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宋金兩國聯合滅遼,宋國獲利極大,不但收複了一直夢寐以求的燕雲十六州,甚至遼國西京道很多州軍也在天祚帝被擒後紛紛歸降了宋國。(.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但是,在江湖中,情況卻是另一個樣子。原本北方兩國的江湖人物就極其團結,在“東北人不打東北人”的口號之下,甚至連係統設定的兩國敵對狀態都置之不理,反而共同進退。因此,遼國被滅後,其所屬的江湖門派,根據地域分投宋金兩國(投西夏的也有一些,但數量極少,而且都是小門派),按照規定,有門派歸屬的江湖人物必須跟隨門派改換國籍,隻有自由江湖人物可以自主選擇國籍。但是,無數的遼國江湖人物,甚至寧可背叛其所在門派改投別派,也不願意歸附宋國,這一部分人足足占了這些歸附宋朝的門派總人數的八成還多,結果到宋國的就僅有一小部分。


    而這一部分人的歸屬,卻是承誌幫占據了最大的好處。原本承誌幫就是占據河北河東三路(河北有東西兩路)的大幫,在北伐時,河東部分地盤被軍隊控製,間接落入了孟夢天手中,但其在河東的影響力仍舊是最大的。因此,這些從遼國歸來的江湖人物,倒有七成以上投靠了承誌幫。這些人總數上雖然不多(遼國江湖門派七成歸了金國,歸宋國的隻有兩成半,這兩成半裏,隨門派回到宋國的人隻有兩成,相乘之後,就隻有半成的遼國江湖人物回到了宋國,原本遼國江湖人物總數就遠少於宋國,這麽七折八扣的,實際總數量就更是九牛一毛了),但不要忘了,北方兩國都是有騎射技能加成的,其戰士職業者的綜合素質更是遠高於大宋的戰士,因此,這極少數的北國江湖人物加入,卻大大加強了承誌幫的戰鬥力,就比如這一次,承誌幫出動的十萬大軍裏,就隻有五千北國江湖人物(其中戰士更是隻有兩千五百人),但由於其優秀的戰士技能和騎射能力,在讓他們做基層士官後,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裏,不但將十萬大軍的騎射水平訓練上去一大截,而且基層指揮更加圓潤自如了。綜合來看,這十萬人馬的戰鬥力增強了差不多一倍左右。


    因此,雖然汴河幫、少林和京西、京東一些小門派在黃河南岸布置的防禦力量總人數也不少於十萬,但烏合之眾哪裏能與精銳之師較量,何況承誌幫還是集中兵力,從三個地點渡河,其兵力使用效率比起沿著整個千裏黃河平均布防的汴河幫同盟要高不知多少倍,因此,他們不但渡河幾乎沒有遇到半點抵抗,而且渡河之後,也是勢如破竹,不管在哪裏,汴河幫和少林隻要有一點點集中兵力的跡象,就會遭到承誌幫三路大軍中某一路的重點打擊,直到擊潰為止,這樣,河南的部隊幾乎是組織不起一點有效的抵抗,自然是一潰千裏,連汴梁城都岌岌可危了!


    鑒於後方的嚴峻形勢,再加上南線的連連受挫,經過一次多方首腦商討,汴河幫同盟終於決定從淮南退兵,江湖曆三十四年七月底,汴河幫派人與江東盟接觸談和,同時抽調全部主力回援汴梁,兩淮新打下的地盤中,淮北的亳州、宿州歸汴河幫,淮南的楚州歸京東個幫聯盟,而泗州和濠州則歸西北聯軍。


    這便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麵,在南線,汴河幫主力幾乎全部退回京畿路,連新打下的亳州、宿州都沒有留人防守,反正這兩州是在淮北,在西北聯軍和京東聯盟的後方,隻要淮南幾州不失,這兩州就不需要防禦,而就算淮南失去了,西北聯軍和京東聯盟的人不會都沒了,有這些兵力退到兩州防禦,靠著淮河天險,好歹也能抵擋一陣,那時在根據情況派援軍不遲。至於被扔在淮南的西北聯軍和京東聯盟,基本就成了可悲的炮火。


    當然,這炮灰也不容小覷,西北聯軍在向江北追擊時有四萬五千多人馬,在來安一戰中,損失慘重,退到泗州的人馬不過兩萬六七千人,而且軍心大喪,基本失去了戰鬥力。但西北聯軍勢力其實相當龐大,之前一方麵要安排人手幫助黃河防守,另一方麵要穩定京西新得地盤,因此派來的部隊隻是一小部分,如今真的麵臨危局,盡起京西人馬來援,登時便又有了兩萬五千多人,這些人進駐之前被淮南幫放棄的濠州,與泗州的西北聯軍殘部互為犄角,立刻便又成了一支可觀的力量,而楚州京東小幫聯盟,在江北基本沒遭受到什麽損失,回來時仍有三萬多人馬,梁山泊又新調過去一些人馬增援,如今兵力超過三萬五千人,與西北聯軍相加,總兵力近九萬人。


    但是,雙方都知道,這看似龐大的人馬,並不足以阻擋江東盟的反擊。這不但是因為對麵的江東盟有十五萬人馬,兵力上要優於他們(其實,江東盟畢竟要留下起碼的力量守老家,江南西路也總還要分心照顧,因此他們出擊的兵力不可能超過十萬),主要還是因為盡管兵力增加,這兩股力量仍不可避免是一盤散沙的局麵,其中京東同盟有絕對強勢的領導者,平日配合也較多,還好一些,但京東這地方特殊,梁山與官府的對立,實際上造成了江湖勢力與官府的對抗,這導致了京東江湖勢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這些小幫派配合雖然還可以,但無論是從等級上還是財富裝備上都要弱上許多,而西北聯軍,在這方麵要好得多,但配合上實在不敢恭維。其實以琰戊在西北的威望,完全有領導並整合西北大小勢力的能力,但他厭倦江湖,多年來隱居不出,很少幹涉江湖事務,使得西北各勢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整合,如今真的麵臨大戰時,其結構的鬆散和內部的勾心鬥角的弊端便顯現了出來,雖然有五萬多人馬,裝備與財力都強於京東聯盟,但真打起來的話,他們還未必有京東聯盟的戰鬥力。


    因此,汴河幫同盟在南線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與江東盟的和談。若是放在兩個月,甚至是一個月前,江東盟對這和談絕對是趨之若騖,但如今形勢逆轉,江東盟卻是死也不肯鬆口了。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汴河幫即使許給再大的好處,也不如得了東京汴梁的好處,隻要有機會,容彼鷗都要試上一試,何況現在他們還是處於優勢呢!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江東盟與承誌幫雖然沒有公開的盟約,但雙方相互配合,南守北攻,北拉南攻,實際上已經屬於盟友關係。若是這個時候被汴河幫的利益所動,坐視汴河幫集中力量對付盟友,姑且不要說汴河幫事後不認帳怎麽辦?或者是認帳了卻再找後帳,那時沒有了承誌幫盟友,他江東盟可無法與東中西三絕勢力一爭高下,就是名聲上,他容彼鷗也擔不起,試想想,他今天如果真的置盟友於不顧(其實並未結盟,他坐視也說得出道理去),今後再遇到事情,誰還肯拉他一把,又有誰願意再做他江東盟的盟友?


    因此,盡管江東盟內部也有不少異聲,但容彼鷗對和談這件事情態度很是堅決:免談!換句話說,還是要開戰。


    不過,此時的汴河幫已經沒心思管這些事情了,因為汴梁那邊的局勢實在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了。就在汴河幫交接淮南地盤並且將主力抽調回來這五六天的時間裏,京畿路的局勢已經崩壞到如此程度。按理江湖人物是不敢在城裏開戰的,即便是天星時代,也就隻有鄂州等幾個小地方發生過城內的戰鬥乃至屠城之事,管理係統對這類行為相當難以容忍,在鄂州屠城事件後,立刻便啟動了“天魔”係統,降下大魔頭屠戮江湖高手,因此以後,江湖人物便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盡量避免在城內發生戰鬥,哪怕那隻是一個小縣城。而管理係統此時也表現出了體貼人心的行動,他們在幾乎每座城池的旁邊都修建了一座“衛城”,衛城的規模與堅固程度都與主城有一定的比例關係。衛城的所有權由江湖勢力決定,官府並不參與,在發生江湖戰爭時,隻要攻占了衛城,就等於這座城市被攻占了,戰爭時,主城是隻對占據衛城的一方開放的,一旦有另一方的人進入,不是立刻被城中官府逮捕,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被放出,就是根本連城也不讓進,這一點在後天星時代這個缺乏頂尖高手的年代,官府還是有能力做到的。


    卻說承誌幫過了河以後仍舊兵分三路,從濮陽開德府渡河的一路,立刻轉向西南,打算包抄滑州(今河南滑縣東)的河南守軍,不過滑州主將比較聰明,立刻向西撤退了,於是,承誌幫這一路,也就是東路軍,在占領韋城(今河南八裏營一帶)後,兵鋒轉南,經長垣(今河南長垣縣)直撲東明(今河南蘭考東北)。東明是汴梁城東要隘,緊扼廣濟河與通往京東興仁府(今山東定陶西)的官道,是京畿路和京東互相應援的必經之地,汴河幫在這裏集結了從河防前線撤下來的人馬共兩萬餘人死守,不過,在承誌幫的精兵打擊之下,這些烏合之眾隻抵擋了兩天多的時間便告崩潰,餘眾或潰或逃,隻有少數人馬成建製的逃到考城(今河南民權),之後在承誌幫大軍威逼下,又退到寧陵(今河南寧陵)死守汴河的鎖匙。承誌幫東路軍倒也沒有趕盡殺絕,又趁勢取了雍丘(今河南杞縣)和襄邑(今河南睢縣)等汴河上的要隘後,便停止了行動,主力向東布防,東路軍並沒有參與進攻汴梁的任務,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阻止回援的汴河幫主力和京東各幫派的增援。


    承誌幫的中路軍是從衛州渡河的,擊破了河防軍以後,便又兵分兩路,一路向東南方向過延津(這個地方不用介紹吧?就是關羽誅文醜的那個地方),封丘(今河南封丘),直撲汴梁東北六十裏的陳橋鎮(陳橋兵變的那個地方)。而另一路則向西南挺進,經酸棗(今河南酸棗,也是曆史名縣,《三國演義》中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地方)、陽武(今河南原陽),直撲汴梁西邊的中弁(今河南中弁)。中弁與東明相對應,為汴梁西邊的門戶和交通樞紐,此地若被攻陷,則汴梁將會徹底陷入孤立。不過,衛州是距離汴梁最近的渡河點,汴河幫在這裏布置的是最精銳的兵馬,因此,這一路上抵抗也最猛烈,承誌幫的中路軍在延津、封丘、陳橋、中弁等地都遭到了逐步抵抗,每進一步都很困難,一直到淮南的汴河幫主力回師時,他們也沒有能夠攻占中弁和陳橋,被迫頓兵於距汴梁城近在咫尺之處無法寸進,是三路軍中進展最小的。


    而他們的西路軍,則是從懷州渡河這個渡河點是距離汴梁城最遠的一個,懷州是在沁水南岸,距離黃河還有一段距離,這一路軍從懷州出發,抵達黃河北岸後,也分了兩部分,一部分偏師屯駐在孟州(今河南孟縣)卻並不渡河,孟州過了黃河就是北邙山,西京洛陽近在咫尺,他這一路軍的主要目的,是牽製西京的少林等幫派的力量(洛陽是少林派最重要的地盤,不過卻不是由少林獨占的),使他們不敢放開手腳東援,而若是想驅走這些人馬,卻又要麵對著黃河天險,十分不易。而西路軍的主力,則在溫縣(今河南溫縣)一帶渡河,這一路軍行動十分迅速,渡河後先攻占了河南要地汜水(就是溫酒斬華雄的地方),將河南軍的河防主力一分為二,一路被逼退到了鞏縣(今河南鞏縣),另一路被包圍在了滎陽(今河南滎陽)。接著,承誌幫西路軍發起攻擊滎陽的戰鬥,隻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便攻克了重兵把守的滎陽,守軍一萬四千多人被全殲滅。這是承誌幫渡河以來最輝煌的勝利,即便東路軍在東明,也不過是擊潰了兩萬餘人,並未全殲。這一戰下來,汴河幫和少林派等在汴梁西路的抵抗力量折損近半,原本在鞏縣與滎陽呼應的一部分河防軍,嚇得立刻調頭西遁,跑進洛陽城裏不出來了。這個時候若是西路軍攻洛陽,洛陽城的守軍真未必抵擋得住,不過承誌幫三路大軍分進合擊,目標顯然是汴梁而不是洛陽,因此,西路軍主力也沒有搭理退回洛陽的河南軍團,而是隻留下孟州一路偏師牽製,主力按原計劃繼續進兵。而他們的原計劃,卻不是在攻破滎陽後繼續東進中弁與中路軍會師,那就起不到分進合擊的作用了。這一路承誌幫的軍團,從滎陽出發,卻是一路向南,攻略京畿路西南諸州縣,掃清汴河幫的外圍分部的勢力。


    前麵說過,汴河幫的外圍分部是三大力量中最小弱的一股,由外總管總領,分駐京畿路三十六縣,即便在戰爭期間,也不曾將他們投入戰爭,而是仍各守疆土,這些分部力量加上汴河幫聯盟駐河南尚未被殲滅的力量,兵力正經還是不小的,他們能夠為汴河幫提供金錢、物資、情報乃至民夫,消滅他們,等於剪除了汴河幫的羽翼和在外圍的眼睛,是很必要的――盡管這要分出承誌幫相當的兵力,但除非承誌幫有信心速戰速決,否則這件事情也是必做的。


    承誌幫的西路軍未必是三路軍中最強的,但絕對是速度最快的,幾乎三分之二北國投過來的騎兵,都被編入了這一路軍中,因此,這一路軍充分發揮了速度的優勢,一路以快打快,他們在攻占滎陽的當天,便出騎兵攻克了鄭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會鄭州),鄭州被克,雖然西路軍並未東近但也與中弁的中路軍聯結到了一起,兩路軍都沒有了側翼之憂,然後這支騎兵部隊,迅速的南下,在兩天的時間裏,就趁汴河幫在京畿路西南各部還沒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奪取了新鄭(今河南新鄭)、穎昌府(今河南許昌)、襄城(今河南襄城)、郾城(今河南郾城),等戰略要衝,然後轉頭折向東北,分路奔襲商水(今河南商水)和西華(今河南西華),與另外兩路軍形成包抄之勢。


    不過,就在他們還尚未到達商水、西華的時候,汴河幫主力終於回返了,步軍部隊主力十四個軍,分成兩路回師,一路八個軍沿汴河直奔寧陵,增援這京東最後的據點,同時與承誌幫東路軍主力對峙,另一路六個軍,從東南方最後尚未被閉合的缺口太康進入,直奔圉城(今河南圉鎮,這個字音“羽”)、鹹平,大有直接進入汴梁加強防守的意思。


    而虎翼軍,或者說虎翼戰隊,與汴河幫的中軍四個軍在一起,進駐陳州,監視承誌幫西路包抄迂回的部隊。這個是線鈴手下趙秉言等經驗豐富的參軍們提出的建議,在他們看來,機動力是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地方,承誌幫這三路軍中,超過一半以上的馬軍都在西路軍,因此,這一支軍隊才是最值得注意的,另外兩支以步軍為主的部隊,那也就是拚實力拚組織拚消耗了,不會整出太大的幺蛾子來。


    就在他們達到陳州,休整還不到一天的時候,有消息從郾城傳來(雖然承誌幫已經攻占了郾城,但汴河幫畢竟在這裏經營數年,一點情報還是能得到的),承誌幫西路軍的馬軍和部分輕裝步軍(就是非戰士職業者們所組成的部隊)共八千餘人,已經從郾城出發,向東而來,但目的地卻不知是哪裏。


    “目的地?那還用問?不是商水就是西華!”聽了這個問題,趙秉言連想都沒想,就指著十分精致的地圖,肯定道:“承誌幫的西路軍,經過這六七天的行動,其目的已經昭然若揭,就是想在剪除我們羽翼的同時,實現大包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們最後就必須占領太康或者陳州才能實現,而西華是郾城通太康的必經之路,商水是通陳州的必經之路,肯定就是這兩個地方之一了!”


    “那我們去哪邊好?”


    “嗯――”,臨到決斷,趙秉言才猶豫了一下,道:“我覺得我們應該去西華,因為西華在北邊,即使敵軍不去西華,到商水,也會處在我們和中軍主力的夾擊之中,至少能取得個有利的戰場態勢,而若去商水沒遇到敵人的話,敵人就可以直接從西華的空隙裏鑽過去,直接抄襲我太康軍的側翼,那戰果就難以預料了!”


    “好!就去西華!”線鈴是個殺伐果斷的人,聽到趙秉言說得有理,當時就拍板決定道。隨即,線鈴與親自督隊出征兩淮的木仙瞳打了個招呼,便率虎翼戰隊向西開拔,直撲西華。西華距陳州隻有八十裏地,中午出發,如果連夜趕路的話,步軍在第二天天亮前就能趕到西華,而馬軍更是在當天天黑之前便到達了。


    線鈴的中軍是隨著馬軍行動的,到了西華,立刻便向西麵撒出斥候,偵察敵軍動向。照理來說,從郾城到西華,比從陳州到西華稍微遠一些,不過,線鈴他們是先接到承誌幫西路軍的騎兵和部分步兵從郾城出發的消息才緊趕慢趕過來的,這樣一來,就比承誌幫西路軍晚出發了半天的時間,如果都是騎兵全力奔馳的話,應該差不多同時到達,甚至可能是承誌幫西路軍騎兵先到一會兒,就算承誌幫西路軍沒有這麽強的緊迫意識,晚一點到達,應該也距離西華不遠了。


    可是,盡管在西邊進行了撒網式的搜查,但卻沒有見到半個承誌幫部隊的影子――馬軍步軍都沒有。


    “看來,承誌幫這是去商水了!”直到第二天天亮,仍舊一直沒有搜索到承誌幫部隊的消息,線鈴對身邊的趙秉言和田真歎道:“通知步軍,向南轉向,準備與中軍共同夾擊到商水的敵軍吧!”


    “遵命!”趙秉言答應一聲,便要出去傳令,而田真則問了句:“那我的馬軍如何行動?”


    線鈴這次到西華,身邊的江湖好手帶了不少,但如常千海,曹雲飛等將領,都在後麵統領步軍,而趙秉言和田真,一個是他的首席參軍,另一個是馬軍總管(其實還兼著弓兵教頭),自然要跟在他身邊。不過也就這兩員大將了,畢竟馬軍隻有一千五百多人,而步軍足足有上萬人,那邊更需要將領。


    “馬軍嘛,自然也要…”,線鈴話還沒說完,忽然“啾”的一聲,一張“雲雀符”落到了他的手中。


    “移?敵軍?怎麽會從北邊過來?”線鈴愣了一下,才仔細看裏麵的內容,原來,線鈴到了西華後,將斥候的主力都派到了西邊,其它三個方向派去的都很少,因此,在北邊的斥候搜索時便有很大漏洞,直到今天早上,一個斥候沿著昨天留下的空隙向回搜索時,才發現了一支承誌幫的騎兵,總數大約在兩千到三千之間,具體由於他不敢靠得太近,也不敢太肯定。而且,這支騎兵很奇怪的是並不是直奔西華而來,而是向偏東南一點的方向,也就是西華東邊過來。


    “敵軍…,這是什麽路數?”對於承誌幫騎兵的行動,不但是線鈴,就是一貫運籌帷幄的趙秉言也大惑不解。好在這時,第二枚雲雀符給了他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這第二枚雲雀符是從西南方向發來的,那裏已經搜索了一夜,終於發現了預想中的敵軍――與騎兵一起出發但仍未發現蹤跡的輕裝步兵。這些步兵顯然不象虎翼軍一般晝夜兼程,而是晚上正常紮營休息,因此,這個時候才在西邊四五十裏處發現了蹤跡。


    “想來是這樣的”,趙秉言終於想到了合理解釋,道:“敵軍之前並未發現我軍,他們想盡快趕到太康與他們的東路軍會師,合攏包圍圈,因此騎兵先行,西華則留給了後麵的步軍占領,可是昨天晚上,敵軍不知怎樣發現了我軍的蹤跡,因此,馬軍折回頭來,準備與步軍合力夾擊我軍!”


    “可是…”,線鈴猶豫了一下,還是提出了疑點:“據斥候報告,敵軍步軍似乎並沒有匆忙之意!按他們慢條斯理的行軍速度,恐怕要傍晚時分才能到達,而其馬軍要不了中午就能到西華城東,若是夾擊,這不合理啊?這明明是要讓我們各個擊破嘛!再說,既然夾擊,他們的騎兵為什麽不直接奔西華來,而是要往東邊去?那裏可正處在我軍的騎兵和步兵夾擊區域,進了那裏,他們想跑都不容易!”


    “這個…”趙秉言也是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不太確定的道:“也許敵軍隻發現了我們的騎兵,沒發現我們的步軍,因此他們騎兵奔東邊,想與步軍兩邊夾擊合圍,將我們全殲而不是西北夾擊,那樣我們還有跑路的餘地。不過,管他敵軍動機如何,既然他們自動跑到我們的口袋陣裏,我們沒理由不吃掉他們吧?”


    “那是!”線鈴也拋開了對敵軍動機的猜測,立刻向中軍官發布了一連串的命令,安排夾擊敵軍騎兵的行動。


    書中暗表,其實線鈴與趙秉言瞎猜疑了半天都猜錯了。承誌幫騎兵如此詭異的行動,其實隻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他們迷路了!


    這裏便顯示出了精確地圖在軍事行動中的優勢來了,線鈴的虎翼軍,地圖都是王啟倫親自繪製的,不但十分精致,而且由於京畿路原本就是汴河幫的地盤,而在虎翼軍重新聚集之前,大家便預料到京畿路有可能成為戰場――當時倒沒料到承誌幫能來,但是做了充分的被江東盟打敗被迫在京畿路裏內線防守的打算――因此,王啟倫更是親自帶人將所有三十六縣全勘測了一番,將地圖中比例不合,山川河流走勢與實際不符的地方全部修正了過來,因此絕對是精確無比。而承誌幫就不同了,他們本身沒有王啟倫這種人才(一般的江湖人物也不會注意到這一點),而且又是千裏跨越黃河,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外線作戰,無法進行實地勘測,因此隻能使用係統店鋪裏出售的極粗糙的地圖,這地圖不但小,而且精度也差,很多城鎮與實際相差出足足幾十裏都不止。若是從郾城到西華有官道還好說,順著路也就到了,可偏偏這兩處間別說沒有官道,連大一點的路都沒有,小路又是錯綜複雜,甚至很多地方不得不在原野上直穿,特別麻煩的是,還要渡過商水和穎水兩條河流,這就更容易迷路了,因此,承誌幫的騎兵先行,一路疾馳,打算晚上之前到西華宿營,而且他們確實應該比虎翼軍到得早,結果,他們走岔了道,從西華城西北斜穿了過去,直奔東北方而去。當時天色已經昏暗,虎翼軍的偵察主力又都放在了西邊,因此,雙方竟然誰也沒發現誰。直到今天早上,承誌幫的這支騎兵才發現走錯了路,已經越過了西華,為了與後邊的步軍會師,防止遇到汴河幫部隊突襲,他們也沒有將錯就錯繼續向太康趕,而是掉回頭來打算回到西華與步軍會師。可是,他們的地圖精度恰恰又出了問題,導致他們沒有直接向西華,而是向西華的東麵去了,那個地方,正好位於虎翼軍的騎兵與步兵之間,是個實打實的“死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繁盛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砵並收藏江湖繁盛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