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不歡而散後,文策氣鼓鼓地回到後院,一口涼茶入嘴,心中更是氣憤,立時把茶盞放的哐當作響,把一眾下人唬的戰戰兢兢。


    “拿著雞毛當令箭!”文策在心中暗暗地罵了句。


    這文策,好歹也是同進士出身,自詡文武兼備,骨子裏也是清高的很!


    在南陽主政以來,寬厚待人,深得地方名流清客的敬仰,冷不丁突然冒出來了個隻懂打打殺殺的京城侍衛,敗了吟詩作對的雅興不說,天天還得強作歡顏小踮腳的伺候著。


    文策半躺在太師椅上,忍不住長歎了一口氣,“仕途坎坷啊……”


    然而,讓他頭疼的事,遠遠沒有結束的樣子,還是接二連三的來了。


    一連幾天,南陽城中商賈打著各種旗號入府,兜兜轉轉最後無非都是一件事,問那個下獄的長隨到底犯了什麽事,怎可查無實據當街抓人,還汙蔑行商為亂黨!


    更有往日相親者直接將文策痛罵了一頓,說他這是打著清查亂黨的名義收割商家財產中飽私囊!


    文策一向寬厚,自然不想接這個別人丟過來的鍋。


    但苦於沒法跟一眾商賈解釋此非本願,隻能左顧言它,敷衍了事。


    反倒,正中張堂文的下懷。


    從與楊鶴汀約定好後,張堂文便讓四兒長包了一輛馬車,每日在南陽城中走街串巷,新朋舊識也好,有無生意往來也好,隻要是城中商賈人家,張堂文都不辭辛苦親自登門拜訪,光是隨手拎的點心,照四兒的原話說,“都夠開家點心鋪了!”


    由於張堂文的四下遊說,南陽商界人人自危,各家會館人頭攢動,從早議到晚,都將這次官府無據拿人當做了一個隱秘的信號,紛紛表態要與官家此等卑劣手段抗爭到底。


    而楊鶴汀與羅飛聲,兩個真正的同盟會黨人,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的時機,紛紛在各學堂組織集會,親自登台演說,以己為例,控訴清廷不公。


    一時間,南陽學界為之震動!


    這兩人在南陽興新學一年有餘,名聲遠播,在整個河南學界都頗有威望,此事借由各種校刊傳出之後,連遠在開封府的河南學政都親自拍電報,找文策過問此事,千叮萬囑“切莫輕動,易傷士子之心!”


    夾擊之下,文策此時已不隻是頭疼那麽簡單了,簡直就是焦頭爛額,不勝其煩。


    莫名其妙背鍋的文策自然也不會放任此事的始作俑者:啟封恣意逍遙快活,天天纏著他議論推斷此事,倒是沒人在意關在牢中的夏老三了。


    但無論怎麽商議,啟封始終緊咬“麾下侍衛被火器所傷,必定是亂黨所為”這一條,完全不將文策的話語放在心上。


    文策連日上下打聽,早就收到了商賈那邊傳來的風聲:說是啟封一行人未明身份,與窄巷前後堵截,西商張堂文誤以為歹人假冒官人劫掠,這才鬧了這麽一處。


    而且文策還從洋幫辦:英國太古公司派來南陽籌辦分公司的廖啟德處,坐實了那把手槍的來曆,一時間,便是文策,也覺得啟封是真的在胡鬧了。


    然而,地方官文策的難題,對於京官啟封來說,猶如過眼雲煙,聽之任之。


    眼瞅著就要入夏了,自京漢鐵路竣工以來,南陽城好久沒這麽熱鬧過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來往客商變少了,卻多了一堆一堆湊群遑論時政的閑人,而他們議論的中心,居然是一個普通人,一個一窮二白又無甚才敢的白丁。


    但正是這樣的身份,才讓他們把夏老三的遭遇,帶入到了自身,感同身受。


    漸漸的,民聲呼籲成了一邊倒的局麵,“放人”漸漸頂替了“徹查”,成為了送到文策麵前的唯一選擇。


    來自商界的壓力也從開始的旁敲側擊,演變成了一封封義正言辭的保函,聲援在押嫌犯夏老三的東家:賒旗西商張堂文!


    原本一件不足掛齒的小案子,竟然成為了牽動整個南陽城的焦點!


    文策最終還是扛不住四麵八方的壓力,他執著的連著約了啟封好幾天,終於請得啟封與他一同,接見此案的當事人:張堂文。


    隻不過張堂文還未帶到,文策與啟封便又在縣衙的大堂上吵了起來。


    說是吵,其實文策隻有被罵的份兒。


    “私藏火器,作亂之相昭然若揭!尋常行商怎麽可能身攜這般精良的火器?那人槍法精準,身手矯捷,必定是早有圖謀日夜操練!這張姓嫌犯遲遲不投案!必是心中有鬼!”啟封每每說起此事,都是咬牙切齒,一臉悲憤,仿佛順著夏老三這條線,他啟封就能將整個亂黨一網打盡,光宗耀祖、捍衛社稷、為幼帝分憂一樣。


    但在文策眼中,這就是強辯。


    行商天下,走南闖北,且不說時局動蕩了,便是遇個山賊路霸,防身之物總還是要有的!如今山坳裏的麻匪都已經鳥槍換炮了,人家賒旗巨賈帶把手槍算什麽大事?


    要說私藏火器,靳崗教堂聚眾數千,看書 uukanshuom洋槍過百,還有三尊小炮,你啟封堂堂大內侍衛,怎麽不去管管?!


    但這個話,文策隻敢在心裏痛陳一番,過過幹癮。麵對官階比他高許多的啟封,他便是再鬱悶,也隻能陪個笑。


    “大人這話嚴重了,那行商貨行天下,有此物傍身也屬正常,何況如今宛西、宛東幾杆土匪嘯聚山林,若非我南陽梅花城固若金湯,那些個賊人伺機劫掠都是尋常之事!”文策鬆活了一下脖頸,跟啟封同坐,他連二郎腿都不敢翹,端坐久了渾身都麻木了。


    “那是你地方官吏無能!才至匪患難平!”啟封狠狠地啐了一口,方才的聲嘶力竭讓他此刻有些氣短。


    文策笑著應了個腔,這剿匪得問南陽總兵,與他知縣無甚關係,說到攝政王麵前,他文策也不用縮脖子,“大人說的是!也正因如此,那西商才誤以為大人乃是賊人喬裝的,這才奪路而逃,引起這麽大誤會,鎮台衙門也是有責任的!“


    啟封瞪著文策這個老滑頭,忍不住撇了撇嘴。


    如今知府暫缺,知縣文策主政地方,但這南陽鎮總兵手握近萬兵馬,才真正是南陽城當下實打實的土大王,文策這話,分明就是想讓啟封拉南陽總兵也拖下水,好把地方軍政兩邊都得罪了。


    啟封雖是侍衛,家中卻是世襲的武職,又身在京畿,自幼沒少聽老人們講,大清朝有一說一,正經八百的欽差大臣,到了地方上幹涉軍政事務,大多都沒有好下場。


    何況,啟封如今奉的是攝政王的密諭,離欽差,還差得遠。


    這個老滑頭!當我是傻子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華轉頭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風挽珠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風挽珠簾並收藏浮華轉頭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