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尊李烏鴉為十三祖還是有些急燥了,關鍵在於年紀,他三千歲的年紀對一般小門小派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在軒轅這樣的大派,你不活個萬年以上,別說是祖,你連爹都當不上。
之所以仍然這麽做了,就是因為軒轅最近的這一次巨變打擊,上洛們用千年時間企圖證明的東西,在事實麵前黯然收場,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鴉祖當初為門派設計的路線是正確的。
那就是,對劍修來說,個體高於整體!
當然,這是有分寸的,用一個概括性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在保證一定門派地位的基礎上,不追求劍派的統治地位,不追求整體的稱霸行為,而隻追求個體在絕對實力上的碾壓!
當劍派有個體能做到在實力上的傲視群雄時,就像李烏鴉這樣,那麽門派自然就成為了修真界中誰也不敢忽視的力量,大家都隻能捧著你,哄著你,在任何關乎五環修真大事件中,都不敢不尊重你的意見,在任何陰謀詭計之下,陰謀者都不得不三思觸碰軒轅可能引發的後果!
把時間解放出來,去追求每個劍修心目中的理想,未來,把心神融入浩瀚無匹的宇宙中去,讓大自然檢驗他們的成色,這才是真正劍修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和內景古法修士碰撞之後,這種認知思想逐漸成為了主流,再也沒有其他力量能夠阻擋,或者說句殘酷的話,那些希望依靠門派力量在宇宙中生存的劍修,都在大戰中失去了生命,因為他們太注重整體,反而在生死關頭沒有那些縱橫無忌的劍修放的開,更沒有他們心中那種我自一劍走天下的信心和闖勁。
這種信念上的改變,被認為是極其關鍵性的改變,對軒轅的未來會產生足夠深遠的影響,也是劍脈最終和法脈越走越遠的開始。
而這種方向,就連軒轅大帝當初也是含糊不清的。
李績由此奠定了他在軒轅的地位!
有鑒於鴉祖一貫為人親和,不拘小節的性格習慣,烏鴉峰沒有搞成像當初飛來峰那樣的難於接近,非元嬰真君不能常留;現在的烏鴉峰,就是一處十三峰中進山門檻最低的所在,隻要是軒轅弟子,就能來此觀瞻。
烏鴉峰上,沒有洞府,也沒有職能殿閣,這其實也是整個山門的現狀,其他十二峰也強的有限,畢竟整個攤子才草創,還不具備崤山的底蘊;但烏鴉峰卻是唯一一座一個定居修行的修士也沒有的峰頭,原因隻有一個,大家有些怕!
聽說這祖宗脾氣不太好?
最大的殿閣,是峰腰空闊處的一個大型圓月狀封壇,分為三層,玉石構造,其間還種有蒼鬆翠柏,拜壇中央,是一座高聳入雲的方尖之塔,形若利劍,直刺長空。
塔上刻有一行鑲金大字:十三祖李績李中則。
因為不是本人督造,所以也隻能憑著想象來,之所以立個方尖之塔,是重樓看道劍一脈玉簡封皮上,畫著這麽一個東西,他當然不清楚這是李績在探尋西昭劍府時對那座龐大尖塔的印像,還以為這建築正好象征長劍,也算是有所喻意。
為什麽是金字?這是寒方獨排眾議,因為在當初遠襲方壺時,鴉祖讓大家都穿上了一身金色長袍,就以為鴉祖對這富貴之色是極喜歡的……
一群毫無審美,又缺乏建築學基本常識的外行的胡拚亂湊,當然,整體上來看還是很氣派的。
這一日,近百名築基修士在三名金丹劍修的帶領下,來到十三祖封壇拜叩,這也是劍修初如門時的一個慣例,當然,也不是獨拜李績一個,而是從軒轅大帝開始,每個老祖都輪著來,不分彼此。
差別也是有的,大部分就是草草了事,走個形式,但有兩個是不能馬虎的,一個是創派老祖軒轅大帝!一個是十三祖李烏鴉!
軒轅大帝不用說,創始人,仙人,擱在哪個門派也是最重要的祖宗,不能輕忽。
至於十三祖嘛,原因那就更簡單了,這是現在唯一一個還有可能回來軒轅的祖宗,其他的都是念想,隻有這個是現實存在的,說不定哪天就能回來看看,當然要盡心巴結。
在三名金丹劍修的引領下,近百名築基修士肅立壇前,靜心存想,向這位傳奇劍修禱告,希望在接下來的劍丸捕獲中有所斬獲。
他們都是新入門的修士,還沒有分出內外劍,需要看能否得到劍丸的認可才能最終確定修行方向,這也是軒轅一貫的傳統。
五環比青空大的多,軒轅所掌控的地域也比北域大得多,再加上土著們比較出色的修行潛質,更充沛的天地靈機,所以每年下來,能有資格拜入軒轅的築基們也比青空北域要多很多。
在現在的青空,崤山每年能收到的合格築基修士在雙十之下,而且總體趨勢還在往下,遠遠低於這裏的近百名,這就是軒轅,也是所有左周門派勢力都想削尖腦袋往五環鑽的根本原因。
基石,永遠是一個門派的重中之重,它代表了無限的未來。
封壇周圍,氣氛嚴肅,作為軒轅老祖中唯一健在且現過身的祖宗,由不得你不誠心敬意。
就隻是肅立,沒有三拜九叩那一套繁文縟節,越是大門派越不講究這些虛應,反而是小門小派願意搞的和參見皇帝一樣,這也是大勢力的底蘊,學不來的東西。
一名金丹劍修正站在一層壇基上為眾人講述鴉祖的傳奇生平,豐功偉績,悲天憫人,個人情操,實話說,對門派的功績方麵還是真實可信,言有其物的。
有些許誇大之處,不過主要是集中在個人道德方麵,比如著重介紹了鴉祖和道侶安真人可歌可泣的廝守一生,從一而終,這明顯不符合事實嘛,別說還有個豆腐莊,便沒有豆腐,你讓那些得過鴉祖錢財幫助的可憐女子們情何以堪?
鴉祖可沒少幫助過那些可憐人,也是久在花叢過,片葉不加身的瀟灑人物呢!
就在大家都凝神注目,肅然諦聽時,從高聳的方尖塔後轉出來一個青年道人,嘴裏罵罵咧咧,
“麻旦,什麽玩意兒,搞的跟陵園似的,這塔上再加一句永-垂-不休,就全套都有了……”
之所以仍然這麽做了,就是因為軒轅最近的這一次巨變打擊,上洛們用千年時間企圖證明的東西,在事實麵前黯然收場,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鴉祖當初為門派設計的路線是正確的。
那就是,對劍修來說,個體高於整體!
當然,這是有分寸的,用一個概括性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在保證一定門派地位的基礎上,不追求劍派的統治地位,不追求整體的稱霸行為,而隻追求個體在絕對實力上的碾壓!
當劍派有個體能做到在實力上的傲視群雄時,就像李烏鴉這樣,那麽門派自然就成為了修真界中誰也不敢忽視的力量,大家都隻能捧著你,哄著你,在任何關乎五環修真大事件中,都不敢不尊重你的意見,在任何陰謀詭計之下,陰謀者都不得不三思觸碰軒轅可能引發的後果!
把時間解放出來,去追求每個劍修心目中的理想,未來,把心神融入浩瀚無匹的宇宙中去,讓大自然檢驗他們的成色,這才是真正劍修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和內景古法修士碰撞之後,這種認知思想逐漸成為了主流,再也沒有其他力量能夠阻擋,或者說句殘酷的話,那些希望依靠門派力量在宇宙中生存的劍修,都在大戰中失去了生命,因為他們太注重整體,反而在生死關頭沒有那些縱橫無忌的劍修放的開,更沒有他們心中那種我自一劍走天下的信心和闖勁。
這種信念上的改變,被認為是極其關鍵性的改變,對軒轅的未來會產生足夠深遠的影響,也是劍脈最終和法脈越走越遠的開始。
而這種方向,就連軒轅大帝當初也是含糊不清的。
李績由此奠定了他在軒轅的地位!
有鑒於鴉祖一貫為人親和,不拘小節的性格習慣,烏鴉峰沒有搞成像當初飛來峰那樣的難於接近,非元嬰真君不能常留;現在的烏鴉峰,就是一處十三峰中進山門檻最低的所在,隻要是軒轅弟子,就能來此觀瞻。
烏鴉峰上,沒有洞府,也沒有職能殿閣,這其實也是整個山門的現狀,其他十二峰也強的有限,畢竟整個攤子才草創,還不具備崤山的底蘊;但烏鴉峰卻是唯一一座一個定居修行的修士也沒有的峰頭,原因隻有一個,大家有些怕!
聽說這祖宗脾氣不太好?
最大的殿閣,是峰腰空闊處的一個大型圓月狀封壇,分為三層,玉石構造,其間還種有蒼鬆翠柏,拜壇中央,是一座高聳入雲的方尖之塔,形若利劍,直刺長空。
塔上刻有一行鑲金大字:十三祖李績李中則。
因為不是本人督造,所以也隻能憑著想象來,之所以立個方尖之塔,是重樓看道劍一脈玉簡封皮上,畫著這麽一個東西,他當然不清楚這是李績在探尋西昭劍府時對那座龐大尖塔的印像,還以為這建築正好象征長劍,也算是有所喻意。
為什麽是金字?這是寒方獨排眾議,因為在當初遠襲方壺時,鴉祖讓大家都穿上了一身金色長袍,就以為鴉祖對這富貴之色是極喜歡的……
一群毫無審美,又缺乏建築學基本常識的外行的胡拚亂湊,當然,整體上來看還是很氣派的。
這一日,近百名築基修士在三名金丹劍修的帶領下,來到十三祖封壇拜叩,這也是劍修初如門時的一個慣例,當然,也不是獨拜李績一個,而是從軒轅大帝開始,每個老祖都輪著來,不分彼此。
差別也是有的,大部分就是草草了事,走個形式,但有兩個是不能馬虎的,一個是創派老祖軒轅大帝!一個是十三祖李烏鴉!
軒轅大帝不用說,創始人,仙人,擱在哪個門派也是最重要的祖宗,不能輕忽。
至於十三祖嘛,原因那就更簡單了,這是現在唯一一個還有可能回來軒轅的祖宗,其他的都是念想,隻有這個是現實存在的,說不定哪天就能回來看看,當然要盡心巴結。
在三名金丹劍修的引領下,近百名築基修士肅立壇前,靜心存想,向這位傳奇劍修禱告,希望在接下來的劍丸捕獲中有所斬獲。
他們都是新入門的修士,還沒有分出內外劍,需要看能否得到劍丸的認可才能最終確定修行方向,這也是軒轅一貫的傳統。
五環比青空大的多,軒轅所掌控的地域也比北域大得多,再加上土著們比較出色的修行潛質,更充沛的天地靈機,所以每年下來,能有資格拜入軒轅的築基們也比青空北域要多很多。
在現在的青空,崤山每年能收到的合格築基修士在雙十之下,而且總體趨勢還在往下,遠遠低於這裏的近百名,這就是軒轅,也是所有左周門派勢力都想削尖腦袋往五環鑽的根本原因。
基石,永遠是一個門派的重中之重,它代表了無限的未來。
封壇周圍,氣氛嚴肅,作為軒轅老祖中唯一健在且現過身的祖宗,由不得你不誠心敬意。
就隻是肅立,沒有三拜九叩那一套繁文縟節,越是大門派越不講究這些虛應,反而是小門小派願意搞的和參見皇帝一樣,這也是大勢力的底蘊,學不來的東西。
一名金丹劍修正站在一層壇基上為眾人講述鴉祖的傳奇生平,豐功偉績,悲天憫人,個人情操,實話說,對門派的功績方麵還是真實可信,言有其物的。
有些許誇大之處,不過主要是集中在個人道德方麵,比如著重介紹了鴉祖和道侶安真人可歌可泣的廝守一生,從一而終,這明顯不符合事實嘛,別說還有個豆腐莊,便沒有豆腐,你讓那些得過鴉祖錢財幫助的可憐女子們情何以堪?
鴉祖可沒少幫助過那些可憐人,也是久在花叢過,片葉不加身的瀟灑人物呢!
就在大家都凝神注目,肅然諦聽時,從高聳的方尖塔後轉出來一個青年道人,嘴裏罵罵咧咧,
“麻旦,什麽玩意兒,搞的跟陵園似的,這塔上再加一句永-垂-不休,就全套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