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所有被抓之人都被處以極刑,並且曝屍十日,以儆效尤!
元成從元浩霆那兒回來後,整整沉默了兩天,元民和元傑都很擔心他的情況,但他們心中其實一樣的憋屈,那些人本是受害者!也許有數不清的人命都死在了元雄手上,他們隻是為自己和死去的人討回一個公道而已,可結果卻必須得給一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陪葬!這算怎麽回事?
“大哥!你說句話啊!”,元傑叫道;
“三弟,大哥現在心裏也不好受,你就別煩他了。”,元民道;
“真沒天理!那父王以前教給我們的仁義禮智信那一套算什麽?糊弄小孩兒的嗎?”,元傑說道;
元成一聲不響的提起了他的佩劍“蒼穹”,戴上了出巡時必須得戴在臉上的金色麵具,一聲不響的向外走去。
“大哥,你要幹什麽?”,元民攔住了元成問道;
“去收屍,他們既然是因我而死,那我就必須去給他們收屍。”
“那算我一個。”,元民說道;
“別想撇下我,我們三兄弟一向是共同進退的!”,元傑站起來說道;
元成微微一笑,他很慶幸身邊有兩個這麽好的兄弟,可以陪他瘋狂!可以陪他亂來!
所有人的屍體都被陳列在京城的中心廣場上,或許是上天感應到了亡靈們的冤屈和怨念,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在廣場上來來回回的市民看到這樣的場景後,都不自覺的搖頭歎息!老百姓不是傻瓜,每天報道的新聞當中不可能沒有見過這些以前就被“失蹤”的這些人,如今這些失蹤人口轉眼就變成了殺害楚平王世子的凶徒,如果不是有大人物刻意為之,又怎麽可能做到了?但一介草民,即便知道了,也最好把這些話埋在心底,否則下一個被吊在廣場上的肯定會是自己!
一輛黑色的靈車朝著這麵開了過來,明眼人都看出來這輛車的目標就是正被北帝國六扇門監控的“曝屍場”,所有人都伸直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好奇的等待著――“究竟是誰吃了雄心豹子膽敢來收屍?”的答案。
元氏兄弟三人身著一身黑衣,臉上帶著金色麵具,緩緩走下靈車,他們來到了看守屍體的捕快麵前,在向捕快出示了皇室獨有的徽章亮明身份後,所有的捕快都向他們三人行了叩拜之禮!但當得知三人此行的目的後,捕快卻沒有放行的打算。
“請讓開。”,元成的話很平靜,沒有什麽過激的感情在裏麵。
“請三位殿下恕罪,我們奉命看守在此,不到十日,不可讓任何人前來收屍。”,負責指揮的捕頭說道;
“如果我們今天一定要把屍體帶走了?”,元傑已經有些發怒,他是三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所以他的銳氣也是最盛的!
“還請三位殿下不要為難我們這些當差的。”
捕頭以柔克剛,倒也是個辦法,隻可惜他低估了元成的決心!
元成手指微微抬起,劍鞘中的寶劍“蒼穹”散發出耀眼的青光,直刺得在場眾人幾乎睜不開眼!捕頭以為元成已動殺念,他知道自己避無可避,幹脆閉眼等死!
誰知那把劍卻已經交到了他的手上,元成放下劍鞘,對他說道:“他們的屍體,我今日一定要帶走,你若要攔我,便執此劍斬下我頭!”
話剛說罷,元成已從他身旁擦肩而過,竟沒有半分猶豫,元民、元傑緊隨其後也是走得從容無畏!
好大膽的皇子!就算捕頭明知三位皇子在將他的軍,他也無可奈何,況且他們做的也是仁義之舉,捕頭也有意不加阻攔!
三人各執一條毛毯,將屍身裹入其中,扛在肩上一步步走回靈車,來來回回之間,他們已經收攏了不下十具屍體,汗水已將他們的衣服濕透!
遠處一隊黑衣勁騎不期而至,來的人正是皇城龍衛!領頭之人戴著一張銀色的“虎”麵具,這個人是皇城龍衛中的二當頭――白虎!
“快去幫三位皇子殿下!”,白虎向所有龍衛令道;
元成比出了一個停下的手勢,他說道:“你們不要幫忙,他們的屍體,我們三兄弟親自幫他們收,說到做到!”
在所有市民的爭相目睹中,三兄弟愣是沒借旁人之手將屍體全部扛回了車上,所有人的表情既吃驚!又疑惑!吃驚的是皇室之中竟有如此硬骨頭的皇子!疑惑的則是,毫無瓜葛的皇子為什麽要來為這些孤魂野鬼收屍?不過所有人都服氣得很,就算這件事背後有著收買人心的舉動,他們也甘心被收買,處於金字塔底端的草民們就是如此,隻要你對他們好,哪怕好得很虛偽!很有目的性!他們也會知恩圖報、感恩戴德!
那一次三兄弟的意氣用事後,北帝國的百姓們將這件事情通過不同媒介傳遍了北帝國的大江南北!反應大得出乎意料!
寧馨閣,當朝長公主休憩之所,一名年紀與元成相仿的少女與他對坐而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如墨般漆黑的長發,五官明媚而深刻,恰是一隻潔白的百合,純淨而飄逸,但那看似純淨而無邪念的眼裏卻總是藏著一種刻意掩藏的智慧,大智若愚,一個女孩兒太過聰明總是不好,特別是這個女孩兒還生於帝王之家!所以她必須學會藏拙於巧,由晦而明。
“你膽子也真夠大的,不征得父王同意就私自去收屍,如果不是母後攔著父皇,你恐怕就有苦頭吃了。”
少女看著眼前一語不發的元成,搖頭說道;都不知道什麽時候他的這位皇弟才會學會所謂的為君之道?她叫元靈馨,她就是北帝國的長公主,元氏三兄弟的大姐,寧馨閣的主人。
她實際上隻比元成早出生兩小時,一母同胞的元成和她也是最親的,她也樂得自己的這個皇弟跑到這裏陪她說話解悶。
“如果我能讓父王點頭,也就不會出此下策了。”
元成不是沒考慮過這件事可能有的後果,但他還是要去做這些事,因為他必須要去爭取他認為應該爭取的東西,盡管這東西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你尚未登位,此刻卻已鋒芒畢露,有心之人怕是早就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為了自己認都不認識的人徒惹一身麻煩,值嗎?”,元靈馨問道;
“我隻知道如果放任那些屍體在那裏停留十日的話,我們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得多。”,失去的是民心,而得到的恐怕僅僅是一點無聊的皇室尊嚴而已,如果有一天國破家亡,要這些尊嚴來又有何用!
“大漢江山雖然現在看起來一片繁華盛世,但朝堂內外早已暗潮洶湧,‘天道盟’已經拿下燕雲六國,並且屯兵於此,開荒建城,怕是有所圖謀,盛南王元天武和當朝丞相楚紅玉都是父王需要高度提防之人,權衡利弊,父王有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你應該理解他的苦楚!”,元靈馨說道;
“所以我沒有怪父王這麽做,我隻是怪我自己當時太衝動,連累了旁人。”
“你有謀略、有膽識,是個可造之材,父王一直都很看重你,但如果他朝你要登基為帝,卻還缺權術智謀,你已不小了,有些事必須學會,必須看開,有些原則必須放棄,你明白嗎?”
“皇姐說的我都明白,隻是如果坐上龍椅的代價是要讓自己的血冷透,還不如不當這個皇帝。”
“又在意氣用事了。”
“皇上駕到!”,內侍的聲音在外麵響得透亮,元成沒想過父皇會來的這麽快!躲不過也隻好硬著頭皮出門迎接。
例行公事的禮節之後,元成和他的父皇卻陷入了一陣無言之中,元成等著元浩霆的責罰,但元浩霆似乎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動怒的意思!
“關於廣場的事就沒有什麽想和我說的嗎?”,元浩霆問道;
“此事是我一人的主意,與二位皇弟無關,如果父皇要罰就罰我一人好了。”
元浩霆微微一笑,說道:“年輕人嘛!有血性,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好事,畢竟朕百年之後,要接下這片江山的始終是你們這些年輕人。”
“那父皇是不罰小成了?”,打鐵要趁熱,趁著父皇有所鬆口,趕緊讓他打消責罰元成的想法,所以元靈馨才有此一問。
“罰?為什麽要罰?他這麽有決斷力,朕幹嘛罰他?”,元浩霆說道;
“兒臣惶恐。”,元成說道;
“可我看不出你哪點惶恐?”,元浩霆說道;
元成低頭不語,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成兒,你可知道我大漢王朝已經數次交替,卻仍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嗎?”
“兒臣曾聽母後說過,天下大勢無礙‘民心’,隻要能讓黎民百姓過得好,那麽老百姓就會擁護你,如果老百姓活不下去,那自然會有人出來反抗,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是這個道理。”,元成說道;
“你記住,天下不是我元氏一家的天下,而是黎民百姓的天下,隻要能讓黎民百姓擁護你,就算你不是大漢王朝的皇帝,你一樣做得了這片土地上的王,我並不是要你承接我給你的江山,而是要你自己去創建一片江山,明白嗎?”
很久之後,元成一直都在思索元浩霆的這句話,但他一直都沒有參透元浩霆當時說出這句話背後的真正含義?
沒有過多長時間,元成已經可以上朝議事,這也等於給所有人一個信號,元成無疑就是下一個登上大寶的太子。
但上朝議事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大人物沒有出現,誰?當朝宰相楚紅玉,為什麽沒來?因為女人每個月的例假到了!
什麽?堂堂一朝宰相竟是女流之輩!這怎麽可能?別忘了當今皇帝也是一個不守傳統、不遵祖製的典範!從他能對元成說出那些話估計也能窺出一二了!
要說當年最有可能登上大寶的有兩個人,一個便是當今聖上,這不用說!另一個則是盛南王元天武,不巧的是楚紅玉似乎是站在元天武一派的人,最後登上大寶的是元浩霆,似乎楚紅玉的結局應該注定了!本來嘛,秋後算賬這種事哪朝哪代都都有,就算元浩霆要做這些事,也無可厚非,可元浩霆非但沒有這麽做!反而將楚紅玉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這簡直讓所有人的眼睛都要脫窗了,至於元浩霆究竟打的什麽算盤?恐怕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過在太子第一天上朝聽政便推故不來,無論是真是假都會讓人有些故意給太子殿下一個下馬威的感覺。
今天的例行早朝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所以不消一刻便退朝了,元成隨著人潮離開大殿,卻不想被元浩霆叫到了後花園去,當他到達時,元靈馨已經和元浩霆在那兒等了一段時間了。
“成兒,今日是你第一次上朝聽政,感覺如何?”,元浩霆打趣地問道;
“倒沒什麽特別的感覺?”,元成答道;
“堂下的諸位大臣倒是有些看法,禮部尚書剛就給我來進言,說楚紅玉借故不來上朝其實是給你臉色看,你怎麽看?”
“父皇看重的人,理應不會如此淺薄才對?如果楚紅玉這麽沉不住氣,就不需父皇和皇姐對她如此提防了。”,元成雖然沒有真正和楚紅玉見過麵,但在元浩霆和元靈馨的耳須目染下,也算對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有句話說得好,假作真時真亦假,如果楚紅玉也是這樣想的,那這一次就是你輸了她一籌。”,元浩霆笑道;似乎並不為元成落於下風感到不悅。
“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不在同樣的地方敗兩次,偶爾失敗一次倒也無關大局,父皇你說對嗎?”,元靈馨說道;
“楚紅玉有大抱負,有大胸懷,這樣的人才無法為我所用,實在可惜。”,元浩霆歎道;隻是這幾句話中有多少是真心實意的誇讚,還真不好說。
“楚紅玉為相三年,雖居高位可也算是兢兢業業,倘若他不對父王心悅誠服,她恐怕也不會這麽盡力?”,元成感到有些奇怪。
“這招叫以退為進,皇弟,你要記住,有的人跪下去並不代表他臣服,而是為了有一天站在你的頭頂,楚紅玉和元天武是不是這樣的人,還需拭目以待。”,元靈馨說道;
不過才第一天上朝聽政,元成就由衷地感到了元靈馨對他說過的那些話有多通透,就見識上來說他還真比不上自己的皇姐!他更不知道,僅僅過了一天,一場風暴就突然襲來,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楊家一門忠烈,自北帝國開國以來,世代皆受朝廷俸祿,自楊家走出一批又一批的鐵血兒女,為國上陣,浴血搏殺,朝堂之上專供奉為國捐軀英靈的“鐵血堂”姓楊的就足足占去了一半的席位,故天下皆知“楊家一日不滅,北帝國便決不會消亡!”這樣一句話。
隻可惜樹大招風,楊家一門過於耿直,在朝堂上也招惹了不少政敵,其中為首的便是楚紅玉,一切皆因當初若不是楊家從中阻擾,帶兵進京,與當時元天武的親衛部隊隔街相對,元浩霆能不能坐上龍椅,恐怕還真是未知之數,可以說楊家的態度直接左右了最後的結果,站在元天武一邊的楚紅玉自然是對楊家一直記恨於心!時時刻刻都在找他們麻煩。
楚紅玉今天仍然沒有上朝,元成不知道楚紅玉究竟籌劃了多久,當他們那一派人舉著一大堆楊氏一族通敵叛國的所謂鐵證時,似乎沒有反轉的餘地了,但不知是楚紅玉聰明過了頭還是她確實沒辦法找到楊家的當家――楊業!沒有主角的戲就隻能用“畏罪潛逃”來敷衍聖上。
元成看著兵部尚書這個甘願被人當槍使的傻瓜唱作俱佳的表演,好幾次都想捧腹大笑,但礙於現場的嚴肅氣氛和元靈馨對他“鋒芒畢露”的告誡,他也一直沒有吭聲,可半晌過去,他忽然發現朝堂上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楊家說話,事到臨頭,所有人都在想著明哲保身,自然不會有人站出來當出頭鳥。
好!大家都不願意當出頭鳥,那我來,他走出列位,向元浩霆拜道:“父皇,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元成抬頭望去,竟看見自己父皇那一抹成竹在胸的淺笑,似乎他早已料到自己一定會站出來一般。
“你既是來參與議政,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雖然尚書大人言之鑿鑿,但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找到楊將軍,隻聽一麵之詞,兒臣怕有失偏頗。”
“殿下此言差矣,莫非眼前這所有證據還不能證明楊氏一族私通外敵,圖謀不軌嗎?”,兵部尚書說道;
“證據是人給的,誰又能保證這證據不是有心之人故意捏造的呢?”
在場眾人皆倒吸了一口涼氣,外有傳聞說這個皇子鋒芒畢露,還以為隻是謠言而已,但如今看來,果然言之無誤!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所有被抓之人都被處以極刑,並且曝屍十日,以儆效尤!
元成從元浩霆那兒回來後,整整沉默了兩天,元民和元傑都很擔心他的情況,但他們心中其實一樣的憋屈,那些人本是受害者!也許有數不清的人命都死在了元雄手上,他們隻是為自己和死去的人討回一個公道而已,可結果卻必須得給一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陪葬!這算怎麽回事?
“大哥!你說句話啊!”,元傑叫道;
“三弟,大哥現在心裏也不好受,你就別煩他了。”,元民道;
“真沒天理!那父王以前教給我們的仁義禮智信那一套算什麽?糊弄小孩兒的嗎?”,元傑說道;
元成一聲不響的提起了他的佩劍“蒼穹”,戴上了出巡時必須得戴在臉上的金色麵具,一聲不響的向外走去。
“大哥,你要幹什麽?”,元民攔住了元成問道;
“去收屍,他們既然是因我而死,那我就必須去給他們收屍。”
“那算我一個。”,元民說道;
“別想撇下我,我們三兄弟一向是共同進退的!”,元傑站起來說道;
元成微微一笑,他很慶幸身邊有兩個這麽好的兄弟,可以陪他瘋狂!可以陪他亂來!
所有人的屍體都被陳列在京城的中心廣場上,或許是上天感應到了亡靈們的冤屈和怨念,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在廣場上來來回回的市民看到這樣的場景後,都不自覺的搖頭歎息!老百姓不是傻瓜,每天報道的新聞當中不可能沒有見過這些以前就被“失蹤”的這些人,如今這些失蹤人口轉眼就變成了殺害楚平王世子的凶徒,如果不是有大人物刻意為之,又怎麽可能做到了?但一介草民,即便知道了,也最好把這些話埋在心底,否則下一個被吊在廣場上的肯定會是自己!
一輛黑色的靈車朝著這麵開了過來,明眼人都看出來這輛車的目標就是正被北帝國六扇門監控的“曝屍場”,所有人都伸直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好奇的等待著――“究竟是誰吃了雄心豹子膽敢來收屍?”的答案。
元氏兄弟三人身著一身黑衣,臉上帶著金色麵具,緩緩走下靈車,他們來到了看守屍體的捕快麵前,在向捕快出示了皇室獨有的徽章亮明身份後,所有的捕快都向他們三人行了叩拜之禮!但當得知三人此行的目的後,捕快卻沒有放行的打算。
“請讓開。”,元成的話很平靜,沒有什麽過激的感情在裏麵。
“請三位殿下恕罪,我們奉命看守在此,不到十日,不可讓任何人前來收屍。”,負責指揮的捕頭說道;
“如果我們今天一定要把屍體帶走了?”,元傑已經有些發怒,他是三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所以他的銳氣也是最盛的!
“還請三位殿下不要為難我們這些當差的。”
捕頭以柔克剛,倒也是個辦法,隻可惜他低估了元成的決心!
元成手指微微抬起,劍鞘中的寶劍“蒼穹”散發出耀眼的青光,直刺得在場眾人幾乎睜不開眼!捕頭以為元成已動殺念,他知道自己避無可避,幹脆閉眼等死!
誰知那把劍卻已經交到了他的手上,元成放下劍鞘,對他說道:“他們的屍體,我今日一定要帶走,你若要攔我,便執此劍斬下我頭!”
話剛說罷,元成已從他身旁擦肩而過,竟沒有半分猶豫,元民、元傑緊隨其後也是走得從容無畏!
好大膽的皇子!就算捕頭明知三位皇子在將他的軍,他也無可奈何,況且他們做的也是仁義之舉,捕頭也有意不加阻攔!
三人各執一條毛毯,將屍身裹入其中,扛在肩上一步步走回靈車,來來回回之間,他們已經收攏了不下十具屍體,汗水已將他們的衣服濕透!
遠處一隊黑衣勁騎不期而至,來的人正是皇城龍衛!領頭之人戴著一張銀色的“虎”麵具,這個人是皇城龍衛中的二當頭――白虎!
“快去幫三位皇子殿下!”,白虎向所有龍衛令道;
元成比出了一個停下的手勢,他說道:“你們不要幫忙,他們的屍體,我們三兄弟親自幫他們收,說到做到!”
在所有市民的爭相目睹中,三兄弟愣是沒借旁人之手將屍體全部扛回了車上,所有人的表情既吃驚!又疑惑!吃驚的是皇室之中竟有如此硬骨頭的皇子!疑惑的則是,毫無瓜葛的皇子為什麽要來為這些孤魂野鬼收屍?不過所有人都服氣得很,就算這件事背後有著收買人心的舉動,他們也甘心被收買,處於金字塔底端的草民們就是如此,隻要你對他們好,哪怕好得很虛偽!很有目的性!他們也會知恩圖報、感恩戴德!
那一次三兄弟的意氣用事後,北帝國的百姓們將這件事情通過不同媒介傳遍了北帝國的大江南北!反應大得出乎意料!
寧馨閣,當朝長公主休憩之所,一名年紀與元成相仿的少女與他對坐而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如墨般漆黑的長發,五官明媚而深刻,恰是一隻潔白的百合,純淨而飄逸,但那看似純淨而無邪念的眼裏卻總是藏著一種刻意掩藏的智慧,大智若愚,一個女孩兒太過聰明總是不好,特別是這個女孩兒還生於帝王之家!所以她必須學會藏拙於巧,由晦而明。
“你膽子也真夠大的,不征得父王同意就私自去收屍,如果不是母後攔著父皇,你恐怕就有苦頭吃了。”
少女看著眼前一語不發的元成,搖頭說道;都不知道什麽時候他的這位皇弟才會學會所謂的為君之道?她叫元靈馨,她就是北帝國的長公主,元氏三兄弟的大姐,寧馨閣的主人。
她實際上隻比元成早出生兩小時,一母同胞的元成和她也是最親的,她也樂得自己的這個皇弟跑到這裏陪她說話解悶。
“如果我能讓父王點頭,也就不會出此下策了。”
元成不是沒考慮過這件事可能有的後果,但他還是要去做這些事,因為他必須要去爭取他認為應該爭取的東西,盡管這東西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你尚未登位,此刻卻已鋒芒畢露,有心之人怕是早就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為了自己認都不認識的人徒惹一身麻煩,值嗎?”,元靈馨問道;
“我隻知道如果放任那些屍體在那裏停留十日的話,我們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得多。”,失去的是民心,而得到的恐怕僅僅是一點無聊的皇室尊嚴而已,如果有一天國破家亡,要這些尊嚴來又有何用!
“大漢江山雖然現在看起來一片繁華盛世,但朝堂內外早已暗潮洶湧,‘天道盟’已經拿下燕雲六國,並且屯兵於此,開荒建城,怕是有所圖謀,盛南王元天武和當朝丞相楚紅玉都是父王需要高度提防之人,權衡利弊,父王有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你應該理解他的苦楚!”,元靈馨說道;
“所以我沒有怪父王這麽做,我隻是怪我自己當時太衝動,連累了旁人。”
“你有謀略、有膽識,是個可造之材,父王一直都很看重你,但如果他朝你要登基為帝,卻還缺權術智謀,你已不小了,有些事必須學會,必須看開,有些原則必須放棄,你明白嗎?”
“皇姐說的我都明白,隻是如果坐上龍椅的代價是要讓自己的血冷透,還不如不當這個皇帝。”
“又在意氣用事了。”
“皇上駕到!”,內侍的聲音在外麵響得透亮,元成沒想過父皇會來的這麽快!躲不過也隻好硬著頭皮出門迎接。
例行公事的禮節之後,元成和他的父皇卻陷入了一陣無言之中,元成等著元浩霆的責罰,但元浩霆似乎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動怒的意思!
“關於廣場的事就沒有什麽想和我說的嗎?”,元浩霆問道;
“此事是我一人的主意,與二位皇弟無關,如果父皇要罰就罰我一人好了。”
元浩霆微微一笑,說道:“年輕人嘛!有血性,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好事,畢竟朕百年之後,要接下這片江山的始終是你們這些年輕人。”
“那父皇是不罰小成了?”,打鐵要趁熱,趁著父皇有所鬆口,趕緊讓他打消責罰元成的想法,所以元靈馨才有此一問。
“罰?為什麽要罰?他這麽有決斷力,朕幹嘛罰他?”,元浩霆說道;
“兒臣惶恐。”,元成說道;
“可我看不出你哪點惶恐?”,元浩霆說道;
元成低頭不語,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成兒,你可知道我大漢王朝已經數次交替,卻仍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嗎?”
“兒臣曾聽母後說過,天下大勢無礙‘民心’,隻要能讓黎民百姓過得好,那麽老百姓就會擁護你,如果老百姓活不下去,那自然會有人出來反抗,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是這個道理。”,元成說道;
“你記住,天下不是我元氏一家的天下,而是黎民百姓的天下,隻要能讓黎民百姓擁護你,就算你不是大漢王朝的皇帝,你一樣做得了這片土地上的王,我並不是要你承接我給你的江山,而是要你自己去創建一片江山,明白嗎?”
很久之後,元成一直都在思索元浩霆的這句話,但他一直都沒有參透元浩霆當時說出這句話背後的真正含義?
沒有過多長時間,元成已經可以上朝議事,這也等於給所有人一個信號,元成無疑就是下一個登上大寶的太子。
但上朝議事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大人物沒有出現,誰?當朝宰相楚紅玉,為什麽沒來?因為女人每個月的例假到了!
什麽?堂堂一朝宰相竟是女流之輩!這怎麽可能?別忘了當今皇帝也是一個不守傳統、不遵祖製的典範!從他能對元成說出那些話估計也能窺出一二了!
要說當年最有可能登上大寶的有兩個人,一個便是當今聖上,這不用說!另一個則是盛南王元天武,不巧的是楚紅玉似乎是站在元天武一派的人,最後登上大寶的是元浩霆,似乎楚紅玉的結局應該注定了!本來嘛,秋後算賬這種事哪朝哪代都都有,就算元浩霆要做這些事,也無可厚非,可元浩霆非但沒有這麽做!反而將楚紅玉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這簡直讓所有人的眼睛都要脫窗了,至於元浩霆究竟打的什麽算盤?恐怕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過在太子第一天上朝聽政便推故不來,無論是真是假都會讓人有些故意給太子殿下一個下馬威的感覺。
今天的例行早朝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所以不消一刻便退朝了,元成隨著人潮離開大殿,卻不想被元浩霆叫到了後花園去,當他到達時,元靈馨已經和元浩霆在那兒等了一段時間了。
“成兒,今日是你第一次上朝聽政,感覺如何?”,元浩霆打趣地問道;
“倒沒什麽特別的感覺?”,元成答道;
“堂下的諸位大臣倒是有些看法,禮部尚書剛就給我來進言,說楚紅玉借故不來上朝其實是給你臉色看,你怎麽看?”
“父皇看重的人,理應不會如此淺薄才對?如果楚紅玉這麽沉不住氣,就不需父皇和皇姐對她如此提防了。”,元成雖然沒有真正和楚紅玉見過麵,但在元浩霆和元靈馨的耳須目染下,也算對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有句話說得好,假作真時真亦假,如果楚紅玉也是這樣想的,那這一次就是你輸了她一籌。”,元浩霆笑道;似乎並不為元成落於下風感到不悅。
“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不在同樣的地方敗兩次,偶爾失敗一次倒也無關大局,父皇你說對嗎?”,元靈馨說道;
“楚紅玉有大抱負,有大胸懷,這樣的人才無法為我所用,實在可惜。”,元浩霆歎道;隻是這幾句話中有多少是真心實意的誇讚,還真不好說。
“楚紅玉為相三年,雖居高位可也算是兢兢業業,倘若他不對父王心悅誠服,她恐怕也不會這麽盡力?”,元成感到有些奇怪。
“這招叫以退為進,皇弟,你要記住,有的人跪下去並不代表他臣服,而是為了有一天站在你的頭頂,楚紅玉和元天武是不是這樣的人,還需拭目以待。”,元靈馨說道;
不過才第一天上朝聽政,元成就由衷地感到了元靈馨對他說過的那些話有多通透,就見識上來說他還真比不上自己的皇姐!他更不知道,僅僅過了一天,一場風暴就突然襲來,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楊家一門忠烈,自北帝國開國以來,世代皆受朝廷俸祿,自楊家走出一批又一批的鐵血兒女,為國上陣,浴血搏殺,朝堂之上專供奉為國捐軀英靈的“鐵血堂”姓楊的就足足占去了一半的席位,故天下皆知“楊家一日不滅,北帝國便決不會消亡!”這樣一句話。
隻可惜樹大招風,楊家一門過於耿直,在朝堂上也招惹了不少政敵,其中為首的便是楚紅玉,一切皆因當初若不是楊家從中阻擾,帶兵進京,與當時元天武的親衛部隊隔街相對,元浩霆能不能坐上龍椅,恐怕還真是未知之數,可以說楊家的態度直接左右了最後的結果,站在元天武一邊的楚紅玉自然是對楊家一直記恨於心!時時刻刻都在找他們麻煩。
楚紅玉今天仍然沒有上朝,元成不知道楚紅玉究竟籌劃了多久,當他們那一派人舉著一大堆楊氏一族通敵叛國的所謂鐵證時,似乎沒有反轉的餘地了,但不知是楚紅玉聰明過了頭還是她確實沒辦法找到楊家的當家――楊業!沒有主角的戲就隻能用“畏罪潛逃”來敷衍聖上。
元成看著兵部尚書這個甘願被人當槍使的傻瓜唱作俱佳的表演,好幾次都想捧腹大笑,但礙於現場的嚴肅氣氛和元靈馨對他“鋒芒畢露”的告誡,他也一直沒有吭聲,可半晌過去,他忽然發現朝堂上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楊家說話,事到臨頭,所有人都在想著明哲保身,自然不會有人站出來當出頭鳥。
好!大家都不願意當出頭鳥,那我來,他走出列位,向元浩霆拜道:“父皇,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元成抬頭望去,竟看見自己父皇那一抹成竹在胸的淺笑,似乎他早已料到自己一定會站出來一般。
“你既是來參與議政,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雖然尚書大人言之鑿鑿,但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找到楊將軍,隻聽一麵之詞,兒臣怕有失偏頗。”
“殿下此言差矣,莫非眼前這所有證據還不能證明楊氏一族私通外敵,圖謀不軌嗎?”,兵部尚書說道;
“證據是人給的,誰又能保證這證據不是有心之人故意捏造的呢?”
在場眾人皆倒吸了一口涼氣,外有傳聞說這個皇子鋒芒畢露,還以為隻是謠言而已,但如今看來,果然言之無誤!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