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03章終極狂潮
曆史總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在時隔40個月之後,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又一次兵臨德波邊境地帶的維斯瓦-奧德河流域。1945年初,英勇無畏的蘇軍將士用一場持續20天的戰役摧枯拉朽般粉碎了德**隊在這一區域的頑固抵抗,為蘇軍隨後挺進柏林、贏得戰爭勝利邁出了重要一步;1947年底,參與戰爭的一方開始在維斯瓦-奧德河西岸營造新的軍事防線,它依托地形之利,以完備而堅固的工事拱衛著德國腹地乃至通往西歐的道路。隻不過現在守衛這條防線的不再是昔日裏疲倦困頓的德**隊,而是170個裝備精銳且擁有戰場製空權、戰略製海權和優勢後勤輔助力量的盟國師。相較而言,以勝利姿態進占波蘭的蘇聯軍隊顯得更加從容也更有信心,他們在飽受盟軍空襲的情況下仍將300多個陸軍師和大量作戰裝備運抵前線,這其中最令對手膽寒的莫過於規模化的坦克集群、“喀秋莎”火箭炮以及重型榴彈炮。
重量級的決鬥還未開始,由於德國這個本該在軍力上作出重要貢獻的盟友深陷內訌泥潭,西方世界的輿論早已哀聲一片。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條守不住的防線,紅色狂潮必將漫過中歐,而歐洲的最終命運將在法國、比利時、荷蘭連成一氣的邊界防線決定――或是盟軍固守西歐與蘇聯對峙,或是蘇聯攻陷西歐成為歐洲的真正主宰者。
避無可避的戰鬥終於在6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打響,蘇軍以鋪天蓋地的炮火全線轟擊維斯瓦-奧德河流域的盟軍陣地,並對盟軍防線相對薄弱的幾個地段實施了重點打擊。持續的猛烈炮擊動搖了防線工事,更讓工事後麵的守軍官兵失了方寸。盟軍部署於此的170個師中,22個波蘭師軍心士氣早已不堪重負,隻是在波蘭流亡政fu的節製勉強留在盟軍陣營;33個英國師中,一多半已經在歐陸戰場上鏖戰兩年有餘,熟知並畏懼蘇聯軍隊剛猛頑強的作戰方式,其餘則是最近半年陸續從本土、聯邦國家、殖民地增調來的參戰部隊,兵員素質和軍心士氣令人擔憂;鑒於西歐防線的重要意義,多數法軍被調回國內鞏固“新馬奇諾防線”,順帶進行部隊休整,留在德國東部防線的法國部隊僅有20個師,真正的防線中堅是整編成為九個集團軍的八十多個美軍師。為了更好抵禦蘇軍進攻,這些美軍師的作戰單位普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一個步兵師的兵力超過2萬人,輕重裝備的數量也隨之增加,而且大部分師級部隊都增加了**的反坦克團,裝備最新式的坦克殲擊車,吉普車+無後坐力炮+特製穿甲彈的新組合也批量列裝了基層步兵部隊。重新整編後的美軍部隊紙麵戰鬥力顯著高於其他盟軍部隊,盟國駐歐洲司令部的最高長官麥克阿瑟得以堂而皇之地將五十個最好的美軍師劃入作戰預備隊,名義上便於隨時增援危險區域。戰鬥打響之後,眼看蘇軍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在維斯瓦河段多處渡河成功,盟軍這邊的反擊命令卻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麥克阿瑟果斷放棄了讓美軍士兵冒著蘇軍炮火奪回西岸灘頭的想法,一麵下令各盟國部隊死守防區,一麵令靠近鐵路線部署的美軍預備部隊登上事先安排好的軍列,但這些軍列的行駛方向卻不是急報頻傳的東部前線,而是法比荷三國花費更多時間和心血營造的西歐防線。隻有那些原本就部署在防線縱深區域的美軍部隊裝模作樣的趕赴前線增援,並在若幹地段相對遏製了蘇軍攻勢。此時的德國東部防線就像是有大群白蟻築巢的河底,在蘇軍進攻浪潮的衝擊下漏洞百出,不斷有波蘭部隊在蘇軍槍炮和傳單的雙重攻勢下放棄抵抗,不斷有英軍非本土部隊發生潰敗。
激戰一天下來,進攻的蘇軍雖然因為盟軍戰線的固有防禦措施而出現了較大傷亡,但蘇聯戰鬥機群的英勇突擊使得蘇軍地麵部隊並沒有像之前人們預測那樣因為沒有製空權而蒙受極其慘重的損失。進攻的氣勢上來了,蘇軍在科斯琴、古本、福斯特等地段突破盟軍沿河防線後又接連在縱深區域贏得了關鍵性的勝利,直接威脅到幾十個盟軍師的後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盟國駐歐洲司令部啟動撤退預案,要求前線各部隊按計劃依次後撤,這就需要盟軍各部隊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拿出鋼鐵般的意誌和紀律來,在撤退途中仍做到相互策應、步步抵抗,並且在那些預定的伏擊區域給予蘇軍冒進部隊迎頭痛擊,甚至伺機投入戰術反擊,可是麥克阿瑟和他的盟國搭檔們既缺乏足夠周全的考慮,又沒有震懾全局的威望。撤退命令一下,三百餘萬盟軍官兵就像是潰壩的洪水,狂奔直下不受任何節製。結果,蘇軍隻花了四天時間就從奧德河畔挺進到了柏林,而德國政fu更是早一步宣布自己的首都為“不設防城市”。
在德軍主力早已崩潰的情況下,攻占柏林對於瓦解盟軍士氣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蘇軍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他們隻是派出少量部隊進展柏林,甚至沒有舉行一場像樣的進城儀式,各方麵軍在裝甲集團的引領下星夜兼程,在勃蘭登堡地區截斷英國第3集團軍和美軍一部退路,在梅克倫堡阻截了美國第7集團軍和法國第4集團軍的退路,僅這兩個餃子就困住了四十餘萬盟**隊,在途中被蘇軍殲滅的盟軍小股部隊和散兵更是不計其數。
越是大勢已去需要作出棄車保帥之抉擇的時候,多國聯合作戰部隊之間的心眼越多,明爭暗鬥也更加厲害。為了爭奪一些重要道路和橋梁的優先通行權,盟國部隊不惜以武力相向,而本該在蘇軍進軍途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盟國空軍也是內訌不斷。出於作戰需要,盟軍的戰術航空兵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部署在防線縱深300公裏以內區域,在頭幾天的戰鬥中,盟軍的中、輕型轟炸機因為蘇軍戰鬥機快速靈活的突擊戰術而出現了超過預料的損失,而隨著蘇軍部隊的迅速推進,越來越多的機場瀕臨危險境地。飛機可不比槍械、火炮或是坦克車輛,它們的成本造價以及耗費的資源人力遠遠高於普通武器,飛行員亦堪稱各兵種中最昂貴的,美國、法國、英係國家以及向歐洲大陸派遣了空軍作戰力量的瑞典、巴西都想著盡快將自己的空軍部隊轉移到安全的後方機場去。結果雖然沒有那支飛行部隊因為搶跑道而出現損失,但當遠遠超出處理能力的飛機堆積在德國西部、法國東部以及比利時、荷蘭的機場時,這些航空部隊的戰時出勤效率大為降低,連帶影響了重型轟炸機對蘇軍縱深區域的牽製性轟炸。
梅克倫堡、薩克森、萊茵,三年來,德國內部那些憂國憂民之人最擔心害怕的場麵終於出現了,蘇軍部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沿著德國的鐵路線和高速公路向西奔進,隻不過與三年多以前的角色不同,這次蘇軍更像是一群安分守己的過境者,他們既沒有襲擊城鎮村莊、搶奪糧食財物或是淩辱婦女,也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耀武揚威地宣布占領,更讓德國民眾目瞪口呆的是,那些前一階段在波蘭戰役中“集體覆滅”的德**隊居然荷槍實彈地列隊出現了。這些人的手臂上都係著紅袖章,以示與政fu防衛軍的區分,但大部分德國民眾看來並不在乎他們名義上為誰效力,在他們駐紮並且負責維持治安的地區極少有地下抵抗活動冒頭,蘇軍甚至還在這些地區募集到了額外的糧食和油料。
蘇軍在波蘭戰役中的進展很大程度上仰仗於該國的平原地形,而在德國,從蘇軍發起渡河進攻到紅旗出現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西部城市亞琛僅僅耗費了16天,回顧曆史、展望未來,恐怕不會再有哪個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占領德國大部分地區。對德國人而言,這是一場絕無僅有的怪異戰爭,它發生在德意誌的土地上,德國人的傷亡竟然維持在極低的水平,而當他們想當然以為自己將要順從接受在紅旗下生活時,而整個歐洲大陸的命運也不過如此時,蘇聯軍隊在德國西部邊界地帶停了下來。確切的說,是在意大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這條分界線前停止了攻勢。往南,是雄偉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脈;往西,是法國在舊馬奇諾防線基礎上修建的防線以及比利時、荷蘭在美英幫助下修築的要塞體係,以及在側背支持這條防線的盟國艦隊、空軍和隨時可能投入孤注一擲的核武器。畢竟在這樣的形勢下,盟國在歐陸的軍力連同保留固有意識形態的希望都被壓縮到了西歐區域。如若再敗,美英隻能憑借大海暫時阻擋蘇聯的野心,但以蘇聯的體製、人口、資源、工業基礎再集合了近乎整個歐洲大陸的力量,成為海權強國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
第103章終極狂潮
曆史總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在時隔40個月之後,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又一次兵臨德波邊境地帶的維斯瓦-奧德河流域。1945年初,英勇無畏的蘇軍將士用一場持續20天的戰役摧枯拉朽般粉碎了德**隊在這一區域的頑固抵抗,為蘇軍隨後挺進柏林、贏得戰爭勝利邁出了重要一步;1947年底,參與戰爭的一方開始在維斯瓦-奧德河西岸營造新的軍事防線,它依托地形之利,以完備而堅固的工事拱衛著德國腹地乃至通往西歐的道路。隻不過現在守衛這條防線的不再是昔日裏疲倦困頓的德**隊,而是170個裝備精銳且擁有戰場製空權、戰略製海權和優勢後勤輔助力量的盟國師。相較而言,以勝利姿態進占波蘭的蘇聯軍隊顯得更加從容也更有信心,他們在飽受盟軍空襲的情況下仍將300多個陸軍師和大量作戰裝備運抵前線,這其中最令對手膽寒的莫過於規模化的坦克集群、“喀秋莎”火箭炮以及重型榴彈炮。
重量級的決鬥還未開始,由於德國這個本該在軍力上作出重要貢獻的盟友深陷內訌泥潭,西方世界的輿論早已哀聲一片。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條守不住的防線,紅色狂潮必將漫過中歐,而歐洲的最終命運將在法國、比利時、荷蘭連成一氣的邊界防線決定――或是盟軍固守西歐與蘇聯對峙,或是蘇聯攻陷西歐成為歐洲的真正主宰者。
避無可避的戰鬥終於在6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打響,蘇軍以鋪天蓋地的炮火全線轟擊維斯瓦-奧德河流域的盟軍陣地,並對盟軍防線相對薄弱的幾個地段實施了重點打擊。持續的猛烈炮擊動搖了防線工事,更讓工事後麵的守軍官兵失了方寸。盟軍部署於此的170個師中,22個波蘭師軍心士氣早已不堪重負,隻是在波蘭流亡政fu的節製勉強留在盟軍陣營;33個英國師中,一多半已經在歐陸戰場上鏖戰兩年有餘,熟知並畏懼蘇聯軍隊剛猛頑強的作戰方式,其餘則是最近半年陸續從本土、聯邦國家、殖民地增調來的參戰部隊,兵員素質和軍心士氣令人擔憂;鑒於西歐防線的重要意義,多數法軍被調回國內鞏固“新馬奇諾防線”,順帶進行部隊休整,留在德國東部防線的法國部隊僅有20個師,真正的防線中堅是整編成為九個集團軍的八十多個美軍師。為了更好抵禦蘇軍進攻,這些美軍師的作戰單位普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一個步兵師的兵力超過2萬人,輕重裝備的數量也隨之增加,而且大部分師級部隊都增加了**的反坦克團,裝備最新式的坦克殲擊車,吉普車+無後坐力炮+特製穿甲彈的新組合也批量列裝了基層步兵部隊。重新整編後的美軍部隊紙麵戰鬥力顯著高於其他盟軍部隊,盟國駐歐洲司令部的最高長官麥克阿瑟得以堂而皇之地將五十個最好的美軍師劃入作戰預備隊,名義上便於隨時增援危險區域。戰鬥打響之後,眼看蘇軍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在維斯瓦河段多處渡河成功,盟軍這邊的反擊命令卻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麥克阿瑟果斷放棄了讓美軍士兵冒著蘇軍炮火奪回西岸灘頭的想法,一麵下令各盟國部隊死守防區,一麵令靠近鐵路線部署的美軍預備部隊登上事先安排好的軍列,但這些軍列的行駛方向卻不是急報頻傳的東部前線,而是法比荷三國花費更多時間和心血營造的西歐防線。隻有那些原本就部署在防線縱深區域的美軍部隊裝模作樣的趕赴前線增援,並在若幹地段相對遏製了蘇軍攻勢。此時的德國東部防線就像是有大群白蟻築巢的河底,在蘇軍進攻浪潮的衝擊下漏洞百出,不斷有波蘭部隊在蘇軍槍炮和傳單的雙重攻勢下放棄抵抗,不斷有英軍非本土部隊發生潰敗。
激戰一天下來,進攻的蘇軍雖然因為盟軍戰線的固有防禦措施而出現了較大傷亡,但蘇聯戰鬥機群的英勇突擊使得蘇軍地麵部隊並沒有像之前人們預測那樣因為沒有製空權而蒙受極其慘重的損失。進攻的氣勢上來了,蘇軍在科斯琴、古本、福斯特等地段突破盟軍沿河防線後又接連在縱深區域贏得了關鍵性的勝利,直接威脅到幾十個盟軍師的後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盟國駐歐洲司令部啟動撤退預案,要求前線各部隊按計劃依次後撤,這就需要盟軍各部隊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拿出鋼鐵般的意誌和紀律來,在撤退途中仍做到相互策應、步步抵抗,並且在那些預定的伏擊區域給予蘇軍冒進部隊迎頭痛擊,甚至伺機投入戰術反擊,可是麥克阿瑟和他的盟國搭檔們既缺乏足夠周全的考慮,又沒有震懾全局的威望。撤退命令一下,三百餘萬盟軍官兵就像是潰壩的洪水,狂奔直下不受任何節製。結果,蘇軍隻花了四天時間就從奧德河畔挺進到了柏林,而德國政fu更是早一步宣布自己的首都為“不設防城市”。
在德軍主力早已崩潰的情況下,攻占柏林對於瓦解盟軍士氣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蘇軍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他們隻是派出少量部隊進展柏林,甚至沒有舉行一場像樣的進城儀式,各方麵軍在裝甲集團的引領下星夜兼程,在勃蘭登堡地區截斷英國第3集團軍和美軍一部退路,在梅克倫堡阻截了美國第7集團軍和法國第4集團軍的退路,僅這兩個餃子就困住了四十餘萬盟**隊,在途中被蘇軍殲滅的盟軍小股部隊和散兵更是不計其數。
越是大勢已去需要作出棄車保帥之抉擇的時候,多國聯合作戰部隊之間的心眼越多,明爭暗鬥也更加厲害。為了爭奪一些重要道路和橋梁的優先通行權,盟國部隊不惜以武力相向,而本該在蘇軍進軍途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盟國空軍也是內訌不斷。出於作戰需要,盟軍的戰術航空兵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部署在防線縱深300公裏以內區域,在頭幾天的戰鬥中,盟軍的中、輕型轟炸機因為蘇軍戰鬥機快速靈活的突擊戰術而出現了超過預料的損失,而隨著蘇軍部隊的迅速推進,越來越多的機場瀕臨危險境地。飛機可不比槍械、火炮或是坦克車輛,它們的成本造價以及耗費的資源人力遠遠高於普通武器,飛行員亦堪稱各兵種中最昂貴的,美國、法國、英係國家以及向歐洲大陸派遣了空軍作戰力量的瑞典、巴西都想著盡快將自己的空軍部隊轉移到安全的後方機場去。結果雖然沒有那支飛行部隊因為搶跑道而出現損失,但當遠遠超出處理能力的飛機堆積在德國西部、法國東部以及比利時、荷蘭的機場時,這些航空部隊的戰時出勤效率大為降低,連帶影響了重型轟炸機對蘇軍縱深區域的牽製性轟炸。
梅克倫堡、薩克森、萊茵,三年來,德國內部那些憂國憂民之人最擔心害怕的場麵終於出現了,蘇軍部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沿著德國的鐵路線和高速公路向西奔進,隻不過與三年多以前的角色不同,這次蘇軍更像是一群安分守己的過境者,他們既沒有襲擊城鎮村莊、搶奪糧食財物或是淩辱婦女,也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耀武揚威地宣布占領,更讓德國民眾目瞪口呆的是,那些前一階段在波蘭戰役中“集體覆滅”的德**隊居然荷槍實彈地列隊出現了。這些人的手臂上都係著紅袖章,以示與政fu防衛軍的區分,但大部分德國民眾看來並不在乎他們名義上為誰效力,在他們駐紮並且負責維持治安的地區極少有地下抵抗活動冒頭,蘇軍甚至還在這些地區募集到了額外的糧食和油料。
蘇軍在波蘭戰役中的進展很大程度上仰仗於該國的平原地形,而在德國,從蘇軍發起渡河進攻到紅旗出現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西部城市亞琛僅僅耗費了16天,回顧曆史、展望未來,恐怕不會再有哪個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占領德國大部分地區。對德國人而言,這是一場絕無僅有的怪異戰爭,它發生在德意誌的土地上,德國人的傷亡竟然維持在極低的水平,而當他們想當然以為自己將要順從接受在紅旗下生活時,而整個歐洲大陸的命運也不過如此時,蘇聯軍隊在德國西部邊界地帶停了下來。確切的說,是在意大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這條分界線前停止了攻勢。往南,是雄偉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脈;往西,是法國在舊馬奇諾防線基礎上修建的防線以及比利時、荷蘭在美英幫助下修築的要塞體係,以及在側背支持這條防線的盟國艦隊、空軍和隨時可能投入孤注一擲的核武器。畢竟在這樣的形勢下,盟國在歐陸的軍力連同保留固有意識形態的希望都被壓縮到了西歐區域。如若再敗,美英隻能憑借大海暫時阻擋蘇聯的野心,但以蘇聯的體製、人口、資源、工業基礎再集合了近乎整個歐洲大陸的力量,成為海權強國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