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圳京師後的第件事情,就是命令內閣辛理件事知,亂北利用《大明周報》。做出一個方案來,把日本突襲大明水師、導致武定侯陣亡、殘害水師三千人之惡行也慢慢的引導民眾進行討論。當然,朱允墳不會忘記在這燃燒的幹柴裏加上一壺油,那就是日本有天皇的存在。這件事大明原來隻有少量的人知道,要是放到民間去討論,起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小的,因為,在當時所有大明人的眼中,隻能允許一個皇帝的存在,如果出現另外一個皇帝,那就是造反,那就是不敬,別說是山野村夫,就算是讀書人心裏也是萬萬接受不了的。
方明謙迅控製了渤海、黃海附近海域,同時琉球以大明水師控製的緣故,停止了對兩國的往來,這些都是前奏。
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事端的挑起者,竟然是朝鮮的李芳遠,在和朱高熾等人交涉多次,已經失去耐心的情況下,李芳遠無奈之下,悍然命令水師展開了對北平軍的攻擊。
因為他實在是承受不住來自國內貴族的壓力,如果不作出一些動作,估計用不了多久,朝鮮內部的矛盾就可以是他喪失寶座。李芳遠隻是想動一場戰爭來證明自己的強硬,說出自己的立場,來緩和國內的壓力。他不求能勝利,隻求能打一仗,或者施加出其不意的壓力使朱高熾返回大明境內,那樣他就可以據江而守,可以專心自己的內政。
還有一條就是,自從琉球斷絕了和朝鮮、日本的來往,日本大內家族對於朝鮮的依賴徒然加強,李芳遠兩麵為難,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隻要動對朱高熾的進攻,就有理由拒絕大內盛見的要求,他衡量了很久。覺得還是和大明所謂的叛軍打一仗,還可以作為和南京談判的籌碼。
戰場在北平控製的鹹興,是個臨海城市,而鹹興這邊的北平軍根本料想不到朝鮮軍會北上迂回來攻擊。在海上巡哨之小舟現破浪而至的大船隊時,立刻慌慌張張地向鹹興緊急通報。然而惡耗還不止這一項。鹹興北側的臨海城鎮羅津、青津,僅僅半月就相繼陷落了。青津守將張炳被追逼至城牆之上,中了流矢而跌落海裏。
在鹹興駐守的是原寧王不下陳亨,現這個情況之後,立刻緊閉城門。向朱高熾和金忠所在的總部請求救援。就在使者出之後不久,朝鮮船隊就闖入了海灣。先鋒正是李芳遠的戰將李叔蕃。
圍繞著牆而展開之死鬥延續了一個月。在朝鮮軍隊極盡激烈的猛攻之下,鹹興城內的糧食早已吃光,弓箭及彈藥也幾乎用盡,眼看就在陷落之際。
然而,某天早上,走到城牆之上的陳亨現了港灣之中的朝鮮大船隊全都消失無蹤,他頓時呆住了。倘若被攻陷的話,陳亨失去了大部分的手下,就算是能逃了命,回到朱高熾那裏也是冷眼待遇,說不定就被合並了。每當想到此事他便恐懼不已,沒想到一夜之中朝鮮船隊竟已乘著海風離去了。
這中間當然是有原因的。朝鮮兵力雖然比起來陳亨所部可謂壓倒性的強大。而且朝鮮欺負北平軍沒有水師。所以才盡找一些沿海的城市攻擊。
而且當陳亨所派遣的求援使看到達鐵嶺時,雖然北平軍方麵立刻命令金忠親自領大軍前進鹹興;而朱能率領大軍佯作要攻入朝鮮腹地的模樣。直取平壤。但是陸上朝鮮軍隻是堅守,並不出站,水軍也同時配合行動來回穿插。
但是生了一件事情,不得不使李叔蕃帶著船隊返回。因為他接到“漢城危急。的急報,那是都城所在,王興之地。他沒有辦法。
“再多五天,不,隻要三天。就可以全殲鹹興之敵!”李叔蕃心裏這樣想著,雖然遺憾地憤恨不已,但是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此時由方明謙所率領的水師正打算從海上攻擊漢城,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隆隆的炮聲卻已經傳進了高麗人的耳朵裏。
李叔蕃火趕回江華島一線,在安排了防線之後,便派出使節往方明謙的水師,質詢為什麽天朝上國要欺辱屬國。
“我們隻是追擊海盜來此,對於貴藩沒有冒犯之意,但是貴藩竟然允許海盜上岸,如進出自己的家門一般。看來貴藩一定要給朝廷一個解釋。否則一戰一定難以避免。”
方明謙義正言辭的說出一番謊話後,便正麵迎向李叔蕃。
海上不時吹來強風,令兩軍船隻激烈地搖晃。灰色的波濤不斷地卷起,帆柱也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響。方明謙指揮著船隻技巧性地切入了上風位置,占據著動攻勢的最佳地勢。大明的軍船和朝鮮水軍的比起來又大又堅固,而且在還有火炮及遠,朝鮮戰船根本無法近身廝殺,因此,方明謙又足夠的信心,也有足夠的理由蔑視朝鮮水軍。
一夜之後風暴終於平息,海麵上的安靜與平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兩軍的對峙並沒有開始大戰一場,兩國的交戰,也不是方明謙能做得了主的,他的任務就是牽製朝鮮水軍,防止高麗人利用這個優勢來威脅北平軍。
方明謙盡管有些不明白,但是對於皇上的諭旨還是要遵從的。就這樣,朝鮮有優勢的水軍要保護國都,在陸地上,又不敢和當時天下聞名的北平鐵騎硬抗。一時陷入了痛苦之中。
就這樣,迎來了北平軍複仇的怒火,北平軍的兵源十分有限。死一個就少一個,這次朝鮮悍然進攻鹹興,出其不意之下,竟然使北平軍喪失了近四千人,這些兵將們本來在這麽一小塊地方已經都窩火了,平時騷擾朝鮮百姓,已經造成了高高在上的心裏,猛然有了損失,頓時有種奇恥大辱的感覺。
紛紛要求請戰,在鐵嶺行轅處盤桓請命,聚眾不走,經過朱高熾、金忠和朱能等人的商議,他們從這次方明謙水師牽製朝鮮水軍的動向上右山。愕廷對於他們的默許也可能是朝廷給他們一個將功巾一剛機會。
本來已經絕望的心都動了起來,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初靖難時的雄心壯誌,加上士卒們的思鄉情緒,使軍隊也越加難以約束,所以對於這次的將士請命,朱高熾沒有半分的猶豫。
先用朱能、陳亨率領著三萬騎兵,順著鴨綠江南下,上次是佯攻,而這次是真的開始進攻鐵山、平壤等地,先將身側之敵清除,然後再派人過去向李芳遠提出交涉,這種先開戰後交涉的步驟,已經不知道在他們身上重現了多少回了,這次依舊如此。
局勢迅惡化到了極點。
北平軍隊勢如破竹,所向之處,朝鮮軍盡作鳥獸散。其土崩瓦解之狀,恰如當初北平軍在朝廷大軍圍攻之下的模樣,高麗王朝確確實實是處在風雨飄搖中了。
奪得新義州,隻不過是半個月的事情。這是北平軍南征時一個關鍵性的大勝利。因為標誌著鴨綠江和圖們江一線,再也沒有朝鮮軍隊的存在。主將陳亨沒有滿足這一勝利,而是馬不停蹄地繼續他的淩厲的攻勢,立即將目標對準了南側的鐵山。
朱高熾又一次表現出在用人上明智的夫度。他大膽使用在整個北平和朝鮮戰爭中的俘虜去招降鐵山的守將樸道指。樸道指也算是朝鮮軍的勇猛將領,如果能招降,對於今後在朝鮮半島立足的大計有所幫助。招降人員來到鐵山,見了樸道指許以重任。
其中有一條對樸道指最具誘惑力,也最具說服力。所以其立即派人過來見朱高熾,表示願意投降,並請問實踐時限。朱高熾大為高興,笑著回答道:“既然帶著部隊來歸順,還愁本王不兌現嗎?”當即答應讓他做權知大都督。
得到這個消息後,樸道指大喜,便領著部隊,夫開城門,迎接北平軍進了鐵山。同時他又致函平壤的守將金震寰,勸金震寰也投降。聽到說的條件後,其自然仿效之。於是,還不到正月,在大明一片春節的喜慶氣氛中,在朝鮮半島,北平軍雄赳赳地進了平壤城。
朱高熾到底給了他們什麽一個念想呢?那就是朱高熾說自己不是高麗人,但是不滿於李家的跋扈,再加上方明謙給他送上了一份大禮,這份大辛琳是當初被李成桂廢掉的高麗宗室王瑤,也就是恭讓王。李成桂廢掉王瑤之後,將其趕到原州居住,後來由於李氏家族的地位逐漸穩固,也慢慢的放鬆了對舊日王族的看管,竟然被張定邊偷偷帶了出來,送往大明京師居住,現在又被方明謙送了回來。
原因不言而喻,有了王瑤,那麽朱高熾完全可以打著替高麗複辟的旗號,不管怎麽著,高麗王族在朝鮮半島也統治了幾百年,有一定的人望和擁護,在這杆大旗的召喚下,在加上朱高熾說隻求一隅之地存身,不想幹涉朝鮮內務,那個意思就是先投降的就有可能做“權知高麗國事。這個職務。那就是名譽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的朝鮮王啊。
一時,投降成了一種風行的傳染病,有時北平軍還未動,朝鮮的鎮守將領就已紛紛獻城歸降了。金震寰還寫信給他遠在朝鮮南部做知州的弟弟,想誘勸弟弟也早點過來搶個座位。
北平軍這種所向披靡的聲勢,在李芳遠做出反應之前,李叔蕃就估計到了的。李芳遠命李淑芳和李舒等人立即出召集令,動員全國人民抵抗外辱,以抵禦北平軍的進攻。可是有很多人不僅沒有執行這個命令,反而一道派人去平壤向北平軍請降,向恭讓王宣布效忠。
伯顏自然高興,便向王瑤建議委任金震寰為大院君,恢複高麗王號,宣布李氏家族為叛逆,同時邀請鄭傳道的兒子為相,以增加自己的份量。
北平軍進入平壤之後還沒來得及進軍,據守在沙裏院的韓金國就嚇破了膽。這個曾經崔氏家族的親信,在開始之戰中按兵不動,左右搖擺,已經沒有向李氏的效忠之心。早早地做著投降的準備。看到這個情景,馬上派人送到平壤,表示願意迎接高麗王的大軍入住沙裏院。
沙裏院走進軍漢城途中的一個重要口隘。因為他有海州作為重要港口,板門店和金川作為從另一個時空回去的朱允墳更是個熟悉的名字。隻道城在山頂之上,且兵強糧足。加之頗曉軍事的韓金國掌管著兵權,認為是不容易對付的勁敵。正愁著如何攻占,但對方卻主動前來投降,並說明自己原來是崔氏門人。
崔氏,就是指的崔瑩,王氏高麗後期名將、重臣,東州人,為名臣崔惟清五世孫。可謂是那個影響整個東亞的大時代中活躍的無數英傑中的一人,也可謂是朝鮮曆史上最後一個武將時代的耀眼明星。朝鮮恭憨王元年他參與平定趙日新之亂,升護軍。後來任大護軍相當與中國的上護軍,受元朝調遣,隨承相脫脫前往高都征討張士誠,回國後任西北麵兵馬副使。
崔瑩雖然死了幾十年,但是卻也是個大家族,為高麗王室的堅決擁護者,能得到韓金國的投降,朱高熾更能證明自己出兵的正義性。
當即派了朱能率領一支大軍先去了沙裏院。一座屹立於山頂之上。難攻易守、令朱高熾頗為焦慮的城池,就這麽不攻自破了。韓金國獻城有功,就授命他做了大護軍。
在北平軍勢如破竹、一瀉千裏地進軍時,上了岸,率八萬精兵去應敵的李叔蕃,卻是步履維艱、行動緩慢地走向板門店。李叔蕃真的不想和北平軍在陸地上打仗,也是不敢打仗的。他的出兵,一為形勢所逼,二為裝裝樣子。
因為作為朝鮮王的李芳遠本身就想和朱高熾的北平軍講和,輪到打仗,誰都知道朝鮮軍隊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打起仗來,哪能是身經百戰北平軍的對手。
然而,曆入訌小月的時空出現了巧合,大明和朝鮮的軍隊開始了在板。愕剛對峙。李叔蕃雖然不願真打仗,但是無疑也算是行軍作戰的好手,依據山裏的地勢,並不死守城池。展開了一係列的防線。
待李叔蕃到達板門店沿線之時,北平軍已在作進軍沙裏院周圍的安排了。李芳遠此時的準備不是迎敵,而是派遣使節安然去給北平軍大營送去了談判的意思。派遣使節去平壤議和。憂心仲仲的李芳遠仍嫌不夠,又派人去找已投降了北平軍的韓金國,想通過弗金國去朱高熾麵前疏通關係,接受他的議和請求。
李芳遠的推理是十分簡單的。北平軍喜歡降將是不容置疑的。韓金國既然投降了,朱高熾一定會喜歡他。他去為他說好話總比安然的話中聽。他萬萬沒料到韓金國將李芳遠的請求當成耳旁風,並沒去朱高熾麵前討沒趣。
對於朝鮮的議和請求,朱高熾持冷淡態度。因為北平軍經過商議,認為與其依靠李氏家族,還不如自己扶持一個高麗王室,那樣,他們北平軍就可以長久的把持住朝鮮半島的局勢。有了糧倉,也有了足夠的兵源,最不濟,也有了和朝廷妥協的借口。他對使節安然說:
“你們李氏妻朝是極不講信用的。口是心非的事情做得還少嗎?我軍這次的南征,不就是因你們的背信棄義而引起的嗎?不僅不按當初的協議相處,反而率先起兵攻打鹹興,殺害我軍將士,這種教,是不能忘的。”
而對北平將領們卻說:“現在我軍進攻淩厲,如果丟下不打反而議和,勢必造成其他歸降的州郡的他心,為據守這些地方帶來困難
朱高熾的紅臉膛漾著淡淡的自信微笑,他的思想隨著年紀的增夫,也漸漸成熟起來。盡管自朝鮮鐵山守將歸降之後,沙裏院、平壤等城,都不走動幹戈奪取的,但對控製朝鮮半島,他並不把希望寄托在招降上,而主要是立足於打仗。進攻,是他的總意誌。招降,在他來說,隻是為了在與朝鮮軍的主力作最後的決戰前的一種策略,一種保持實力的策略。可是他並沒有將內心的高興表露出來,隻是含而不露。
朝鮮使節安然丹走,朱高熾就要傳令官把頗富外交能力的李讓找了來,命他送一封信去漢城。李芳遠一聽北平軍派遣高級使看來了,好不高興,立即親自接見。他滿以為使者帶來的是議和條件的信息。
完全恢複了當初和大明打交道時的恭敬,幾乎是用一種奴才接主子那樣的卑躬態度迎接李讓的。對於李芳遠的許多噓寒問暖的話,李讓隻是唯唯應著,而問及議和之事,卻默而不答,最後將朱高熾的一封親筆信交給了他。
捧著那封信,如同捧著一顆才從火中取出的一顆栗子似的,覺得好燙手。迫不及待地拆開信,眼睛盯在信中的一段話上:“如果奉王瑤為高麗國主,你們要議和納貢,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那樣,你真心想議和,就應該親自來
看到這裏,李芳遠的手有點抖了,多肉的臉也刷地白了。“親自來?”什麽意思?要我奉我父親廢掉的王瑤為主?想起當年朝鮮的改朝換代,他心裏不由有點害怕了。
他能去嗎?一去準成階下囚。他真後悔當初的魯莽!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隻是如今後悔也晚了。他真把朱高熾給恨死了。算是怕了你,服了你,自認打仗打不贏你,連向你議和也不成,把生路堵得死死的,可叫我怎麽辦?又怕又恨的他,想起了前一段時間叫囂著要將北平軍趕出朝鮮的貴族們,要不是他們施加壓力,我怎麽會犯這種錯誤。
真恨不得殺他們幾個”方解心頭之恨。
如令人家是大軍壓境,這幫人有的甚至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當初為什麽要受到這幫人的威脅!!!
當他糊裏糊塗送走李讓時,心裏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生路已經斷了,人家壓根兒就不跟你議和。
當李芳遠意識到自己的議和夢已破滅了時,朱高熾的攻擊目標已直指元山和開城,準備兩線作戰了。
元山處於海邊,是朝鮮的一個軍港,開城也是一樣,不過這兩個地方一丟。則在板門店駐守的李叔蕃難保,那麽漢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北平軍未到。隻是傳來進攻的消息的時候,元山的守將已嚇破了膽。早早地逃跑了。倒是有一個副將頗有些骨氣,他毅然挑起了守護的擔子,火組織全城軍民,加固城牆,修築防禦工事;又動老百姓廣聚糧食,做好堅守的準備。
朝鮮沒有像明軍那樣的火炮和開花彈,就算是有蒙元時留下的幾門蒙古炮,對於大麵積的作戰也構不成威脅。所以水軍對於從陸上進攻的北平軍隊,特別是騎兵,基本上沒有什麽用處。
風聲越來越緊。當傳聞城西麵六十裏的馬轉裏,出現有北平軍的先遣騎兵時,那副將沉不住氣了。他也算是個從戰爭中打出來的軍人,從北平軍隊勢如破竹的攻勢,已料定這元山城內區區幾千士兵,絕對不是其的敵手。何況主將出逃,民心渙散,軍心不振,城是守不住的。這個副將很清晰的認清這個形勢,但投降的話,他是不會說出來的。
每一個再垃圾的國家,總能產生幾個有骨氣的人,無論在那個時空都一樣。不過這種拿雞蛋去跟敵人的石頭碰的事情,他看出來了,也代表很多人都看出來了,之前的那個元山守將就是如此,當然,想要逃跑的絕對不止那個主將一個人。
死當然是很容易的,莫說死一個,就是死上幾百幾千,也不是難事。隻是這幾千士兵,都願意跟他這個副將一道去死嗎。
望著手下將士慌亂的身影和表情,這個副將的心徒然涼了。他知道士氣不振是個事實,他本身就是個帶兵的,工六,們都聽他對守城都不抱信心,汝城懷薦守得仁一一口吾留在他麵前唯一的路,就是以自己的死,表示對城的堅守,表示對漢城朝廷的堅貞。
他十分無奈,也十分堅決。
時間在這種悲壯的氣氛中緩緩流過。靜靜的夜裏,寥廓的空間,已不隻流動著風聲和樹枝搖擺的沙沙聲。靜夜開始鬧起來了。隱隱有馬的嘶鳴和嗚嗚的號角聲。
人們開始有一隻耳朵在注意著窗外,注意窗外那引人心悸的動靜。
那副將是清清楚楚聽到了。也明白城外正在生什麽。
但他不動聲色,他知道很快就會有人來證實他心裏的判斷的。果然,有軍官來報:北平軍已到城下!副將聽罷,麵無表情,極淡然地一笑,緩緩地說:“本將知道了。你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他明白,底下的軍士們說不定早與北平軍溝通,用不著攻城,說不定就有人敞開城門迎接了。
白天他將士卒們的表現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那種慌亂和對自己這個堅持作戰的副將是那麽的憤恨,這一切他都知道,也預料到有如今的這個結果,士卒們陰奉陽違,雖然當著自己的麵還是作出抗敵的準備,但是實際上已經定了投降的打算。他在這個城池裏,可能唯一能指揮動的,就是自己的親兵了。
”,頃刻之間,城裏一片人嘶馬叫的混亂聳。北平軍進城了!當淡淡的朝陽映在城樓時,那員副將矗立在自己的崗位上,冷冷的拔起腰間的鋼刀,向自己身後為數不多的人笑了笑,往前奔去,但是瞬間就淹沒在大軍的潮水之中。
他在開始就知道結果,隻是盡一個作為臣子的本分而已,這種自殺一般的結果,隻是在朝鮮半島上展現了那麽一小下,就迅的消失不見了,沒有人記得這個副將的名字,也不會有人嘉獎他,也不會有人表彰他,更不會有人為他而感到光榮,這也可能就是高麗的寡情之處吧。
陳亨一進城,就看到了這幅情景,還未來得及阻攔,那副將就丟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崇尚英雄,是每個,軍人都有的豪情,唯一悼念這名副將的,也隻有他的敵人,陳亨很崇敬地給他的遺體行禮致敬。並命令手下將其厚葬,冷冷地朝站在一旁的降將看去,不由在心裏感歎,自己從大明的正規軍當了叛軍,現在又在侵略別的國家,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了什麽呢?為什麽自己現在厭惡投降自己的人,反而有些同情反抗自己的人呢?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麽?
元山等地的相繼失守,不過是不足一個來月的功夫!對於近在漢城的李芳遠來說,已算是滅頂之災。將全部的命運,押在一個李叔蕃的身上。
李叔蕃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將,也算是他李氏家族的人,沒有投降被叛軍,而危害自己家族的理由,在幾年前,也正是李叔蕃的幫助,他才驅逐了李芳幹,使他的地位穩固,才有了如今顯赫的兵權。
把勝利的賭注全押在李叔蕃身上的李芳遠,將七萬精銳部隊的統帥權全交給他,讓他屯軍板門店一線。為了加強板門店駐軍的實力,他又將從大田、大邱和光州抽出兵力安排在這裏。自己則做好撤退往斃,州的準備,以為後軍。這樣,他可以暫時過他的醉生夢死的日子。不過這一切部署,都通過韓庚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了大明錦衣衛外事局。
在板門店,李叔蕃是統帥,他仍然像在開始時布置的那樣,虛張聲勢地拉開了迎敵的架子,將所率的七萬精兵羅列在山中布防,將戰船停靠岸邊,防備方明謙的偷襲,二來可以利用遠程的兵器,組亂陸上臨近岸邊的北平軍。
在繼續南下的過程中,必然與朝鮮軍有一場大的決戰,這是朱高熾和金忠早就意料到的。這場大決戰會生在什麽時候的什麽地方呢?現在既然有李叔蕃統帥近八萬陸軍和四萬水軍,堵在板門店一線之間,且都是朝鮮軍的精銳,這場大決戰是非打不可的了。
況且,要順利地奪取板門店,就必須加快消滅朝鮮軍的有生力量。麵對著如此龐大的精銳部隊,不去消滅,又更待何時?自開始打仗以來,雖說一路攻城掠地,卻不曾打過什麽硬仗,部隊吃得好,養息得好,正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的時候,是該打大仗的時候了。
朱高熾隻是在平壤稍作停留,就揮師南下至沙裏院,實際上也就是要攻打板門店,與朝鮮軍軍決一死戰。他仍然是一貫的戰術,立足於打硬仗,卻著眼於智取。他了解到朝鮮軍不守城,專門進山而守的情況後,明白正麵進攻必有大的傷亡,而且未必有絕對的取勝把握。
他不想被朝鮮大軍拖死在板門店,於是,當他兵臨沙裏院後即與金忠如此這般地密謀策戈,了一番,之後便大事張揚地命令部隊準備油料、硫磺等物,又四處廣采木柴幹草,堆陣前,作出一副要進行火攻的架式,並放出風聲,幾天之內要放火燒山了。
李叔蕃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想到自匕當其衝,一心忙著做防備火攻的準備。倒是他們對於防止火攻有一定的套路,命令士卒不斷的在山中開辟出防火帶,準備層層阻擋火勢。那樣即使北平軍火攻成功,也可以阻擋火勢,還可以乘隙衝殺北平軍。
他可以無所謂準備,隻坐等北平軍攻來。這麽想著,不禁就放鬆下來,心裏暗笑不知道北平軍是哪個軍師出了這麽一個餿主意,在朝鮮半島放火倒是可行,但是放了火你怎麽衝殺,難道你們大明之人都不怕火嗎。
這天夜裏,平靜很久的朝鮮半島上突然刮起了東南風,海麵浪湧漸高,重重撞擊著戰艦,出轟然的聲響,擊起丈多高的浪花,艦身搖晃得很厲害。
朝鮮在開城、江華島附近駐紮的水師是由李叔備”“李誌網統帥,他有水卜作戰的經驗六泣天與使他禾這是雖好使用火攻的天氣,不過想到前幾天傳出的風聲,北平軍是要放火燒山,而且北平軍沒有水軍,大明的水師又在自己的身側被監視著。這才放下心來。
可是等他現,已經晚了。朱高熾說是要放火燒山,怎麽能不知道燒山的難處。火勢很容易受到控製,但是他搜集放火材料也是有目的的。他將樹木編成大筏,將油料等易燃之物放在上麵,整個兒地變成火筏。
利用朝鮮水軍近岸的機會,趁著夜間將火筏推入海中,待到預定的距離後,將滿筏的柴草點著,順水放了下去,根本用不著人操縱。
就讓凶猛的水勢、風勢,將這一個個的火筏衝向朝鮮戰船。而北平大軍則是再也不理會朝鮮水師的下場,隻是在周圍埋伏,靜靜的等待著李叔蕃來救他的兒子。
李誌剛被驚腮後,一見這種凶險場麵。口裏才喊出一聲不好,還沒來得及悟出什麽應變措施,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無數火團如同鬼怪一般,猛朝他的戰艦群闖來,火團闖到哪裏,哪裏的戰艦立時燃起了衝天大火。大火在風的驅趕下,又將鄰近的戰艦點著了。
其實朝鮮水師的船拉開的有一定距離,火勢雖然大,但是對於朝鮮船隊造成的損失卻並不大,不過火勢洶洶。在夜間透過黑暗可以傳出好遠,再加上朱高熾等人早就派了斥候一路搜捕朝鮮軍隊的斥候,使其遠處的陸軍不明白水師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乍一看,還以為要全軍覆沒一般。
正當前麵的戰艦毀於大火之中的時候,而在板門店,李叔蕃也得到了水師遭遇火攻的消息,有心派遣斥候,但是隻見人出去,就是不見人回來,對於那裏的形勢更是一無所知,明知道有詐,但是李叔蕃就這一個兒子,萬一出了什麽事情,也等於要了他的半條命了。
咬咬牙,命令部將金不煥、韓成等人分別帶領本部人馬飛馳開城一線探明究竟,自己則是心焦如火的在那裏等待著消息,他是主帥,不能親自出戰,否則在山中駐紮的大軍將會軍心大亂,到時候會給北平軍可乘之機。
得不到救援,主帥李誌網卻趁著亂,帶領著一部分戰船遁開。這一下,朝鮮水軍更亂了,許多戰艦根本不知道生了什麽事情,隻知道調轉頭就逃,惟恐逃之不及。
這時,方明謙已經現了朝鮮水軍的動蕩,並沒有做出什麽意圖,隻是稍微指揮自己的船隊前移一點。朝鮮水軍已經嚇得魂飛魄散,隻是丟盔棄甲地逃跑了。
對於從板門店派出的援兵,朱高熾早有所料,早有弓箭手沿路埋伏,用密集的箭矢射向前來觀察敵情的朝鮮軍。不知有多少兵卒,死在北平軍的箭下,但這不是目的,在阻止朝鮮軍近前的過程中,早有從韓金國等處挑選出來的降卒,混入到金不煥、韓成的隊伍之中,隨後往山內退去。
李誌網連夜逃出開城、江華島一線,順勢在仁川附近收攏殘兵,暗自慶幸明軍的水師沒有參與這次襲擊,要不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一直到離國都漢城十五裏地的永登浦,才駐了下來。驚魂未定的他,隻顧逃命要緊,也顧不得享受、休息,就忙進入漢城要求麵見李芳遠,稟明軍情。
正好這時李叔蕃從板門店派來的信使也趕到了。一見李芳遠就痛哭流涕,奏請大王立即遷移國都往光州。
雖然連自己的損失還不清楚。但是李誌剛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板門店距離國都太近,如果水路攔不住,如果明軍和北平軍稍微聯合。那麽朝鮮就日薄西山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後撤,和敵人拉開距離。
李芳遠聽罷,想了想,覺得這也是條出路,再加上原先就有這個打算,便說:“那我們就去光州吧
就這樣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水軍連夜啟程趕往羅州群島,那裏依據木浦、鹹平和莞州等地,島嶼眾多,水勢複雜,易守難攻,以拱衛光州。而李芳遠則帶著禁衛軍往廣州而去,卻將守衛漢城的責任留給了李舒這個。文人。留下了近七千的兵馬。
一應的糧草早已經運走了一部分,可是剩下的還很多,隻要李舒堅守不出,就算是兵臨城下相信也能守上一段時日,而李芳遠已經派人繞道日本前往大明,寧願稱臣不稱王,也要將自己的地位保住,否則,李氏家族肯定有滅族之災。
李芳遠的如意算盤打的不錯,但卻將李叔蕃給害苦了,當聽到信使過來告知國君李芳遠已經南下光州的消息,還在思慮對策的李叔蕃不由口吐鮮血,他沒有想到自己在板門店如此艱苦,而國君卻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了隻率領七千兵卒的文人。如果北平軍知道這個消息,全線作戰,非要繞過自己,那麽守護在板門店的大軍,將斷絕糧草,沒有後援,成為正兒八經的孤軍作戰,自古以來,孤軍作戰的下場隻有一條,那就是死路。
特別他的兒子李誌網也是主要倡議者之意,這讓李叔蕃十分難受,難道自己擔心的兒子,就那麽的不把自己老子的命放在心上嗎?看看莽莽連接著的山脈,再想想自己的下場,李叔蕃的心思竟然有了絕望的念頭。
必死之心已定,那就沒有什麽可怕的,終歸他李叔蕃是效忠而死,的,穩了一下心神,傳令一定要嚴守這個秘密,同時讓眾將約束手下的將士不得出山,不與北平軍正式交戰,企圖拖延時間,也是為了國君的安全撤離,也是為了自己再能芶延殘喘。
防:又是萬字章節,求月票、求支持!!!!
方明謙迅控製了渤海、黃海附近海域,同時琉球以大明水師控製的緣故,停止了對兩國的往來,這些都是前奏。
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事端的挑起者,竟然是朝鮮的李芳遠,在和朱高熾等人交涉多次,已經失去耐心的情況下,李芳遠無奈之下,悍然命令水師展開了對北平軍的攻擊。
因為他實在是承受不住來自國內貴族的壓力,如果不作出一些動作,估計用不了多久,朝鮮內部的矛盾就可以是他喪失寶座。李芳遠隻是想動一場戰爭來證明自己的強硬,說出自己的立場,來緩和國內的壓力。他不求能勝利,隻求能打一仗,或者施加出其不意的壓力使朱高熾返回大明境內,那樣他就可以據江而守,可以專心自己的內政。
還有一條就是,自從琉球斷絕了和朝鮮、日本的來往,日本大內家族對於朝鮮的依賴徒然加強,李芳遠兩麵為難,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隻要動對朱高熾的進攻,就有理由拒絕大內盛見的要求,他衡量了很久。覺得還是和大明所謂的叛軍打一仗,還可以作為和南京談判的籌碼。
戰場在北平控製的鹹興,是個臨海城市,而鹹興這邊的北平軍根本料想不到朝鮮軍會北上迂回來攻擊。在海上巡哨之小舟現破浪而至的大船隊時,立刻慌慌張張地向鹹興緊急通報。然而惡耗還不止這一項。鹹興北側的臨海城鎮羅津、青津,僅僅半月就相繼陷落了。青津守將張炳被追逼至城牆之上,中了流矢而跌落海裏。
在鹹興駐守的是原寧王不下陳亨,現這個情況之後,立刻緊閉城門。向朱高熾和金忠所在的總部請求救援。就在使者出之後不久,朝鮮船隊就闖入了海灣。先鋒正是李芳遠的戰將李叔蕃。
圍繞著牆而展開之死鬥延續了一個月。在朝鮮軍隊極盡激烈的猛攻之下,鹹興城內的糧食早已吃光,弓箭及彈藥也幾乎用盡,眼看就在陷落之際。
然而,某天早上,走到城牆之上的陳亨現了港灣之中的朝鮮大船隊全都消失無蹤,他頓時呆住了。倘若被攻陷的話,陳亨失去了大部分的手下,就算是能逃了命,回到朱高熾那裏也是冷眼待遇,說不定就被合並了。每當想到此事他便恐懼不已,沒想到一夜之中朝鮮船隊竟已乘著海風離去了。
這中間當然是有原因的。朝鮮兵力雖然比起來陳亨所部可謂壓倒性的強大。而且朝鮮欺負北平軍沒有水師。所以才盡找一些沿海的城市攻擊。
而且當陳亨所派遣的求援使看到達鐵嶺時,雖然北平軍方麵立刻命令金忠親自領大軍前進鹹興;而朱能率領大軍佯作要攻入朝鮮腹地的模樣。直取平壤。但是陸上朝鮮軍隻是堅守,並不出站,水軍也同時配合行動來回穿插。
但是生了一件事情,不得不使李叔蕃帶著船隊返回。因為他接到“漢城危急。的急報,那是都城所在,王興之地。他沒有辦法。
“再多五天,不,隻要三天。就可以全殲鹹興之敵!”李叔蕃心裏這樣想著,雖然遺憾地憤恨不已,但是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此時由方明謙所率領的水師正打算從海上攻擊漢城,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隆隆的炮聲卻已經傳進了高麗人的耳朵裏。
李叔蕃火趕回江華島一線,在安排了防線之後,便派出使節往方明謙的水師,質詢為什麽天朝上國要欺辱屬國。
“我們隻是追擊海盜來此,對於貴藩沒有冒犯之意,但是貴藩竟然允許海盜上岸,如進出自己的家門一般。看來貴藩一定要給朝廷一個解釋。否則一戰一定難以避免。”
方明謙義正言辭的說出一番謊話後,便正麵迎向李叔蕃。
海上不時吹來強風,令兩軍船隻激烈地搖晃。灰色的波濤不斷地卷起,帆柱也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響。方明謙指揮著船隻技巧性地切入了上風位置,占據著動攻勢的最佳地勢。大明的軍船和朝鮮水軍的比起來又大又堅固,而且在還有火炮及遠,朝鮮戰船根本無法近身廝殺,因此,方明謙又足夠的信心,也有足夠的理由蔑視朝鮮水軍。
一夜之後風暴終於平息,海麵上的安靜與平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兩軍的對峙並沒有開始大戰一場,兩國的交戰,也不是方明謙能做得了主的,他的任務就是牽製朝鮮水軍,防止高麗人利用這個優勢來威脅北平軍。
方明謙盡管有些不明白,但是對於皇上的諭旨還是要遵從的。就這樣,朝鮮有優勢的水軍要保護國都,在陸地上,又不敢和當時天下聞名的北平鐵騎硬抗。一時陷入了痛苦之中。
就這樣,迎來了北平軍複仇的怒火,北平軍的兵源十分有限。死一個就少一個,這次朝鮮悍然進攻鹹興,出其不意之下,竟然使北平軍喪失了近四千人,這些兵將們本來在這麽一小塊地方已經都窩火了,平時騷擾朝鮮百姓,已經造成了高高在上的心裏,猛然有了損失,頓時有種奇恥大辱的感覺。
紛紛要求請戰,在鐵嶺行轅處盤桓請命,聚眾不走,經過朱高熾、金忠和朱能等人的商議,他們從這次方明謙水師牽製朝鮮水軍的動向上右山。愕廷對於他們的默許也可能是朝廷給他們一個將功巾一剛機會。
本來已經絕望的心都動了起來,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初靖難時的雄心壯誌,加上士卒們的思鄉情緒,使軍隊也越加難以約束,所以對於這次的將士請命,朱高熾沒有半分的猶豫。
先用朱能、陳亨率領著三萬騎兵,順著鴨綠江南下,上次是佯攻,而這次是真的開始進攻鐵山、平壤等地,先將身側之敵清除,然後再派人過去向李芳遠提出交涉,這種先開戰後交涉的步驟,已經不知道在他們身上重現了多少回了,這次依舊如此。
局勢迅惡化到了極點。
北平軍隊勢如破竹,所向之處,朝鮮軍盡作鳥獸散。其土崩瓦解之狀,恰如當初北平軍在朝廷大軍圍攻之下的模樣,高麗王朝確確實實是處在風雨飄搖中了。
奪得新義州,隻不過是半個月的事情。這是北平軍南征時一個關鍵性的大勝利。因為標誌著鴨綠江和圖們江一線,再也沒有朝鮮軍隊的存在。主將陳亨沒有滿足這一勝利,而是馬不停蹄地繼續他的淩厲的攻勢,立即將目標對準了南側的鐵山。
朱高熾又一次表現出在用人上明智的夫度。他大膽使用在整個北平和朝鮮戰爭中的俘虜去招降鐵山的守將樸道指。樸道指也算是朝鮮軍的勇猛將領,如果能招降,對於今後在朝鮮半島立足的大計有所幫助。招降人員來到鐵山,見了樸道指許以重任。
其中有一條對樸道指最具誘惑力,也最具說服力。所以其立即派人過來見朱高熾,表示願意投降,並請問實踐時限。朱高熾大為高興,笑著回答道:“既然帶著部隊來歸順,還愁本王不兌現嗎?”當即答應讓他做權知大都督。
得到這個消息後,樸道指大喜,便領著部隊,夫開城門,迎接北平軍進了鐵山。同時他又致函平壤的守將金震寰,勸金震寰也投降。聽到說的條件後,其自然仿效之。於是,還不到正月,在大明一片春節的喜慶氣氛中,在朝鮮半島,北平軍雄赳赳地進了平壤城。
朱高熾到底給了他們什麽一個念想呢?那就是朱高熾說自己不是高麗人,但是不滿於李家的跋扈,再加上方明謙給他送上了一份大禮,這份大辛琳是當初被李成桂廢掉的高麗宗室王瑤,也就是恭讓王。李成桂廢掉王瑤之後,將其趕到原州居住,後來由於李氏家族的地位逐漸穩固,也慢慢的放鬆了對舊日王族的看管,竟然被張定邊偷偷帶了出來,送往大明京師居住,現在又被方明謙送了回來。
原因不言而喻,有了王瑤,那麽朱高熾完全可以打著替高麗複辟的旗號,不管怎麽著,高麗王族在朝鮮半島也統治了幾百年,有一定的人望和擁護,在這杆大旗的召喚下,在加上朱高熾說隻求一隅之地存身,不想幹涉朝鮮內務,那個意思就是先投降的就有可能做“權知高麗國事。這個職務。那就是名譽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的朝鮮王啊。
一時,投降成了一種風行的傳染病,有時北平軍還未動,朝鮮的鎮守將領就已紛紛獻城歸降了。金震寰還寫信給他遠在朝鮮南部做知州的弟弟,想誘勸弟弟也早點過來搶個座位。
北平軍這種所向披靡的聲勢,在李芳遠做出反應之前,李叔蕃就估計到了的。李芳遠命李淑芳和李舒等人立即出召集令,動員全國人民抵抗外辱,以抵禦北平軍的進攻。可是有很多人不僅沒有執行這個命令,反而一道派人去平壤向北平軍請降,向恭讓王宣布效忠。
伯顏自然高興,便向王瑤建議委任金震寰為大院君,恢複高麗王號,宣布李氏家族為叛逆,同時邀請鄭傳道的兒子為相,以增加自己的份量。
北平軍進入平壤之後還沒來得及進軍,據守在沙裏院的韓金國就嚇破了膽。這個曾經崔氏家族的親信,在開始之戰中按兵不動,左右搖擺,已經沒有向李氏的效忠之心。早早地做著投降的準備。看到這個情景,馬上派人送到平壤,表示願意迎接高麗王的大軍入住沙裏院。
沙裏院走進軍漢城途中的一個重要口隘。因為他有海州作為重要港口,板門店和金川作為從另一個時空回去的朱允墳更是個熟悉的名字。隻道城在山頂之上,且兵強糧足。加之頗曉軍事的韓金國掌管著兵權,認為是不容易對付的勁敵。正愁著如何攻占,但對方卻主動前來投降,並說明自己原來是崔氏門人。
崔氏,就是指的崔瑩,王氏高麗後期名將、重臣,東州人,為名臣崔惟清五世孫。可謂是那個影響整個東亞的大時代中活躍的無數英傑中的一人,也可謂是朝鮮曆史上最後一個武將時代的耀眼明星。朝鮮恭憨王元年他參與平定趙日新之亂,升護軍。後來任大護軍相當與中國的上護軍,受元朝調遣,隨承相脫脫前往高都征討張士誠,回國後任西北麵兵馬副使。
崔瑩雖然死了幾十年,但是卻也是個大家族,為高麗王室的堅決擁護者,能得到韓金國的投降,朱高熾更能證明自己出兵的正義性。
當即派了朱能率領一支大軍先去了沙裏院。一座屹立於山頂之上。難攻易守、令朱高熾頗為焦慮的城池,就這麽不攻自破了。韓金國獻城有功,就授命他做了大護軍。
在北平軍勢如破竹、一瀉千裏地進軍時,上了岸,率八萬精兵去應敵的李叔蕃,卻是步履維艱、行動緩慢地走向板門店。李叔蕃真的不想和北平軍在陸地上打仗,也是不敢打仗的。他的出兵,一為形勢所逼,二為裝裝樣子。
因為作為朝鮮王的李芳遠本身就想和朱高熾的北平軍講和,輪到打仗,誰都知道朝鮮軍隊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打起仗來,哪能是身經百戰北平軍的對手。
然而,曆入訌小月的時空出現了巧合,大明和朝鮮的軍隊開始了在板。愕剛對峙。李叔蕃雖然不願真打仗,但是無疑也算是行軍作戰的好手,依據山裏的地勢,並不死守城池。展開了一係列的防線。
待李叔蕃到達板門店沿線之時,北平軍已在作進軍沙裏院周圍的安排了。李芳遠此時的準備不是迎敵,而是派遣使節安然去給北平軍大營送去了談判的意思。派遣使節去平壤議和。憂心仲仲的李芳遠仍嫌不夠,又派人去找已投降了北平軍的韓金國,想通過弗金國去朱高熾麵前疏通關係,接受他的議和請求。
李芳遠的推理是十分簡單的。北平軍喜歡降將是不容置疑的。韓金國既然投降了,朱高熾一定會喜歡他。他去為他說好話總比安然的話中聽。他萬萬沒料到韓金國將李芳遠的請求當成耳旁風,並沒去朱高熾麵前討沒趣。
對於朝鮮的議和請求,朱高熾持冷淡態度。因為北平軍經過商議,認為與其依靠李氏家族,還不如自己扶持一個高麗王室,那樣,他們北平軍就可以長久的把持住朝鮮半島的局勢。有了糧倉,也有了足夠的兵源,最不濟,也有了和朝廷妥協的借口。他對使節安然說:
“你們李氏妻朝是極不講信用的。口是心非的事情做得還少嗎?我軍這次的南征,不就是因你們的背信棄義而引起的嗎?不僅不按當初的協議相處,反而率先起兵攻打鹹興,殺害我軍將士,這種教,是不能忘的。”
而對北平將領們卻說:“現在我軍進攻淩厲,如果丟下不打反而議和,勢必造成其他歸降的州郡的他心,為據守這些地方帶來困難
朱高熾的紅臉膛漾著淡淡的自信微笑,他的思想隨著年紀的增夫,也漸漸成熟起來。盡管自朝鮮鐵山守將歸降之後,沙裏院、平壤等城,都不走動幹戈奪取的,但對控製朝鮮半島,他並不把希望寄托在招降上,而主要是立足於打仗。進攻,是他的總意誌。招降,在他來說,隻是為了在與朝鮮軍的主力作最後的決戰前的一種策略,一種保持實力的策略。可是他並沒有將內心的高興表露出來,隻是含而不露。
朝鮮使節安然丹走,朱高熾就要傳令官把頗富外交能力的李讓找了來,命他送一封信去漢城。李芳遠一聽北平軍派遣高級使看來了,好不高興,立即親自接見。他滿以為使者帶來的是議和條件的信息。
完全恢複了當初和大明打交道時的恭敬,幾乎是用一種奴才接主子那樣的卑躬態度迎接李讓的。對於李芳遠的許多噓寒問暖的話,李讓隻是唯唯應著,而問及議和之事,卻默而不答,最後將朱高熾的一封親筆信交給了他。
捧著那封信,如同捧著一顆才從火中取出的一顆栗子似的,覺得好燙手。迫不及待地拆開信,眼睛盯在信中的一段話上:“如果奉王瑤為高麗國主,你們要議和納貢,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那樣,你真心想議和,就應該親自來
看到這裏,李芳遠的手有點抖了,多肉的臉也刷地白了。“親自來?”什麽意思?要我奉我父親廢掉的王瑤為主?想起當年朝鮮的改朝換代,他心裏不由有點害怕了。
他能去嗎?一去準成階下囚。他真後悔當初的魯莽!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隻是如今後悔也晚了。他真把朱高熾給恨死了。算是怕了你,服了你,自認打仗打不贏你,連向你議和也不成,把生路堵得死死的,可叫我怎麽辦?又怕又恨的他,想起了前一段時間叫囂著要將北平軍趕出朝鮮的貴族們,要不是他們施加壓力,我怎麽會犯這種錯誤。
真恨不得殺他們幾個”方解心頭之恨。
如令人家是大軍壓境,這幫人有的甚至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當初為什麽要受到這幫人的威脅!!!
當他糊裏糊塗送走李讓時,心裏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生路已經斷了,人家壓根兒就不跟你議和。
當李芳遠意識到自己的議和夢已破滅了時,朱高熾的攻擊目標已直指元山和開城,準備兩線作戰了。
元山處於海邊,是朝鮮的一個軍港,開城也是一樣,不過這兩個地方一丟。則在板門店駐守的李叔蕃難保,那麽漢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北平軍未到。隻是傳來進攻的消息的時候,元山的守將已嚇破了膽。早早地逃跑了。倒是有一個副將頗有些骨氣,他毅然挑起了守護的擔子,火組織全城軍民,加固城牆,修築防禦工事;又動老百姓廣聚糧食,做好堅守的準備。
朝鮮沒有像明軍那樣的火炮和開花彈,就算是有蒙元時留下的幾門蒙古炮,對於大麵積的作戰也構不成威脅。所以水軍對於從陸上進攻的北平軍隊,特別是騎兵,基本上沒有什麽用處。
風聲越來越緊。當傳聞城西麵六十裏的馬轉裏,出現有北平軍的先遣騎兵時,那副將沉不住氣了。他也算是個從戰爭中打出來的軍人,從北平軍隊勢如破竹的攻勢,已料定這元山城內區區幾千士兵,絕對不是其的敵手。何況主將出逃,民心渙散,軍心不振,城是守不住的。這個副將很清晰的認清這個形勢,但投降的話,他是不會說出來的。
每一個再垃圾的國家,總能產生幾個有骨氣的人,無論在那個時空都一樣。不過這種拿雞蛋去跟敵人的石頭碰的事情,他看出來了,也代表很多人都看出來了,之前的那個元山守將就是如此,當然,想要逃跑的絕對不止那個主將一個人。
死當然是很容易的,莫說死一個,就是死上幾百幾千,也不是難事。隻是這幾千士兵,都願意跟他這個副將一道去死嗎。
望著手下將士慌亂的身影和表情,這個副將的心徒然涼了。他知道士氣不振是個事實,他本身就是個帶兵的,工六,們都聽他對守城都不抱信心,汝城懷薦守得仁一一口吾留在他麵前唯一的路,就是以自己的死,表示對城的堅守,表示對漢城朝廷的堅貞。
他十分無奈,也十分堅決。
時間在這種悲壯的氣氛中緩緩流過。靜靜的夜裏,寥廓的空間,已不隻流動著風聲和樹枝搖擺的沙沙聲。靜夜開始鬧起來了。隱隱有馬的嘶鳴和嗚嗚的號角聲。
人們開始有一隻耳朵在注意著窗外,注意窗外那引人心悸的動靜。
那副將是清清楚楚聽到了。也明白城外正在生什麽。
但他不動聲色,他知道很快就會有人來證實他心裏的判斷的。果然,有軍官來報:北平軍已到城下!副將聽罷,麵無表情,極淡然地一笑,緩緩地說:“本將知道了。你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他明白,底下的軍士們說不定早與北平軍溝通,用不著攻城,說不定就有人敞開城門迎接了。
白天他將士卒們的表現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那種慌亂和對自己這個堅持作戰的副將是那麽的憤恨,這一切他都知道,也預料到有如今的這個結果,士卒們陰奉陽違,雖然當著自己的麵還是作出抗敵的準備,但是實際上已經定了投降的打算。他在這個城池裏,可能唯一能指揮動的,就是自己的親兵了。
”,頃刻之間,城裏一片人嘶馬叫的混亂聳。北平軍進城了!當淡淡的朝陽映在城樓時,那員副將矗立在自己的崗位上,冷冷的拔起腰間的鋼刀,向自己身後為數不多的人笑了笑,往前奔去,但是瞬間就淹沒在大軍的潮水之中。
他在開始就知道結果,隻是盡一個作為臣子的本分而已,這種自殺一般的結果,隻是在朝鮮半島上展現了那麽一小下,就迅的消失不見了,沒有人記得這個副將的名字,也不會有人嘉獎他,也不會有人表彰他,更不會有人為他而感到光榮,這也可能就是高麗的寡情之處吧。
陳亨一進城,就看到了這幅情景,還未來得及阻攔,那副將就丟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崇尚英雄,是每個,軍人都有的豪情,唯一悼念這名副將的,也隻有他的敵人,陳亨很崇敬地給他的遺體行禮致敬。並命令手下將其厚葬,冷冷地朝站在一旁的降將看去,不由在心裏感歎,自己從大明的正規軍當了叛軍,現在又在侵略別的國家,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了什麽呢?為什麽自己現在厭惡投降自己的人,反而有些同情反抗自己的人呢?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麽?
元山等地的相繼失守,不過是不足一個來月的功夫!對於近在漢城的李芳遠來說,已算是滅頂之災。將全部的命運,押在一個李叔蕃的身上。
李叔蕃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將,也算是他李氏家族的人,沒有投降被叛軍,而危害自己家族的理由,在幾年前,也正是李叔蕃的幫助,他才驅逐了李芳幹,使他的地位穩固,才有了如今顯赫的兵權。
把勝利的賭注全押在李叔蕃身上的李芳遠,將七萬精銳部隊的統帥權全交給他,讓他屯軍板門店一線。為了加強板門店駐軍的實力,他又將從大田、大邱和光州抽出兵力安排在這裏。自己則做好撤退往斃,州的準備,以為後軍。這樣,他可以暫時過他的醉生夢死的日子。不過這一切部署,都通過韓庚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了大明錦衣衛外事局。
在板門店,李叔蕃是統帥,他仍然像在開始時布置的那樣,虛張聲勢地拉開了迎敵的架子,將所率的七萬精兵羅列在山中布防,將戰船停靠岸邊,防備方明謙的偷襲,二來可以利用遠程的兵器,組亂陸上臨近岸邊的北平軍。
在繼續南下的過程中,必然與朝鮮軍有一場大的決戰,這是朱高熾和金忠早就意料到的。這場大決戰會生在什麽時候的什麽地方呢?現在既然有李叔蕃統帥近八萬陸軍和四萬水軍,堵在板門店一線之間,且都是朝鮮軍的精銳,這場大決戰是非打不可的了。
況且,要順利地奪取板門店,就必須加快消滅朝鮮軍的有生力量。麵對著如此龐大的精銳部隊,不去消滅,又更待何時?自開始打仗以來,雖說一路攻城掠地,卻不曾打過什麽硬仗,部隊吃得好,養息得好,正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的時候,是該打大仗的時候了。
朱高熾隻是在平壤稍作停留,就揮師南下至沙裏院,實際上也就是要攻打板門店,與朝鮮軍軍決一死戰。他仍然是一貫的戰術,立足於打硬仗,卻著眼於智取。他了解到朝鮮軍不守城,專門進山而守的情況後,明白正麵進攻必有大的傷亡,而且未必有絕對的取勝把握。
他不想被朝鮮大軍拖死在板門店,於是,當他兵臨沙裏院後即與金忠如此這般地密謀策戈,了一番,之後便大事張揚地命令部隊準備油料、硫磺等物,又四處廣采木柴幹草,堆陣前,作出一副要進行火攻的架式,並放出風聲,幾天之內要放火燒山了。
李叔蕃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想到自匕當其衝,一心忙著做防備火攻的準備。倒是他們對於防止火攻有一定的套路,命令士卒不斷的在山中開辟出防火帶,準備層層阻擋火勢。那樣即使北平軍火攻成功,也可以阻擋火勢,還可以乘隙衝殺北平軍。
他可以無所謂準備,隻坐等北平軍攻來。這麽想著,不禁就放鬆下來,心裏暗笑不知道北平軍是哪個軍師出了這麽一個餿主意,在朝鮮半島放火倒是可行,但是放了火你怎麽衝殺,難道你們大明之人都不怕火嗎。
這天夜裏,平靜很久的朝鮮半島上突然刮起了東南風,海麵浪湧漸高,重重撞擊著戰艦,出轟然的聲響,擊起丈多高的浪花,艦身搖晃得很厲害。
朝鮮在開城、江華島附近駐紮的水師是由李叔備”“李誌網統帥,他有水卜作戰的經驗六泣天與使他禾這是雖好使用火攻的天氣,不過想到前幾天傳出的風聲,北平軍是要放火燒山,而且北平軍沒有水軍,大明的水師又在自己的身側被監視著。這才放下心來。
可是等他現,已經晚了。朱高熾說是要放火燒山,怎麽能不知道燒山的難處。火勢很容易受到控製,但是他搜集放火材料也是有目的的。他將樹木編成大筏,將油料等易燃之物放在上麵,整個兒地變成火筏。
利用朝鮮水軍近岸的機會,趁著夜間將火筏推入海中,待到預定的距離後,將滿筏的柴草點著,順水放了下去,根本用不著人操縱。
就讓凶猛的水勢、風勢,將這一個個的火筏衝向朝鮮戰船。而北平大軍則是再也不理會朝鮮水師的下場,隻是在周圍埋伏,靜靜的等待著李叔蕃來救他的兒子。
李誌剛被驚腮後,一見這種凶險場麵。口裏才喊出一聲不好,還沒來得及悟出什麽應變措施,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無數火團如同鬼怪一般,猛朝他的戰艦群闖來,火團闖到哪裏,哪裏的戰艦立時燃起了衝天大火。大火在風的驅趕下,又將鄰近的戰艦點著了。
其實朝鮮水師的船拉開的有一定距離,火勢雖然大,但是對於朝鮮船隊造成的損失卻並不大,不過火勢洶洶。在夜間透過黑暗可以傳出好遠,再加上朱高熾等人早就派了斥候一路搜捕朝鮮軍隊的斥候,使其遠處的陸軍不明白水師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乍一看,還以為要全軍覆沒一般。
正當前麵的戰艦毀於大火之中的時候,而在板門店,李叔蕃也得到了水師遭遇火攻的消息,有心派遣斥候,但是隻見人出去,就是不見人回來,對於那裏的形勢更是一無所知,明知道有詐,但是李叔蕃就這一個兒子,萬一出了什麽事情,也等於要了他的半條命了。
咬咬牙,命令部將金不煥、韓成等人分別帶領本部人馬飛馳開城一線探明究竟,自己則是心焦如火的在那裏等待著消息,他是主帥,不能親自出戰,否則在山中駐紮的大軍將會軍心大亂,到時候會給北平軍可乘之機。
得不到救援,主帥李誌網卻趁著亂,帶領著一部分戰船遁開。這一下,朝鮮水軍更亂了,許多戰艦根本不知道生了什麽事情,隻知道調轉頭就逃,惟恐逃之不及。
這時,方明謙已經現了朝鮮水軍的動蕩,並沒有做出什麽意圖,隻是稍微指揮自己的船隊前移一點。朝鮮水軍已經嚇得魂飛魄散,隻是丟盔棄甲地逃跑了。
對於從板門店派出的援兵,朱高熾早有所料,早有弓箭手沿路埋伏,用密集的箭矢射向前來觀察敵情的朝鮮軍。不知有多少兵卒,死在北平軍的箭下,但這不是目的,在阻止朝鮮軍近前的過程中,早有從韓金國等處挑選出來的降卒,混入到金不煥、韓成的隊伍之中,隨後往山內退去。
李誌網連夜逃出開城、江華島一線,順勢在仁川附近收攏殘兵,暗自慶幸明軍的水師沒有參與這次襲擊,要不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一直到離國都漢城十五裏地的永登浦,才駐了下來。驚魂未定的他,隻顧逃命要緊,也顧不得享受、休息,就忙進入漢城要求麵見李芳遠,稟明軍情。
正好這時李叔蕃從板門店派來的信使也趕到了。一見李芳遠就痛哭流涕,奏請大王立即遷移國都往光州。
雖然連自己的損失還不清楚。但是李誌剛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板門店距離國都太近,如果水路攔不住,如果明軍和北平軍稍微聯合。那麽朝鮮就日薄西山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後撤,和敵人拉開距離。
李芳遠聽罷,想了想,覺得這也是條出路,再加上原先就有這個打算,便說:“那我們就去光州吧
就這樣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水軍連夜啟程趕往羅州群島,那裏依據木浦、鹹平和莞州等地,島嶼眾多,水勢複雜,易守難攻,以拱衛光州。而李芳遠則帶著禁衛軍往廣州而去,卻將守衛漢城的責任留給了李舒這個。文人。留下了近七千的兵馬。
一應的糧草早已經運走了一部分,可是剩下的還很多,隻要李舒堅守不出,就算是兵臨城下相信也能守上一段時日,而李芳遠已經派人繞道日本前往大明,寧願稱臣不稱王,也要將自己的地位保住,否則,李氏家族肯定有滅族之災。
李芳遠的如意算盤打的不錯,但卻將李叔蕃給害苦了,當聽到信使過來告知國君李芳遠已經南下光州的消息,還在思慮對策的李叔蕃不由口吐鮮血,他沒有想到自己在板門店如此艱苦,而國君卻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了隻率領七千兵卒的文人。如果北平軍知道這個消息,全線作戰,非要繞過自己,那麽守護在板門店的大軍,將斷絕糧草,沒有後援,成為正兒八經的孤軍作戰,自古以來,孤軍作戰的下場隻有一條,那就是死路。
特別他的兒子李誌網也是主要倡議者之意,這讓李叔蕃十分難受,難道自己擔心的兒子,就那麽的不把自己老子的命放在心上嗎?看看莽莽連接著的山脈,再想想自己的下場,李叔蕃的心思竟然有了絕望的念頭。
必死之心已定,那就沒有什麽可怕的,終歸他李叔蕃是效忠而死,的,穩了一下心神,傳令一定要嚴守這個秘密,同時讓眾將約束手下的將士不得出山,不與北平軍正式交戰,企圖拖延時間,也是為了國君的安全撤離,也是為了自己再能芶延殘喘。
防:又是萬字章節,求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