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武人,還是文人。單獨掌握國家的權利,都不是一件好事。
回看中華大地上,曾經過往的王朝。文武平衡才是江山社稷的長久之道。
看看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宋朝的文貴武賤。這都是取禍之道。
丟掉江山王朝還在其次,主要是對中華大地上,百姓的傷害太大。
前車之鑒啊!以朱標的仁厚性子,他內心裏同樣不希望帝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畢竟大宋一朝丟掉漢家衣冠,全是拜文人所賜。
可是,麵對這些為大明做出貢獻的老人。麵對他們哀求的神情,朱標隻能深深歎了一口氣。
大明朝的建立和穩定,這些人都是功不可沒。
“老師放心,朱標馬上進宮麵見父皇。”
聽到朱標說,要馬上去見朱元璋。這讓他們明白,朱標意識到了朱元璋心中的果決。
在文人集團眼中,朱元璋能如此幹脆利落的將胡惟庸拿下。肯定是做好了文人反撲的準備。
朱標去宮裏探一探朱元璋口風,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真讓他們和朱元璋拚命,他們又有些前怕狼後怕虎。怕自己白白丟掉性命,被勝利的朱元璋釘在恥辱柱上。
“多謝太子。”
“多謝太子殿下。”
宋濂和李善長,帶頭朝著朱標一拜。
他們現在很是有些慚愧。畢竟朱標的歎息,讓他們作為朱標的老師。總有無地自容的感覺。
畢竟他們是文人,是有身份的文人。臉麵在學生麵前,是丟了個一幹二淨。
朱標讓宋濂,李善長他們待在太子府等他,然後直接去往皇宮。
奉天殿
朱標來到後,第一次發現朱元璋竟然不在。
“父皇去了哪裏?”
因為工作狂朱元璋自南京稱帝後。白天的時間裏,不在奉天殿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
“回太子殿下,皇上去了皇後娘娘那裏。”
朱標聽後,轉向皇後宮走去。
這一路上,朱標都是思考。
現在這種微妙,暗流湧動的情況。父皇為什麽不在奉天殿坐鎮,處理軍國大事。反而來母後這裏?
對朱元璋經常往馬皇後這裏跑,被朱標兄弟認為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的夫妻情深。事實也的確如此,朱元璋兩人堪稱是患難夫妻。
“兒臣,見過父皇,母後。”
在花園裏,朱標找到了正在散步的朱元璋和馬皇後。
“標兒今日不處理公事?”
馬皇後第一個開口。依然是詢問朱標國家大事。
這是馬皇後作為一個仁慈,善良之人的表現。在馬皇後心裏,如今三個兒子都是皇子。兩個都是一方大王,朱標更是未來帝王。都應該將心思放在百姓身上,以百姓為重才是。
朱標也知道馬皇後隨時都在督促自己,要一心為民。
“母後,今日政事已處理完畢。我大明如今也是國泰民安。”
馬皇後聽了朱標的話,很是滿意的點點頭。
對朱標三兄弟的表現,以及現狀。在大明,哪怕是朱元璋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們想什麽,在做什麽。唯有馬皇後能有這樣的自信。
朱標三兄弟都是馬皇後身上掉下來的肉。作為母親,馬皇後是全身心都放在了他們身上。
哪怕遠隔千山萬水,馬皇後也隨時關注著遠方的兩個大王兒子。
像朱樉在西安要“兵諫”一事。今日的馬皇後就收到了消息。
對老二朱樉的異想天開,收到消息後的馬皇後。真是氣的上氣不接下氣,如果朱樉在她麵前。她非要讓朱樉的屁股開花,長長記性。
先不管朱樉和他父親朱元璋誰對誰錯。在這個年代,朱樉的做法就是忤逆,就是不孝子。
教出朱樉這樣的兒子,馬皇後又是心痛,又是自責。
“標兒是來看望母後,還是找你父皇求情?如果是求情,那你還是回去吧!”
馬皇後接著開口,將朱標要說的話給堵了回去。
知子莫如父這句話應該不對,應該是知子莫如母才是。
自己的兒子,沒有人比馬皇後了解他們。
說的直白一點,粗俗一點就是。朱標三兄弟屁股一撅,馬皇後就知道他們要拉什麽屎。
朱標愣住了。
如果這話是朱元璋在說,朱標不會發神。自從上次因為二弟朱樉的事情,朱標受到馬皇後的鼓勵後。麵對朱元璋已經不會畏手畏腳。
可是麵對馬皇後這個嚴厲又慈祥的母親。太子朱標還真不敢忤逆,不敢說不。
三兄弟裏麵,也隻有老大朱標最是孝順父母。也隻有他,最聽馬皇後的話。
老二老三,在馬皇後麵前就毫無約束。特別是二弟朱樉,朱標甚至會羨慕朱樉能與馬皇後頂牛。u看書.uuanshu
朱標對自己三兄弟,在馬皇後心裏的位置非常清楚。朱樉是最氣馬皇後的人。可也是朱樉,最被馬皇後偏心之人。
從小到大,因為朱樉的不聽話。因為朱樉的倔牛脾氣一上來,經常把馬皇後氣的半死。
朱樉也是三兄弟裏麵,被馬皇後打的最多的人。
往往馬皇後打過朱樉,又會心痛的直掉眼淚。
可是朱樉,依然不長記性。好了傷疤忘了疼,想幹什麽,接著還幹。這應該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老三朱棡因為是朱樉的跟屁蟲,從小到大對二弟朱樉最為親近。也是最聽朱樉的話。朱棡被馬皇後打的次數,自然也是僅次於朱樉。
而朱棡比朱樉硬氣,被打板子不會像朱樉一樣大喊大叫。馬皇後也很少為老三落淚。
唯有朱標,是個三好學生。是馬皇後最放心之人。
可以說,朱標從小到大就沒有被馬皇後打過板子。
說來也是奇怪,沒有被打過板子的朱標。卻是三兄弟裏麵,最怕馬皇後的。
因為怕自己的母親,朱標隻能行禮告退。
而且馬皇後已經說的很清楚,看來是不支持自己為胡惟庸求情的。
朱標走後,一直沉默的朱元璋才開口。
“標兒與他們走的太近了,太受他們的影響。”
馬皇後聽了朱元璋的話,有些生氣,有些不滿的回答朱元璋。
“一個仁慈的帝王,總比一個暴君好很多。”
朱元璋大笑:“皇後是說朕是暴君嗎?”
回看中華大地上,曾經過往的王朝。文武平衡才是江山社稷的長久之道。
看看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宋朝的文貴武賤。這都是取禍之道。
丟掉江山王朝還在其次,主要是對中華大地上,百姓的傷害太大。
前車之鑒啊!以朱標的仁厚性子,他內心裏同樣不希望帝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畢竟大宋一朝丟掉漢家衣冠,全是拜文人所賜。
可是,麵對這些為大明做出貢獻的老人。麵對他們哀求的神情,朱標隻能深深歎了一口氣。
大明朝的建立和穩定,這些人都是功不可沒。
“老師放心,朱標馬上進宮麵見父皇。”
聽到朱標說,要馬上去見朱元璋。這讓他們明白,朱標意識到了朱元璋心中的果決。
在文人集團眼中,朱元璋能如此幹脆利落的將胡惟庸拿下。肯定是做好了文人反撲的準備。
朱標去宮裏探一探朱元璋口風,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真讓他們和朱元璋拚命,他們又有些前怕狼後怕虎。怕自己白白丟掉性命,被勝利的朱元璋釘在恥辱柱上。
“多謝太子。”
“多謝太子殿下。”
宋濂和李善長,帶頭朝著朱標一拜。
他們現在很是有些慚愧。畢竟朱標的歎息,讓他們作為朱標的老師。總有無地自容的感覺。
畢竟他們是文人,是有身份的文人。臉麵在學生麵前,是丟了個一幹二淨。
朱標讓宋濂,李善長他們待在太子府等他,然後直接去往皇宮。
奉天殿
朱標來到後,第一次發現朱元璋竟然不在。
“父皇去了哪裏?”
因為工作狂朱元璋自南京稱帝後。白天的時間裏,不在奉天殿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
“回太子殿下,皇上去了皇後娘娘那裏。”
朱標聽後,轉向皇後宮走去。
這一路上,朱標都是思考。
現在這種微妙,暗流湧動的情況。父皇為什麽不在奉天殿坐鎮,處理軍國大事。反而來母後這裏?
對朱元璋經常往馬皇後這裏跑,被朱標兄弟認為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的夫妻情深。事實也的確如此,朱元璋兩人堪稱是患難夫妻。
“兒臣,見過父皇,母後。”
在花園裏,朱標找到了正在散步的朱元璋和馬皇後。
“標兒今日不處理公事?”
馬皇後第一個開口。依然是詢問朱標國家大事。
這是馬皇後作為一個仁慈,善良之人的表現。在馬皇後心裏,如今三個兒子都是皇子。兩個都是一方大王,朱標更是未來帝王。都應該將心思放在百姓身上,以百姓為重才是。
朱標也知道馬皇後隨時都在督促自己,要一心為民。
“母後,今日政事已處理完畢。我大明如今也是國泰民安。”
馬皇後聽了朱標的話,很是滿意的點點頭。
對朱標三兄弟的表現,以及現狀。在大明,哪怕是朱元璋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們想什麽,在做什麽。唯有馬皇後能有這樣的自信。
朱標三兄弟都是馬皇後身上掉下來的肉。作為母親,馬皇後是全身心都放在了他們身上。
哪怕遠隔千山萬水,馬皇後也隨時關注著遠方的兩個大王兒子。
像朱樉在西安要“兵諫”一事。今日的馬皇後就收到了消息。
對老二朱樉的異想天開,收到消息後的馬皇後。真是氣的上氣不接下氣,如果朱樉在她麵前。她非要讓朱樉的屁股開花,長長記性。
先不管朱樉和他父親朱元璋誰對誰錯。在這個年代,朱樉的做法就是忤逆,就是不孝子。
教出朱樉這樣的兒子,馬皇後又是心痛,又是自責。
“標兒是來看望母後,還是找你父皇求情?如果是求情,那你還是回去吧!”
馬皇後接著開口,將朱標要說的話給堵了回去。
知子莫如父這句話應該不對,應該是知子莫如母才是。
自己的兒子,沒有人比馬皇後了解他們。
說的直白一點,粗俗一點就是。朱標三兄弟屁股一撅,馬皇後就知道他們要拉什麽屎。
朱標愣住了。
如果這話是朱元璋在說,朱標不會發神。自從上次因為二弟朱樉的事情,朱標受到馬皇後的鼓勵後。麵對朱元璋已經不會畏手畏腳。
可是麵對馬皇後這個嚴厲又慈祥的母親。太子朱標還真不敢忤逆,不敢說不。
三兄弟裏麵,也隻有老大朱標最是孝順父母。也隻有他,最聽馬皇後的話。
老二老三,在馬皇後麵前就毫無約束。特別是二弟朱樉,朱標甚至會羨慕朱樉能與馬皇後頂牛。u看書.uuanshu
朱標對自己三兄弟,在馬皇後心裏的位置非常清楚。朱樉是最氣馬皇後的人。可也是朱樉,最被馬皇後偏心之人。
從小到大,因為朱樉的不聽話。因為朱樉的倔牛脾氣一上來,經常把馬皇後氣的半死。
朱樉也是三兄弟裏麵,被馬皇後打的最多的人。
往往馬皇後打過朱樉,又會心痛的直掉眼淚。
可是朱樉,依然不長記性。好了傷疤忘了疼,想幹什麽,接著還幹。這應該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老三朱棡因為是朱樉的跟屁蟲,從小到大對二弟朱樉最為親近。也是最聽朱樉的話。朱棡被馬皇後打的次數,自然也是僅次於朱樉。
而朱棡比朱樉硬氣,被打板子不會像朱樉一樣大喊大叫。馬皇後也很少為老三落淚。
唯有朱標,是個三好學生。是馬皇後最放心之人。
可以說,朱標從小到大就沒有被馬皇後打過板子。
說來也是奇怪,沒有被打過板子的朱標。卻是三兄弟裏麵,最怕馬皇後的。
因為怕自己的母親,朱標隻能行禮告退。
而且馬皇後已經說的很清楚,看來是不支持自己為胡惟庸求情的。
朱標走後,一直沉默的朱元璋才開口。
“標兒與他們走的太近了,太受他們的影響。”
馬皇後聽了朱元璋的話,有些生氣,有些不滿的回答朱元璋。
“一個仁慈的帝王,總比一個暴君好很多。”
朱元璋大笑:“皇後是說朕是暴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