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4.7.5)


    【例行求點擊!!推薦!!!收藏!!!!評價!!!!!】


    輕輕的將喝幹的藍花瓷杯放在桌子上,馬上旁邊有人來撤下去準備隨時換上新的。


    這時候,一個人湊了過來。


    劉瑾。


    和八虎中其他的人比起來,劉瑾更善於抓住機會。


    他踮著腳來到了皇帝旁邊,向朱厚照見禮之後就立在了旁邊。


    朱厚照問道:“老劉啊,你不多休息兩天?”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後悔自己為什麽說話如此不經過大腦。


    且不說其他的,劉瑾同學對這句話可是受寵若驚。雖然這位皇帝常有驚人之舉,而且從小隨和,但是這聲“老劉”也不是誰都能享受到的。於是馬上馬屁就拍了上來:“陛下啊,奴婢可是日夜渴盼著伺候在您的身邊啊…………(省略一百多字)”


    朱厚照無奈的揮了揮手,“好了,朕知道你的忠心。”


    正在這時候,外麵有人進來報道:“陛下,火藥局的工匠們都來了。”


    幾人過來見禮,朱厚照又端起了旁邊遞上來的茶水,輕輕吹了吹,然後緩緩的喝了一口。


    學著印象中電視劇裏頭的大人物一樣,擺足了架子,然後緩緩地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以後記住,在朕這兒不用那麽多規矩,看著麻煩。”


    頓了一頓,然後開始詢問火藥局的運行情況,比如每天產量是多少呀,每人能做多少呀,有多少人呀之類的。


    自從朱厚照將火藥局放在山上之後,每天可就苦了這些工匠們了。


    離著家遠了不說――朱厚照同學將他們的家眷安置在了另外的地方――每天上下山也是一個苦差事。將其家人分開,這個是朱厚照出於安全的考慮,和工匠們說了之後他們也很樂意的接受了。畢竟,將家人們放在那麽多的火藥旁邊,自己也不怎麽安心是不。


    末了,朱厚照又喝了一口茶,潤了潤有些發幹的嗓子,停止了嚼舌,問道:“對了,你們現在用的火藥的配方是什麽??”。重點來了。迂回了半天,就是為了這個,也不枉某人昨天工作了那麽長時間。


    一群工匠互相看了看。


    這個配方來說,工匠們一直都是相當保密的,畢竟這是自己的飯碗。


    不過稍微一想,就知道皇帝不可能來搶自己的飯碗的,於是咬了咬牙開始說。


    然後,


    一群數字將某人繞暈了。


    什麽一斤半兩什麽五錢三分的,繞的人頭都暈了。


    “停停停停,你們沒有學過朕寫的《數學》?”


    “陛下說笑了,您寫的書肯定都是高深的學問,我們怎麽可能看懂……”


    “這……”然後他向旁邊喊道:“你們去給我找個會的來。”


    旁邊的人一聽不敢怠慢,馬上就跑了出去。


    等了相當一會兒,才見他又跑了回來,後麵還跟著個人。跑到朱厚照麵前,小劉子(別誤會,不是劉瑾)氣喘籲籲的說道:“主子,這是奴婢問了吳院長要來的,研究院裏頭,數學最好的人。”


    朱厚照抬頭一看,哦,我說是誰,原來是楊英啊。


    哎,自己這記性,還說要讓她從事偉大的教育事業來著,結果啥都忘了。


    於是心中有些歉意,當然外麵完全沒有表現出來,他問道:“最近在幹什麽?”


    “奴婢最近一直在教授新來的工匠們數學,空閑的時候就研究陛下的著作。”


    聽到這丫頭沒有失業,朱厚照心裏的歉意頓時消失了。然後他說:“他們說的朕頭暈,你來給朕算算,這個的比例是多少。對了,這事過了之後讓他們輪流在你這兒回爐一下,學學這數學,太差了。”


    旁邊幾名工匠羞愧的低下了頭。


    然後他們開始磨墨研磨,然後在一邊統計。某人仍舊低頭喝他的茶水。


    “沙沙”的筆聲中,朱厚照如一個入定老僧那樣裝的氣定神閑。某人已經想好了,在看到結果之後,就用一種很高深的姿態(當然某人沒有仔細想)說自己在一本故宋古書上看到的高效火藥配方,推翻他們的,然後讓他們試試。這樣試過之後還能震懾一下他們……總而言之,太邪惡了,太能裝了。


    一切像預想的那樣進行著,隨著楊英最後一筆的落下,朱厚照結果了寫著結果的紙張。


    “那個,咳咳咳……”


    朱厚照同學突然被嗆著了一樣,旁邊的劉瑾同學看到這個馬上關心的上來給他輕拍背部,而這又不小心加深了幾秒他的咳。


    不是他不想說接下來的,而是他突然發現,上麵的配方赫然和自己準備拿出來獻寶的幾乎差不多,精確到小數點後麵幾位的小數相當準確的說明了自己再次奧特了。這個突發事件是如此的突然,以至於某人隻能用咳嗽來掩飾自己的窘迫。而旁邊的劉瑾則在一旁邊關心的嘮叨:“陛下您這是怎麽了,這樣不注意身體,太後和太皇太後知道了肯定又要說您了………………”


    朱厚照沒有理會旁邊的嘮叨,說道:“這個配方是流傳下來的?”


    “是,是流傳下來的,已經用了好幾代了。”


    朱厚照無語。


    (聽別人說,這些東西的配方都是禁止發出來的,不然會被請去喝茶,我就放在作品相關裏頭的,不知道有問題沒?)


    在明代,火藥成分已經十分接近後事成熟的配方了。


    據說當初滿清時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後,曾國藩曾經發現(我記得好像是他)英軍的火槍射程要大大的超過清的。他使用繳獲的英軍步槍發射發現英軍的射程在三百多步,而清朝的隻有一百多步,用英軍的槍使用了清朝的火藥之後,射程同樣下降到了一百多。而都換上繳獲的火藥或者換上按照明代古書中的配方配製的火藥之後,射程都增加到了三百多步,相互誤差幾乎沒有多少!!


    當然也不排除供應曾大人使用的槍械打造的比較精良的原因,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和明朝對比起來,清朝的火藥製造水平下降了太多。


    也許是滿清入關的時候,在屠殺中將工匠們殺的太多的原因?要不然為什麽會有如此多的技術失傳。而且為了防止漢人學習到先進技術,很多明代的技術書籍都成了**,這其中也包括《武備誌》等一係列的書籍。在文化傳播的紐帶書籍,被**禁止了之後,伴隨著工匠們的死亡技術水平直線下降是可以預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科技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舟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舟雪並收藏大明科技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