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蕭雲大為讚揚晁錯,方孝孺就極為高興,他雖年紀不大,心中卻也想有朝一日能和晁錯一樣,上報君恩,下拯黎民的忠臣,縱然有朝一日為國身死也在所不惜,對於晁錯一番所作所為,這個年紀輕輕的少年,由衷的向往!“
“隻是什麽——?”方孝孺好奇的問道。
蕭雲一笑,對於這個問題的是是非非,曆史早已有了定論,是對是錯不是他能顛覆的,那晁錯對國家,對景帝忠心不二是不假,但作為一個政治家,要不僅僅是忠心,還要謀略,眼光、手段,心計,這一點晁錯無疑缺的,吳楚叛亂以後,晁錯自己也蒙了,可以說是景帝、君臣都蒙了,雖然他們有一點思想準備,討論過這個問題,說削藩以後,他們會不會反呢?晁錯說:不管他的了,說“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反正是要反的,管他呢?漢景帝說:是啊,是要反的,我們就削藩,兩個人說,真反啊,他們還真反啊,沒有主張了,完全沒有主張。足見晁錯是個不成熟政治家,日後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削藩與晁錯削藩如出一轍,唯一的結果就是吳王的造反被朝廷鎮壓而已,可以說,晁錯、方孝孺等人充其量隻是有眼光發現問題的政客,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政治家。
“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方孝孺一愣,嘴唇噓動,輕聲道:“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過了一會兒,道:“這個很重要麽?”
蕭雲嗬嗬一笑,用力的點了點頭道:“當然,一個連自己安危都不能考慮的人,他往往也不能為別人考慮,不懂得民情的人,不懂得那些人之常情的人,也往往不懂國情。國家是什麽?國家就是百姓,百姓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立誌削藩的人,不了解人,你就不能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你就是要了解人性、人情,包括人之常情,你不能夠沒有人之常情,一個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裏的人,往往也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裏,一個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兒的人,也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兒,你既然不能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兒的話,你怎麽為民眾謀福利呢?一個連自己都保衛不了的人,你能夠保衛國家嗎?答案是不能的!“
方孝孺一陣愕然,顯然這一番足以讓他好幾日難以睡覺話兒,他還需細細揣摩一番,才能消化,但蕭雲沒有給他絲毫的消化的空間,端起茶杯一口氣喝幹了杯中的茶水,繼續說道:“一次,伊尹見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治國更是如此,“治大國,若烹小鮮,凡事需要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這才能做成大事,做好大事!”
方孝孺不蠢,細細一想,便明白了蕭雲話中的含義,默默念了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便拱手道:“蕭叔叔一番,小侄銘記在心——?”
蕭雲點了點頭,道:“身居上位者,要的不僅僅是眼光,學識,共多是謀略,決斷,當然了也要靈活,用一句話,就是該堅持的時候堅持,該妥協的時候妥協,該讓步的時候讓步,該迂回的時候迂回。而且上位者要考慮的問題,一件事情不僅僅是該不該做,而且還要考慮能不能做,現在就做還是將來再做,都要考慮得清清楚楚方可動手,就好比同樣是削藩,晁錯削藩,弄出七國之亂,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威逼景帝。景帝為平息事態,以一舉:“吾不愛一人而謝天下”,遂腰斬晁錯於西安東市。削藩成了一句口號與朝廷沒有絲毫好處,而賈誼鑒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在《治安策》向皇帝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辦法是,令諸侯王各分為若幹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者,則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最終被漢武帝所采納,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一出,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幹侯國。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如此這般,兵不血刃而削了藩王,一舉解決了朝廷的難題,可見世間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到底是哪一種好,這就要上位者去比較,去思索,去布局,去謀劃——?齊家治國平天下人人都會說,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做,都能做到的!“
方孝孺眉頭緊皺,沉吟了一會兒,忽然躬身對著蕭雲行了一個大禮,道:“蕭叔叔這番教誨,方孝孺銘記在心,他日若真有一日小侄執掌削藩大權,小侄一定不忘了今日蕭叔叔的這番教誨!”
“唉——,希望如此吧?“蕭雲歎了聲:”今日的,這番言語,希望你真的銘記在心才好!“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方孝孺才告訴蕭雲,從今日起他與父親就要離開方家了,方克勤要去吏部接受朝廷考試,而他有了宋濂這個老師,將會與枯木大師住在雞鳴寺,來往宋濂家也方便!“
蕭雲聽早有安排,也不好強求,便答應了,彼此說了幾句後會有期的話兒,便是各自分別。
蕭雲送方孝孺出了門後,便趕往後院,這個時候天色還早,家中的那幾個婆娘說不定還沒起來呢?各個閨房去轉一轉,龍爪手就有得施展了!
心中湧起了齷齪的念頭,腳下也一陣加快,尚未後院,便聽得一陣呼喝聲從裏麵傳了出來,還是一聲聲的加油聲,聲響之大,簡直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了。
“隻是什麽——?”方孝孺好奇的問道。
蕭雲一笑,對於這個問題的是是非非,曆史早已有了定論,是對是錯不是他能顛覆的,那晁錯對國家,對景帝忠心不二是不假,但作為一個政治家,要不僅僅是忠心,還要謀略,眼光、手段,心計,這一點晁錯無疑缺的,吳楚叛亂以後,晁錯自己也蒙了,可以說是景帝、君臣都蒙了,雖然他們有一點思想準備,討論過這個問題,說削藩以後,他們會不會反呢?晁錯說:不管他的了,說“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反正是要反的,管他呢?漢景帝說:是啊,是要反的,我們就削藩,兩個人說,真反啊,他們還真反啊,沒有主張了,完全沒有主張。足見晁錯是個不成熟政治家,日後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削藩與晁錯削藩如出一轍,唯一的結果就是吳王的造反被朝廷鎮壓而已,可以說,晁錯、方孝孺等人充其量隻是有眼光發現問題的政客,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政治家。
“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方孝孺一愣,嘴唇噓動,輕聲道:“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過了一會兒,道:“這個很重要麽?”
蕭雲嗬嗬一笑,用力的點了點頭道:“當然,一個連自己安危都不能考慮的人,他往往也不能為別人考慮,不懂得民情的人,不懂得那些人之常情的人,也往往不懂國情。國家是什麽?國家就是百姓,百姓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立誌削藩的人,不了解人,你就不能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你就是要了解人性、人情,包括人之常情,你不能夠沒有人之常情,一個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裏的人,往往也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裏,一個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兒的人,也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兒,你既然不能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兒的話,你怎麽為民眾謀福利呢?一個連自己都保衛不了的人,你能夠保衛國家嗎?答案是不能的!“
方孝孺一陣愕然,顯然這一番足以讓他好幾日難以睡覺話兒,他還需細細揣摩一番,才能消化,但蕭雲沒有給他絲毫的消化的空間,端起茶杯一口氣喝幹了杯中的茶水,繼續說道:“一次,伊尹見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治國更是如此,“治大國,若烹小鮮,凡事需要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這才能做成大事,做好大事!”
方孝孺不蠢,細細一想,便明白了蕭雲話中的含義,默默念了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便拱手道:“蕭叔叔一番,小侄銘記在心——?”
蕭雲點了點頭,道:“身居上位者,要的不僅僅是眼光,學識,共多是謀略,決斷,當然了也要靈活,用一句話,就是該堅持的時候堅持,該妥協的時候妥協,該讓步的時候讓步,該迂回的時候迂回。而且上位者要考慮的問題,一件事情不僅僅是該不該做,而且還要考慮能不能做,現在就做還是將來再做,都要考慮得清清楚楚方可動手,就好比同樣是削藩,晁錯削藩,弄出七國之亂,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威逼景帝。景帝為平息事態,以一舉:“吾不愛一人而謝天下”,遂腰斬晁錯於西安東市。削藩成了一句口號與朝廷沒有絲毫好處,而賈誼鑒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在《治安策》向皇帝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辦法是,令諸侯王各分為若幹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者,則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最終被漢武帝所采納,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一出,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幹侯國。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如此這般,兵不血刃而削了藩王,一舉解決了朝廷的難題,可見世間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到底是哪一種好,這就要上位者去比較,去思索,去布局,去謀劃——?齊家治國平天下人人都會說,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做,都能做到的!“
方孝孺眉頭緊皺,沉吟了一會兒,忽然躬身對著蕭雲行了一個大禮,道:“蕭叔叔這番教誨,方孝孺銘記在心,他日若真有一日小侄執掌削藩大權,小侄一定不忘了今日蕭叔叔的這番教誨!”
“唉——,希望如此吧?“蕭雲歎了聲:”今日的,這番言語,希望你真的銘記在心才好!“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方孝孺才告訴蕭雲,從今日起他與父親就要離開方家了,方克勤要去吏部接受朝廷考試,而他有了宋濂這個老師,將會與枯木大師住在雞鳴寺,來往宋濂家也方便!“
蕭雲聽早有安排,也不好強求,便答應了,彼此說了幾句後會有期的話兒,便是各自分別。
蕭雲送方孝孺出了門後,便趕往後院,這個時候天色還早,家中的那幾個婆娘說不定還沒起來呢?各個閨房去轉一轉,龍爪手就有得施展了!
心中湧起了齷齪的念頭,腳下也一陣加快,尚未後院,便聽得一陣呼喝聲從裏麵傳了出來,還是一聲聲的加油聲,聲響之大,簡直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