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此時的四川境內,正是處處烽煙。
這一個月來風起雲湧的**風潮,推源溯始,就始自於四川境內的保路運動。“天下未亂蜀先亂”,武昌起義一個多月前,趙爾豐處置失策,釀成了死傷上百人的“成都血案”之後,四川的同盟會和哥老會就乘勢而起,組織了聲勢浩大的“保路同誌軍大起義”。
成都附近,華陽、榮縣、新津、灌縣等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源源不斷攻往成都方向,與清軍展開血戰。趙爾豐困守孤城,依然方寸不亂,作困獸之態,指揮清軍四處阻擊,讓義軍接連敗北。
趙爾豐未亂陣腳,京城掌管政事的王公大臣們卻慌了手腳,在他們看來,若川地搖動,雲南、貴州、甘肅、新疆、西藏等地平素仰仗川地的地方,就將隨之動搖,西南半壁倘若有失,則中原根本,亦不能無事。所以“川亂”一起,朝廷立即抽調湘、鄂、黔等省的清軍,前往鎮壓。
“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奉旨率領著湖北的四營新軍,從武漢啟程,前往四川。端方一路拖延行程,直到10月初才進入四川夔州境內。途中接到武昌起義的電報,端方連忙封鎖消息,不讓官兵與聞風聲。
然而,到了11月初,端方帶著部隊到達重慶與成都之間的資州之後,四川境內“274584239912保路軍”蜂起,端方進退不得,隻能坐困資州城,武昌以及各地起義的消息,也紛至遝來,端方再也封鎖不住。
此刻,端方在資州城內草草搭建的行轅之內,煩悶的走來走去,他的弟弟端錦站在一旁,默默的歎氣。隨行的部隊官長,湖北新軍第十六協協統鄧承拔、第三十一標標統曾廣大,也默立於一旁,臉色頹喪,不知道想著什麽心事。
農曆九、十月份的天氣,本來是秋高氣爽,然而,此時的端方,卻覺得自己悶得全身都能冒出水來。
“二弟,早知今日,悔不該不聽你的勸告,來趟這一趟渾水!”端方也不知來回走了多少圈,走得累了,頹然坐回到椅子上,一聲長歎。
自溥儀登基、載灃攝政,端方被罷職歸家,晃眼就過去了三年。但做慣了封疆大吏的端方,如何能夠受得了寂寞,因此一直在鑽營複出。
川路風潮一起,攝政王載灃在現任官員中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辦理鐵路事宜,隻好用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之議,重新起複賦閑在家的端方,擔任“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
端方不是不知道盛宣懷的提議包藏禍心,川路風潮是盛宣懷的“鐵路國有”政策釀成的,禍事一起,老奸巨猾的盛宣懷推病不出,卻舉薦自己出來“頂缸”,端方不是傻子,個中情況怎麽會不清楚?
隻是複出的機會難得,而且那時候的端方,還以為隻要朝廷措置得宜,並不難把風潮平息,他當時絕然想不到,不過數月之後,形勢就會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因此端方猶疑再三,半推半就,最後還是接下了朝廷的委任。
轉眼間數月過去,困處資州城的端方,終於為自己當初複出的決定,感到無比的後悔。他今年不過五十歲,遠遠算不得老邁,然而,入川之後的心力交瘁,已經讓他顯出了衰老之象。
“大哥,事已至此,後悔已是無用,現在應該思量的,是接下來該怎麽辦?”站於一旁的端錦,看著自己原先意氣風發的大哥,這一個月來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十幾歲,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本來隨同大哥南下,是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辦理鐵路事務有所補益的,哪裏想得到,自己所學,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大人,您在湖北、以及這入川以來的一路上,待弟兄們十分親厚,隻要大人吩咐下來,弟兄們無有不遵!”第十六協協統鄧承拔也開口勸慰道。
鄧承拔心裏暗暗感歎,欽差大臣做到端方這個份上,也真的算是異數了。入川以來,鄧承拔親眼所見,端方一路上對民對兵,可謂竭盡赤誠,他每飯隻有白飯鹹菜,沿途所住房屋無非是“養豬堆糞”之屋,每到一處,他必命士兵鳴鑼聚眾,宣示朝廷“德意”,勸說川民不要加入“動亂”。
對待隨同官兵,他更是傾心結納。他甚至能夠放下欽差之尊,與那些隊、排級的軍官們拈香結拜。途中有士兵抱怨腳痛不能行軍,他立即雇人抬轎扛著這些士兵上路。每有兵士患病,端方即命弟弟端錦,親入營中,端湯伺藥。
日本陸士畢業的鄧承拔,心知肚明此乃亂世之中端方兄弟的自保之計,但對於端方的這一套籠絡之術,他依然覺得十分受用。至少這一路來,端方與他稱兄道弟,從不曾擺出絲毫的架子。
但是,士兵中的**黨人,是不是吃端方的這一套,鄧承拔心中毫無把握。隨端方入川的這四營湖北新軍,自原湖廣總督瑞徵以下,都十分清楚,軍黨人甚多,所以才調離武昌,以免他們留在湖北發生變亂。現在,全國各地響應武昌起義的消息紛紛傳來,端方所部又困守資城,前後左右都是義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兵變”。鄧承拔本人甚至已經聞得風聲,軍中的**黨人正在密謀起義,隻要時機一至,立刻舉軍皆反。
這四營湖北新軍,都是鄧承拔帶了幾年的老兵,因此軍中上下,他有不少的親信,軍中有什麽異動,也很難瞞過他。昨天,他往日裏的一個親信,就過來找他隱約的說道,弟兄們最近恐怕會有舉動,希望他與端方保持距離,以免受累。鄧承拔聞言,立時知道,這四營湖北新軍,恐怕都有了反意,甚至自己往日的親信,也在逐漸的疏遠自己。
鄧承拔自問不是很有魄力的人物,要他帶頭“造反”,他是不能,但若手下要造反,要他與手下官兵對抗,他也不敢。隻是他還抱著僥幸的心裏,端方已被朝廷任命為署理四川總督,接替趙爾豐的職務,他們一行隻要進入成都,與成都清軍合兵一處,
[]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此時的四川境內,正是處處烽煙。
這一個月來風起雲湧的**風潮,推源溯始,就始自於四川境內的保路運動。“天下未亂蜀先亂”,武昌起義一個多月前,趙爾豐處置失策,釀成了死傷上百人的“成都血案”之後,四川的同盟會和哥老會就乘勢而起,組織了聲勢浩大的“保路同誌軍大起義”。
成都附近,華陽、榮縣、新津、灌縣等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源源不斷攻往成都方向,與清軍展開血戰。趙爾豐困守孤城,依然方寸不亂,作困獸之態,指揮清軍四處阻擊,讓義軍接連敗北。
趙爾豐未亂陣腳,京城掌管政事的王公大臣們卻慌了手腳,在他們看來,若川地搖動,雲南、貴州、甘肅、新疆、西藏等地平素仰仗川地的地方,就將隨之動搖,西南半壁倘若有失,則中原根本,亦不能無事。所以“川亂”一起,朝廷立即抽調湘、鄂、黔等省的清軍,前往鎮壓。
“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奉旨率領著湖北的四營新軍,從武漢啟程,前往四川。端方一路拖延行程,直到10月初才進入四川夔州境內。途中接到武昌起義的電報,端方連忙封鎖消息,不讓官兵與聞風聲。
然而,到了11月初,端方帶著部隊到達重慶與成都之間的資州之後,四川境內“274584239912保路軍”蜂起,端方進退不得,隻能坐困資州城,武昌以及各地起義的消息,也紛至遝來,端方再也封鎖不住。
此刻,端方在資州城內草草搭建的行轅之內,煩悶的走來走去,他的弟弟端錦站在一旁,默默的歎氣。隨行的部隊官長,湖北新軍第十六協協統鄧承拔、第三十一標標統曾廣大,也默立於一旁,臉色頹喪,不知道想著什麽心事。
農曆九、十月份的天氣,本來是秋高氣爽,然而,此時的端方,卻覺得自己悶得全身都能冒出水來。
“二弟,早知今日,悔不該不聽你的勸告,來趟這一趟渾水!”端方也不知來回走了多少圈,走得累了,頹然坐回到椅子上,一聲長歎。
自溥儀登基、載灃攝政,端方被罷職歸家,晃眼就過去了三年。但做慣了封疆大吏的端方,如何能夠受得了寂寞,因此一直在鑽營複出。
川路風潮一起,攝政王載灃在現任官員中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辦理鐵路事宜,隻好用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之議,重新起複賦閑在家的端方,擔任“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
端方不是不知道盛宣懷的提議包藏禍心,川路風潮是盛宣懷的“鐵路國有”政策釀成的,禍事一起,老奸巨猾的盛宣懷推病不出,卻舉薦自己出來“頂缸”,端方不是傻子,個中情況怎麽會不清楚?
隻是複出的機會難得,而且那時候的端方,還以為隻要朝廷措置得宜,並不難把風潮平息,他當時絕然想不到,不過數月之後,形勢就會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因此端方猶疑再三,半推半就,最後還是接下了朝廷的委任。
轉眼間數月過去,困處資州城的端方,終於為自己當初複出的決定,感到無比的後悔。他今年不過五十歲,遠遠算不得老邁,然而,入川之後的心力交瘁,已經讓他顯出了衰老之象。
“大哥,事已至此,後悔已是無用,現在應該思量的,是接下來該怎麽辦?”站於一旁的端錦,看著自己原先意氣風發的大哥,這一個月來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十幾歲,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本來隨同大哥南下,是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辦理鐵路事務有所補益的,哪裏想得到,自己所學,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大人,您在湖北、以及這入川以來的一路上,待弟兄們十分親厚,隻要大人吩咐下來,弟兄們無有不遵!”第十六協協統鄧承拔也開口勸慰道。
鄧承拔心裏暗暗感歎,欽差大臣做到端方這個份上,也真的算是異數了。入川以來,鄧承拔親眼所見,端方一路上對民對兵,可謂竭盡赤誠,他每飯隻有白飯鹹菜,沿途所住房屋無非是“養豬堆糞”之屋,每到一處,他必命士兵鳴鑼聚眾,宣示朝廷“德意”,勸說川民不要加入“動亂”。
對待隨同官兵,他更是傾心結納。他甚至能夠放下欽差之尊,與那些隊、排級的軍官們拈香結拜。途中有士兵抱怨腳痛不能行軍,他立即雇人抬轎扛著這些士兵上路。每有兵士患病,端方即命弟弟端錦,親入營中,端湯伺藥。
日本陸士畢業的鄧承拔,心知肚明此乃亂世之中端方兄弟的自保之計,但對於端方的這一套籠絡之術,他依然覺得十分受用。至少這一路來,端方與他稱兄道弟,從不曾擺出絲毫的架子。
但是,士兵中的**黨人,是不是吃端方的這一套,鄧承拔心中毫無把握。隨端方入川的這四營湖北新軍,自原湖廣總督瑞徵以下,都十分清楚,軍黨人甚多,所以才調離武昌,以免他們留在湖北發生變亂。現在,全國各地響應武昌起義的消息紛紛傳來,端方所部又困守資城,前後左右都是義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兵變”。鄧承拔本人甚至已經聞得風聲,軍中的**黨人正在密謀起義,隻要時機一至,立刻舉軍皆反。
這四營湖北新軍,都是鄧承拔帶了幾年的老兵,因此軍中上下,他有不少的親信,軍中有什麽異動,也很難瞞過他。昨天,他往日裏的一個親信,就過來找他隱約的說道,弟兄們最近恐怕會有舉動,希望他與端方保持距離,以免受累。鄧承拔聞言,立時知道,這四營湖北新軍,恐怕都有了反意,甚至自己往日的親信,也在逐漸的疏遠自己。
鄧承拔自問不是很有魄力的人物,要他帶頭“造反”,他是不能,但若手下要造反,要他與手下官兵對抗,他也不敢。隻是他還抱著僥幸的心裏,端方已被朝廷任命為署理四川總督,接替趙爾豐的職務,他們一行隻要進入成都,與成都清軍合兵一處,
[]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