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一、再回首已百年身()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麽?”
“人才!”
這是實話,但凡有個一技之長,今時今日總能混個肚兒圓。隔壁的吳老五,人長得孤苦伶仃一副倒黴像,這樣算是“特長”,站大街上乞討,路過的大爺大媽哪位不施舍點?連城管見了都不忍心管。沒幾年,白天“上班”,晚上就穿得人模狗樣的,開著5係寶馬逛酒吧,買房都不用貸款,整一個款爺。
但在北京城,這話得小聲說,沒準兒身旁戴眼鏡的大哥就是哪個大學的博士。要在招聘會上,得了,您是一個本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要是您的本科再不是“985”“211”,我勸您也別印那麽多《求職簡曆》,您前腳給人,後腳就能在垃圾桶裏找到,浪費錢多不說,還找氣受。那句話怎麽說的:“海歸隨處有,博士滿街走。
碩士多如羊,本科賤如狗……”
這句話是孫元起從招聘會聽來的。前前後後參加了十幾場招聘會,心中還是沒底兒。雖然說自己投了不計其數的簡曆,簡曆上也很好看:本科、碩士都是“985”名校,根正苗紅;也不說簡曆附件裏麵厚厚一遝的獲獎證書;別人一問專業,自己就得傻眼。在招聘會上,不止一個人問:“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是幹什麽的?”
幸好在研二的時候,承蒙上屆師兄中高人指點:公務員,沒有背景,一準兒沒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不是博士,不是海歸,也別抱太大希望;外企國企,好像沒有什麽部門需要理論物理學碩士的;個人創業,嘿,知道水有多深嗎?前年跳的人,今天還沒到底……通過排除法,通往羅馬的大道漸漸隻剩下一條獨木橋:當老師,當中學物理老師。
中學老師好啊,沒有科研指標,不會拖欠工資,有寒、暑二假,有四險一金……生活幸福程度,除了公務員就是他了。
為此,孫元起特地學了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方法論,參加了普通話等級測試和教育實習。作為江淮人,從頭學說普通話,容易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學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教師資格證”,覺得光明的生活正在向自己招手。
等到了招聘會,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中學教師職業好是好,可也架不住人多啊!各個學校的博士、碩士擠成一堆兒投簡曆。報紙上說了,現在一個教師職位,就有一個博士、兩個碩士在競爭,旁邊還有十個本科在覬覦。僧多粥少!既要力扛博士大哥的三板斧,還有提防本科師弟的板磚和亂拳,直折騰得心力交瘁。
從招聘會回來,還得給老板打工。老板是對自己導師的“尊稱”,每學期難得見上幾回,每次見麵就是一陣折騰,所忙活的無非是給老板跑腿、找資料、做實驗,比起博士師兄的負責寫論文、申課題檔次可低多了,但勝在工作量大。自己的論文答辯也迫在眉睫,還不能上火,天天得裝孫子。萬一老板毛了:“你畢業證還要不要?”
這一日,老板在實驗室布置任務,正在台上唾液橫飛、激情澎湃的時候,一個悠揚的聲音猛然響起。
孫元起一激靈,連忙抓出自己手機,在要迅速關機的當口,瞟了手機一眼:陌生號碼!010開頭的。
這年頭,陌生號碼有兩種,一是開口不是你爸媽就是你兒女,總之遇到急事,您趕緊匯錢;要不就是搞推銷的,從黑車搖頭丸,到假證**香,應有盡有,什麽犯法來什麽。但孫元起管不了這麽多,自從參加招聘會之後,在他眼裏,每個陌生電話都是一個希望。
在boss的眼鏢中,屁顛顛的從後門溜出實驗室,按下接聽鍵,努力讓自己的江淮口音更加普通話一些:“喂,您好。”
“喂,孫元起老師嗎?”
一聽這稱呼,就知道有戲兒。平抑一下心跳,不讓自己聲音變線:“我是。您是哪一位?”
“我是五城中學的袁老師,我們接到了您的求職簡曆,對您比較感興趣,希望你能在周四上午十點,到五城中學試講一下,你有空麽?”
“有!有!周四上午十點,五城中學?我一定去。”孫元起連忙應允,心想,就是天上下刀子,地上有狗屎也要去。
“內容是元素與原子,時間是十分鍾,可以提前準備一下。”
“沒問題。我知道了,謝謝您。”
掛了電話,孫元起頓時覺得底氣十足,走進實驗室的時候直接無視老板的眼鏢。心想,但等論文答辯完,爺就豬八戒扔耙子——不伺候你這猴兒了!
孫元起今年23歲,碩士三年級,江蘇淮安人,家境隻能說是一般,也就是職位一般、收入一般,沒有大大伯二大舅、三大姑八大姨當個頭頭腦腦。家裏麵的收入,勉強能支撐他上學,至於找工作,那就得看自己的神通。說到孫元起自己,嗯,可以算是上人之姿。這從兩方麵說:
一說是學習,從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的驕傲,親戚教育孩子的榜樣,這不,小學、中學、本科、碩士一水兒的名校。
二說是相貌,一米七八的勻稱個頭,膚色白皙,眉清目秀,絕對是個陽光英俊的小夥兒,素有“係草”的美譽。遙想剛踏進大學那會兒,隻有16歲的孫元起還沒有長開,長留海,白皮膚,瘦弱的小身板才一米六出頭,帶著一絲青澀和懵懂,不知被多少人誤認為是女生,別的係男同學的情書都收到過幾十封。一幅天生桃子樣,惹得師姐們直流口水,隻是怕擔上“老牛吃嫩草”的惡名,才沒有下手,白白便宜了那些後進的師妹。
這年頭,越年輕越膽大。孫元起現在的小女友,從剛進校門就瞄上了孫元起。因為是北京人,有京城女子的手段和北方女子的潑辣,用“下克上”的凶猛攻勢成功上位。如今她也大四了,就等著兩人一起畢業,好雙宿雙飛。
孫元起把得到五城中學麵試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小女友。小女友聽了這個好消息,仿佛看見幸福的生活在眼前徐徐展開,姣好的麵容上泛滿紅暈,隔三差五就發短信、打電話問進展。為了增加成功率,小女友淘換出一大堆有關元素、原子的書本,為的就是萬無一失。孫元起翻著一堆《元素發現趣話》、《漫話原子》,一臉無奈:學了這麽多年物理,還用再看這書麽?可小女友還懷著獻寶之心,一臉期待地盯著自己,讓你無法拒絕,隻能承這份人情。
掰著指頭,一小時一小時地過,終於到了周四。這煎熬,幸好不是下周,估計那時候孫元起不是精神分裂也得神經衰弱。
大清早,就把寢室老大的西服穿上,順便係上老幺的領帶,皮鞋和襯衫倒是自己的,又向老二借了書包,裝上小女友的心意。打扮完了,對著鏡子,覺得自己這身凝縮寢室精華的合資產品,還挺人五人六的。用句臭屁的話說,叫“三千寵愛在一身”。
出門的時候,女同學見了,眼裏直冒桃心。哥們見到,都張大嘴巴:“元起,見嶽母去?”
孫元起樂嗬的答道:“嗯,我正在為我後半生的幸福而努力!”
出了校門,手一揮,叫了輛出租車,覺得自己倍兒像成功人士。司機師傅見多識廣:“你這是去麵試吧?”
一句話把孫元起打回原形。
路上挺順,八點半就到了五城中學,比原定時間早了一個半小時。這可咋辦?又不能杵在學校門口,一身正裝到處晃悠還挺打眼,讓人學校領導看見,這工作沒準兒就黃了。孫元起心想:還是順著馬路,先找個地兒休息會兒吧。
走不遠,前麵是一個景點,仔細瞅瞅匾額,寫著“敕建馬神廟”五個大字。心想,就這兒吧。先進去逛逛,靜一下心。
花了五塊錢買了張門票,進了門才知道,原來這裏竟是京師大學堂最初的校址,景點指示牌上清楚寫著:“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管理大學堂大臣孫家鼐奏開辦學堂,權假邸舍,應用何處房。六月初二日,奕劻、許應騤等上奏,以為‘地安門內馬神廟地方有空閑府第一所,房間尚屬整齊,院落亦甚寬敞,略加修葺,即可作為大學堂暫時開辦之所’……”
一大清早,景區空蕩蕩的,已經是仲夏季節,樹蔭陰翳,偶有蟬鳴三數聲。孫元起心裏有事兒,再說,破舊的教室除了紀念意義,確也沒什麽可看的。逛了一圈,掏出手機,一看已經九點快半了。吔!這破廟裏手機連信號都沒有。還是趕快出去吧!
順著遊廊拐了一個圈,卻見前麵不遠處來了一個穿清朝服飾的人,心想:怪不得沒人,原來趕上拍電影的了。
孫元起怕耽誤時間,遠遠的繞開去,到了門口,呀!看門的都穿上長衫、拖著辮子了。拍電影好大的場麵啊。手裏捏著票,徑直從門中穿過去。出門一看,傻眼了:這拍電影的咋連馬路、馬路兩側的房屋都換了?玩大了吧?
又一想,許是自己走到了馬神廟景區的另一個門,還是問問路再說吧。
折回身,問門口拖著辮子的矮老頭:“請問,五城中學怎麽走?”
矮老頭一臉迷惑:“五城中學?那是什麽?”
老頭兒倒是一口標準的京腔,聽著就知道是皇城根兒長大的,怎麽會不知道這附近的五城中學呢?於是耐著性子解釋:“就是附近的一所學校,我是來應聘當老師的。”
“您甭找了,估計您說就是這兒啦。”老頭兒一樂,露出滿嘴黃板牙。
“就這兒?”孫元起覺得這事扯得沒譜兒了。
“您可是問對人啦!要是問別人,估摸著都不帶知道的。月前,皇上吩咐孫大人辦理大學堂,一直沒找著地兒。前些日子慶王爺剛奏明皇上,要選在馬神廟……”
皇上、孫大人、慶王爺……
孫元起懵了。
1900年8月,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提出了新世紀數學界急需麵臨的23個重大問題,其中第四條為:“直線為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很多人認為這個問題提得過於一般,“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初中幾何的第一條公理就是它,還用懷疑麽?不過話說回來,如今連“1+1=?”的問題都能提出,這懷疑公理的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有人拿出一張紙,在對稱兩個角上隨意點兩點,似乎最短距離是那條對角線。然而把紙一卷,兩個角捏合在一塊兒,這時候的距離則是無限接近於0.
推而廣之,於是就有了“時空隧道”之說。
時空隧道?
如花似錦的生活即將在孫元起麵前展開的時候,他可不願意呆在清末挨罪受,姑且不說這戊戌變法成功與否,之後的義和團、辛亥革命、北伐、八年抗戰、解放戰爭,短暫的豔春之後,又是三反五反、反右、三年自然災害、特殊時期,才能輪到改革開放,等到小康生活的時候,自己都變成骨灰渣滓了,或許,“渣都冇”。
掏出手機,還是沒信號,已經是九點四十了。
“趕快進去,或許回去還趕得上十點鍾的麵試!”孫元起心想。不顧看門人的臉色,直闖進去,循著剛才出來的路又走回去,心想:“或許這樣就能回去了。”
院內樹蔭依然陰翳,隻是蟬聲比來時更加喧噪。天氣也漸漸熱了,加上走得急,西服上衣已經脫下來,搭在胳膊上。領口也被扯開,領帶歪在一旁。多少有些氣急敗壞的模樣。
第五次站在馬神廟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孫元起確定了一個事實:自己回不去了,也趕不上關鍵的麵試了。
孫元起心中窩火,覺得自己真是沒事找抽,幹嘛跑馬神廟裏轉悠啊?直接去五城中學多好!見門旁石獅子,上前狠踹了兩腳。踹完了自己抱著腳隻抽冷氣:這也是沒事找抽!
看門的老頭,從早上到現在,都瞅了他半晌午,現在又湊上來:“您說,您日本人幹嘛來咱們大清國當教習啊?”
孫元起心中正不爽呢,一聽這話,登時跳腳罵道:“你才是日本人呢!你們全家都是日本人!”
老頭兒一窩脖子,慢條斯理的說:“日本人?咱可不稀罕!咱可是正經八百的旗人。”說完,慢慢踱回門樓子裏乘涼去了。
這一嚷嚷,孫元起才意識到一個大問題,自己可是寸頭、穿西服。標準的大清男子現在可都是拖辮子、穿長衫。容閎留美歸來,穿著西服,也得拖著一條假辮子。至於敢捅大清簍子的孫醫生,雖然剃了頭發,但貓在國外不敢回國。如今,敢在大清國土上明目張膽剃板寸的黃皮膚,估計也就日本人。
雖說老頭兒是孫元起在清朝認識的第一人,論輩分得是他高祖父,但跟人老頭兒拌了嘴兒,也不好意思在人地頭上呆著。沿著土路,一步一晃的往前挪,多少有些認命的味道。
中午時分,初夏的太陽也曬得邪乎,加上一上午的折騰,肚子餓得前心貼後脊。
大清的國界上,既沒有atm機,也不能刷卡,人民幣更不能用,現在孫元起真是身無分文。偶爾身邊走過幾個黧黑的力夫,都能聽到他們低聲咕噥:“小日本!”
聽了幾回,孫元起心思就活泛了,既然別人都說我是外國人,那我就去外國使領館蹭頓飯!在孫元起的心中,是這樣想的:去國人的飯店蹭飯,要是不給錢激起義憤,可就麻煩了,誰知道現在義和團在北京有沒有設分壇,人家口號可是“扶清滅洋”,殺的就是外國鬼子,少不得自己要受池魚之殃。外國使領館多少是現代文明,自己還能挨上邊。
至於去哪國的使館,毫無疑問,自然是美國的。盡管自己被人誤認為是日本人,可誰不知道中日之間的仇隙?再說,日語也不會啊,除了“yameide”和“sayonara”之外,再也不知道別的,容易露餡。研究生的英語六級,此時正好派上用場。為什麽不去英國而去美國呢?很簡單,學得是美式英語,在日不落帝國餘輝中自我沉醉的英格蘭,向來對散發出新鮮牛糞味的表親不是很感冒。在大不列顛貴族眼裏,這位遠隔重洋的鄉下牛仔,更像是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
既然知道要去美國使館,接下來就是問路。這也很好辦,抓著街邊一人,誰不知道住著鬼佬的東交民巷?
幸好不遠。
遠遠望見東交民巷外巡邏的鬼佬,孫元起扣上領口,整好領帶,把擱在胳膊上的西服也穿好,還掏出紙巾擦了擦皮鞋上的塵土。本來這身裝束就是傳出來撐場麵的,現在用得正是時候,然後昂首挺胸走過去。
看著孫元起的穿著,大清的兵勇遠遠的避開了,根本不上來盤問。倒是美國公使館門前的守衛更盡責一些,端起手中的步槍,問道:“站住!幹什麽的?”
這句話卻是用漢語說的,想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中國後臨時學的。孫元起很美式的聳了聳肩膀,攤開手,用之前練習過好幾次的英文說道:“士兵,放鬆一點,我可不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敵人。我是大使的朋友,今天隻是過來看看他。”
看到來人衣著光鮮,手無寸鐵,服飾也不是大清的模樣,還說著一口美式英語,守衛把手中的槍慢慢放下,用英語問道:“那你和康格先生有約麽?”
“對不起,我沒有。事實上,我想給他一個驚喜。”孫元起信口開河,“我們已經好久沒有見麵了。”其實他也不知道美國大使到任多久,隻好往模糊裏說,破綻也小些。
“大使會有黃皮膚的朋友?”守衛問周圍的戰友。這誰也不知道。他們隻看見會有不少拖著辮子的滿清官員前來拜訪,在他們眼裏,東方人都長得一樣,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其中有一個人揣度道:“或許是清國留美幼童,之前在美國見過大使。大使一到任,就急忙過來看望的。”
現任美國駐華公使是edwinhurdconger(1843—1907),於1898年1月19日獲得美國政府的任命,同年7月8日向清政府遞交國書——也就是在幾天前。這麽一說,周圍的人都暗自點頭,覺得非常合理。這也就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什麽一個東方人身著西服,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皮膚白皙,個子很高……這一切都不像清國的國民,事實上,更像是黑頭發的歐美人。
既然這麽想,士兵們就放鬆許多,把孫元起放了進去,還好心的告訴他:“大使住在那棟樓的二層。”
“謝謝。祝你好運,士兵。”孫元起蒙過了第一關。
走進院子,便看見了康格先生的住宅。
開門的是一位黑人老嬤嬤,滿臉疑惑:“先生,你確信你沒有敲錯門?”
孫元起笑了:“我確信我沒有敲錯門。請問康格先生在家麽?”
老嬤嬤打開門,口裏還嘀咕著:“我可從來沒見過有亞洲的小夥子來找康格先生。”
“那麽,很榮幸我是第一個。”進了客廳,如同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紀,孫元起頓時輕鬆了許多。
“你在客廳等一下,我去叫康格先生。”老嬤嬤應該是康格家的仆人,轉身往樓上走去,“您喝茶還是咖啡?”
“一杯卡布奇諾,謝謝。”
聽到孫元起的回答,老嬤嬤從樓梯上回過頭又看了一眼,才繼續上樓,“今天有很多奇怪的事啊!”
很快,康格先生從樓下走了下來,孫元起連忙站起身來,走上前去和他握手:“今天能見到康格先生,非常榮幸。”
“我也是。”康格先生大約四十五歲上下,西裝穿著得體,動作幹練,有一種軍人的氣質。事實上,康格先生正是軍人出身,擔任過美軍的少校(major)。
落座之後,康格仔細打量了孫元起一下,問道,“小夥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
孫元起有些尷尬,但生存的壓力戰勝一切,鼓起勇氣說:“是的,先生。很冒昧打擾您,因為我需要您的幫助。”
“幫助?”康格認識的東方人裏麵,尤其是那些官僚,向來是以含蓄著稱的,這一點連以紳士風度著稱的英國人都自愧弗如,很少有這麽開門見山的。第一次見麵就聲稱需要幫助的,這是第一個。他又仔細打量了一下孫元起,覺得對麵衣冠楚楚的小夥子實在不像是一個窮人,也不太像一個壞人。
“是的,先生。”孫元起也有些臉紅,這可是類似於乞討的行為,還要加上謊言,正直的自尊心在這一刻被打了無數個蝴蝶結,“如果先生有空的話,可以讓我陳述一下我的困境。”
這時候,老嬤嬤端來了兩杯咖啡,其中一杯便是卡布奇諾,孫元起微微欠了欠身,說了聲“謝謝”。
“榮幸之至。”康格微笑著說,“或許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做一個自我介紹。”
“實在抱歉,我的中文名字叫孫元起,在美國的時候,朋友通常稱呼我為yorkjohnson。”這個名字實際上是他上英語課時,外教給他起的,“我父親是一名海軍軍官,曾在英國留學過一段時間,對於西方的科技文化非常著迷。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把我作為留美幼童送到美國。前些日子,我回到國內,才知道父親在甲午戰爭——四年前的一場海戰中遇難,而且不知道母親和弟弟她們之後去了哪裏。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不久前,我的行李又被一群暴民搶走——他們以為我是日本人。現在我身無分文,所以隻好來尋求您的幫助。”
“聽到您的故事,我很難過。”透過咖啡的熱氣,看不清康格的臉孔,“我有什麽可以幫您的呢?”
孫元起一起低著頭,一方麵是掩飾撒謊時的羞愧,一方麵也有一些傷感,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親戚、女友、老師同學,確實是無依無靠了。聽了康格先生的話,心想,總不能見麵就問人借錢吧,最好是找個謀生的職業。忽然間想起今日矮老頭的話,孫家鼐要辦京師大學堂,心裏有了一個想法:“是這樣的,先生。我本來是聽說中國要變法維新,所以趕到北京,想在即將創辦的京師大學堂中做一名老師。現在我的文憑和證書都丟了,所以想請您寫一份推薦信……”
“您是說,您在美國取得了學位?”康格很驚訝。
“是的,耶魯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孫元起對美國的大學很熟悉,但哪個學校招收中國留學生,那就不太清楚了,隻好閉上眼睛在自己喜歡的耶魯、mit、普林斯頓的隨便選一個了。
“那真是太令人吃驚了。”康格確實被這個消息嚇住了,“很冒昧的問一句,您多大了?”
“23歲,先生。”孫元起如實回答。
“你看上去非常年青,我以為您隻有18歲呢。”康格放下咖啡杯,盯著孫元起看了一會兒。
“或許是因為從小喝牛奶、吃麵包的緣故。”孫元起這也是如實回答。
“你對物理很有研究麽?我是說,你對物理的哪一部分比較感興趣?”經過這段時間的對話,康格其實不是很懷疑孫元起的留美背景,但對於他的“物理學碩士”,卻大打疑問。
偏偏這是孫元起難得的幾個真實之一,於是便從容答道:“我最感興趣的是原子物理學,這是一門嶄新的學問。您是知道的,現在人類對於物質的微觀結構幾乎是一無所知。四年前,物理學家邁克爾孫在一次演講中講道:‘絕大多數重要的基本原理已經牢固地確立起來。’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也說:‘19世紀已經將物理大廈全部建成,今後物理學家隻是修飾和完美這所大廈。’可就在這幾年,學者相繼發現了x射線、放射線和陰極射線,這就意味著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比如……”
孫元起滔滔不絕的說了近半個小時,在這半個小時中,他努力控製自己不要提及20世紀的任何發現,還要用盡量通俗的語言,向一位軍人出身的外交家描述原子物理學的一些有趣現象,實在大費腦筋。這半個小時的成果,就是使康格先生開始相信對麵確實是一位曾在美國搞過物理研究的,其他的還是半信半疑。
抬頭看看窗外的太陽,約摸下午四點鍾了。從上午到現在,東奔西跑,隻喝了一杯咖啡,餓得感覺胃都要融化了。
等會兒還要為晚飯和住宿的事兒忙活呢!想到這兒,孫元起歎了一口氣。
一、再回首已百年身()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麽?”
“人才!”
這是實話,但凡有個一技之長,今時今日總能混個肚兒圓。隔壁的吳老五,人長得孤苦伶仃一副倒黴像,這樣算是“特長”,站大街上乞討,路過的大爺大媽哪位不施舍點?連城管見了都不忍心管。沒幾年,白天“上班”,晚上就穿得人模狗樣的,開著5係寶馬逛酒吧,買房都不用貸款,整一個款爺。
但在北京城,這話得小聲說,沒準兒身旁戴眼鏡的大哥就是哪個大學的博士。要在招聘會上,得了,您是一個本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要是您的本科再不是“985”“211”,我勸您也別印那麽多《求職簡曆》,您前腳給人,後腳就能在垃圾桶裏找到,浪費錢多不說,還找氣受。那句話怎麽說的:“海歸隨處有,博士滿街走。
碩士多如羊,本科賤如狗……”
這句話是孫元起從招聘會聽來的。前前後後參加了十幾場招聘會,心中還是沒底兒。雖然說自己投了不計其數的簡曆,簡曆上也很好看:本科、碩士都是“985”名校,根正苗紅;也不說簡曆附件裏麵厚厚一遝的獲獎證書;別人一問專業,自己就得傻眼。在招聘會上,不止一個人問:“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是幹什麽的?”
幸好在研二的時候,承蒙上屆師兄中高人指點:公務員,沒有背景,一準兒沒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不是博士,不是海歸,也別抱太大希望;外企國企,好像沒有什麽部門需要理論物理學碩士的;個人創業,嘿,知道水有多深嗎?前年跳的人,今天還沒到底……通過排除法,通往羅馬的大道漸漸隻剩下一條獨木橋:當老師,當中學物理老師。
中學老師好啊,沒有科研指標,不會拖欠工資,有寒、暑二假,有四險一金……生活幸福程度,除了公務員就是他了。
為此,孫元起特地學了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方法論,參加了普通話等級測試和教育實習。作為江淮人,從頭學說普通話,容易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學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教師資格證”,覺得光明的生活正在向自己招手。
等到了招聘會,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中學教師職業好是好,可也架不住人多啊!各個學校的博士、碩士擠成一堆兒投簡曆。報紙上說了,現在一個教師職位,就有一個博士、兩個碩士在競爭,旁邊還有十個本科在覬覦。僧多粥少!既要力扛博士大哥的三板斧,還有提防本科師弟的板磚和亂拳,直折騰得心力交瘁。
從招聘會回來,還得給老板打工。老板是對自己導師的“尊稱”,每學期難得見上幾回,每次見麵就是一陣折騰,所忙活的無非是給老板跑腿、找資料、做實驗,比起博士師兄的負責寫論文、申課題檔次可低多了,但勝在工作量大。自己的論文答辯也迫在眉睫,還不能上火,天天得裝孫子。萬一老板毛了:“你畢業證還要不要?”
這一日,老板在實驗室布置任務,正在台上唾液橫飛、激情澎湃的時候,一個悠揚的聲音猛然響起。
孫元起一激靈,連忙抓出自己手機,在要迅速關機的當口,瞟了手機一眼:陌生號碼!010開頭的。
這年頭,陌生號碼有兩種,一是開口不是你爸媽就是你兒女,總之遇到急事,您趕緊匯錢;要不就是搞推銷的,從黑車搖頭丸,到假證**香,應有盡有,什麽犯法來什麽。但孫元起管不了這麽多,自從參加招聘會之後,在他眼裏,每個陌生電話都是一個希望。
在boss的眼鏢中,屁顛顛的從後門溜出實驗室,按下接聽鍵,努力讓自己的江淮口音更加普通話一些:“喂,您好。”
“喂,孫元起老師嗎?”
一聽這稱呼,就知道有戲兒。平抑一下心跳,不讓自己聲音變線:“我是。您是哪一位?”
“我是五城中學的袁老師,我們接到了您的求職簡曆,對您比較感興趣,希望你能在周四上午十點,到五城中學試講一下,你有空麽?”
“有!有!周四上午十點,五城中學?我一定去。”孫元起連忙應允,心想,就是天上下刀子,地上有狗屎也要去。
“內容是元素與原子,時間是十分鍾,可以提前準備一下。”
“沒問題。我知道了,謝謝您。”
掛了電話,孫元起頓時覺得底氣十足,走進實驗室的時候直接無視老板的眼鏢。心想,但等論文答辯完,爺就豬八戒扔耙子——不伺候你這猴兒了!
孫元起今年23歲,碩士三年級,江蘇淮安人,家境隻能說是一般,也就是職位一般、收入一般,沒有大大伯二大舅、三大姑八大姨當個頭頭腦腦。家裏麵的收入,勉強能支撐他上學,至於找工作,那就得看自己的神通。說到孫元起自己,嗯,可以算是上人之姿。這從兩方麵說:
一說是學習,從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的驕傲,親戚教育孩子的榜樣,這不,小學、中學、本科、碩士一水兒的名校。
二說是相貌,一米七八的勻稱個頭,膚色白皙,眉清目秀,絕對是個陽光英俊的小夥兒,素有“係草”的美譽。遙想剛踏進大學那會兒,隻有16歲的孫元起還沒有長開,長留海,白皮膚,瘦弱的小身板才一米六出頭,帶著一絲青澀和懵懂,不知被多少人誤認為是女生,別的係男同學的情書都收到過幾十封。一幅天生桃子樣,惹得師姐們直流口水,隻是怕擔上“老牛吃嫩草”的惡名,才沒有下手,白白便宜了那些後進的師妹。
這年頭,越年輕越膽大。孫元起現在的小女友,從剛進校門就瞄上了孫元起。因為是北京人,有京城女子的手段和北方女子的潑辣,用“下克上”的凶猛攻勢成功上位。如今她也大四了,就等著兩人一起畢業,好雙宿雙飛。
孫元起把得到五城中學麵試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小女友。小女友聽了這個好消息,仿佛看見幸福的生活在眼前徐徐展開,姣好的麵容上泛滿紅暈,隔三差五就發短信、打電話問進展。為了增加成功率,小女友淘換出一大堆有關元素、原子的書本,為的就是萬無一失。孫元起翻著一堆《元素發現趣話》、《漫話原子》,一臉無奈:學了這麽多年物理,還用再看這書麽?可小女友還懷著獻寶之心,一臉期待地盯著自己,讓你無法拒絕,隻能承這份人情。
掰著指頭,一小時一小時地過,終於到了周四。這煎熬,幸好不是下周,估計那時候孫元起不是精神分裂也得神經衰弱。
大清早,就把寢室老大的西服穿上,順便係上老幺的領帶,皮鞋和襯衫倒是自己的,又向老二借了書包,裝上小女友的心意。打扮完了,對著鏡子,覺得自己這身凝縮寢室精華的合資產品,還挺人五人六的。用句臭屁的話說,叫“三千寵愛在一身”。
出門的時候,女同學見了,眼裏直冒桃心。哥們見到,都張大嘴巴:“元起,見嶽母去?”
孫元起樂嗬的答道:“嗯,我正在為我後半生的幸福而努力!”
出了校門,手一揮,叫了輛出租車,覺得自己倍兒像成功人士。司機師傅見多識廣:“你這是去麵試吧?”
一句話把孫元起打回原形。
路上挺順,八點半就到了五城中學,比原定時間早了一個半小時。這可咋辦?又不能杵在學校門口,一身正裝到處晃悠還挺打眼,讓人學校領導看見,這工作沒準兒就黃了。孫元起心想:還是順著馬路,先找個地兒休息會兒吧。
走不遠,前麵是一個景點,仔細瞅瞅匾額,寫著“敕建馬神廟”五個大字。心想,就這兒吧。先進去逛逛,靜一下心。
花了五塊錢買了張門票,進了門才知道,原來這裏竟是京師大學堂最初的校址,景點指示牌上清楚寫著:“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管理大學堂大臣孫家鼐奏開辦學堂,權假邸舍,應用何處房。六月初二日,奕劻、許應騤等上奏,以為‘地安門內馬神廟地方有空閑府第一所,房間尚屬整齊,院落亦甚寬敞,略加修葺,即可作為大學堂暫時開辦之所’……”
一大清早,景區空蕩蕩的,已經是仲夏季節,樹蔭陰翳,偶有蟬鳴三數聲。孫元起心裏有事兒,再說,破舊的教室除了紀念意義,確也沒什麽可看的。逛了一圈,掏出手機,一看已經九點快半了。吔!這破廟裏手機連信號都沒有。還是趕快出去吧!
順著遊廊拐了一個圈,卻見前麵不遠處來了一個穿清朝服飾的人,心想:怪不得沒人,原來趕上拍電影的了。
孫元起怕耽誤時間,遠遠的繞開去,到了門口,呀!看門的都穿上長衫、拖著辮子了。拍電影好大的場麵啊。手裏捏著票,徑直從門中穿過去。出門一看,傻眼了:這拍電影的咋連馬路、馬路兩側的房屋都換了?玩大了吧?
又一想,許是自己走到了馬神廟景區的另一個門,還是問問路再說吧。
折回身,問門口拖著辮子的矮老頭:“請問,五城中學怎麽走?”
矮老頭一臉迷惑:“五城中學?那是什麽?”
老頭兒倒是一口標準的京腔,聽著就知道是皇城根兒長大的,怎麽會不知道這附近的五城中學呢?於是耐著性子解釋:“就是附近的一所學校,我是來應聘當老師的。”
“您甭找了,估計您說就是這兒啦。”老頭兒一樂,露出滿嘴黃板牙。
“就這兒?”孫元起覺得這事扯得沒譜兒了。
“您可是問對人啦!要是問別人,估摸著都不帶知道的。月前,皇上吩咐孫大人辦理大學堂,一直沒找著地兒。前些日子慶王爺剛奏明皇上,要選在馬神廟……”
皇上、孫大人、慶王爺……
孫元起懵了。
1900年8月,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提出了新世紀數學界急需麵臨的23個重大問題,其中第四條為:“直線為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很多人認為這個問題提得過於一般,“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初中幾何的第一條公理就是它,還用懷疑麽?不過話說回來,如今連“1+1=?”的問題都能提出,這懷疑公理的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有人拿出一張紙,在對稱兩個角上隨意點兩點,似乎最短距離是那條對角線。然而把紙一卷,兩個角捏合在一塊兒,這時候的距離則是無限接近於0.
推而廣之,於是就有了“時空隧道”之說。
時空隧道?
如花似錦的生活即將在孫元起麵前展開的時候,他可不願意呆在清末挨罪受,姑且不說這戊戌變法成功與否,之後的義和團、辛亥革命、北伐、八年抗戰、解放戰爭,短暫的豔春之後,又是三反五反、反右、三年自然災害、特殊時期,才能輪到改革開放,等到小康生活的時候,自己都變成骨灰渣滓了,或許,“渣都冇”。
掏出手機,還是沒信號,已經是九點四十了。
“趕快進去,或許回去還趕得上十點鍾的麵試!”孫元起心想。不顧看門人的臉色,直闖進去,循著剛才出來的路又走回去,心想:“或許這樣就能回去了。”
院內樹蔭依然陰翳,隻是蟬聲比來時更加喧噪。天氣也漸漸熱了,加上走得急,西服上衣已經脫下來,搭在胳膊上。領口也被扯開,領帶歪在一旁。多少有些氣急敗壞的模樣。
第五次站在馬神廟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孫元起確定了一個事實:自己回不去了,也趕不上關鍵的麵試了。
孫元起心中窩火,覺得自己真是沒事找抽,幹嘛跑馬神廟裏轉悠啊?直接去五城中學多好!見門旁石獅子,上前狠踹了兩腳。踹完了自己抱著腳隻抽冷氣:這也是沒事找抽!
看門的老頭,從早上到現在,都瞅了他半晌午,現在又湊上來:“您說,您日本人幹嘛來咱們大清國當教習啊?”
孫元起心中正不爽呢,一聽這話,登時跳腳罵道:“你才是日本人呢!你們全家都是日本人!”
老頭兒一窩脖子,慢條斯理的說:“日本人?咱可不稀罕!咱可是正經八百的旗人。”說完,慢慢踱回門樓子裏乘涼去了。
這一嚷嚷,孫元起才意識到一個大問題,自己可是寸頭、穿西服。標準的大清男子現在可都是拖辮子、穿長衫。容閎留美歸來,穿著西服,也得拖著一條假辮子。至於敢捅大清簍子的孫醫生,雖然剃了頭發,但貓在國外不敢回國。如今,敢在大清國土上明目張膽剃板寸的黃皮膚,估計也就日本人。
雖說老頭兒是孫元起在清朝認識的第一人,論輩分得是他高祖父,但跟人老頭兒拌了嘴兒,也不好意思在人地頭上呆著。沿著土路,一步一晃的往前挪,多少有些認命的味道。
中午時分,初夏的太陽也曬得邪乎,加上一上午的折騰,肚子餓得前心貼後脊。
大清的國界上,既沒有atm機,也不能刷卡,人民幣更不能用,現在孫元起真是身無分文。偶爾身邊走過幾個黧黑的力夫,都能聽到他們低聲咕噥:“小日本!”
聽了幾回,孫元起心思就活泛了,既然別人都說我是外國人,那我就去外國使領館蹭頓飯!在孫元起的心中,是這樣想的:去國人的飯店蹭飯,要是不給錢激起義憤,可就麻煩了,誰知道現在義和團在北京有沒有設分壇,人家口號可是“扶清滅洋”,殺的就是外國鬼子,少不得自己要受池魚之殃。外國使領館多少是現代文明,自己還能挨上邊。
至於去哪國的使館,毫無疑問,自然是美國的。盡管自己被人誤認為是日本人,可誰不知道中日之間的仇隙?再說,日語也不會啊,除了“yameide”和“sayonara”之外,再也不知道別的,容易露餡。研究生的英語六級,此時正好派上用場。為什麽不去英國而去美國呢?很簡單,學得是美式英語,在日不落帝國餘輝中自我沉醉的英格蘭,向來對散發出新鮮牛糞味的表親不是很感冒。在大不列顛貴族眼裏,這位遠隔重洋的鄉下牛仔,更像是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
既然知道要去美國使館,接下來就是問路。這也很好辦,抓著街邊一人,誰不知道住著鬼佬的東交民巷?
幸好不遠。
遠遠望見東交民巷外巡邏的鬼佬,孫元起扣上領口,整好領帶,把擱在胳膊上的西服也穿好,還掏出紙巾擦了擦皮鞋上的塵土。本來這身裝束就是傳出來撐場麵的,現在用得正是時候,然後昂首挺胸走過去。
看著孫元起的穿著,大清的兵勇遠遠的避開了,根本不上來盤問。倒是美國公使館門前的守衛更盡責一些,端起手中的步槍,問道:“站住!幹什麽的?”
這句話卻是用漢語說的,想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中國後臨時學的。孫元起很美式的聳了聳肩膀,攤開手,用之前練習過好幾次的英文說道:“士兵,放鬆一點,我可不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敵人。我是大使的朋友,今天隻是過來看看他。”
看到來人衣著光鮮,手無寸鐵,服飾也不是大清的模樣,還說著一口美式英語,守衛把手中的槍慢慢放下,用英語問道:“那你和康格先生有約麽?”
“對不起,我沒有。事實上,我想給他一個驚喜。”孫元起信口開河,“我們已經好久沒有見麵了。”其實他也不知道美國大使到任多久,隻好往模糊裏說,破綻也小些。
“大使會有黃皮膚的朋友?”守衛問周圍的戰友。這誰也不知道。他們隻看見會有不少拖著辮子的滿清官員前來拜訪,在他們眼裏,東方人都長得一樣,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其中有一個人揣度道:“或許是清國留美幼童,之前在美國見過大使。大使一到任,就急忙過來看望的。”
現任美國駐華公使是edwinhurdconger(1843—1907),於1898年1月19日獲得美國政府的任命,同年7月8日向清政府遞交國書——也就是在幾天前。這麽一說,周圍的人都暗自點頭,覺得非常合理。這也就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什麽一個東方人身著西服,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皮膚白皙,個子很高……這一切都不像清國的國民,事實上,更像是黑頭發的歐美人。
既然這麽想,士兵們就放鬆許多,把孫元起放了進去,還好心的告訴他:“大使住在那棟樓的二層。”
“謝謝。祝你好運,士兵。”孫元起蒙過了第一關。
走進院子,便看見了康格先生的住宅。
開門的是一位黑人老嬤嬤,滿臉疑惑:“先生,你確信你沒有敲錯門?”
孫元起笑了:“我確信我沒有敲錯門。請問康格先生在家麽?”
老嬤嬤打開門,口裏還嘀咕著:“我可從來沒見過有亞洲的小夥子來找康格先生。”
“那麽,很榮幸我是第一個。”進了客廳,如同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紀,孫元起頓時輕鬆了許多。
“你在客廳等一下,我去叫康格先生。”老嬤嬤應該是康格家的仆人,轉身往樓上走去,“您喝茶還是咖啡?”
“一杯卡布奇諾,謝謝。”
聽到孫元起的回答,老嬤嬤從樓梯上回過頭又看了一眼,才繼續上樓,“今天有很多奇怪的事啊!”
很快,康格先生從樓下走了下來,孫元起連忙站起身來,走上前去和他握手:“今天能見到康格先生,非常榮幸。”
“我也是。”康格先生大約四十五歲上下,西裝穿著得體,動作幹練,有一種軍人的氣質。事實上,康格先生正是軍人出身,擔任過美軍的少校(major)。
落座之後,康格仔細打量了孫元起一下,問道,“小夥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
孫元起有些尷尬,但生存的壓力戰勝一切,鼓起勇氣說:“是的,先生。很冒昧打擾您,因為我需要您的幫助。”
“幫助?”康格認識的東方人裏麵,尤其是那些官僚,向來是以含蓄著稱的,這一點連以紳士風度著稱的英國人都自愧弗如,很少有這麽開門見山的。第一次見麵就聲稱需要幫助的,這是第一個。他又仔細打量了一下孫元起,覺得對麵衣冠楚楚的小夥子實在不像是一個窮人,也不太像一個壞人。
“是的,先生。”孫元起也有些臉紅,這可是類似於乞討的行為,還要加上謊言,正直的自尊心在這一刻被打了無數個蝴蝶結,“如果先生有空的話,可以讓我陳述一下我的困境。”
這時候,老嬤嬤端來了兩杯咖啡,其中一杯便是卡布奇諾,孫元起微微欠了欠身,說了聲“謝謝”。
“榮幸之至。”康格微笑著說,“或許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做一個自我介紹。”
“實在抱歉,我的中文名字叫孫元起,在美國的時候,朋友通常稱呼我為yorkjohnson。”這個名字實際上是他上英語課時,外教給他起的,“我父親是一名海軍軍官,曾在英國留學過一段時間,對於西方的科技文化非常著迷。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把我作為留美幼童送到美國。前些日子,我回到國內,才知道父親在甲午戰爭——四年前的一場海戰中遇難,而且不知道母親和弟弟她們之後去了哪裏。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不久前,我的行李又被一群暴民搶走——他們以為我是日本人。現在我身無分文,所以隻好來尋求您的幫助。”
“聽到您的故事,我很難過。”透過咖啡的熱氣,看不清康格的臉孔,“我有什麽可以幫您的呢?”
孫元起一起低著頭,一方麵是掩飾撒謊時的羞愧,一方麵也有一些傷感,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親戚、女友、老師同學,確實是無依無靠了。聽了康格先生的話,心想,總不能見麵就問人借錢吧,最好是找個謀生的職業。忽然間想起今日矮老頭的話,孫家鼐要辦京師大學堂,心裏有了一個想法:“是這樣的,先生。我本來是聽說中國要變法維新,所以趕到北京,想在即將創辦的京師大學堂中做一名老師。現在我的文憑和證書都丟了,所以想請您寫一份推薦信……”
“您是說,您在美國取得了學位?”康格很驚訝。
“是的,耶魯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孫元起對美國的大學很熟悉,但哪個學校招收中國留學生,那就不太清楚了,隻好閉上眼睛在自己喜歡的耶魯、mit、普林斯頓的隨便選一個了。
“那真是太令人吃驚了。”康格確實被這個消息嚇住了,“很冒昧的問一句,您多大了?”
“23歲,先生。”孫元起如實回答。
“你看上去非常年青,我以為您隻有18歲呢。”康格放下咖啡杯,盯著孫元起看了一會兒。
“或許是因為從小喝牛奶、吃麵包的緣故。”孫元起這也是如實回答。
“你對物理很有研究麽?我是說,你對物理的哪一部分比較感興趣?”經過這段時間的對話,康格其實不是很懷疑孫元起的留美背景,但對於他的“物理學碩士”,卻大打疑問。
偏偏這是孫元起難得的幾個真實之一,於是便從容答道:“我最感興趣的是原子物理學,這是一門嶄新的學問。您是知道的,現在人類對於物質的微觀結構幾乎是一無所知。四年前,物理學家邁克爾孫在一次演講中講道:‘絕大多數重要的基本原理已經牢固地確立起來。’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也說:‘19世紀已經將物理大廈全部建成,今後物理學家隻是修飾和完美這所大廈。’可就在這幾年,學者相繼發現了x射線、放射線和陰極射線,這就意味著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比如……”
孫元起滔滔不絕的說了近半個小時,在這半個小時中,他努力控製自己不要提及20世紀的任何發現,還要用盡量通俗的語言,向一位軍人出身的外交家描述原子物理學的一些有趣現象,實在大費腦筋。這半個小時的成果,就是使康格先生開始相信對麵確實是一位曾在美國搞過物理研究的,其他的還是半信半疑。
抬頭看看窗外的太陽,約摸下午四點鍾了。從上午到現在,東奔西跑,隻喝了一杯咖啡,餓得感覺胃都要融化了。
等會兒還要為晚飯和住宿的事兒忙活呢!想到這兒,孫元起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