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前幾天申甫軍炮打三城造成局部氣候異常仲夏的午後城頭上忽然飄起一層薄霧古老陳舊的鬥角飛簷漸漸因天空轉為黛色而變得模糊起來。空氣愈悶熱凝滯令人呼吸困頓。就連苟活的螞蟻似乎也遲怠了腳步。
城牆腳下一小隊覓食的螞蟻在百多名被一條長索綁縛的乞丐麵前緩慢爬行。眾多神情麻木的乞丐都很羨慕的望著這群自由的小生物。其中與大多數人的反應不同有四個乞丐已經用小刀割開了繩索但他們並沒有即刻難而是蹲跪在人群中伺機而動。汗津津的額頭一明一黯。
申甫軍、山陝軍在三天前就撤出了開封畢竟這是座繁華古城不太適合作為軍事基地來建設。所以目前的開封防務竟是一些臨陣倒戈的部曲:有許家軍餘部有張縉彥潰兵有原開封府的差役還有周王朱恭枵的府兵。而乞丐則是最近幾天失地喪家的普通百姓他們大多數都是平民還有一部分曾經的商販、書生、小吏。隻因為一場戰爭他們就在一夜之間喪失了全部的家產和尊嚴變成最最低微的奴隸。
任何戰爭都會帶來社會結構的重組這是一種必然結果隻有完整的…戰前準備戰爭期間戰後重建…三大階段方才是成熟的國家政治。就目前來說真正意識到這點的人起碼不是申甫。
那四名乞丐都是金聲桓留下的火種幾天前沙寨口會戰在看到曹文詔橫刀自刎後老金就率領部曲主動撤離臨走前純粹出於毀人不倦的精神建議張縉彥召集各路匪幫。於開封城模仿賈家樓舊事舉辦聚義大會會議主題:憑借開封堅城共同對抗即將打過來的申甫軍。
這個設計很小巧金聲桓壓根兒就沒指望這些匪幫能擰成一股繩。但他們聚在一起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統一認識。繼續給申甫、曹平安為代表的國軍添亂進一步惡化河南局勢。事實上這次英雄聚義的綠林盛舉正大光明的一麵僅僅維持了兩天。接下來就全被陰謀與背叛所代替。
當申甫軍、山陝軍解決掉新鄉睢州兩地陸續匯聚在開封城下後。號稱儒帥的張縉彥當天就想投降可人家山陝軍不同意畢竟主要幫凶張縉彥是這次綠林盟主因此申甫的大炮。很無奈地連續轟鳴了兩天兩夜雖說隻打城牆內外一段很有限的距離但城內眾多匪幫。都嚇得想變成耗子鑽地洞。
在這種情況下諸位幫主私下一合計立刻趁著第二天深夜把張縉彥給綁起來敲鑼打鼓的送了過去開封戰事於第三天即告結束。
一直在開刀泄憤的山陝軍在開封城裏待了兩天盡管這種肆意妄為。很快就因為申甫封刀令的下達而宣告終止但惡果依舊明顯。山陝軍接受封刀令有六個原因:平日裏許家軍並沒有太過染指開封;沙寨口會戰中地參與者張縉彥也抓到了;之前已經連殺了九天三座城:新鄉蘭登睢州曹兵也確實沒那麽瘋狂了;而且戰略目標是鞏固軍事基地這點曹兵很清楚;再加上曹平安以“既要風光大葬節帥。便不可再造殺孽”為理由切實約束了各路將官的手腳。
不過在開封城內還是被搞得烏煙瘴氣。惡果之一就是產生了很多被看押起來的乞丐。他們可憐的生命中本就沒有多少快樂。如今更是飽嚐屈辱。而且妻離子散這種反差之下。人確實還不如螞蟻。
那隊令人豔羨的螞蟻懶洋洋的漸行漸遠一聲刻意準備好的歎息適時響起在乞丐當中:
“唉來世做個畜生就好了總好過這樣等死!”
“唉時也命也嗚……”
悲泣嗚咽的哀聲漸漸在人群中蔓延開來。生命的煩惱無休無盡所以通常隻在一瞬間地死亡更像是一種解脫。可如果這最後的過程也變得漫長而又無聊倒真比不得那些遠離的螞蟻啪地一巴掌拍下去還能落一個痛快。可偏偏他們是人被綁縛在開封城下的草民這種等死的感覺任誰也難以平靜接受也就更容易被蠱惑。
“諸位鄉親先別哭大家都聽說了嗎?包公祠裏供奉的狗頭鍘昨夜顯靈了!”
“啊?怎麽講?”
“昨夜一頭神犬哮月而吼化靈飛升。龍圖爺座前三鍘隻剩下明晃晃的三把刀啦!”
“可是你才剛還說狗頭刀飛靈怎麽龍頭鍘、虎頭鍘也飛升了?”
“呃”造謠者察覺自己忽悠過了連忙奔回拽“龍刀斬王虎翼懲官咱們這樣草民哪裏配得上呦?自然是跟你們單說狗頭也就是了。”
謠言是蠱惑人心的最佳手段。善良美麗的少女忽然被千蒙萬昧所惡毒謾罵其原因就在於捕風捉影歪曲捏造。更遑論擁有屠城事實的申甫了。
要知道之前在許氏父子治下因為恪守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個中國人最最推崇的原則新鄉開封睢州三城的百姓生活還是很不錯滴。倒黴地多是過往客商本地人從感情上來說還頗有留戀。
原本這些河南人民也知道個輕重緩急雙方的身份擺著那兒申甫、曹文詔是國家選派平叛的主將許定國就算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不該動歪腦筋。更失敗的是錯以為人家十營兵馬分走了七營就想五萬對三營偷一陣小巧結果步步都落盡了計算之中被節帥陣斬也算咎由自取。曹大個兒死前英豪河南人民也是很尊重的。
然後是沙寨口報廢掉五萬兒郎其實也還好畢竟打仗嘛五萬對八千還打得這麽慘。隻能怪自己沒本事。
但接下來盡屠睢州城就說不過去了爾吉小將軍那是被打糊塗了居然沒有陣前投降竟隻想著躲入城中冷靜冷靜。但東門垮塌。守軍止有三千再打還有什麽意思?是你們曹兵老帥亡故眾兵丁都想報仇撒氣這沒啥!逞餘威抖晚風屠睢州祭袍澤以抵百日紅這本是人之常情嘛大家都理解。可也不能大開殺戒啊?
後續進展更瞧著不對了許老帥死了。爾安小帥又被你們綁架了那打新鄉城還有必要嗎?打完了還屠這叫什麽事
最最可恨地。就是開封府了。這是什麽地界?包龍圖包大人的坐衙所在!平日裏連許家父子也不敢太過張揚這下算栽了。張縉彥錯把名城當盾牌是他不對但和尚兵先炮打連環接著引曹軍入城接下來大開殺戒(其實是匪幫趁火打劫)連亂了三天才反應過來封刀令和安民告示的滯後與拖延。使得所有罪行都歸到了申甫軍、山陝軍的頭上這就把民心給徹底傷了。
隨同封刀令一起公布的明刊公告還有一條附加信息:今天將公開處斬許爾安、張縉彥。
倒黴地許大公子和點兒背地張大軍閥從法理上說。擁兵自重技術性鬧獨立被公決也沒什麽可說地。但前提是別屠城這個影響實在太他娘地惡劣了。
以至於明明被綠林出賣的盟主張縉彥。再次以盟主身份成為綠林聲援的對象;而許爾安則成為民間的一杆旗幟。
其實。河南這些小軍閥、小匪幫也很可憐在南北兩軍為了不同地政治抉擇而兵戎相見的大背景下。他們這些人也不得不為生存而戰論法理他們不容於國法。論實力他們不入人法眼。因此就成為被拋棄的邊緣人。
所以河南、山東兩地的多家匪幫出於自我炒作的需要他們要反過來砸囚車、劫法場以救護下他們曾經出賣過的兄弟。
這是一次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鬧場事件。民眾的情感有時候非常直接不高興就是不高興管你是什麽人隻要借著包青天的狗頭鍘煽動起百姓熱情今天就要你好看。眾匪幫大鬧開封地目的非常明確:先是展現實力!接下來就是要再一次借刀殺人。前一個簡單單說後一個目標。
國家有兩點禁忌觸碰不得:民變、屠城。申甫他們犯了屠城死罪因為現在戰時可以暫時沒事兒。但要再加上民變申甫、曹平安二人就將立刻死無葬身之地。這種反複與謀劃都出於金聲桓的安排與指點確實叫人防不勝防防無可防。
此刻開封城下氣溫依舊熾熱而鬥角飛簷地影子卻愈模糊不清。一百多名乞丐忽然一聲喊衝向前方!每個人手中都有武器:磚頭、瓦塊、切斷的繩索。看管他們的十名專業兵卒手中拿著正規穆刀望著眼前這些業餘的民眾不由得獰笑起來。然而獰笑剛剛浮現就立刻被驚恐代替。因為
雨點般飛來的磚頭、瓦片中忽然多出了幾支飛鏢飛鏢撲麵而來尖刺的鋒芒閃爍著奪命的寒光。寒光一閃即沒。
東門外的騷亂很快就波及全城義勇的口號非常具有煽動性和親和力
“救少主(許爾安)保忠良(張縉彥)狗頭刀現世救蒼生!”
這種混亂很快就被兵卒匯報上去。對於國家選派的申甫來說無疑是一種雪上加霜:
“報僧帥、仲帥知曉開封城內民變四起!”
“傳令各總兵嚴守營壘萬不可牽動殺機。城中地亂子先不要理會!”
“是!”
小校立刻跑了出去。大帳之中兩個愁眉苦臉的將軍枯座呆。僧帥申甫仲帥曹平安他們兩個有足夠的理由鬱悶。先說申甫:
從他走入軍界很多人就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為了扭轉這個印象他付出過無數的努力甚至還在輔佐黃得功征北期間。玩過裝神弄鬼地把戲。這種伎倆好說不好聽效果當然很差。
征北之後他又回歸皇上給他安排的位置天津武學校長。不僅大大推進了中國軍隊的炮兵技術還大量培育了祖國軍隊的接班人。但越是這樣就越是有人會說:申甫未嚐不是第二個骷髏王。
知道骷髏王是誰嗎?當年紙上談兵的趙括死後屍骨無尋後人將那四十萬趙兵遺骸聚集一處修築了一座骷髏神廟將其中最大地一副架樁做為神主供奉起來。因此趙括骷髏
在這種情況下。申甫沒法不急於求成在未掌帥印之前他刻意放浪形骸。目地是報複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讓自己地敵人感覺不舒服也是報複的手段。
這次執掌帥印之後他同樣異行異操不動正規衛所兵馬卻從白洋澱、滄州等地招募鄉民壯勇;天津武學有學員過萬他卻隻帶三千;然後極力通過周定方說服國家先動曹家軍。這一切都是為了要出奇製勝證明自己地能力。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文詔尊重申甫卻並不服他。沒有按照原計劃行事以至於申甫不得不為了獲取曹兵擁戴而下令屠城。
“世間的很多事都是如此。過後觀瞧完全沒有必要。但斯時斯地卻又隻得如此。唉隻有當事之人方才知道什麽叫做無奈。什麽叫做後悔!”
申甫苦笑著。喃喃低語。旁邊的曹平安極為同情的看著大和尚。沒有做聲。他也有足夠的理由鬱悶:曹平安接手山陝軍後被稱為仲帥。伯仲兄弟因為在曹家軍看來伯帥也就是山陝軍真正的繼承人應該是北海曹變蛟。
這裏體現了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稱謂往往蘊含著巧妙。
尊你為帥卻始終告誡你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配合好了咱們是兄弟。配合不好看不鬱悶死你。
雖說曹文詔臨走前收平安為義子確實有托付後事的打算!但在私兵積習之下曹平安並不占太多優勢如果曹變蛟回來接手可謂是水到渠成。當然明眼人都知道國家這次不可能這麽幹無論如何私兵都不應該繼續存在寧肯把曹變蛟浪費在北海去守護對俄貿易也絕不讓他回來接手山陝。這是原則。
因此啟用現在的曹平安其實最符合國家利益。
但這樣一來曹家軍八大總兵就都會於內心之中冒出點點地念想。論資排輩平安因為後期守在節帥身邊苦於戰功上不占優勢。
再有平安義子身份沒人懷疑畢竟細膩的曹文詔還留下了兩百名親隨當人證。但節帥亡故時莫與京、李國嗣率兩營八千鐵騎一同戰死沙場平安能夠活著回來多少在忠孝上差了那麽點兒意思。
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申甫、曹平安犯下了令二人後悔終身的錯誤…同意曹兵屠城。他們確實不具備統帥地氣質否則哪怕耍點兒妖蛾子也不應該應允屠城。
如果換一個會做戲的人比如玄德公大不了痛哭失聲乃至昏厥。再說點體己的知心話語把略顯一根筋的軍人給忽悠過去。
再不就模仿最近的案例吳三桂親披鋒銳當先登城。隻要戰事勝利由自己親手締造別人也不好再質疑你的命令。
但無論是申甫、還是曹平安都沒有想到這些方案。雖說八營曹兵在獲得屠城好處之後終於在兩位主帥前俯聽令!但仍然以半戲謔的稱謂…僧帥、仲帥…來淡化他二人的權威。
“僧帥”盡管曹平安深陷稱謂上的苦惱但他還是使用了令申甫尷尬的稱謂:
“民變重彰地罪過不是你、我所能承擔的。嚴守營盤並非良方啊!”
“唉仲帥所言極是!”申甫這邊也是如此。兩人之間對話所使用的稱謂叫相互都苦惱無比。想來這就叫做係統性無奈吧!正因如此和尚此刻非但腦子裏空空如也連情緒上也很是消沉。
“但依某所見。屠城一事國家那裏便不會放過去。今番民變不過雪裏藏冰。唉時也命也!”
說完又是一歎。做為一名努力多年的優秀軍人落得如此消沉。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曹平安心中不忍又有些不服連忙一拱手:
“可是僧帥!屠城雖有不對卻換得八總兵齊心協力更使得睢州、新鄉一帶地勢穩固為南下平叛打造出一塊基地所在。尤其黃河兩岸的渡船。盡在國家掌握。將來不論疏民運兵還是轉送糧草都從容不迫。怎麽說。對國家也是好事。”
申甫抬頭眼中露出一絲神采但轉瞬即逝。曹平安連忙繼續給他打氣:
“再者說眼下最緊要地是盡快平定河南局勢隻要中原歸心國家就是誅了你、我又怕個什麽?當初節帥生前與您約定下東進齊魯的計策總要繼續走下去啊!”
“仲帥所言。倒也不錯。”申甫摸了摸光頭“隻是你想過沒有?若豫北不穩你、我縱有八大總兵又怎能動分毫呢?”
“這個…怎麽講?”
唉。僧帥仲帥這兩個不倫不類的尊稱對交談雙方來說與其說是一種折磨不如說是一種寫照。因為跟近期出現地另外三位軍人相比申、曹二人確實差得很多:
曹文詔雖然陣亡軍前。但始終從容淡定;
丘慧榮不僅殺伐決斷。還帶著三分雅致;
金聲桓盡管毒辣陰狠卻始終收放自如。
而且這三位將領都不愁變故。越亂越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並且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想出解決辦法。可申甫、曹平安就不一樣了他們能夠看出問題所在卻不能立刻做出最佳地應對。這就是差距啊!從國家戰略上考慮豫北局勢必須盡快平穩這可是作戰支援基地如果軍事基地都建設不好前方軍隊又怎能打勝仗?
同時參謀總部製定地作戰方案中打牢基地之後立刻要三路出兵:
向南去掃蕩劉洪起、韓甲第、李際遇、李好、劉鉉等匪幫持續擴大可控範圍。河南同湖北接壤左兵是最強力量對抗強敵時盡量擴大自己的縱深距離是兵家正道;
向西盡快聯絡上馬祥麟上宜昌穿三峽在慶天府(即重慶)一帶以雲南沐王府、白杆軍做為主力經由廣西去威懾肇慶、邵陽等地形成敵人側後方地戰略包圍;
向東去收降山東劉澤請、劉良佐。山東與江蘇接壤沿運河南下就可以直逼南京同時鎮海水師的後援基地也在山東。能否為毛承祿打造強有力的背後支點完全取決於解決山東二劉的時間長短。
這個詳盡的戰略計劃是洪承疇、楊嗣昌這兩位當今最優秀的戰略大師搞出來的設計。其中洪承疇是曹文詔的恩帥所以曹文詔生前對這個計劃非常支持。
這個計劃的宗旨隻有一個兵貴神。前期那怕你是偷襲、詐騙、妥協、許諾、屠殺。隻要能做到河南全控就一切ok。曹節帥地臨時變陣倒也符合這個宗旨兩天之內就解決掉許定國的五萬大軍。
後續接手的人隻要稍稍動點腦筋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麽被動就因為屠城使得新鄉睢州開封一帶地動蕩反而加劇。越殺百姓就越是要反。越反就越要加派軍隊。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申甫的光頭根本難保。
當然曹平安也一樣要遭受責罰所以現在為了自保曹平安隻得開動腦筋。
“呃僧帥我這裏有一個應對還請您指教!”
“那裏那裏仲帥但說無妨!”
“我的計策是:一麵派兵絞殺那些亂匪一麵公開禮遇許爾安、張縉彥。我觀此二人本事低下性情柔弱如今又在咱們掌握之中。隻要曉以利害當會按照咱們的路子來。
“既然那些亂匪打出了劫法場的旗號如果咱們仍要殺人反倒給了他們擴大民變的借口。索性便把人給他們放掉!這樣一來。如何安置許爾安、張縉彥反倒成為那些人的短處!他們總不會把自家兵馬拱手送給外人吧!”
“這個…?”
申甫一愣他此刻才有所領悟曹文詔死前能把山陝軍傳給曹平安的確有道理。隻不過曹仲帥以前一直是義父身前的機要秘書習慣了聽從命令。現在猛然間成為獨當一麵自做主張的統帥還有點不太適應。將來假以時日。此人必成大器!這條計策也算巧計。隻不過
“隻不過你我身為領軍統帥。所抓人犯卻要被逼放掉於國家顏麵上總是不好啊!”
“啊呀僧帥啊!此時此刻應當機立斷!你我都要請罪之人何必害怕再多加一個罪名呢?”
“可是…”
就在申甫還在猶豫之時帳外忽然傳來旗牌地報門聲。
“報僧帥、仲帥知曉軍前有細作帶到!”
“哦?”兩位大帥對視一眼隨後由曹平安高聲答應:
“可有通報姓名?”
“回仲帥。來人自稱定王府丞阮大铖還有宗業司車架襄理薑世襄!”
“什嗎?”
申甫和曹變蛟唰地站起二人甲胄均把各自的茶杯帶到地上。
“快快帶上來!”
申甫迭聲吩咐後轉身與曹平安相顧大笑。一時間兩位優秀的軍人均是心有靈犀。
中國軍隊擁有很多古老而又先進的傳統。不論是換了多少政權得以傳承下來地東西。都非常具有趣味性。
戰爭時期。總有一些人會突然出現在營盤前目地是求見前敵總指揮。這個時候。傳令兵通常會以抓到奸細為理由請長官決定見是不見。如果是壞人那麽這次會麵就屬於主官提審這在將來寫報告時就會避免一個尷尬:
“瞧見沒有這可不是俺眼神不好非要把一名奸細當客人約見。俺當初就沒把他當好人!”
一旦這客人是朋友則大家坐下來喝頓大酒哈哈一笑再來上一句:
“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啦!哈哈哈!”
一切都付諸笑談中更有可能成為一段史中佳話。這種用不著口耳相授卻能夠代代相傳的習慣就叫做傳統。
那麽求見申甫、曹平安的奸細阮大铖所來究竟為的何事呢?可以說正是這次會見拉開了一場精彩演出地序幕!
因為申甫和曹平安要借朱慈炯之手釋放許爾安、張縉彥。阮大铖方麵則希望借申甫兵鎮總招討地職權許可朱慈炯於民間募兵。雙方幾乎算得上一拍即合。
那麽阮大铖為何能跑過來出這個餿主意還要從頭說起。
史可法、馬世奇這一行2o人一路上算遭老罪嘍這2o個人很像一個小型社會角色齊全人物眾多。其中很多人都是從極為優越的環境下走上逃難道路。因此這身子骨實在是差點意思不是今天腰不行了就是明天胯骨抽筋了。能一個都不少地混到開封已經是天大的奇跡了。
史可法是一直在生病從身體硬件上論黃道周、範氏父子可是正經地文弱書生但三位老儒生堅持著隻患感冒史大人卻由於心力交瘁病倒了。一路上為了給他看病抓藥沒少耽誤功夫。
再一個董大開始還好董大爺熱情似火張羅食宿、延醫問藥整個一金牌領隊。可走著走著胖子忽然來了個頓悟:
“不對啊!史可法、馬世奇把我給判了死緩;範家父子是我縱火的苦主;定王雖然是帝子但畢竟被貶為庶民而且從慣例來看藩親出事兒通常由底下人背黑鍋!這要是等到了北京刑部盧象升下個核準堪合我還是一樣的死罪啊!”
要知道這小子可是逃難隊伍地錢袋子自己花錢把法官、原告、證人全護送到都北京為得就是把自己的死緩重刑給核準了。這種事情。試問誰能樂意?
於是某一天清晨董大忽然跪在史可法麵前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懇求部堂能夠寬免自己重新量刑。
請注意。史可法是法官他做的判罰目前還沒來得及遞文報送。因此確實存在改判的可能。而且從患難與共的角度上說其他人等也都覺得這個請求很正常。其中:
範氏父子人都離開南京了天一閣是否還存在都屬於未知數索性答應下來幫助董大洗脫罪名吧。
馬世奇。馬郎根本不願意在這種瑣事上浪費精神他要操心的煩心事兒也不少對於董大地請求。點點頭就同意了。
朱慈炯、黃道周、阮大铖幾個人本就算得上董祖常的狐朋狗友大家都想好了董大哭告哥幾個在旁邊再一起哄這事兒準成。
薑世襄、閻應元等人因為不屬於他們的職權範圍所以也沒往裏瞎摻合。
可誰料想史可法麵沉似鐵居然一口給回絕了。理由很簡單:
“文告是沒有經過郵政報送。但具文就在本官懷中且已然蓋印密封!身為朝廷命官我已經沒有權力刪改這份公文。你地案子到了北京再說吧。”
“娘西皮。具文就在你懷裏你他娘的改過來不就完了嘛!你拿不拿來?”
快被氣瘋地董大當場就要動粗被眾人攔下之後就開始了胡來。
後續的旅程中。不是寧肯餓得前心貼後心。也絕不掏一錢銀子買早點。再就是大半夜的哭嚎自己冤枉其他同行夥伴。一路上都吃他地、喝他的他喊喊冤大家也就隻能忍耐下來。
而且他身邊有四位仆從白天趕路時他在仆從的幫襯下可以坐在馬背上睡大覺。晚上大家想休息了董大開始夜半歌聲。您說這行程能快得了?
最倒黴的就是一行人辛辛苦苦來到開封之後剛想著找家悅來客棧好好休息休息攻城戰又打響了。曹文詔用計連環時間連接非常緊湊後續事態又迅惡化根本沒給他們時間來掙紮。
短短幾天情況一天三變申甫用炮兵圍著城一通狂轟濫炸隨後曹家軍一蹴而就緊接著匪幫城內搶劫。如果不是阮大铖出麵搭救2o個人當中會不會有傷亡真的很難講。
奇怪了不是?冀樂華、閻應元、陳明遇、陸正先、薑世襄都是一等一地高手為什麽搭救眾人性命地竟然是阮大铖這個老東西呢?
原因很簡單別說他們五個就是昔年宋時在華山論劍的天下五絕在軍隊麵前也沒有丁點作用。這時候人地多麵性就出現了作用。阮大铖立刻想起來一個人:開封河渠提舉司提舉越其傑。
別看這個越其傑隻是一個從五品地小官但這個職位可是個油水豐厚的肥差。他能撈到這顆寶印全在於他大姐夫馬士英的幫襯!
這樣一來阮大铖與越其傑的關係也就明朗了。阮大铖與馬士英既是同年好友也是互為姻親。在馬士英殉國的前提下越其傑失去了官場後援並且他本人貪汙腐敗將來怕也逃不脫民眾恨殺的噩運。
所以越其傑急需尋找一條活命之路恰在此時阮大铖拍門而來在老阮的遊說之下貪官汙吏越其傑迅質變為鐵肩擔道義的豪傑了。可見阮大铖的遊說多麽巧妙:
“本次南京生變共有三方勢力參與進來:皇商、親藩、東林。其中親藩一共有六個但為什麽南京亂黨卻始終在喊著什麽七王之亂呢?”
“呃此話怎講?”越其傑當時正忙著挖地道呢根本沒動腦子!
“嗬嗬因為定王名號同彰世人耳目。一旦將定王拉下水則天下人皆以為這次動亂乃是親藩之間搞出來的花樣。將來如果贏了他們具備定策之功。敗了則前有六王墊底中間有定王攔擋後麵是鄭芝龍、左良玉背黑鍋。他們可以盡量自保。所以說七王之亂越亂越好。”
“哦原來如…嗯?不對”越其傑忽然嚇得一機靈“你是定王府丞你跑來開封難不成是在替定王當說客要我跟著你們謀反?”
“嘿!”阮大铖氣得一跺腳“愚蠢!開封是周王藩邸我要當說客我也去南洋。我來你這裏幹什麽?”
“哪!”越其傑剛要答話外麵家人稟告被火炮震塌地地窖洞口已經重新挖開了連忙不顧禮儀起身就要跑。被阮大铖一把拉住!
“蠢貨地窖被震塌過憑什麽你進去以後就不會再塌了?”
“哪你要怎地?”
“唉目前有一處所在絕無人敢動!隻要你讓你的家人送我三輛富平車我非但保你全家性命還送你一份潑天富貴!”
阮大铖早就預判過周王朱恭枵在南京鬧事兒家人必然也跟著過去了偌大的王府一定隻留下不相幹的府兵和仆從看管這就是一個絕佳的避難所。
因為匪幫與叛軍有千絲萬縷地聯係周王是他們的同盟者加上裏麵也沒有值錢的東西了一定不會有人去那邊搶劫。
國軍那裏再亂也沒人敢去王府鬧事兒。
而在他們這邊他們一行2人中可是有定王慈炯啊。雖說已經被史可法判為庶民但隻要沒被關進鳳陽高牆朱慈炯就永遠是千歲爺。再加上南京禮部尚書史可法、上海府尹馬世奇、南京國子監祭酒黃道周這麽大的來頭試問王府家丁怎敢不開門?
但他們逃難至此人生地不熟沒有當地人帶路和證明周王府的家丁怎能相信他們地身份?這也是阮大铖為什麽非要找越其傑地原因當個人證嘛!
這樣一來越其傑非但可以跟著沾光把家人安置在王府中躲避還有機會同史可法、馬世奇、黃道周這些名臣拉上患難與共的關係這當然是好事兒。於是一行數十人就都跑到周王府中躲避戰亂了。
明代有明代地規矩親藩之間是不能隨便走動。但通常要有個環境界定遇戰時非但親藩之間要互相照應王府有時候還要出麵維護地方。所以定王慈炯入駐周王府尋求庇護根本合情合理。隻不過他被貶為庶民的公文還揣在史可法的懷中。
躲在周王府中避難的一幹人等都很規矩畢竟這裏是親藩王爺府能躲過劫難就謝天謝地了但任何時候都有人不甘寂寞。在經過幾天的盤算與猶豫之後阮大铖忽然由董祖常想到了自己:
如果就這麽平安到北京董大被核準死緩;定王被核準奪爵;史可法、馬世奇按照大明慣例也將以瀆職之罪查辦。其他人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功勞和封賞尤其是他自己寒窗苦讀數十載苦心經營全毀於一旦。豈非不是落得一場空?
所以為了實現自己出人頭地的夢想阮大铖決定與命運的喉管搏擊了在仔細籌劃下他先說服了薑世襄(薑道長想親手為宗業司的三大襄理報仇)然後在薑道長的保護下趁亂來到了申甫大營。
城牆腳下一小隊覓食的螞蟻在百多名被一條長索綁縛的乞丐麵前緩慢爬行。眾多神情麻木的乞丐都很羨慕的望著這群自由的小生物。其中與大多數人的反應不同有四個乞丐已經用小刀割開了繩索但他們並沒有即刻難而是蹲跪在人群中伺機而動。汗津津的額頭一明一黯。
申甫軍、山陝軍在三天前就撤出了開封畢竟這是座繁華古城不太適合作為軍事基地來建設。所以目前的開封防務竟是一些臨陣倒戈的部曲:有許家軍餘部有張縉彥潰兵有原開封府的差役還有周王朱恭枵的府兵。而乞丐則是最近幾天失地喪家的普通百姓他們大多數都是平民還有一部分曾經的商販、書生、小吏。隻因為一場戰爭他們就在一夜之間喪失了全部的家產和尊嚴變成最最低微的奴隸。
任何戰爭都會帶來社會結構的重組這是一種必然結果隻有完整的…戰前準備戰爭期間戰後重建…三大階段方才是成熟的國家政治。就目前來說真正意識到這點的人起碼不是申甫。
那四名乞丐都是金聲桓留下的火種幾天前沙寨口會戰在看到曹文詔橫刀自刎後老金就率領部曲主動撤離臨走前純粹出於毀人不倦的精神建議張縉彥召集各路匪幫。於開封城模仿賈家樓舊事舉辦聚義大會會議主題:憑借開封堅城共同對抗即將打過來的申甫軍。
這個設計很小巧金聲桓壓根兒就沒指望這些匪幫能擰成一股繩。但他們聚在一起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統一認識。繼續給申甫、曹平安為代表的國軍添亂進一步惡化河南局勢。事實上這次英雄聚義的綠林盛舉正大光明的一麵僅僅維持了兩天。接下來就全被陰謀與背叛所代替。
當申甫軍、山陝軍解決掉新鄉睢州兩地陸續匯聚在開封城下後。號稱儒帥的張縉彥當天就想投降可人家山陝軍不同意畢竟主要幫凶張縉彥是這次綠林盟主因此申甫的大炮。很無奈地連續轟鳴了兩天兩夜雖說隻打城牆內外一段很有限的距離但城內眾多匪幫。都嚇得想變成耗子鑽地洞。
在這種情況下諸位幫主私下一合計立刻趁著第二天深夜把張縉彥給綁起來敲鑼打鼓的送了過去開封戰事於第三天即告結束。
一直在開刀泄憤的山陝軍在開封城裏待了兩天盡管這種肆意妄為。很快就因為申甫封刀令的下達而宣告終止但惡果依舊明顯。山陝軍接受封刀令有六個原因:平日裏許家軍並沒有太過染指開封;沙寨口會戰中地參與者張縉彥也抓到了;之前已經連殺了九天三座城:新鄉蘭登睢州曹兵也確實沒那麽瘋狂了;而且戰略目標是鞏固軍事基地這點曹兵很清楚;再加上曹平安以“既要風光大葬節帥。便不可再造殺孽”為理由切實約束了各路將官的手腳。
不過在開封城內還是被搞得烏煙瘴氣。惡果之一就是產生了很多被看押起來的乞丐。他們可憐的生命中本就沒有多少快樂。如今更是飽嚐屈辱。而且妻離子散這種反差之下。人確實還不如螞蟻。
那隊令人豔羨的螞蟻懶洋洋的漸行漸遠一聲刻意準備好的歎息適時響起在乞丐當中:
“唉來世做個畜生就好了總好過這樣等死!”
“唉時也命也嗚……”
悲泣嗚咽的哀聲漸漸在人群中蔓延開來。生命的煩惱無休無盡所以通常隻在一瞬間地死亡更像是一種解脫。可如果這最後的過程也變得漫長而又無聊倒真比不得那些遠離的螞蟻啪地一巴掌拍下去還能落一個痛快。可偏偏他們是人被綁縛在開封城下的草民這種等死的感覺任誰也難以平靜接受也就更容易被蠱惑。
“諸位鄉親先別哭大家都聽說了嗎?包公祠裏供奉的狗頭鍘昨夜顯靈了!”
“啊?怎麽講?”
“昨夜一頭神犬哮月而吼化靈飛升。龍圖爺座前三鍘隻剩下明晃晃的三把刀啦!”
“可是你才剛還說狗頭刀飛靈怎麽龍頭鍘、虎頭鍘也飛升了?”
“呃”造謠者察覺自己忽悠過了連忙奔回拽“龍刀斬王虎翼懲官咱們這樣草民哪裏配得上呦?自然是跟你們單說狗頭也就是了。”
謠言是蠱惑人心的最佳手段。善良美麗的少女忽然被千蒙萬昧所惡毒謾罵其原因就在於捕風捉影歪曲捏造。更遑論擁有屠城事實的申甫了。
要知道之前在許氏父子治下因為恪守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個中國人最最推崇的原則新鄉開封睢州三城的百姓生活還是很不錯滴。倒黴地多是過往客商本地人從感情上來說還頗有留戀。
原本這些河南人民也知道個輕重緩急雙方的身份擺著那兒申甫、曹文詔是國家選派平叛的主將許定國就算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不該動歪腦筋。更失敗的是錯以為人家十營兵馬分走了七營就想五萬對三營偷一陣小巧結果步步都落盡了計算之中被節帥陣斬也算咎由自取。曹大個兒死前英豪河南人民也是很尊重的。
然後是沙寨口報廢掉五萬兒郎其實也還好畢竟打仗嘛五萬對八千還打得這麽慘。隻能怪自己沒本事。
但接下來盡屠睢州城就說不過去了爾吉小將軍那是被打糊塗了居然沒有陣前投降竟隻想著躲入城中冷靜冷靜。但東門垮塌。守軍止有三千再打還有什麽意思?是你們曹兵老帥亡故眾兵丁都想報仇撒氣這沒啥!逞餘威抖晚風屠睢州祭袍澤以抵百日紅這本是人之常情嘛大家都理解。可也不能大開殺戒啊?
後續進展更瞧著不對了許老帥死了。爾安小帥又被你們綁架了那打新鄉城還有必要嗎?打完了還屠這叫什麽事
最最可恨地。就是開封府了。這是什麽地界?包龍圖包大人的坐衙所在!平日裏連許家父子也不敢太過張揚這下算栽了。張縉彥錯把名城當盾牌是他不對但和尚兵先炮打連環接著引曹軍入城接下來大開殺戒(其實是匪幫趁火打劫)連亂了三天才反應過來封刀令和安民告示的滯後與拖延。使得所有罪行都歸到了申甫軍、山陝軍的頭上這就把民心給徹底傷了。
隨同封刀令一起公布的明刊公告還有一條附加信息:今天將公開處斬許爾安、張縉彥。
倒黴地許大公子和點兒背地張大軍閥從法理上說。擁兵自重技術性鬧獨立被公決也沒什麽可說地。但前提是別屠城這個影響實在太他娘地惡劣了。
以至於明明被綠林出賣的盟主張縉彥。再次以盟主身份成為綠林聲援的對象;而許爾安則成為民間的一杆旗幟。
其實。河南這些小軍閥、小匪幫也很可憐在南北兩軍為了不同地政治抉擇而兵戎相見的大背景下。他們這些人也不得不為生存而戰論法理他們不容於國法。論實力他們不入人法眼。因此就成為被拋棄的邊緣人。
所以河南、山東兩地的多家匪幫出於自我炒作的需要他們要反過來砸囚車、劫法場以救護下他們曾經出賣過的兄弟。
這是一次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鬧場事件。民眾的情感有時候非常直接不高興就是不高興管你是什麽人隻要借著包青天的狗頭鍘煽動起百姓熱情今天就要你好看。眾匪幫大鬧開封地目的非常明確:先是展現實力!接下來就是要再一次借刀殺人。前一個簡單單說後一個目標。
國家有兩點禁忌觸碰不得:民變、屠城。申甫他們犯了屠城死罪因為現在戰時可以暫時沒事兒。但要再加上民變申甫、曹平安二人就將立刻死無葬身之地。這種反複與謀劃都出於金聲桓的安排與指點確實叫人防不勝防防無可防。
此刻開封城下氣溫依舊熾熱而鬥角飛簷地影子卻愈模糊不清。一百多名乞丐忽然一聲喊衝向前方!每個人手中都有武器:磚頭、瓦塊、切斷的繩索。看管他們的十名專業兵卒手中拿著正規穆刀望著眼前這些業餘的民眾不由得獰笑起來。然而獰笑剛剛浮現就立刻被驚恐代替。因為
雨點般飛來的磚頭、瓦片中忽然多出了幾支飛鏢飛鏢撲麵而來尖刺的鋒芒閃爍著奪命的寒光。寒光一閃即沒。
東門外的騷亂很快就波及全城義勇的口號非常具有煽動性和親和力
“救少主(許爾安)保忠良(張縉彥)狗頭刀現世救蒼生!”
這種混亂很快就被兵卒匯報上去。對於國家選派的申甫來說無疑是一種雪上加霜:
“報僧帥、仲帥知曉開封城內民變四起!”
“傳令各總兵嚴守營壘萬不可牽動殺機。城中地亂子先不要理會!”
“是!”
小校立刻跑了出去。大帳之中兩個愁眉苦臉的將軍枯座呆。僧帥申甫仲帥曹平安他們兩個有足夠的理由鬱悶。先說申甫:
從他走入軍界很多人就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為了扭轉這個印象他付出過無數的努力甚至還在輔佐黃得功征北期間。玩過裝神弄鬼地把戲。這種伎倆好說不好聽效果當然很差。
征北之後他又回歸皇上給他安排的位置天津武學校長。不僅大大推進了中國軍隊的炮兵技術還大量培育了祖國軍隊的接班人。但越是這樣就越是有人會說:申甫未嚐不是第二個骷髏王。
知道骷髏王是誰嗎?當年紙上談兵的趙括死後屍骨無尋後人將那四十萬趙兵遺骸聚集一處修築了一座骷髏神廟將其中最大地一副架樁做為神主供奉起來。因此趙括骷髏
在這種情況下。申甫沒法不急於求成在未掌帥印之前他刻意放浪形骸。目地是報複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讓自己地敵人感覺不舒服也是報複的手段。
這次執掌帥印之後他同樣異行異操不動正規衛所兵馬卻從白洋澱、滄州等地招募鄉民壯勇;天津武學有學員過萬他卻隻帶三千;然後極力通過周定方說服國家先動曹家軍。這一切都是為了要出奇製勝證明自己地能力。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文詔尊重申甫卻並不服他。沒有按照原計劃行事以至於申甫不得不為了獲取曹兵擁戴而下令屠城。
“世間的很多事都是如此。過後觀瞧完全沒有必要。但斯時斯地卻又隻得如此。唉隻有當事之人方才知道什麽叫做無奈。什麽叫做後悔!”
申甫苦笑著。喃喃低語。旁邊的曹平安極為同情的看著大和尚。沒有做聲。他也有足夠的理由鬱悶:曹平安接手山陝軍後被稱為仲帥。伯仲兄弟因為在曹家軍看來伯帥也就是山陝軍真正的繼承人應該是北海曹變蛟。
這裏體現了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稱謂往往蘊含著巧妙。
尊你為帥卻始終告誡你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配合好了咱們是兄弟。配合不好看不鬱悶死你。
雖說曹文詔臨走前收平安為義子確實有托付後事的打算!但在私兵積習之下曹平安並不占太多優勢如果曹變蛟回來接手可謂是水到渠成。當然明眼人都知道國家這次不可能這麽幹無論如何私兵都不應該繼續存在寧肯把曹變蛟浪費在北海去守護對俄貿易也絕不讓他回來接手山陝。這是原則。
因此啟用現在的曹平安其實最符合國家利益。
但這樣一來曹家軍八大總兵就都會於內心之中冒出點點地念想。論資排輩平安因為後期守在節帥身邊苦於戰功上不占優勢。
再有平安義子身份沒人懷疑畢竟細膩的曹文詔還留下了兩百名親隨當人證。但節帥亡故時莫與京、李國嗣率兩營八千鐵騎一同戰死沙場平安能夠活著回來多少在忠孝上差了那麽點兒意思。
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申甫、曹平安犯下了令二人後悔終身的錯誤…同意曹兵屠城。他們確實不具備統帥地氣質否則哪怕耍點兒妖蛾子也不應該應允屠城。
如果換一個會做戲的人比如玄德公大不了痛哭失聲乃至昏厥。再說點體己的知心話語把略顯一根筋的軍人給忽悠過去。
再不就模仿最近的案例吳三桂親披鋒銳當先登城。隻要戰事勝利由自己親手締造別人也不好再質疑你的命令。
但無論是申甫、還是曹平安都沒有想到這些方案。雖說八營曹兵在獲得屠城好處之後終於在兩位主帥前俯聽令!但仍然以半戲謔的稱謂…僧帥、仲帥…來淡化他二人的權威。
“僧帥”盡管曹平安深陷稱謂上的苦惱但他還是使用了令申甫尷尬的稱謂:
“民變重彰地罪過不是你、我所能承擔的。嚴守營盤並非良方啊!”
“唉仲帥所言極是!”申甫這邊也是如此。兩人之間對話所使用的稱謂叫相互都苦惱無比。想來這就叫做係統性無奈吧!正因如此和尚此刻非但腦子裏空空如也連情緒上也很是消沉。
“但依某所見。屠城一事國家那裏便不會放過去。今番民變不過雪裏藏冰。唉時也命也!”
說完又是一歎。做為一名努力多年的優秀軍人落得如此消沉。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曹平安心中不忍又有些不服連忙一拱手:
“可是僧帥!屠城雖有不對卻換得八總兵齊心協力更使得睢州、新鄉一帶地勢穩固為南下平叛打造出一塊基地所在。尤其黃河兩岸的渡船。盡在國家掌握。將來不論疏民運兵還是轉送糧草都從容不迫。怎麽說。對國家也是好事。”
申甫抬頭眼中露出一絲神采但轉瞬即逝。曹平安連忙繼續給他打氣:
“再者說眼下最緊要地是盡快平定河南局勢隻要中原歸心國家就是誅了你、我又怕個什麽?當初節帥生前與您約定下東進齊魯的計策總要繼續走下去啊!”
“仲帥所言。倒也不錯。”申甫摸了摸光頭“隻是你想過沒有?若豫北不穩你、我縱有八大總兵又怎能動分毫呢?”
“這個…怎麽講?”
唉。僧帥仲帥這兩個不倫不類的尊稱對交談雙方來說與其說是一種折磨不如說是一種寫照。因為跟近期出現地另外三位軍人相比申、曹二人確實差得很多:
曹文詔雖然陣亡軍前。但始終從容淡定;
丘慧榮不僅殺伐決斷。還帶著三分雅致;
金聲桓盡管毒辣陰狠卻始終收放自如。
而且這三位將領都不愁變故。越亂越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並且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想出解決辦法。可申甫、曹平安就不一樣了他們能夠看出問題所在卻不能立刻做出最佳地應對。這就是差距啊!從國家戰略上考慮豫北局勢必須盡快平穩這可是作戰支援基地如果軍事基地都建設不好前方軍隊又怎能打勝仗?
同時參謀總部製定地作戰方案中打牢基地之後立刻要三路出兵:
向南去掃蕩劉洪起、韓甲第、李際遇、李好、劉鉉等匪幫持續擴大可控範圍。河南同湖北接壤左兵是最強力量對抗強敵時盡量擴大自己的縱深距離是兵家正道;
向西盡快聯絡上馬祥麟上宜昌穿三峽在慶天府(即重慶)一帶以雲南沐王府、白杆軍做為主力經由廣西去威懾肇慶、邵陽等地形成敵人側後方地戰略包圍;
向東去收降山東劉澤請、劉良佐。山東與江蘇接壤沿運河南下就可以直逼南京同時鎮海水師的後援基地也在山東。能否為毛承祿打造強有力的背後支點完全取決於解決山東二劉的時間長短。
這個詳盡的戰略計劃是洪承疇、楊嗣昌這兩位當今最優秀的戰略大師搞出來的設計。其中洪承疇是曹文詔的恩帥所以曹文詔生前對這個計劃非常支持。
這個計劃的宗旨隻有一個兵貴神。前期那怕你是偷襲、詐騙、妥協、許諾、屠殺。隻要能做到河南全控就一切ok。曹節帥地臨時變陣倒也符合這個宗旨兩天之內就解決掉許定國的五萬大軍。
後續接手的人隻要稍稍動點腦筋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麽被動就因為屠城使得新鄉睢州開封一帶地動蕩反而加劇。越殺百姓就越是要反。越反就越要加派軍隊。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申甫的光頭根本難保。
當然曹平安也一樣要遭受責罰所以現在為了自保曹平安隻得開動腦筋。
“呃僧帥我這裏有一個應對還請您指教!”
“那裏那裏仲帥但說無妨!”
“我的計策是:一麵派兵絞殺那些亂匪一麵公開禮遇許爾安、張縉彥。我觀此二人本事低下性情柔弱如今又在咱們掌握之中。隻要曉以利害當會按照咱們的路子來。
“既然那些亂匪打出了劫法場的旗號如果咱們仍要殺人反倒給了他們擴大民變的借口。索性便把人給他們放掉!這樣一來。如何安置許爾安、張縉彥反倒成為那些人的短處!他們總不會把自家兵馬拱手送給外人吧!”
“這個…?”
申甫一愣他此刻才有所領悟曹文詔死前能把山陝軍傳給曹平安的確有道理。隻不過曹仲帥以前一直是義父身前的機要秘書習慣了聽從命令。現在猛然間成為獨當一麵自做主張的統帥還有點不太適應。將來假以時日。此人必成大器!這條計策也算巧計。隻不過
“隻不過你我身為領軍統帥。所抓人犯卻要被逼放掉於國家顏麵上總是不好啊!”
“啊呀僧帥啊!此時此刻應當機立斷!你我都要請罪之人何必害怕再多加一個罪名呢?”
“可是…”
就在申甫還在猶豫之時帳外忽然傳來旗牌地報門聲。
“報僧帥、仲帥知曉軍前有細作帶到!”
“哦?”兩位大帥對視一眼隨後由曹平安高聲答應:
“可有通報姓名?”
“回仲帥。來人自稱定王府丞阮大铖還有宗業司車架襄理薑世襄!”
“什嗎?”
申甫和曹變蛟唰地站起二人甲胄均把各自的茶杯帶到地上。
“快快帶上來!”
申甫迭聲吩咐後轉身與曹平安相顧大笑。一時間兩位優秀的軍人均是心有靈犀。
中國軍隊擁有很多古老而又先進的傳統。不論是換了多少政權得以傳承下來地東西。都非常具有趣味性。
戰爭時期。總有一些人會突然出現在營盤前目地是求見前敵總指揮。這個時候。傳令兵通常會以抓到奸細為理由請長官決定見是不見。如果是壞人那麽這次會麵就屬於主官提審這在將來寫報告時就會避免一個尷尬:
“瞧見沒有這可不是俺眼神不好非要把一名奸細當客人約見。俺當初就沒把他當好人!”
一旦這客人是朋友則大家坐下來喝頓大酒哈哈一笑再來上一句:
“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啦!哈哈哈!”
一切都付諸笑談中更有可能成為一段史中佳話。這種用不著口耳相授卻能夠代代相傳的習慣就叫做傳統。
那麽求見申甫、曹平安的奸細阮大铖所來究竟為的何事呢?可以說正是這次會見拉開了一場精彩演出地序幕!
因為申甫和曹平安要借朱慈炯之手釋放許爾安、張縉彥。阮大铖方麵則希望借申甫兵鎮總招討地職權許可朱慈炯於民間募兵。雙方幾乎算得上一拍即合。
那麽阮大铖為何能跑過來出這個餿主意還要從頭說起。
史可法、馬世奇這一行2o人一路上算遭老罪嘍這2o個人很像一個小型社會角色齊全人物眾多。其中很多人都是從極為優越的環境下走上逃難道路。因此這身子骨實在是差點意思不是今天腰不行了就是明天胯骨抽筋了。能一個都不少地混到開封已經是天大的奇跡了。
史可法是一直在生病從身體硬件上論黃道周、範氏父子可是正經地文弱書生但三位老儒生堅持著隻患感冒史大人卻由於心力交瘁病倒了。一路上為了給他看病抓藥沒少耽誤功夫。
再一個董大開始還好董大爺熱情似火張羅食宿、延醫問藥整個一金牌領隊。可走著走著胖子忽然來了個頓悟:
“不對啊!史可法、馬世奇把我給判了死緩;範家父子是我縱火的苦主;定王雖然是帝子但畢竟被貶為庶民而且從慣例來看藩親出事兒通常由底下人背黑鍋!這要是等到了北京刑部盧象升下個核準堪合我還是一樣的死罪啊!”
要知道這小子可是逃難隊伍地錢袋子自己花錢把法官、原告、證人全護送到都北京為得就是把自己的死緩重刑給核準了。這種事情。試問誰能樂意?
於是某一天清晨董大忽然跪在史可法麵前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懇求部堂能夠寬免自己重新量刑。
請注意。史可法是法官他做的判罰目前還沒來得及遞文報送。因此確實存在改判的可能。而且從患難與共的角度上說其他人等也都覺得這個請求很正常。其中:
範氏父子人都離開南京了天一閣是否還存在都屬於未知數索性答應下來幫助董大洗脫罪名吧。
馬世奇。馬郎根本不願意在這種瑣事上浪費精神他要操心的煩心事兒也不少對於董大地請求。點點頭就同意了。
朱慈炯、黃道周、阮大铖幾個人本就算得上董祖常的狐朋狗友大家都想好了董大哭告哥幾個在旁邊再一起哄這事兒準成。
薑世襄、閻應元等人因為不屬於他們的職權範圍所以也沒往裏瞎摻合。
可誰料想史可法麵沉似鐵居然一口給回絕了。理由很簡單:
“文告是沒有經過郵政報送。但具文就在本官懷中且已然蓋印密封!身為朝廷命官我已經沒有權力刪改這份公文。你地案子到了北京再說吧。”
“娘西皮。具文就在你懷裏你他娘的改過來不就完了嘛!你拿不拿來?”
快被氣瘋地董大當場就要動粗被眾人攔下之後就開始了胡來。
後續的旅程中。不是寧肯餓得前心貼後心。也絕不掏一錢銀子買早點。再就是大半夜的哭嚎自己冤枉其他同行夥伴。一路上都吃他地、喝他的他喊喊冤大家也就隻能忍耐下來。
而且他身邊有四位仆從白天趕路時他在仆從的幫襯下可以坐在馬背上睡大覺。晚上大家想休息了董大開始夜半歌聲。您說這行程能快得了?
最倒黴的就是一行人辛辛苦苦來到開封之後剛想著找家悅來客棧好好休息休息攻城戰又打響了。曹文詔用計連環時間連接非常緊湊後續事態又迅惡化根本沒給他們時間來掙紮。
短短幾天情況一天三變申甫用炮兵圍著城一通狂轟濫炸隨後曹家軍一蹴而就緊接著匪幫城內搶劫。如果不是阮大铖出麵搭救2o個人當中會不會有傷亡真的很難講。
奇怪了不是?冀樂華、閻應元、陳明遇、陸正先、薑世襄都是一等一地高手為什麽搭救眾人性命地竟然是阮大铖這個老東西呢?
原因很簡單別說他們五個就是昔年宋時在華山論劍的天下五絕在軍隊麵前也沒有丁點作用。這時候人地多麵性就出現了作用。阮大铖立刻想起來一個人:開封河渠提舉司提舉越其傑。
別看這個越其傑隻是一個從五品地小官但這個職位可是個油水豐厚的肥差。他能撈到這顆寶印全在於他大姐夫馬士英的幫襯!
這樣一來阮大铖與越其傑的關係也就明朗了。阮大铖與馬士英既是同年好友也是互為姻親。在馬士英殉國的前提下越其傑失去了官場後援並且他本人貪汙腐敗將來怕也逃不脫民眾恨殺的噩運。
所以越其傑急需尋找一條活命之路恰在此時阮大铖拍門而來在老阮的遊說之下貪官汙吏越其傑迅質變為鐵肩擔道義的豪傑了。可見阮大铖的遊說多麽巧妙:
“本次南京生變共有三方勢力參與進來:皇商、親藩、東林。其中親藩一共有六個但為什麽南京亂黨卻始終在喊著什麽七王之亂呢?”
“呃此話怎講?”越其傑當時正忙著挖地道呢根本沒動腦子!
“嗬嗬因為定王名號同彰世人耳目。一旦將定王拉下水則天下人皆以為這次動亂乃是親藩之間搞出來的花樣。將來如果贏了他們具備定策之功。敗了則前有六王墊底中間有定王攔擋後麵是鄭芝龍、左良玉背黑鍋。他們可以盡量自保。所以說七王之亂越亂越好。”
“哦原來如…嗯?不對”越其傑忽然嚇得一機靈“你是定王府丞你跑來開封難不成是在替定王當說客要我跟著你們謀反?”
“嘿!”阮大铖氣得一跺腳“愚蠢!開封是周王藩邸我要當說客我也去南洋。我來你這裏幹什麽?”
“哪!”越其傑剛要答話外麵家人稟告被火炮震塌地地窖洞口已經重新挖開了連忙不顧禮儀起身就要跑。被阮大铖一把拉住!
“蠢貨地窖被震塌過憑什麽你進去以後就不會再塌了?”
“哪你要怎地?”
“唉目前有一處所在絕無人敢動!隻要你讓你的家人送我三輛富平車我非但保你全家性命還送你一份潑天富貴!”
阮大铖早就預判過周王朱恭枵在南京鬧事兒家人必然也跟著過去了偌大的王府一定隻留下不相幹的府兵和仆從看管這就是一個絕佳的避難所。
因為匪幫與叛軍有千絲萬縷地聯係周王是他們的同盟者加上裏麵也沒有值錢的東西了一定不會有人去那邊搶劫。
國軍那裏再亂也沒人敢去王府鬧事兒。
而在他們這邊他們一行2人中可是有定王慈炯啊。雖說已經被史可法判為庶民但隻要沒被關進鳳陽高牆朱慈炯就永遠是千歲爺。再加上南京禮部尚書史可法、上海府尹馬世奇、南京國子監祭酒黃道周這麽大的來頭試問王府家丁怎敢不開門?
但他們逃難至此人生地不熟沒有當地人帶路和證明周王府的家丁怎能相信他們地身份?這也是阮大铖為什麽非要找越其傑地原因當個人證嘛!
這樣一來越其傑非但可以跟著沾光把家人安置在王府中躲避還有機會同史可法、馬世奇、黃道周這些名臣拉上患難與共的關係這當然是好事兒。於是一行數十人就都跑到周王府中躲避戰亂了。
明代有明代地規矩親藩之間是不能隨便走動。但通常要有個環境界定遇戰時非但親藩之間要互相照應王府有時候還要出麵維護地方。所以定王慈炯入駐周王府尋求庇護根本合情合理。隻不過他被貶為庶民的公文還揣在史可法的懷中。
躲在周王府中避難的一幹人等都很規矩畢竟這裏是親藩王爺府能躲過劫難就謝天謝地了但任何時候都有人不甘寂寞。在經過幾天的盤算與猶豫之後阮大铖忽然由董祖常想到了自己:
如果就這麽平安到北京董大被核準死緩;定王被核準奪爵;史可法、馬世奇按照大明慣例也將以瀆職之罪查辦。其他人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功勞和封賞尤其是他自己寒窗苦讀數十載苦心經營全毀於一旦。豈非不是落得一場空?
所以為了實現自己出人頭地的夢想阮大铖決定與命運的喉管搏擊了在仔細籌劃下他先說服了薑世襄(薑道長想親手為宗業司的三大襄理報仇)然後在薑道長的保護下趁亂來到了申甫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