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就在蕭雲趕往大帥府的這檔口,朱元璋正在大帥府迎接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四人,他剛剛用朱筆批完了厚厚的一碟奏折,尚未來得及放下朱筆,就聽得門前一陣腳步聲傳來,他抬頭望了望,燈火通明的長廊裏,四人容貌看的一清二楚。
但見緊跟朱文正身後的那人,一襲青衫,手提紫竹仗,長須拂動,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別易於其他三人,腦海裏將劉伯溫相貌在四人身上映射了一遍,最後目光落在了緊跟陶安身後的劉伯溫身上。
“卑職陶安見過國公!“進得殿內,陶安不及細看,倒頭便歸行跪拜之禮。
朱元璋眯著雙眼,眼裏的兩道厲光盯著陶安身後的劉伯溫,一動不動,直到一雙眼睛迷成了一條細縫,朱元璋才猛的一睜冷聲道:“陶左司不必拘禮,起來說話!“
陶安道了聲謝站起身來,正要介紹四人,忽聽得朱元璋一指劉伯溫道:“你便是劉基?”
劉伯溫疾步上前,沉著道:“在下正是劉基!”
“很好!”朱元璋雙眼再一次眯了起來,好一會兒又道:“能詩乎?”
劉伯溫一愣,抬眼看了朱元璋一眼,不動聲色地道:“詩是儒者的末事,身為儒者,豈不能詩乎。”
場上朱文正、宋濂、葉琛、章溢、陶安都默默的望著兩人一問一答,誰也沒說話,就連呼吸聲,都不敢太過大聲。生怕一個大聲就打破了這緊張的氣氛一般。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能如此沉重應對,應對之中沒有一絲慌亂,且不卑不亢,縱是李善長也做不到這份從容,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突然伸出了手中的斑竹箸,道:“劉先生就以本帥手中斑竹箸為題,吟詩一首可好?”
劉伯溫眯著眼神望了一眼朱元璋手中的斑竹箸。頓時驚異的望了一眼朱元璋。這斑竹箸其中實乃蘊含一個典故,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有個叫酈食其的儒生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後代。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立即表示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食案上抓過一把筷子說:“請讓我以這把筷子來為大王籌劃。”接著條分縷析,從八個方麵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這就是“借箸代籌”這個典故的由來,亦可稱之為“張良借箸”。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
朱元璋出示斑竹箸,劉伯溫感到有些意外,但這突如其來的這麽一下,饒是劉伯溫一時也猜不透朱元璋是何意,微微沉吟了一番,朗聲道:“一對湘江玉並看,二妃曾灑淚痕斑。”
“秀才氣味。”朱元璋蹙眉盯著劉伯溫一聲冷笑道。
劉伯溫心中一動,莫非,莫非……莫非……?“張良的名字就這麽刹那間出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渾身一顫,抬起頭望著朱元璋。
朱元璋同樣死死地盯著他,“莫非這就是劉先生的詩乎?”
劉伯溫心頭一顫,盯著朱元璋毫不猶豫的道:“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
”哈哈……哈哈……好一個“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朱元璋仰天大笑,眼裏竟有淚光。”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漢高祖劉邦以張良決勝千裏之外,今日我朱元璋以劉伯溫決勝千裏!開創我朱元璋的霸業!“
“大帥!”劉伯溫心頭也是一蕩,他一身所學不亞於張良、諸葛孔明之下,何嚐不想似張良、諸葛孔明那般輔佐良主,建功立業,流芳百世呢?無奈,元王朝岌岌可危。貪婪昏憒、醉生夢死,自己空有一身才華,投筆從戎卻不得誌,報國無門,無奈之餘,唯有隱退山林,本想就此作罷。朱元璋三顧青田,讓他塵埃落地的心,又起了波瀾,執意出山輔佐明君開創不世功業,朱元璋的這番話,無疑是給了他最大肯定與期望,這讓他如何不激動。
劉伯溫的真情流露,朱元璋看在眼裏。就這麽一會兒功夫,他便認定了眼前這個看似柔弱的書生,就是自己要找的“張良!”
想起昨日觀看的《時務十八策》,朱元璋覺得還有必要當麵詢問一番,好為日後的“滅陳去張“籌劃大計,目光環顧一番,道:”劉伯溫請隨本帥來書房一敘!“
劉伯溫也想一展胸中所學,聞言心中暗喜,衝四人抱拳後,尾隨朱元璋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來了大帥府邸一處後花園,這花園山石古拙,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溪池清澈,很是典雅,劉伯溫畢竟是書生出生,見這般布置,心中暗暗點頭不已。
二人一前一後,朱元璋突然在一處兩層簷的殿宇前站定,轉身道:“劉先生,這就是我的書房了!請吧!“
劉伯溫正低頭欣賞園中景色,冷不防的被朱元璋一麽一叫,嚇的一大跳,但他畢竟應變能力果然,臉上隻是刹那間變了變便恢複了平靜,抱拳道:“大帥請!”
這一絲變化,朱元璋看在了眼裏,心中暗暗點了點頭,心道:“果然是劉伯溫,但是這份處境不變,沉重的能耐,就非常之人可比!這次本帥算是找對了人!”
^^^^^^^^^^^^^^^^^^^^^^^^^^^^^^^^^^^^^^^^^^^^^^^^^^^^^^^^^^^^^^^^^^^^^^^^^^^^^^^^^^^^^^^^^^^^^^這一章寫的有些費勁了,主要是查閱資料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整整兩個多小時,加上碼字,這一章整整花了四個多小時,不能說速度有些慢,這就是寫曆史小說的最大痛楚,一旦需要的資料,查探起來也是極為麻煩,卻費時間,但往往一眼,這也是我們的悲哀啊!
就在蕭雲趕往大帥府的這檔口,朱元璋正在大帥府迎接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四人,他剛剛用朱筆批完了厚厚的一碟奏折,尚未來得及放下朱筆,就聽得門前一陣腳步聲傳來,他抬頭望了望,燈火通明的長廊裏,四人容貌看的一清二楚。
但見緊跟朱文正身後的那人,一襲青衫,手提紫竹仗,長須拂動,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別易於其他三人,腦海裏將劉伯溫相貌在四人身上映射了一遍,最後目光落在了緊跟陶安身後的劉伯溫身上。
“卑職陶安見過國公!“進得殿內,陶安不及細看,倒頭便歸行跪拜之禮。
朱元璋眯著雙眼,眼裏的兩道厲光盯著陶安身後的劉伯溫,一動不動,直到一雙眼睛迷成了一條細縫,朱元璋才猛的一睜冷聲道:“陶左司不必拘禮,起來說話!“
陶安道了聲謝站起身來,正要介紹四人,忽聽得朱元璋一指劉伯溫道:“你便是劉基?”
劉伯溫疾步上前,沉著道:“在下正是劉基!”
“很好!”朱元璋雙眼再一次眯了起來,好一會兒又道:“能詩乎?”
劉伯溫一愣,抬眼看了朱元璋一眼,不動聲色地道:“詩是儒者的末事,身為儒者,豈不能詩乎。”
場上朱文正、宋濂、葉琛、章溢、陶安都默默的望著兩人一問一答,誰也沒說話,就連呼吸聲,都不敢太過大聲。生怕一個大聲就打破了這緊張的氣氛一般。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能如此沉重應對,應對之中沒有一絲慌亂,且不卑不亢,縱是李善長也做不到這份從容,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突然伸出了手中的斑竹箸,道:“劉先生就以本帥手中斑竹箸為題,吟詩一首可好?”
劉伯溫眯著眼神望了一眼朱元璋手中的斑竹箸。頓時驚異的望了一眼朱元璋。這斑竹箸其中實乃蘊含一個典故,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有個叫酈食其的儒生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後代。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立即表示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食案上抓過一把筷子說:“請讓我以這把筷子來為大王籌劃。”接著條分縷析,從八個方麵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這就是“借箸代籌”這個典故的由來,亦可稱之為“張良借箸”。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
朱元璋出示斑竹箸,劉伯溫感到有些意外,但這突如其來的這麽一下,饒是劉伯溫一時也猜不透朱元璋是何意,微微沉吟了一番,朗聲道:“一對湘江玉並看,二妃曾灑淚痕斑。”
“秀才氣味。”朱元璋蹙眉盯著劉伯溫一聲冷笑道。
劉伯溫心中一動,莫非,莫非……莫非……?“張良的名字就這麽刹那間出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渾身一顫,抬起頭望著朱元璋。
朱元璋同樣死死地盯著他,“莫非這就是劉先生的詩乎?”
劉伯溫心頭一顫,盯著朱元璋毫不猶豫的道:“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
”哈哈……哈哈……好一個“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朱元璋仰天大笑,眼裏竟有淚光。”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漢高祖劉邦以張良決勝千裏之外,今日我朱元璋以劉伯溫決勝千裏!開創我朱元璋的霸業!“
“大帥!”劉伯溫心頭也是一蕩,他一身所學不亞於張良、諸葛孔明之下,何嚐不想似張良、諸葛孔明那般輔佐良主,建功立業,流芳百世呢?無奈,元王朝岌岌可危。貪婪昏憒、醉生夢死,自己空有一身才華,投筆從戎卻不得誌,報國無門,無奈之餘,唯有隱退山林,本想就此作罷。朱元璋三顧青田,讓他塵埃落地的心,又起了波瀾,執意出山輔佐明君開創不世功業,朱元璋的這番話,無疑是給了他最大肯定與期望,這讓他如何不激動。
劉伯溫的真情流露,朱元璋看在眼裏。就這麽一會兒功夫,他便認定了眼前這個看似柔弱的書生,就是自己要找的“張良!”
想起昨日觀看的《時務十八策》,朱元璋覺得還有必要當麵詢問一番,好為日後的“滅陳去張“籌劃大計,目光環顧一番,道:”劉伯溫請隨本帥來書房一敘!“
劉伯溫也想一展胸中所學,聞言心中暗喜,衝四人抱拳後,尾隨朱元璋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來了大帥府邸一處後花園,這花園山石古拙,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溪池清澈,很是典雅,劉伯溫畢竟是書生出生,見這般布置,心中暗暗點頭不已。
二人一前一後,朱元璋突然在一處兩層簷的殿宇前站定,轉身道:“劉先生,這就是我的書房了!請吧!“
劉伯溫正低頭欣賞園中景色,冷不防的被朱元璋一麽一叫,嚇的一大跳,但他畢竟應變能力果然,臉上隻是刹那間變了變便恢複了平靜,抱拳道:“大帥請!”
這一絲變化,朱元璋看在了眼裏,心中暗暗點了點頭,心道:“果然是劉伯溫,但是這份處境不變,沉重的能耐,就非常之人可比!這次本帥算是找對了人!”
^^^^^^^^^^^^^^^^^^^^^^^^^^^^^^^^^^^^^^^^^^^^^^^^^^^^^^^^^^^^^^^^^^^^^^^^^^^^^^^^^^^^^^^^^^^^^^這一章寫的有些費勁了,主要是查閱資料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整整兩個多小時,加上碼字,這一章整整花了四個多小時,不能說速度有些慢,這就是寫曆史小說的最大痛楚,一旦需要的資料,查探起來也是極為麻煩,卻費時間,但往往一眼,這也是我們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