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章想明白了之後就開口了:“主意雖然不錯,但是選錯了對象,西北從來不是捧殺能對付的。”
“要想對付西北,就要打七寸才行,現在西北的七寸還沒露出來,上次好不容易露出來,機會還被袁文殊給破壞了”
“現在還是不要招惹西北了,他們現在,根本不是我們一家能對付的了得”。
“我們這次就是小瞧了西北,小瞧了那袁文殊那小子,他這次是在借機報複。”
“上次他被官家給擺了一道,消息傳的滿城風雨,但是之所以傳的那麽快,我們是有人插手的對吧?”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看著其他人都沒有說話,韓章就知道,他們應該都參與了,這件事情裏絕對有他們的功勞。
不過事已至此韓章也就不多說什麽了,主要是他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些人瞞著自己,在背後推波助瀾。
其實說白了,就是當時沒瞧上袁文殊,覺得他隻不過是狐假虎威而已。
而現如今惹出了禍事來,他們到不說話了,這就很讓人惱火,他們惹得事,當然得他這個首輔負責善後了。
最關鍵的是,今日不光是損失兩個位置的事情,最大的損失是,答應了官家的那個要求。
當時為了保住何謙,迫不得已,自己答應了官家的交易,這是多年來的默契。
這就相當於,自己欠了官家一次人情,這個是要還的,有些人可能覺得,皇帝應該一言九鼎才對。
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大魏的皇帝,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一言九鼎過。
因為邊境勢力龐大的原因,曆代帝王,不得不想出內閣來製衡武將們。
可武將們也不是傻子,文官們雖然組了內閣,但是兵部是不允許內閣插手的。
先帝時,文官們也插手過兵部,讓武將們很是難受了一個時期,不過武將們馬上組織了反擊。
這次反擊聲勢浩大,西北,北方,就連先帝一手扶持的江南,都跟著一起動手。
那次的事情震驚朝野,整個大魏,都陷入了詭異的平靜當中,先帝更是寢食難安。
要知道,三家聯手是可以改朝換代的,所以當時先帝深夜召見了楚國公。
他們當時說了什麽,現在誰也不知道了,不過第二日,這彈劾六部官員的奏章就沒停過。
而且皆是言之有物證據確鑿,那次的事件,六部尚書換了四個,侍郎更是基本換了個遍。
袁大娘子的父親,就是那個時候榮休的,從這裏就不難想象,那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麽的嚇人。
而之所以,會換這麽一大批的官員,當然是因為三家聯手之後,這些官員曾經幹過的醜事,就無所遁形了。
可以說,多年的老底都被掀了個底朝天,所有的罪證都被翻了出來,就這還是給官家麵子,沒有動內閣的人,要不然閣臣都得跟著換一批才行,
自那之後,兵部就成了文官集團的禁地,他們實在是不敢在越雷池一步。
因為當年韓章,也是那件事情的親曆者,對於當時隻是個翰林院侍讀的韓章來說。
當年的事情對他的影響太大了,以至於從那之後,他做事就特別尊重台麵下的規矩。
就像他和官家的這次交易,這就是一次台麵之下的交易,不過韓章現在想把這次交易,盡快處理掉。
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次的交易等於是給了官家機會,到時候官家指不定,要給自己出什麽難題呢。
所以一定要盡早,讓官家用掉才行,韓章現在正在想辦法,看著對麵兩側坐著的這幾人。
韓章突然想到了辦法,畢竟西北不應該是他的敵人,他現在的敵人應該是張興宗才對。
畢竟這麽多年了,自己都沒有把手伸進翰林院,對於韓章說這就是他的一種失敗。
其實他這次之所以縱容何謙,也是想試一試,他這些年到底在這京城裏威望如何?
可以這麽說,這次雖然大敗虧輸,但是結果還是讓他很滿意的,畢竟這次是輸在了外力上。
也就是沒想到袁文殊這個不確定因素,要不然,這次結果會很圓滿,這也是他沒有懲罰何謙的原因。
畢竟這次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雖然這次損失不小,但是結果還是讓他很欣慰,看來自己這麽多年也是有成果的。
韓章現在想到的,能夠盡快讓官家,把這次交易用掉的事情隻有一個。
那就是“逼宮”沒錯就是當年導致餘次輔榮養的“逼宮”
因為距離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了,而我們這位官家遲遲不肯立儲。
其實想想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誰不想立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呢?再加上餘次輔的事情就在不遠,所以這幾年來,朝臣都沒有再跟官家說過這件事情了。
官家也是難得,過了幾年舒服日子,可是現在韓章不舒服了,那官家你也別想舒服。
不能每次都我們衝鋒在前,你在後麵撿便宜吧,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也該讓官家知道知道,不光西北不好對付,他們文官也不是吃素的,所以韓章這次打算重提立儲之事。
也讓官家難受難受,畢竟不能老是我們吃虧不是,這次韓章的目的,就是迫使官家用掉自己許出去的這次機會。要讓官家召見自己談談才行。
其實韓章之所以這麽著急,也是因為他接下來要對付張興宗了,為了防止官家關鍵時刻用盤外招,他就隻能在動手之前,收回這次答應出去的機會。
因為在規則內,韓章從來不把張興宗那些人放在眼裏,那些人對規則的了解,都沒有袁文殊那個毛頭小子透徹。
可以說張興宗那些人,就是一群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這些年要不是官家護著,那翰林院怎麽可能進不去呢?
至於國子監?不好意思,那裏是真進不去,衍聖公可不是說著玩的,在國子監,那可是一言九鼎。
他說不行,那就誰也沒用,這是每個朝代,都會賦予他們家的權利,雖然幾乎從來不亂用。
但是不用,不代表他沒有,就像這一代衍聖公,因為和餘次輔是親家的緣故,自己每次想安插人手都被擋了回來。
到後來,韓章就放棄了,因為他知道,動用了這項權利的衍聖公,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要想對付西北,就要打七寸才行,現在西北的七寸還沒露出來,上次好不容易露出來,機會還被袁文殊給破壞了”
“現在還是不要招惹西北了,他們現在,根本不是我們一家能對付的了得”。
“我們這次就是小瞧了西北,小瞧了那袁文殊那小子,他這次是在借機報複。”
“上次他被官家給擺了一道,消息傳的滿城風雨,但是之所以傳的那麽快,我們是有人插手的對吧?”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看著其他人都沒有說話,韓章就知道,他們應該都參與了,這件事情裏絕對有他們的功勞。
不過事已至此韓章也就不多說什麽了,主要是他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些人瞞著自己,在背後推波助瀾。
其實說白了,就是當時沒瞧上袁文殊,覺得他隻不過是狐假虎威而已。
而現如今惹出了禍事來,他們到不說話了,這就很讓人惱火,他們惹得事,當然得他這個首輔負責善後了。
最關鍵的是,今日不光是損失兩個位置的事情,最大的損失是,答應了官家的那個要求。
當時為了保住何謙,迫不得已,自己答應了官家的交易,這是多年來的默契。
這就相當於,自己欠了官家一次人情,這個是要還的,有些人可能覺得,皇帝應該一言九鼎才對。
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大魏的皇帝,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一言九鼎過。
因為邊境勢力龐大的原因,曆代帝王,不得不想出內閣來製衡武將們。
可武將們也不是傻子,文官們雖然組了內閣,但是兵部是不允許內閣插手的。
先帝時,文官們也插手過兵部,讓武將們很是難受了一個時期,不過武將們馬上組織了反擊。
這次反擊聲勢浩大,西北,北方,就連先帝一手扶持的江南,都跟著一起動手。
那次的事情震驚朝野,整個大魏,都陷入了詭異的平靜當中,先帝更是寢食難安。
要知道,三家聯手是可以改朝換代的,所以當時先帝深夜召見了楚國公。
他們當時說了什麽,現在誰也不知道了,不過第二日,這彈劾六部官員的奏章就沒停過。
而且皆是言之有物證據確鑿,那次的事件,六部尚書換了四個,侍郎更是基本換了個遍。
袁大娘子的父親,就是那個時候榮休的,從這裏就不難想象,那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麽的嚇人。
而之所以,會換這麽一大批的官員,當然是因為三家聯手之後,這些官員曾經幹過的醜事,就無所遁形了。
可以說,多年的老底都被掀了個底朝天,所有的罪證都被翻了出來,就這還是給官家麵子,沒有動內閣的人,要不然閣臣都得跟著換一批才行,
自那之後,兵部就成了文官集團的禁地,他們實在是不敢在越雷池一步。
因為當年韓章,也是那件事情的親曆者,對於當時隻是個翰林院侍讀的韓章來說。
當年的事情對他的影響太大了,以至於從那之後,他做事就特別尊重台麵下的規矩。
就像他和官家的這次交易,這就是一次台麵之下的交易,不過韓章現在想把這次交易,盡快處理掉。
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次的交易等於是給了官家機會,到時候官家指不定,要給自己出什麽難題呢。
所以一定要盡早,讓官家用掉才行,韓章現在正在想辦法,看著對麵兩側坐著的這幾人。
韓章突然想到了辦法,畢竟西北不應該是他的敵人,他現在的敵人應該是張興宗才對。
畢竟這麽多年了,自己都沒有把手伸進翰林院,對於韓章說這就是他的一種失敗。
其實他這次之所以縱容何謙,也是想試一試,他這些年到底在這京城裏威望如何?
可以這麽說,這次雖然大敗虧輸,但是結果還是讓他很滿意的,畢竟這次是輸在了外力上。
也就是沒想到袁文殊這個不確定因素,要不然,這次結果會很圓滿,這也是他沒有懲罰何謙的原因。
畢竟這次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雖然這次損失不小,但是結果還是讓他很欣慰,看來自己這麽多年也是有成果的。
韓章現在想到的,能夠盡快讓官家,把這次交易用掉的事情隻有一個。
那就是“逼宮”沒錯就是當年導致餘次輔榮養的“逼宮”
因為距離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了,而我們這位官家遲遲不肯立儲。
其實想想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誰不想立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呢?再加上餘次輔的事情就在不遠,所以這幾年來,朝臣都沒有再跟官家說過這件事情了。
官家也是難得,過了幾年舒服日子,可是現在韓章不舒服了,那官家你也別想舒服。
不能每次都我們衝鋒在前,你在後麵撿便宜吧,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也該讓官家知道知道,不光西北不好對付,他們文官也不是吃素的,所以韓章這次打算重提立儲之事。
也讓官家難受難受,畢竟不能老是我們吃虧不是,這次韓章的目的,就是迫使官家用掉自己許出去的這次機會。要讓官家召見自己談談才行。
其實韓章之所以這麽著急,也是因為他接下來要對付張興宗了,為了防止官家關鍵時刻用盤外招,他就隻能在動手之前,收回這次答應出去的機會。
因為在規則內,韓章從來不把張興宗那些人放在眼裏,那些人對規則的了解,都沒有袁文殊那個毛頭小子透徹。
可以說張興宗那些人,就是一群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這些年要不是官家護著,那翰林院怎麽可能進不去呢?
至於國子監?不好意思,那裏是真進不去,衍聖公可不是說著玩的,在國子監,那可是一言九鼎。
他說不行,那就誰也沒用,這是每個朝代,都會賦予他們家的權利,雖然幾乎從來不亂用。
但是不用,不代表他沒有,就像這一代衍聖公,因為和餘次輔是親家的緣故,自己每次想安插人手都被擋了回來。
到後來,韓章就放棄了,因為他知道,動用了這項權利的衍聖公,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