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在很久很久以前…”既然是在講故事,線鈴很自然的采用了這個開頭,“有一個阿拉伯的故事,不是,有一個關於日本列島的故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日本由於大海隔絕,不利於文化傳播,所以文明誕生的較晚,直到公元前三世紀末,仍然處在使用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的原始社會。由於日本的陶器上有繩紋圖案,因此一般稱這個時期為繩紋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二百一十幾年,受秦始皇之命出海尋找不死藥的徐福率領五百童男童女以及一些士兵浮海來到了日本,並在此定居下來,他們帶來了大量的中國先進文化技術,在這之後不久,日本文化產生了飛躍式發展,進入了彌生文化時代(這一時代的物品由於最早在東京都的彌生町被發現而得名)。到公元前一世紀,該文化已經傳播到了本州島中部,也就是現在日本的近畿地區。”


    “在日本的《古事記》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就是在天照大神之前,曾經存在過十二代的天神,其中前五代稱為五尊特別天神,他們都是獨神,後麵七代中的前兩代是獨神,後五代卻都是一男一女兩位神,這七代神被合稱為神氏七代,把這些傳說結合徐福的事跡,你們能做何聯想?”


    見到三個女士都是張大了嘴,一副茫然的樣子,線鈴笑了笑,道:“我們不妨先從徐福的角度來考慮,他率人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想要從當地還處在原始社會,連自己的生活需求也滿足不了的土著人手中取得生活生產資料,甚至統治這些人時,你回怎麽做?”


    “反正至少我會是這樣,就是派手下的童男童女們分別到各土著部落,教授他們新的生產技術,將富餘出來的物資交給自己使用,而英勇無敵的大秦士兵,卻要留在身邊,作為暴力工具使用,而且根據‘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原則,很可能每個部落要派去一對童男童女。後來這些童男童女逐漸獲得了那些原始部落們的尊敬,而成為了他們的首領,甚至也有可能是徐福使用大秦士兵征服了這些部落,扶持自己的手下當上了首領。而徐福則成為總首領。”


    “再聯想《古事記》裏的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最早的五位天神是日本土著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這點可以從個別文字找到端倪,因為《古事記》上曾說,五尊特別天神時期,國土幼稚,沉浮不定,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日本的文明還很低下,對周圍世界沒有明晰的認識呢?”


    “再接下來的神世七代,則應該就是徐福和他的後人們建立的原始部落聯盟了,其中第一尊國之常立神,很有可能就是徐福,徐福死後,他的接班人就是第二代的豐雲野神,這兩個人都是一人攝王位,故此也是獨神。”


    “到了豐雲野神的時代,原本的大秦士兵大多老死,因此他的武力也沒有原來那麽強盛,而各部落的童男童女們則正當壯盛,並切實的取得了權力,於是,就有人發動了政變或者戰爭,推翻了豐雲野神的統治。而新上台的政權,一定是一男一女兩位首領,依我推斷,應該是男的掌軍事,女的掌神權,而且這種政體很有可能一直流傳了下去,這就是為什麽神世七代前兩代是獨神,後五代都是一對神的原因。”


    “後麵的五代神傳承了大約三百五十年左右,這段時間看起來很長,或許是由於這五代神都非常長壽,或許是徐福及傳人死後,各部落處大多數處在混戰階段,隻有五個時期是比較統一而強大的。後者的推斷其實是有史料記載的,《後漢書》上曾記載過倭國大亂,有百餘國紛爭的史實。”


    “到了大約公元二百年左右,出現了一個強大的部落,懾服了其餘的小部落,這個部落有兩位首領,男的叫做伊邪那歧,女的叫做伊邪那美,他們的關係應該是兄妹——哦,日本古代有近親結婚的傳統。也有可能是那些童男童女們曾經規定,隻要有秦人血統的後裔都是親戚,這些人中年紀相似的都以兄妹相稱,而最上層的通婚隻能在這些‘兄妹’間進行。由此推斷,日本所謂的神聖的皇族血統(按《古事記》中的記法,高天原係的神,也就是秦人血統的傳說人物被稱作天神,其餘的被稱為地方神,皇族是天神的後裔,以彰顯該血統的神聖),很可能隻是較純的秦人血統而已。”


    “這兩個人統領的部落,我們姑且稱為伊邪部落,要比以往任何部落都要強大,因此他們不但有足夠的能力控製其他小部落,而且還有能力開始對外擴張和勘察,於是,就有了《古事記》中記載的兩位大神生日本國土的傳說,這哪裏是生出來的,顯然是這兩個人主持探勘察出來的。”


    “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生了很多孩子,準確點說是三十五個,這些孩子便是《古事記》上記載的眾神,其中生到火神火之玄毗古神時,得了產褥熱之類的熱病而死,《古事記》中記載的死因是被火神燒傷陰部,但書中隨即記載了伊邪那美之後上吐下瀉的症狀,與熱病很相似。”


    “伊邪那美死後,伊邪那歧悲傷不已,他遷怒於火神,將自己的兒子親手殺掉,然後將伊邪那美埋葬在比婆山上,伊邪那美埋葬的山坡名為比良坡,山坡旁有一道泉水,名為黃泉。伊邪那歧後來很想念他的妻子,於是突發奇想,把妻子的墳墓掘開想進行複活,沒想到伊邪那美的屍體已經腐爛,十分惡心,伊邪那歧被驚嚇到了,回來便不停的做噩夢,這便是《古事記》上記載的黃泉國的故事。”


    “伊邪那歧連發噩夢,認為身上有穢氣,便到阿坡歧原舉行袚褉儀式,然後到河水中洗浴,在這次儀式上,他又認識了另一個女子,並且在後來又生了幾個孩子,這才漸漸恢複。”


    “在伊邪那歧後來生的孩子中,有三個是他最喜歡的,分別就是日本的三大主神天照大神、月讀和須佐之男。後來伊邪那歧將自己的國土分別給了這三個人。”


    “不知過了多少年,伊邪那歧也死了,他的三個得到國土的孩子裏的月讀命不知所蹤,估計是早逝或者被政治鬥爭搞掉了,剩下的天照大神和須佐之男掌握了政權,並且按照傳統,天照大神掌神權,須佐之男掌軍權。”


    “《古事記》中下來便記載了須佐之男大鬧高天原的故事,大致意思是須佐之男對伊邪那歧封給他的國土不太滿意,便要求回到母親的國土,於是伊邪那歧滿足了他的要求。哦,對了,他的母親是根之堅國的,更說明他不是伊邪那美所生。”


    “接著,須佐之男卻遲遲不願出發,後來借著向姐姐告辭的由頭來到了天照大神的國土高天原,天照大神認為須佐之男要來奪他的國土,十分害怕,全副武裝準備著,並問須佐之男的來因,須佐之男說他因想念母親,要去母親的國土,因此來向姐姐辭行,但天照大神不相信,於是兩人在天安河畔立誓,天照大神將須佐之男的十拳劍要來嚼碎,吐出來化為三個女神,須佐之男則將天照大神的八尺勾玉要來嚼碎,化為五位男神,由於他們事先約定的女性比較純潔,而三女神是須佐之男的東西所化,因此說明須佐之男心裏更純潔一些,自然是天照大神敗了。於是須佐之男乘勝大鬧高天原,天照大神開始還幫他說話,直到他將剝了皮的天斑馬扔進屋子,天照大神才害怕,躲進了山洞,由於天照大神是太陽神,因此她一躲起來,高天原上立刻漆黑一片,於是眾神在高禦產巢日神的帶領下,采納了其子思金神的計策,製造了八咫勾鏡,並假裝歌舞騙出天照大神,高天原這才恢複了光明,於是眾神趕走了須佐之男。”


    “這一段曆史在中國的史書上,竟然也有記載,隻是細節上不完全一樣罷了。按照《魏誌倭人傳》上記載,當時日本是一個擁有二十八個國家的邪馬台國統治,其原本為男王,後來遇戰亂,經推舉,又舉出女王卑彌呼來統治,但卑彌忽隻掌神權,政權卻由他的弟弟掌管,後來卑彌忽死後,大家又準備推舉她十三歲的女弟子壹與[注一]即位,於是卑彌忽的弟弟不服,又謀立男王,導致了國內大亂,後來各部首領又進行了商議,最終決定立壹與,這才平息了紛爭。看一看,這段曆史與《古事記》上記載的多麽相似?隻要把卑彌忽和壹與合起來看作是天照大神就ok了,而且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麽在《古事記》中天照大神的壽命為什麽那麽長,直到須佐之男的第六代孫時仍然活著的原因[注二]。那麽,下麵用我的方式再重新演繹一下這段曆史。”


    “《魏書倭人傳》上記載的邪馬台國最早的那位男王,就是伊邪那歧,他死後,日本大亂,後來卑彌呼,也就是前半段的天照大神,和須佐之男聯合控製了內亂,並重新掌握了政權。卑彌呼死後,指定傳位於壹與[注三],壹與怕須佐之男不滿,便要求他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去,但須佐之男不但遲遲不走,反而以祭奠他的姐姐為由來到了高天原。但是壹與看出了須佐之男的意圖,便全副武裝的戒備著他,須佐之男見無法達到偷襲的效果,便硬說自己隻是想念姐姐,為了證明自己心地純潔,便與壹與在天安河畔立誓,立誓過程大約是這樣的,壹與要過須佐之男的佩劍扔在了地上,結果來了幾個女孩給撿走了,而須佐之男將壹與的佩玉扔在了地上,來了幾個男孩給撿走了,由於須佐之男的東西引來了女孩,而且按他們的約定女孩純潔,於是便是須佐之男獲勝。其實這裏壹與耍了個小滑頭,她認為女孩子一定會撿佩玉,男孩子會撿劍,不想結果正好相反,她作為神官,本人也是挺迷信的,故此認為這是天意,便也相信了須佐之男,同時自己也很慚愧。”


    “不想須佐之男得寸進尺,大鬧高天原,然後趁天照大神在看手下織布時衝進去捉住了壹與,很有可能他當時為了顯示勇武,還把剝了皮的斑馬舉了起來。總之,最後壹與被關在了一個山洞裏,須佐之男控製了高天原,但他還未得到各部落首領的一致推舉,因此還不能稱王。”


    “於是須佐之男便邀集各部落首領,準備開推舉大會,不想他的運氣不好,就在開大會的,或者更有可能是推舉完成後舉行慶祝會的時候,突然發生了日蝕,古人是很怕日蝕的,便認為須佐之男觸犯了上天,於是以高禦產巢日神為首的各部落首領反悔了,他們趁須佐之男歌舞飲酒過量之時,將其捉住,並到山洞中重新迎出了壹與,說來也巧,壹與剛一出來,日蝕便結束了,高天原光明一片,於是大家更以為是天意,便共同推舉壹與為女王,並驅逐了須佐之男。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247年,也就是壹與在248年向三國時的魏國進貢稱臣之前的一年。”


    “高天原應該在現在的北九州地區,須佐之男被驅逐後來到了本州島西部的出雲國,那裏有八條巨蟒為害鄉裏,那八條巨蟒總是盤繞在一起,於是那些村民便認為那是一條八首八尾的大蛇,並命名為八歧。須佐之男到了出雲,設計斬殺了八歧大蛇,被當地人推舉為首領。”


    “又過了些年,高天原的權力牢牢的被壹與和高禦產巢日神掌握,而須佐之男在出雲國又發展出了一定的勢力。這時壹與也有了兒子,為了對付須佐之男的後裔,壹與便找了個借口,將葦原中國,也就是須佐之男的後裔們統治的地區封給了自己的兒子。”


    “當時葦原中國大部分土地都是由須佐之男的第六代接班人大國主神統治,於是壹與決定派使者來個先禮後兵。她前後派去了兩位使者,一個是天菩比神,一位是天若日子,但這兩個人要麽趨炎附勢,要麽貪戀美色,都是一去不返。”


    “於是,壹與又派了日本傳說中一位著名的大神建禦雷神前往,那建禦雷神勇武過人,對了,前幾天菅原真愛使得那柄布都禦魂神劍,傳說就是這位建禦雷神的佩劍,他一到出雲國,便直接威脅大國主神,當時的形勢是高天原的力量遠遠強過葦原中國的力量,因此大國主神雖然不願,卻也不敢推脫,便借口要問兒子的意見。大國主神有很多兒子,但勢力較大的卻隻有輔佐政治的八重言代主神和掌握軍隊的建禦名方神。於是建禦雷神便先後找這兩個人問意見,其中八重言代主神沒有什麽野心,而且比較有眼光,認識到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便直接同意了,而建禦名方神卻桀驁不馴,他自恃勇武,要跟建禦雷神比力氣,被建禦雷神捏碎了他的手掌,然後他又率兵攻擊建禦雷神,被建禦雷神擊敗,一直追擊到現在的信濃國洲羽海,才將他擒住,麵對生死威脅,建禦名方神也隻得屈服了。於是,大國主神被迫提出了最後的條件,就是要擁有與太子一樣的宮殿和享樂,在這個條件被滿足後,他也無奈的讓國了。這一段是《古事記》中記載的平定葦原中國的故事。”


    “葦原中國平定後,太子剛要去統治,便忽然死掉了,於是壹與又將葦原中國封給了她的孫子日子番能邇邇藝,這是個音譯的名字,後麵我們姑且稱他為天孫。天孫在去葦原中國前,壹與將代表軍事、政治和神權的三件寶物,也就是劍、鏡、玉三大傳國神器給了他,又為他物色了大批的伴緒和手下,這些人浩浩蕩蕩,一路上又有很多地方神,也就是地方部落歸附,天孫還通過聯姻等手段拉攏了地方上比較強大的天神後裔大山津見神,終於穩固了在葦原中國的統治。”


    “後來大山津見神的女兒為天孫生了三個兒子,其中的三子火遠理向他父親一樣通過聯姻得到了海島上一個部落的支持,逐漸強大起來,而他的哥哥火照的統治的部落卻接連遭遇水災,後來火照想去攻打火遠理,卻又遇到了海嘯,當時的人迷信,於是火照以為弟弟受到上天的照顧,隻好屈服。”


    “那海島部落的女兒,為火遠理生了一個兒子,然後就因為火遠理有一次不小心羞辱了她而回到了娘家,但她還記掛自己的兒子,便派自己的妹妹回來照顧兒子。他的兒子後來繼承了王位,娶了自己的姨母為妻,一共生了四個兒子。”


    “就在這個時候,當時的北九州發生了水災——注意,天孫雖然平定了葦原中國,但他即位後建立統治的高千穗宮,卻仍然是在北九州——因為《古事記》中記載的那位娶了自己姨母的倭王的四個兒子,有一個踏浪遠遊,另一個回到了海裏,這應該代表那裏發生了海嘯。”


    “於是,剩下的兩個兒子商議進行遷移,這兩個兒子中哥哥叫做五瀨,弟弟叫做神倭伊波禮毗古,也就是後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這兩個人率部遷徙的過程很艱苦,大致行程是從九州的日向國,經宇佐和築前,再渡海來到了本州島上的阿歧國,也就是現在的廣島縣,他們在現在的廣島和岡山兩地住了十五年,又繼續東進,這一次,他們是在地方部落的幫助下,走的海路,在瀨戶內海沿海路,經過攝津海濱和大阪一帶的白肩津登陸,在這裏,他們遭到了地方部落的頑強抵抗,五瀨的手被大和地方勢力首領邇藝速日的大舅哥登美毗古射傷,後來可能是傷口感染死去,在臨死前,他下令部隊繞到南邊的和泉國再次登陸,他死後就葬在了這裏。”


    “五瀨死後,神倭伊波禮毗古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首領,他們再次登陸後,途經熊野村時,遇到了一隻大熊,當時日本人的武器十分簡陋,根本無法重傷這隻大熊,就在這時,當地人高倉下進獻了一柄大刀,據說就是那位建禦雷神的佩劍布都禦魂,神倭伊波禮毗古用這劍斬殺了大熊。後來那高倉下也很出了些力氣,他使用自己養的八咫烏偵察,躲開了那些敵對的部族,來到了吉野河的下遊,在這裏,他們得到了當地部族的幫助,穿過了沒有道路可走的荒山,來到了宇陀。”


    “當時的宇陀地方部落是兄弟兩人掌管,哥哥叫兄宇迦斯,弟弟叫弟宇迦斯,這宇迦斯在古日語裏是狡猾的意思,神倭伊波禮毗古到了這裏,問兩個人是否願意歸附,其中的兄宇迦斯不願歸附,揚言進攻,但他的族人沒有響應他的號召,因此他也沒有集結起軍隊來,於是,他隻得假意歸附,卻造了一座大殿,在殿裏設置機關,準備將神倭伊波禮毗古等人引誘進去後殺害,但他的弟弟弟宇迦斯可能以前跟他有仇,偷偷的向神倭伊波禮毗古告密,於是神倭伊波禮毗古手下的將領將兄宇迦斯叫來,逼迫他自己走入大殿,陷進機關死了。”


    “神倭伊波禮毗古又從這裏出發,來到了大和國的忍阪村,這裏有八十個勇士——當然,八十並不是確數,而是說很多了——準備抵抗,於是神倭伊波禮毗古假意派人送上酒食乞和,卻讓送酒食的人暗藏兵器,突然襲擊,把這些勇士都殺死了。”


    “這時,神倭伊波禮毗古的軍隊已經來到了當初射傷五瀨的大和地方勢力的後方,發動了攻擊,大和地方勢力失去了在灘頭迎敵的優勢而不敵敗落,邇藝速日——注意,這個人也是秦人後裔——隻得出來請降,表示屈服,神倭伊波禮毗古終於達到了東征的目的,就在這裏建立了宮殿實行統治,並稱天皇,他本人就是日本第一位天皇,後來諡號神武天皇,而由於他統治的地方是在大和國,因此這個政權被稱為大和政權,以至後來整個日本民族也自稱為大和民族。”


    “從此,日本的傳說脫離了眾神的時代,進入天皇時代,神武天皇到底什麽時候建立的大和政權,沒有具體的曆史記載,但近代考證發現,至遲在三世紀中葉或者後半頁,大和地方已經有較強大的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存在,到四世紀前半頁,大和國經過擴張,已經重新將勢力向西延伸回了北九州,並向東擴展到了關東地方。這個時代恰好是《古事記》裏記載的英雄倭建西征熊襲,東討蝦夷的時候。對於這一段,我們稍後再講。”


    “神武天皇在位時間較長,他死後發生了叛亂,後來他的小兒子平定了叛亂,當上了天皇,而他的長子主動讓位。再其後幾代天皇在位時間都很短,就是連《古事記》上也沒有詳細的記載,這幾位天皇在位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穩固剛剛建立的大和政權。”


    “後來皇位傳到了崇神天皇這裏,這位天皇在位期間,發生了較大的瘟疫,後來在一位叫意富多多泥古的人的幫助下,才平息了疫情,但瘟疫過後,大和政權物資非常匱乏,於是便開始向周圍掠奪擴張,而且,由於平息瘟疫和對外擴張的勝利,這位崇神天皇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他擺脫原來天皇隻負責敬神的傳統,治理國事,進行改革,並開始征收貢賦。”


    “崇神天皇死後,皇位經過垂仁天皇,傳到了景行天皇手裏,這時大和國國力已經很強盛,於是便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擴張。景行天皇有三個兒子有太子號,其中前兩個兒子,哥哥叫大椎命,弟弟叫小椎命,也就是英雄倭建。其間景行天皇聽說三野國部落首領有兩個美麗的女兒,便命大椎命去召喚,結果大椎命自己娶了她們,卻另找了兩個女子來蒙蔽景行天皇,景行天皇知道受了欺騙,卻不願以此責罰兒子,便隻是不與這兩個女子結婚而已。但大椎命知道事情暴露,既慚愧又害怕,從此不敢出來一同吃飯。於是,景行天皇就讓小椎命去勸哥哥,結果五天之後大椎命仍然不出來,於是天皇就問小椎命是怎樣勸他哥哥的,小椎命回答道:‘早晨上廁所時我等著他,把他抓住,擰掉四肢,裹在席子裏扔掉了。’於是天皇對這個兒子的凶狠非常惶恐,便命他去西征九州南部的熊襲部落。”


    “這時小椎命隻有十五六歲,他向一直跟他關係很好,甚至有些曖昧關係的姑母倭比賣辭行後,便踏上了征途。到了熊襲,正好其首領熊曾建兄弟辦酒宴,於是小椎命便化裝成女子混了進去,並在酒酣之時殺掉了熊曾建兄弟,其中在殺弟弟的時候,那個弟弟敬佩他的勇武,向他獻了一個名號叫倭建。”


    “熊襲是當時西部最強大的勢力,倭建將其平定後,其餘各部都很害怕,於是紛紛表示歸附,隻有出雲國的出雲建不服,於是倭建先跟他交了朋友,然後做了一把假刀,在一起去肥河洗澡時,倭建先上岸,拿起出雲建的刀,說:‘咱們換刀!’過一會出雲建上岸,便佩起了假刀,於是倭建提出比刀,出雲建的假刀拔不出來,就被殺死了。於是倭建平定了整個西部。”


    “倭建回國之後,景行天皇又命他東征蝦夷,蝦夷有十二個比較強大的部落,天皇卻仍象上次一樣,沒有給他軍隊,隻派了幾個助手。倭建知道天皇有殺他的意思,便去他的姑母那裏,倭比賣將天叢雲劍給了他,又給他一個口袋以應急用。”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倭建到了東國之後,倚仗自己的勇武,竟然真的殺掉了那些部落的首領,其間相武國造將他騙進了一片沼澤,想放火燒死他,危機關頭,倭建打開倭比賣給他的口袋,見裏麵有一塊火石,於是他采用了現在看來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先用天叢雲劍將周圍的草砍淨,然後用火石點火對燒,將對方的火燒退,然後又殺死了相武國造一行人。”


    “在倭建走海路經過浦賀灣時,又遇到了風暴,於是他的王後投海祭祀,才平息了風暴。不過倭建也並沒有把這個為他而死的妻子放在心上,他回頭便與曾有過婚約的美夜受比賣結婚,並把自己的天叢雲劍留在了新婚妻子那裏。”


    “其後倭建又去攻打美濃國與近江國之間的伊服歧能山上的部落,結果途中遇到了冰雹,倭建被冰雹打傷,後來便死了,由於他平定四夷的豐功偉績,日本人一直以天皇的規格來看待他,用天皇的依仗來埋葬他。”


    “倭建西征的這段曆史,在中國和朝鮮的史書上都沒有記載,其時間大致在公元350年以後,390年以前的時間段中。他西征以後,大和政權至少在名義上統一了日本西部,於是便開始了向朝鮮半島的擴張。從四世紀中頁起,日本便開始向朝鮮南部滲透,並在任那建立殖民地,公元391年,這是在朝鮮史書上有具體年代記載的一次,倭軍大舉進攻朝鮮中部,並於公元399年最遠到達了平壤。”


    “《古事記》中曾記載在仲哀天皇時期,日本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朝鮮,並使新羅國王臣服的故事,應該就是391年那次。”


    “其後按中國史書記載,在南朝劉宋政權時期,前後共有五位倭王來使進貢,並求封號,這五位倭王要求的封號都是帶都督朝鮮軍事和倭國王兩個銜頭的,但劉宋政權一直隻是封倭國王這一稱號,直到王‘武’的時候,由於劉宋與新羅交惡,才同意把新羅加入倭王的封號,但卻始終不承認實際已經被完全被倭王控製的百濟加入其封號。”


    “這五代倭王,估計應該對應《古事記》裏的應神、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位天皇,這五位天皇是日本在朝鮮勢力達到全盛的時期,其年代大約是公元421年到公元470年之間,《古事記》裏對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和與中國的交往記載得很少,但也有所提及,比如在應神天皇時期,就曾提到過百濟國王向天皇進貢,貢品有《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同時貢上一名叫邇吉師的賢人和幾個技術人員,這些人後來就留在了日本,應神天皇還曾經讓他的太子向邇吉師——這個人在《日本書紀》中名叫王仁,這個名字更符合朝鮮人的取名習慣——學習《論語》等事情。”


    “這一時期日本各族長仍有很大權力,他們經常為立誰為天皇進行激烈的鬥爭,尤其是允恭天皇死後的皇位爭奪戰,幾乎殺死了皇族裏的所有男人,最後唯一剩下的雄泊瀨皇子取得了勝利,並成為了雄略天皇,也就是《宋書》中記載的第五代倭王武。這一段曆史,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都有記載,隻是個別人物的名字不同而已。”


    “雄略天皇死時是公元479年,他死後,由於日本在朝鮮的統治耗費巨大,引起了國內一些人的不滿,先後發生了一些叛亂,其中尤以築紫的國造磐井叛亂規模最大,曆時一年零三個月之久。這些叛亂以及日本的政治鬥爭加大了日本的內耗,使其在朝鮮的勢力不斷萎縮,不但百濟逐漸強大並脫離日本統治,連其設在任那的殖民政府也於在公元562年垮台。


    “磐井叛亂以後,日本開始加強中央政權,同時以泊來的財政官家族蘇我氏為代表的技術家族開始得勢,當時日本還處在氏族社會末期,當時的政治勢力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加強中央集權,不再通過各地的伴造把人民當做集團來統治,而是作為個體直接征稅管理,這一派以沒什麽土地的泊來人居多,以蘇我氏為首;另一派則是保守派,認為應該保持原本的國家統治氏族,氏族統治人民的形勢。這一派以原本就是氏族長、伴造出身的本土勢力為主,以物部氏為代表。”


    “到六世紀中葉,兩派的矛盾達到高峰,其核心問題是朝廷是否應接受佛教,對於這種泊來的宗教,泊來人出身的蘇我氏強烈要求接受,而物部氏堅決的要求信仰日本本土的神,在那個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掌握宗教可以說就是掌握了統治的基礎,因此兩派各不相讓,最後蘇我氏取得了勝利,公元585年,蘇我稻目的外孫繼位,就是用明天皇,用明天皇死後,蘇我馬子和物部守屋就皇位繼承發生了爭執,進而引發了戰爭,最終蘇我馬子聯合其表兄,也就是用明天皇的兒子聖德太子取得了勝利,擁立自己的外甥做了天皇,就是崇峻天皇,但崇峻天皇嫉恨蘇我馬子跋扈,蘇我馬子一怒之下指使人殺死了天皇,立本族的皇女為天皇,就是推古天皇,讓聖德太子任攝政,兩個人進行獨裁統治,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593年。對於這些事情,《古事記》中根本沒有提及,大約是受當權者影響給刪除掉了的緣故?”


    “蘇我馬子和聖德太子執政期間,日本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首先他們建立了天皇體製,其次他們製定了《十七條憲法》,再次,他們立佛教為國教,並恢複與中國王朝的交往,最重要的是,他們編纂了日本最早的曆史文獻《天皇記》和《國記》。這兩部書是漢字注音的書,在蘇我蝦夷垮台的時候與他本人一起被**了,但它的影響十分廣泛,後來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就是以這兩部書為基礎,靠日本天皇口述皇族中傳下來的這兩部書的內容編出來的,因此,《古事記》記載的最後一位天皇就是推古天皇,也就是《天皇記》和《國記》中記載的最後一位天皇。而《天皇記》和《國記》兩書中沒有具體記載的用明天皇時期的政治鬥爭,在《古事記》中同樣也沒有提及。”


    [注一]據說有人認為中國古書上記載的日本諸王都是音譯,於是找了些日本與中國的古語言學家共同研究,根據發音認為壹與(中文音譯是toyo)就是日本傳說中的豐受姬(日文發音是toyoukehime)或豐受大神,這個人是卑彌呼曾孫輩,同時有琉球島上的隼人和邪馬台國所在的日向人的血統。


    [注二]據日本的史學家考證,卑彌呼活到了九十餘歲,在位七十餘年,再加上壹與在位的時間,拖到卑彌呼的弟弟的第六代傳人是絕對不成問題的。不過還有日本史學家認為壹與是神武天皇的女兒,後來讓國給了自己父親建立的大和政權,從大和國建立的大致年代上看,這種說法還是可采的,但本文是《古事記》中記載的演繹的,而《古事記》中提到的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第五代孫,即使天照大神指的是卑彌呼,他也不可能是壹與的父親。


    [注三]也有日本史學家考證說卑彌呼死後琉球島的狗奴族入侵邪馬台國,而壹與有狗奴國血統,於是邪馬台國各部首領推舉壹與為王,已與狗奴國達成妥協。


    後記:本部分原本計劃用兩章完成,但寫完後發現字數不夠,便進行了一些刪減,有的地方刪掉了,比如前文曾提過的黃泉國的故事和斬蛇的故事;有的部分縮減了,如允恭天皇到雄略天皇間的皇位爭奪;也有的部分原本是從作者的角度和《古事記》兩個角度敘述的,現在將從《古事記》角度上的敘述舍掉,文中大多數地方進行了這樣的處理。經過如此壓縮,終於將其合進了一章,不過字數也超過了一般章節,將近一萬字。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繁盛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砵並收藏江湖繁盛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