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十四章東北方略


    郭煒將前代的遼東與半島掌故條分縷析地講了一遍,核心思想當然是——這些地方和幽薊、交州一樣都是漢唐故土,也就天然是大周應該收回的土地。


    當然,要想把漢唐在渝關以外燕山以北的故土全部收回來,就必須有和遼國大戰一場的精神準備。遼國當初不是主動放棄幽薊地區的,現在當然也不會主動放棄這些地方;遼國當初是無力反攻燕山防線,但是燕山以北卻是最有利於遊牧騎兵的戰場。


    這些地方可不比幽薊地區,整個幽薊地區有燕山的天然防護,而且當地又以農耕為主,漢人也占據了居民的主體,可以說從西周時期開始已經是華夏比較穩固的聚居區了,距離大周的軍事政治中心有比較近,和遼國爭奪起來在後勤方麵並不處於下風,攻下來之後也易於防守。


    燕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戈壁和草場,城池及其周邊的農地沒有多少不說,而且周圍都是通通透透的,幾乎就沒有很完善的對遊牧騎兵的防護手段,對於周軍來說無論攻守都難度大增;渝關東北方向倒是有不少的農耕區,高句麗、渤海國連續經驗了數百年的,但是也不如中原這樣密集成片,而且中間穿插著很多深山密林,北麵則對草原敞開了大門,東邊更是連綿群山,各色從事遊牧的、漁獵采集的和原始農業的族群混雜期間,很有商周時期中原地區的味道。


    華夏不絕如縷,這一句齊桓公尊王攘夷時的形勢說明,用在此時渝關東北的農耕區倒是恰如其分。如果時間倒退兩千年,草原上沒有受中原王朝誕生的刺激而產生的遊牧族群軍事政治聯盟,南邊更沒有一個強大的農耕文明國家,而在農耕區出現一個齊桓公式的政權和管仲式的人物,那還真是有可能誕生一個整合農耕區的大勢力,並且逐步消化或者驅逐混雜其間的從事落後生產方式的族群,從而形成一個新文明。


    然而時機早就過去了。


    渝關以內始終存在著的這個農耕文明國家,國力強大曆史悠久,讓東北這塊農耕區產生的文明或者國家天然地隻能成為其附庸。中原衰弱,這塊地方還可以成為半**的國家,就像高句麗和渤海國那樣;中原強盛,這裏就會很自然地成為中原王朝的東北郡縣。


    然而北方草原上自匈奴以來經常形成的軍事政治聯盟,卻又給這塊地方帶來了更大的變數。


    因為緯度、氣候和地理的原因,當然,還有此時的科技水平的原因,這一塊地區的農業遠不如中原發達,人口密度不夠高,經濟水平有限,能夠給中原朝廷提供的稅賦有限,而且和中原聯係的孔道非常狹窄,如果中原朝廷為了維護這塊地區的統治需要投入的軍力財力過多,就很有可能被大臣們判定為得不償失。


    然而在草原遊牧部落看來,這塊地方的價值就是另外一種水平了。再差勁的農耕那也是農耕,單位麵積供養的人口絕對不是遊牧經濟能夠比擬的,更不要說依附於農耕社會的其他社會分工產業,如冶煉、紡織等等,更是令遊牧部落眼饞不已的巨大財富,在中原王朝看來有可能近似於雞肋般的地方,在遊牧部落眼裏卻是閃閃發光的金子,占據了它的遊牧政權,那就是多了一個大糧倉和一個金庫。


    當草原上的勢力分崩離析的時候,該地承受的軍事壓力並不大,中原王朝維持在該地的統治還是有賺頭的,那時候這裏就是華夏的沃土。


    但是隻要草原上的勢力整合出一個大型的軍事政治聯盟,有能力和中原王朝爭奪長城沿線,那麽農耕已經得到了初步發展的渝關東北地區就是他們首先盯到的地方——這地方足夠肥,可以供遊牧政權大肆榨取;這地方的籬笆不夠紮實,沒有南邊那些高山長城築就的高牆,而隻有北麵透風的竹木柵欄,用點力氣就可以衝進去。


    如果中原王朝還沒有衰弱,雙方就必然會在這裏發生激烈的爭奪。不過中原王朝的組織複雜,在這一地區的維護費用肯定高於遊牧政權,隻要當地在戰爭期間的產出低到一定的臨界點,中原王朝在這場戰爭當中就會持續失血,最終導致被迫放棄這塊土地,或者因為不願放棄而財政破產,禍及整個王朝。


    再加上山林中的漁獵采集部落和原始農業部落,渝關東北地區的係統複雜性真的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要想解開這一團亂麻,郭煒也想不到比當代人更好的主意,但是他知道,想要削弱遼國,斬斷其重要臂膀,想要讓遼國不再成為大周的北方威脅,想要讓後麵的任何遊牧、漁獵集團都不能威脅到大周,那麽渝關東北地區就必須由大周占據,而且必須經營好,讓它成為中原朝廷不能割舍的寶地。


    當然,也不能說郭煒就一點特別的主意都想不到了。


    這一塊地方有石油,有優質的煤礦和鐵礦,還有茂密的森林,如果大周的工業化進程足夠理想,趕得及大周穩固占據該地的時光,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資本家們會為了爭奪工業資源奮力投入工業化軍隊,這幾乎就是他們的本性。


    但是郭煒肯定不能孤注一擲地寄希望於自己一生都完不成的工業革命,如果在此之前就有增加該地價值的手段自然是最好的。如果當地的農業開發和手工業、礦產的利益足夠大,大到值得朝廷在此投入重兵,大到值得朝廷為這裏大肆修建海港道路,那麽這塊土地也就差不多能夠穩固了。


    要開發東北這塊黑土地的農業價值,需要抗寒的房屋土炕和棉衣,需要能夠刨開黑土的重型鐵犁鏵,需要適應地廣人稀的馬耕,需要耐寒的水稻,需要玉米土豆和向日葵,需要單個農莊就能夠倚之固守待援的兵器,需要野戰不懼怕遊牧騎兵的精幹步軍。


    這種種條件,個別的已經有技術條件實現了,隻是因為缺乏市場而沒有去做;有些因為郭煒的到來而幸運地出現了,隻等轉用於東北;但是更多的還是沒有,或者需要時間去培育發展,或者需要去發現,甚至需要一點點運氣。


    所以郭煒並不會在眼下就貿然地提出和遼國爭奪這塊土地,主要是遼國的東京道——無論從哪方麵看,大周都還沒有準備好,在燕山以南能夠使用的策略,過了燕山可就未必管用了,依靠燕山進入防禦態勢不需要付出太多,過了燕山之後就連防禦城池和交通線的成本都有可能高得嚇人。


    因而郭煒現在隻是把著眼點放到了和這塊土地自然連片的一角——鴨綠江以東以南、浿水以北的半島北部地區。掌控住這裏,可以預先熟悉了解東北的農耕區特點,可以和羈縻的女真、渤海人打好交道,可以為將來必然發生的“進軍遼國東京道”開辟另一條戰線,還可以將遼國已經伸向高麗的手攔住,使得遼國無法從東京道之外獲取更多的農業區資源,迫使遼國隻能加強對東京道的壓榨,讓東京道的百姓很自然地盼王師。


    如此宏大的戰略構想,高麗人居然主動湊上前來幫助郭煒找到一個由頭,這種好事不容錯過。隻是這個戰略構想有太多的“未來曆史學家”痕跡,郭煒不便完整地拿出來說服群臣,不過“恢複漢唐故土”這種古典版的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還是非常好用的。


    喜歡針對議題臨時去史館大量查閱文獻的工部尚書盧多遜就是郭煒的知音,知道這次的朝議將會重點討論高麗方麵的事情,盧多遜可是在史館突擊讀了兩天的書,正自頗有心得呢,聽到皇帝這麽說,當然是立刻站出來表示支持了。


    “高麗趁著北疆擾攘之際北上蠶食,昔日唐土已經被其吞下大半,如今獲此良機,我朝可以重治此漢唐州郡,實乃天賜,安能不取?!”


    盧多遜說這話的時候神情莊重語氣堅定,態度似乎比提出這個主張的皇帝還要來得堅決,不過他的話依然僅限於表態,至於怎麽去實施這個方向的決策,那當然是運籌司的事情,光靠著讀史書是讀不出詳細具體的方略來的。


    王著默然片刻,等到盧多遜插完了話,這才點了點頭說道:“既然陛下這般誌存高遠,那麽出兵遠戍高麗北境就是當然之舉了。使遼國不能欺淩四境,隻能安心與我朝通好互市,使高麗不能北進蠶食昔日唐土,使歲貢朝廷的女真、渤海有所依,如此一舉多得,休說高麗可以承擔糧餉了,就是由朝廷支應一切費用都可以。”


    “陛下遠略,臣等不及……”


    滋德殿上的幾個大臣交口讚歎了一番郭煒的遠見卓識,然後王溥才接著說道:“既然朝廷此舉背後有如此深意,那麽此番出使高麗與遼國的使者都要精心挑選,去高麗的務必要達成陛下的所有意圖,去遼國的則要向遼主充分表明我朝的態度,卻又不會激起遼國背水一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五代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保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保裔並收藏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