慢趕總算是在落匙之前到達了皇宮,富果兒也鬆了口氣。剛陪太子回到東宮,就聽守門的宮人說剛剛皇上派人傳過旨意,宣太子立刻見駕。
李瑛一聽蒙父皇召喚,趕忙進屋換過衣服,再匆匆梳洗打扮一番,與富果兒一道急急奔大明宮而去。
**************************本書首發************************************
大明宮中,興致勃勃的皇帝李隆基還在與群臣討論今年科舉考試的事情,由於開元初年的國計民生都很艱難,所以應試的生員也少,沒有什麽大的規模,不說太宗時,就是則天皇帝時也比不上,這點頗讓皇帝鬱悶。
試問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是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就是被後世罵得遺臭萬年的隋煬帝,當年還因指揮平陳的南下渡江之戰而成名呢。後來要不是他冒失地舉全國之兵攻打高麗遭遇兵敗,引發突厥對中原的覬覦而終至亡國,說不定現在天下還是姓楊的來坐呢。
自隋文帝楊堅初開科舉而來,這種能夠與傳統高門大閥相抗衡的人才選撥方式很快就得到了下層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因此而挖掘的人才也確實不少。
但是到了唐朝,除了貞觀時期和武後末期的科舉還起了些作用之外,其它時間的科舉用來粉飾太平的作用甚至比它提撥人才的作用還大,這也間接地造成了大量人才埋沒於民間的事實。
人才選撥,除了科舉之外,其實也有舉薦、恩科、世襲等其它方式,但是那都是指有門路的,不是官吏後代就是世家子弟,沒有一個是平民百姓。
當今的三省六部官員大多是世家子弟,如裴光庭、蕭嵩、宇文融等皆是,而宰相張說雖然出身貧寒,但那是家道中落,先祖也是做過高官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唐朝初年能夠出將入相的,除了當年跟隨打天下立過戰功的,平頭百姓想一下子平步青雲,封侯拜相無疑是癡人說夢。
相對來說,張說還是更關注普通士子一些的,因此他對皇帝提議今科錄取的進士裏,應該以家境較差的優先。
比如同等水平的生員,如果排名分先後的話,應該以貧苦生員在前。錄取的最後名額裏,如果是一群人在爭這個名額的話,也應該錄取家境最差的那人。
他提出的理由無非是家境富裕的生員有足夠的生活基礎,還可以在支撐到下一次春闈,而家境艱難的生員如果今科不中榜的話,下一科很可能會因為沒有盤纏而不得不放棄考試。
但是此語一出,立刻招到了眾大臣的強烈反對。他們的理由是不能因為家境優越而埋沒人才,這也是一種不公,三年過後,事過境遷,有誰敢保證一年比一年好?再說了,風華正茂之際又有幾個三年可以揮霍呢?
其他的官員,有的站在中書令張說這邊,有的站在蕭嵩、裴光庭一邊,大家各執一詞。到後來演變成中下層出身官員和上層出身官員之間的爭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往往爭執到最後大家都忘記了剛才所爭執的原因是什麽,而變成了幾位官員之間互相的人身攻擊了。
在座的可全是高知識分子呀,那說話水平高超,往往罵人半天都可以不帶一個髒字的,而且擅長引經據典,問候別人先祖能從遠古直至本朝,兼且多多益善,從不在乎是否殃及池魚。
皇帝一看不怒反樂!好嘛!合計你們不光是掐朕,原來你們自個兒也互相掐呀。岐王李範倒是與此事無關,但是經過去年的罰俸事件之後,他也變得安份多了,於這些朝野黨爭也懶得去管了。
不過,看到這麽混亂的場麵,李範還是向皇帝提了個建議:“皇上,去年臣弟因為與太子殿下外出狩獵而遭百官彈劾,臣弟不勝惶恐。今日之事,臣弟以為,可讓太子殿下處理此事,若成功,可令百官歎服。若不成,也增加了施政經驗,可以學習皇兄的駕馭手段、為君之道,請皇上定奪!”
皇上一聽:“嗯!愛卿言之有理,來人,宣太子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