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九章李弘冀的謀略
“現在朕用兵之心已決,隻是如何用兵、用在何處,朕心中仍然難以決斷。朕的手中有三道奏章,事關兩個用兵方向,如何抉擇,就要在今日與眾卿議定。”
李弘冀說著話,卻並沒有取出三道奏章的原件或者抄件,而是拿出了吏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陳喬根據奏章提取總結出來的開邊策,其中完全隱去了涉及上奏人的言辭,隻是將重點放在了戰略決策方麵。
一共是兩條開邊策。
第一條,趁著周人空虛,用計襲取淮南。
這一條的要點就是,周朝在淮南諸州的戍守薄弱,少有禁軍屯駐,主要就是倚仗其新練就的水軍橫隔大江。而隨著周朝近年來的連年用兵,荊、湖和現在的蜀地都占用了大量的水軍,其餘的禁軍也是往返數千裏,師旅罷弊,這在兵家看來正是叫作“有可乘之勢”,謀取淮南正當其時。
不過周軍素來強勁,周朝的國力更是如日中天,針對這樣的對手去謀取淮南,勝了固然很好,萬一要是敗了,就很可能招致周朝的全麵報複,以至於有覆滅之憂,因此也得準備好萬一失敗之後的退路。
所以謀取淮南的策略就是——以一個重要節鎮率兵數萬渡江,沿著漕渠和淮水徑直奪取壽州,占據正陽橋,阻斷淮水兩岸。與此同時,國主即刻上表東京,就說這個節鎮舉兵叛亂,請求上國幫助平叛。
如此一來,若是進展順利,淮南百姓依然心懷舊主,那就能夠很快盡複江北淮南之地,那時候我軍守淮之勢已經整固,縱然周朝反應過來,調集大軍救援淮南,估計也是無能為力的了。
而要是進展不順利呢,不能有效阻斷淮水兩岸交通,讓周軍可以順利增援,那國主就將這個節鎮族誅以謝上國,表明國主忠誠奉事上國的心跡。
當然,這種類似於死間的計策,執行人隻能是方略提案者本人,其他任何人都不會願意承擔這個節度使的角色。
第二條,趁著周人無暇他顧,擊滅吳越。
吳越和我國乃是世仇,更是長期以來的心腹之患,我國之所以滅閩國功敗垂成,就是因為有吳越插手,而在昔日我國進取中原的時候,吳越更是掣肘得厲害。這樣的一個國家,向來就是靠著攀附中朝來牽製我國的,他日北軍要是來攻伐我國,吳越必然會成為北軍的向導和盟軍。
這種國家一旦有機會擊滅的話,那就應該盡快擊滅,而當前就是最佳的時機。
吳越軍本身素來不強,對我軍多處於下風,之所以吳越能夠一直存在,那是因為有中朝的庇護,而現在正是中朝戰線拉長、兵力緊張的良機,吳越此時獲得中朝救濟的機會很小。
而且為了進一步麻痹中朝和吳越,讓我軍對吳越的攻擊更有突然性,讓中朝更加反應不及,還可以弄一點詐術。
這裏就和取淮南的計策有些像了,隻是在細節方麵略有不同。
首先,在宣州、歙州兩地詐作叛亂,然後國主聲言討伐,並且向吳越乞兵合擊叛軍。作為同樣向中朝臣服的兩個外鎮,吳越總是需要響應國主的這種正常請求的,更何況國主還可以用錢帛買他們出兵。
一旦吳越出兵幫助國主“平叛”,那麽宣州、歙州這裏的大將就率軍迎擊,而金陵的兵馬更緊隨其後向吳越軍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吳越軍旦夕可滅,吳越也是很快就會滅國。
隻要能夠盡速滅了吳越,我國就完全據有大江之險和江南財富,如此軍威和國威大振,反應過來的北軍也就未必敢為被滅的錢家出頭了。
總之,有些算計屬於如意算盤,實際操作起來未必可以如願,不過這兩條開邊策都認準了周軍用兵蜀境難以兼顧其他地方的關鍵,並且對此大做文章,而李弘冀正是被這一點所打動。
計劃還不夠完善,還有那麽一點一廂情願的味道,這都不要緊,隻要抓住了關鍵——周軍的戰線拉得太長,短時間內難以兼顧相距甚遠的東西兩麵——那麽這些計劃都是可以逐步完善的,今天在澄心堂議事就是為了這個。
在當前的局勢下能不能用兵,這是不必討論的,李弘冀已經下了決心,現在要討論的就是兩個攻擊方向到底選哪一個,又或者能不能兩個一起來,然後具體應該怎麽布置。
“取淮南之策斷不可行!”
這麽說話的是韓熙載。
林仁肇有些詫異,連忙問道:“北伐不是韓相的素誌麽?吾聞韓相渡淮南來之時,即以率江東師旅長驅定中原為誌,先帝時,韓相也是屢請北伐。如今淮南都不屬於我國了,北伐不是要自取淮南始?”
也難怪林仁肇心急,因為襲取淮南的策略就是他提出來的,他為此還要壓上全家性命,可見有多麽看重這個機會了,所以碰到韓熙載斷然反對,雖然這個人的資望很高,林仁肇仍然是問得很生硬,已經跡近於質問了。
“北伐確實是吾的素誌,但是今日已經不可為了啊……”
韓熙載為人疏狂,倒是沒有去計較林仁肇的語氣,隻是說這話的時候伴隨著一聲長歎。
這個北伐的誌向,還真是他在南渡淮水的時候就立下來的,當年在潁水入淮口飲酒灑淚揮別的兩個青年,留在中原的立誌為相之後下江南,而逃往江南的則立誌為相之後北伐中原,其實骨子裏說的是同一件事——統一中國。
留在中原的那個青年後來的確做了中朝的宰相,也的確領兵來打江南了,不過他隻看到中朝收取淮南之後就故去了,這個人名叫李穀。
逃往江南的青年當然就是韓熙載了,在李穀故去幾年之後,他也終於在江南拜相了,可惜這時候的他卻隻能把北伐的誌向暫時藏了起來。
“昔年烈祖皇帝有誌於天下,而深苦地利不足、時機難得,於是保境息民、獎勵農桑、澄清吏治,為的是持重穩健、積蓄財力,以守圖進;盧文進、安金全等中原降將都得重用,正是意在知其虛實,待機北伐。然則始終不得其時,隻能空等著一直不到的中原有變……”
韓熙載從李昪開始講起,意思是很明顯的——你看,烈祖皇帝如此英雄,也是身懷大誌,隻是因為缺乏天時地利,最終還是抱憾而終。北伐,不是想想就可以的,裏麵講究很多,天時地利很重要。
“到元宗皇帝時,契丹南侵,虜主陷汴梁,中原紛亂,晉之密州刺史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均不甘奴事契丹,舉眾歸我,淮北義軍也爭相請命於我,正是皇帝恢複祖業之時……可歎我軍卻在此前率爾伐閩,陷入泥淖而難拔,由此坐失此一千載難逢的良機……”
韓熙載批判起李景來也是毫不客氣,雖然李景是先帝,他的兒子、現任皇帝就在麵前,實在是因為李景失去的機會太可惜了。
“吾在當時即有言,‘若虜主北歸,一旦中原重新有主了,則不易圖矣’……嗣後劉知遠身故,劉承祐時,中原衰弱,淮北群盜多送款於我,此時我軍卻又陷於湖湘。等到郭氏當國,雖然有國日淺,守境已固,我兵這時再有妄動,卻是豈止無功,甚或有害了。”
韓熙載提起這些往事來,還是止不住的痛心,李景就是能夠做得這麽絕,難得的機會終於出現了,他自己卻先把手腳給綁起來了,等到沒有絲毫機會的時候吧,他卻偏偏要去招惹強敵,結果最後惹得周人理直氣壯地來攻伐,然後就把淮南都給丟了。
“如今周人在淮南的戍卒雖少,其在大江中的水軍卻是遠強於我,即使我用計偷過大江一次,後繼兵力和補給仍然乏力,難以支撐久戰。如此局麵下,想要據有淮南極為不易,如若強行經略,不啻以數萬強兵送入虎口。”
李弘冀倒是不計較韓熙載對李景的微詞,相反,韓熙載的分析說得他連連點頭:“嗯……叔言的意思,以我軍當前的實力,襲取淮南尚有不足,強行去取反招其害,那麽攻滅吳越如何?”
“若是周軍陷於蜀地分身無術,其自保淮南固然有餘,興師渡江救援吳越卻是不足。如若計劃得當,做得到在數月時間內滅亡吳越,則大有利。”
具體的軍事計劃韓熙載當然是不怎麽懂的,不過周軍目前無暇兼顧東西兩麵,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如果唐軍對吳越軍的優勢這個前提沒有錯,那麽擊滅吳越的機會的確就在此時,而擊滅吳越肯定是有利的。
周朝目前是和江南相安無事,可是誰敢保證它一直就這麽放任江南割據呢?起碼從周朝連續對荊、湖和蜀國用兵來看,誰都不能保證。
既然兩國之間早晚都會交兵的,那麽先滅了在身邊礙手礙腳的吳越,完整地據有大江天塹,而且還可以占有吳越的財富,有這些好處,縱使因此而激怒了周朝,讓它的南征提早到來,那都是值得的。
“你們怎麽看?”
韓熙載隻反對襲取淮南,而沒有一概反對此時用兵,李弘冀很欣慰,不過他還想聽聽其他人有什麽異議。
第九章李弘冀的謀略
“現在朕用兵之心已決,隻是如何用兵、用在何處,朕心中仍然難以決斷。朕的手中有三道奏章,事關兩個用兵方向,如何抉擇,就要在今日與眾卿議定。”
李弘冀說著話,卻並沒有取出三道奏章的原件或者抄件,而是拿出了吏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陳喬根據奏章提取總結出來的開邊策,其中完全隱去了涉及上奏人的言辭,隻是將重點放在了戰略決策方麵。
一共是兩條開邊策。
第一條,趁著周人空虛,用計襲取淮南。
這一條的要點就是,周朝在淮南諸州的戍守薄弱,少有禁軍屯駐,主要就是倚仗其新練就的水軍橫隔大江。而隨著周朝近年來的連年用兵,荊、湖和現在的蜀地都占用了大量的水軍,其餘的禁軍也是往返數千裏,師旅罷弊,這在兵家看來正是叫作“有可乘之勢”,謀取淮南正當其時。
不過周軍素來強勁,周朝的國力更是如日中天,針對這樣的對手去謀取淮南,勝了固然很好,萬一要是敗了,就很可能招致周朝的全麵報複,以至於有覆滅之憂,因此也得準備好萬一失敗之後的退路。
所以謀取淮南的策略就是——以一個重要節鎮率兵數萬渡江,沿著漕渠和淮水徑直奪取壽州,占據正陽橋,阻斷淮水兩岸。與此同時,國主即刻上表東京,就說這個節鎮舉兵叛亂,請求上國幫助平叛。
如此一來,若是進展順利,淮南百姓依然心懷舊主,那就能夠很快盡複江北淮南之地,那時候我軍守淮之勢已經整固,縱然周朝反應過來,調集大軍救援淮南,估計也是無能為力的了。
而要是進展不順利呢,不能有效阻斷淮水兩岸交通,讓周軍可以順利增援,那國主就將這個節鎮族誅以謝上國,表明國主忠誠奉事上國的心跡。
當然,這種類似於死間的計策,執行人隻能是方略提案者本人,其他任何人都不會願意承擔這個節度使的角色。
第二條,趁著周人無暇他顧,擊滅吳越。
吳越和我國乃是世仇,更是長期以來的心腹之患,我國之所以滅閩國功敗垂成,就是因為有吳越插手,而在昔日我國進取中原的時候,吳越更是掣肘得厲害。這樣的一個國家,向來就是靠著攀附中朝來牽製我國的,他日北軍要是來攻伐我國,吳越必然會成為北軍的向導和盟軍。
這種國家一旦有機會擊滅的話,那就應該盡快擊滅,而當前就是最佳的時機。
吳越軍本身素來不強,對我軍多處於下風,之所以吳越能夠一直存在,那是因為有中朝的庇護,而現在正是中朝戰線拉長、兵力緊張的良機,吳越此時獲得中朝救濟的機會很小。
而且為了進一步麻痹中朝和吳越,讓我軍對吳越的攻擊更有突然性,讓中朝更加反應不及,還可以弄一點詐術。
這裏就和取淮南的計策有些像了,隻是在細節方麵略有不同。
首先,在宣州、歙州兩地詐作叛亂,然後國主聲言討伐,並且向吳越乞兵合擊叛軍。作為同樣向中朝臣服的兩個外鎮,吳越總是需要響應國主的這種正常請求的,更何況國主還可以用錢帛買他們出兵。
一旦吳越出兵幫助國主“平叛”,那麽宣州、歙州這裏的大將就率軍迎擊,而金陵的兵馬更緊隨其後向吳越軍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吳越軍旦夕可滅,吳越也是很快就會滅國。
隻要能夠盡速滅了吳越,我國就完全據有大江之險和江南財富,如此軍威和國威大振,反應過來的北軍也就未必敢為被滅的錢家出頭了。
總之,有些算計屬於如意算盤,實際操作起來未必可以如願,不過這兩條開邊策都認準了周軍用兵蜀境難以兼顧其他地方的關鍵,並且對此大做文章,而李弘冀正是被這一點所打動。
計劃還不夠完善,還有那麽一點一廂情願的味道,這都不要緊,隻要抓住了關鍵——周軍的戰線拉得太長,短時間內難以兼顧相距甚遠的東西兩麵——那麽這些計劃都是可以逐步完善的,今天在澄心堂議事就是為了這個。
在當前的局勢下能不能用兵,這是不必討論的,李弘冀已經下了決心,現在要討論的就是兩個攻擊方向到底選哪一個,又或者能不能兩個一起來,然後具體應該怎麽布置。
“取淮南之策斷不可行!”
這麽說話的是韓熙載。
林仁肇有些詫異,連忙問道:“北伐不是韓相的素誌麽?吾聞韓相渡淮南來之時,即以率江東師旅長驅定中原為誌,先帝時,韓相也是屢請北伐。如今淮南都不屬於我國了,北伐不是要自取淮南始?”
也難怪林仁肇心急,因為襲取淮南的策略就是他提出來的,他為此還要壓上全家性命,可見有多麽看重這個機會了,所以碰到韓熙載斷然反對,雖然這個人的資望很高,林仁肇仍然是問得很生硬,已經跡近於質問了。
“北伐確實是吾的素誌,但是今日已經不可為了啊……”
韓熙載為人疏狂,倒是沒有去計較林仁肇的語氣,隻是說這話的時候伴隨著一聲長歎。
這個北伐的誌向,還真是他在南渡淮水的時候就立下來的,當年在潁水入淮口飲酒灑淚揮別的兩個青年,留在中原的立誌為相之後下江南,而逃往江南的則立誌為相之後北伐中原,其實骨子裏說的是同一件事——統一中國。
留在中原的那個青年後來的確做了中朝的宰相,也的確領兵來打江南了,不過他隻看到中朝收取淮南之後就故去了,這個人名叫李穀。
逃往江南的青年當然就是韓熙載了,在李穀故去幾年之後,他也終於在江南拜相了,可惜這時候的他卻隻能把北伐的誌向暫時藏了起來。
“昔年烈祖皇帝有誌於天下,而深苦地利不足、時機難得,於是保境息民、獎勵農桑、澄清吏治,為的是持重穩健、積蓄財力,以守圖進;盧文進、安金全等中原降將都得重用,正是意在知其虛實,待機北伐。然則始終不得其時,隻能空等著一直不到的中原有變……”
韓熙載從李昪開始講起,意思是很明顯的——你看,烈祖皇帝如此英雄,也是身懷大誌,隻是因為缺乏天時地利,最終還是抱憾而終。北伐,不是想想就可以的,裏麵講究很多,天時地利很重要。
“到元宗皇帝時,契丹南侵,虜主陷汴梁,中原紛亂,晉之密州刺史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均不甘奴事契丹,舉眾歸我,淮北義軍也爭相請命於我,正是皇帝恢複祖業之時……可歎我軍卻在此前率爾伐閩,陷入泥淖而難拔,由此坐失此一千載難逢的良機……”
韓熙載批判起李景來也是毫不客氣,雖然李景是先帝,他的兒子、現任皇帝就在麵前,實在是因為李景失去的機會太可惜了。
“吾在當時即有言,‘若虜主北歸,一旦中原重新有主了,則不易圖矣’……嗣後劉知遠身故,劉承祐時,中原衰弱,淮北群盜多送款於我,此時我軍卻又陷於湖湘。等到郭氏當國,雖然有國日淺,守境已固,我兵這時再有妄動,卻是豈止無功,甚或有害了。”
韓熙載提起這些往事來,還是止不住的痛心,李景就是能夠做得這麽絕,難得的機會終於出現了,他自己卻先把手腳給綁起來了,等到沒有絲毫機會的時候吧,他卻偏偏要去招惹強敵,結果最後惹得周人理直氣壯地來攻伐,然後就把淮南都給丟了。
“如今周人在淮南的戍卒雖少,其在大江中的水軍卻是遠強於我,即使我用計偷過大江一次,後繼兵力和補給仍然乏力,難以支撐久戰。如此局麵下,想要據有淮南極為不易,如若強行經略,不啻以數萬強兵送入虎口。”
李弘冀倒是不計較韓熙載對李景的微詞,相反,韓熙載的分析說得他連連點頭:“嗯……叔言的意思,以我軍當前的實力,襲取淮南尚有不足,強行去取反招其害,那麽攻滅吳越如何?”
“若是周軍陷於蜀地分身無術,其自保淮南固然有餘,興師渡江救援吳越卻是不足。如若計劃得當,做得到在數月時間內滅亡吳越,則大有利。”
具體的軍事計劃韓熙載當然是不怎麽懂的,不過周軍目前無暇兼顧東西兩麵,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如果唐軍對吳越軍的優勢這個前提沒有錯,那麽擊滅吳越的機會的確就在此時,而擊滅吳越肯定是有利的。
周朝目前是和江南相安無事,可是誰敢保證它一直就這麽放任江南割據呢?起碼從周朝連續對荊、湖和蜀國用兵來看,誰都不能保證。
既然兩國之間早晚都會交兵的,那麽先滅了在身邊礙手礙腳的吳越,完整地據有大江天塹,而且還可以占有吳越的財富,有這些好處,縱使因此而激怒了周朝,讓它的南征提早到來,那都是值得的。
“你們怎麽看?”
韓熙載隻反對襲取淮南,而沒有一概反對此時用兵,李弘冀很欣慰,不過他還想聽聽其他人有什麽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