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失去了主將的遼軍,終於開始混亂了,經過雲天索的騷擾和剛剛的伏擊,這隊二百多人的遼軍,如今還剩了一百六七十人,可剩下的這些人,明顯的分成了四五個小群體,在各自為戰,其中一股三四十人的,向著常千海帶隊的那隊宋軍伏兵直衝過去。。


    這裏必須交待清楚,眼下線鈴的五百多宋軍是分為三個部分的,一部分由線鈴親率,堵在狹穀的入口和兩邊的“人”字形山壁上,這些人多是刺客道士等職業,而剩下的以戰士職業為主的大都集中在空地外圍的扇弧之上,其中常千海帶了約二百四十人為一隊,堵住平地這一半,這一隊是宋軍戰士中的精銳,又有常千海這個高級戰士率領,戰力相當強悍,而另一隊不到二百人,由四大參軍裏的河洛率領,堵在有小溪的那一半,由於有這個顯然屏障存在,因此這一隊宋軍的戰力要遠遠弱於常千海他們那一隊。


    “放箭!”見到這一小隊遼軍衝過來,常千海立刻下令道,隨著他這一聲令下,二百餘隻箭矢已經飛了出去,不過,這時帶輕盾的遼軍已經回到了原本的隊尾,也就是現在的隊頭,雖然輕盾麵積較小,防禦力也不強,但畢竟是專門的防具,效果卻也不弱,因此,宋軍這輪攢射效果遠不如上次,隻有七八個倒黴鬼撞下了馬來。


    這時,便再次顯出了宋軍射術不行的弱點,如果是遼軍或者金軍的話,接下來肯定就是連珠攢射,而宋軍中即使等級很高專修弓箭技能的戰士,能連射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而為了保證射出的箭的密集和威力,他們不得不等待射得最慢的人,以便於他們形成齊射,這樣一來,實際上宋軍的射速,是以最慢的人為參考的,因此,在這隊遼軍騎兵衝上來之前,宋軍隻是又進行了一輪齊射,而被射下馬的遼軍不過隻有五六個人,反而是遼軍,即使在馬上,也連續發出了五六輪箭,雖然騎射時的準頭要遠遜於步射,可命中率卻甚至比宋軍步射時還要高,若不是宋軍陣前排列了步兵大盾,有效的抵禦了這些箭矢的威力,宋軍陣中在遼軍箭雨下損失的人數,恐怕就不止是眼下這不到十人了。


    “殺!”此時,剩下的不到三十個遼軍,已經衝到了宋軍陣前,在這種小規模的交戰,而且對手是以步兵為主時,遼軍的勾槍用處已經不大,因此,絕大多數遼軍直接抽出了馬刀,向宋軍的盾陣劈去,隻有少數幾個將領,還在使用著槊和戟這樣的長兵器。


    “長盾兵立盾,頂住!槍陣平槍前壓!牌刀手護衛!”常千海口中連續發令,原本因遼軍戰馬衝到眼前而略有慌亂的宋軍陣勢立刻穩定了下來,長盾兵將盾牌立在身前,下邊用沙土夯實,上邊用肩膀頂住,一旦遼軍騎兵突破槍陣衝進來,他們就要靠自己的血氣之勇,來硬抗戰馬的衝撞,否則一旦遼軍騎兵衝進陣來,後麵的長槍兵幾乎是沒有絲毫抗力的。


    在他們身後,所謂的長槍兵,其實就是長矛兵以緊密的隊形排列,每人手中都有一杆三丈長矛,如今矛已放平,矛尖架在前麵長盾兵的肩頭伸,構成了密集的矛尖陣。而在長槍兵的空隙裏,每間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左手持輕盾,右手持鬼頭刀的牌刀兵護持,另外,長矛兵中也有少數軍官是使用長戟或鉤槍這類能與騎兵近戰的兵器的,一旦遼軍衝進了陣中,他們將是保持陣型的最後防線。


    “噅~~!”戰馬不是裝甲車,能橫衝直撞,別說眼下的遼軍馬匹隻裝備了最基本的輕皮甲,就算當年名馳天下的大隋朝的重甲騎兵,那些戰馬在見到前麵密集的矛尖時,也會下意識的停下腳步。


    因此,在最前麵的遼軍戰馬在碰到矛尖前的一瞬間,大多人立而起,而後麵那些馬匹則是收不住腳步,直接撞了上來,立刻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不過,也有少數騎術精湛的騎士,在馬背上放低了身體,然後用馬刀格開了長矛,繼續馭馬衝了進來。


    不過宋軍的長矛是一排一排的,格開了第一排,還有第二排,而且,長矛兵也不是死的,遼軍士兵在這裏衝擊的速度已經不是很快,因此,被格開的士兵,還有充裕的時間,將長矛收回一點,然後在重新攢刺,因此,幾乎每一個衝進矛陣的遼軍,都要麵臨六到七杆長矛甚至更多的攢刺,除非是遼軍長了三頭六臂,否則幾乎是不可能將這些長矛完全格開的。


    當然,格不開不代表也躲不開,遼軍士兵個個騎術精湛,可以在馬上做出各種姿勢和動作,甚至可以駕馭馬匹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因此,麵對長矛攢刺,衝進來的這些遼軍,都利用馬匹本身做保護,通過各種動作或格或避,竟然在隻付出兩個人的代價的前提下,便衝到了長盾之前,當然,他們的馬匹在這般攢刺之下,大多是不可能保全的了,盡管如此,也仍然還有兩個人是連人帶馬衝進去的。直直的撞在了盾陣之上,而且,隨著這十來個遼軍衝開的矛陣的空隙,剩下二十來個遼軍也大多殺到了盾陣之前,然後馭馬狠狠的向盾陣衝撞了過去。


    “砰!砰!砰!”撞擊之聲立時響起,十餘個帶著戰馬幸存下來的騎士,先後撞在了盾陣之上,登時撞開了幾個缺口,而在這些人、馬的後麵,已經失了戰馬的遼軍則徒步從這些缺口殺了進去,用手中的馬刀拚命砍殺向周圍的宋軍。


    不過,這股遼軍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他們再能有三十人、馬,就能將整個宋軍陣勢衝散,而不是如現在這樣隻衝出幾個小缺口,正是因為沒有衝散宋軍的陣勢,使得宋軍的士氣和彌散在整個陣勢周圍的戰氣都沒有被太大的撼動,而遼軍由於衝撞,陣勢則完全散掉了,每個士兵周圍都隻有他自身的戰氣,戰氣加成效果已經趨近於零,再加上衝進宋軍陣勢後,馬的衝量已經都沒有了,隻能在近乎原地的小範圍裏盤旋,使得遼軍最擅長的馬戰優勢也蕩然無存。在這種種此消彼長之下,這些殺進宋軍陣勢中的遼軍,根本不是宋軍牌刀手的對手,再加上周圍持戟宋軍也不是吃素的,這種比長矛短但仍屬於長兵器的家夥在近戰中也是威力無窮,往往遼軍被牌刀手拖住後,周圍便是五六杆掛著戰氣的長戟戳刺,在這種戰陣中,閃展騰挪又不容易,因此,不管多強的戰士,也會在瞬間便被捅成馬蜂窩。


    當然,除了遼軍人數少之外,宋軍能取得這種壓倒性的優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裝備精良。線鈴之前下的工夫可都沒有白費,他在購置盔甲的時候,便用餘款買了一批步兵長盾,雖然數量很少,但恰好夠他們這個出擊小隊布置一列盾牆的。同時,出征之前,他將全軍的輕盾和最好的短刀都集中起來,裝備了近百名牌刀手,而長戟長槊這種可長可短但價格昂貴以至相當稀少的兵器,更是可著出擊小隊先配備,而如今,這些兵器和裝備的作用,都被經過嚴格訓練的宋軍精銳發揮到了極至,這才導致了在隻付出不到十個人傷亡的情況下,便將一小隊三十多個遼軍統統殲滅。


    “呼!”終於放倒了最後一個遼軍,帶隊的常千海不由得鬆了口氣,一邊揮手製住手下的歡呼,一邊抬頭向對麵望去,他知道,在埋伏圈裏,對主力遼軍的攻擊主要是由線鈴帶的道士、僧侶等法術職業者承擔的,雖然遼軍陣型已經散亂,並且主將喪命,但從剛剛消滅的這三十多人就能看出,這絕對是精銳遼軍,再怎麽混亂,仍能保持一定的組織度,不至於被線鈴等人的法術攻擊徹底打亂,甚至導致這麽半天沒有後續部隊跟上來,就隻任由著三十多人在前麵衝殺。


    仔細看了一下戰場形勢,常千海立刻大吃了一驚。原來,遼軍並不是沒有增援的能力,隻是其主力約百人,借剛剛那三十多人的拖延,轉向了山溪之後的那隊宋軍,這兩隊人馬雖然一先一後發動,但相隔時間並不長,隻是主力百人的那一隊,由於需要頂著對麵宋軍的箭雨徒涉山溪,並且在上岸之前還要麵對宋軍的盾陣矛陣,最要命的是,隔著山溪,他們的戰馬提不起速度來,因此也便失了衝鋒之利,緣此種種,在常千海等已經解決掉負責牽製自己的那三十多個遼軍之後,這一隊主力遼軍剛剛在付出了近二十人的代價後,在山溪的對岸站穩了腳跟,就在常千海審視戰場形勢的時候,已經有五十多人上了岸,還有三十多人仍在山溪裏涉渡。


    “糟了!中計了!”常千海登時臉色大變,在布設埋伏的時候,他也參與了兵力調配,按照他與線鈴以及幾位參軍的估計,有那小山溪作為阻礙,足以阻礙住已經散亂的遼軍。但是,真正帶隊消滅了這支三十多人的遼軍小隊後,他才驀然發現,眼下這支遼軍,竟然是一隊精銳,甚至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遠非他之前交手過的那些西夏軍和遼軍可比(他以前交手過的遼軍是南京道的,以漢人為主,騎射功夫和戰鬥力自然遠不及這一隊純契丹人組成的遼軍)。而且,雖然這隊遼軍遭到意料之外的埋伏並且他們的主帥已經被射殺,但他們似乎並沒有陷入預料之中的那種混亂,隻從他們能準確的判斷宋軍的分布,並且果斷的派遣這支三十多人的遼軍攻擊常千海這邊,掩護主力攻擊另一麵的宋軍就能看得出來,遼軍之中還是有指揮的。


    眼看著超過七十名遼軍已經衝近了小溪那邊的宋軍陣前,而後麵還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多人在涉水過溪(即使是遼軍,在遇到這樣的埋伏時也不可能完全不混亂,這二十多人就是掉隊的部分,除了他們外,埋伏圈裏還有二十多個遼軍是屬於更掉隊完全散亂的那種,不過,眼下這些人也漸漸組織起來,自動擔當了斷後掩護的任務,足見遼軍的組織度之高),常千海沒有半點猶豫,大聲下令道:“全軍聽令!右隊右轉,攻擊已過河遼軍側翼,前隊原地待命,防止最後麵的那些遼軍逃跑,其餘各隊隨我來!”說著,他一馬當先,帶著大隊一百八十度掉頭,向後方奔去。


    沒錯,他是向後去的,不過,這並不是逃跑,而是在一瞬間,常千海就判斷了出來,如果沿山溪布防的宋軍能擋住遼軍的衝擊,那也便擋住了,如果他們擋不住,那麽,自己帶隊直接衝進去,以遼宋兩軍的戰鬥力對比來看,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因此,還不如在友軍的後麵再布置一道防線,充分發揮宋軍陣戰的特長,而前麵那隊友軍,再不濟也能拖住一些時間,足夠他們再次布陣的了,至於他們倉促布下的戰陣是否能擋住遼軍的衝擊,常千海對這一點還有有足夠的自信的――雖然宋軍的陣勢是倉促布下的,但遼軍經過了被伏擊、主將被殺、涉渡小溪,衝破前麵那隊宋軍的防禦之後,絕對已是強弩之末,而且隻會比常千海的這隊宋軍更混亂,以自己這隊精銳宋軍的戰鬥力,如果連這樣的遼軍都阻截不下來,常千海覺得也就沒有再當兵打仗的必要了,直接回家種地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常千海預料得果然沒有錯誤,那隊七十多人的遼軍主力,同樣經受了長矛陣和盾陣的考驗,最終在付出了六個人和二十多匹馬的代價後,終於成功的衝進了宋軍陣中。不過,與剛剛衝常千海陣勢時不同的是,這隊遼軍已經有了足夠多的人數,因此,在付出上述代價之後,仍有五十多人衝進了宋軍陣勢。好在這隊宋軍雖然及不上常千海帶得那隊,卻也是線鈴精心打造的,能夠做到散而不亂,在遼軍將整個陣勢衝開後,各不同兵種仍能搭配成一些小隊與遼軍散戰,如果是正常戰爭,遼軍必然會借助騎兵之利,組織優勢兵力將這些宋軍小隊各個擊破,以求大量殺傷宋軍。但是,眼下的情勢卻是遼軍被伏擊,而且宋軍在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因此,遼軍的當務之急是衝出埋伏圈而非殺傷宋軍。正是基於這種形勢,在宋軍已經無法阻擋他們之後(小的戰鬥團體戰鬥力更集中,但阻擋方麵的效果就遠不如之前的整體陣勢了),大多遼軍,也就是約三十餘騎迅速的衝了出來,向尚未布置好陣法的常千海的第二道防線直撲過去,而剩下的十餘騎和不到二十個失去了戰馬的淪為步兵的遼軍,則繼續向宋軍小隊施加壓力,以防止他們再次聚集成大隊,並掩護後麵掉隊的同伴。


    不得不說,這隊遼軍行動絕對稱得上是迅疾如風,這一連串沒有一絲猶豫和拖延的戰術行動,使他們終於搶在常千海的陣勢完全結成之前,殺到了跟前。為了不使尚未穩固的陣勢被打亂,常千海隻得下令放過前麵的十餘騎,轉而在陣勢穩固之後,攔住了後麵的二十餘騎。


    “籲――”,沒想到,終於衝出包圍的十餘騎遼軍,竟然沒有直接逃跑,而是在一個百夫長服色的下級軍官的率領下,掉轉了馬頭,準備進攻常千海的後方,而就在這一小段時間裏,又有三十餘名遼軍步騎兵從河邊那隊宋軍的阻截中衝了過來――這已經是全部的遼軍了,那些宋軍再是吃幹飯的,也有二百多號人,再加上常千海留下的從側翼輔助他們的數十人,將最後麵七十多遼軍裏留下四十個,還是辦得到的。最後的這三十多遼軍與被常千海截下的二十多匯合後,足足有了五十多人,看架勢,竟然有與已經衝出去那十多個遼軍前後夾擊常千海這隊宋軍的意思。


    “著!”就在這決定性的時刻,忽然一聲嬌叱傳來,接著一道電光飛來,指揮十多個遼軍的那個百夫長,立刻被一支從空中飛來掛著戰氣的勁矢射落馬下。接著,又是一個聲音從空中傳來:“大家圈住,不要讓敵人跑了,中間這些交給我們了!”


    聽了這話,地麵上的宋遼兩軍士兵都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天上,卻見線鈴駕著趴蝮,帶著三十多個法術職業者從空中過來支援了,而在趴蝮的背上,除了線鈴以外,還有幾個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身銀色鎧甲,手持一張青色大弓,格外英姿颯爽的田真――剛才射死遼軍百夫長的那一箭,就是田真射出來的。


    “河洛隊散開!常千海隊防備身後!”一般來說在戰場上,即便有浮空術,也是不敢飛上天的,因為那無疑會成為亂箭的靶子,但此時遼軍曆經苦戰,兩百多人隻剩不到七十(這還是內外兩股遼軍都加到一起的總數),又處在宋軍包圍之中,哪裏還有心情向天上看,因此,線鈴等毫無阻礙的便飛到了他們的上空,並且向下麵包圍了遼軍的兩隊宋軍下令道。


    “轟!”隨著線鈴的話音落下,還沒等反應過來的遼軍開弓放箭,大片的火焰法術已經從天而降。如果是遼軍剛中伏的時候,即便是線鈴的三昧真火,也很難傷到有大量戰氣護體的遼軍,但是,現在包圍圈裏的遼軍不但人數隻剩下五十多人,而且陣型散亂,將領和基層軍官也折損大半,戰氣的濃度已經降到了最低點,這時線鈴和他身邊的高級法術職業者們施展的高級法術,已經能夠對遼軍進行有效的殺傷了。


    “呃!啊!”慘叫聲立刻響起,為了躲避這大麵積的火焰,原本聚集成一團的遼軍隻得四散奔逃,可這樣一來,隊形就更是沒了蹤影,可以遇見,最多半個時辰後,他們便是不被火焰燒死,也會被周圍的宋軍全部消滅。隻有一隊十多人的遼軍,在一位明顯是軍官的人的帶領下,拚命集結起了戰起,強行衝破了火焰,向著常千海的隊伍一頭紮了過去。


    “嗡!”又是一聲弓弦響過,田真的神射術再次建功,那遼軍小隊強行衝破火焰法術,戰氣已經徹底消散,就在這個空檔裏,田真成功的射殺了那個領頭的軍官,徹底打消了遼軍最後的抵抗。


    “走!”最後剩的遼軍就隻有包圍圈外的那十多個人了,他們剛剛失了首領,又見形勢已經不可逆轉,當下一聲呼喝,掉頭驅馬狂奔而去,但是,由於失了首領,這十多個遼軍竟然漸漸分成了兩股,成一個夾角,兩隊竟然越離越遠。


    “哼哼!想跟我們道士比速度嗎?”線鈴冷笑一聲,回頭對身後的道士們下令道:“就隻有十多個敵人了,而且鬥誌全無,沒有半點戰氣護身,就交給你們了,一個也不要放走!”


    “是!”三十多個高級道士和僧侶(包括部分會法術的其他職業者),一聲呼喝,便各展所能,在空中向那逃散的遼軍追去。


    在他們追去以後,線鈴帶著主力開始清掃戰場,剩下的全身著火而且不到二十人的遼軍已經翻不起任何波浪,除了被燒死和殺死的外,還有十來個人見勢不妙舉手投降了,這些人線鈴自然要帶著,在大宋的軍功評定體係中,一個俘虜的功勞可是要比十顆首級還要來得多的。


    當然,除了俘虜以外,京觀首級也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宋軍士兵將戰死的遼軍首級割下,硝製保存(在這個世界裏,做這種事情並不是那麽血淋淋的,隻要用意念點選一下菜單,然後將目標對準某具屍體,就可以在背包中收獲一顆首級),而剩下的屍體則是堆積在一起,封土立碑,以為京觀。


    最後盤點了一下戰果,此戰經過眾人努力,遼軍一個大隊被全部消滅,無一漏網,加上追殺逃散遼軍的法術職業者們帶回的首級,共得遼軍首級兩百零四個(雲天索他們偷襲時還殺傷了七八個遼軍,不過沒有首級,也作不得數了),其中有遼軍騎指揮一人,百夫長三人,另俘虜十一人,得良馬三百八十七匹,兵刃鎧甲無數。而宋軍這邊,共傷亡三十多人,其中陣亡的僅有十二人,折損馬匹四匹(有三匹是雲天索他們在引遼軍過來時被遼軍射殺的),算起來,這絕對算是一場完美的伏擊戰了。


    “吼!”戰果公布出來,所有的宋軍將士齊聲歡呼,不少人嘴裏還念叨著:“這下賺大發了!”之類的話。


    沒錯,這一仗勝得漂亮,將士們所得的實利自然就多,功勳和升官的好處姑且不算,單是那近四百匹遼馬,在大宋境內就能賣出六萬貫,兵刃鎧甲價值也超過萬貫――當然,這些錢中要先扣去線鈴借馬的利息的,也就是一萬貫,不過那剩下的也有六萬貫了。與這些直接實惠相比,朝廷的賞賜和撫恤(撫恤是給傷亡將士的,不會均攤,這裏就不計算了)就是小頭了,不過,朝廷的賞賜可是發給全軍的,虎翼左廂五軍共一萬二千五百人,若是每人賞賜一個雙餉的話(雖然虎翼軍不發餉,但賞賜的話應該按其他軍的軍餉來,那麽每人每月就是一千五百錢),全軍就能得到兩萬五千貫以上(軍官的餉錢高一些)。這樣算來,這一戰下來,虎翼軍左廂共能獲利八萬五千貫,按人頭均攤的話每人也能收益將近七貫錢,這些出擊拚命的將士甚至會超過十貫,要知道,這些將士中的絕大多數當初在江湖中混時辛辛苦苦打怪一個月也賺不了這些錢。


    “走了!收兵了!”打掃戰場之後,線鈴率隊離開了這個埋伏用的小山穀,雖然大家都已經很累了,但這裏顯然不是休息的好地方,雖然遼軍沒有能逃跑的,但誰知道遼軍是不是有其它的通訊方法,若是引來遼軍大隊的話,線鈴這點人恐怕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一次線鈴的行軍方向是向自己的老家德州走的,因為經過了這一戰,他們攜帶的東西太多了,再去搞遊擊的話拖累太多,因此,必須先帶回去消化一下。


    從線鈴他們設伏的金河山東北端到德州距離已經不遠了,快馬奔馳也就一天的路程,不過考慮到部下將士大戰疲勞,因此線鈴在途中休整了一天,再加上帶著大量的繳獲物資和俘虜,嚴重拖慢了速度,因此,直到第三天的時候,他們仍距離德州有一段距離,按照執掌地圖的王啟倫估計,大約要到下午時分,才能遇到駐德州的左翼第一軍的巡邏哨。


    “嗚――嗚――”,大隊拔營起寨沒多久,遠處呼哨聲忽然響起,線鈴立刻麵色大變,停住了跨下飛驥,大聲道:“敵襲!結陣!”


    線鈴這隊人馬來源繁雜,虎翼左廂五個軍的人都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線鈴的兩個親兵都,這些人都是各軍精選出來的,平時看不出他們有什麽差別,但是,在眼下遇到突發事件時,就能看出各部平日的訓練程度。隨著線鈴一聲令下,最先結好陣勢的,竟然不是線鈴精心打造的親兵都,而是高振波重點抓的第一軍,當然,這也與親兵都人數比較多有關,在五百多人裏,親兵都占二百餘人,而第一軍的不過六十多人,二百多人整隊必然沒有六十人快,但這也足見第一軍的精銳程度,不下於線鈴的親兵都。再接下來整好隊的依次是第三軍,第五軍和第二軍,最後的才是第四軍的人。


    此時線鈴的部下結成的是一個雙橫隊,前排隊形略長一些,後排略短,整體呈一個倒梯形,前排又分三隊,中間為線鈴的親兵都,左為第一軍,右為第二軍,後排也是三隊,從左到右依次為第三軍,第四軍和第五軍。


    由於剛才發回警訊的斥候,並沒有提供任何敵軍的信息,因此,線鈴除了從警訊的方向,可以判斷敵人是從東北來的外,其它諸如規模、兵種、陣型等都是一概不知,是故除了第一排的長盾兵外,線鈴沒有讓其餘將士下馬做更擅長一些的步戰,而是仍保持乘馬的姿態,待會兒能看到敵軍後,若是敵軍力量不如他們,再下馬步戰也不遲,可若是敵軍力量遠在他們之上的話,線鈴是打定了主意,讓部下扔下除了戰馬外的一切繳獲向老家德州轉進,反正隻要有這四百餘匹戰馬,這次出來就沒白費。


    陣勢結好不久,東北方向便有煙塵揚起,同時有隆隆蹄聲傳來,顯然敵軍也是騎兵為主,而從那煙塵大小來看,恐怕敵軍數量在八百到一千之間,就算這隊遼軍遠不如線鈴他們曾經殲滅的那二百多人精銳,可這力量也不是線鈴他們可以抗衡的。


    “盾兵上馬,準備撤退!”線鈴果斷的下達了命令。這裏離德州已經近在咫尺,沒有必要在家門口跟優勢敵軍拚命,想找場子的話,等會合了德州的第一軍後再說也不遲。


    就在所有人都跨上戰馬準備撤退的時候,一杆藍底白字的大旗從地平線上逐漸顯現,那大旗與線鈴這邊的某一杆竟是一模一樣,兩上麵白色的“宋”字也如出一轍。


    “是友軍!”雖然仍沒有放鬆警惕,但線鈴暫時打消了立刻撤退的想法,來到陣前繼續觀望。


    在那杆“宋”字大旗之後,很快便又出現了十幾杆各種旗幟,雖然這些旗幟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但上麵都有著兩個相同的大字――虎威。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繁盛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砵並收藏江湖繁盛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