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聲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既然曾有這般曆史,陳先生何不將過往恩怨公之於眾,以正國人視聽,還自己一個清白?”趙振中建議道。
陳炯明長歎一聲,悵然說道:“當年因與孫文政見不和,最終導致兵戎相見,已使閩、粵民眾深受其苦。現今國內兩黨雖然武力爭鬥不休,國民黨內新軍閥也相互征戰不止,可這些孫文的徒子徒孫們對我陳某人卻仍然口誅筆伐,我又何必再跳出來再另添混亂呢?個中的是非恩怨就留給曆史和後人評說吧。”
“況且,趙兄弟等人所提的南洋建國方案可是對海外華人,對大陸故國,甚至對整個華夏民族都是意義非凡的大事。蒙趙兄弟看得起,不但將此大計交托致公黨,還鼎力相助,競存忝為致公黨總理,豈能不顧大義所在,而將精力投注在這些個人小事上?”
“陳先生不計個人榮辱的態度確實令人佩服,但我對先生的這種做法卻不敢苟同。”趙振中搖頭說道,“南洋建國確實是件意義非凡的大事,也確實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有關陳先生的曆史過往卻也需要加以關注,須知這並非是陳先生一個人的事情。”
“陳先生現在身為致公黨總理,代表的是整個黨,可以說陳先生的個人榮辱已經與致公黨密切相關。陳先生可以對那些汙蔑之詞不加辯解,這是先生的大度。可若任那些不實之詞流傳的話,那致公黨又將置於何地?”
“況且,雖說曆史是公正的,可曆史卻也是由人寫就的,而且往往還是勝利者書寫的。若陳先生對過往不作說明的話,那若幹年後的後人又從哪裏知道當年的是非曲直呢?舉個很現實的例子,要不是我這次來美國與黃老哥、司徒老哥兩位相識的話,我肯定不會知道洪門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和犧牲,甚至也許會和國內普通民眾一樣聽信國內政府的宣傳,以為都是孫氏及其黨羽的功勞呢。”
“競存,我覺得小兄弟所說的有道理。”一旁的黃三德說道,“你現在是致公黨的總理,你的個人榮辱可說是整個致公黨的榮辱,那些曆史真相還是整理一下的好。老哥我現在就在整理洪門的革命史,總不能讓那些為推翻清王朝而流血犧牲的洪門弟兄的事跡就這樣被湮沒。你要是實在太忙的話,我看不妨讓定思幫你整理,他跟隨你多年,對你的所作所為以及你與孫文間的恩怨他也都知道,想來不會出問題的。等他整理完了,再交你過目就是了。”
陳炯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便朝陳其尤點頭說道:“那好,這事情就交給定思處理吧。”陳其尤也便點頭答應下來。
在原來曆史上,孫、陳關係破裂之後,陳炯明相信曆史是公正的,因而任憑孫文及其黨羽罵之為逆,罵之為賊,卻未對外公開發表不同意見。在1925年3月孫文去世後,陳炯明送了一幅“唯英雄能活人殺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的挽聯對自己與孫關係略加辯解,除此之外,終陳炯明一生,沒有公開談及孫、陳恩怨。
而現在,由於趙振中等人的出現,曆史就象一道正在烹飪的名菜一樣又被添加了點佐料,不但黃三德將曆史上36年才開始整理的洪門革命史提前到了29年,就是陳炯明也同意對自身曆史過往以及孫、陳之間的恩怨留下屬於自己的聲音。
在說了一些與南洋建國關係不大的題外話之後,陳炯明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我聽司徒老哥兩位說過,趙兄弟幾人雖然給致公堂很大幫助,但卻從不不幹涉致公堂內事務,更不參與致公黨黨內的事情。不過,從趙兄弟把南洋建國方案交托給致公黨實施來看,又絕非一般信任可比。不知趙兄弟等人是否願意加入致公黨?或者對現在的致公黨狀況有什麽好的建議沒有?”
雖說致公黨成立後不久便提出“以黨統堂”,可實際上卻是“黨堂並存”,甚至致公堂許多堂口至今仍是自行其是。陳炯明並非出身於致公堂,而是被致公堂中人推舉成為致公黨總理的,雖然他也有心對“黨堂並存”的情況加以整頓,但對致公堂內的一些人和事卻也感到有些頭疼,不好貿然處置。而趙振中幾人雖然都不過20歲左右的年紀,對政黨的建設也沒有任何經驗,不過,從趙振中等人的作為來看,這幾個年輕人似乎不可以常理衡量,陳炯明向趙振中詢問,更多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想聽聽趙振中幾人的建議。
“我們幾個以前曾和司徒老哥說過,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牽掛,近階段之內並不想加入什麽政黨。”趙振中婉言謝絕後,又接著說道“我們幾個從沒有過政黨建設方麵的經曆,也就談不上對致公黨現況有什麽好的建議,陳先生有些問道於盲了。”
聽了趙振中如此說法,陳炯明等人心中正感到有些失望的時候,趙振中卻又接著說道:“不過,我看過一些史書,也開辦過一些公司,覺得裏麵有些東西似乎對陳先生還有點參考價值,我就說說。要是說的不好的話,還請陳先生和在座的各位先生指正。”
“小兄弟就不要客氣了,有什麽想法就說說,我們這幾個老頭子也好好聽聽。”司徒美堂笑道。
“縱觀古今曆朝興盛,究其原因,無非是‘法令嚴明,任人唯賢’,外加物資充足而已。”趙振中說道,“法令嚴明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使得賢良為用,宵小辟易,讓各項事務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任人唯賢又能及時彌補法令中的不足,讓製度乃至秩序充滿活力;二者可謂相得益彰。當然,在這二者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資以供應用。否則,就是法令再嚴明,任人再唯賢,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概括起來說,就是將製度、人、物的作用綜合到一起發揮作用,這其中,人的作用居於首要地位。”
“在現代,隨著各種公司的出現,曆史上的那些因素已經具體為製度、組織、資金、場所等因素。完善的管理製度、有效的組織機構、充足的發展資金、穩定的經營場所絕對是一家發展良好的公司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這其中,完善的管理製度和有效的組織機構可以使公司上下齊心合力,為實現公司利益而努力工作,體現的是人和製度的作用;而充足的發展資金和穩定的經營場所作為公司發展壯大的保證,體現的則是物的作用。”
“公司是一個組織體,政黨也是一個組織體,公司發展所必不可少的這幾個條件,對於政黨的發展也同樣不可少。想想當年孫文、黃興、陶成章等人所各自領導的革命黨,除了因為當時要躲避清王朝的緝捕而缺乏固定的活動場所外,製度、組織、資金都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除此之外,政黨的發展壯大還必須要有思想理論做指導。這一切,從國內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身上就可以得到驗證。致公黨要想發展壯大的話,不妨也考慮從這幾個方麵著手。”
趙振中所說雖然有些過於泛泛,沒有涉及到具體方麵,但這種從曆史和現今、從公司到政黨的角度,概括出一個組織體發展所必備條件的說法,卻讓陳炯明等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趙振中所說的也確實有道理。
“趙兄弟說的確實有道理,不過對於我們致公黨有沒有更具體一點的建議?”陳炯明問道。
“我對致公黨內部的情況不了解,也就不好妄加評說。”趙振中斟酌說道,“不過,我個人覺得致公黨現在海外的布局對將來的發展有些不利。現在致公黨作為海外華人的政黨,其總部在香港,而其根基卻是美洲致公堂,這在管理上肯定不便。加上美洲這邊華人又分散居住,自行其是,南洋那邊還要實行建國方案,實在對致公堂乃至致公黨整合力量不利。”
“看看國內那兩個在蘇聯人幫助下建設的政黨,雖然他們現在的製度不見得是最好的,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至少這兩個黨在管理製度、組織機構方麵有許多可供致公黨借鑒的地方。客觀點來說,這兩個黨的組織、管理模式更有利於將全黨力量整合在一起,發揮出合力。”
陳炯明聽了之後,皺眉思索了一會兒,說道:“那兩個黨在製度上、組織上的做法確實有可供借鑒的地方,但他們各自奉行的主義卻不是致公黨所能拿來用的。可如果沒有一個相當的思想理論指導的話,那所謂的學習借鑒恐怕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啊。”
趙振中思索著說道:“一個政黨肯定是要在黨綱中確定自己的曆史任務的,而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沒有比實現獨立自主、民主富強更大的任務了。同時,對於海外華人來說,也沒有比讓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更為重要的任務了。我覺得致公黨不妨對這兩個方麵加以考慮。當然,在黨綱中規定的話,盡量籠統一些,千萬不要出現‘南洋建國’等字樣,以免使得列強警惕起來,增加方案實施的難度。”
陳炯明聞聽之後,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大聲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既然曾有這般曆史,陳先生何不將過往恩怨公之於眾,以正國人視聽,還自己一個清白?”趙振中建議道。
陳炯明長歎一聲,悵然說道:“當年因與孫文政見不和,最終導致兵戎相見,已使閩、粵民眾深受其苦。現今國內兩黨雖然武力爭鬥不休,國民黨內新軍閥也相互征戰不止,可這些孫文的徒子徒孫們對我陳某人卻仍然口誅筆伐,我又何必再跳出來再另添混亂呢?個中的是非恩怨就留給曆史和後人評說吧。”
“況且,趙兄弟等人所提的南洋建國方案可是對海外華人,對大陸故國,甚至對整個華夏民族都是意義非凡的大事。蒙趙兄弟看得起,不但將此大計交托致公黨,還鼎力相助,競存忝為致公黨總理,豈能不顧大義所在,而將精力投注在這些個人小事上?”
“陳先生不計個人榮辱的態度確實令人佩服,但我對先生的這種做法卻不敢苟同。”趙振中搖頭說道,“南洋建國確實是件意義非凡的大事,也確實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有關陳先生的曆史過往卻也需要加以關注,須知這並非是陳先生一個人的事情。”
“陳先生現在身為致公黨總理,代表的是整個黨,可以說陳先生的個人榮辱已經與致公黨密切相關。陳先生可以對那些汙蔑之詞不加辯解,這是先生的大度。可若任那些不實之詞流傳的話,那致公黨又將置於何地?”
“況且,雖說曆史是公正的,可曆史卻也是由人寫就的,而且往往還是勝利者書寫的。若陳先生對過往不作說明的話,那若幹年後的後人又從哪裏知道當年的是非曲直呢?舉個很現實的例子,要不是我這次來美國與黃老哥、司徒老哥兩位相識的話,我肯定不會知道洪門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和犧牲,甚至也許會和國內普通民眾一樣聽信國內政府的宣傳,以為都是孫氏及其黨羽的功勞呢。”
“競存,我覺得小兄弟所說的有道理。”一旁的黃三德說道,“你現在是致公黨的總理,你的個人榮辱可說是整個致公黨的榮辱,那些曆史真相還是整理一下的好。老哥我現在就在整理洪門的革命史,總不能讓那些為推翻清王朝而流血犧牲的洪門弟兄的事跡就這樣被湮沒。你要是實在太忙的話,我看不妨讓定思幫你整理,他跟隨你多年,對你的所作所為以及你與孫文間的恩怨他也都知道,想來不會出問題的。等他整理完了,再交你過目就是了。”
陳炯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便朝陳其尤點頭說道:“那好,這事情就交給定思處理吧。”陳其尤也便點頭答應下來。
在原來曆史上,孫、陳關係破裂之後,陳炯明相信曆史是公正的,因而任憑孫文及其黨羽罵之為逆,罵之為賊,卻未對外公開發表不同意見。在1925年3月孫文去世後,陳炯明送了一幅“唯英雄能活人殺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的挽聯對自己與孫關係略加辯解,除此之外,終陳炯明一生,沒有公開談及孫、陳恩怨。
而現在,由於趙振中等人的出現,曆史就象一道正在烹飪的名菜一樣又被添加了點佐料,不但黃三德將曆史上36年才開始整理的洪門革命史提前到了29年,就是陳炯明也同意對自身曆史過往以及孫、陳之間的恩怨留下屬於自己的聲音。
在說了一些與南洋建國關係不大的題外話之後,陳炯明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我聽司徒老哥兩位說過,趙兄弟幾人雖然給致公堂很大幫助,但卻從不不幹涉致公堂內事務,更不參與致公黨黨內的事情。不過,從趙兄弟把南洋建國方案交托給致公黨實施來看,又絕非一般信任可比。不知趙兄弟等人是否願意加入致公黨?或者對現在的致公黨狀況有什麽好的建議沒有?”
雖說致公黨成立後不久便提出“以黨統堂”,可實際上卻是“黨堂並存”,甚至致公堂許多堂口至今仍是自行其是。陳炯明並非出身於致公堂,而是被致公堂中人推舉成為致公黨總理的,雖然他也有心對“黨堂並存”的情況加以整頓,但對致公堂內的一些人和事卻也感到有些頭疼,不好貿然處置。而趙振中幾人雖然都不過20歲左右的年紀,對政黨的建設也沒有任何經驗,不過,從趙振中等人的作為來看,這幾個年輕人似乎不可以常理衡量,陳炯明向趙振中詢問,更多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想聽聽趙振中幾人的建議。
“我們幾個以前曾和司徒老哥說過,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牽掛,近階段之內並不想加入什麽政黨。”趙振中婉言謝絕後,又接著說道“我們幾個從沒有過政黨建設方麵的經曆,也就談不上對致公黨現況有什麽好的建議,陳先生有些問道於盲了。”
聽了趙振中如此說法,陳炯明等人心中正感到有些失望的時候,趙振中卻又接著說道:“不過,我看過一些史書,也開辦過一些公司,覺得裏麵有些東西似乎對陳先生還有點參考價值,我就說說。要是說的不好的話,還請陳先生和在座的各位先生指正。”
“小兄弟就不要客氣了,有什麽想法就說說,我們這幾個老頭子也好好聽聽。”司徒美堂笑道。
“縱觀古今曆朝興盛,究其原因,無非是‘法令嚴明,任人唯賢’,外加物資充足而已。”趙振中說道,“法令嚴明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使得賢良為用,宵小辟易,讓各項事務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任人唯賢又能及時彌補法令中的不足,讓製度乃至秩序充滿活力;二者可謂相得益彰。當然,在這二者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資以供應用。否則,就是法令再嚴明,任人再唯賢,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概括起來說,就是將製度、人、物的作用綜合到一起發揮作用,這其中,人的作用居於首要地位。”
“在現代,隨著各種公司的出現,曆史上的那些因素已經具體為製度、組織、資金、場所等因素。完善的管理製度、有效的組織機構、充足的發展資金、穩定的經營場所絕對是一家發展良好的公司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這其中,完善的管理製度和有效的組織機構可以使公司上下齊心合力,為實現公司利益而努力工作,體現的是人和製度的作用;而充足的發展資金和穩定的經營場所作為公司發展壯大的保證,體現的則是物的作用。”
“公司是一個組織體,政黨也是一個組織體,公司發展所必不可少的這幾個條件,對於政黨的發展也同樣不可少。想想當年孫文、黃興、陶成章等人所各自領導的革命黨,除了因為當時要躲避清王朝的緝捕而缺乏固定的活動場所外,製度、組織、資金都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除此之外,政黨的發展壯大還必須要有思想理論做指導。這一切,從國內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身上就可以得到驗證。致公黨要想發展壯大的話,不妨也考慮從這幾個方麵著手。”
趙振中所說雖然有些過於泛泛,沒有涉及到具體方麵,但這種從曆史和現今、從公司到政黨的角度,概括出一個組織體發展所必備條件的說法,卻讓陳炯明等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趙振中所說的也確實有道理。
“趙兄弟說的確實有道理,不過對於我們致公黨有沒有更具體一點的建議?”陳炯明問道。
“我對致公黨內部的情況不了解,也就不好妄加評說。”趙振中斟酌說道,“不過,我個人覺得致公黨現在海外的布局對將來的發展有些不利。現在致公黨作為海外華人的政黨,其總部在香港,而其根基卻是美洲致公堂,這在管理上肯定不便。加上美洲這邊華人又分散居住,自行其是,南洋那邊還要實行建國方案,實在對致公堂乃至致公黨整合力量不利。”
“看看國內那兩個在蘇聯人幫助下建設的政黨,雖然他們現在的製度不見得是最好的,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至少這兩個黨在管理製度、組織機構方麵有許多可供致公黨借鑒的地方。客觀點來說,這兩個黨的組織、管理模式更有利於將全黨力量整合在一起,發揮出合力。”
陳炯明聽了之後,皺眉思索了一會兒,說道:“那兩個黨在製度上、組織上的做法確實有可供借鑒的地方,但他們各自奉行的主義卻不是致公黨所能拿來用的。可如果沒有一個相當的思想理論指導的話,那所謂的學習借鑒恐怕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啊。”
趙振中思索著說道:“一個政黨肯定是要在黨綱中確定自己的曆史任務的,而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沒有比實現獨立自主、民主富強更大的任務了。同時,對於海外華人來說,也沒有比讓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更為重要的任務了。我覺得致公黨不妨對這兩個方麵加以考慮。當然,在黨綱中規定的話,盡量籠統一些,千萬不要出現‘南洋建國’等字樣,以免使得列強警惕起來,增加方案實施的難度。”
陳炯明聞聽之後,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