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七章:新仇舊恨(三)
雖然有了趙振中的支招,可安全部對周昆的審問進展並不大。周昆隻承認去武漢是為了救助一些人,是其自身私事,與**無涉;至於民眾黨發表指責聲明或者將其交還**方麵,悉聽尊便。可周昆是115師參謀長,加上**與民眾黨之間雖因蘇聯原因而有敵意卻也未真刀實槍地撕破臉皮,人民軍安全部的人也不好對其動用過火方式,事情也就僵在那裏。無奈之下,鄭建濤也隻能把情況再次報告給趙振中。
“倒是有點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趙振中淡淡一笑,又吩咐道,“既然這樣,你就把他帶過來,我和他談談。”
趙振中想知道的,安全部卻未能徹底弄清楚,這讓鄭建濤感到了一種挑戰,便說道:“先生,不若我們放開手腳試試?我就不信撬不開他的嘴!”
“對於進入我控製區並進行破壞行動的敵對分子,你們下手狠些我不反對,敵人嘛!不過,周昆隻是借道通過,又沒做對我控製區不利的事,那處理上還是相對緩和一些得好。”趙振中擺手說道,“而且我相信他借道通過一定有原因,不妨把他帶過來,我們弄個清楚。”
鄭建濤也想知道堂堂的115師參謀長怎麽會化裝後繞大圈子去武漢,點頭答應後,便轉身去帶周昆。
過了一陣兒,鄭建濤便帶著一個三十多歲、形容憔悴的男子來到了趙振中、周明遠所在的小型會議室裏。
“這是我們黨趙主席和我軍周總參謀長,周先生還是把事情說清楚得好,以免自誤!”鄭建濤板著臉說完後,就在一側坐了下來,拿出紙筆準備記錄。
“趙先生大名鼎鼎,久仰得很!不過,能說的我都說過了,其他沒什麽好談的!”周昆有些疲憊,還有些頹廢,但卻有他的堅持,不肯多說。
“周先生擅自脫離貴軍,恐怕回去後罪責不小,或者,周先生已經不準備回去了!”趙振中笑了笑,盯著周昆說道,“對於貴黨、貴軍那些內部紛爭,我雖然沒有經曆過,卻也聽說過不少。眼下貴黨‘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又造成並加劇了貴黨內部的動蕩,加上廣大中下層官兵對國、共合作抗戰仍有不少疑問,周先生離開隊伍想必少不了這兩方麵的原因。不過,我更想知道導致周先生離隊的直接原因,究竟武漢那邊有什麽人需要你繞經我軍防區去救助?為何不能通過武漢那邊的八路軍辦事處來辦?”
周昆吃了一驚,沒想到趙振中寥寥數語就把黨內紛爭再起,對國、共合作抗戰政策的質疑這導致其離隊的兩大內在原因給揭示了出來!與這兩個原因相比,周昆去武漢要救助什麽人反而不重要了。
王明回國後,特別是在武漢擅自成立長江局後,**高層有相當一批人跟隨長江局而動,陝北這邊的張、毛等人組成的中央反而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甚至老毛都氣得說“連鬼都不上門”。**陝北與武漢之間的明爭暗鬥有漸趨激烈的態勢,周昆作為參加秋收起義並跟隨老毛上井岡山的老部下,自然清楚其中厲害。
當年秋收起義時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有五千多人,可抵達陝北後剩下的卻隻有幾十號人。在37年老毛與周昆、賴傳珠、張宗遜等人合影後,老毛曾在照片上頗為感觸地題字“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約數十人,此為一部分。”
這多年來的拚殺造成的犧牲倒也罷了,可**內部時常興起的整肅卻實在讓周昆寒心。從秋收起義到長征,整來整去,老毛的班底是越來越少。況且,黨內原本就存在蘇區路線對錯的爭論,存在老毛、張聞天等人和張國燾之間的爭論,現在又加上了個王明和長江局,軍內高層的態度也有些曖昧,這後麵似乎又將掀起腥風血雨。
內部即將到來的整肅運動讓周昆不寒而栗,可此前到武漢參加全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時的見聞卻讓他對“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以及國、共聯合抗日的政策有了深深的疑問,並對以往堅持的信念有了動搖。
蔣記國民政府的達官貴人們醉生夢死、生活腐化也就罷了,可**派駐武漢的代表團中也有人穿梭、流連於燈紅酒綠之所,還美其名曰“工作需要”!
想想正在山西抗戰前線艱苦作戰的八路軍將士,想想陝北**人員在困難條件下的堅持,周昆實在憤懣難解:“難道我們出生入死、不懈堅持換來的就是一少部分人以‘工作需要’名義的腐化墮落嗎?”
當返回山西後,周昆在八路軍總部直言不諱的把問題提出來時,卻遭到了兩位軍中大佬的嚴厲批評。可這時周昆的思想卻有了新的變化,在他看來,**一邊宣稱要爭取中華民族的**和解放,使中國廣大民眾的生活得以改善,一邊卻又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的指示當作聖旨,黨內高層還有人熱衷於國民黨人那種腐化生活,這兩者是不相容的,也是無法實現的!
而當周昆思及在武漢遇到的那位傷殘離隊老部下和那一群無家可歸的烈士遺孤,以及老部下那憤怒的指責,心中就再難安定。
周昆在武漢偶遇他任紅三師師長時的警衛班長,當年的老部下在談及**長征後老蔣對蘇區酷烈的清剿,談到**眼下的政策時,曾悲憤地責問道:“師長,你當初帶我們打白狗子,我們死了那麽多人,你們走後,那裏可被白狗子給變成了一片白地啊!那幫王八蛋連幾歲的伢子都不放過!可現在你們到了陝北卻和那幫王八蛋聯合了起來!現在還都當了蔣該死的大官!這對得起我們死去的那些兄弟們嗎?!對得起那些被國民黨殘殺的民眾嗎?!”
在**武裝長征後,老蔣對**曾經活動的蘇區下了狠手,“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並非誇大,而是血淋林的事實!
1933年,江西總人口有一千九百三十多萬人,但到了1936年卻隻有一千三百七十多萬人!短短幾年時間裏,因戰亂和戰後清剿而造成的死亡人口超過五百萬!
其中,吉安一帶的人口由33年的三百八十萬下降到了36年的一百九十萬;贛州一帶人口減少了三百多萬,瑞金、興國兩縣百分之八十民眾被殺!
吉安一帶有個地方,在34年**長征後,還鄉團在半個月內在這一帶八個村殺了一千多人,當地由此得名千墳崗。這一帶附近的一個村莊,民國初期有一千多人,到1936年居然被殺得隻剩下八戶!甚至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在吉安根據地的農村,仍到處可以看到國民黨燒毀房屋後的灰黑地基殘餘。
這種有組織的屠殺五、六百萬民眾的暴行,在曆史上隻有納粹在二戰屠殺六百多萬猶太人的行徑可與其相提並論。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同老蔣對國人的狠辣相比較,也是頗有不足。
老蔣在蘇區的大肆屠殺,固然使當地幸存民眾對其充滿刻骨仇恨,卻也使幸存民眾對**產生隔膜。而當**與老蔣實行聯合抗戰,並提出“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後,原本的隔膜也就變成了敵視!
民眾的思想是質樸的,他們無法理解,原本號召他們奉獻一切以打倒老蔣的**,現在竟和老蔣眉來眼去打得火熱!**原來的種種美妙宣傳在蘇區幸存民眾眼裏也就變成了欺騙!
麵對老部下的責問,周昆隻好說道:“我們現在團結國民黨,是為了抗日。我們實現國家**、民族解放的目標並沒有改變!”
“人家民眾黨、人民軍不聯合國民黨,也照樣打日本!”那老部下不屑地說道,“看看武漢三鎮,讓那些達官貴人們搞得烏煙瘴氣!如果抗日隻是為了讓國民黨禍害百姓,那不抗也罷!”
其後,兩人雖未不歡而散,久別重逢的喜悅卻也蕩然無蹤。周昆在見到另外幾個幸存的赤衛隊員和二十來個遺孤後,心中更感酸澀,也對以前的作為和今後的前途迷茫起來。在這種種原因結合下,周昆最終攜款離隊,想去把那幾個漢子和孤兒們送到西北,就此避開今後黨內可能進行的整肅。隻不過,周昆沒想到西北的盤查這麽嚴密,他剛離開定邊縣不久就在蕭關給人民軍給拿獲。
“想去武漢救助的是幾位老熟人和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因為一些原因,他們對我軍駐武漢辦事處有很深的成見,拒絕接受其幫助。”周昆神情落寞地歎了口氣,又接著說道,“至於我輾轉貴黨防區,一是想避開一些麻煩,二是想了解下貴黨控製區內民眾生活狀況,看能不能把他們接到這邊來安頓下。”
頓了一下後,周昆抬眼看著趙振中,充滿希冀地說道:“都說‘到了西北有活路’,不知趙先生能否給幾個傷殘人員和一群孤兒條活路,讓他們有口飯吃?”
“隻要是國內民眾,且又不是意圖在西北搗亂並能遵從我們法律法規的,我們西北都可以接受。不過,周先生能否說說他們到底是什麽人?值得你擅自離隊還繞上這麽大一圈子去救助?”趙振中繼續問道。
“那幾個傷殘人員中,有一個是我在中央蘇區時的老部下,其他幾個原本是赤衛隊員,都是蘇區當地人。那一群孩子有二十來個,都是烈士遺孤。”周昆沉痛地說道,“在長征前,我那位老部下因傷在老鄉家裏休養,也就留在當地。但在我軍撤離後,蔣匪軍卻在蘇區大舉報複,施行‘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的大屠殺,幾乎把當地變成了無人區!我那老部下和幾名赤衛隊員憑著熟悉地利情況,帶著一群孩子僥幸逃脫。其後,他們輾轉求生到了武漢,卻也隻能掙紮在存亡邊緣……”
“接受這點人沒問題,我可以答應。”趙振中點頭說道,“不過,我這裏也有件事想請周先生幫忙,想請周先生送一封信給貴黨的毛先生。不知周先生是否願意?”
“這……我擅自離隊,若是再回去,恐怕信尚未交到**手中,我就會被格裏審查了。那會耽誤趙先生事情的。”周昆有些為難。
“我想,周先生離隊的時間應該不長,離隊的原因貴黨也並不清楚。隻要說是山中迷路,又被流彈所傷,應該能應付過去。然後再找機會把信送給毛先生就是了。”趙振中淡然說道,“這封信對我們西北並無多大關礙,但卻與貴黨今後的發展有很大關係,也能有助於毛先生改變貴黨‘國際派’當道的局麵。當然,送了這封信,也會對周先生在貴黨黨內今後的發展有利。”
“發展是不用想了……”周昆歎了口氣後,又問道,“趙先生,既然這封信這麽重要,貴黨直接派人送去不行嗎?再者,這封信就真的對貴黨沒有任何益處?”
“這封信不能以我黨名義公開去送,否則會造成新的麻煩!”趙振中搖了搖頭,又接著說道,“若說對我黨的好處,清除掉那些緊抱蘇聯大腿的‘國際派’並讓國內少些帶路黨,這就是好處!”
趙振中所要送的信關係到**和共產國際之間的秘密,若是以民眾黨名義公開去送,那**首先關心的將是民眾黨所獲消息的來源,並會對民眾黨高度警惕,即便是有利也會變成不利。而周昆是跟老毛一起上井岡山且又是幸存不多的人員之一,由他來送這封信並隻限老毛清楚其中究竟,那便穩妥許多。
在原本曆史上,老毛為了改變**陝北中央的窘境,在38年3月份派任弼時帶隊去蘇聯尋求共產國際的支持。因而,趙振中要想送去這封信,還非要及早不可,以便老毛能在代表團出發前做出安排。
“我可以去送這封信。”周昆沉默了一會兒,又道,“不過,趙先生要派人去武漢把我要救助的人接到西北來。將來我若到西北也還請趙先生能給個方便。”
“這沒問題。隻要周先生留下那些人在武漢的地址,我可以讓人把他們經四川護送到西北。”趙振中應道,“周先生隨身攜帶的槍支、現金也可一並帶回陝北。今後若周先生願意到西北定居,我們也歡迎。”
“趙先生想的很周到,我接受。”周昆點了點頭,隨即苦笑道,“剛離開十天左右,現在卻又要回去,希望中間不出岔子。”
一通交涉後,周昆帶著他原來的物品,以及趙振中所給的一封信件,在人民軍安全部的護送下,轉經晉西,過黃河進入了**陝北區域。
“老趙,你這樣做有用嗎?”在送走周昆後,周明遠問道,“他們黨內的事情,我們何必去摻和?”
“應該會有用的。”趙振中笑了笑,又道,“**黨內的事情現在確實與我們無關,不過,我們在抗戰期間卻很可能要和蘇聯對上。送去這封信,就是希望**能提前清理下‘國際派’,至少在我們和蘇聯打起來的時候,他們能少添點亂。我們武力是足以消滅他們,可**的地下組織卻不容易清除,再說,國內問題,武力解決不是萬能的。”
“你那封信裏都寫了什麽?老毛會信麽?”周明遠奇道。
“老毛肯定會讓**代表團到莫斯科查證的。”趙振中悠然說道,“至於內容,與**內部有人‘篡黨’有關。”
“篡黨?”周明遠吃了一驚,隨即醒悟道,“你是把曆史上的舊帳給他們翻出來了吧?”
趙振中點頭笑道:“有些東西是該幫他們拿到陽光下擺一擺了……”
趙、周兩人所說的**內部有人“篡黨”問題,是指31年夏王明和周兩人決定**臨時政治局人員的事情。王、周兩人在未經開會選舉,未與政治局其他人員討論的情況下,兩個人就決定了臨時政治局的人選,隨後又以共產國際批準為由,將名單公布。
但實際上,共產國際政治書記處對**臨時政治局人選是有疑問的。在31年10月3日,由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書記皮亞特尼茨基簽署的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會議第185號記錄中便曾對王、周兩人擬定的名單這樣記述道:“詢問**中央,這個臨時政治局是由哪個機構選出來的?為什麽沃羅夫斯基同誌(即黃平,1932年夏被捕叛變)沒有當選,政治局是否一致選出的?如果是,那麽我們對其組成人員沒有意見。”
在原本曆史上,毛在延安整風期間就曾提出王明、博古“篡黨”的問題,經過一番周折,才把王、博問題視為“黨內問題”。而那時老毛尚不清楚共產國際的檔案中會有185號記錄,否則也絕對不會放過王、周的“篡黨”的舊帳!
!#
第七章:新仇舊恨(三)
雖然有了趙振中的支招,可安全部對周昆的審問進展並不大。周昆隻承認去武漢是為了救助一些人,是其自身私事,與**無涉;至於民眾黨發表指責聲明或者將其交還**方麵,悉聽尊便。可周昆是115師參謀長,加上**與民眾黨之間雖因蘇聯原因而有敵意卻也未真刀實槍地撕破臉皮,人民軍安全部的人也不好對其動用過火方式,事情也就僵在那裏。無奈之下,鄭建濤也隻能把情況再次報告給趙振中。
“倒是有點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趙振中淡淡一笑,又吩咐道,“既然這樣,你就把他帶過來,我和他談談。”
趙振中想知道的,安全部卻未能徹底弄清楚,這讓鄭建濤感到了一種挑戰,便說道:“先生,不若我們放開手腳試試?我就不信撬不開他的嘴!”
“對於進入我控製區並進行破壞行動的敵對分子,你們下手狠些我不反對,敵人嘛!不過,周昆隻是借道通過,又沒做對我控製區不利的事,那處理上還是相對緩和一些得好。”趙振中擺手說道,“而且我相信他借道通過一定有原因,不妨把他帶過來,我們弄個清楚。”
鄭建濤也想知道堂堂的115師參謀長怎麽會化裝後繞大圈子去武漢,點頭答應後,便轉身去帶周昆。
過了一陣兒,鄭建濤便帶著一個三十多歲、形容憔悴的男子來到了趙振中、周明遠所在的小型會議室裏。
“這是我們黨趙主席和我軍周總參謀長,周先生還是把事情說清楚得好,以免自誤!”鄭建濤板著臉說完後,就在一側坐了下來,拿出紙筆準備記錄。
“趙先生大名鼎鼎,久仰得很!不過,能說的我都說過了,其他沒什麽好談的!”周昆有些疲憊,還有些頹廢,但卻有他的堅持,不肯多說。
“周先生擅自脫離貴軍,恐怕回去後罪責不小,或者,周先生已經不準備回去了!”趙振中笑了笑,盯著周昆說道,“對於貴黨、貴軍那些內部紛爭,我雖然沒有經曆過,卻也聽說過不少。眼下貴黨‘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又造成並加劇了貴黨內部的動蕩,加上廣大中下層官兵對國、共合作抗戰仍有不少疑問,周先生離開隊伍想必少不了這兩方麵的原因。不過,我更想知道導致周先生離隊的直接原因,究竟武漢那邊有什麽人需要你繞經我軍防區去救助?為何不能通過武漢那邊的八路軍辦事處來辦?”
周昆吃了一驚,沒想到趙振中寥寥數語就把黨內紛爭再起,對國、共合作抗戰政策的質疑這導致其離隊的兩大內在原因給揭示了出來!與這兩個原因相比,周昆去武漢要救助什麽人反而不重要了。
王明回國後,特別是在武漢擅自成立長江局後,**高層有相當一批人跟隨長江局而動,陝北這邊的張、毛等人組成的中央反而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甚至老毛都氣得說“連鬼都不上門”。**陝北與武漢之間的明爭暗鬥有漸趨激烈的態勢,周昆作為參加秋收起義並跟隨老毛上井岡山的老部下,自然清楚其中厲害。
當年秋收起義時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有五千多人,可抵達陝北後剩下的卻隻有幾十號人。在37年老毛與周昆、賴傳珠、張宗遜等人合影後,老毛曾在照片上頗為感觸地題字“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約數十人,此為一部分。”
這多年來的拚殺造成的犧牲倒也罷了,可**內部時常興起的整肅卻實在讓周昆寒心。從秋收起義到長征,整來整去,老毛的班底是越來越少。況且,黨內原本就存在蘇區路線對錯的爭論,存在老毛、張聞天等人和張國燾之間的爭論,現在又加上了個王明和長江局,軍內高層的態度也有些曖昧,這後麵似乎又將掀起腥風血雨。
內部即將到來的整肅運動讓周昆不寒而栗,可此前到武漢參加全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時的見聞卻讓他對“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以及國、共聯合抗日的政策有了深深的疑問,並對以往堅持的信念有了動搖。
蔣記國民政府的達官貴人們醉生夢死、生活腐化也就罷了,可**派駐武漢的代表團中也有人穿梭、流連於燈紅酒綠之所,還美其名曰“工作需要”!
想想正在山西抗戰前線艱苦作戰的八路軍將士,想想陝北**人員在困難條件下的堅持,周昆實在憤懣難解:“難道我們出生入死、不懈堅持換來的就是一少部分人以‘工作需要’名義的腐化墮落嗎?”
當返回山西後,周昆在八路軍總部直言不諱的把問題提出來時,卻遭到了兩位軍中大佬的嚴厲批評。可這時周昆的思想卻有了新的變化,在他看來,**一邊宣稱要爭取中華民族的**和解放,使中國廣大民眾的生活得以改善,一邊卻又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的指示當作聖旨,黨內高層還有人熱衷於國民黨人那種腐化生活,這兩者是不相容的,也是無法實現的!
而當周昆思及在武漢遇到的那位傷殘離隊老部下和那一群無家可歸的烈士遺孤,以及老部下那憤怒的指責,心中就再難安定。
周昆在武漢偶遇他任紅三師師長時的警衛班長,當年的老部下在談及**長征後老蔣對蘇區酷烈的清剿,談到**眼下的政策時,曾悲憤地責問道:“師長,你當初帶我們打白狗子,我們死了那麽多人,你們走後,那裏可被白狗子給變成了一片白地啊!那幫王八蛋連幾歲的伢子都不放過!可現在你們到了陝北卻和那幫王八蛋聯合了起來!現在還都當了蔣該死的大官!這對得起我們死去的那些兄弟們嗎?!對得起那些被國民黨殘殺的民眾嗎?!”
在**武裝長征後,老蔣對**曾經活動的蘇區下了狠手,“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並非誇大,而是血淋林的事實!
1933年,江西總人口有一千九百三十多萬人,但到了1936年卻隻有一千三百七十多萬人!短短幾年時間裏,因戰亂和戰後清剿而造成的死亡人口超過五百萬!
其中,吉安一帶的人口由33年的三百八十萬下降到了36年的一百九十萬;贛州一帶人口減少了三百多萬,瑞金、興國兩縣百分之八十民眾被殺!
吉安一帶有個地方,在34年**長征後,還鄉團在半個月內在這一帶八個村殺了一千多人,當地由此得名千墳崗。這一帶附近的一個村莊,民國初期有一千多人,到1936年居然被殺得隻剩下八戶!甚至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在吉安根據地的農村,仍到處可以看到國民黨燒毀房屋後的灰黑地基殘餘。
這種有組織的屠殺五、六百萬民眾的暴行,在曆史上隻有納粹在二戰屠殺六百多萬猶太人的行徑可與其相提並論。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同老蔣對國人的狠辣相比較,也是頗有不足。
老蔣在蘇區的大肆屠殺,固然使當地幸存民眾對其充滿刻骨仇恨,卻也使幸存民眾對**產生隔膜。而當**與老蔣實行聯合抗戰,並提出“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後,原本的隔膜也就變成了敵視!
民眾的思想是質樸的,他們無法理解,原本號召他們奉獻一切以打倒老蔣的**,現在竟和老蔣眉來眼去打得火熱!**原來的種種美妙宣傳在蘇區幸存民眾眼裏也就變成了欺騙!
麵對老部下的責問,周昆隻好說道:“我們現在團結國民黨,是為了抗日。我們實現國家**、民族解放的目標並沒有改變!”
“人家民眾黨、人民軍不聯合國民黨,也照樣打日本!”那老部下不屑地說道,“看看武漢三鎮,讓那些達官貴人們搞得烏煙瘴氣!如果抗日隻是為了讓國民黨禍害百姓,那不抗也罷!”
其後,兩人雖未不歡而散,久別重逢的喜悅卻也蕩然無蹤。周昆在見到另外幾個幸存的赤衛隊員和二十來個遺孤後,心中更感酸澀,也對以前的作為和今後的前途迷茫起來。在這種種原因結合下,周昆最終攜款離隊,想去把那幾個漢子和孤兒們送到西北,就此避開今後黨內可能進行的整肅。隻不過,周昆沒想到西北的盤查這麽嚴密,他剛離開定邊縣不久就在蕭關給人民軍給拿獲。
“想去武漢救助的是幾位老熟人和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因為一些原因,他們對我軍駐武漢辦事處有很深的成見,拒絕接受其幫助。”周昆神情落寞地歎了口氣,又接著說道,“至於我輾轉貴黨防區,一是想避開一些麻煩,二是想了解下貴黨控製區內民眾生活狀況,看能不能把他們接到這邊來安頓下。”
頓了一下後,周昆抬眼看著趙振中,充滿希冀地說道:“都說‘到了西北有活路’,不知趙先生能否給幾個傷殘人員和一群孤兒條活路,讓他們有口飯吃?”
“隻要是國內民眾,且又不是意圖在西北搗亂並能遵從我們法律法規的,我們西北都可以接受。不過,周先生能否說說他們到底是什麽人?值得你擅自離隊還繞上這麽大一圈子去救助?”趙振中繼續問道。
“那幾個傷殘人員中,有一個是我在中央蘇區時的老部下,其他幾個原本是赤衛隊員,都是蘇區當地人。那一群孩子有二十來個,都是烈士遺孤。”周昆沉痛地說道,“在長征前,我那位老部下因傷在老鄉家裏休養,也就留在當地。但在我軍撤離後,蔣匪軍卻在蘇區大舉報複,施行‘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的大屠殺,幾乎把當地變成了無人區!我那老部下和幾名赤衛隊員憑著熟悉地利情況,帶著一群孩子僥幸逃脫。其後,他們輾轉求生到了武漢,卻也隻能掙紮在存亡邊緣……”
“接受這點人沒問題,我可以答應。”趙振中點頭說道,“不過,我這裏也有件事想請周先生幫忙,想請周先生送一封信給貴黨的毛先生。不知周先生是否願意?”
“這……我擅自離隊,若是再回去,恐怕信尚未交到**手中,我就會被格裏審查了。那會耽誤趙先生事情的。”周昆有些為難。
“我想,周先生離隊的時間應該不長,離隊的原因貴黨也並不清楚。隻要說是山中迷路,又被流彈所傷,應該能應付過去。然後再找機會把信送給毛先生就是了。”趙振中淡然說道,“這封信對我們西北並無多大關礙,但卻與貴黨今後的發展有很大關係,也能有助於毛先生改變貴黨‘國際派’當道的局麵。當然,送了這封信,也會對周先生在貴黨黨內今後的發展有利。”
“發展是不用想了……”周昆歎了口氣後,又問道,“趙先生,既然這封信這麽重要,貴黨直接派人送去不行嗎?再者,這封信就真的對貴黨沒有任何益處?”
“這封信不能以我黨名義公開去送,否則會造成新的麻煩!”趙振中搖了搖頭,又接著說道,“若說對我黨的好處,清除掉那些緊抱蘇聯大腿的‘國際派’並讓國內少些帶路黨,這就是好處!”
趙振中所要送的信關係到**和共產國際之間的秘密,若是以民眾黨名義公開去送,那**首先關心的將是民眾黨所獲消息的來源,並會對民眾黨高度警惕,即便是有利也會變成不利。而周昆是跟老毛一起上井岡山且又是幸存不多的人員之一,由他來送這封信並隻限老毛清楚其中究竟,那便穩妥許多。
在原本曆史上,老毛為了改變**陝北中央的窘境,在38年3月份派任弼時帶隊去蘇聯尋求共產國際的支持。因而,趙振中要想送去這封信,還非要及早不可,以便老毛能在代表團出發前做出安排。
“我可以去送這封信。”周昆沉默了一會兒,又道,“不過,趙先生要派人去武漢把我要救助的人接到西北來。將來我若到西北也還請趙先生能給個方便。”
“這沒問題。隻要周先生留下那些人在武漢的地址,我可以讓人把他們經四川護送到西北。”趙振中應道,“周先生隨身攜帶的槍支、現金也可一並帶回陝北。今後若周先生願意到西北定居,我們也歡迎。”
“趙先生想的很周到,我接受。”周昆點了點頭,隨即苦笑道,“剛離開十天左右,現在卻又要回去,希望中間不出岔子。”
一通交涉後,周昆帶著他原來的物品,以及趙振中所給的一封信件,在人民軍安全部的護送下,轉經晉西,過黃河進入了**陝北區域。
“老趙,你這樣做有用嗎?”在送走周昆後,周明遠問道,“他們黨內的事情,我們何必去摻和?”
“應該會有用的。”趙振中笑了笑,又道,“**黨內的事情現在確實與我們無關,不過,我們在抗戰期間卻很可能要和蘇聯對上。送去這封信,就是希望**能提前清理下‘國際派’,至少在我們和蘇聯打起來的時候,他們能少添點亂。我們武力是足以消滅他們,可**的地下組織卻不容易清除,再說,國內問題,武力解決不是萬能的。”
“你那封信裏都寫了什麽?老毛會信麽?”周明遠奇道。
“老毛肯定會讓**代表團到莫斯科查證的。”趙振中悠然說道,“至於內容,與**內部有人‘篡黨’有關。”
“篡黨?”周明遠吃了一驚,隨即醒悟道,“你是把曆史上的舊帳給他們翻出來了吧?”
趙振中點頭笑道:“有些東西是該幫他們拿到陽光下擺一擺了……”
趙、周兩人所說的**內部有人“篡黨”問題,是指31年夏王明和周兩人決定**臨時政治局人員的事情。王、周兩人在未經開會選舉,未與政治局其他人員討論的情況下,兩個人就決定了臨時政治局的人選,隨後又以共產國際批準為由,將名單公布。
但實際上,共產國際政治書記處對**臨時政治局人選是有疑問的。在31年10月3日,由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書記皮亞特尼茨基簽署的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會議第185號記錄中便曾對王、周兩人擬定的名單這樣記述道:“詢問**中央,這個臨時政治局是由哪個機構選出來的?為什麽沃羅夫斯基同誌(即黃平,1932年夏被捕叛變)沒有當選,政治局是否一致選出的?如果是,那麽我們對其組成人員沒有意見。”
在原本曆史上,毛在延安整風期間就曾提出王明、博古“篡黨”的問題,經過一番周折,才把王、博問題視為“黨內問題”。而那時老毛尚不清楚共產國際的檔案中會有185號記錄,否則也絕對不會放過王、周的“篡黨”的舊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