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大臣和將軍們一派附和聲中,德皇作出了發動戰爭的決策。
同時,7月5日,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謁見奧皇,轉達了德國的答複。這位82歲的老皇帝既不高興也不興奮,隻是喃喃地說:“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次日,約瑟夫下令全國總動員,準備挑動戰爭。
在德奧準備發動戰爭的同時,英國也已經做好戰爭準備,並且認為遲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將對自己不利。因為英國人看到德國的生產能力比自己強大,在海軍造艦競賽中將會很快趕上來,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軍優勢的情況下,通過戰爭擊敗危險的競爭對手。
不過在薩拉熱窩事件後,狡猾的英國人開始並沒有流露參戰的意向,因為他們既擔心德國懸崖勒馬,又怕承擔首先發動戰爭的責任。同時,英國議會和內閣中存在著一個親德派:英國內閣中,12名閣員不讚成參戰。而且,民眾和大部分自由黨人反對參戰,工人們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在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群眾集會要求英國宣布中立。
沒辦法,在聲勢浩大的和平運動的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國駐英大使說:英國同俄法兩國沒有任何同盟關係,不受任何義務約束,並一再申明英國的態度是“盡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把英國打扮成和平使者。但讓英國人沒想到的是,這反而給德國人壯了膽:威廉二世一廂情願的認為,英國不會主動參戰,這樣子,就能集中力量對付法,俄了。
......
刺殺事件發生後,塞爾維亞國王意識到戰爭已不可避免,急忙命令駐俄大使向俄國求援,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助塞爾維亞一臂之力。
“除了直接參戰,我們會給與塞爾維亞盟友一切的支持:糧食,槍支,火炮......”攝政王米哈伊爾大公如是說。
“那如果我們支撐不了,貴國仍舊袖手旁觀麽?”大使質問道。
“到那時候再說吧!”米哈伊爾極為不負責任的回答,突然,他看了看桌上的鍾,一拍腦袋“大使先生,如果沒什麽事,請回吧,我還要去打獵呢...嗯,就這樣,來人,送客!”
“大公先生...”大使還想繼續說下去,可大公的忠實侍從立馬抓住他,把他極為粗魯的拖了出去。
對於塞爾維亞這個小弟,安娜想幫它也力不從心,首先,兩國並不接壤,其次,國內的經濟建設剛剛起步,急需一個穩定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相對於法德兩國之間的宿怨及英德之間激烈的殖民地爭奪,俄國與德國在最近幾十年裏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為什麽要熱心的卷入戰爭呢?答案很簡單,拿別人錢手軟,吃別人東西嘴軟,自己的國家借了法國人數百億法郎,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安娜感覺俄國是被法國綁架了。
所以,安娜決定無恥一回,既不參戰,也不還錢,自立根生,艱苦奮鬥。安娜的想法已經在例行會議上公開,所有被她一手提拔上來的部長們一致支持這一理念,現在的關鍵就是哄好法國人,讓他們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跳進戰爭泥潭。
這個機會很快來了。7月20日,法國總統彭加勒和總理維維安尼訪問俄國。負責接待法國客人的是上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總司令尼古拉大公,他是一位專心致誌的親法者。毫不知情的尼古拉大公代表俄國與彭加勒,維維安尼會晤。熱情的尼古拉大公宣稱:一旦對德國開戰,俄國一定履行自己作為盟國的義務,俄國過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國際危機中,曾經三次讓步和退縮,現在它決定這次絕不讓步和退縮了。
接著,在兩國會談公報中以及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雙方都一再強調兩國“珍貴的友誼”,大肆渲染“親如兄弟的海陸軍力量”,並互相表示要“忠誠不懈地與它的盟邦合作”。
得到俄國的支持,法國總統彭加勒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參戰的底氣更足了。會談期間,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舉行了招待宴會。席間,彭加勒特地同奧匈大使交談,要大使轉告奧匈政府“應當特別慎重”處理對塞爾維亞的關係。他強調說:“塞爾維亞在俄國人民中間是很親密的朋友,而俄國又有盟邦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糾紛。”
......
7月23日,彭加勒和維維安尼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俄國,踏上了回國的專車。就在這天,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限令48小時答複。最後通牒指責塞爾維亞政府違反它對奧匈帝國的承諾,縱容反奧運動,甚至縱容恐怖行為,通牒指出:“根據6月28日暗殺案罪犯的供認,可以看出薩拉熱窩暗殺案是在貝爾格萊德策劃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爾維亞的軍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後,凶犯攜帶武器進入波斯尼亞,也是由塞爾維亞邊防軍官員加以安排和協助的。”
據此,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政府公開嚴厲譴責一切反奧宣傳,接著提出10項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塞爾維亞報紙不準刊載反奧文章;查封反奧組織;肅清學校教育中反奧宣傳因素;按照奧匈提出的名單罷免那些參與反奧宣傳的文武官員;奧匈當局參與鎮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運動;奧匈的代表進入塞爾維亞境內調查薩拉熱窩事件;嚴懲薩拉熱窩事件有關人員;塞爾維亞政府必須就某些高級官員在薩拉熱窩事件後發表的反奧言論作出說明;最後,塞爾維亞政府應當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執行情況立即通知奧匈帝國政府。
在大臣和將軍們一派附和聲中,德皇作出了發動戰爭的決策。
同時,7月5日,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謁見奧皇,轉達了德國的答複。這位82歲的老皇帝既不高興也不興奮,隻是喃喃地說:“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次日,約瑟夫下令全國總動員,準備挑動戰爭。
在德奧準備發動戰爭的同時,英國也已經做好戰爭準備,並且認為遲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將對自己不利。因為英國人看到德國的生產能力比自己強大,在海軍造艦競賽中將會很快趕上來,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軍優勢的情況下,通過戰爭擊敗危險的競爭對手。
不過在薩拉熱窩事件後,狡猾的英國人開始並沒有流露參戰的意向,因為他們既擔心德國懸崖勒馬,又怕承擔首先發動戰爭的責任。同時,英國議會和內閣中存在著一個親德派:英國內閣中,12名閣員不讚成參戰。而且,民眾和大部分自由黨人反對參戰,工人們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在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群眾集會要求英國宣布中立。
沒辦法,在聲勢浩大的和平運動的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國駐英大使說:英國同俄法兩國沒有任何同盟關係,不受任何義務約束,並一再申明英國的態度是“盡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把英國打扮成和平使者。但讓英國人沒想到的是,這反而給德國人壯了膽:威廉二世一廂情願的認為,英國不會主動參戰,這樣子,就能集中力量對付法,俄了。
......
刺殺事件發生後,塞爾維亞國王意識到戰爭已不可避免,急忙命令駐俄大使向俄國求援,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助塞爾維亞一臂之力。
“除了直接參戰,我們會給與塞爾維亞盟友一切的支持:糧食,槍支,火炮......”攝政王米哈伊爾大公如是說。
“那如果我們支撐不了,貴國仍舊袖手旁觀麽?”大使質問道。
“到那時候再說吧!”米哈伊爾極為不負責任的回答,突然,他看了看桌上的鍾,一拍腦袋“大使先生,如果沒什麽事,請回吧,我還要去打獵呢...嗯,就這樣,來人,送客!”
“大公先生...”大使還想繼續說下去,可大公的忠實侍從立馬抓住他,把他極為粗魯的拖了出去。
對於塞爾維亞這個小弟,安娜想幫它也力不從心,首先,兩國並不接壤,其次,國內的經濟建設剛剛起步,急需一個穩定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相對於法德兩國之間的宿怨及英德之間激烈的殖民地爭奪,俄國與德國在最近幾十年裏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為什麽要熱心的卷入戰爭呢?答案很簡單,拿別人錢手軟,吃別人東西嘴軟,自己的國家借了法國人數百億法郎,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安娜感覺俄國是被法國綁架了。
所以,安娜決定無恥一回,既不參戰,也不還錢,自立根生,艱苦奮鬥。安娜的想法已經在例行會議上公開,所有被她一手提拔上來的部長們一致支持這一理念,現在的關鍵就是哄好法國人,讓他們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跳進戰爭泥潭。
這個機會很快來了。7月20日,法國總統彭加勒和總理維維安尼訪問俄國。負責接待法國客人的是上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總司令尼古拉大公,他是一位專心致誌的親法者。毫不知情的尼古拉大公代表俄國與彭加勒,維維安尼會晤。熱情的尼古拉大公宣稱:一旦對德國開戰,俄國一定履行自己作為盟國的義務,俄國過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國際危機中,曾經三次讓步和退縮,現在它決定這次絕不讓步和退縮了。
接著,在兩國會談公報中以及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雙方都一再強調兩國“珍貴的友誼”,大肆渲染“親如兄弟的海陸軍力量”,並互相表示要“忠誠不懈地與它的盟邦合作”。
得到俄國的支持,法國總統彭加勒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參戰的底氣更足了。會談期間,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舉行了招待宴會。席間,彭加勒特地同奧匈大使交談,要大使轉告奧匈政府“應當特別慎重”處理對塞爾維亞的關係。他強調說:“塞爾維亞在俄國人民中間是很親密的朋友,而俄國又有盟邦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糾紛。”
......
7月23日,彭加勒和維維安尼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俄國,踏上了回國的專車。就在這天,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限令48小時答複。最後通牒指責塞爾維亞政府違反它對奧匈帝國的承諾,縱容反奧運動,甚至縱容恐怖行為,通牒指出:“根據6月28日暗殺案罪犯的供認,可以看出薩拉熱窩暗殺案是在貝爾格萊德策劃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爾維亞的軍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後,凶犯攜帶武器進入波斯尼亞,也是由塞爾維亞邊防軍官員加以安排和協助的。”
據此,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政府公開嚴厲譴責一切反奧宣傳,接著提出10項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塞爾維亞報紙不準刊載反奧文章;查封反奧組織;肅清學校教育中反奧宣傳因素;按照奧匈提出的名單罷免那些參與反奧宣傳的文武官員;奧匈當局參與鎮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運動;奧匈的代表進入塞爾維亞境內調查薩拉熱窩事件;嚴懲薩拉熱窩事件有關人員;塞爾維亞政府必須就某些高級官員在薩拉熱窩事件後發表的反奧言論作出說明;最後,塞爾維亞政府應當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執行情況立即通知奧匈帝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