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來得極快,初始還隻聽得馬蹄聲,便是這麽一會兒的功夫,便聽得人驅趕馬匹時發出的呼喝聲,三人聽得奇怪,紛紛扭頭往亭子外望去,隻見一輛馬車在亭外停了下來。
那馬車從外麵看起來,不過是一輛普通的馬車而已,甚至在金陵城內隨處可見,然而這兩馬車去,卻足足有兩匹駿馬拉著,馬車繡金飾銀螭繡帶,這在眼下是不多見的,自從朱元璋登基後,洪武元年令,凡車不得雕飾龍鳳文(紋)。職官一品至三品:用間金飾銀螭繡帶,青縵,四品、五品:素獅頭繡帶,青縵;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青帶,青縵。轎同車製。”抬轎所用的人數也有嚴格規定,不同官員駕車馬匹數量有差,馬匹越多官爵越高;二、公車的裝飾體現等級差別,一是,即車廂兩旁用以遮蔽塵土的屏障,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以將左車漆成紅色,兩千石以上的可以將兩車都漆成紅色;一是車輛上避雨遮陽的車蓋。平民乘車隻許用青布蓋,官吏兩百石以下用白布蓋,三百石以上用皂布蓋,千石以上方可用皂繒覆蓋。於是車蓋連同冠服合稱“冠蓋”,也成了仕宦的代稱。這輛馬車雖普通,但馬匹、車絡可不是普通官員能坐的,三人心中暗自奇怪,不知這馬車上坐著是何人?
馬車剛剛停穩,轎簾一掀,走出一個人來,那人麵容清瘦,一把長須梳理的整整齊齊,一襲灰色儒服,雙眸炯炯有神,不是別人,正是大明相國李善長。
“伯溫老弟,你衣錦還鄉怎也不言語一聲――?若非老夫派人打聽,還不知你今日便走啊?”下車的李善長邊往長亭走來,邊嚷開了,他雖是一把年紀,卻底氣充足,這幾聲喊得甚是響亮。
劉伯溫與李善長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的,此刻離別在即,卻見他來相送,回想往日的一幕幕,那點個人恩怨蕩然無存,忙拱手迎了上去。
蕭雲對李善長談不上好感,也說不上惡感,見他走進來,忙抱拳行了一禮,宋濂同樣躬身行禮。
李善長擺了擺手,道:“老夫今日前來是送伯溫老弟,並不是在廟堂之上,你們不必行如此大禮!“
四人重新坐下,簡單的寒顫了幾句後,李善長便有意無意的望了幾眼劉伯溫似乎想說點什麽,礙於蕭雲,宋濂在旁,也不好開口,掃了一眼天色,見天色還早,對劉伯溫嗬嗬一笑,道:“伯溫老弟想必還沒遊覽過鎮江的金山寺吧?這金山寺可是大大的有名,老弟今日走了,不知何時再來金陵,眼下天色尚早,這金山寺也不遠,不知伯溫老弟可有情趣陪老夫去遊覽一番?“
蕭雲、宋濂二人早已看出李善長此番前來是有話要說,便知趣的道:“劉大哥,我突然想聽聽白娘子的故事,宋大哥學識淵博,難得今日有這個機會,我與宋大哥就不陪你們遊覽金山寺了!在此地聽故事等你回來?”
李善長暗自點了點頭,對著劉伯溫一拱手,道:“請!”
劉伯溫其實與李善長也有些話兒要說,眼看天色還早,便也不推辭,二人上了馬車,直接趕往金山。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遊寺。雖名稱多變,但自唐以來,人們通稱金山寺。寺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坐落於如此幽美恬適的氛圍之中,頗有聲名。
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勢,大門西開,正對江流,各色建築散布其上,風格奇特。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讚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
由於金山位於長江邊上,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寺院殿宇鱗次櫛比,樓塔爭輝,從江中遠望金山,隻見寺廟不見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但要說金山寺最出名的,除了人人皆知的白娘子為救許仙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外,就是曆朝曆代的文臣武將的趣事了。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南宋抗金名將梁紅玉的故事了。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兀術率十萬金兵,乘數百艘戰船,朝鎮江殺來,浙西製置使南宋名將韓世忠,駐防鎮江,他率八千水師,負責阻擊金兵,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訂下了,利用有利地勢,將敵誘黃天蕩,然後圍而殲之的方略,為了鼓舞士氣,梁紅玉在金山妙高台上,為將士們擊鼓助威,這一仗韓世忠大破金兵金兀術損失慘重,敗北而去,“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芳。
此時,兩個身影背負雙手走上了金山,金山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一朵芙蓉”。因為這裏有一座金山寺,加上鎮江自隋唐便連接京杭大運河,一直極為繁榮,此刻的金山寺外,聚集了不少農夫,人人荷鋤挑土,趕往京杭大運河的一處缺口填堵,那裏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界處,前兩日下了幾場大雨,缺了一個小口,如不及時堵住,待明年梅雨季節來臨,可就麻煩了,所以在鎮江縣令的一聲吆喝下,鎮江的百姓男女老少都出動了,男的負責挑運,女的負責鏟土,熱火朝天,倒也熱鬧非凡,往日遊人如織的金山寺卻是破天荒的沒多少人,方圓數十裏的地方看不到人影,顯得極為安靜。
^^^^^^^^^^^^^^^^^^^^^^^^^^^^^^^^^^^^^^^^^^^月票被人追上了,隻有一票之差啊,諸位莫要忘記了手中的月票啊!
那馬車從外麵看起來,不過是一輛普通的馬車而已,甚至在金陵城內隨處可見,然而這兩馬車去,卻足足有兩匹駿馬拉著,馬車繡金飾銀螭繡帶,這在眼下是不多見的,自從朱元璋登基後,洪武元年令,凡車不得雕飾龍鳳文(紋)。職官一品至三品:用間金飾銀螭繡帶,青縵,四品、五品:素獅頭繡帶,青縵;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青帶,青縵。轎同車製。”抬轎所用的人數也有嚴格規定,不同官員駕車馬匹數量有差,馬匹越多官爵越高;二、公車的裝飾體現等級差別,一是,即車廂兩旁用以遮蔽塵土的屏障,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以將左車漆成紅色,兩千石以上的可以將兩車都漆成紅色;一是車輛上避雨遮陽的車蓋。平民乘車隻許用青布蓋,官吏兩百石以下用白布蓋,三百石以上用皂布蓋,千石以上方可用皂繒覆蓋。於是車蓋連同冠服合稱“冠蓋”,也成了仕宦的代稱。這輛馬車雖普通,但馬匹、車絡可不是普通官員能坐的,三人心中暗自奇怪,不知這馬車上坐著是何人?
馬車剛剛停穩,轎簾一掀,走出一個人來,那人麵容清瘦,一把長須梳理的整整齊齊,一襲灰色儒服,雙眸炯炯有神,不是別人,正是大明相國李善長。
“伯溫老弟,你衣錦還鄉怎也不言語一聲――?若非老夫派人打聽,還不知你今日便走啊?”下車的李善長邊往長亭走來,邊嚷開了,他雖是一把年紀,卻底氣充足,這幾聲喊得甚是響亮。
劉伯溫與李善長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的,此刻離別在即,卻見他來相送,回想往日的一幕幕,那點個人恩怨蕩然無存,忙拱手迎了上去。
蕭雲對李善長談不上好感,也說不上惡感,見他走進來,忙抱拳行了一禮,宋濂同樣躬身行禮。
李善長擺了擺手,道:“老夫今日前來是送伯溫老弟,並不是在廟堂之上,你們不必行如此大禮!“
四人重新坐下,簡單的寒顫了幾句後,李善長便有意無意的望了幾眼劉伯溫似乎想說點什麽,礙於蕭雲,宋濂在旁,也不好開口,掃了一眼天色,見天色還早,對劉伯溫嗬嗬一笑,道:“伯溫老弟想必還沒遊覽過鎮江的金山寺吧?這金山寺可是大大的有名,老弟今日走了,不知何時再來金陵,眼下天色尚早,這金山寺也不遠,不知伯溫老弟可有情趣陪老夫去遊覽一番?“
蕭雲、宋濂二人早已看出李善長此番前來是有話要說,便知趣的道:“劉大哥,我突然想聽聽白娘子的故事,宋大哥學識淵博,難得今日有這個機會,我與宋大哥就不陪你們遊覽金山寺了!在此地聽故事等你回來?”
李善長暗自點了點頭,對著劉伯溫一拱手,道:“請!”
劉伯溫其實與李善長也有些話兒要說,眼看天色還早,便也不推辭,二人上了馬車,直接趕往金山。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遊寺。雖名稱多變,但自唐以來,人們通稱金山寺。寺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坐落於如此幽美恬適的氛圍之中,頗有聲名。
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勢,大門西開,正對江流,各色建築散布其上,風格奇特。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讚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
由於金山位於長江邊上,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寺院殿宇鱗次櫛比,樓塔爭輝,從江中遠望金山,隻見寺廟不見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但要說金山寺最出名的,除了人人皆知的白娘子為救許仙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外,就是曆朝曆代的文臣武將的趣事了。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南宋抗金名將梁紅玉的故事了。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兀術率十萬金兵,乘數百艘戰船,朝鎮江殺來,浙西製置使南宋名將韓世忠,駐防鎮江,他率八千水師,負責阻擊金兵,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訂下了,利用有利地勢,將敵誘黃天蕩,然後圍而殲之的方略,為了鼓舞士氣,梁紅玉在金山妙高台上,為將士們擊鼓助威,這一仗韓世忠大破金兵金兀術損失慘重,敗北而去,“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芳。
此時,兩個身影背負雙手走上了金山,金山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一朵芙蓉”。因為這裏有一座金山寺,加上鎮江自隋唐便連接京杭大運河,一直極為繁榮,此刻的金山寺外,聚集了不少農夫,人人荷鋤挑土,趕往京杭大運河的一處缺口填堵,那裏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界處,前兩日下了幾場大雨,缺了一個小口,如不及時堵住,待明年梅雨季節來臨,可就麻煩了,所以在鎮江縣令的一聲吆喝下,鎮江的百姓男女老少都出動了,男的負責挑運,女的負責鏟土,熱火朝天,倒也熱鬧非凡,往日遊人如織的金山寺卻是破天荒的沒多少人,方圓數十裏的地方看不到人影,顯得極為安靜。
^^^^^^^^^^^^^^^^^^^^^^^^^^^^^^^^^^^^^^^^^^^月票被人追上了,隻有一票之差啊,諸位莫要忘記了手中的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