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爭奪
犒賞嘛,自然也少不了孫陽的那一份,一千兩黃金,彩帛數十匹,同時還賜婚於孫陽,將皇室的流雲公主下嫁,甚至連婚期的日子都定好了。
公主自然不會現在就送來,帶來的隻是畫像,宮廷畫師的水平真的挺不錯的,畫中女子似要走出來一樣,不過看看年歲,才十五歲而已,對這種**,孫陽還真就沒什麽興趣,真要是辦那事的時候,都有犯罪的感覺。
孫陽真接就回絕了,就算是自己再笨也應該知道,大宋駙馬是絕對不允許帶兵的,富貴倒是沒問題,但是絕不許碰兵權,大宋方麵不敢動孫陽,因為孫陽戰功卓越,在民間有著極高的聲望,若是直接不明不白的就把他給拿下或是逼反的,哪怕是在百姓那頭都交待不過去,有了嶽王爺的前車之轍,若是孫陽登高一呼,隻怕從者如雲。
可孫陽一旦成了駙馬就不一樣了,無論是官麵上還是民間都能交待得過去,你還是駙馬卻仍然要帶兵,那可就是你居心叵測,早有預謀要謀反了,雖然孫陽現在做的事也跟謀反差不多了,自定軍製,自立自治區,自行委派官員,但是和駙馬的身份是兩回事,你要是駙馬,那就是皇家之人,怎麽處理,是宗人府說了算,怎麽處理都是家事。
孫陽直接就不客氣的回絕了,公主再漂亮也是小蘿莉,沒胸沒屁股的,爺喜歡的是李平那樣豐滿的禦姐。
這邊禮部官員走到一半的時候,那頭大宋官報就已經把消息傳了出去,似乎一切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孫陽這頭一回絕,立刻就在《自治區時報》上發表聲明了。
雙方在表麵上仍然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孫陽在報紙上也一副感激的模樣,感謝大宋對他孫某的關心與愛護,甚至不惜下嫁公主,但是孫陽聲明,自己於軍中早有知已,感情深厚可比山嶽,可以為了對方而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反正是有多麽的轟烈就有多麽的轟烈,甚至還有數度為了救對方而險些自己喪命之類的小故事,這可比大宋官報感人多了。
雖說男人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皇家的顏麵在那擺著呢,大宋公主下嫁,總不能當妾吧,讓孫陽把自己的知已做妾,更不近人情了。
本來大宋方麵送了個糖衣炮彈過去,可是孫陽這頭,連糖衣都懶得剝,直接就頂了回來,然後緊跟著就是一個大巴掌扇了回去,打臉打得啪啪做響。
大宋方麵沒有想到孫陽竟然如此強硬的就頂了回來,本以為孫陽就算是再不情願,也要接連上表推脫之類的,也能讓大宋方麵做一個緩衝,可是孫陽幹淨利落的就拒絕了,毫不客氣。
孫陽可沒有心思跟大宋這頭龐大的文官玩什麽政治,他真要是敢那麽幹的話,還不玩死自己,還不如像砸地鼠一樣,哪冒頭,直接就一拳頭砸過去呢。
大宋方麵可是真的不敢往急裏逼孫陽,人家連蒙古人都說打就打了,區區一個潼關,還真沒什麽信心能夠擋住了北伐軍的鐵軍。
不過接下來的動作讓大宋方麵又有點看不清了,借著北伐軍一戰而勝,自治區這塊根據地更加穩固之時,部隊再一次進行了整編,取消了北伐軍這個番號,更名為大宋護國軍,軍規第一條,以家國為已任,總之,在護國軍或者說在自治區上下,沒有任何一句是提到皇權的,全部都是家國至上,把皇權與國家進行了分離。
我們保的是隻中華土地,保的是華夏文明,而不是哪一朝哪一代,保的也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其實就這一條,才讓趙宋頗為不滿,甚至是痛恨,千年封建家姓統治,讓孫陽這麽一搞,全亂套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整編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番號,其實這一次太行山九關禦敵,同樣也是護國軍的一次軍事行動調配的嚐試,為什麽軍隊一向都如此受到重視?甚至是如此的危險,就是因為兵將一體,一旦某一支軍隊過於裝大,就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
就算是不威脅統治者地位,也會成為軍閥,民國軍閥亂戰就是最好的事例。
所以孫陽帶領著一幫參謀,重新製定了軍隊的規則,新兵訓練,原本的軍法處理權,同樣與主將無關,由於有了極強的軍紀約束,再加上基層軍官足夠精銳,所以在自治區完全可以形成另外一套戰法。
其實這套軍事管理規則與唐朝的府兵製很相似,平時將官入朝為官,戰時,指派各地軍隊聚集,然後再指派一名將領進行帶領,隻不過那些府兵多是戰時為軍,平時為民,隻有少量的正規軍而已。
而自治區現在後勤士兵屬於退役製度,戰時為兵,平時散去為民,但是戰鬥部隊這麽幹肯定是不行的,哪怕護衛軍所使用的武器已經盡可能的要求訓練時間更短了,但是至少也要五年左右的役期才成,所以正規軍就變得很重要了,自治區在原則上要時刻保留二十萬的正規軍才能勉強夠用。
平時這些軍隊在各地進行防禦,無論哪裏發生了戰事,根據各地防禦力度的不同,投調不同的軍隊,再由孫陽出麵,與身邊的參謀進行研究之後,指派一名將領進行帶領,在原則上,並不僅僅是四大少將擁有指揮某一戰區的做戰權力,這種做戰權可以一直下放到團長一級,進行臨時的軍銜提升,指揮大小不同的戰役。
一旦仗打完了,各支部隊立刻歸建,如此一來,並沒有降低各大將領的權力,但是卻極大的分散了手上可控的兵力。
當然了,為了避免那些主戰軍官的情緒,孫陽親自給各位上校級以上的軍官寫了親筆信,用真誠的態度去解釋這一切,而且說得也很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治區,乃至於如今代表著華夏江山與文明的大宋長久穩定,我相信你們,但是你們之後呢?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呢?誰能保證以後不會出現利欲薰心之輩,在權力中迷失,帶兵造反甚至是屠戮華夏江山?
無論他們理不理解,孫陽的親筆信都送到了他們的手上,但是也有一些反對的意見,比如,這種戰法在自治區如今的交通狀況下倒是可以,馬車可以通過幾條主幹道還有日漸完善的交通網到達任何戰區,可是出了自治區的時候怎麽辦?
而孫陽的答案,就是我們的軍隊打到哪裏,交通網絡首先就會跟到哪裏。
但是仍然有兩名中校,一名師級上校接受了大宋方麵伸過來的橄欖枝,帶著百多名手下投奔大宋而去,對此,孫陽保持著一個自願的原則,願意回歸大宋軍製的,盡管去,不願意的,就留下來,與護國軍一起,打下片安靜詳和的華夏江山。
有的時候事情不能捂,越捂別人就越想翻開看看,本來大宋方麵接收了幾名高級軍官,還想要派人到自治區來宣揚一番,但是發行量更大的《自治區時報》已經搶先將這消息遍灑自治區了,同時,在文章當中也介紹了大宋文官壓製武將的做戰特點,詳細的分析了大宋方麵之所以連戰連敗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提出了一個疑問,究竟是一家一姓的偏安為重?還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延繼為重?
得益於孫陽一直都在努力推行的全民文化普及也及各類專科學校的建立,自治區現在的識字在四千以上,能讀通各類著作的多達六成,識字三千的兩成,識字兩千的一成,使得自治區的識字區達到了九成,這九成指的是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不在這個年齡段的,都列為許可範圍之內。
究竟是愚民好?還是智民好?愚民好唬弄,但是智民卻擁有了更多的智慧,擁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智民對自治區還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
護國軍從五十九騎出漠北以來,一場場的戰事都擺在人們的眼前,而無定河邊數萬宋軍屍骨未寒,也擺在那裏,識文斷字,再加上雙方努力爭奪的輿論導向,炸得老百姓多少有點迷乎。
但是大宋那些當久了官的相公們有點忘了,在大宋範圍內,爭奪的是讀書人的支持,但是在自治區,爭奪的卻是普通百姓的認可。
《自治區時報》本身就是針對普通百姓的一種通俗型報紙,而大宋方麵的官報,則是各種文言不斷,比較適合傳統型的讀書人拜讀,如此一來,在輿論上就形成了極為怪異的一幕。
大宋方麵本來就重視文人,使得傳統文人幾乎一至的支持大宋,但是自治區一仗仗的打下來,再加上實實在在的重初民生問題,使得普通百姓更加傾向於自治區。
或許在這個年月,文人占據著統治地位,但是也要有百姓可統治才行啊,氏族力量或許動不了,但是一些遊散的百姓卻拖家帶口的進入自治區討生活,畢竟這裏更加適合普通百姓,特別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們討生活。
犒賞嘛,自然也少不了孫陽的那一份,一千兩黃金,彩帛數十匹,同時還賜婚於孫陽,將皇室的流雲公主下嫁,甚至連婚期的日子都定好了。
公主自然不會現在就送來,帶來的隻是畫像,宮廷畫師的水平真的挺不錯的,畫中女子似要走出來一樣,不過看看年歲,才十五歲而已,對這種**,孫陽還真就沒什麽興趣,真要是辦那事的時候,都有犯罪的感覺。
孫陽真接就回絕了,就算是自己再笨也應該知道,大宋駙馬是絕對不允許帶兵的,富貴倒是沒問題,但是絕不許碰兵權,大宋方麵不敢動孫陽,因為孫陽戰功卓越,在民間有著極高的聲望,若是直接不明不白的就把他給拿下或是逼反的,哪怕是在百姓那頭都交待不過去,有了嶽王爺的前車之轍,若是孫陽登高一呼,隻怕從者如雲。
可孫陽一旦成了駙馬就不一樣了,無論是官麵上還是民間都能交待得過去,你還是駙馬卻仍然要帶兵,那可就是你居心叵測,早有預謀要謀反了,雖然孫陽現在做的事也跟謀反差不多了,自定軍製,自立自治區,自行委派官員,但是和駙馬的身份是兩回事,你要是駙馬,那就是皇家之人,怎麽處理,是宗人府說了算,怎麽處理都是家事。
孫陽直接就不客氣的回絕了,公主再漂亮也是小蘿莉,沒胸沒屁股的,爺喜歡的是李平那樣豐滿的禦姐。
這邊禮部官員走到一半的時候,那頭大宋官報就已經把消息傳了出去,似乎一切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孫陽這頭一回絕,立刻就在《自治區時報》上發表聲明了。
雙方在表麵上仍然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孫陽在報紙上也一副感激的模樣,感謝大宋對他孫某的關心與愛護,甚至不惜下嫁公主,但是孫陽聲明,自己於軍中早有知已,感情深厚可比山嶽,可以為了對方而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反正是有多麽的轟烈就有多麽的轟烈,甚至還有數度為了救對方而險些自己喪命之類的小故事,這可比大宋官報感人多了。
雖說男人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皇家的顏麵在那擺著呢,大宋公主下嫁,總不能當妾吧,讓孫陽把自己的知已做妾,更不近人情了。
本來大宋方麵送了個糖衣炮彈過去,可是孫陽這頭,連糖衣都懶得剝,直接就頂了回來,然後緊跟著就是一個大巴掌扇了回去,打臉打得啪啪做響。
大宋方麵沒有想到孫陽竟然如此強硬的就頂了回來,本以為孫陽就算是再不情願,也要接連上表推脫之類的,也能讓大宋方麵做一個緩衝,可是孫陽幹淨利落的就拒絕了,毫不客氣。
孫陽可沒有心思跟大宋這頭龐大的文官玩什麽政治,他真要是敢那麽幹的話,還不玩死自己,還不如像砸地鼠一樣,哪冒頭,直接就一拳頭砸過去呢。
大宋方麵可是真的不敢往急裏逼孫陽,人家連蒙古人都說打就打了,區區一個潼關,還真沒什麽信心能夠擋住了北伐軍的鐵軍。
不過接下來的動作讓大宋方麵又有點看不清了,借著北伐軍一戰而勝,自治區這塊根據地更加穩固之時,部隊再一次進行了整編,取消了北伐軍這個番號,更名為大宋護國軍,軍規第一條,以家國為已任,總之,在護國軍或者說在自治區上下,沒有任何一句是提到皇權的,全部都是家國至上,把皇權與國家進行了分離。
我們保的是隻中華土地,保的是華夏文明,而不是哪一朝哪一代,保的也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其實就這一條,才讓趙宋頗為不滿,甚至是痛恨,千年封建家姓統治,讓孫陽這麽一搞,全亂套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整編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番號,其實這一次太行山九關禦敵,同樣也是護國軍的一次軍事行動調配的嚐試,為什麽軍隊一向都如此受到重視?甚至是如此的危險,就是因為兵將一體,一旦某一支軍隊過於裝大,就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
就算是不威脅統治者地位,也會成為軍閥,民國軍閥亂戰就是最好的事例。
所以孫陽帶領著一幫參謀,重新製定了軍隊的規則,新兵訓練,原本的軍法處理權,同樣與主將無關,由於有了極強的軍紀約束,再加上基層軍官足夠精銳,所以在自治區完全可以形成另外一套戰法。
其實這套軍事管理規則與唐朝的府兵製很相似,平時將官入朝為官,戰時,指派各地軍隊聚集,然後再指派一名將領進行帶領,隻不過那些府兵多是戰時為軍,平時為民,隻有少量的正規軍而已。
而自治區現在後勤士兵屬於退役製度,戰時為兵,平時散去為民,但是戰鬥部隊這麽幹肯定是不行的,哪怕護衛軍所使用的武器已經盡可能的要求訓練時間更短了,但是至少也要五年左右的役期才成,所以正規軍就變得很重要了,自治區在原則上要時刻保留二十萬的正規軍才能勉強夠用。
平時這些軍隊在各地進行防禦,無論哪裏發生了戰事,根據各地防禦力度的不同,投調不同的軍隊,再由孫陽出麵,與身邊的參謀進行研究之後,指派一名將領進行帶領,在原則上,並不僅僅是四大少將擁有指揮某一戰區的做戰權力,這種做戰權可以一直下放到團長一級,進行臨時的軍銜提升,指揮大小不同的戰役。
一旦仗打完了,各支部隊立刻歸建,如此一來,並沒有降低各大將領的權力,但是卻極大的分散了手上可控的兵力。
當然了,為了避免那些主戰軍官的情緒,孫陽親自給各位上校級以上的軍官寫了親筆信,用真誠的態度去解釋這一切,而且說得也很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治區,乃至於如今代表著華夏江山與文明的大宋長久穩定,我相信你們,但是你們之後呢?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呢?誰能保證以後不會出現利欲薰心之輩,在權力中迷失,帶兵造反甚至是屠戮華夏江山?
無論他們理不理解,孫陽的親筆信都送到了他們的手上,但是也有一些反對的意見,比如,這種戰法在自治區如今的交通狀況下倒是可以,馬車可以通過幾條主幹道還有日漸完善的交通網到達任何戰區,可是出了自治區的時候怎麽辦?
而孫陽的答案,就是我們的軍隊打到哪裏,交通網絡首先就會跟到哪裏。
但是仍然有兩名中校,一名師級上校接受了大宋方麵伸過來的橄欖枝,帶著百多名手下投奔大宋而去,對此,孫陽保持著一個自願的原則,願意回歸大宋軍製的,盡管去,不願意的,就留下來,與護國軍一起,打下片安靜詳和的華夏江山。
有的時候事情不能捂,越捂別人就越想翻開看看,本來大宋方麵接收了幾名高級軍官,還想要派人到自治區來宣揚一番,但是發行量更大的《自治區時報》已經搶先將這消息遍灑自治區了,同時,在文章當中也介紹了大宋文官壓製武將的做戰特點,詳細的分析了大宋方麵之所以連戰連敗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提出了一個疑問,究竟是一家一姓的偏安為重?還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延繼為重?
得益於孫陽一直都在努力推行的全民文化普及也及各類專科學校的建立,自治區現在的識字在四千以上,能讀通各類著作的多達六成,識字三千的兩成,識字兩千的一成,使得自治區的識字區達到了九成,這九成指的是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不在這個年齡段的,都列為許可範圍之內。
究竟是愚民好?還是智民好?愚民好唬弄,但是智民卻擁有了更多的智慧,擁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智民對自治區還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
護國軍從五十九騎出漠北以來,一場場的戰事都擺在人們的眼前,而無定河邊數萬宋軍屍骨未寒,也擺在那裏,識文斷字,再加上雙方努力爭奪的輿論導向,炸得老百姓多少有點迷乎。
但是大宋那些當久了官的相公們有點忘了,在大宋範圍內,爭奪的是讀書人的支持,但是在自治區,爭奪的卻是普通百姓的認可。
《自治區時報》本身就是針對普通百姓的一種通俗型報紙,而大宋方麵的官報,則是各種文言不斷,比較適合傳統型的讀書人拜讀,如此一來,在輿論上就形成了極為怪異的一幕。
大宋方麵本來就重視文人,使得傳統文人幾乎一至的支持大宋,但是自治區一仗仗的打下來,再加上實實在在的重初民生問題,使得普通百姓更加傾向於自治區。
或許在這個年月,文人占據著統治地位,但是也要有百姓可統治才行啊,氏族力量或許動不了,但是一些遊散的百姓卻拖家帶口的進入自治區討生活,畢竟這裏更加適合普通百姓,特別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們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