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親自禦審蔣瓛,那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也沒有讓皇太孫陪審,也不知道把蔣瓛帶到那個地方,總之,從那一天起,世間就沒有了這個人的存在。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皇上這次出奇的開恩,不但沒有禍及九族,而且隻是詔命皇太孫把蔣瓛的家人配瓊州,就不允許再過問此事了。
對於朱元璋的出爾反爾,朱允炆也有些習慣,反正老朱沒有阻止他接收錦衣衛,所以也隻能對於皇帝的出口成憲視而不見了。
心裏明白,朱元璋做為開國皇帝,威信那可是無與倫比的。單憑著那些元勳功臣們排著隊讓他殺就可以看出來,隻要老朱在位一天,自己就不要想有什麽決定權,還是他在書中看朱元璋教訓自己那個短命便宜老子的話比較正確,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胡惟庸案中宋濂獲罪,太子為他的恩師哭救,朱元璋怒說:“等你今後做皇帝再赦他吧!”
這句話經過穿越回明朝一年多的時間,經過那麽多事,才又浮上朱允炆的心頭。
唯今之計,隻有韜光養晦,暗自壯大自己的勢力才是比較實在。論威信、論手段等等,無論什麽他都遠遠不是朱元璋的對手,說一句實話,真的要把自己空降到元末的時候,空多了幾百年的曆史經驗。自己也未必有朱元璋做的好。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後能不能坐上皇位,還是要靠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現在和他對著幹沒有什麽好處。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楊傑等人並沒有猜到,朱允炆不擇手段的想要完全得到錦衣衛的控製權,是因為他從蔣瓛的所做作為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他突然覺皇帝也不是萬能的,成年累月生活在深宮大院的紫禁城中,幾乎是與世隔絕。他所知道的國家大事,是靠朝臣們的奏章。而傳說中的無事不曉,也是源於自己親衛們的暗中打探。
他隻要能把持住錦衣衛,然後交好朝臣的話,那麽指鹿為馬未必不能做到,如果是這樣,他就可以提前準備自己的力量,也不用像他後世曆史中的建文帝一樣,匆匆登基,屁股還沒暖熱,朱棣就動了靖難之役。
交好朝臣,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太子朱標累積下來的深厚人脈,自己又有六藝學院作為後備力量,朝堂上的官員,在不欺瞞皇上的同時交好自己,想來是任何人也不會有心理負擔的,因為自己現在畢竟是大明儲君,未來的皇帝,為自己效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而把持錦衣衛,就是為了隱瞞一些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蝶兒和小維,自從來到京師後,朱元璋見到自己的第一麵,就指出了不能容忍兩個來曆不明的女子進入東宮,特別是小維,身為張定邊的孫女,在朱元璋的眼裏更加是個危險的人。
最後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才鬆口,不過讓二女在寧國公主府中居住,並且警告朱允炆說:“此二女身份與皇家懸殊,若要入宮,想也休想。”
朱允炆心裏大為不忿,雖然暫時還沒有將二人收入帳下的打算,可是朱元璋一向說話不容反駁,竟然不顧他的感受,詔命郭寧妃為皇太孫選妃。現在已經在京城掀起了驚天的浪潮。
再有,自己從蘇州帶回的新式印刷機,老朱竟然連聲謝謝都沒有就笑納了,到了現在,連印刷作坊搬到哪裏都自己都不知道,至於自己所要辦所謂的報紙,朱元璋想了一會,說了一聲“再議”就放哪裏了,也不知道出於什麽心思。
不過報紙雖然沒有消息,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倒是利用新式印刷的快捷,將《逆臣錄》印製了上萬份,傳到各省布政司以警後人。
傳媒作為朝廷的口舌,朱允炆並不反對,可是把自己的工匠都沒收走了,要不是在蘇州還留了一些種子,恐怕自己連印點東西還要東奔西跑的去找印刷作坊,最後在自己的堅持之下,朱元璋說已經交與禮部管理,用於印刷大明教化的書籍。
對於報紙一事,再次擱置,讓朱允炆有些後悔不應該那麽快的獻寶,而應該在京城內先用宮門抄將其穩定展成型後,再提出報紙的事情,現在什麽都晚了。
這讓他無比的擔憂,今後再有此類的事情怎麽辦,飛機大炮他早不出來,但是憑借著後世達的資訊,諸如改良火藥、改良火槍、雜交稻種……..等等很多東西,他相信自己提出設想,在大明是有機會實現的,可是實現了又能如何呢?
武器改良了,大批的裝備給諸藩王,讓他們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但是朱元璋知道之後,肯定會這麽幹,怎麽辦?
隻有隱瞞,而隱瞞的最好辦法,就是控製住他最得力的錦衣衛。不排除朱元璋還有其他神秘的力量,可是控製住錦衣衛足於讓他老眼昏花、失去大部分的判斷力,那樣自己才能放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正在出神的想著,突然有宦官來報:“駙馬都尉梅殷求見太孫殿下!!”
朱允炆心裏大喜,又要見到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了,看看時間已近傍晚,馬上吩咐準備酒席,要留駙馬都尉在東宮用膳。
梅殷,字伯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傳言說其“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非常受朱元璋的器重。將次女寧國公主下嫁他。朱元璋共有十六位駙馬都尉,但最喜愛的,卻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後的朱元璋,非常重視文治,曾委任以梅殷為山東學政,還嘉獎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在朝中聲望甚隆。
剛剛想到要交好朝臣,這邊就來了重量級的人物,駙馬都尉雖然不能授實職,但是梅殷交遊廣闊,而且聲望很高,倒是個十分強大的臂助。怎麽能不讓他喜出望外呢?更重要的是,現在小維和楊蝶在寧國公主府居住,那可是梅殷的地盤,難道這次前來拜訪,是這兩個丫頭出了什麽事情不成。
想到這兒,朱允炆心裏頓時有些不安,楊蝶還好一點,特別是哪個小維,可能是跟隨爺爺闖蕩江湖慣了,成天大大咧咧的,不會是她吧。
ps:晚上十點左右還有一章,請大家支持,由於本書成績不好,下周就沒有推薦了,所以對本書有些興趣的大大,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的養著,也許能為大大們打空閑時間,謝謝大家。
對於朱元璋的出爾反爾,朱允炆也有些習慣,反正老朱沒有阻止他接收錦衣衛,所以也隻能對於皇帝的出口成憲視而不見了。
心裏明白,朱元璋做為開國皇帝,威信那可是無與倫比的。單憑著那些元勳功臣們排著隊讓他殺就可以看出來,隻要老朱在位一天,自己就不要想有什麽決定權,還是他在書中看朱元璋教訓自己那個短命便宜老子的話比較正確,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胡惟庸案中宋濂獲罪,太子為他的恩師哭救,朱元璋怒說:“等你今後做皇帝再赦他吧!”
這句話經過穿越回明朝一年多的時間,經過那麽多事,才又浮上朱允炆的心頭。
唯今之計,隻有韜光養晦,暗自壯大自己的勢力才是比較實在。論威信、論手段等等,無論什麽他都遠遠不是朱元璋的對手,說一句實話,真的要把自己空降到元末的時候,空多了幾百年的曆史經驗。自己也未必有朱元璋做的好。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後能不能坐上皇位,還是要靠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現在和他對著幹沒有什麽好處。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楊傑等人並沒有猜到,朱允炆不擇手段的想要完全得到錦衣衛的控製權,是因為他從蔣瓛的所做作為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他突然覺皇帝也不是萬能的,成年累月生活在深宮大院的紫禁城中,幾乎是與世隔絕。他所知道的國家大事,是靠朝臣們的奏章。而傳說中的無事不曉,也是源於自己親衛們的暗中打探。
他隻要能把持住錦衣衛,然後交好朝臣的話,那麽指鹿為馬未必不能做到,如果是這樣,他就可以提前準備自己的力量,也不用像他後世曆史中的建文帝一樣,匆匆登基,屁股還沒暖熱,朱棣就動了靖難之役。
交好朝臣,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太子朱標累積下來的深厚人脈,自己又有六藝學院作為後備力量,朝堂上的官員,在不欺瞞皇上的同時交好自己,想來是任何人也不會有心理負擔的,因為自己現在畢竟是大明儲君,未來的皇帝,為自己效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而把持錦衣衛,就是為了隱瞞一些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蝶兒和小維,自從來到京師後,朱元璋見到自己的第一麵,就指出了不能容忍兩個來曆不明的女子進入東宮,特別是小維,身為張定邊的孫女,在朱元璋的眼裏更加是個危險的人。
最後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才鬆口,不過讓二女在寧國公主府中居住,並且警告朱允炆說:“此二女身份與皇家懸殊,若要入宮,想也休想。”
朱允炆心裏大為不忿,雖然暫時還沒有將二人收入帳下的打算,可是朱元璋一向說話不容反駁,竟然不顧他的感受,詔命郭寧妃為皇太孫選妃。現在已經在京城掀起了驚天的浪潮。
再有,自己從蘇州帶回的新式印刷機,老朱竟然連聲謝謝都沒有就笑納了,到了現在,連印刷作坊搬到哪裏都自己都不知道,至於自己所要辦所謂的報紙,朱元璋想了一會,說了一聲“再議”就放哪裏了,也不知道出於什麽心思。
不過報紙雖然沒有消息,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倒是利用新式印刷的快捷,將《逆臣錄》印製了上萬份,傳到各省布政司以警後人。
傳媒作為朝廷的口舌,朱允炆並不反對,可是把自己的工匠都沒收走了,要不是在蘇州還留了一些種子,恐怕自己連印點東西還要東奔西跑的去找印刷作坊,最後在自己的堅持之下,朱元璋說已經交與禮部管理,用於印刷大明教化的書籍。
對於報紙一事,再次擱置,讓朱允炆有些後悔不應該那麽快的獻寶,而應該在京城內先用宮門抄將其穩定展成型後,再提出報紙的事情,現在什麽都晚了。
這讓他無比的擔憂,今後再有此類的事情怎麽辦,飛機大炮他早不出來,但是憑借著後世達的資訊,諸如改良火藥、改良火槍、雜交稻種……..等等很多東西,他相信自己提出設想,在大明是有機會實現的,可是實現了又能如何呢?
武器改良了,大批的裝備給諸藩王,讓他們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但是朱元璋知道之後,肯定會這麽幹,怎麽辦?
隻有隱瞞,而隱瞞的最好辦法,就是控製住他最得力的錦衣衛。不排除朱元璋還有其他神秘的力量,可是控製住錦衣衛足於讓他老眼昏花、失去大部分的判斷力,那樣自己才能放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正在出神的想著,突然有宦官來報:“駙馬都尉梅殷求見太孫殿下!!”
朱允炆心裏大喜,又要見到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了,看看時間已近傍晚,馬上吩咐準備酒席,要留駙馬都尉在東宮用膳。
梅殷,字伯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傳言說其“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非常受朱元璋的器重。將次女寧國公主下嫁他。朱元璋共有十六位駙馬都尉,但最喜愛的,卻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後的朱元璋,非常重視文治,曾委任以梅殷為山東學政,還嘉獎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在朝中聲望甚隆。
剛剛想到要交好朝臣,這邊就來了重量級的人物,駙馬都尉雖然不能授實職,但是梅殷交遊廣闊,而且聲望很高,倒是個十分強大的臂助。怎麽能不讓他喜出望外呢?更重要的是,現在小維和楊蝶在寧國公主府居住,那可是梅殷的地盤,難道這次前來拜訪,是這兩個丫頭出了什麽事情不成。
想到這兒,朱允炆心裏頓時有些不安,楊蝶還好一點,特別是哪個小維,可能是跟隨爺爺闖蕩江湖慣了,成天大大咧咧的,不會是她吧。
ps:晚上十點左右還有一章,請大家支持,由於本書成績不好,下周就沒有推薦了,所以對本書有些興趣的大大,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的養著,也許能為大大們打空閑時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