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胡元玉:“什麽事?”
徐渭緩緩道:“對於佛道兩家,按照咱們儒家的說法,就是存而不論,雖不信,卻敬畏。所謂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原本是一家,彼此都應寬容。不過,朝中還是有大臣上折請萬歲反省、檢討沉迷玄修的錯誤。有人甚至放出話來,一旦陛下千秋萬世之後,將盡逐修士,停建所有宮觀。”
“什麽,怎麽會這樣?”胡元玉突然緊張起來:“是誰,究竟是誰?”
“還能是誰,不外是現在的幾個閣老。萬歲為了建宮觀,糜費千萬,已經引得路有怨言。還有一點,胡道長可不要忘了……”徐文長故意停了一下。
“什麽事?”
徐渭:“裕王可不修道,李妃經常去寺廟裏燒香拜佛。”
“啊!”胡元玉猛地站起來,驚叫:“本道倒是忘記了這一樁。”
沒錯,他胡家父子隻所以有今日的風光,靠的全是嘉靖皇帝的寵信。眼見著嘉靖沒幾年好活,若他死了,換了個皇帝,他們的地位隻怕要一落千丈。
在品嚐過權力的滋味之後,胡元玉如何肯放棄。
這可是我們父子熬了二十年才熬出來的,絕對不能就這麽算了!
胡元玉狠狠地捏緊了拳頭。
……
眼見著就要過年了,下了多日大雪總算停了下來。
天一亮,就是一輪紅日高懸。
城中隱約傳來鞭炮的聲音,過年的氣息越發地濃烈起來。
吳節這幾日頭疼得緊,倒不是因為海瑞,這家夥就是個硬骨頭,又性格古怪,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要讓他寫請罪折子。讓嘉靖有個台階可下根本就沒有可能。
對此。吳節也沒有任何想法。據他所知,按照真實的曆史上來算,嘉靖會在一年的時間內去世。嘉靖一去世。海瑞就會被登基的裕王放出來。
海大人也不過是在監獄裏多呆幾個月,到時候自然毫發無損,就當他在裏麵閉關清修好了。
吳節需要做的就是隨便應付一下。將這樁案子拖延下去。
說起來,這事他做得也不錯,原因是海瑞根本就看不上他吳節。隻等他一開口,海瑞就是破口大罵,然後是長篇大論,吳節頓時招架不住,隻得默默退出去,將麻煩丟給趙貞吉。
可就是這個老趙卻讓吳節頭大如鬥,趙大人本是清流領袖。凡事都要爭個輸贏。
剛開始的時候,趙貞吉還覺得海瑞上書一事行的是大道,內心中對海瑞還有幾份敬重。他也是按照做人臣的禮儀。勸海瑞上折子請罪。
卻不想。海瑞倒是來了勁,同趙貞吉辯論起來。
辯論的重點是君、臣、社稷究竟哪一個為重。人臣的禮儀和本分究竟是什麽。
兩人都是進士出身,學富五車,這一辯論起來就沒完沒了,活脫脫將北衙天牢變成了經筵。
對北衙的番子們來說,這二人的引經據典簡直就是火星文,聽不懂不說,聽得多了,更是心浮氣躁,避之惟恐不及。
這一爭,就爭了好幾天,看樣子短期內也爭不出個勝負。
吳節覺得這麽吵下去也不成體統,就上前勸解,結果被二熱同聲嗬斥,鬧了個老大沒趣。
今天一大早起床,吳節一想到又要和這兩人見麵,心中沒由來地一陣煩躁,竟有些不願意過去了。
在家裏磨蹭了半天,被蛾子催得實在受不了,這才不情願地去了西苑,準備先去皇帝那裏當個值,然後再去約了趙大人一道去北衙。
說起來,自從接手海瑞案之後,吳節還沒來過這裏,也沒見過皇帝呢!
戚繼光移鎮遼東一事已經通過了內閣的票擬,皇帝也親自批了紅,過完年就要開始正式移鎮。
至於朝廷所欠的官員的俸祿,裕王也是個有能力之人,也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挪借了三十萬兩銀子,總算將欠的錢給補上去。
嘉靖四十四年年末的政局出現了短暫的平穩,好象百官闖宮一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蛾子這人也怪,既巴不得吳節整日守在自己身邊,又見不得他無所事事的模樣。
等到了西苑,就看到陳洪急衝衝地過來:“吳大人來了,陛下正要著人去傳你呢,手頭的案子先放一放,有旨意。”
吳節和陳洪現在是徹底地翻了臉,便公事公辦地說:“原來是陳公公,不知道陛下有什麽旨意?”
陳洪板著臉道:“陛下讓你什麽都不用幹了,專心在玉熙宮編纂《興都誌》。”
所謂《興都誌》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地方誌,興都是後來改的名字,就是嘉靖皇帝的父親的封地,本來叫安陸,後來該為承天,再改為興都,就是龍興之地,出皇帝的地方。
把這個地方定為龍興之地還得從嘉靖皇帝即位說起。明武宗應該傳為給他兒子,但正德皇帝沒有後代,那就兄終弟及,讓他的堂弟朱厚璁來繼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上台。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皇位世襲的問題,如果把正德的父親明孝宗作為嘉靖的皇考,皇考就是皇帝的父親,那嘉靖的生父變成什麽呢?
如果把嘉靖的生父作為皇考,那明孝宗就成了皇伯父。
這裏就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就是曆史上的大禮儀。
大禮儀是嘉靖年間的頭號政治話題,大家轟轟烈烈地鬧了三年時間,最後還是屈從了嘉靖皇帝,將興王定為皇考。這就意味著宣告嘉靖皇帝是從自己的父親那裏繼承的皇位,而不是從正德那裏繼承的。
因為這樣,編《興都誌》就有特殊意義了,就是朝廷討好嘉靖的一個馬屁文化工程。
同一般地方誌不同,這本書有太濃重的政治意味。
“這書好象是張閣老在編吧?”吳節忍不住問:“已經編了快一年了吧,這征集地方史料,還是去蕪存菁,剪裁資料,斟酌詞句都需要下很大功夫,,再說,我對興都的地方誌也不熟悉,陛下怎麽想著叫我來編了,張閣老怎麽辦?”
其實,張居正編纂《興都誌》乃是徐階推薦的,一來張居正學養深厚,又在翰林院裏幹了十多年,並主持個《永樂大典》的編纂,幹這活正合適;二來,此事本是撈取政治資本的大好事,徐閣讓張居正來幹,是有心要扶他上門,獲取政治地位。
如今卻換成了吳節,若讓張居正知道了,也不知道人家做何感想。
這不是得罪人嗎?
幾乎在一刹間,吳節以為這事是陳洪所為,用來分化自己和裕王府的毒計。
可轉念一想,這樣的妙計可不是陳洪這個夯貨所能想出的。再說,此書如此要緊,沒有嘉靖的首肯,別人說什麽也沒用。
果然,陳洪冷冷道:“這是陛下的旨意,咱家怎會知道,你自己去問萬歲爺好了。”
說完就拂袖而去。
吳節心中的疑惑更甚,作為他個人來說,編這書雖然能獲取極大的政治利益,可對他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反得罪張居正。
皇帝為什麽這麽做,倒頗值得思量。
進了玉熙宮,吳節立即感覺到裏麵的不尋常。
太監們比往日更多了些,一個個如臨大敵,見了吳節,照例是嚴格的搜查。
宮廷的大門外還站著帶刀武士。
到了嘉靖皇帝起居的精舍,鼻端就嗅到一陣濃鬱的中藥味道,同往日間滿屋的檀香、龍涎香味卻不大一樣。
而嘉靖皇帝則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仿佛睡著了。
這可同他往日的形象大不相同,在吳節心目中,這個皇帝好象就沒有躺下過。要麽在處理公務,要麽盤膝坐在蒲團上打坐養氣,床對他就是個擺設。
吳節就看到一個太監端著滿滿的一碗湯藥小心地走到床邊,又慢慢地湊到靠在床頭的嘉靖皇帝嘴邊。
在昏暗的光線下,嘉靖湊過去先喝了一大口,接著伸出他那雙如同幹柴一樣的雙手接過藥碗,深吸了一口氣,竟一口將那一大碗藥汁喝盡。
接著投射進屋中的陽光,吳節總算將嘉靖的臉看清楚,頓時就大吃一驚。
皇帝那張臉已經幹枯得看不到一點光澤,就連漆黑油亮的發須也枯槁了,有些發灰。
至於那兩隻裸在外麵的手臂上,更是瘦得厲害,上麵滿是又青有紅的斑點,皮膚也鬆弛下來。
看來,皇帝病了,好象還病得厲害。
這個念頭從吳節心目中一閃而過,又強自壓製下去。
看來,曆史記載上是對的,嘉靖隻有一年可活,他的身體在長年服用丹藥的過程中已經徹底腐朽了,生機即將斷絕。
估計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否則,以他的性子怎肯服用湯藥。
以前有病有疼,都是一顆丹藥了事。碰到病得厲害,就避穀兩天,打坐煉氣,養上幾日就好了。
雖然早有了心理準備,知道嘉靖活不了多長時間,可兩三年相處下來,吳節還是覺得心中有些發酸,眼圈一紅。大步走上前去,接過太監手頭的濕棉巾替皇帝擦了擦嘴唇,擦了擦胡須:“陛下龍體可好。”
嘉靖的目光中全是枯槁:“原來是吳愛卿。”
他吃力地掙紮了幾下,用手指著身邊的太監:“扶朕起來,替朕梳洗。”
胡元玉:“什麽事?”
徐渭緩緩道:“對於佛道兩家,按照咱們儒家的說法,就是存而不論,雖不信,卻敬畏。所謂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原本是一家,彼此都應寬容。不過,朝中還是有大臣上折請萬歲反省、檢討沉迷玄修的錯誤。有人甚至放出話來,一旦陛下千秋萬世之後,將盡逐修士,停建所有宮觀。”
“什麽,怎麽會這樣?”胡元玉突然緊張起來:“是誰,究竟是誰?”
“還能是誰,不外是現在的幾個閣老。萬歲為了建宮觀,糜費千萬,已經引得路有怨言。還有一點,胡道長可不要忘了……”徐文長故意停了一下。
“什麽事?”
徐渭:“裕王可不修道,李妃經常去寺廟裏燒香拜佛。”
“啊!”胡元玉猛地站起來,驚叫:“本道倒是忘記了這一樁。”
沒錯,他胡家父子隻所以有今日的風光,靠的全是嘉靖皇帝的寵信。眼見著嘉靖沒幾年好活,若他死了,換了個皇帝,他們的地位隻怕要一落千丈。
在品嚐過權力的滋味之後,胡元玉如何肯放棄。
這可是我們父子熬了二十年才熬出來的,絕對不能就這麽算了!
胡元玉狠狠地捏緊了拳頭。
……
眼見著就要過年了,下了多日大雪總算停了下來。
天一亮,就是一輪紅日高懸。
城中隱約傳來鞭炮的聲音,過年的氣息越發地濃烈起來。
吳節這幾日頭疼得緊,倒不是因為海瑞,這家夥就是個硬骨頭,又性格古怪,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要讓他寫請罪折子。讓嘉靖有個台階可下根本就沒有可能。
對此。吳節也沒有任何想法。據他所知,按照真實的曆史上來算,嘉靖會在一年的時間內去世。嘉靖一去世。海瑞就會被登基的裕王放出來。
海大人也不過是在監獄裏多呆幾個月,到時候自然毫發無損,就當他在裏麵閉關清修好了。
吳節需要做的就是隨便應付一下。將這樁案子拖延下去。
說起來,這事他做得也不錯,原因是海瑞根本就看不上他吳節。隻等他一開口,海瑞就是破口大罵,然後是長篇大論,吳節頓時招架不住,隻得默默退出去,將麻煩丟給趙貞吉。
可就是這個老趙卻讓吳節頭大如鬥,趙大人本是清流領袖。凡事都要爭個輸贏。
剛開始的時候,趙貞吉還覺得海瑞上書一事行的是大道,內心中對海瑞還有幾份敬重。他也是按照做人臣的禮儀。勸海瑞上折子請罪。
卻不想。海瑞倒是來了勁,同趙貞吉辯論起來。
辯論的重點是君、臣、社稷究竟哪一個為重。人臣的禮儀和本分究竟是什麽。
兩人都是進士出身,學富五車,這一辯論起來就沒完沒了,活脫脫將北衙天牢變成了經筵。
對北衙的番子們來說,這二人的引經據典簡直就是火星文,聽不懂不說,聽得多了,更是心浮氣躁,避之惟恐不及。
這一爭,就爭了好幾天,看樣子短期內也爭不出個勝負。
吳節覺得這麽吵下去也不成體統,就上前勸解,結果被二熱同聲嗬斥,鬧了個老大沒趣。
今天一大早起床,吳節一想到又要和這兩人見麵,心中沒由來地一陣煩躁,竟有些不願意過去了。
在家裏磨蹭了半天,被蛾子催得實在受不了,這才不情願地去了西苑,準備先去皇帝那裏當個值,然後再去約了趙大人一道去北衙。
說起來,自從接手海瑞案之後,吳節還沒來過這裏,也沒見過皇帝呢!
戚繼光移鎮遼東一事已經通過了內閣的票擬,皇帝也親自批了紅,過完年就要開始正式移鎮。
至於朝廷所欠的官員的俸祿,裕王也是個有能力之人,也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挪借了三十萬兩銀子,總算將欠的錢給補上去。
嘉靖四十四年年末的政局出現了短暫的平穩,好象百官闖宮一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蛾子這人也怪,既巴不得吳節整日守在自己身邊,又見不得他無所事事的模樣。
等到了西苑,就看到陳洪急衝衝地過來:“吳大人來了,陛下正要著人去傳你呢,手頭的案子先放一放,有旨意。”
吳節和陳洪現在是徹底地翻了臉,便公事公辦地說:“原來是陳公公,不知道陛下有什麽旨意?”
陳洪板著臉道:“陛下讓你什麽都不用幹了,專心在玉熙宮編纂《興都誌》。”
所謂《興都誌》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地方誌,興都是後來改的名字,就是嘉靖皇帝的父親的封地,本來叫安陸,後來該為承天,再改為興都,就是龍興之地,出皇帝的地方。
把這個地方定為龍興之地還得從嘉靖皇帝即位說起。明武宗應該傳為給他兒子,但正德皇帝沒有後代,那就兄終弟及,讓他的堂弟朱厚璁來繼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上台。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皇位世襲的問題,如果把正德的父親明孝宗作為嘉靖的皇考,皇考就是皇帝的父親,那嘉靖的生父變成什麽呢?
如果把嘉靖的生父作為皇考,那明孝宗就成了皇伯父。
這裏就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就是曆史上的大禮儀。
大禮儀是嘉靖年間的頭號政治話題,大家轟轟烈烈地鬧了三年時間,最後還是屈從了嘉靖皇帝,將興王定為皇考。這就意味著宣告嘉靖皇帝是從自己的父親那裏繼承的皇位,而不是從正德那裏繼承的。
因為這樣,編《興都誌》就有特殊意義了,就是朝廷討好嘉靖的一個馬屁文化工程。
同一般地方誌不同,這本書有太濃重的政治意味。
“這書好象是張閣老在編吧?”吳節忍不住問:“已經編了快一年了吧,這征集地方史料,還是去蕪存菁,剪裁資料,斟酌詞句都需要下很大功夫,,再說,我對興都的地方誌也不熟悉,陛下怎麽想著叫我來編了,張閣老怎麽辦?”
其實,張居正編纂《興都誌》乃是徐階推薦的,一來張居正學養深厚,又在翰林院裏幹了十多年,並主持個《永樂大典》的編纂,幹這活正合適;二來,此事本是撈取政治資本的大好事,徐閣讓張居正來幹,是有心要扶他上門,獲取政治地位。
如今卻換成了吳節,若讓張居正知道了,也不知道人家做何感想。
這不是得罪人嗎?
幾乎在一刹間,吳節以為這事是陳洪所為,用來分化自己和裕王府的毒計。
可轉念一想,這樣的妙計可不是陳洪這個夯貨所能想出的。再說,此書如此要緊,沒有嘉靖的首肯,別人說什麽也沒用。
果然,陳洪冷冷道:“這是陛下的旨意,咱家怎會知道,你自己去問萬歲爺好了。”
說完就拂袖而去。
吳節心中的疑惑更甚,作為他個人來說,編這書雖然能獲取極大的政治利益,可對他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反得罪張居正。
皇帝為什麽這麽做,倒頗值得思量。
進了玉熙宮,吳節立即感覺到裏麵的不尋常。
太監們比往日更多了些,一個個如臨大敵,見了吳節,照例是嚴格的搜查。
宮廷的大門外還站著帶刀武士。
到了嘉靖皇帝起居的精舍,鼻端就嗅到一陣濃鬱的中藥味道,同往日間滿屋的檀香、龍涎香味卻不大一樣。
而嘉靖皇帝則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仿佛睡著了。
這可同他往日的形象大不相同,在吳節心目中,這個皇帝好象就沒有躺下過。要麽在處理公務,要麽盤膝坐在蒲團上打坐養氣,床對他就是個擺設。
吳節就看到一個太監端著滿滿的一碗湯藥小心地走到床邊,又慢慢地湊到靠在床頭的嘉靖皇帝嘴邊。
在昏暗的光線下,嘉靖湊過去先喝了一大口,接著伸出他那雙如同幹柴一樣的雙手接過藥碗,深吸了一口氣,竟一口將那一大碗藥汁喝盡。
接著投射進屋中的陽光,吳節總算將嘉靖的臉看清楚,頓時就大吃一驚。
皇帝那張臉已經幹枯得看不到一點光澤,就連漆黑油亮的發須也枯槁了,有些發灰。
至於那兩隻裸在外麵的手臂上,更是瘦得厲害,上麵滿是又青有紅的斑點,皮膚也鬆弛下來。
看來,皇帝病了,好象還病得厲害。
這個念頭從吳節心目中一閃而過,又強自壓製下去。
看來,曆史記載上是對的,嘉靖隻有一年可活,他的身體在長年服用丹藥的過程中已經徹底腐朽了,生機即將斷絕。
估計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否則,以他的性子怎肯服用湯藥。
以前有病有疼,都是一顆丹藥了事。碰到病得厲害,就避穀兩天,打坐煉氣,養上幾日就好了。
雖然早有了心理準備,知道嘉靖活不了多長時間,可兩三年相處下來,吳節還是覺得心中有些發酸,眼圈一紅。大步走上前去,接過太監手頭的濕棉巾替皇帝擦了擦嘴唇,擦了擦胡須:“陛下龍體可好。”
嘉靖的目光中全是枯槁:“原來是吳愛卿。”
他吃力地掙紮了幾下,用手指著身邊的太監:“扶朕起來,替朕梳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