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邊傳來巨大的聲響。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大地似乎都在抖動。陳浩從望遠鏡裏望見巨大的浪頭像山一樣向東南方向壓來沿途許多樹木被洪峰連根拔起。很快敵人陣地後方的隴海鐵路路基在巨大的衝擊力下轟然倒塌。


    水勢並不很大以極寬的麵向東南漫去。116團對麵的鬼子陣地被隔在了水流的西邊。水不斷湧來。漸漸流進了鬼子的戰壕。鬼子在戰壕東邊掘土擋水但是無濟於事。


    鬼子的空軍來了草草地轟炸了一下向花園口方向飛去。敵人的步兵沒有起進攻。


    漸漸地水也向116團的陣地漫了過來。


    陳浩命令前沿對爬出戰壕的鬼子射擊。


    相持到中午鬼子傷亡很大。兩軍陣地之間已積了淹沒腳脖子的水和淤泥。


    陳浩命令部隊向西稍退。主要以白沙鎮內的建築、北邊的樹林高地和南邊的隴海鐵路路基為主要支撐點。


    鬼子的飛機又來了這次沒有轟炸而是向水中的鬼子空投補給。鬼子的輜重完全陷於淤泥中無法行動了。


    雙方的交戰暫時停止了。


    相持一直延續到6月1o日早晨。


    北邊傳來巨大的聲響。(.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大地似乎都在抖動。陳浩從望遠鏡裏望見巨大的浪頭像山一樣向東南方向壓來沿途許多樹木被洪峰連根拔起。很快敵人陣地後方的隴海鐵路路基在巨大的衝擊力下轟然倒塌。


    陣地上的鬼子掙紮著向西奔逃陳浩命令毫不留情地射擊。


    白沙鎮也進了水不過不太深。


    陳浩接到了向西撤退的命令。他用望遠鏡對著在齊腰深的水中艱難掙紮的敵人觀察一番然後命令全部步槍上刺刀先幹掉這部分殘敵再走。


    鎮子西邊的山炮開始向水中的敵人轟擊。穿著皮靴的鬼子在泥水中行動十分困難死傷慘重。陳浩親自帶領1oo多個弟兄端著上刺刀的步槍一邊射擊一邊涉水前進。


    不久這夥鬼子在洪水和116團的夾擊下煙消雲散了。


    一戰區組織反攻突進到新鄭附近的敵軍被完全肅清。我軍乘勢向尉氏推進。


    洪水從中原腹地奔湧而出經中牟、尉氏、通許、扶溝、太康等地向東南衝向皖、蘇兩省。一路上吞沒了村莊吞沒了城鎮、吞沒了田野……吞沒了一切!


    89萬中國人為了阻擋侵略者前進的鐵蹄為了中華民族免受侵略者的奴役玉碎殉國!6oo多萬人流離失所。


    6月13日中央社鄭州電訊:“9日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遭日軍飛機轟炸決堤數日來豫皖蘇44縣洪水泛濫人民死傷無算……”


    自6月中旬開始國民政府開始組織一係列善後救災工作豫省災民著豫、陝兩省政府妥為安置。


    抗戰期間是豫人大量西遷陝甘的高峰期其中有隨軍人員和隴海鐵路的員工和家屬但是最大量的卻是花園口決堤後流離失所的災民以至有“河南人說話愛說‘中’逃荒走西不走東”的說法其實真正有統計資料為依據的隻有這一次。究其原因先黃河改道東麵是黃泛區的一片汪洋如何向東?其次東麵是我們的敵人日本鬼子占領的地方怎能去當亡國奴?第三國民政府明令陝西安置救濟又有隴海鐵路之便當然西遷者眾多。這些人很多隨著抗戰期間隴海鐵路從寶雞向蘭州的延伸而進入甘肅。


    大量的豫人以災民的形象出現在陝甘一帶自然當地百姓的觀感印象不會好到哪兒去。


    1945年抗戰勝利後河南省政府統計的全省人口比1937年減少了6oo多萬。豫省人民為了祖國的獨立自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花園口決堤後中原抗戰的形勢似乎是中國抗戰大形勢的一個縮影。我們來比較一下:


    中國:都南京位於國家東部戰爭初期失陷臨時都沿長江西遷中部武漢後遷西部重慶。


    河南:省會開封位於本省東部戰爭初期失陷臨時省會沿隴海鐵路西遷中部鄭州後遷洛陽。不同的是在戰爭後期洛陽失陷鬼子嫌洛陽名稱不吉利將洛陽改為“福陽”我國收複後恢複洛陽舊稱。


    中國:相持階段北部、東部淪陷南大門廣州丟失中西部為後方。在淪陷區北方有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建立的根據地、遊擊區東部有共產黨的新四軍的根據地與遊擊區。


    河南:相持階段北部老黃河以北淪陷東部新黃河以東淪陷南大門信陽丟失中西部為後方為國家的重要兵源基地。北部有共產黨八路軍建立的晉冀豫、冀魯豫等根據地東部有共產黨新四軍建立豫皖蘇、水東、豫鄂等抗日根據地。


    何其相似的一個縮影。


    敵華北方麵軍在河南的四個師團遭到嚴重損失。


    6月18日蓧原義男中將接替了磯穀廉介第1o師團長的職務。


    同一天井關隆昌中將在新鄉從土肥原賢二手中接過了14師團的指揮權。


    狂妄的土肥原極不甘心向大本營建議集結兵力從鄭州、洛陽對麵強渡黃河從北向南攻取武漢。他的建議未被理睬。日軍大本營6月18日當天下達了沿長江西取武漢的作戰命令。豫東的日軍繞道參戰由於交通不便其到達戰場比從日本國內出花費的時間要長的多。


    徐亮自從粉碎了中曾根的“掃蕩”後開始在附近的水窪訓練部隊劃船。部隊又吸收了不少新兵已經有四百多人了。靠12條“折疊船”渡河需要分成若幹批次好在對渡河地點的選擇餘地大大增加了。


    此時中曾根忙於他的保障交通的任務雙方雖然時有交手但總體上沒有太大的交鋒。1o日到河邊偵察的人員報告說河裏幾乎沒有多少水了。徐亮感到奇怪:汛期到了怎麽會沒有水?


    連日偵察都報告說河裏沒有水。徐亮親自到河邊察看果然河水幾乎幹涸了!


    正納悶收音機裏傳來了花園口決堤的消息。


    就這樣徐亮率部隊穿過了黃河的故道到了豫北。


    史雨農按照上級指示留在高粱窪一帶堅持鬥爭。李維明等一些傷員也被留了下來。


    不久史雨農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英勇犧牲。徐亮和他從分別後再也沒有見過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火中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人並收藏水火中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