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十章
中國與法國的戰爭並不是由一方或兩方政府所推動,相反這是由一個集團推動了。在中國的政治圈內,不能忽視楊洪森和他領導的兩江集團,這是一個金融政治寡頭集團,對於所有阻擋他們腳步的人,都會不惜一切將其消滅掉。
法國與兩江集團有沒有經濟上的糾紛?不但有,而且還是非常大的糾紛。
雙方在越南市場的爭奪上衝突不斷,再加上中方“第三產業”的問題,這些商業利益的糾紛,足以成為一場戰爭爆發的理由。
瑪爾斯這鳥人也的確在兩國上空徘徊著。
遠東的戰爭對法國來說是十分艱難的,翻看中、法戰爭史,單就戰爭而言中方從來沒有失敗過,即使是在滿清時期中法戰爭中勝利的一方也還是中國。鑒於日俄戰爭中俄方的得失,法國政府對於戰爭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他們可沒有西伯利亞鐵路,而從法國本土派兵進入東南亞戰爭,最少需要數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中國可能已經改變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戰局。在政治方麵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英、美好像支持中國提出的和平方案,可能這個方案就是出自英、美之手。
中、法的代表都不急於讓對方立即做出承諾,這使得談判在極其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著。
不過美、英、法、日四國會談中各方的意見相左,日本方麵重開中國問題,一是台灣地位;二是美國三都澳軍港;三是中國海軍問題。
美國不會放棄三都澳海軍軍事基地,而日本不允許這個基地的存在,它動搖了日本在遠東海上霸權的地位。日本停止在太平洋上擴張的前提就是美國放棄三都澳,但是三都澳在美國太平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且美國在三都澳經營多年,至於日本要求將三都澳作為公共軍事那更是不可,因為這有背於中國之間簽訂的合作協議,如果同意日本人的無理要求,損害的將是美國在華的利益,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在台灣問題上美、日分歧並不大,美國承認日本對台灣的所有權地位,至於中國對台灣的窺探他們會適時發出警告,至於中國海軍問題,這不過是日本為了在談判中獲取更多的砝碼而過分誇大的結果,實際上對中國海軍十分了解美國,並不認為他們對日本海軍構成多麽嚴重的威脅,他們打的注意應該是希望美國不要向中國出售戰列艦才對。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簽訂了《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條約有效期為10年。條約規定:“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締約國之間發生有關太平洋某一問題的爭端”,應召開締約國會議解決。締約國在太平洋區域的權利遭受任何國家威脅時,締約國應協商采取有效措施。還規定:“1911年7月13日英國和日本在倫敦締結的協定應予終止。”簽約同日,四國共同發表的聲明指出,締結上述條約,不能認為美國同意委任統治條款。此舉表明美國不受凡爾賽體係約束。
該條約對台灣、琉球群島的未來地位做了明確的約定。美國就台灣問題、對華軍售等問題與中國代表團會談,在台灣問題上首先表明了他們一貫的態度,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同時又承諾將尊重《四國條約》中的相關約定。在華出售戰列艦問題上,海軍上將薩鎮冰希望美國能至少能出售一艘老式的戰列艦給中國。
“對此我隻能表示歉意,總統受迫於國會不得不終止這項軍售方案。”
“軍售終止是隻針對戰列艦,還是針對全部對華軍售。”
“隻針對噸位1萬噸以上的大型水麵作戰艦隻。”
“那麽正在建造的兩艘重型巡洋艦是否包含在列呢?”
“這一點請放心,兩艘重型巡洋艦將會如期交付中國海軍。”
雖然購買戰列艦的計劃雖然受到了挫折,但是中國可以通過其它的途徑獲取戰列艦,比如自己生產。中國已經具備了建造萬噸級商船的能力,隻要有相應的硬件條件,萬噸級戰艦也是能造出來的。
日本人得到了太平洋上的加羅森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其勢力一直擴張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崛起為太平洋上的主宰力量,日本在加羅森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建立海軍基地,致使菲律賓孤懸海外很難馳援,由於美國橫貫太平洋的勢力受到日本潛在的海空防禦體係的威脅,保證中國在遠東軍事力量的存在尤為重要。
中國的陸軍戰鬥還是可以相信的,至於中國的海軍力量,美國在未來雖然不能再向中國出售萬噸級軍艦,但是他們仍能通過其它渠道加以解決,比如提供技術和設備,幫助中國自行建造所需軍艦。中國海軍的確還很弱小,但是他們有成為釘子戶的潛質,隻要他們能吸引日本注意力,那麽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必然大減,當然要吸引日本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有足夠吸引的東西,對於這一點美國人是知道的。
一個新條約誕生之日,參與的各國必定要大肆的慶祝一番,不過在酒席上中、日代表擦肩而過之時雙方的眼神中充滿了敵視。早在日本代表團來美之前的禦前會議上就未來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
限製中軍事力量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中國執政黨的不滿,從而加劇中、日間的矛盾,執政黨從經濟角度分析了中、日關係存在的必要性。軍方對這種妥協的態度提出了強烈的不滿,指出日本就像是一個長大了的孩子,狹小的國土已經不能再滿足這個孩子成長的需要,日本要向外發展,中國自然就成了最近的目標,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敵人這是必須明確的。而某些人所提出的與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建立在犧牲日本民族利益的基礎之上,這樣將會導致日本這個長大的孩子營養不良或者直接死亡,所以為了日本民族的生存空間,應當擯棄與中國和平的一切念頭,將戰爭推行到底,這才是日本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禦前會議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了日本代表團在華盛頓會議上的態度。日本對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而華盛頓會議上日本所要解決主要問題是日、美在太平洋上的糾紛。日本軍方判定,中國絕對會為美國卷入戰爭,但美國絕對不會為中國卷入戰爭。隻要能夠協調好美國與這邊的關係,他們便可以全力對付中國。海軍支持並願意配合陸軍的計劃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好與美國海軍軍事對抗的準備。
美國隻是假想敵,而中國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手。
楊洪森與日本友好相處的美好意願被打破了,他對日本人最後那點友好也變的蕩然無存。
合作的嚐試失敗後,雙方轉入軍事對抗。
日本在簽訂《四國協議》的第四天,中國石化集團與美國美孚就日本石油份額的問題進行了磋商,中石化在獲得到了10%份額的同時停止向日本出售原油。
帝國石油公司收到消息時一點也不在意,一直以來他們一直通過走私的途徑獲得價格低廉的中國原油,可是在協議簽訂後中國原油供應停止,帝國石油公司遭遇前所未所有的打擊,如果沒有足夠的原油,他們所添置的煉油設備將會處於長期閑置中,他們隻能看著這些設施發黴生鏽,最終不能使用。
第二十章
中國與法國的戰爭並不是由一方或兩方政府所推動,相反這是由一個集團推動了。在中國的政治圈內,不能忽視楊洪森和他領導的兩江集團,這是一個金融政治寡頭集團,對於所有阻擋他們腳步的人,都會不惜一切將其消滅掉。
法國與兩江集團有沒有經濟上的糾紛?不但有,而且還是非常大的糾紛。
雙方在越南市場的爭奪上衝突不斷,再加上中方“第三產業”的問題,這些商業利益的糾紛,足以成為一場戰爭爆發的理由。
瑪爾斯這鳥人也的確在兩國上空徘徊著。
遠東的戰爭對法國來說是十分艱難的,翻看中、法戰爭史,單就戰爭而言中方從來沒有失敗過,即使是在滿清時期中法戰爭中勝利的一方也還是中國。鑒於日俄戰爭中俄方的得失,法國政府對於戰爭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他們可沒有西伯利亞鐵路,而從法國本土派兵進入東南亞戰爭,最少需要數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中國可能已經改變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戰局。在政治方麵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英、美好像支持中國提出的和平方案,可能這個方案就是出自英、美之手。
中、法的代表都不急於讓對方立即做出承諾,這使得談判在極其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著。
不過美、英、法、日四國會談中各方的意見相左,日本方麵重開中國問題,一是台灣地位;二是美國三都澳軍港;三是中國海軍問題。
美國不會放棄三都澳海軍軍事基地,而日本不允許這個基地的存在,它動搖了日本在遠東海上霸權的地位。日本停止在太平洋上擴張的前提就是美國放棄三都澳,但是三都澳在美國太平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且美國在三都澳經營多年,至於日本要求將三都澳作為公共軍事那更是不可,因為這有背於中國之間簽訂的合作協議,如果同意日本人的無理要求,損害的將是美國在華的利益,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在台灣問題上美、日分歧並不大,美國承認日本對台灣的所有權地位,至於中國對台灣的窺探他們會適時發出警告,至於中國海軍問題,這不過是日本為了在談判中獲取更多的砝碼而過分誇大的結果,實際上對中國海軍十分了解美國,並不認為他們對日本海軍構成多麽嚴重的威脅,他們打的注意應該是希望美國不要向中國出售戰列艦才對。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簽訂了《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條約有效期為10年。條約規定:“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締約國之間發生有關太平洋某一問題的爭端”,應召開締約國會議解決。締約國在太平洋區域的權利遭受任何國家威脅時,締約國應協商采取有效措施。還規定:“1911年7月13日英國和日本在倫敦締結的協定應予終止。”簽約同日,四國共同發表的聲明指出,締結上述條約,不能認為美國同意委任統治條款。此舉表明美國不受凡爾賽體係約束。
該條約對台灣、琉球群島的未來地位做了明確的約定。美國就台灣問題、對華軍售等問題與中國代表團會談,在台灣問題上首先表明了他們一貫的態度,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同時又承諾將尊重《四國條約》中的相關約定。在華出售戰列艦問題上,海軍上將薩鎮冰希望美國能至少能出售一艘老式的戰列艦給中國。
“對此我隻能表示歉意,總統受迫於國會不得不終止這項軍售方案。”
“軍售終止是隻針對戰列艦,還是針對全部對華軍售。”
“隻針對噸位1萬噸以上的大型水麵作戰艦隻。”
“那麽正在建造的兩艘重型巡洋艦是否包含在列呢?”
“這一點請放心,兩艘重型巡洋艦將會如期交付中國海軍。”
雖然購買戰列艦的計劃雖然受到了挫折,但是中國可以通過其它的途徑獲取戰列艦,比如自己生產。中國已經具備了建造萬噸級商船的能力,隻要有相應的硬件條件,萬噸級戰艦也是能造出來的。
日本人得到了太平洋上的加羅森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其勢力一直擴張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崛起為太平洋上的主宰力量,日本在加羅森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建立海軍基地,致使菲律賓孤懸海外很難馳援,由於美國橫貫太平洋的勢力受到日本潛在的海空防禦體係的威脅,保證中國在遠東軍事力量的存在尤為重要。
中國的陸軍戰鬥還是可以相信的,至於中國的海軍力量,美國在未來雖然不能再向中國出售萬噸級軍艦,但是他們仍能通過其它渠道加以解決,比如提供技術和設備,幫助中國自行建造所需軍艦。中國海軍的確還很弱小,但是他們有成為釘子戶的潛質,隻要他們能吸引日本注意力,那麽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必然大減,當然要吸引日本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有足夠吸引的東西,對於這一點美國人是知道的。
一個新條約誕生之日,參與的各國必定要大肆的慶祝一番,不過在酒席上中、日代表擦肩而過之時雙方的眼神中充滿了敵視。早在日本代表團來美之前的禦前會議上就未來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
限製中軍事力量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中國執政黨的不滿,從而加劇中、日間的矛盾,執政黨從經濟角度分析了中、日關係存在的必要性。軍方對這種妥協的態度提出了強烈的不滿,指出日本就像是一個長大了的孩子,狹小的國土已經不能再滿足這個孩子成長的需要,日本要向外發展,中國自然就成了最近的目標,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敵人這是必須明確的。而某些人所提出的與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建立在犧牲日本民族利益的基礎之上,這樣將會導致日本這個長大的孩子營養不良或者直接死亡,所以為了日本民族的生存空間,應當擯棄與中國和平的一切念頭,將戰爭推行到底,這才是日本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禦前會議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了日本代表團在華盛頓會議上的態度。日本對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而華盛頓會議上日本所要解決主要問題是日、美在太平洋上的糾紛。日本軍方判定,中國絕對會為美國卷入戰爭,但美國絕對不會為中國卷入戰爭。隻要能夠協調好美國與這邊的關係,他們便可以全力對付中國。海軍支持並願意配合陸軍的計劃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好與美國海軍軍事對抗的準備。
美國隻是假想敵,而中國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手。
楊洪森與日本友好相處的美好意願被打破了,他對日本人最後那點友好也變的蕩然無存。
合作的嚐試失敗後,雙方轉入軍事對抗。
日本在簽訂《四國協議》的第四天,中國石化集團與美國美孚就日本石油份額的問題進行了磋商,中石化在獲得到了10%份額的同時停止向日本出售原油。
帝國石油公司收到消息時一點也不在意,一直以來他們一直通過走私的途徑獲得價格低廉的中國原油,可是在協議簽訂後中國原油供應停止,帝國石油公司遭遇前所未所有的打擊,如果沒有足夠的原油,他們所添置的煉油設備將會處於長期閑置中,他們隻能看著這些設施發黴生鏽,最終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