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青州,齊國,泰山縣。
泰山山脈,延綿四百餘裏,所謂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是為五嶽之長。
其中有一段,喚作蛇脊嶺,緊貼著北海國介縣,由於整條山脈,猶如彷佛一條鐵脊蛇矛,故而得名。
此時這嶺口處,就有幾人,正在往下攀爬,當先一人,身著黑衣,麵蒙黑巾,看不清模樣。
而此嶺下方,遙遙望去,就可以見到兩隻軍隊,正在相互抗衡,其中一軍,依托著此嶺下寨,卻被包圍在另一軍中,可見實力相差懸殊。
故而此時,這被包圍的一軍營帳之中,一個黃巾裹頭的大漢,就在踱步晃首,歎氣不已。
而其周圍,依次立著四員武將,主座之上,還有一身材雄偉的大漢。
那踱步大漢走了許久,看著周圍幾人,終於是說出一句:“你們怎麽都不說話呀?就是沒有辦法,也要想出辦法!”
“說著簡單,做起來難!”
主座之上,那人回應道:“這回龔景那廝,足足領了二萬軍來,三麵圍定,馬步都有,我看了,連弓手都湊了一軍,你說我們能想出什麽辦法?”
“哼!”
大漢聽了,冷哼一聲,咬牙罵道:“若不是武安國那廝擋路,區區兩萬大軍,擋得住管某一衝?”
“哎!”
聽了這話,其餘四將,齊齊歎一口氣,說不出話來。
“管亥,你這話什麽意思?沒有我卜己領導,咱們能撐到現在?”
“哼!”
管亥麵色不屑,又是冷哼一聲。
卜己大怒,就道:“好好好!既然你管亥自以為本領高強,那我等立刻就分軍突圍!”
那帳下四將聽了,頓時大喜,聯合道:“孫觀,吳敦,伊禮,昌豨,願引本部軍馬,上泰山落草。”
管亥也正是滿意,就道:“管某遠去北海!”
卜己一尋思,五千軍去了三千,還有兩千,倒也足夠自己突圍,於是便道:“既然如此,那邊散軍自去罷!”
於是一夥人合計著,就要各自分軍,各奔東西。
不料這時,營帳一掀,人影未見,聲音先至。
“你們這幫家夥,這般輕易就分了我黃巾軍最後家產,難道就不怕大賢良師死後有靈,怪罪爾等?”
眾人大驚,連忙看去,就見一黑袍加身,黑巾蒙麵之人,闖了進來。
卜己聽了這聲音,感到一陣熟悉,一時卻難以記起,料想也不是什麽重要人物,於是便喝道:“你是何人,敢闖我軍營帳?”
“嘿,我是何人?”
那人一掀麵巾,露出一張白臉,反倒是將眾人嚇殺。
“卜己將軍好記性,數月不見,連我都不記得了?”
隻見此人,正是來到青州,一路打聽,翻山越嶺而至的張梁,這時身後又進來數人,其中一人,便是李成。
“地地地...地公將軍?”
四員小將不認得張梁,卜己和管亥卻是知道,這時見了張梁真麵目,不由一陣瞠目結舌,傻傻問道:“你是人是鬼?”
“哼,你們就這麽希望我死?”
張梁上前,徑自就坐上了首位,說道:“我兄弟三人,隻是見事不利,暫時退居幕後罷了!”
卜己和管亥聽了,頓時大喜過望,笑中有淚:“若不是三位將軍不在,俺們青州黃巾,怎麽會落到這般地步?”
而孫觀,吳敦,伊禮,昌豨四人,也是大驚,不想這時見到傳說中的人物,心中大生膜拜,也不提去泰山為賊之事,就納頭便拜。
“地公將軍此來,我等有救矣!”
這話一出,卜己才猛醒悟,問道:“對了,大人如何這般不聲不響就潛入進來?”
聽了卜己這話,張梁不禁大怒,心中暗道,要不是你這傻缺一般的主將,老子用得著翻山越嶺,足足拖延了數日才到?
“你們這一夥蠢貨,居然依山下寨,連條後路都不留...”張梁罵著,更加氣憤:“而且今日你們竟然就敢內訌分兵,若不是我施展神行法術,及時趕到,豈不是要白走一遭,喝西北風?”
一夥人各自神情燦燦,頓時頗為不好意思。
不過張梁也知道,這時也不好逼得太緊,畢竟要不是趁著他們不合,自己也沒這麽容易掌權。
因此這時罵完,就溫和道:“不過如今,好歹我已經趕來,這五千黃巾軍士,我自然是不會舍棄。”
卜己一夥,等的就是這句,這時連忙問計,
“且將這時情況,說來與我聽聽。”
於是卜己整理了下話語,就一口氣說道:“俺們這軍自起義以來,就一路巡海打糧,本來過的是十分快活。”
“不料隨著三位將軍之死,俺們處境,就越來越艱難起來,而就在半月之前,青州刺史龔景,居然聯合北海太守孔融,足足兩萬大軍,又勇將武安國率領,前來包圍住了俺們!”
說完,卜己就望著張梁,滿心希冀。
“兩萬軍麽?”
張梁一陣無語,被兩萬軍包圍,這要多麽粗的神經,才能大意到這地步?
於是就問:“那勇將武安國,武藝如何?”
管亥鼓起肌肉,靠近過來,道:“乃是外家大成,比我亦是不差!”
“看來這武安國,還要比這家夥厲害些...”
張梁細細思量著,就是一陣輕鬆,“不過隻要能夠抵擋得住,差一些倒也無所謂,隻是以五千軍擊破二萬,卻不容易。”
“可惜,不知道為何,那記憶傀儡,居然不能帶入,”張梁想到自己白白辛苦許久,不由就歎一口氣:“若是能得其幫助,吸引敵軍注意,突圍豈不是要容易得多?”
這時歎息也無用,因此隻是和眾將走出營帳,一道巡視著軍營。
一股風吹過,張梁才發覺,此時已經是入了三月,春風清爽,氣候宜人。
隻是繞著營帳一圈之後,依舊是無法可想,不由就想起司馬寒吩咐,暗道:“主公吩咐我到了青州地界,遇事不諧,便打開錦囊觀看,此時情景,豈非正相適宜?”
當下心中一動,就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囊,一打開,就露出一小段綢布,上書十字:陽春三月,可憶長社之火。
青州,齊國,泰山縣。
泰山山脈,延綿四百餘裏,所謂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是為五嶽之長。
其中有一段,喚作蛇脊嶺,緊貼著北海國介縣,由於整條山脈,猶如彷佛一條鐵脊蛇矛,故而得名。
此時這嶺口處,就有幾人,正在往下攀爬,當先一人,身著黑衣,麵蒙黑巾,看不清模樣。
而此嶺下方,遙遙望去,就可以見到兩隻軍隊,正在相互抗衡,其中一軍,依托著此嶺下寨,卻被包圍在另一軍中,可見實力相差懸殊。
故而此時,這被包圍的一軍營帳之中,一個黃巾裹頭的大漢,就在踱步晃首,歎氣不已。
而其周圍,依次立著四員武將,主座之上,還有一身材雄偉的大漢。
那踱步大漢走了許久,看著周圍幾人,終於是說出一句:“你們怎麽都不說話呀?就是沒有辦法,也要想出辦法!”
“說著簡單,做起來難!”
主座之上,那人回應道:“這回龔景那廝,足足領了二萬軍來,三麵圍定,馬步都有,我看了,連弓手都湊了一軍,你說我們能想出什麽辦法?”
“哼!”
大漢聽了,冷哼一聲,咬牙罵道:“若不是武安國那廝擋路,區區兩萬大軍,擋得住管某一衝?”
“哎!”
聽了這話,其餘四將,齊齊歎一口氣,說不出話來。
“管亥,你這話什麽意思?沒有我卜己領導,咱們能撐到現在?”
“哼!”
管亥麵色不屑,又是冷哼一聲。
卜己大怒,就道:“好好好!既然你管亥自以為本領高強,那我等立刻就分軍突圍!”
那帳下四將聽了,頓時大喜,聯合道:“孫觀,吳敦,伊禮,昌豨,願引本部軍馬,上泰山落草。”
管亥也正是滿意,就道:“管某遠去北海!”
卜己一尋思,五千軍去了三千,還有兩千,倒也足夠自己突圍,於是便道:“既然如此,那邊散軍自去罷!”
於是一夥人合計著,就要各自分軍,各奔東西。
不料這時,營帳一掀,人影未見,聲音先至。
“你們這幫家夥,這般輕易就分了我黃巾軍最後家產,難道就不怕大賢良師死後有靈,怪罪爾等?”
眾人大驚,連忙看去,就見一黑袍加身,黑巾蒙麵之人,闖了進來。
卜己聽了這聲音,感到一陣熟悉,一時卻難以記起,料想也不是什麽重要人物,於是便喝道:“你是何人,敢闖我軍營帳?”
“嘿,我是何人?”
那人一掀麵巾,露出一張白臉,反倒是將眾人嚇殺。
“卜己將軍好記性,數月不見,連我都不記得了?”
隻見此人,正是來到青州,一路打聽,翻山越嶺而至的張梁,這時身後又進來數人,其中一人,便是李成。
“地地地...地公將軍?”
四員小將不認得張梁,卜己和管亥卻是知道,這時見了張梁真麵目,不由一陣瞠目結舌,傻傻問道:“你是人是鬼?”
“哼,你們就這麽希望我死?”
張梁上前,徑自就坐上了首位,說道:“我兄弟三人,隻是見事不利,暫時退居幕後罷了!”
卜己和管亥聽了,頓時大喜過望,笑中有淚:“若不是三位將軍不在,俺們青州黃巾,怎麽會落到這般地步?”
而孫觀,吳敦,伊禮,昌豨四人,也是大驚,不想這時見到傳說中的人物,心中大生膜拜,也不提去泰山為賊之事,就納頭便拜。
“地公將軍此來,我等有救矣!”
這話一出,卜己才猛醒悟,問道:“對了,大人如何這般不聲不響就潛入進來?”
聽了卜己這話,張梁不禁大怒,心中暗道,要不是你這傻缺一般的主將,老子用得著翻山越嶺,足足拖延了數日才到?
“你們這一夥蠢貨,居然依山下寨,連條後路都不留...”張梁罵著,更加氣憤:“而且今日你們竟然就敢內訌分兵,若不是我施展神行法術,及時趕到,豈不是要白走一遭,喝西北風?”
一夥人各自神情燦燦,頓時頗為不好意思。
不過張梁也知道,這時也不好逼得太緊,畢竟要不是趁著他們不合,自己也沒這麽容易掌權。
因此這時罵完,就溫和道:“不過如今,好歹我已經趕來,這五千黃巾軍士,我自然是不會舍棄。”
卜己一夥,等的就是這句,這時連忙問計,
“且將這時情況,說來與我聽聽。”
於是卜己整理了下話語,就一口氣說道:“俺們這軍自起義以來,就一路巡海打糧,本來過的是十分快活。”
“不料隨著三位將軍之死,俺們處境,就越來越艱難起來,而就在半月之前,青州刺史龔景,居然聯合北海太守孔融,足足兩萬大軍,又勇將武安國率領,前來包圍住了俺們!”
說完,卜己就望著張梁,滿心希冀。
“兩萬軍麽?”
張梁一陣無語,被兩萬軍包圍,這要多麽粗的神經,才能大意到這地步?
於是就問:“那勇將武安國,武藝如何?”
管亥鼓起肌肉,靠近過來,道:“乃是外家大成,比我亦是不差!”
“看來這武安國,還要比這家夥厲害些...”
張梁細細思量著,就是一陣輕鬆,“不過隻要能夠抵擋得住,差一些倒也無所謂,隻是以五千軍擊破二萬,卻不容易。”
“可惜,不知道為何,那記憶傀儡,居然不能帶入,”張梁想到自己白白辛苦許久,不由就歎一口氣:“若是能得其幫助,吸引敵軍注意,突圍豈不是要容易得多?”
這時歎息也無用,因此隻是和眾將走出營帳,一道巡視著軍營。
一股風吹過,張梁才發覺,此時已經是入了三月,春風清爽,氣候宜人。
隻是繞著營帳一圈之後,依舊是無法可想,不由就想起司馬寒吩咐,暗道:“主公吩咐我到了青州地界,遇事不諧,便打開錦囊觀看,此時情景,豈非正相適宜?”
當下心中一動,就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囊,一打開,就露出一小段綢布,上書十字:陽春三月,可憶長社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