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朝堂之上諸位大臣是怎麽一個想法,看見孫兒站出來,朱元璋倒是鬆了口氣,其實,從開始朱允炆裝病不問科舉風波之事,身為皇帝的他就知道孫兒的這種不問,反而是對此事關心的具體表現,所以一直在猜測著朱允炆會怎麽樣為劉三吾等人求情。


    朱元璋也正期望著這個機會,好趁機敲打一下孫兒,告訴他怎麽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對於朝臣怎麽恩威並施,看待事情要如何的縱觀全局。


    身為帝王數十載,難道不清楚自己所用之人是何等品格?難道孫兒真的以為自己認定是劉三吾等人營私舞弊?


    北方地區,在曆朝因為諸多因素,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自前唐以後,更是飽受戰火摧殘,又被蒙元統治了近百年,大明收複其地雖然是眾望所歸,但畢竟是以武力得之,死於無辜之百姓不計其數,而士子質量也大不如江南人才輩出,這些原因朱元璋心知肚明。


    但正因為如此,他才要利用科舉取士來籠絡北方文人對朝廷的忠心,不錯,科舉取士是要公正、公平、講究的是依文取士。但是朱元璋最多考慮的是北方的安定,要安撫北方人士,這就是國之大計了。在政治麵前一切都要讓步。


    而劉三吾、張信等人隻從公平、公正的角度上依文取士。當這兩方出現衝突時,孰重孰輕就成了大是大非問題了。劉三吾、張信隻是一介書生,不懂得政治利益高於一切的道理,抱著死理不放,這是一種偏執,可以贏的可憐和尊重。但作為國君是要堅決把握政治方向,因為政治方向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利益。所以對於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姑息。


    而自己也不是沒有給他們機會,讓複閱試卷,已經是一個機會了,稍微有些為官經驗的人就能看出自己作為帝王的想法,可是仍是出了一個這樣的結局,怎麽能不讓朱元璋心存惱火,身為帝王者,最忌諱的是什麽,就是官員們連成一氣,殺胡惟庸做什麽,不就是為了這個原因嗎?


    朱元璋這樣想著,反而不著急追究劉三吾等人的責任,靜下心來,倒要聽聽孫兒要說些什麽。(.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朱允炆整整思路,奏道:“皇上,其實今日臣之所奏,與科舉之事毫無關係……。”


    殿內一片肅靜。所有的朝臣像釘子一樣釘在那裏一動不動,躬身鶴立,不敢出聲,不敢仰視。就聽朱元璋咳嗽一聲,清了清嗓門,說道:“既無關係,那又為何阻攔朕查處呢?”


    “臣不敢阻攔,不過最近皇上不在京師,今日臣入宮請安時,又由於時間倉促,所以有些事情未能及時奏報,但臣以為是天大的好事,皇上聽後,說不定會龍顏大悅,赦免了老師也不一定。”


    “那太孫不妨說說看是什麽好事,要是朕心不悅,可要治你欺君之罪……。”朱元璋的心裏已經生出了一種不祥之兆,在他的印象中,孫兒好像從來沒有這麽從容過,自己雖然離京,但是在京師中自然也安排了眼線觀察事物,可是由於昨日方回,今天又被百官催請,還未來得及了解情況,難道允炆就那麽的胸有成竹?


    百官也是心裏捏了一把汗,難得見皇上這麽好的脾氣,也幸虧是太孫殿下,換了旁人,在陛下盛怒之際在這裏東拉西扯,可能話未說完就被拉出去廷杖了。


    “臣要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宮詹事府司直郎從瓊州歸來,不但尋到了野敗,而且在瓊州知府吳雪凡的支持下,試種成功,推廣之下,可使我大明水稻平均增產兩成以上,長此以往,我大明再無饑荒之憂了。”


    東宮詹事府司直郎是楊傑在東宮時擔任的職務,朱元璋一時沒有明白過來,猶豫了一下,當聽到可以使大明水稻增產兩成後,才省過來說的是楊傑,但是這個喜訊還是讓他十分意外的高興,當時大明的耕地麵積為八百餘萬頃耕地,就算是之憂四分之一數的水田,而江南水田畝產一般單季為四石左右,就算是雙季最多為六石左右,要是增加兩成的畝產,朱元璋在心裏算了一下,一頃為五十畝,一畝一年要是增產一石,那可就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了,而孫兒所說的大明再無饑荒之言也非大放闕詞。(.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剛才如鶴立的群臣此時卻是已經呆若木雞了,沒有算明白的還在盤算,心思機巧些的,早已經出列讚頌“聖上洪福,天降祥瑞”雲雲。朱元璋座在龍椅上輕輕點頭,雖喜色未能行於表麵,但是內心已經對此事增加了幾分嘉許。


    “那楊傑現在何處?宣他上來,朕要賞賜與他。”朱元璋說道。


    但是朱允炆卻沒有給老朱這個機會,又說道:“司直郎正在朝房等候召見,不過臣還有第二件喜事要啟奏皇上……。”


    “琉球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合並,並遣國使前來覲見陛下,但禮部鄭尚書隻遣了侍郎接待,琉球國使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東宮,未曾想到的是,臣帶病接見,卻聽說琉球國因不堪被海盜騷擾,決定舉國內附我大明,從此我大明又增添海外疆土,皇上說這算不算是喜訊呢?”


    誰知道這開疆拓土的事情,朱元璋聽說,卻是搖搖頭,道:“海外蠻夷,為利驅使,現在為海盜之患所憂,就決定內附,到太平時又要反悔,何喜之有,回了他們吧。大明可幫其驅逐海盜,但內附一說,就此說過。”


    朱允炆並不意外,在此之前,他早已經做好功課,知道朱元璋無意於海外,否則也不會有禁海一說,而且早已將琉球等國設為“永不征伐之國”,老朱又是一個極為好麵子的人物,哪能食言呢?當下也不反駁,繼續說道:


    “琉球國為表示內附之誠意,特獻上一份意外的禮物……。”說到這裏,朱允炆整整衣冠,隆而重之的又是一拜,才繼續奏道:“恭喜皇上,大明良將失而複得,穎國公傅友德在洪武二十六年因追擊倭寇中伏失蹤,竟然被琉球商船求獲,輾轉之下,今日方重返我大明…..。”


    朱元璋聽到此話,才有些失色,竟然從龍椅上坐了起來,緊盯著朱允炆道:“這是真的?”


    心裏其實也十分緊張,和洪武大帝攤牌,這種心理壓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了的,雖然是老邁的朱元璋,可仍舊是皇帝。朱允炆隻能盡量保持臉上的笑容,一副為國為民的模樣,回道:“不錯,臣原先也不相信,但是見過來人,的確是穎國公,在東宮任職的傅雍與他父子相見,抱頭痛哭,好不感人,穎國公雖然在海上飽受風塵,但是依舊康健如故,實乃我大明之幸事也……。”


    其實後麵的話,朱允炆說也是多餘,吃驚後的朱元璋根本沒有聽進去,朝臣們看皇上可能是因為失而複得的喜悅,但是沒有人比朱元璋知道自己心裏的驚訝了,要不是傅友德出海失蹤,可能已經被自己誅殺了。


    可就是那麽巧,當時自己剛起殺意,傅友德就出海據說是殉國了,因為當時其子傅雍在東宮效力,沒有了後患,所以這幾年傅友德已經漸漸淡出朱元璋的記憶,未曾想到又突然說其未死,又回到京師之中,驚疑之下,看到孫兒那從容的神色,雖然已經七十歲了,但是作為帝王的敏銳感覺使他相信,此事和皇太孫脫不了關係。


    朱元璋這時是真的有些生氣了,一種被人猜透的感覺的確不好受,但表麵上仍是若無其事,心想,你傅友德逃得性命也就罷了,可還敢在京師朕的眼前出現,難道你覺得朕老了,刀就不鋒利了嗎?


    心裏那樣想,嘴裏卻笑著說道:“穎國公平安無事,自然是我大明幸事,不知道傅愛卿現在何處,朕多年不見,倒是想見見這個故人了。”


    朱允炆心道你想殺他還差不多,連忙回道:“那臣就要奏第三件事情了,還請皇上聽了之後息怒,以保重龍體為是。”


    朱元璋悶哼一聲,揮揮手,似乎連話也不想說了,見狀,朱允炆奏道:“臣病愈之後,翻閱都察院奏疏,看到有禦史彈劾武定侯郭英,皇上命皇親會議其責,後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駙馬梅殷、陸賢、謝達等六人共赴武定侯府稽查,卻不見武定侯的蹤影,才知武定侯護衛皇上巡遊,為防止朝野之間議論,臣遣東宮宿衛暗訪……。”


    “誰知,真的查出一些端倪,武定侯近年來蓄養家奴已經逾製出了三百人,於我大明律法規定之八十人相差甚多,而且擅殺家奴五人,為了對抗皇親會議稽查,又命家奴分散各地,意圖混交是非,欺瞞皇上……。”


    “更有甚者,據駙馬都尉歐陽倫指認,私茶一案也係武定侯主使,並交出武定侯當初寫給陝西承宣布政使甄友仁、提刑按察使張定的書信作為證據,而且據東宮宿衛審訊,武定侯和當初藍玉一案有涉…….。”


    沒有說完,朱元璋便恨恨的打斷朱允炆的話,才覺察到自己一直在站著,於是慢慢的坐下,才直接問道:“朕問穎國公之事,你怎麽盡說一些不相幹的給朕聽?”


    “皇上,這其中有很大的關係……。”朱允炆咽了一口吐沫,鼓起勇氣說道:“那郭英犯我大明律法甚重,秉承皇上的旨意,堅決不能姑息,鑒於其一直在皇上身邊,所以此事臣一直未敢聲張,不過昨夜,臣已經命人將其拘至天牢,聽候落,至於穎國公,臣因那郭英執掌禁軍多年,心腹眾多,臣怕其屬下有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之舉,特命穎國公率領東宮諸衛攜琉球國甲士前往接管京畿大防,以備不測……。”


    說到這裏,且不說朱元璋剛剛坐下的身子驟然站起,指著朱允炆不知說什麽好,但見朝堂之上的百官也嗡嗡響成一團,竊竊私語的不知說些什麽。


    ps:有些意外嗎?朱允炆不動手則已,動手就是必勝,記得蟲子說過,麵對朱元璋這樣的強勢皇帝,要麽就老老實實聽話,要麽就要一擊致命,豬腳監國多年建立百官中的威信,然後就是等著適當的時機出手。


    可能有大大懷疑蟲子的構思,言道其實在皇宮大內直接軟禁了老朱不算了,這樣做是多次一舉,蟲子認為不然,作為豬腳一向以仁和待人,也是時機增加一些威嚴,朱元璋老去,控製力大不如以前,既然積蓄了這麽多力量,為什麽不接機用皇帝立威呢?有什麽意見,可以加群參與討論,群號在簡介中有。謝謝死鬼友情讚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顧傾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顧傾城並收藏回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