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按照在巴黎的戰略部署,第三次葡萄牙戰爭,將由馬塞納元帥指揮的葡萄牙軍團的主力,包括雷尼埃將軍、內伊元帥,以及朱諾將軍所部,共6萬6千名士兵,於6月20日在薩拉曼卡誓師西進,目標直指西葡兩國東北部交界的軍事重鎮,羅德裏戈要塞。
而充當一路偏師的德賽師團,馬塞納元帥給予其任務,僅要求在6月15日之前,從薩拉戈薩長途行軍近六百公裏,並接管巴達霍斯要塞,吸引英葡聯軍的部分兵力,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對於德賽師團何時向葡萄牙境內的埃武拉要塞發動進攻,進而攻占該城,從側翼對裏斯本形成戰略包圍,馬塞納元帥沒有下達任何具體時間表,一切都由赫魯納公爵自行決定。
從地圖上看,巴達霍斯到埃武拉的直線距離不過八十公裏,奧特斯爾中校(工兵團長)實地測算的進軍路程為105公裏,左右偏差不到百分之3。
如果兩地間由石灰石與礫石鋪就的道路沒有天塹阻擾,在夏季幹燥少雨的地中海氣候環境下,德賽師團的步兵隻需安排2個急行軍日,便能開赴埃武拉城下。即便要防範沿途聯軍與遊擊隊的伏擊或襲擾,保持每天30公裏正常時速,也不過3到4天。
當然,上述不過是紙上談兵。事實上,從巴達霍斯到埃武拉的這百餘公裏中,山林密布,河流縱橫,崎嶇道路。在得知德賽師團會從東線入侵葡萄牙時,威靈頓已任命貝爾斯福德將軍為東部防線指揮官,調派3。5萬名士兵(含2萬遊擊隊),並重新加固埃武拉城為軍事要塞。
在未來法軍沿途所經過的地域,同樣是嚴格執行堅壁清野的持久戰方針,包括遷徙村民與牲畜,焚毀村莊與穀倉,甚至拆毀橋梁,破壞道路。務必不留給法國人一片麵包,一塊肉幹,一瓶葡萄酒,讓入侵者沒有完整的房屋可以歇息,沒有順暢的道路能夠通行。
盡管奧特斯爾中校向德賽將軍保證,他的工兵團已做好築路橋架的各項演練,籌備了充足的施工器材。在師團行軍途中,需要多花費7到8天時間,就能完成浮橋建造與道路修複工作。在此基礎上,算上師團步兵的4天正常行軍,就是12天。
12天的時間,看似不長,但對於軍隊的補給壓力就會無限放大,這也是所有法軍最致命的弱點。另外,在德賽師團的後方還有一支虎視眈眈的複仇叛軍,蓋斯塔將軍率領的1萬多西班牙正規軍。在德賽師團深入葡萄牙境內時,光憑那3千5百名西班牙騎兵,就能隨心所欲地切斷前線部隊與巴達霍斯要塞、巴達霍斯要塞與安達盧西亞省(蘇爾特部)之間的補給通道。
此外,即便是順利抵達埃武拉城下,能否順利攻克也是一個大難題。來自軍情局的情報與奧特斯爾中校的報告中都曾提及,如今的埃武拉城已被重新造成一座軍事要塞。多名英國工程師參照沃邦1式棱堡體係,動用了8千名葡萄牙民工,耗時3個月,將埃武拉城原有的古羅馬圓形城堡四周,向外延伸,構築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星形棱堡。
這類棱堡體呈不規則的五角形,依山勢地利而建,由一個母堡(實心棱堡)及多個子堡(三角堡、凹麵堡)合組而成,各堡皆以暗道成坑道連接。最外圍是誘敵斜坡,它與母堡(實心棱堡)中間,還夾雜了至少2條寬闊塹壕、3道胸牆、10多個主輔炮台,以及縱貫各個棱堡群的隱蔽通道,能方便棱堡間的兵力調配,伏擊深入棱堡的敵軍。
從16世紀末的梅斯城攻防戰開始,300年間以來,棱堡群就是這個時期的超級堡壘,是所有攻城士兵的可怕噩夢。當麵對這類棱堡要塞,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按照沃邦元帥(法王路易十四時代,法國乃至全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專家)的平行壕攻城法。
攻城部隊(工兵)需要開挖至少2道平行壕,以及連接平行壕的各種曲線或折線形的接近壕,除了配屬諸多大口徑加農炮消滅要塞正麵上的炮兵和擊毀炮眼,還要在平行壕內裝備48磅臼炮隊以曲射火力打擊要塞。事實證明,隻有通過火力壓製和塹壕掘進為手段,才可以用盡可能少的傷亡代價接近要塞,最終完成摧毀並攻占棱堡防禦體係。
然而,按照沃邦元帥倡導的平行壕攻城法,進攻方兵力必須是守軍的7倍;另外,攻城炮兵部隊還要裝備大口徑加農炮與重型臼炮。而這兩項都不是德賽師團所具備的條件。
在第二次薩拉戈薩會戰時,拉納元帥指揮的訓練有素的近6萬精銳軍團,在圍攻躲藏在簡易棱堡內部,摻雜了大量民兵的西班牙守軍時,也保持了3倍於敵軍的強大兵力;此外,拉納軍團還擁有一支火力強大的炮兵,包括威力驚人的24磅攻城炮與48磅臼炮。
在抵達巴達霍斯要塞後,德賽師團已秘密增至2萬5千人,其兵力現對於布防埃武拉要塞的1。5萬英葡聯軍(2萬葡萄牙遊擊隊不計入內),人數上的確占有絕對優勢。如果敵我雙方進行的是一場運動戰或遭遇戰,取勝當然不存在問題。但作為攻城一方,德賽和他的參謀部卻沒任何把握,依照沃邦元帥的平行壕攻城法,在1個月內拿下埃武拉城。更別說,德賽師團的炮兵部隊中,沒有擔當攻城任務的24磅重炮以及巨型臼炮。
漫長且不穩固的補給線,圍城兵力不足,加之缺乏重型火炮,都是德賽交給師團參謀部所要解決的棘手難題,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赫魯納公爵在杜伊勒裏宮,為了自己的加泰羅尼亞親王爵位與帝國元帥頭銜,當著拿破侖皇帝的麵,已經誇下了海口。
“……所以,我尊敬的參謀長先生。8月攻占埃武拉,10月拿下裏斯本,這是我和皇帝業已達成的既定目標,不能更改,無論葡萄牙軍團獲勝與否,都要完成,堅決的完成!”師團指揮所內,德賽略微提高了嗓聲,顯然對於拉斯蒂的種種抱怨有所不滿。
十分鍾前,拉斯蒂被德賽叫到指揮部時,他帶給赫魯納公爵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經過師團參謀部軍官的再三推演與反複論證,大家一致認為,攻占埃武拉要塞的先決條件,是要等到馬塞納軍團對陣英葡聯軍時,獲得一場決定性的會戰勝利。
而德賽本人清楚,馬塞納元帥的所謂勝利,永遠不會到來,因為威靈頓根本不與其做正麵會戰,一路且戰且敗,將法國-軍團引入那條不可逾越的天塹,“威靈頓之線”。所以,創造勝利奇跡的希望,不在馬塞納那邊,而是在自己身上。
“是的,公爵閣下。實際上,我和參謀部同事也不看好葡萄牙軍團有獲勝把握。但如果我們師團要獨自攻占埃武拉要塞,並最終拿下裏斯本,就必須保持對駐城守軍至少3倍以上兵力。所以,您還需要向南部的蘇爾特元帥,或是西麵的維克多元帥發出求援,要求再增派2萬援兵,以及50門的攻城火炮。”心中早有準備的拉斯蒂退讓一步說。
德賽搖搖頭,繼續否定參謀長的建議。他說道:“維克多元帥本身就兵力嚴重不足,單單維係治下的諸多城池,就已舉步維艱,一大批山地遊擊隊需要繼續圍剿;而蘇爾特元帥,已在巴達霍斯要塞留給我們5千人馬,短期之內,不可能再有其他增援了。
我的參謀長,請別再糾結如何攻克埃武拉要塞的困惑,目前我心中已有了腹案,但要等到奧特斯爾中校率領的工兵團與隨軍工程師,一同所做的實驗成功之後,方可具體明言。而現在,你要考慮的現實難題,是如何縮短兩個要塞之間長達12天的補給線。”
英葡聯軍在東部防線上實施的一係列堅壁清野政策,使得德賽師團的移動速度放緩到12天,大大拉長了交通補給線,難以運作兵貴神速。與此同時,德賽也不用擔心葡萄牙境內的東部聯軍利用這條殘缺不齊的道路,從埃武拉城出發,襲擾巴達霍斯要塞。
事實上,巴達霍斯要塞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其核心防禦體係,仍是一道道令人生畏的星形棱堡。在1812到1813年間,威靈頓曾率部英、西、葡等國聯軍,以五倍守軍的兵力,三度圍攻巴達霍斯要塞,直到1812年4月才最終得以收複。而這,還是法國駐軍在彈盡糧絕之際,不得已的主動撤離,放棄了巴達霍斯要塞。
對於德賽拋出了的第一個難題,拉斯蒂卻不以為然的笑了笑,不答反問道:“公爵閣下,為何我們一定要遵從英國人為我們設計好的進軍線路,而不是另辟蹊徑呢?”
德賽追問道:“另辟蹊徑?從哪裏走?”
參謀長快步走到懸掛軍用地圖的一側牆體,他拾起一根教鞭,隨即指向德賽師團所在地,巴達霍斯要塞,繼而解釋道:“公爵閣下,請看,我們身邊還有一條伊比利斯半島最長的河流之一,瓜迪亞納河。師團主力從巴達霍斯登船,沿著瓜迪亞納河一路順水南行70公裏,直到葡萄牙的莫拉鎮,再折轉向西北航行10公裏後,部隊就可以在波爾特城一帶登陸。
至此,從波爾特城到埃武拉城不足30公裏,沿途路況良好,地形均為盆地平原,士兵徒步6小時即可達到。而80公裏的水路航線中大都屬於順流而下,使用荷蘭式的平底帆船,最多隻需12個小時就能將源源不斷的人員與物質,從巴達霍斯運抵波爾特城;20小時之內,送到埃武拉前線。”
德賽眼中一亮,這的確是一妙招,略加思慮後,他又提出幾個問題。
“是否進行過水文的實地勘測?”
“我的一名參謀做過實地考察。”
“沿途是否有聯軍的水兵駐防?”
“毫無防範。”
“我們的船隻與水手如何解決?”
“巴達霍斯與梅爾達一帶,有很多漁民,他們大都使用平底帆船充當漁船,隻要付錢,我們隨時能夠加以征用。至於水手,梅爾達還有維克多元帥的一支800人的水兵營駐紮,他們也配置一些用於河麵警戒的巡邏艇。”
“很好,不過,師團主力將不在巴達霍斯登船,而是莫朗鎮。因為我們首當其衝要解決的,是來自西班牙叛軍的後方威脅。
……
按照在巴黎的戰略部署,第三次葡萄牙戰爭,將由馬塞納元帥指揮的葡萄牙軍團的主力,包括雷尼埃將軍、內伊元帥,以及朱諾將軍所部,共6萬6千名士兵,於6月20日在薩拉曼卡誓師西進,目標直指西葡兩國東北部交界的軍事重鎮,羅德裏戈要塞。
而充當一路偏師的德賽師團,馬塞納元帥給予其任務,僅要求在6月15日之前,從薩拉戈薩長途行軍近六百公裏,並接管巴達霍斯要塞,吸引英葡聯軍的部分兵力,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對於德賽師團何時向葡萄牙境內的埃武拉要塞發動進攻,進而攻占該城,從側翼對裏斯本形成戰略包圍,馬塞納元帥沒有下達任何具體時間表,一切都由赫魯納公爵自行決定。
從地圖上看,巴達霍斯到埃武拉的直線距離不過八十公裏,奧特斯爾中校(工兵團長)實地測算的進軍路程為105公裏,左右偏差不到百分之3。
如果兩地間由石灰石與礫石鋪就的道路沒有天塹阻擾,在夏季幹燥少雨的地中海氣候環境下,德賽師團的步兵隻需安排2個急行軍日,便能開赴埃武拉城下。即便要防範沿途聯軍與遊擊隊的伏擊或襲擾,保持每天30公裏正常時速,也不過3到4天。
當然,上述不過是紙上談兵。事實上,從巴達霍斯到埃武拉的這百餘公裏中,山林密布,河流縱橫,崎嶇道路。在得知德賽師團會從東線入侵葡萄牙時,威靈頓已任命貝爾斯福德將軍為東部防線指揮官,調派3。5萬名士兵(含2萬遊擊隊),並重新加固埃武拉城為軍事要塞。
在未來法軍沿途所經過的地域,同樣是嚴格執行堅壁清野的持久戰方針,包括遷徙村民與牲畜,焚毀村莊與穀倉,甚至拆毀橋梁,破壞道路。務必不留給法國人一片麵包,一塊肉幹,一瓶葡萄酒,讓入侵者沒有完整的房屋可以歇息,沒有順暢的道路能夠通行。
盡管奧特斯爾中校向德賽將軍保證,他的工兵團已做好築路橋架的各項演練,籌備了充足的施工器材。在師團行軍途中,需要多花費7到8天時間,就能完成浮橋建造與道路修複工作。在此基礎上,算上師團步兵的4天正常行軍,就是12天。
12天的時間,看似不長,但對於軍隊的補給壓力就會無限放大,這也是所有法軍最致命的弱點。另外,在德賽師團的後方還有一支虎視眈眈的複仇叛軍,蓋斯塔將軍率領的1萬多西班牙正規軍。在德賽師團深入葡萄牙境內時,光憑那3千5百名西班牙騎兵,就能隨心所欲地切斷前線部隊與巴達霍斯要塞、巴達霍斯要塞與安達盧西亞省(蘇爾特部)之間的補給通道。
此外,即便是順利抵達埃武拉城下,能否順利攻克也是一個大難題。來自軍情局的情報與奧特斯爾中校的報告中都曾提及,如今的埃武拉城已被重新造成一座軍事要塞。多名英國工程師參照沃邦1式棱堡體係,動用了8千名葡萄牙民工,耗時3個月,將埃武拉城原有的古羅馬圓形城堡四周,向外延伸,構築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星形棱堡。
這類棱堡體呈不規則的五角形,依山勢地利而建,由一個母堡(實心棱堡)及多個子堡(三角堡、凹麵堡)合組而成,各堡皆以暗道成坑道連接。最外圍是誘敵斜坡,它與母堡(實心棱堡)中間,還夾雜了至少2條寬闊塹壕、3道胸牆、10多個主輔炮台,以及縱貫各個棱堡群的隱蔽通道,能方便棱堡間的兵力調配,伏擊深入棱堡的敵軍。
從16世紀末的梅斯城攻防戰開始,300年間以來,棱堡群就是這個時期的超級堡壘,是所有攻城士兵的可怕噩夢。當麵對這類棱堡要塞,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按照沃邦元帥(法王路易十四時代,法國乃至全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專家)的平行壕攻城法。
攻城部隊(工兵)需要開挖至少2道平行壕,以及連接平行壕的各種曲線或折線形的接近壕,除了配屬諸多大口徑加農炮消滅要塞正麵上的炮兵和擊毀炮眼,還要在平行壕內裝備48磅臼炮隊以曲射火力打擊要塞。事實證明,隻有通過火力壓製和塹壕掘進為手段,才可以用盡可能少的傷亡代價接近要塞,最終完成摧毀並攻占棱堡防禦體係。
然而,按照沃邦元帥倡導的平行壕攻城法,進攻方兵力必須是守軍的7倍;另外,攻城炮兵部隊還要裝備大口徑加農炮與重型臼炮。而這兩項都不是德賽師團所具備的條件。
在第二次薩拉戈薩會戰時,拉納元帥指揮的訓練有素的近6萬精銳軍團,在圍攻躲藏在簡易棱堡內部,摻雜了大量民兵的西班牙守軍時,也保持了3倍於敵軍的強大兵力;此外,拉納軍團還擁有一支火力強大的炮兵,包括威力驚人的24磅攻城炮與48磅臼炮。
在抵達巴達霍斯要塞後,德賽師團已秘密增至2萬5千人,其兵力現對於布防埃武拉要塞的1。5萬英葡聯軍(2萬葡萄牙遊擊隊不計入內),人數上的確占有絕對優勢。如果敵我雙方進行的是一場運動戰或遭遇戰,取勝當然不存在問題。但作為攻城一方,德賽和他的參謀部卻沒任何把握,依照沃邦元帥的平行壕攻城法,在1個月內拿下埃武拉城。更別說,德賽師團的炮兵部隊中,沒有擔當攻城任務的24磅重炮以及巨型臼炮。
漫長且不穩固的補給線,圍城兵力不足,加之缺乏重型火炮,都是德賽交給師團參謀部所要解決的棘手難題,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赫魯納公爵在杜伊勒裏宮,為了自己的加泰羅尼亞親王爵位與帝國元帥頭銜,當著拿破侖皇帝的麵,已經誇下了海口。
“……所以,我尊敬的參謀長先生。8月攻占埃武拉,10月拿下裏斯本,這是我和皇帝業已達成的既定目標,不能更改,無論葡萄牙軍團獲勝與否,都要完成,堅決的完成!”師團指揮所內,德賽略微提高了嗓聲,顯然對於拉斯蒂的種種抱怨有所不滿。
十分鍾前,拉斯蒂被德賽叫到指揮部時,他帶給赫魯納公爵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經過師團參謀部軍官的再三推演與反複論證,大家一致認為,攻占埃武拉要塞的先決條件,是要等到馬塞納軍團對陣英葡聯軍時,獲得一場決定性的會戰勝利。
而德賽本人清楚,馬塞納元帥的所謂勝利,永遠不會到來,因為威靈頓根本不與其做正麵會戰,一路且戰且敗,將法國-軍團引入那條不可逾越的天塹,“威靈頓之線”。所以,創造勝利奇跡的希望,不在馬塞納那邊,而是在自己身上。
“是的,公爵閣下。實際上,我和參謀部同事也不看好葡萄牙軍團有獲勝把握。但如果我們師團要獨自攻占埃武拉要塞,並最終拿下裏斯本,就必須保持對駐城守軍至少3倍以上兵力。所以,您還需要向南部的蘇爾特元帥,或是西麵的維克多元帥發出求援,要求再增派2萬援兵,以及50門的攻城火炮。”心中早有準備的拉斯蒂退讓一步說。
德賽搖搖頭,繼續否定參謀長的建議。他說道:“維克多元帥本身就兵力嚴重不足,單單維係治下的諸多城池,就已舉步維艱,一大批山地遊擊隊需要繼續圍剿;而蘇爾特元帥,已在巴達霍斯要塞留給我們5千人馬,短期之內,不可能再有其他增援了。
我的參謀長,請別再糾結如何攻克埃武拉要塞的困惑,目前我心中已有了腹案,但要等到奧特斯爾中校率領的工兵團與隨軍工程師,一同所做的實驗成功之後,方可具體明言。而現在,你要考慮的現實難題,是如何縮短兩個要塞之間長達12天的補給線。”
英葡聯軍在東部防線上實施的一係列堅壁清野政策,使得德賽師團的移動速度放緩到12天,大大拉長了交通補給線,難以運作兵貴神速。與此同時,德賽也不用擔心葡萄牙境內的東部聯軍利用這條殘缺不齊的道路,從埃武拉城出發,襲擾巴達霍斯要塞。
事實上,巴達霍斯要塞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其核心防禦體係,仍是一道道令人生畏的星形棱堡。在1812到1813年間,威靈頓曾率部英、西、葡等國聯軍,以五倍守軍的兵力,三度圍攻巴達霍斯要塞,直到1812年4月才最終得以收複。而這,還是法國駐軍在彈盡糧絕之際,不得已的主動撤離,放棄了巴達霍斯要塞。
對於德賽拋出了的第一個難題,拉斯蒂卻不以為然的笑了笑,不答反問道:“公爵閣下,為何我們一定要遵從英國人為我們設計好的進軍線路,而不是另辟蹊徑呢?”
德賽追問道:“另辟蹊徑?從哪裏走?”
參謀長快步走到懸掛軍用地圖的一側牆體,他拾起一根教鞭,隨即指向德賽師團所在地,巴達霍斯要塞,繼而解釋道:“公爵閣下,請看,我們身邊還有一條伊比利斯半島最長的河流之一,瓜迪亞納河。師團主力從巴達霍斯登船,沿著瓜迪亞納河一路順水南行70公裏,直到葡萄牙的莫拉鎮,再折轉向西北航行10公裏後,部隊就可以在波爾特城一帶登陸。
至此,從波爾特城到埃武拉城不足30公裏,沿途路況良好,地形均為盆地平原,士兵徒步6小時即可達到。而80公裏的水路航線中大都屬於順流而下,使用荷蘭式的平底帆船,最多隻需12個小時就能將源源不斷的人員與物質,從巴達霍斯運抵波爾特城;20小時之內,送到埃武拉前線。”
德賽眼中一亮,這的確是一妙招,略加思慮後,他又提出幾個問題。
“是否進行過水文的實地勘測?”
“我的一名參謀做過實地考察。”
“沿途是否有聯軍的水兵駐防?”
“毫無防範。”
“我們的船隻與水手如何解決?”
“巴達霍斯與梅爾達一帶,有很多漁民,他們大都使用平底帆船充當漁船,隻要付錢,我們隨時能夠加以征用。至於水手,梅爾達還有維克多元帥的一支800人的水兵營駐紮,他們也配置一些用於河麵警戒的巡邏艇。”
“很好,不過,師團主力將不在巴達霍斯登船,而是莫朗鎮。因為我們首當其衝要解決的,是來自西班牙叛軍的後方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