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這一日國事、戰事膠著,康熙其實已覺疲乏。然而晚膳前,皇帝特地命人傳召了武進士湯愷入宮見駕。湯愷是浙江山陰人氏,康熙十八年己未科二甲第一名,循例授三等侍衛,且身兼著禦前行走。照理說,此人既入得了皇帝青眼,怎麽也得是位武科狀元郎吧,再不濟也是榜眼、探花哩?這卻是兩說,文狀元恐怕如此,武狀元難講。
因殿試狀元、榜眼、探花乃是鼎甲前三名,由皇帝欽定“賜武堤及第”,且傳臚賜宴。文科試考得文章策論,倘若皇帝喜歡新奇銳意的觀點,那麽標新立異的文章則脫穎而出;倘若皇帝喜歡穩重平和的氣度,那麽中正圓通的文卷則占了先機,端看聖心如何裁斷。若幸蒙皇帝垂青者,便點他頭名亦是無妨礙,反正自古文詞無先後,各憑本事顯風流。
武舉倒是不成,分內外兩場。外場主旨考較騎射技勇功夫。譬如射箭一項,射九中六七,就是有二三不中,大家眼睛看得見數得清,明擺著的事實,須作不得偽。這武進士湯愷於外場武比裏,實操技術上明顯略遜、排名很是靠後,然而內場廷試上一手文章卻作得格外之好。如此周折下來,既要以示公平,不能予他鼎甲名次過分抬舉,否則傳出作弊的名聲可不好聽。然而湯愷的書法文字於武人中又著實難得,這便摘了個二甲頭名,時常在禦前伴駕。
康熙皇帝用罷晚膳,便在南書房召見了武進士湯愷。康熙細觀這湯愷,相貌英挺,眉眼俊朗,身軀健梧高大,若擱到現代社會,頗有健美先生的範兒。且湯愷文采又挺好,同文進士比較也道尋常,擱在大多數粗通筆墨的武人裏頭,簡直是朵奇葩。
康熙心中一邊暗讚這位是文武雙全的靚男,一邊詢問湯愷,他參加武舉考試的詳細過程如何,也不知這古代選拔軍事人才,卻是怎樣的方法手段。
在康熙看來,自然是希望身邊的人才和高手越多越好,尤其是昨天下午,當康熙方聽王府侍衛統領素馬蘭講起,原來古代真是有武功高強的江湖人士。且說不定人家就會點穴、輕功、飛簷走壁,要不然世子永綬被女刺客擄走之時,怎地掙紮反應也無?
想到此節,康熙冷汗都順背脊滑落,幸而聽說那女刺客身穿藍衣,倘若她換一身白袍,難保康熙不會揣測起崇禎家的獨臂神尼。康熙自忖沒有護身寶衣,也無韋小寶那神**運氣,所以打算從武舉裏多選些能人異士出來保駕護航。至於文試大比姑且先放放,一時半會兒還改革不了。如若朝廷忽然宣布廢止應試的文章八股,天下也不曉得會有多少範進紛紛上吊。
康熙賜湯愷座兒,圈椅比龍座矮半尺,湯愷頓覺榮寵不已,便滔滔不絕講開去。
“卑職因是浙江人,去年在山陰縣參加得童試,當時的考項也算簡單。第一項考馬步射靶一場,試馬上箭一場,隻須九發二中即可。卑職運氣甚好,步射一場中了七箭,馬上一場中了三箭。”
“第二回,頭項是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卑職選了十力的弓,三次均能拉滿。然後便是考較刀技,卑職選了一百二十斤重頭號大刀,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都算圓滿,這便過了。”
“最末一項就是考石,頭號石?子重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卑職在臂力方麵不很拿手,遂擇了三號二百斤的石?子,堪堪舉過。”
康熙皇帝沒有聽明白,於是問他:
“既然隻是初試,如果全部選擇最簡單的項目應考,豈非更能容易通過?”
湯愷納悶地看著皇帝:“皇上,這個武比是有定規的,凡參加應試者,弓、刀、石三項必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判為不合格,便得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康熙不知即為不知,他也不在乎湯愷君的疑惑,點頭表示朕曉得了。
湯愷接著又繼續說:“武舉第三場是考文科。因隻是童試,且武比要求不高,隻做一策一論。當時的策題出自《孫子》。【行千裏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論題是《論語》中一句。【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卑職因從小就被父親督促讀書應試,四書五經也算嫻熟。曾經參考過一年文試不得,然後才決定改考$淫蕩小說http://.shubao2/ss12/1.html武舉。兵書策論方麵,卑職特地拜會一位山長,請他提點過一二。因此考文科時,簡單的策論文章卻是不懼的。那時候卑職剛考完,從考場出來時已經知道童試通過了。大約不到十天,便放榜得了秀才,開始準備參加鄉試。”
康熙又問:“那一屆,山陰出了幾名武秀才?”
湯愷回答:“此年一科,山陰縣報名者有二十多人,隻有我一個通過。大多數都是馳馬射上失得手,或因身材臂力有限,刀技能舞八十斤的便是運氣。南方人即便習武,也多是拳腳功夫,練劍使槍的也有,卻少騎射此類。卑職因有位表姑父家裏開著鏢局,卑職常常去幫忙,也和鏢師學了些拳腳功夫,是以這些刀馬騎射日日勤練之下,還算過得去。”
康熙聽得跟天方夜譚般,原來這位武進士純靠單練的,連正經師傅都沒有拜一個,更別提派別師承了。湯愷文章寫得好,恰是因從文科改修了理科/武科,聽著就跟高考前臨陣磨槍差不多,改填誌願不讀中文係轉到體育係,也算朝廷特招生。康熙很是發愁,如何去尋出身武當、少林、衡山派的武林高手,既是俗家弟子,且願意投效朝廷呢?
…
[[[cp|bsp;敬謝宛如初見君
這一日國事、戰事膠著,康熙其實已覺疲乏。然而晚膳前,皇帝特地命人傳召了武進士湯愷入宮見駕。湯愷是浙江山陰人氏,康熙十八年己未科二甲第一名,循例授三等侍衛,且身兼著禦前行走。照理說,此人既入得了皇帝青眼,怎麽也得是位武科狀元郎吧,再不濟也是榜眼、探花哩?這卻是兩說,文狀元恐怕如此,武狀元難講。
因殿試狀元、榜眼、探花乃是鼎甲前三名,由皇帝欽定“賜武堤及第”,且傳臚賜宴。文科試考得文章策論,倘若皇帝喜歡新奇銳意的觀點,那麽標新立異的文章則脫穎而出;倘若皇帝喜歡穩重平和的氣度,那麽中正圓通的文卷則占了先機,端看聖心如何裁斷。若幸蒙皇帝垂青者,便點他頭名亦是無妨礙,反正自古文詞無先後,各憑本事顯風流。
武舉倒是不成,分內外兩場。外場主旨考較騎射技勇功夫。譬如射箭一項,射九中六七,就是有二三不中,大家眼睛看得見數得清,明擺著的事實,須作不得偽。這武進士湯愷於外場武比裏,實操技術上明顯略遜、排名很是靠後,然而內場廷試上一手文章卻作得格外之好。如此周折下來,既要以示公平,不能予他鼎甲名次過分抬舉,否則傳出作弊的名聲可不好聽。然而湯愷的書法文字於武人中又著實難得,這便摘了個二甲頭名,時常在禦前伴駕。
康熙皇帝用罷晚膳,便在南書房召見了武進士湯愷。康熙細觀這湯愷,相貌英挺,眉眼俊朗,身軀健梧高大,若擱到現代社會,頗有健美先生的範兒。且湯愷文采又挺好,同文進士比較也道尋常,擱在大多數粗通筆墨的武人裏頭,簡直是朵奇葩。
康熙心中一邊暗讚這位是文武雙全的靚男,一邊詢問湯愷,他參加武舉考試的詳細過程如何,也不知這古代選拔軍事人才,卻是怎樣的方法手段。
在康熙看來,自然是希望身邊的人才和高手越多越好,尤其是昨天下午,當康熙方聽王府侍衛統領素馬蘭講起,原來古代真是有武功高強的江湖人士。且說不定人家就會點穴、輕功、飛簷走壁,要不然世子永綬被女刺客擄走之時,怎地掙紮反應也無?
想到此節,康熙冷汗都順背脊滑落,幸而聽說那女刺客身穿藍衣,倘若她換一身白袍,難保康熙不會揣測起崇禎家的獨臂神尼。康熙自忖沒有護身寶衣,也無韋小寶那神**運氣,所以打算從武舉裏多選些能人異士出來保駕護航。至於文試大比姑且先放放,一時半會兒還改革不了。如若朝廷忽然宣布廢止應試的文章八股,天下也不曉得會有多少範進紛紛上吊。
康熙賜湯愷座兒,圈椅比龍座矮半尺,湯愷頓覺榮寵不已,便滔滔不絕講開去。
“卑職因是浙江人,去年在山陰縣參加得童試,當時的考項也算簡單。第一項考馬步射靶一場,試馬上箭一場,隻須九發二中即可。卑職運氣甚好,步射一場中了七箭,馬上一場中了三箭。”
“第二回,頭項是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卑職選了十力的弓,三次均能拉滿。然後便是考較刀技,卑職選了一百二十斤重頭號大刀,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都算圓滿,這便過了。”
“最末一項就是考石,頭號石?子重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卑職在臂力方麵不很拿手,遂擇了三號二百斤的石?子,堪堪舉過。”
康熙皇帝沒有聽明白,於是問他:
“既然隻是初試,如果全部選擇最簡單的項目應考,豈非更能容易通過?”
湯愷納悶地看著皇帝:“皇上,這個武比是有定規的,凡參加應試者,弓、刀、石三項必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判為不合格,便得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康熙不知即為不知,他也不在乎湯愷君的疑惑,點頭表示朕曉得了。
湯愷接著又繼續說:“武舉第三場是考文科。因隻是童試,且武比要求不高,隻做一策一論。當時的策題出自《孫子》。【行千裏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論題是《論語》中一句。【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卑職因從小就被父親督促讀書應試,四書五經也算嫻熟。曾經參考過一年文試不得,然後才決定改考$淫蕩小說http://.shubao2/ss12/1.html武舉。兵書策論方麵,卑職特地拜會一位山長,請他提點過一二。因此考文科時,簡單的策論文章卻是不懼的。那時候卑職剛考完,從考場出來時已經知道童試通過了。大約不到十天,便放榜得了秀才,開始準備參加鄉試。”
康熙又問:“那一屆,山陰出了幾名武秀才?”
湯愷回答:“此年一科,山陰縣報名者有二十多人,隻有我一個通過。大多數都是馳馬射上失得手,或因身材臂力有限,刀技能舞八十斤的便是運氣。南方人即便習武,也多是拳腳功夫,練劍使槍的也有,卻少騎射此類。卑職因有位表姑父家裏開著鏢局,卑職常常去幫忙,也和鏢師學了些拳腳功夫,是以這些刀馬騎射日日勤練之下,還算過得去。”
康熙聽得跟天方夜譚般,原來這位武進士純靠單練的,連正經師傅都沒有拜一個,更別提派別師承了。湯愷文章寫得好,恰是因從文科改修了理科/武科,聽著就跟高考前臨陣磨槍差不多,改填誌願不讀中文係轉到體育係,也算朝廷特招生。康熙很是發愁,如何去尋出身武當、少林、衡山派的武林高手,既是俗家弟子,且願意投效朝廷呢?
…
[[[cp|bsp;敬謝宛如初見君